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福建南平导游词

南平九峰山导游词 和线路图

各客,大家好! 万景区位于河南省辉县市沙窑乡境距新乡市70多公里积达64平方公里,最高山峰海拔1672米,至峰顶可远眺黄河,一览逶迤群山。

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三个分景区组成。

主要景点有:红岩绝壁大峡谷、影视村、绝壁长廊、天池、莲花盆、白龙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龙潭瀑布、五峰山林海、黄龙洞、磨剑峰、罗姐寨、孙膑泉、七朗峰等200余处。

万仙山并非名山,能在短短的数年间挤身于知名景区,凭得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拍电影拍出名的,有人说,是照像照出名的,而更多的人说,万仙山是画笔画出名的,的确,每年来万仙山临景习作、绘画写生的人很多,全国有100多所院校把这里定为写生基地,绘画写生对宣传万仙山景区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万仙山景区风光秀美,集中了南太行的精华:赤岩绝壁雄浑、巍峨、粗犷、恢弘;红岩绝壁翠峰重叠,高耸入云。

奇峰俏石立山巅,青风轻拂欲飘然,姿态迥异盈灵气,恰似万仙临凡间。

飞瀑、溶洞、老树、巨石、古寨和石墙、石院、石房子的山村,成为一个个鲜活的亮点,点缀在景区之内。

万仙山的由来 千峰无语立斜阳,万壑有声伴天籁。

雄峻奇秀的万仙山里没有庙宇,不烧香火,为什么叫万仙山呢

地质学家和神话传说给予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回答。

地质学家认为,万仙山和整个太行山脉一样,形成于距今28亿年前的新太古代。

海底的基性岩浆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构成最早的基底岩系——花岗绿岩系。

岩层露出水面后,河流冲刷的沙粒,一层层的覆盖,年复一年的沉积,泥沙层在地壳变动中,陷入海底,陷入地壳深处,经过沉积挤压形成沉积岩。

在距今20亿年发生全球性地壳运动——“阜平运动”,地应力和温压效应的作用下,海底的花岗岩浮出海面,成为陆地,并变质为片麻岩类。

“阜平运动”产生的巨大应力和温压效应,使距今28—25亿年间此区沉积于海底的新太石界花岗绿岩系,褶皱成石,隆升出海面,经受11亿年的风化剥蚀,直至距14亿年的中元古代蓟县纪才又沉入水下,形成滨海环境,接受沉积。

随着地壳裂变,几经沉浮,几度沧桑,形成这种多层重叠,皱折隆起,断壁垂悬,岩层清晰的独特地貌。

万仙山的岩层构造是十分醒目的,深处是黑色的花岗岩,依次向上是红色花岗岩、红色沉积岩、黄色黑色的页岩,万仙山的峰顶均为石灰岩。

多少年来,据传宝莲灯的故事就发生在万仙山。

农家子刘彦昌进京赶考途中,到三圣母庙内避雨,被三圣母看中,婚配生子。

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后,恼羞成怒,说她有辱门风,以违反天条定罪,将三圣母压在华山之下,三圣母的儿子沉香,被元始天尊抱走,教他习武学艺,沉香长大后,带着斧头劈山救母。

二郎神知道后,力阻沉香,恶战数日,二郎神的剑、沉香的斧,砍削出耸立的红岩绝壁。

二郎神战不过沉香,求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助阵。

天兵天将为沉香救母之心所感动,不愿帮二郎神作战,留下个替身回天上去了,这些替身似人似仙,蹲立各异,千姿百态。

万仙山里的华山、磨剑峰、圣母洞都内涵一个个传说故事。

1992年,国家建设部旅游资源调查组的专家到郭亮、南坪考察,时任沙窑乡乡长的刘兴国和南坪村党支部书记崔电亮给专家讲了神话传说,专家们听了就给郭亮、南坪周围的山峰定名为万仙山。

从此,沙窑风景区就成了万仙山风景区。

清幽山乡——南坪 万峰竞秀 俏装列阵作仪仗 千瀑飞流 同音欢奏迎宾曲 这里是南坪停车场,南面是五峰山,西南是龙潭沟,西面的悬崖绝壁属于山西省地界,西北面是通天河谷,北面是将军峰,峰顶上的山岭是翠屏山,山那面是郭亮景区。

将军峰 将军峰是一座孤立的石峰,高89米,游离绝壁28米,似身披盔甲的武士。

据传,玉皇大帝召集万仙聚会,命令一天将在此值更守护。

散会后忘了撤更,这一天将就永久的站立在这里,化成了一座岩峰,成为万仙山的守护神。

将军峰左右两侧壁立如削,高120余米。

1996年,全国第四届攀岩比赛就在将军峰西侧的岩壁上举行,是万仙山第一次举办这样的体育盛会,从那一年开始,每年都有许多攀岩爱好者来这里练习。

攀岩活动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活动,谁如果有兴趣攀岩,可以试一试,但一定要带上保险绳。

将军峰也是美术学生绘画写生的最佳景点之一,来南坪写生的学生都给将军峰作过素描和速写。

到南坪景区不能不看日月星石,这是一块淡红色的沉积岩,石面长

【第2句】:28米,最宽处

【第1句】:28米,最厚处

【第1句】:07米。

1995年,村民宋运林凿石盖房,在河边破开一块大石头,见石板面上清晰地显着太阳、月亮、星星的图像,他立即收起铁锤钢钻,把村里人叫来观看,老支书崔电亮同志说这块石头是一块奇石,一定要保存好。

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石头内有这种逼真的图案实属罕见。

村里人给这块石头定名为日月星石。

日月星石上的太阳呈圆形,乳白色,直径33公分,圆心中有一个淡粉色的圆圈,直径4公分;月亮呈月牙形,直径16公分,月牙中间有一个直径11公分的白色图案,太阳挨着石头的边沿,似初升的红日,右上方19公分处是弯弯的月牙,石面上的56个星星是56粒晶体状的石英石子,均匀地镶嵌在沉积岩里,图案逼真清晰。

1996年春,河北省《邯郸市报》副主编乔建勋为日月星写诗,赞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三宝精华聚南坪。

1999年,一位客商愿出10万元买走这块石头,村里人说,日月星石是万仙山的镇山之宝,千金不卖,真是黄金有价石无价。

从日月星石向南走就是龙潭沟,沟底是黑龙潭瀑布,落差30多米,水量随季节的变化明显,历经岁月,瀑布在石板上冲击出一潭,名黑龙潭。

黑龙潭瀑布虽然落差不太高,但它具有太行瀑布的鲜明特点,瀑布的壑口有2米多深,上宽下窄,呈梯形,瀑布中间那一片红色的岩石光华亮丽,光洁度可与最好的花岗岩石材媲美。

黑龙潭有多深呢

至今也没人能探到底。

1998年夏天,南坪村请济南军区某部潜水员了来探水深,也没有测定其深度。

不过黑龙潭周围空气清新,含有极高的负离子;黑龙潭的水含有各种矿物质,用水洗浴,可使皮肤光滑细嫩。

距黑龙潭百米处是白龙潭,沿着之字形的石梯走进了有红河谷之称的丹分沟,清澈的山泉在殷红的岩石上流淌,男人说是一条血水河,女人说是一条胭脂河。

这条河不知用了多少万年的时间在红岩绝壁之间冲涮出来一个石缸似的深潭,泉水如一束白绢穿潭而过。

在这流淌的小溪里,有一只脚印清晰地印烙在赤红的岩石上。

据说,太上老君从这里取水时留下的脚印,跺一跺这个脚印,可以健身祛邪。

从丹分沟逆水而上是丹分村,葱郁的松林环抱着这个秀美的小山村。

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分发仙丹而得名。

五峰山林海 最高山峰海拔1561米,由五个山峰组成,面积1600公顷。

1962年,南坪人在崔电亮同志的带领下,开始在五峰山上造林,抡撅刨坑,点播松籽,苦干20年,五峰山全部绿化,荒山秃岭变为郁郁成林,五峰山成为南太行最有名的人工林,南坪人植树造林的经验曾向全国推广,南坪人曾多次接待国外贵宾和朋友。

现在五峰山木材积蓄达上百万立方米,林内空气湿润,被誉为“太行天然氧巴”,茂密的树林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豹子、野猪、黄羊、獾、角雉、山鸡、画眉、山雀等珍稀动物时有出没。

躬腰刨坑二十年,汗浸松籽千百万, 艰难创业化浓荫,绿山更比移山难。

双龙泉 双龙泉属淇河源头。

泉眼在海拔1200米处的悬崖峭壁中间,上为千仞壁立,下是百丈深涧,两股泉水从石缝间竞相喷涌,水击岩石,似二龙啸叫吟唱,故名双龙泉。

黄龙洞 黄龙洞口又高又宽,进洞10米处,有一潭清水,乘小船摆渡进入洞内,可看见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和一个个圆口的石瓮、石罐、石缸,最深的有1米多,直径20公分,内壁光滑,细细浏览,可悟出水滴石穿,岁月悠悠的真谛。

赶羊土爽 丹分东面的那个小山村叫马庵,村正南有一条山沟,叫赶羊土爽。

自古以来,是南太行东侧沿山各村养羊户,夏季上山牧放的必径之路。

万仙山风景区对外开放后,封山禁牧,山羊基本绝踪。

赶羊土爽成为一条旅游精品路段。

2003年修建的2400级石阶步道,蜿蜒幽曲,穿黑松林,过连翘丛,沿途步步新景,美不胜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在1942年,国民革命军二十七军为阻击企图打通进攻山西通道的日军,在这里构筑工事,居高临下,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双方为争夺至高点投入主要兵力,直打得尸填沟坎,血浸荒坡。

赶羊土爽 曾是对日作战最激烈的地点。

六十多年过去了,岁月抚平战伤,花香驱散血腥,青山作碑慰英魂,赤岩有幸塑忠骨。

沿台阶行至1200级处,可看到沟边岩石风浸雨蚀,似一尊尊天然浮雕,像一幅幅抽象油画,让人联想到那烽烟四起,战马嘶鸣,大刀横飞,肉搏拼杀的激战场面,像看到一个个持枪肃立的士兵,卧姿击发的射手,中弹倒下仍顽强挥臂投弹的壮士,被炮弹炸飞血肉之躯的英雄亡灵。

在山崖高处有无数块岩石似人卧俯状,一律头朝北方,似仍在坚守阵地。

图像栩栩如生,令人顿生敬意。

台阶路旁生长着一丛丛香草和一束束绣仙菊、野梅花,可嗅到清新的香气,象征着抗日勇士英名长存、千古流芳。

忠魂崖中间有一座石壁山峰,厚不过5米,高达30多米,宽约百米,如一块石碑高高耸立。

当地人称其为无名碑。

南马庵一战,二十七军几乎全部阵亡,除军长刘进和几个高级将领外,阵亡的数千官兵都没有留下任何可查找的音讯,世上无字碑很多,无名碑极少,这座天然石壁就是一通天成无名丰碑,聚结着二十七军将士的英灵。

据当地老人讲,二十七军曾在沟顶最窄最陡处用石块砌了一道一丈多高的石墙,居高临下,扼守要道,使日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

后来,日军买通汉奸领路,从山后的一条小路迂回包抄,使二十七军腹背受敌,以石岸作工事的士兵,被逼跳下石岸,全部壮烈殉国。

现在这条石岸还留有一截岸基,在靠东边的山崖跟前,还有1米高,2米长一段,岸上的石块灰黑,有的已长出苔藓,无言地记载着那段悲壮的战事。

赶羊土爽岭东侧,有一高耸的团扇形岩峰,石壁斑驳,岩质被侵蚀变质,有多处孔隙透光通气。

二十七军与日军为争夺赶羊土爽岭,都投入了大量兵力,血战数昼夜,阵地几度易手,伤亡惨重,最后因二十七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加上装备落后,弹尽粮绝,全线失守,为纪念二十七军宁死不降,决战到底的气慨,把这座山唤作弹洞峰,那透明的孔穴好似枪弹所穿。

那场战役尽管失败了,史书也记载的很少。

岁月将战场留下的痕迹全部抹平,忠魂崖、无名碑、残岸、弹洞峰, 笔架崖 从南马庵去王莽岭,翻过赶羊峡岭,往前再走百余米,在俊秀奇特的页岩丛中,有一座悬崖,南北长20余米,高40余米,最厚处不足2米,薄处不足1米,岩壁顶端有尖、圆、方、锥、弧不同形状的岩石,好似一个大笔架。

据传,刘秀从王莽岭逃奔下来,天降暴雨,到窑龛内避雨,让随从展纸备墨,书写檄文,讨伐王莽篡位野心,诏告刘氏宗亲和全国百姓,举旗反抗,恢复刘姓天下,写完后,掷笔山涧,后来这些笔砚,变成岩状,后人称为笔架崖。

王莽岭 从赶羊土爽 一直往西走就可以登上海拔1732米高的王莽岭。

王莽岭雄冠太行,由50多个山峰组成,如“驼鸟峰”、“姊妹峰”、“莲花峰”、“仙女峰”、“天官赐福峰”巍峙排空,嵯峨峥嵘。

登临观景台极目远眺,万仙山、十字岭、老爷顶、大小井……,峰峦挺拔宛如石笋云中生,沟壑纵横恰似蟒蛇游绿丛。

王莽岭最壮观处,当数观云海日出,其景其势与泰山极顶毫不逊色。

王莽岭是豫晋两省的分界点,悬崖之上属山西陵川县的王莽岭景区,悬崖之下是万仙山,两个景区山连山,峰连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沿途可看到,刘秀城、断山、刘秀庵,聆听西汉末年,刘秀被追杀途中,于绝境处化险为夷的故事。

圣母洞 圣母洞是一个石灰岩洞,洞深300余米,洞内有很多光滑的雨花石,据传,沉香的母亲曾在这一带为老百姓治病,为纪念她,在这个洞里塑了圣母像,这个山洞就成了圣母洞。

据说,来这个洞内进香求孩子平安十分灵验。

铁打寨 海拔15

【第17句】:1米。

西汉末年,一将领对王莽篡政不满,在此设寨称王,用铁打造山门,四周用石块垒成围墙,故称铁打寨。

历经千年,铁寨门已锈蚀化泥,但石围墙依然残存,攀越石阶,进入寨内,可见多处遗迹。

神龙石 神龙石是南马庵村村前河沟里一块直径4米的大石头。

石头上部略成方形,下半部被山洪常年冲剧,成为弧形。

这块石头是山体崩塌滚落到这儿的一块石灰岩,当地群众图吉祥给它起名“神龙石”。

传说有两种。

一说,沉香劈山救母,与舅舅二郎神决战,二郎神用神弓射出弹丸,被太白金星空中收回,放到此处。

一说,玉帝召见红、白、黑、黄、青五龙聚会,达成治水公约,刻在此石上,石上留有五龙的痕迹。

磨剑峰瀑布 谷深410米,两壁山峰高118-125米,瀑布落差100余米,水源来自圣母洞。

据传,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时,在此绝壁上劈石试剑,被称为试剑石,刘秀试剑时,声震如雷,惊得一条鲤鱼从瀑布下冲天一跃,落在峰顶,被后人称为鲤鱼石。

磨剑峰上有一块凹进去的印痕,宽4米多,长30余米。

据说,是二郎神在此磨剑,磨出了印痕,由此称为磨剑峰。

磨剑峰瀑布北侧被地质学家称为最典型的地壳断层,是地质学最好的课堂,在这里可以看到地壳运动断裂形成的岩层。

五彩石板路 从小双停车场到磨剑峰瀑布,全长2600米。

2003年春,修建了2米宽的石板路,就地取材,选用砂砾沉积岩,岩石色泽深浅不一,浅红、粉红、玉白、淡紫多种色彩,雨点石、波纹石、侵溶石图案清晰可见。

石板路两旁山楂、山核桃、柿子树荫遮道,有石桌石凳休息处。

小双唐榆 唐榆是一棵大叶榆树,树干高8米,胸围

【第2句】:1米,树冠高20米,树下有一石碾,抗日战争时期,太行七分区司令员皮定均率部曾在此驻扎,百姓用此碾为八路军碾米面,皮定均将军曾推过这盘碾。

八路健儿战太行,农家倾缸筹军粮 追忆当年艰难时,古榆石碾情意长 华夏影视村——郭亮 影视村是郭亮的美誉。

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郭亮村,依地势座落在一个山坳里,房子不分行,不成排,错落有致,参差不齐。

青石垒墙,白灰粘缝,蓝瓦盖顶,木门木窗。

村后是翠峦叠嶂的莲花山,村前是沟壑起伏的皇碑尖岭。

从1975年以来,海内外影视界看好郭亮的自然风景,40多部影视剧的摄制组住在这里拍摄外景。

影坛巨臂谢晋,为拍《清凉寺钟声》三上郭亮,在村里常住百天之久。

于本正、郭凯敏、沈好放、冯小宁……等导演曾在郭亮食宿多日,留下墨宝;著名演员杨在葆、许还山、赵丽蓉、濮存昕、赵炎、郭达、潘长江等曾在这里拍摄过影视剧,原国家女子乒乓球队教练员张燮林曾在这里留言。

亚洲车王卢宁军曾率车队穿越绝壁长廊,在郭亮村前的河床上击水辗石飞车表演。

郭亮村拍影视剧的趣闻轶事很多,村里人个个能说几段,全村的成年人都有多次当群众演员的经历,只要导演说明演什么戏,他们就会自行化妆,自带道具,很快入戏,在摄影机前不拘谨,不怯场,有表演天赋的还能过一把瘾。

村民申合山在《战争角落》里的表演被拍成剧照,已卸任的老书记宋保群在《缸九醒酒》电视剧中,作了个签约演员,名字上了演员表。

郭亮村还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区司令员皮定钧和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云清曾在这里住过多日,电影《李向阳》生活原型,传奇英雄郭兴曾在这里学习培训、接受任务,那些老房子仍然完整的保存着。

绝壁长廊 游至郭亮,必穿郭亮洞。

这是一条横穿绝壁的长廊通道,1972年3月9日开工,1977年5月1日通车,长1250米,宽6米,高4米。

投工3万个,清理石渣

【第2句】:4万立方,消耗钢钎12吨,铁锤2000个。

郭亮村投资8万元,2001年又投资40万元进行扩修。

郭亮洞开工之初,村内挑选了13名硬汉组成施工队,号称十三壮士,腰系大绳,凌空作业,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

13壮士抡锤打钎放炮,炸出的石渣由全村的男女老幼清理,没有用任何机械,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8岁的娃娃,人人上工地,大石块用力搬、挪、抬、翻、推到崖下,小石块装进筐、篓、篮子里,倒到崖下。

肩头磨成茧,十指磨出血。

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

郭亮绝壁与太行山断层一样,属砂质沉积岩,硬度达到

【第8句】:3级,一支钢钎只能打10公分深,就得淬火,打10公分的炮眼,12镑重的铁锤要打4000次,开凿郭亮洞打了多少个炮眼,抡了多少次铁锤,是无法统计的天文数字。

1977年5月1日,郭亮人用5年时间打通了隧道,汽车穿越太行腹,天堑从此变通途。

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 打通天崭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 这里是郭亮停车场,南面这条小路通往另山和大峡谷观景台,沿着这条路可经过山西昆山村,到达南坪的五峰山,北面是莲花山,有台阶通往莲花盆,郭亮村的多数景点在村西北的里沟,喊泉、老潭、白龙洞、红龙洞等一线相连。

长约3600余米的洞沟,两厢山崖对峙,沟底乱石填塞,山崖绝壁上灌木、青藤缠绕,野花常开,幽香阵阵,之所以唤作洞沟,是因沟两边窑龛、岩穴、石窟成排相连,一个接一个,深的不见底,浅的可容身,洞洞相连,洞洞相套。

最奇怪的是每个石洞外,都竖立着一根石柱,大洞大柱,小洞小柱。

大洞口高阔数丈,小洞口不过尺余,大石柱高30余米,小石柱高不足5米。

搜集秦始皇兵马俑的导游词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里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遗址性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主要是2000多年前的秦代兵马俑,在参观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姓嬴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13岁登基,22岁加冕亲政,在他39岁时,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终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统一了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秦王朝。

统一以后,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改“王”的称号为“皇帝”,并希望子孙万代世袭,故自称“始皇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他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统一法律、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统一思想,焚书坑儒,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平百越修灵渠,这一系列的措施,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突然暴病死于河北沙丘,享年50岁,同年,葬于临潼骊山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处风景秀丽的骊山脚下,整个陵区占地面积

【第56句】:25平方公里,修陵时间长达37年之久,征发刑徒72万人,动用了当时全国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陵墓分为地面建筑与地宫两部分,到现在经历了2000多年,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了,只剩下了一个高大的封土堆,而地宫却依然保存完好,据探测表明,秦陵的地宫就在封土堆的下面距地面35米处,地宫的总体和里面的墓室均呈矩形,若是有朝一日,秦陵地宫可以开启,想必又会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了。

秦始皇陵有大大小小的陪葬坑200多座,今天我们参观的兵马俑就是秦陵的陪葬坑。

1974年3月29日,临潼县西杨村几位农民在距秦陵

【第1句】: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的挖出了许多陶人碎片,后来经过考古学家们的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兵马俑坑,1976年,在此坑的北侧20米和25米处又分别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他们发现的顺序,分别命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这一发现震惊中外,为了妥善保护这些罕见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国务院批准在三座坑的遗址上建立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三座坑的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共有陶俑、陶马8000余件,这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军阵,向我们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气势

1978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兵马俑以后留言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这段话它广为流传,到现在“世界第八大奇迹”已经成为了兵马俑的代名词,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兵马俑的一号坑展厅,一号坑是整个军阵的主体,是三个俑坑中最大的一个,它东西长230米,宽62米,均深为365kUaIlE.cn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经探测可出土陶俑6000余件。

这是一个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个部分组成的长方形的军阵,前锋分三排站在俑坑最东端的长廊里,每排68件,共204件,均手持长兵器戈或戟;南北两侧和尾端分别站着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俑,他们是方阵的两翼和后卫,担任着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背后偷袭;在由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道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而陶俑则全部身披铠甲,手持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体。

总之,一号坑队形严密整齐,具有排山倒海之势,反映了秦军非凡的战斗力以及秦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参观到这里,有人就会问,像这样气势恢弘的兵马俑,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我们说秦俑的制作过程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即“模塑结合,分段制作,入窑烧制,出窑彩绘”。

它们是以泥土为原料,模塑结合,再辅以推、捏、刮、刻等技法,然后烧制而成的,烧制时的温度一般在950-1050摄氏度之间。

现在我们去参观二号坑,二号坑位于一号东北端,它的面积为6000平方米,据推测可出土陶俑、陶马1300余件,木质战车89辆。

二号坑是一个由步兵、骑兵、车兵、弩兵共同组成的曲尺形军阵,又可以分为四个小阵:第一个小阵是弩兵阵,其中约160个铠甲俑作跪射状,170个铠甲俑作立射状,临阵时,可轮番射击使敌人难以靠近;第二个小阵是车兵阵,共有战车64乘,武士俑192件;第三个小阵是由战车、车兵、步兵、骑兵混编的纵阵;第四个小阵是由战车、鞍马、骑兵组成的骑兵阵。

四个单元有机的联系成为一个大阵,又可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攻能守,灵活机动,反映迅速,是最具战斗力的部队。

我们看到展柜中的这件将军俑,它头戴双卷尾鹖冠,身着双重战袍,脚蹬齐头翘尖履,双手交叉叠于腹前做拄剑状,显得气度不凡,甲衣上共有8多花结,显示出他军阶的高贵,塑造出了一位果敢睿智的秦军高级指挥官的形象。

这件出土于二号坑的跪射俑,它左腿蹲曲,右腿跪地,上身挺直,双目凝视左前方,双手紧握弓弩,造型真实而优美,是秦兵马俑雕塑艺术的代表作。

我国古代的名将大多都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那么秦始皇的这支地下军队,它的指挥中心又会是什么样的形式呢

相信三号坑的参观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三号坑是三座俑坑中最小的一座,面积仅为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共出土陶俑68件,陶马4匹,战车一辆。

这里出土的的陶俑都是环绕周壁,两两相向面内而立的,陶俑手中所持的是一种无刃兵器,叫做铜殳,铜殳在秦代是一种仪仗性兵器,而一、二号坑出土的陶俑都是按照实战顺序排列的,它们手中所持的兵器也是剑弩戈戟等实战兵器。

在三号坑的北厢房内还发现了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祈祷所用的。

纵观三号坑的布局再结合史料,专家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这里就是整个地下军队的指挥中心,军幕。

1980年12月,在秦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了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按照出土的顺序分别被命名为一、二号铜车马,两乘车都是驷马单辕,一号车叫高车,也叫立车,二号车叫安车也叫辒輬车,两车的总重量为4000多斤,都是按照真车真马二分之一比例打造的,通体用青铜制作,配以金银饰件,再施以彩绘,它们是形体最大,结果最复杂,系架关系最完整的陪葬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好了朋友们,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介绍兵马俑的导游词五千个字以上

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游览。

这里展出的文物主要是距今2000多年的秦兵马俑,这些兵马俑象征着当年守卫秦始皇陵园的卫戍部队。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本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他姓赢名政,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

他13岁继位,22岁加冕。

之后,秦王嬴政开始亲自执掌国家政权,不久,他便发动统一全国的战争。

公元前221年,他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

他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过五帝,于是,改王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为了巩固统治,他创建了一整套自上而下官僚制度,他统一文字、法律、度量衡、货币、车轨等。

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为了北击匈奴修筑的万里长城和南平百越开凿的兴安运河,都成为古代的伟大工程。

他因此也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但秦始皇又是一个穷奢极欲,好大喜功的人。

他在统一天下的同时修建了“六国宫室”,还征集72万“刑徒”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这座山丘就是秦始皇陵,它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风景秀丽的骊山脚下,整个陵园占地面积

【第56句】:25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38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秦始皇陵原高120米左右,周长2000米。

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现尚高47米,周长1400米。

它的地下建筑也非常宏伟。

据《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陵区内还有陪葬坑、陪葬墓等各类遗址600多处,已出土文物5万余件,101贝考导游考试。

兵马俑陪葬坑是1974年3月杨志发等人在抗旱打井时偶尔发现的。

经过考古探测共发现3处,根据发现时间命名为一、二、三号坑。

1979年10月1日,一号兵马俑坑遗址保护大厅建成,并对外开放。

1989年9月27日、1994年10月14日兵马俑三号坑和兵马俑二号坑也分别对外开放。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一号坑,它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是整个军阵的主体。

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

陶俑按实战军阵排列,是一个由战车、步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

有前锋、侧翼、后卫、主体四个部分组成。

前锋分三排站在俑坑最东端的长廊里,每排68件,共204件,均身着战袍,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着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防止敌人旁敲侧击或从背后偷袭。

在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中间还排列着驷马战车。

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威风凛凛,严阵以待,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

一号坑东端北20米处是二号坑。

二号坑面积6000平方米,可出土驾车陶马350多批匹,骑兵用鞍冉100余匹,各种武士俑近1000件,木质战车89辆。

是一个由车兵、步兵、骑兵、弩兵组成的曲尺形军阵,是有四个小阵组成。

弩兵阵位于东部突出的大斗部分,四周是170件立射俑,中心部位是160件跪射俑。

临战时,可以轮番射击,有效地阻止敌人进攻。

车兵阵在俑坑南部,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每乘战车都配有一个御手,两个甲士,无隶属步兵。

中部是由19辆战车,264件步兵和8组骑兵组成的混合军阵。

骑兵阵在整个车阵的北侧,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

这4个方阵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攻能守,自我保护力强,反应快速,是秦军中最具战斗力的部队。

游客朋友们,请看这件兵俑,它就是鼎鼎大名的将军俑。

秦俑坑8000多件陶俑仅仅有7尊将军俑。

这件将军俑,身着双重战袍,上有鱼鳞甲衣,头戴双卷尾鹖冠(鹖是古代一种黑色的鸟,据说其性情猛烈,与同类相残竟“死乃止”),借此显示着将军的骁勇善战。

细心的游客朋友应该注意到了:在将军俑的甲衣的胸前、背后、双肩共有八个花结,显示他军阶的高贵。

他脚凳翘尖履,双手相叠置于腹前,显得儒雅稳健,气度不凡。

我们再来看三号坑,三号坑面积最小,只有520平方米,共出土陶俑68件,有四马一车,兵器34件,三号坑的性质根据专家的考证,可能是一二号坑的指挥部,当时叫“军幕”。

原因有5点:(1)坑内的武士都是环绕四周墙壁,面对面相向排列,说明这些武士是担任警卫的卫队。

(2)战车通车彩绘,上配华盖。

车上的乘员头戴单卷尾长冠。

这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战车,应该是级别较高的指挥战车。

(3)俑坑中出土的兵器大部分是铜殳,殳在当时已经由最初的实战兵器演化为仪仗队中的礼兵器了。

(4)三号坑的形制和一号坑和二号坑不同,它是按古代指挥部的形状构筑的。

从布局上分为:南厢房车马房北厢房三部分。

(5)三号坑被布置在一号坑军阵尾部左侧,二号坑军阵之后,说明它地位的重要性。

所以专家们判断三号坑象征着秦国战争时的指挥部。

现在让我们前去欣赏被誉为“奇中之其,宝中之宝”的秦陵彩绘铜车马。

秦陵彩绘铜车马分为前后两乘,前面这辆车叫“高车”,后面的车叫“安车”。

高车是起保护作用的兵车,总重量1061公斤。

安车是主人乘坐的车子,总重量1241公斤,两车主要用青铜铸造而成,并配有大量的金银饰件整个车马都是仿照真车真马真人制作,除尺寸约为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其他都与真车真马无异,大家看蓬盖它上面没有焊缝,也没有锻打的痕迹,说明它是一次铸造而成的,并且烧铸得相当均匀,最薄的地方为一毫米,最厚地方只有4毫米,令人赞叹不已。

铜车马采用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等十几种工艺。

最为广泛的是子母扣连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手表链的连接方法,像马龙头就是由一节金管,一节银管,采用子母扣连接而成的,装饰的是缨络,采用了青铜拔丝法,青铜丝的直径只有0.1~0.5毫米,秦陵铜车马是迄今为止考古史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的一组典型的古代单辕双轮车,被誉为“青铜之冠”。

1978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本馆之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是去过埃及,不到兵马俑不算是真正来过中国”。

这充分表达了外国元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由衷赞叹,它不仅是奇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我有限的解说能给大家带来无限的收获和快乐。

介绍端午节民俗活动的导游词范文

【第1句】: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

多见于江南。

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

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第2句】: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

中国古代视虎为,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第3句】: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第4句】:佩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

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

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

此俗始于汉代。

【第5句】: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第6句】:避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第7句】:挂草药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

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

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

  也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第8句】:划龙舟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

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第9句】:吃粽子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4年级菊花展,导游词.

导游词大家好,我是山水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张导。

下面,由我带领大家来参观这天下第一的山与水。

来,我们先上船去感受桂林的山与水。

大家看,这里的水多绿,是不是很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呢

游客们你们感觉到船在动吗

一定感觉不到,这也是漓江水的特点之一“静”,这水很清澈,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可以在水中倒映出你们各自清晰的面孔,不信你们看看,但要小心不要摔下去了,也不要往里丢垃圾呀。

游客们,欣赏完桂林秀美的水,接下来我们来领略“奇、秀、险”的桂林山。

桂林山不仅奇,还很秀,它像一个大屏障,又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美丽极了。

桂林山不仅秀,还很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是不是有一种要栽下去的感觉

有些山像老人、有些山像骆驼……看,那座山是不是很像一头大象

那座山叫做象鼻山。

它可是有来历的。

象鼻山是由

【第3句】: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构成的,因为很像一头长鼻象,所以叫做象鼻山。

象鼻山还有一块象鼻,长

【第13句】:5米,宽

【第3句】:3米,高

【第1句】:9米。

拜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610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