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府学文庙街导游词

建水文庙导游词350个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一路辛苦了,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相聚建水。

有句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那我们今天就来个“十年修得同车行”。

我代表我们建水旅行社再次欢迎您们的到来。

说到这大家还是不知道我是谁吧

我就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我姓杨,叫杨前红,你们可以叫我小杨或者小红,我的朋友常对我说:“前红,前红,与众不同”,那在今天的游览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相信我今天的服务定会给大家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

在今天的游览过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建议,也可以提出,我有做得不足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我身边这位是我们的刘师傅,他有很长的驾龄,虽说云南山路十八弯,但再怎么弯我们的刘师傅也会带我们走向光明。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游览的主要是建水文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过八个比较重要的景点,历时比较长,所以请大家带好水。

然后带上一个好心情跟我走。

各位朋友想必大家都初来建水,对建水也不太了解吧,那下面我就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建水。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建水。

建水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光秀丽,精品荟萃,民风淳朴,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雏鲁”和“诗书郡”的美誉。

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

这里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以哈尼族、苗族和彝族为主,另外还有傣族,回族等。

建水民族风情绚丽多彩。

有汉族的祭孔乐舞和洞经音乐,哈尼族的芒鼓舞和长街宴,彝族的花灯,烟盒舞和火把节,还有苗族的采花山及傣族的歌舞和风俗习惯等。

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构成了建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景观。

建水还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古迹,如儒学经院有文庙、崇正书院、焕文书院、学政考棚等;宗教寺院有指林寺、燃灯寺清真寺和云龙山寺等;人居宅院有朱家花园、张家花园、土司衙署等;遗址类有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碗窑古窑址等;地下岩溶景观类的有燕子洞溶洞群,还有其他一些旅游资源如双龙桥、朝阳桥、小桂湖、龙岔河古墓葬群建水老井等;还有一些文化民村民镇如临安镇、曲江镇、官厅镇和团山村等。

说到这不知各位朋友有没有人会说“我介绍的都是些玩的,那吃的和特产呢

”别急下面我就带大家进入建水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

建水美食有很多一说到建水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建水烧烤,但除了烧烤建水还有很多出名的美食如汽锅鸡、临安烧豆腐、传统名宴“三叠水”草芽还有燕窝及燕窝制品。

另外建水最出名的特产就是建水紫陶了,建水紫陶因质地细腻,清新光洁,透气性好“色如钢,音如磐,明如镜,光鉴照人”被称为“陶中一秀”。

也是送礼的好选择。

们一起走进这座文化大观园,感受一下“文献名邦”的深邃内涵吧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建筑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的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

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分为六进空间,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泮池)、一坛(杏坛)、一圃(射圃)、二殿(大成殿、崇圣殿)、二庑(东庑、西庑)、二堂(东明伦堂、西明伦堂)、三阁(尊经阁、奎文阁、魁星阁)、四门(棂星门、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五亭(静一亭、思乐亭、斋宿亭、西碑亭、东碑亭)、六祠(仓圣祠、忠义孝悌祠、名宦祠、崇圣祠、寄贤祠、乡贤祠)、八坊(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礼门坊、义路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圣域由兹坊、贤关近仰坊)。

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享誉全国的文化殿堂吧,各位朋友请抬头看文庙大门“太和元气”坊,。

它高9米是文庙的单体大门,是一座石木结构,三门五开间式的牌坊,整座牌坊采用雕刻造型装饰,姿态生动的六狮,二象拖着檐梁吊柱,是力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意为“天地浩然之气”是赞美孔子思想得天地之正气如同天地生育万物。

这也说明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办学的地方,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大道之行,不择地至,大道兴而圣教兴,以道兴教”的含义,也透出了中国传统哲学气息。

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

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除了有狮象之外还有有龙,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特色之一。

这就是一进。

好了我们往里走,各位朋友请看这个姿态庄严,文化气息逼人的立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孔子铜像。

它高3米,重675公斤,基座高

【第1句】:5米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在1999年来建水参观考察后,慷慨捐资铸造,于2000年12月3日落成。

各位朋友,你们看到前面的荷花池了吗

这就是有名的泮池。

你们也知道我们云南有十八怪吧

其实我们建水也有十八怪“建水十八怪”,其中有一怪就是“半亩方塘也叫海”。

这半亩方塘讲的就是文庙的泮池,说是半庙,其实建水文庙的泮池有45亩之大,列全国第一。

全国的文庙都有泮池,独建水文庙称泮池为“学海”,取“学海无涯”句。

所谓泮池,就是个大水池,呈半圆形,上有拱桥连通。

古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所以其多用于孔庙、文庙、学宫等建筑中。

为什么会有泮池,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周代天子宫前设池为圆形,而诸侯只能用其一半,以示区别,故称为“泮池”。

另一种是: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辟雍有水环绕,泮宫之水只能半之,故称为“泮池”。

古时曾把学校称为泮宫,校内的水池叫泮池。

不过泮池这个称谓太高雅,也不顺口,所以人们还是习惯于叫它学海,既表示学校里的海,又寓意为学无止境

孔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一路辛苦了,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相聚建水。

有句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那我们今天就来个“十年修得同车行”。

我代表我们建水旅行社再次欢迎您们的到来。

说到这大家还是不知道我是谁吧

我就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我姓杨,叫杨前红,你们可以叫我小杨或者小红,我的朋友常对我说:“前红,前红,与众不同”,那在今天的游览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相信我今天的服务定会给大家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

在今天的游览过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建议,也可以提出,我有做得不足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我身边这位是我们的刘师傅,他有很长的驾龄,虽说云南山路十八弯,但再怎么弯我们的刘师傅也会带我们走向光明。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游览的主要是建水文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过八个比较重要的景点,历时比较长,所以请大家带好水。

然后带上一个好心情跟我走。

各位朋友想必大家都初来建水,对建水也不太了解吧,那下面我就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建水。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建水。

建水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光秀丽,精品荟萃,民风淳朴,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雏鲁”和“诗书郡”的美誉。

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

这里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以哈尼族、苗族和彝族为主,另外还有傣族,回族等。

建水民族风情绚丽多彩。

有汉族的祭孔乐舞和洞经音乐,哈尼族的芒鼓舞和长街宴,彝族的花灯,烟盒舞和火把节,还有苗族的采花山及傣族的歌舞和风俗习惯等。

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构成了建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景观。

建水还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古迹,如儒学经院有文庙、崇正书院、焕文书院、学政考棚等;宗教寺院有指林寺、燃灯寺清真寺和云龙山寺等;人居宅院有朱家花园、张家花园、土司衙署等;遗址类有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碗窑古窑址等;地下岩溶景观类的有燕子洞溶洞群,还有其他一些旅游资源如双龙桥、朝阳桥、小桂湖、龙岔河古墓葬群建水老井等;还有一些文化民村民镇如临安镇、曲江镇、官厅镇和团山村等。

说到这不知各位朋友有没有人会说“我介绍的都是些玩的,那吃的和特产呢

”别急下面我就带大家进入建水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

建水美食有很多一说到建水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建水烧烤,但除了烧烤建水还有很多出名的美食如汽锅鸡、临安烧豆腐、传统名宴“三叠水”草芽还有燕窝及燕窝制品。

另外建水最出名的特产就是建水紫陶了,建水紫陶因质地细腻,清新光洁,透气性好“色如钢,音如磐,明如镜,光鉴照人”被称为“陶中一秀”。

也是送礼的好选择。

们一起走进这座文化大观园,感受一下“文献名邦”的深邃内涵吧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建筑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的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

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分为六进空间,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泮池)、一坛(杏坛)、一圃(射圃)、二殿(大成殿、崇圣殿)、二庑(东庑、西庑)、二堂(东明伦堂、西明伦堂)、三阁(尊经阁、奎文阁、魁星阁)、四门(棂星门、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五亭(静一亭、思乐亭、斋宿亭、西碑亭、东碑亭)、六祠(仓圣祠、忠义孝悌祠、名宦祠、崇圣祠、寄贤祠、乡贤祠)、八坊(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礼门坊、义路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圣域由兹坊、贤关近仰坊)。

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享誉全国的文化殿堂吧,各位朋友请抬头看文庙大门“太和元气”坊,。

它高9米是文庙的单体大门,是一座石木结构,三门五开间式的牌坊,整座牌坊采用雕刻造型装饰,姿态生动的六狮,二象拖着檐梁吊柱,是力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意为“天地浩然之气”是赞美孔子思想得天地之正气如同天地生育万物。

这也说明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办学的地方,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大道之行,不择地至,大道兴而圣教兴,以道兴教”的含义,也透出了中国传统哲学气息。

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

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除了有狮象之外还有有龙,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特色之一。

这就是一进。

好了我们往里走,各位朋友请看这个姿态庄严,文化气息逼人的立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孔子铜像。

它高3米,重675公斤,基座高

【第1句】:5米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在1999年来建水参观考察后,慷慨捐资铸造,于2000年12月3日落成。

各位朋友,你们看到前面的荷花池了吗

这就是有名的泮池。

你们也知道我们云南有十八怪吧

其实我们建水也有十八怪“建水十八怪”,其中有一怪就是“半亩方塘也叫海”。

这半亩方塘讲的就是文庙的泮池,说是半庙,其实建水文庙的泮池有45亩之大,列全国第一。

全国的文庙都有泮池,独建水文庙称泮池为“学海”,取“学海无涯”句。

所谓泮池,就是个大水池,呈半圆形,上有拱桥连通。

古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所以其多用于孔庙、文庙、学宫等建筑中。

为什么会有泮池,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周代天子宫前设池为圆形,而诸侯只能用其一半,以示区别,故称为“泮池”。

另一种是: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辟雍有水环绕,泮宫之水只能半之,故称为“泮池”。

古时曾把学校称为泮宫,校内的水池叫泮池。

不过泮池这个称谓太高雅,也不顺口,所以人们还是习惯于叫它学海,既表示学校里的海,又寓意为学无止境

西安碑林导游词

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

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

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

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

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

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

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

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

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

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

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

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

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

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

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

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

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

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

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

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

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

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

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

“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

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

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

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

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

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

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

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

那么,碑林也不例外。

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

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

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

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

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

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

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

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

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

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

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

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

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

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

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

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

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

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

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

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

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

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

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

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

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

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

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

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

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

“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

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

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

“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

“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

包括12部著作,除外,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和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

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

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

《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

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

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

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

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

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

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

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

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

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

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各位游客请看这块碑石。

在中国古代石碑上出现外国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几块。

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

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净述事,吕秀严书写。

原立于唐长安城的大秦寺内,后来埋没土中。

明天启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

“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

景教,属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公元431年由叙利亚人聂斯脱利派创立于费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

据碑文记载:“由波斯人阿罗本率领的传教代表团欲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隆重接待,并准许其传教。

从此,景教在中国大范围流传开来。

“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

碑首刻有基督教标志十字架。

这块碑石记载了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

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近代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此碑拓片曾经传到了国外,并译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

一些外国人认为,欧洲多基督徒,那么像这样记载景教的碑石应该运到欧洲供人瞻仰。

1907年,丹麦人荷尔漠受英国政府指使,企图以3000两白银复制的假碑换取此碑,受到舆论反对,只得将复制的碑石运往伦敦。

现在世界上好几个国家有这块碑石的复制品。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几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

分别是《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以及《争座位稿贴》。

颜真卿不仅书法潇洒,而且在历史上也以忠贞有节、刚正不屈著称。

在发生“安史之乱”时,他作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太守,联络他的兄弟颜篙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

合兵20万,有力地牵制了叛军,成为平息叛乱的中坚人物,被封为鲁郡公。

后来,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降,被杀害。

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

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

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

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

《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

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现在我们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

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

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

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

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

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

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

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

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

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

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

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

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

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石刻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

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图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2000多年来以它独有的特色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西汉时期,厚葬风气极盛,在贵族阶层中“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很强。

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宠幸爱慕的东西雕刻于墓室以尽人间之乐。

汉代画像石便是在这种厚葬风气中逐渐产生的。

石刻艺术室陈列的汉画像石大多出土于陕北。

内容除少数神话故事外,其余的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如牛耕、狩猎、乐舞,贵族生活等。

汉画像石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

因此,它们既是艺术创作又是历史记录,为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牛耕图》是汉代画像石的代表作,画面上有一人双手扶犁,前面有两头牛拉着,两头牛的牛颈上有一横杠,这就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汉朝时农业的耕作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在陕北地区共出土汉代画像石500件,西安卑林博物馆收藏有133件。

隋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在这里陈列的有献陵石犀和昭陵六骏。

我们现在所看到地这尊石雕是献陵石犀,它原来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吨,是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

这种犀牛的品种非常奇特。

大家来看,它头上没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圆包,因此叫做“圆帽犀”。

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

据史料记载,唐初,林邑国,也就是今天越南顺化一带,以这种犀牛向唐王朝进贡,李渊非常喜欢。

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

这一石雕注重写实,结构匀称,比例准确,显然是以活犀牛为“模特儿”,使人感到它温顺驯服,憨态可掬。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

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

相传六骏图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

原先画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题铭的四言赞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

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为了炫耀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戒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

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争中身冒箭矢、驰聘疆场的情景。

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由于六骏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

1914年,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将六骏中的两骏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

这两骏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的复制品。

1918年,他们又再次来到中国,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存了下来。

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四幅残损的浮雕。

它们虽然是残缺的,但却是真品。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

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

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

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

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

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

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

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

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

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好了各位,今天我们的碑林博物馆之行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感谢各位的参观,谢谢

  你要的东西还真多

六尺巷的故事简介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东北有三个省,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而哈尔滨市是发展比较早的城市,所以可能要比其他的两个省会好一点。

这里又与俄罗斯特别的近,外来的人比较多,这里又充满了俄罗斯风情,在大街上时常可以看到俄罗斯的人。

这里的经济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发达的,人们热情好客,可以让游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来几张这里的图片

399评论无敌姜北03-20 23:16102赞踩我去年到东北旅游,四座城市都去啦

短暂的停留只是片面的印象, 哈尔滨是期待最高的,因为哈尔滨可以说是东北城市最出名的一个,可是到了之后印象是最差的,从来没见过那么破的火车站,参观中国巴洛克建筑群,维护很差,感觉就是在70年代穿梭, 华美西餐厅好难吃, 服务差,太阳岛也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好多哈尔滨人都说比长春强太多,但是以个人观点来看,去东北之前,对长春没什么印象, 就知道有一汽, 在长春住在了净月区,绿化很棒,人也不多,师大那里有条小购物街感觉也很好,总体比哈尔滨干净很太多,高架桥隧道也比哈尔滨气派不少,沈阳很繁华,总评,大连第一,长春第二,沈阳第三,哈尔滨第四。

个人观点。

62评论全国祖传装B总冠军03-20 21:2271赞踩我是哈尔滨人,哈尔滨怎么样我可以这么跟你们说,不好不坏

比沈阳大连比不了,比长春还绰绰有余

全国十大城市勉强垫底,收入低,人口多

而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却选择了移民国外

我爱哈尔滨 仅仅是因为那里是我的家乡,如果你问我哈尔滨好不好

我觉得你还是区别地方看看吧。

29评论JosephLEE03-20 23:0644赞踩我是东北人,东北三个省我都去过,大学期间北至漠河,南至大连,东北比较有名的地方都去了。

怎么说呢,我在长春上大学,长春城建和旅游资源等一些方面看确实不如哈沈大,但就近几年经济增速来看还是相对可观的。

一些其他的,比如一汽,还有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很大,生活节奏也很慢,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哈尔滨只去过一次所以不好做什么评判,玩的地方挺多,冬天的哈尔滨很美。

沈阳是个老牌的工业城市,小时候去的时候给我的印象不大好,不过现在的沈阳改变很大,有时间会好好逛逛沈阳。

再说大连,大连是我常去的城市,旅游业发达,干净,气候宜人,环境可以说是东北大城市里最好的了,当然物价也是东北最高的。

要是我个人的话我更喜欢大连一些,当然每座城市各有千秋,看你喜欢哪个了,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自己喜欢的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10评论海洋味的红酒03-25 07:5825赞踩我就是哈尔滨的人,个人觉得是的。

毕竟哈尔滨作为东北冰雪之城而被外界熟知,而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就是个多南方游客和外国游客,只要来了黑龙江,就一定要到哈尔滨看一看,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

学府路,防洪纪念塔,太阳岛,俄罗斯风情小镇,哈尔滨的美景太多太多。

有游客曾经这样说过。

我来哈尔滨就是为了看一看真正的冰雪大世界,尝一尝地道的哈尔滨红肠。

1评论爱国不应碍国03-20 22:0460赞踩东北三省沈大哈长四市各有千秋,也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所以没有什么最好与不好,但目前都遇到发展的瓶颈,相比北上广深江浙,可以说没落的惊人,为什么这么说

用数据来说,1945年东北解放前,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本土,位居美、苏、英之后,居全球第四,占全中国(含台湾)经济产出的85%,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举个例子,1937年亚细亚号特快列车开始在长春和大连间运行,最快时速130公里,全空调全封闭,流线车型,世界最快,大连机车厂生产(不相信的去百度),可见东北工业的先进程度

长春全亚洲第一个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第一个规划环城高速的地方。

哈尔滨、沈阳、大连都是名城,哈尔滨曾经号称东方小巴黎,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著名工业城市不用说了,1954年前沈阳、鞍山、抚顺、本溪、哈尔滨、长春六城作为中央直辖市,全国共12个。

梁思成、林徽茵解放前在东北大学的薪水高过同期清华大学8倍⋯⋯不胜枚举。

可但是,都是过去时了,东北的经济用绝对数来说是增长了,但相对来说,自从解放后一直是走在下降通道中,至今仍无见底迹象。

所以我就呵呵了,全国人民都哈哈了,谁的问题呢

大家想想吧

现在网上很多人在黑东北,说东北人懒,爱忽悠,不学无术,男盗女娼,尤以广东、江浙、山东为盛,之所以这么说无外乎中国人落井下石的劣根性在作怪,因为东北穷了,所以瞧不起了

就像之前黑河南

我想说,东北这块土地上的人曾经创造过辉煌,那是东北人敢闯敢做的基因使然,只要有这份基因,假以时日,历史还会重演

15评论金秋很努力03-21 11:3113赞踩东北其实有好多地方好多城市的,但是一说起省会那就是哈尔滨了呀,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早在两万两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

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1评论碧海万潮生03-21 08:5218赞踩作为半个大连人(非土著),说点公道话吧,论经济环境,大连东北第一,虽说今年来经济放缓,但是基数相对还算大,增长也是可以的

再说哈尔滨,最能代表东北的大城市,冰城,百年前的远东巴黎,目前经济不太好,老城区规划脏乱差,堵车并非车太多,而是道路规划一团糟,新区群力还是可以的,太阳岛空有其名,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果戈里,华梅,马迭尔还是很有特色,人口增长缓慢,一方面留不住人,一方面本地人去了南方尤其海南做生意的多

长春,曾经的直辖市,没落的汽车城,绿化没得说,知名度和经济在东北四城一直打酱油的角色,失去了往日风采,感觉像个迟暮老人,总也发不出生机

沈阳,虽然在东北经济一直是老二,但是最近几年经济很有活力,大有赶超大连之势,城建很好,规划的不错

1评论踺子二哥03-21 11:085赞踩我是哈市人,在大连呆十年了,这两个城市差的不是一代,什么也别说,现在大连街头巷尾一群群,一排排,年老年幼全是吉黑的也不知他们来干什么,春节时大连清闲了,他们都回去过年了,这情况一年多一年己经泛乱,我毕业后不愿回去,那些十六七岁的男女孩来干什么评论天空之殇33303-22 04:3811赞踩东北只有大连和三个省会能拿得出手。

大连第一,毋庸置疑,经济,地理位置,教育,房价,都是四个城市里最好的。

沈阳第二,辽宁的经济总量在那,离北京也近,国家针对东北的政策,主要在辽宁。

长春哈尔滨差不多,但现在长春势头更猛,从房价就能看出来,09年我离开长春到哈尔滨,明显哈尔滨房价高,现在长春已经迎头赶上了 。

长春有汽车作为支柱性产业,哈尔滨没什么像样的工业企业 。

长春吉大培养大量文科人才和理工人才,哈尔滨没好的文科院校,理工人才又留不住。

哈尔滨目前主打,夏天音乐,啤酒,避暑,冬天冰雪。

但是制度落后,服务意识也跟不上。

借用我师兄介绍哈尔滨的一句话。

哈尔滨,不是一个好城市,但很有特色4评论如果爱有天意ABD4小时前12赞踩如果说最好的城市就是哈尔滨。

那就有些绝对了。

但如果说哈尔滨是东北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到是没的说。

毕竟有着冰城之称的哈尔滨,确实不辱使命,而且如果有来东北旅游的游客,大部分是奔着中央大街的古典气息和冰雪大世界的震撼之美来的。

还有哈尔滨红肠,马迭尔冰棍,大列巴面包,秋林里到斯所以说哈尔滨不一定是东北最好的城市,但绝对是值得一来的城市。

12评论代代1484678284小时前21赞踩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的省会,那可是一个闻名,好多外省的人,都会来到哈尔滨,体验一下东北的寒冷,感受一下东北的雪,以及东北人特有的热情。

哈尔滨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啊。

在东北,若论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开放程度高,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首推大连,毕竟这是被联合国评定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大连濒海靠山,环境优美,建筑富有特色,各种主体广场星罗棋布,欧陆风情洋溢其间,确实非常漂亮,由此也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而且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对外经济往来十分频繁,可以说是东北外向型经济的窗口,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当高的。

若论经济辐射能力以及在东北经济圈中占有领头羊地位的城市则首推沈阳,这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前清入关前的旧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这几年来,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沈阳市城市建设、产业升级转型都取得了令人震撼的飞速发展,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烟尘满天的重工业城市了,沈阳市也因此入选为中国最富有活力的10大城市之一。

21评论山里娃娃64小时前7赞踩谈不上最好,我去过很多城市都比哈尔滨感觉好,比如大连、大庆。

东三省三个省会城建都差不太多,沈阳稍微好一些,哈尔滨又比长春稍微好一些,但是总体来说差别不大

东北就像国家扶不起来的阿斗。

如果你想来哈尔滨就一定要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

哈尔滨开埠之初是由于铁路,这是一个重要的铁路节点。

19世纪初的哈尔滨经济规模可以和上海相比,甩开北京好几条街。

老哈尔滨分道里、道外、上号三个区域。

道里因为在铁路东西侧,而因为关里也在西边(闯关东人家的方向)所以叫道里。

道外在铁路西边所以叫道外(原名傅家店)。

上号是因为地势比道里道外高所以叫上号(后分成香坊区和南岗区)。

道里在当时相当于上海的公共租界,是日本人、俄国人、犹太人的聚居地,历史上哈尔滨是一个非常开房的城市,曾经接受了很多流亡的犹太人,道里区随处可见犹太人当时留下的建筑。

现在以色列总统的爷爷也埋葬在哈尔滨,中国和以色列好是有渊源的。

道外区是中国传统的工商业聚集地,也是哈尔滨道台府(市政府)的所在地,当时中国人有钱了以后想模仿俄国人的巴洛克建筑建造房子,但是又想保留华北一带(闯关东大部分都是华北人)传统的民居,所以盖出来的房子三进三出中式院落格局,房子却是二层或者三层的巴洛克式建筑,故称为中华巴洛克,道外区是全球仅存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区。

南岗区被称作是黑龙江的龙脉所在(很迷信的说法)。

香坊属于城乡结合部传统的农贸区。

另外哈尔滨也是千年古都,当年的金上京就在阿城区。

还有依兰区在古代被称为五国头城,是徽钦二帝坐井观天之地

双城区被称为南有辽阳府,北有双城堡,清末民初极度繁荣。

还有呼兰区也曾经被称做“江省首县”,最为讽刺的是在靖康之耻的仇人故地竟然建有一座关岳庙(里面供着岳飞),我大汉民族文化太强大。

另外由于东北大部分是闯关东过来的所以有很多山东文化,比如多地都有文庙和魁星楼。

如今的哈尔滨虽然是作为省会比其他地市经济要好,但是跟南方比已经落后太多,除了地理位置深处内陆外,全省的体制和理念也很落后,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问题还没有解决。

所以哈尔滨虽然有潜力但是恐怕发力还要等很久。

7评论丁点科技4小时前6赞踩我来说几个哈尔滨之最:1是东北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2是东北最后一个俢地铁的城市3哈尔滨的阳明滩大桥获得鲁班奖,却让几辆汽车给轧踏,4哈尔滨的乔四黑白通吃,呼兰大侠更是誉满中华5哈尔滨是一个遍地是贫官,却怎么也查不岀来的城市6评论军旗下走过的人4小时前7赞踩本人观点从旅游的角度看一个城市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去大连是2000年,导游告诉我们到大连要一看广场、二看路灯、三看海,同车的旅友们没什么特别的反应,五年后又去同样的城市,同样的导游词,不同的旅友,但却是惊讶的感叹,我们只有脱团了,现在自然游替代了城市游,境外游替代了国内游,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提高了,但有些地方还仍然有人关顾这也很正常,必竟还有没去过的,反过来象北京故宫这样的景点去过还去的自然不是为了照张像那么简单,所以见仁见智不必苛求,更没必要神吹乱咬,反道招人厌烦。

7评论东西和4小时前23赞踩在哈尔滨生活了七年,各个城市有各自的特点,哈尔滨应该算东北最好的城市之一,它有东北共同的文化多元,包容性,也有它较为独特的俄罗斯风情,历史上的宗教自由,姑娘高调秀美。

和东三省其他地区一样,受经济发展迟缓的影响,哈尔滨略显人老枯黄。

为哈尔滨的未来祈祷

23评论豪哥大嘴得乐4小时前8赞踩个人认为,哈尔滨在东北的四个大城市中是垫底的,不说别的,一看哈尔滨站那个门面,就感觉到回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不要跟我说长春站也很乱,但长春站是进步,随着今年6月份地铁一号线的贯通它就会变得很好。

先不说长春站建不建的,那至少还是在往好了建,那哈尔滨站完全是没有悔改的意思呀

除了大还是大。

再看看新区,长春的净月潭干净整洁尽人皆知,你再看看群力,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那你再看看太阳岛,能不能跟净月潭比

而且国务院已经批准将将第十七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设立在长春,建设周期36个月,三年后的长春新区就是和上海浦东一个级别的了

哈尔滨出名的只是冰雪和为数不多的西方建筑。

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长春出名的,是在东北名列前茅的GDP,优秀的人文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情味,人性化的教育服务。

希望长春老铁可以站起来,也希望长春那些不爱家乡的喷子们可以把嘴闭上。

谢谢

8评论Weare伐木累1263887214小时前10赞踩哈尔滨也不是什么老工业基地了。

能卖的都卖了。

现在走特色的经济路线了。

现在还是有点落后的。

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还是感觉在10年之后会让人眼前一亮的。

省长陆浩还是感觉挺优秀的。

哈尔滨做生意的人多。

所以不要单从GDP来衡量哈尔滨有没有钱。

老百姓手里还是听富裕的。

那些说工资低的。

自己寻思为什么。

你工资低是你个人的能力问题跟城市没啥关系。

就去北京,上海你也认为你工资低。

10评论手机用户183786446044小时前10赞踩去年国庆前夕,到东北三省游,东三省省会都去了,个人感觉沈阳最好,长春次之,哈尔滨最差,本来期望值哈尔滨最高,但实际到此一游大为失望,破旧的机场,所住宾馆附近混乱的交通,闻名遐迩太阳岛也失人失望,只有索菲亚教堂及松花江沿岸一带还行

10评论手机用户209703298634小时前1赞踩我是大连人,我觉得大连最好(本人最喜欢大连的星海广场),当然一个滨城,一个冰城的哈尔滨虽然不是什么宜居城市,但是很有吸引力,我想每个人都一样去冰城见识一下美丽的冰雕吧,大连虽然有海,但是其他城市也有海,只不过经济好一点吧,但是像一般的大城市都没有哈尔滨这种特点,只要把冰城发扬光大,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城市

鼓浪屿导游词450字左右(必须要有路线)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厦门最佳风景区——鼓浪屿,它四面环海,风景优美,空气新鲜,故有“海上花园”的美称,1997年,在福建省“十佳”风景评比中名列榜首,同时也是全国35个著名风景区之一,就连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来此参观时,也对鼓浪屿赞叹不绝,称它是“东方的威尼斯”、“中国的夏威夷”,并且于2000年被评上国家旅游景区最高级—4A级。

  鼓浪屿四面环海,面积不大(请他们猜有多大),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摩洛哥还要小,面积只有

【第1句】:78平方公里,人口约

【第1句】:8万人,半数以上的人具有海外关系,一般旅居14人国家及地区,它虽然小,名气却很大,拥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平均每天接待3~8万人,这么小的地方,能拥有这种程度,可见它不容一般.  鼓浪屿在明朝以前不叫鼓浪屿,而称“圆沙洲”(解释此三字),后因它的西南方向海边有块礁石,由于长年累月经过海水的冲击、侵蚀形成了一个溶洞,每当潮水涨潮时,涛浪撞击礁石,会发出如击鼓的声音,故那块石头被称为“鼓浪石” ,鼓浪屿因此得名。

(可考他们鼓浪屿的由来)  它同厦门岛仅一水之隔,又四面环海,很多人在想象中,总觉得渡海非常不便,其实除了建国前如此外,到了现在,可以说是太方便了,除了少数人乘快艇、坐游船等外。

那就是一天24小时营业的渡轮来回往返,在宽500米的厦鼓励海峡上每15分钟一航班,实行去程买票,返程验票制,过渡费用8元\\\/人,航程大约5分钟时间就到。

如果想在短短的航程上享受一番,可以上二楼的雅座,说到雅座,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得自理1元\\\/人。

  别看鼓浪屿不大,有句话形容它再贴切不过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幼稚园至中学(幼儿园3所,小学3所,中学2所在校学生3382人)、银行、医院、菜市场、音乐厅等,因此岛上居民不会因它是四面临海,面积小而不方便,反而透着小巧玲珑,所以如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居民在岛上过个5--6年没问题。

  由于这里空气清新,绿化好,生态环境佳,因此这里还是海洋珍惜物种(文昌鱼、白海豚)的保护区。

它同时也是厦门市绿化最好的一个区了,全岛种有4000多种植物,80多种植物,80多个科属,绿树覆盖率达到40%,人均拥有

【第5句】:1平方米,因此空气清新。

  鼓浪屿美在哪里呢?确切的说它虽有闹市之繁华,却无车马之喧,因岛上大多路窄,坡陡,故一般车子很难行驶,为了使岛上交通安全,岛上严禁机动车辆在行驶,除了少数清洁车,救护车,自行车也是找不到的,就连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84年南巡厦门,也是在陪同人员的陪同下步行游览鼓浪屿的,所以到鼓浪屿上是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上岛后只有一种“11”路——那就是步行,因此有“步行岛”、“平民岛”的美称。

  1841年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到1935年,鼓浪屿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进入了西方列强手中,商人、传教士等纷纷来此建公馆,设教堂,办学校、设立领事馆,从1902年被割为“公共租界”到1949年,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在此建立了1400多栋,最具有欧洲风格,中西合璧的领事、办事处和别墅,如英、法、德、日、意、美、西班牙等建筑,现今它还保留着这种特色,所以到此岛,您就不需踏出国门,就能欣赏到西欧等地方,各式各样的建筑,故有“万国建筑博览街”的美称。

  他们又带来了西文文明,如现代音乐、体育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岛上居民大多喜欢音乐,据不完全统计鼓浪屿50年代拥有钢琴500多架,钢琴密度居全国之冠,在优美环境及音乐的渲染下诞生了许多音乐界人士,如第一位女指挥家-周淑安,曾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等级第二名的-殷承宗,在6次国际钢琴比赛中连续获奖7次(1981-1984)的-许斐平,陈佐徨、卓一龙等不计其数,因此有“音乐家的摇篮”,“琴岛”之称,每当早间,或傍晚,如果沿着洁净优雅的柏油小道,踱步漫游时,不时能从百叶窗内、小花园里传来钢琴或小提琴的悠扬琴声,及浑厚的男高音,轻柔的女高音,所以,鼓浪屿自古有“琴韵花香伴我归”的一种自然美感。

  鼓浪屿第一架钢琴:1906年,厦门第一架从国外运来的钢琴放进了中华基督教会(现鼓浪屿岩仔脚)。

沁时,它主要作为伴奏吟唱圣诗圣歌之用。

琴上附有鼓风机。

弹的时候,一人鼓风,一人弹  (三个特点:一个靠听、一个靠看、一个靠感觉)以上“步行岛”、“万国建筑博览街”、“琴岛”就构成了鼓浪屿的特别之处,是一个需要靠感觉、看、听的小岛。

  特产:  (鼓浪屿码头〕1937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处船小人多、航行慢,造成诸多不便,后改建,1976年扩建成现在这模样,有铁浮桥式码头:长16米、宽6米、高潮进水深

【第7句】:2米,可泊200吨级船。

大家看这建筑,象不象一架刚开启的三角钢琴呢?它好象是正在奏起旋律优美的迎宾曲,欢迎大家的到来。

  (音乐厅)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商人争相在鼓浪屿建造别墅,定居于此并终老,当时这里除了日本人以外,任何国家的人都可葬于此地,故称“洋人墓场”,1957年为了声援埃及人民抗英运动,于是把它推翻了,直到1984开始动工,19

【第87句】:

【第1句】:27建成厦门鼓浪屿音乐厅,为了提高音乐厅的音质、音色,于200

【第1句】:8再次请来了音乐厅的原设计者——东南大学建筑声学教授何凤飞,投入900多万元对其改造,改造后观众席们减少到571个,增加琴房、化妆房、还设有残疾人专用通道和座位,前厅有一台43寸(109cm)的彩电——如礼仪迟到是不能马上进场的,只能在演奏间隙进去,等待期间,他们可以通过这台电视观赏到音乐厅内的现场表演,舞台呈梯形,可放4台钢琴和一个双管尔队连奏。

  (马约翰)前方的人民体育场这牌子是于1952年安放的,初称“洋人球埔”,意思是外国人踢球的地方,解放后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它虽不大,却是福建足球事业的发源地。

而马约翰出生于鼓浪屿,因当时鼓浪屿被称之为公共租界,因此这里的居民接触西洋文化非常浓厚,故他的名字起的特别的洋化,他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原先是学医的,后来发现学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于是弃医从体,他曾带领中国健儿参加了第11届奥运会,得到了一些成绩、奖牌,故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看到这可喜成绩,于是设了教授职位,他就是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也是原清华体育总会主席。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443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