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福寿沟导游词

求黄陂锦里沟导游词

锦里沟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田家湾村,是一个土家族人口集中居住的乡村,这里的土家族村民是在历史上“改土归流”后,由恩施州宣恩县沙道沟区迁徙而来,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当地土家族百姓都说:此处原呼为“尽头沟”,就是沟的溪水上游走到了的尽头。

该地生态环境优美,人文特色鲜明,黄陂区已经将其打造成为湖北的“凤凰城”。

共有48处大小景点,其中吊脚楼、苗寨风情街、土家菜、篝火晚会等最具土家山寨特色。

锦里沟的名字有三个版本的说法: 之一:百年至今,当地土家族百姓都说:此处呼为“尽头沟”,就是沟的溪水上游走到了的尽头。

之二:“景里沟”位于黄陂蔡店清凉寨山脚,据说景里沟原来的名称是尽头沟,意思是指此处是黄陂的尽头,过了此处便过了黄陂,最近当地为了搞旅游开发,特更名为“景里沟”。

之三:“锦里沟”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田家湾村,为武汉市唯一一个土家族居住村。

田家湾土家族民族聚居村是“改土归流”由恩施州宣恩县沙道沟区迁徙而来,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2008年5月24日,黄陂区田家湾土家族民族聚居村——锦里土家风情谷(旅游景点)开工兴建。

又特更名为 “景里沟”。

写一篇导游词.主要介绍景色,辅以说明地域特点,适当穿插民间传说·历史典当·诗文名篇·精彩对联等。

谢谢

纳溪天仙洞景区  位于长江与永宁河交汇处,距泸州29公里。

  景区内有一巨型石滩,正中竖一石柱。

高达百余米,粗约两米,全是鹅卵石相抱而成。

石柱如一柄利箭,直刺蓝天,历千万年风霜雨雪,仍牢牢地耸立不动。

位于薄刀岭前端的指动石,石高约3米,直径约5米,巨石底部有块1米大小的石头垫底。

轻轻以手指一捅,巨石便会摇动;大风吹来,更会左右晃动,仿佛随时要滚下来。

数千万年来,它就这么颤巍巍地立着。

几年前,有好事者打赌,32个人以绳子套巨石,用力拉了半天,石头岿然不动。

进入天仙洞景区,迎面有一巨石突兀在外,圆圆的,如一巨鼓,所以叫鼓耳石。

该石浑然天成,没有缝隙,却有泉水仿佛从毛孔中浸出一般,汩汩而来,常年不绝。

在石下汇聚成池,大不盈尺,终年不盈不枯。

  天仙洞雨量充沛,常年云遮雾绕,流水潺潺,仅瀑布就达30余个。

景区植被特别好,生长着红豆、桢楠、冷杉等珍贵树木。

仅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的桫椤树就有500株之多。

这里的山民环保意识很强。

烧柴只拣枯枝,现在景区尚有狐狸、刺猬、山羊、野猪、金钱豹、金丝猴、猴面鹰、白鹭、娃娃鱼等数十种野生动物。

孔雀河畔常年栖息数万只白鹭,春末夏初,白鹭蛋俯拾皆是,却没有人去捡。

白鹭在青山绿水间起起落落,呱呱欢叫,给寂静的峡谷平添了几多生气,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峡谷的另一奇观是萤火虫。

每逢夏初,田里的秧苗拔节时,孔雀河谷便有数不清的萤火虫汇集。

站在山顶往下看,密集的萤火汇成长达数里的长龙,在峡谷里闪闪烁烁,颇为壮观。

专家说,萤火虫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像萤火沟这样的场景,全世界独一无二。

  天仙洞位于长江与永宁河交汇处,距泸州29公里,山高林密,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蜀汉丞相诸葛亮当年曾率5万大军与孟获在此激战,并一擒孟获。

诸葛亮的点将台、中军帐,孟获的被擒被放处,至今依稀可辨。

在孔雀河畔的岩壁上刻着一首散曲:“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年少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还有炎凉与烦恼。

朝里官大做不尽,世上钱多赚不了。

官大钱多忧患深,害得自家头白早。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新旧坟,清明大半无人扫。

”落款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书法不算上品,但字迹苍劲有力,笔画之间透着凄凉。

散曲不是石达开的作品,却与他当时的心境吻合。

在天仙洞,尚有十几处石达开作品的石刻保存完好。

天仙洞因其景观独特,历史上曾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文物古迹甚多,大部分保留下来。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专题节目摄制组也深入纳溪区天仙镇天仙洞风景名胜区实地拍摄了天仙洞物价碑。

  该物价碑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天仙洞风景区内,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开凿在丹崖绝壁上的古栈道上的,依岩面而就,嵌于高1米,宽

【第1句】:8米的石龛内。

该碑距地面5米,长约3米,宽约2米,上面刻有:大清顺治癸巳年,米贵每斗银三十余两,猪牛鸡鸭未成羽毛售银十两,后无价……群虎食人。

待康熙辛亥十年,禾生双穗,牛退双子同治甲子三年米每斗售钱二千余文……碑文共208字,为楷书阴刻,书写刚正有力,落款为“清光绪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吉立”。

碑文记录了1653年至1887年清代顺治到光绪234年间川南地区的粮食、农副产品的价格变化,真实地反映了清王朝200多年间的物价史,碑文中还记录了天象、轶闻,作者肖斯羽还奉劝世人行善作好事,行善积德,以福寿延年。

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清代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自然经验教训。

据文物专家介绍,这是四川省迄今为此发现的唯一能反映清代200多年间物价变化情况的摩崖石刻物价碑,为研究我省乃至全国清代历史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七月的天山 预习资料

一,学习目标

【第1句】:认识生字新词。

【第2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3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第4句】: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四,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五,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六,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

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

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七,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第1句】: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2句】: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八,作业 复习词语卡。

反思今天上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

”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

”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有怎样的相同点

比喻写出了什么

”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雪水的欢快。

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

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的切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理出了写作顺序,讨论了作者的详略安排,知道了一个新的写作点:略写中也可以有重点,就像课文中略写森林,但其中重写了塔松。

这样有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课我是比较满意的,何况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

一是整体体会天山的宁静、幽静。

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却又大气,幽静却又生机勃勃。

用他们的话说:“天山的花有生命力,树有生命力,鱼有生命力,雪山也有生命力,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

水是这些生命的源头。

”他们说:“正因为在这广阔的天山中能听见水声、马蹄声,更见天山的宁静。

这样宁静的地方,哪怕你带着多么烦躁的心情来到365kuaile.cn这,都会被抚平,都会平静下来的。

”学生的感受已经很深入了,不只是感受到了景色单纯的美,已经感受到了景色的熏陶作用与生命作用了。

在此基础上我决定有感情朗读结束这次的阅读“旅程”。

我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骑马上天山,让老师来给大家做导游。

我们用朗读来进行我们的天山美丽之旅。

”于是我引读表示写作顺序的句子,学生接读景物描写的美句,在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迎来了下课声。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546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