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市规模导游词
跪求福州华林诗导游词要求要15分钟~那位好心人士帮帮忙吧
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
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名“越山吉祥禅院”。
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山、环峰”,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华林寺”。
名臣李纲、张浚等均曾寓游于此。
华林寺历经几多春秋,仅存大殿,后增建山门、左右配殿和廊庑。
大殿为抬梁式构架,单檐九脊顶,高
【第15句】:5米,面积574平方米。
大殿有18根木柱,柱子以上全由斗拱支撑,不用一根铁钉。
其建造手法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对日本镰仓时期(12世纪末)的“大佛样”、“天丝样”建筑风格影响颇大。
大殿虽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增建周廊下檐,但其主要构件仍为千年原物,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
华林寺大殿为抬梁式构架,包裹着宋代初建时的构架,单檐歇山顶,坐北朝南,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高
【第15句】:5米,面积574平方米,共用檐柱14根,内柱4根。
大殿主体构架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彻上露明造。
为了容纳内槽佛像的高度,内柱高过檐柱
【第2句】:62米,属厅堂型构架,但其内柱柱头上又有高度近3米的栱枋,与四周檐柱上三层首尾相接,形成一个不在同一标高上的铺作层。
因此,它的构架是一种特殊的厅堂型构架。
殿内构件造型优美,使大殿在古朴雄浑中显出南方建筑特有的轻快秀丽的格调。
大殿的四檐及内柱头上均施斗栱,斗拱组合严谨、简洁。
外檐铺作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重拱造,柱头及补间铺作均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重拱偷心造,斗底作皿板形,用材硕大,均按需要随宜加减,大量运用插拱。
除转角铺作出跳用足材外,其余均用单材。
梁、栿、前檐阑额均为月梁造,以粗大的原木制成,断面近圆形,额上不施普柏枋,前檐补间铺作栌斗直接坐于阑额上。
18根丰盈粗拙的梁柱呈梭形状,其中四根内柱高
【第7句】:2米,古朴挺拔。
不对称曲线形成自由流畅轮廓的云形驼峰在梁栿上的运用,动态盎然。
昂嘴曲线砍作三段,沿曲线轮廓微刻线脚一道,活泼自然。
装饰构件与浅雕团窠及彩绘的巧妙结合,线条简洁粗犷,皆具有独特风格,为国内罕见。
脊檩、前廊东西和后檐乳栿的下皮,保留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道光四年(1824)、同治十三年(1874)等重修的纪年题刻,及“法轮常转”、“国界安宁”、“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等宋代以来吉祥语题刻,颇为珍贵。
三坊七巷导游词完整版
楚悠声音游记——三巷0开篇福州从汉朝开始就先次修筑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整个布局以山为屏障,形成面向大海的簸箕状。
三坊是唐宋时期“坊巷体制”的活化石,应该说,“巷”早于“坊”。
三坊七巷整个街区占地40公顷,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
“三坊”指的是中轴线以西的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而“七巷”呢则是以东的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这样大型的非字形结构街区在当今中国都是绝无仅有的,简直就是中国古代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据说,清末民初时候,这里就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十分繁华,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得的各类东西一应俱全,每到元宵节、中秋节这里还有热闹的灯市呢。
在三坊七巷里可以看到唐末分段筑墙传统的痕迹,也可以领略西风东渐后的小洋楼。
马鞍墙与罗马柱,雕花窗与发券门并存,构成了具有闽南特色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1杨桥巷我们的游览从街区的最北端开始,首先走的就是杨桥巷。
据说,杨桥巷因为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
一百年前,这里还只是一条小巷。
民国初期,它被人们从杨桥巷改造成了杨桥路。
在繁华与时尚中日益变迁。
杨桥巷东起东街口,西到双抛桥。
双抛桥规模不大但是传奇多。
一是在古代此桥所处内河沟道,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可以看到“万里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
二是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结成连理枝的“合抱榕树”,
摘抄厦门导游词
翻译证有两种,一种是CATTI,全国的资格考试,属于人事局;另一种是NAETI,翻译证书考试,属于教育局。
应该是前者含金量高些。
两种考试每年都能考两次,CATTI考两门,综合和实务,合格标准多数情况下是各科60分,取得后需要三年一登记(、考试、登记);NAETI考一门,相当于前者的实务,合格线是70分,终身有效。
我考的是CATTI英语笔译,建议从三级开始考,一开始就考二级对于非的太困难了(我不是)。
口译我没报过,笔译的话因为允许带两本词典,所以要准备英汉、汉英两本内容全面的词典,我用的是牛津高阶英汉和新世纪汉英,词典要提前熟悉,别到临考才买,虽然要查的词并不多,但是不能在翻字典上浪费时间,考试时间很紧张。
另外有本书觉得不错<<全国资格(水平)考试三级英语笔译实务翻译技法与实战演练>>。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颐和园。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
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
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颐和园的面积达 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4。
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
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
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
总面积290多公顷。
万寿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阁、铜亭,临湖畔建的千米长画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和石舫等都是游人必到的景点。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离城约10公里。
既可以坐郊区公共汽车,也可以坐专线游览车前往。
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虽大,但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
颐和园里有许多景点是效法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
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
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
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
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游人可以上下穿行。
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则与前山迥然而异。
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则是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
写一篇介绍三坊七巷的作文怎么写
那条贯古今,串未来的长廊;那条莹莹光无尽的长廊。
——题记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走在泥泞的路上,心里不由得有些阴霾:三坊七巷,真的有那么好吗
为什么要花这样的时间徘徊在这条似乎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街上呢
疑惑与不理解的思绪溢满了整个心房。
雨还是不停地下着,撑着伞走路,雨丝就这样肆无忌惮地打在脸上。
冷冷清清的马路,载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也载着我独自的沉默——为什么他们的心充满喜悦
拐过一个转角,却忽然感到眼前一亮,这条修复过的街道,竟是如此清新、明亮。
跨过那个大门洞,仿佛进入了时光长廊,我慢慢地走着,抬头看那火红的大灯笼挂在二楼房间的窗前,与竖立在巷口的电线杠子打着招呼;老字号的店牌端端正正地架在那些仿古建筑的房梁上,正眯着眼睛望着对面的奶茶店。
我似乎看到,在两者眼神交际的那一瞬间,天空中擦出了古与今的火花;一个小孩儿光着屁股,蹒跚地走向“刻板印书”的雕塑,伸出那只胖嘟嘟的小手,轻轻触摸着,随即“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雨渐渐小了,我们沿着宽达十几米的石板路向前,认真品读着右边的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左边的七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杨桥巷。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衣锦坊这片房子已经拥有252年历史了,当时房子四周是厚达80厘米的鞍形风火墙,墙上方的雕塑生动形象,一组“吴刚嫦娥”,一组“张生红娘”,这曾让住在这里的欧阳家族骄傲了很久很久。
衣锦坊还有个著名的景点——水榭戏台,在清水池塘之上,在轻风细雨之中,闽戏就在这里飞翔着。
不知不觉间,我站在了文儒坊前,细细聆听,仿佛听见一百多年前那些达官鸿儒谈笑往来的脚步声,仿佛听见一百多年前那些学子琅琅的读书声,仿佛听见《陈若霖斩皇子》的声音,仿佛看见当年李鸿章在这奋笔疾书,写下“冠盖今螺渚,诗书古颖川”的楹联。
光禄坊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与吉庇巷一起被辟为马路,其旧貌已是现代高科技不能复原了的,于是带着一点点失望,我转过身子,往回走去。
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的郎官巷,那里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老人的居所。
那居所在当时看来,颇具现代化:门斗两侧山墙紧连着侧墙,突出了其门面排场的气氛;走廊、栏杆上的花纹也均为民国时期流行的仿西方建筑纹饰。
出三坊七巷向左拐,在那条最先被改建成马路的地方,还存在着两个名人深深的脚印。
林觉民、谢婉莹,这两个闪亮亮的名字,都出自杨桥路17号。
在那“风光月霁襟怀”之间,在那“红紫青蓝白绿黄城”之里,无不洋溢着谢家人对自己居所的热爱与赞美。
这些就是冰心奶奶所眷恋的老屋,所眷恋的回忆吧。
也许是在这喧嚣的大城市里生活了太久太久,以至于感觉到寻找那纯净的一小方土地好难好难;也许是沉浸在繁忙的生活里,似乎早已失去了对福州城的热情,以至于没有发现,就在市中心的这条长廊可以让疲倦的人们重新获得对过去的悸动与沉醉。
它,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将来,连接着那些纯真的回忆与憧憬,慢慢地品,慢慢地在细雨中,回味着。
三坊七巷,这个伫立在城市中心的古建筑群,这个回响着福州人世代梦想的地方,在这条时光长廊里,我沉醉了。
杭州西湖导游词(简单一点)
西湖是在杭州城西面的一个泻湖,古时与海相连,后来因为泥沙淤积成为一个独立的泻湖西湖的特点是三面云山一面城,主要的景观是一湖两塔(雷锋,宝俶),三堤(苏,白,杨公堤)三岛(湖心亭,阮公墩,三潭映月)西湖最有名的就是南宋时的西湖十景,要记着十景的景名也不难,就按照春夏秋冬,晨昏暮晓,眼见耳听来记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早有雷峰夕照,晚有三潭映月,远听南屏晚钟,近听柳浪闻莺,远观双峰插云,近看花港观鱼。
西湖的面积
【第6句】:5平方公里,平均深度
【第2句】:5米,苏堤全长近3公里,白堤长900多米湖中堤岛把湖面共分为9块,最大的外湖,白堤北面的北里湖,苏堤西面的西里湖,岳庙对面的岳湖,花港旁边的小南湖,还有湖西的四块水面有北往南依次是金沙港,毛家埠,乌龟潭,浴鹄湾。
所以说西湖是水不广而多分割,山不高而多逶迤。
还有西湖和历史文化名人之类的你网上查一点吧你要简单的导游词,我把基本的都写给你了,这是我辛辛苦苦写出来滴,不是复制黏贴来的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5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