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导游词

罗源滨海新城导游词

罗源湾滨海新城位于被誉为闽东“夏威夷”的罗源湾畔,是世纪金源集团巨资打造的综合体项目,集“大型城市中央公园、滨海古街、中小学校、Shopping Mall(大型购物中心)、超五星级酒店、写字楼、海上休闲娱乐项目、高尚住宅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城市综合体。

项目占地面积574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680万平米,总投资额约20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新兴滨海城市,极大带动海西经济的发展。

游罗源凤山作文400字

没有到罗源湾海洋世界的公交,下火车后要及时乘唯一的开往城关的公交车,在正祥特区路口下车,在正祥特区站换乘7路公交车到终点站下车就离罗源湾海洋世界不远了,或打的 ,乘三轮车。

福州 可以玩的地方加方案具体点的 在线等

福州,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省水、陆、空交通枢纽。

三山傲首挺立,闽江穿流城区,白塔、乌塔,两塔对峙,构成榕城独特的“三山两塔一条江”的城市格局,天造神设、山水灵秀、气势非凡,素有“东南都会””福地宝城”之美誉。

福州,现辖五区二市六县(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五个区,福清、长乐两市,闽候、罗源、连江、平潭、闽清、永泰六个县)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人口580万,其中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人口143万。

  福州是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在此筑城建都,称为“冶城”。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称“福州”。

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石山、屏山围在城中,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别名。

因王审知受封闽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定都于福州,从此,福州便有了“闽都”之称。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发动市民广植榕树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又得“榕城”之美称。

  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历代英才。

他们中有五代开闽的王审知,南宋爱国名相李纲,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启蒙思想家严复,文学家林纾,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海军元老萨镇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谦等等,仅宋、明、清3个朝代,福州籍进士达3632人,其中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州府的前列,近现代名人灿若繁星,举不胜举。

福州又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从清朝到民国先后13任海军总长、次长、总司令为福州人囊括。

1991年,国家对近现代中国杰出专家学者所作的统计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学部委员、院士47人,均列全国各城市的前茅。

  福州名胜古迹众多,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互相融合、交相辉映。

至今许多文物名胜古迹仍完好无损。

据普查统计,已发现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等各类文物点4497处。

其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81处;商周遗址67处;宋至清代木构古建筑2040处。

唐至清代的古塔、经幢64座,古桥354座。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保护单位54处。

著名的文物有:建于1000年前的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华林寺,立于1000年前的,被誉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峫王德政碑”,距今1200多年,被称为书法艺术“世宝”的唐篆书法名家李阳冰亲书的乌石山摩崖石刻,闽候县昙石村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遗址等。

  福州临江吻海,闽江横贯城区,年均径流量600多亿立方米,海洋面积近

【第1句】:2万平方公里,水产鱼类620多种,是全国三大海水养殖基地之一。

海岸线长达1137公里,有可建万吨以上泊位的天然良港10多处。

福州与台湾岛一水相连,东澳港至台湾新竹仅70海里。

马尾港距香港488海里,距上海433海里,是沟通中国与亚太地区的海上枢纽。

历代到海外谋生创业者众多,如今已有250多万侨胞分布在世界各地。

归侨、侨眷和港澳眷属近百万人,在台湾地区有60多万福州乡亲。

  福州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日照1700-1980小时,相对湿度77%。

年平均气温为

【第19句】:6℃,最时是1月份平均气温为

【第10句】:5℃,最热时是7月份平均气温为

【第26句】:8℃,年平均降水量13

【第42句】:5毫米。

农作物一年三熟,四季瓜果飘香,四时蔬菜纷呈。

福州山地占80%,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福州是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也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

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山水特色凸显,左旗(旗山)、右鼓(鼓山)、北莲(莲花峰)南虎(五虎山)拱卫,盆地面积1440平方公里。

闽江横陈,吉祥山、烟台山、高盖山、五虎山逐案抬升,乌石山、于山分列左右。

白塔、乌塔各置东西,晋安河、白马河如蛟龙出水,以屏山为珠,呈“双龙戏珠”之势。

福州的第一胜景鼓山,国家级重点佛教寺院西禅寺早已蜚声海内外。

市区的西湖公园、左海公园、森林公园、温泉公园、鳄鱼公园各具特色,景色千姿百态。

郊县平潭海坛度假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还有省级风景名胜福清石竹山、连江青芝山、永泰青云山、闽候十八重溪等等。

这些名山秀水风景如画,与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相映生辉,吸引着无数中外旅游观光者。

  福州民间工艺久负盛名,传统的工艺品脱胎漆器、角梳、纸伞被称为“福州三宝”。

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寿山石雕和200多年历史的脱胎漆器名扬中外,与软木画被称为“榕城三绝”。

还有历史悠久的闽剧和评话,古典十番、福州尺唱等传统艺术。

而以福州菜肴为代表的闽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名菜“佛跳墙”名扬海内外。

鱼丸、太平燕、鼎边糊、线面等是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福州还是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温泉分布在方圆约9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这在国内外大中城市中也是罕见的。

  福州为何称“都”呢

原来,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时期,王审知随兄王潮从王绪起兵南下入闽,于公元893年攻下福州城,后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受封为闽王,建立闽国。

因首都定于福州,从此福州便有“闽都”之称。

  此外,福州在我国历史上还曾两次被作为临时首都。

一次是宋代末年,即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陷了当时南宋政权的国都临安(今杭州),恭帝赵显及太后均被元兵俘虏,其兄赵昰于五月一日在福州登基,称端宗皇帝。

当时的福州成为临时首都,改年号为“景炎”。

但是,还不到半年时间,元兵又从浙江向福州进军,十月攻破邵武城,经南平而下,于十一月逼近福州。

当时闽府尹王刚中开城门投降,端宗皇帝从海路逃往广东。

  第二次福州被临时定都的是在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

明朝的南都(今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聿键从杭州入闽,被奉监国,于是在福州称帝,改纪元为“隆武”,这就是南明王朝的“隆武皇帝”。

同时改福建为“福京”,把福州的布政使官署作为皇帝行宫,并封一批文武官员要职,犹如京城规范。

其中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受封为“平虏侯”,郑成功赐为国姓(朱)。

但不久,郑芝龙叛变降清,形势逆转。

仙霞岭重关百里无一兵把守,隆武皇帝见势不妙,决定离开临时首都福州,经南平转闽西。

第二年,清兵攻入闽北建宁县,并直驱南平,朱聿键皇帝仓卒逃往长汀,这年八月(1646年)他与爱妃曾氏皆被俘而死。

  福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历代以来它有十二个别称:分别是“闽中”、“晋安”、“凤城”、“三山”、“长乐”、“榕城”、“天兴府”、“福安”、“闽海”、“闽州”、“泉州”、“左海”等。

  “闽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个郡。

七年后又增设四个郡,其中福建叫“闽中”,治所在福州,所以古人广义上称福建为“闽中”,而狭义上则称福州为“闽中”。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846-904年)池州石埭人(今安徽太平),他旅居福州时留有一首描写福州秋天的诗,题目就叫《闽中秋思》:“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说明当时福州称“闽中”,秋色如画,但一千多年前交通不便,故诗的最后称“不堪行”。

  “晋安”:魏晋南北朝时,晋人纷纷避战乱从中原入闽,始称“八姓入闽”,不少望族定居于福州今东门晋安河两岸,故此时福州别称“晋安”。

  “凤城”:晋代地理学生郭璞为福州勘察新城,扩大范围。

他在《迁城记》中说,福州“其城形状,如鸾如凤”。

于是福州被人视为“凤城”,如今福州许多地名还都带“凤”,如西门的“凤凰池”,工业路一带的“大凤山”、“小凤山”,东街有“凤凰坊”,东门有“凤邱山”,宋代朱熹在福州书有“凤邱鹤林”,清代三牧坊有“凤池书院”等。

如今在闽江二桥南端耸立着一座“凤鸣三山”的雕塑,象征福州的南大门。

  “三山”:唐末五代,福州城范围进一步扩大,把屏山、乌山、于山圈入城内,故此后福州便有“三山”之别称。

如今海外福州籍华侨聚集地行会组织仍称“三山会馆”。

  “长乐”:公元933年,“开闽始祖”王审知死后,他的儿子王延钧在福州称帝,国号“闽”,改福州为“长乐”,所以这一历史时期的“长乐”不是指今天的“长乐市”,而是指福州。

  “榕城”:宋代治平年间,福州太守张伯玉发动居民“编户植榕”,于是“绿荫满城,暑不张盖”。

从此福州开始有“榕城”的别称。

  “福安”:南宋末年,元兵挥戈南下,民族英雄文天祥护送益王赵昰入闽,在福州建立临时“国都”,将福州改为“福安”。

“天兴府”: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1645年),明朝国都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朱聿键从杭州入闽,在福州称帝,改年号为“隆武”,称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

  “左海”:清代福州又有“左海”之别称,因为我国古代地名以东西方位而定,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福州位于东海之滨,故称“左海”。

清末福州城曾耸立有一座石牌坊,上书“左海流芳”四个大字,以示福州人才辈出。

林则徐纪念馆的大门左边上书“左海伟人”,原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人民日报》社长拓是福州人,他常用“左海”笔名发表文章。

  “闽州”与“泉州”:唐代初年福州曾叫过“泉州”,但时间很短,到了唐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泉州”为“闽州”,把“泉州”这个名称移给了现在闽南的泉州,直到唐代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改“闽州”为“福州”。

  “闽海”:辛亥革命后,废除旧府建置,改福州为“闽海道”,于是出现了“闽海”之别称,它包括福州话流行的长乐、福清、闽清、永泰、连江、古田、屏南、罗源、闽侯、平漂等十个县市,故在海外有“闽海十邑”之称。

  福州民间长期以来流传“三山现,三山藏,三山看不见”的民谣。

其中“三山现”指屏山、于山、乌山。

这三山呈三足鼎峙于今八一七路的中轴线上,十分显目,所以称“现”。

而“三山藏”与“三山看不见”则向无定论,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根据清代林枫《榕城考古略》载:罗山、芝山、丁戊山为“三山藏”;灵山、钟山、玉尺山为“看不见”;二说是根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载,以罗山、冶山、玉尺山为“三山藏”,以龙山、芝山、钟山为“看不见”。

不论哪种说法,其“藏”与“看不见”的三山,均系“三山现”(屏山、于山、乌山)的支脉,有的如岗阜,有的似山坡,随着历代道路的拓宽与民屋建筑的稠密,这些小山或被削平,或被遮挡,以致变成“藏”与“看不见”了。

现将它们的遗址介绍如下:  罗山,在今南门协和医院后的一座小山岗。

  冶山,在今鼓屏路省卫生厅后的小山。

  玉尺山,又名闽山,在今光禄坊省高级法院围墙内。

  龙山,又称灵山,在今鼓楼七星井巷内。

  福州至今还保存了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和“朱紫坊”街区了。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胸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在这居民区内,坊雹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

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庞大规模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占地40公顷,人口约1.4万人,现有古民居268幢。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冶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

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桂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

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

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

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

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

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

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

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

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衣锦坊  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

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

”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

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

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

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

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

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

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

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

宁时,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

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

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

”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光禄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

  闽山保福寺遗址  杨桥巷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

杨桥巷古名登俊坊苍,因西能杨桥而改名。

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你谢銮恩。

冰心小时候新加坡在这里住过,好居《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有相当部份被保存下来。

  郎官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

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

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

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南后街。

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

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

”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

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

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

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

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

”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  黄巷在塔巷之南。

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

据志载。

晋永嘉年间(307-312的)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

唐代崇文馆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兵入福州。

“以璞儒者戒无毁,灭炬而过。

”宋代崔大夫及第,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

明代侍郎萨琦亦居此巷。

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安民巷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

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  宫巷  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

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

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达,明得改英达。

”  中亭街  这是一条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业古街。

  这老福州人的心目中,中亭街就像一种商业象征,时刻都在牵动着榕城关注的目光。

  “挤得就像中亭街”——福州人至今仍流传的这句口头禅,形象地道出了这条古街的千载繁华和其特有的商贾气息。

  当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让中亭街的商业地位渐渐为榕城人所淡忘的时候,世纪之交的一项浩大工程,再度让这条古街成为榕城百姓瞩目的焦点。

  缘于宋代的中亭街是福州商业史的骄傲。

当已经衰败、破旧的中亭街即将揩去千年岁月风尘的时候, 我们不禁要为福州改造中亭街的浩大工程而欢呼。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对残酷无比的市场竞争,我们不禁又为中亭街能否复兴千载繁华而忧思。

我们知道,中亭街的再度辉煌,仅有历史的沉淀和恢宏的建筑是远远不够的。

她同样需要准确的商业定位并历经变幻莫测的商场洗礼。

毕竟,中亭街首先是商业街而不是观光街。

它的气派和恢宏,并不一定与客流量成正比。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狼烟四起的榕城商界,再也不是靠某种地利或环境就能创造商业神话的时代。

更何况,现在不少福州人还有购精品、名品到鼓楼的消费习惯——位处台江区的福州亚细亚购物广场的沉沦,曾经让福州不少商人发出“台江开不了高档商业城”的感叹。

  大手笔的中亭街能否从此扭转“乾坤”,一雪台江商界的“不白之冤”

中国有几个凤山市县镇

详情请查询凤山市词条。

【第2句】:凤山县   中国的凤山县先后有多处,如: (1)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 (2)黑龙江省凤山县(现已撤销) 详情请查询凤山县词条。

【第3句】:凤山镇   中国的凤山镇有多处,如: (1)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凤山镇 (2)湖北省罗田县凤山镇 (3)云南省凤庆县凤山镇 (4)黑龙江通河县凤山镇 (5)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凤山镇 (6)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凤山镇 (7)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凤山镇 (8)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 详情请查询凤山镇词条。

【第4句】:凤山乡   中国的凤山乡有多处,如: (1)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凤山乡 (2)云南景谷县凤山乡 详情请查询凤山乡词条。

【第5句】:凤山村   中国的凤山村有多处,如: (1)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乡凤山村 (2)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石南镇凤山村 (3)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腾越镇凤山村 (4)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 详情请查询凤山村词条。

【第6句】:凤山街道   中国的凤山街道有多处,如: (1)浙江省余姚市凤山街道 (2)广东省汕尾市凤山街道 (3)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凤山街道 详情请查询凤山街道词条。

【第7句】:凤山道院   凤山道院位于山西省离石市北的凤山腰间,原名“天真观”。

远远望去,“名山仙境”四个石刻大字十分醒目,这是一处风景秀丽,古建别致的千古胜迹。

登山眺望,市区新貌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白云洞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悬山顶,七铺作,双抄单下昂,殿内有近30平方米的明代壁画《修建武当山宫观感应之图》。

壁画上部为“十次神主显现图”,下部为“武当山全景鸟瞰图”,分别绘有八宫、十岩诸景点,是一幅完整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壁画。

每逢农历正月廿六,是观内一年一度的凤山庙会。

这天,是道士孙云际先生的诞辰日。

孙云际,名浩远,号乐阳子,玉亭(今离石)人。

精通天文地理,从业儒学,幼年在玄都万寿宫出家,17岁入凤山道院拜陈希夷老祖道场门下苦行学道,炼精淘丹四十余年。

一面守持经录,修建殿堂,一面添设香火,侍奉万灵,乃至为民祈祷。

数百年来在民众中享有盛望,当地民众一直把他的诞生日,作为凤山庙会之日进行祭祀。

庙会前后,四方香客朝山者络绎不绝,整个山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灯火辉煌,烟火缭绕,爆竹轰响,声震州城,俗称“遇仙”。

近年来,采取地市拨款,群众集资等多种形式,对观内主要建筑进行了维修、彩绘,使古建恢复了原貌。

【第8句】:未列为行政区划名称的山名   凤山作为山名,未列为行政区划的也有多处,如: (1)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凤山 凤山公园位于县城翔凤山麓,占地百余亩,该园前身为和溪公园,存有“雁塔”、“灵泉”等近代名凤山公园大门人书法石刻,因其山峰逶迤如凤翔,故曰“凤山公园”。

东距小平故里广安市27公里,北距南充市59公里,南距重庆市120公里,是目前县城内唯有的公共休闲娱乐区。

据史记1172年,陆游途经岳池时,曾游翔凤山,有感于“亮坝春耕”美景,诗兴勃发,挥笔写就《岳池农家》诗篇,其中名句“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余响千年,至今绕梁不绝。

故建“陆游亭”。

又据清道光版《岳池县志》记载,“省洞”是县官政务之余休息的地方,同时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与得失,所以叫“省洞”。

九十年代,政府投资500万元,进行修建改造,建有“陆游亭”、“丹凤亭”、“怀乡亭”、“引凤龙洞廊”等仿古建筑,都是出自岳池人民纪念著名诗人陆游而建。

凤山脚下园林建设青丛蔚然,翠蔓交络,曲径通幽,别有洞天。

设有青少年宫、荷花池、茶园、儿童娱乐等设施。

园内塑有凤女雕像和凿有龙宫,成龙飞凤舞,欢乐吉祥之意。

浏览凤山公园,登临凤山最高处,可鸟瞰岳池县城全景,美景应时而变,游乐无穷无尽。

(2)云南省凤庆县凤山。

在县城西,海拔1750米,与城东凰山相对,是凤庆县代表性景点。

相传很久以前,一只金凤凰飞到这里,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便不顾再往前飞,落到这里变成了这只山,后人取名凤山。

凤山象一只巨大的凤凰向着东方升起的太阳展翅起飞,这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天高云低,烟雾迷漫,是过去顺宁十景中的“凤岫凝烟”景观,也是人们“登山观城景,入林赏凝烟”的游览好去处。

清光绪33年(1970)赴顺宁任知府的琦磷在任六年间,勤政爱民,兴学校、创邮电、重农桑、办实业,与城绅陈维寅各捐银50两,开辟凤山茶园,推广种茶制茶,此后一年一度的清明春茶会便成为凤庆的品茶售茶的商务交流盛会,直到解放初期。

1990年,凤庆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凤山公园,十年来已修建公园大门、登山石阶、凉亭、茶花女塑像和金凤凰腾飞的雕塑,公园初具规模,已成一风景名胜。

凤山公园前面是凤山烈士陵园,占地5184.24平方米。

1955年由中共凤庆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批准修建,筑有烈士墓16家,方形烈士纪念塔1座,塔碑刻有在征粮剿匪中英勇牺牲的46位烈士英名。

1982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整修,成为风景幽美的园林地。

(3)甘肃省秦安县凤山,现已建成凤山公园。

二、人名  

【第1句】:河南省扑克收藏协会副主任   凤山,河南省尉氏县国有林场退休职工。

1988年开始收藏扑克,至今以收藏各种艺术扑克2000多副,现为河南省扑克收藏协会副主任,河南杰出扑克收藏家。

为宣传扑克文化艺术,扩大扑克收藏队伍,凤山先生在家办了一个面积30平方的个人展览馆,供群众参观、欣赏,尉氏电视台、开封电视台和地方报纸等多家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报道。

收藏扑克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结交了朋友。

他还认真对收藏的扑克进行整理、分类和研究,经常给一些扑克报纸、网站写一些有关扑克收藏方面的文章。

退休后,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扑克收藏事业上,每到一处百货商店就选购扑克、到旧货市场找寻早期扑克、在网上拍卖扑克、与藏友交换扑克。

挚友外出回来给几副扑克,比给他什么都珍贵。

在河南收藏协会扑克专业委员会的筹备和组织过程中,他不辞辛劳,经常往返于尉氏和郑州之间,不顾花甲之龄和心脏做过手术的不便,想协会所想,急协会所急,把协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凤山先生常说,收藏扑克是收藏一种感觉,一种心情,一种历史和艺术,要顺其自然,这样才能更好地陶冶情趣,情有所乐,心有所求,老有所慰。

【第2句】:清朝将军   凤山(?-1911年),字禹门,刘氏,隶汉军镶白旗。

清末广州将军,10月25日进广州城赴任,行至南关仓前直街,被广州革命党人李沛基用炸弹暗杀。

还曾任新编陆军第一镇统制。

【第3句】:衡阳市艺术研究所编辑   凤山,本名陈兴仪,1935年生,笔名程都、陈彧、凤山。

湖南衡阳人。

1953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

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衡阳市艺术研究所二级编剧。

20世纪50年代任衡阳市花鼓戏剧团专业编导。

创编剧目有《假婚》、《子云斩蛇》、《红岩》、《三审三判》、《不准出生的人》等,导演剧目有《刘四姐》、《不准出生的人》等。

《不》剧在湘西演出一年,影响达贵州万山、铜仁等地区,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遣送回农村劳动达十五年之久。

1980年恢复工作后,任衡阳戏校教师一年,旋即调衡阳市艺术研究所,潜心史志编纂工作,任《衡州花鼓戏志》主编,参加《中国戏剧志·湖南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衡阳地方卷》、《衡阳市文化志》等多部志书的编纂工作,获得文化部、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广播电视厅颁发的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多次。

发表论文《大盘洞源流浅析》等。

改编有《杜龙寨》、《杜十娘》、《五鼠闹东京》等多个衡州花鼓戏上演剧目。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595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