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景区导游词
芙蓉区有哪些地方好玩
长沙芙蓉区哪里好玩
【第1句】: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牌
【第2句】:长沙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东麓
【第3句】: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位于烈士公园西侧
【第4句】:长沙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第5句】:长沙湘江 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它滔滔南来,汩汩北去,过昭山而进入长沙城,经三汊矶又转向西北,至乔口而出望城县,再过岳阳入洞庭。
【第6句】:长沙烈士公园 烈士公园是长沙市最大的公园,位于市区东北的东风路1号,公园分纪念区、游览区和娱乐区三大部分。
【第7句】:长沙开福寺 开福寺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新河开福寺路,为全国重点开放佛寺之一,湖南省及长沙市佛教协会均设于此。
【第8句】:长沙白鹤泉 在麓山寺后,古树环抱,有泉从石罅中溢出,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
白鹤泉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
【第9句】:长沙蟒蛇洞 蟒蛇洞在禹王碑北面的一个幽谷中。
蟒蛇洞在西晋以前叫“抱黄洞”。
【第10句】:长沙笑啼崖 笑啼崖位于白鹤泉右边山上,这里地势奇特,枯藤老树遍布。
【第11句】:长沙焦达峰墓 焦达峰墓在麓山寺东侧。
【第12句】:长沙贾谊故宅 贾谊故宅为西汉散文家贾谊的住宅,位于长沙西区福胜街三条巷,原名贾太傅祠,公元1465年建,现仅存祠屋一间。
【第13句】:长沙世界之窗 长沙世界之窗位于长沙市东北郊,景区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
【第14句】:泉水叮当炉罐潭 炉罐潭位于道吾山普安冲狮子溪中段,关门石上方。
【第15句】:长沙花明楼 花明楼的自然风光很一般,它之所以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风景点,是因为这里是刘少奇的故乡。
【第16句】:长沙蔡锷墓 蔡锷墓位于白鹤泉左后方的山上,1917年4月12日蔡锷将军灵柩自日本归葬于此
【第17句】:长沙赫曦台 赫曦台位于岳麓书院门前
湖南省宁乡县芙蓉山风景区的介绍
大香林景区导游词大香林风景区位于绍兴县西15公里处的湖塘,总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以千年桂林和自然山水为特色,融宗教、民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
这里山青水秀,景色优美,冬暖夏凉,四季飘香。
绵延数十里的千年桂花林,香披远近,巍为壮观;深藏宝林山的古刹群落,梵音袅袅。
一代宗师密参大师曾在此住持并圆寂,留下200多颗舍利子,在佛教界闻名遐迩。
历史上许多名人雅士曾游此地,留下诸多诗篇,如南宋诗人陆游,明朝学者张岱,现代台湾佛学大师南怀瑾等。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厚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大香区较高的旅游品位。
景区于2005年在原香林花雨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改造。
一、二期总投资5个亿,一期景区投资2个亿,于2006年10月对外开放,由空山梵音、香林花雨、花前月下、竹海天风、幽谷清韵等五大部分组成,以乡村休闲度假为主调。
二期景区由一阁(万佛阁)、一馆(问禅馆)、一寺四院(宝林新寺、观音院、普贤院、文殊院、地藏院)组成,以避暑养生和佛教文化为主调。
整个景区秉承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基本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是一处田园式的新山庄,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也是国家级生态环境示范区。
景区以“香”为特色,有桂花飘香、烟火熏香、花果蕴香、民居古香,堪称四绝:一为“桂花飘香”。
据《嘉泰会稽志》等史志记载,自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以来,村民据山川之利,在此广植桂子,历经千年而不间断,如今万株桂树,广袤数里,誉称“江南桂花林”。
每年金秋时节,“金桂银桂万千桂,天香地香山水香”,金粟万点,如雨飘洒,或落发际,或浮杯中,游人可以真正融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一样的意境。
二为“烟火熏香”。
香林寺、宝林寺始建于公元950年,千年古刹,声名远播。
寂静寺为一代高僧密参大师住持并圆寂之处,留下200多颗舍利子珍藏塔内,寺内建有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为之题字的“舍利塔塔园”。
一代又一代僧人,继承大师“心无旁骛,潜心事佛”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氛围。
在烟香缭绕中审读人生,感悟世事,这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
三为“花果蕴香”。
层峦叠嶂的宝林山,常年溪涧叮咚,四时花果不断,空气中弥漫着花的芬芳,果的甘甜。
小溪蜿蜒,竹林如海,绿荫似云,如诗如画。
游客到此可以赏玩旧时农家器具,领略四季田园风光;又可种豆植瓜,牧养六畜,体验农作;至于摘茶掘笋,品尝时鲜,自然益发情趣盎然。
四为“民居古香”。
山居台门,明清建筑,式样古朴,设计精妙,雕梁画柱,古色古香,极富观赏与研究价值。
还有附着众多民间传说的桂花产品和杨梅烧等特产,独有风味,令人惊奇之余,更增玄妙之想。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刚者剑胆,柔者琴心。
因香而生的山村幽谷,寂静而清新的山峦林地,大香林景区正象一部传奇,等待您细细解读神秘。
一、入口广场各位游客,我们的车通过新建的香林大道,这条道路全长
【第4句】:6公里,其中景区段全长约
【第4句】:3公里,宽15米,投资7400万元。
朋友们,你是否感觉到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
试看景区南西北三面环山,会稽山余脉在这里奇峰突起,山势层峦叠嶂,大片林木供给新鲜氧气。
景区所在的香林村是绍兴县有名的长寿村,就是得益于此地的山水和空气。
西楚霸王项羽起事前一度居住在离这里不远的山下,旧名项里村。
传说项羽手下三千子弟兵,都是型塘岭下人。
原来这一带男性特别英武有力,敢拼敢搏,所以项羽招去作了亲兵。
现在车子已到了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占地50亩,广场右前方是景区管理处办公楼,后面是餐厅,左边是游客中心。
另设两个露天停车场及一个地下停车库,共有车位280个。
性急的游客可能会问,前面似乎“山穷水尽疑无路”,大香林景区在哪儿呢
大家别着急,我们先一起坐上观光车,穿过入口广场与景点之间的隧道,去看看里面的世界。
这条隧道全长168米,宽6米。
到了那里,你会眼前一亮,果然“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二、空山梵音这里是一期景区的第一个景点:空山梵音。
空山梵音位于大香林景区的东南部,蝉鸣空山静,金钟掩梵音,故名空山梵音。
这个景区由香林寺、漱石流、潜龙井、飞云潭及忘情坡等五处景点组成。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正是景区的最好写照。
〈潜龙井〉潜龙井位于景区的东北角,是一口古井。
为什么叫潜龙井呢
传说在道林寺(即香林寺前身)山门外,本有一泓泉,隐蔽在崖壁下,不易发现,且终年不竭。
有一年山外大旱,小和尚来汲泉水,舀水时碰到一样硬物,似乎水底长出竹笋,他想试试能不能折断。
不想那东西一动,竟是活的。
小和尚吃惊不小,忙跑去告诉当家的老和尚。
老和尚提起灯笼,来到泉边,往下一照,顿时大惊失色,这原是龙的角呀
道是“神龙藏于渊”,这下可不得了啦
果然没多久,山洪暴发,山下人畜受害无数,香林寺却安然无恙。
后来和尚让人凿了一个井圈,护住泉眼,从此就有了这口潜龙井。
年年岁岁,神龙一直保佑着香林寺的平安。
〈漱石流〉各位游客,请跟我往左边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家知道这是唐朝哪一位诗人的名句吗
对,这是王维的诗句,皓月当空,万籁俱寂,静谧的山谷,山泉淙淙奔流,不绝于耳,所以我们把这个景点叫作漱石流。
如此空山,真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虚籁传钟过,清泉漱石流”。
巍巍青山,涓涓流水,悠扬如诗,清新如曲。
大家可以在这里尽情地放松自我,忘却城市的繁华和嘈杂。
如果哪位游客想寻找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这儿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脚踩鹅卵小道,耳听梵音法雨,这是何等意境。
大家看不远处一片青翠之中,露出黄墙一角,这就是梵音绕耳的千年古刹——香林寺。
〈香林寺〉据绍兴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嘉泰会稽志》记载,香林寺时称香林院,后汉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建成,到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改称香林禅寺,至今已有一千余年。
现存建筑为清代乾隆年间所修,前后两进加两侧厢房。
第一进山门,第二进大雄宝殿,山门是五开间,通面宽
【第19句】:5公尺,二进三开间通面宽
【第10句】:2公尺。
香林寺内,至今保留有清乾隆年间的一钟、一磬、一碑,十分珍贵。
尤其是古碑,嵌立在第一进东次间后壁。
通高
【第2句】:83米。
此碑两面镌文。
向殿内这一面为正面,碑额是精湛的双龙浮雕图案,中间镌刻“重建碑记”四个楷体大字。
碑文及两边的篆草纹均还清晰。
背面,即向廊下这一面,镌有《永禁碑记》一篇。
如此山岭如此寺,香林寺前对竹海,后枕松涛;门前百余颗金桂,掩映黄色院墙,空山梵音,相得益彰。
此地最妙的是观赏夜景。
月出于东山之上,清辉泠泠,香风微微,桂影憧憧,凤尾森森。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人到此地,人世间种种烦恼抛之脑后,精神世界为之一新,这不也是大香林之游给予您的一大收获吗
〈飞云潭〉“飞云潭”景点位于空山梵音景区东南部。
各位团友,大家看到,从上面下来,山泉在这里汇聚成一个小湖泊,它的名字叫飞云潭。
山中新雨后,涧水高低流,这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泽。
宋代文豪欧阳修有名句说道:“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此地不是酿泉,但情与景,略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把泻出于两峰之间的潺潺山水,采用机械回流手法,暂当它们在这里循环往复。
潭上有一道道飞帘,折成二叠,如银练当空飞舞,阳光下虹霓添彩,形成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卷。
〈忘情坡〉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两相许。
”大香林景区的忘情坡则是专为游客留着的自由空间。
在这儿,你可以去烧烤,去露营,去充分体验山居休闲生活;还可以饱览群山叠翠的天然丹青。
在这如诗如画的天地中,让我们抛却爱怨情愁,共同祝福天下有情人,永远幸福安康。
三、香林花雨香林花雨景区是大香林的第二个景点,位于空山梵音的西北部,因桂成景,由桂而得大名,是大香林景区的核心。
自宋治平三年(1066年)以来,金鲍两姓村民广植桂子,此后历代栽种,迄今多达一万四千余棵,成片面积四百余亩,被誉为“江南桂花林”。
现存桂树多数已有数百年树龄,其中一株树龄为九百多年,为国内罕见,堪称“江南桂花王”。
这个景区分为:天乐苑、含月池和五个桂花园。
每个桂花园中都有一棵代表性的桂花树:东桂王、西桂王、北桂王、天桂王、地桂王。
〈五个桂花园〉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已经置身于大香林景区的精髓和灵魂部分:香林花雨。
每年桂花盛开,香飘云外,清风过处,花落似雨,故有“香林花雨”之名。
有游客会问:香林花雨的独特之处,不衰魅力,究竟在哪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我们现在所处的山称宝林山,属于会稽山脉分支的西干山脉,主峰海拔339米。
山下的村庄叫西路村(现已改名香林村)。
村中居民以金、鲍、柯、方四姓居多。
这片桂花林过去是属于西路村的,总面积达400余亩。
那么西路村什么时候开始种桂花的呢
据说,始自北宋治平三年,本村金、鲍两家开始种植桂树。
你可知道,桂花林能兴盛至今,谁的功劳最大
这要数如魁公。
如魁公姓金,清乾隆年间西路村人,至今后代已逾8代。
如魁公少时家贫,砍柴度日。
后做卖柴生意。
在这以前,因为天灾人祸,桂树只有减少,没有增加,碰上兵荒马乱,只能当柴卖,如魁公正赶上康乾盛世,国泰民安,他创造了压枝繁殖的方法,开始在自家的杂地上种植桂树。
此后,他的子孙们又陆续增添,桂树数量越来越多。
就这样,西路桂花在历经几番盛衰之后,再次繁衍兴盛。
如此大规模的桂花林,这在江南堪称一绝,誉为“江南桂花林”。
我们得感谢先人,正是他们的劳作,才让我们看到如此佳境。
各位团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著名的《江南忆》词,有这样的句子:“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今天,杭州满觉陇桂花还是一道风景,大香林的桂花历经沧桑,更胜满陇,请各位循着木栈道,慢慢地寻,慢慢地游吧。
桂花属木犀科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0米。
常见的品种有四: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
这儿的桂花以金、银桂为主。
在这里你还会惊奇地发现桂花也称王呐
〈东桂王〉这颗在景区东面的桂树称为东桂王。
桂花不仅给我们带来芬芳,还给我们带来美味。
秋桂盛开时节,这里家家山民忙着制作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饼,用桂花羹、桂花茶待客。
最热闹的是9月中下旬开始的桂花节,村口搭起戏台,四乡八村的人都赶来看戏,馥郁桂香气息里,听那江南丝竹清音缠绵,越剧软韵宛转云天。
这些风俗保留至今。
〈天乐苑〉天乐苑中设置了一些70年代的游戏,这里将是大人与小孩共同玩乐的天地。
城里的孩子恐怕还不曾见到过这样的土玩艺儿,一定会既惊且喜,乐不可支,大家游嬉完后,我将带领大家去看园中的宝贝。
〈中国桂花王〉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看到的这颗枝繁叶茂的桂树,被誉为“江南桂花王”。
这颗树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高18米,树冠直径
【第20句】:2米,根基径围
【第4句】:3米,有三根主干,覆盖面积一亩有余,达360多平方米。
比湖北咸宁的“桂花王”还大,这在国内较为罕见,是整个景区的“镇园之宝”。
如果在桂花盛开的时节来,这里流金溢银,幽香扑鼻,令人赏心悦目。
您可在树下小坐,品茗清赏,如果您运气好,还可以遇到当地老人用长长的竹竿打落满树桂花。
黄灿灿,像洒了一地的金珠子,如果你正从花下走过,花雨飘洒,落到你的发际鬓边,或者落到你的茶杯里,那真令你心醉神迷了。
〈含月池〉在这如诗如画的天地中,我们会想起多少动人遐想的传说。
“寂寞嫦娥舒广袖”,蟾宫里的嫦娥仙子,偷吃了神药,虽则长生不老,可是那有多凄清呀,本来只有玉兔和桂树陪伴在她身边,后来又来了一个犯错的人,叫吴刚,他被罚到月亮上面去砍桂树枝。
天上的桂枝怎么说砍就让砍了呢
所以那桂花树随砍随合,总也砍不下来。
要知道这位神见神爱的嫦娥仙子也不忍心呀。
亏得浪漫诗人毛泽东写了《蝶恋花》词,说:“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诗人说吴刚就地取材,在月亮上面生产桂花酒了,真是聪明绝顶。
正是这个美丽的传说催生了桂花林中的含月池,给予我们每一位团友艺术的审美愉悦。
不用说,含月池畔最美的风景当在圆月之夜,天上明月,佳人如玉,传情寄意,撩人心扉,哪里还有比这里更好的去处
为了给予白天的游客以某种补偿,景区有一些别出心裁的设施,供到此一游的团友,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
你可以在这里眺望远山,俯视波光,看芳草如茵,杂花满地,看山间的清风带着宜人的芳香从树间林梢掠过,无论坐着,躺着,都是如此的宜人。
这儿自然也是情侣们谈情说爱的好地方,因为在这里扯一把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意;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涤心灵,剪一缕清风就是一篇风花雪月;……那边还有北桂王、地桂王和西桂王,我给大家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您可以在此拍照,留住青山绿水。
朋友们,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是否让您浑身舒畅,神清气爽,平生出许多情思
香,有益于身心健康;香,最能动人遐想,香是人类感情生活最不可缺少的东西。
金风送爽时节,这样浪漫的赏桂胜地,岂能错过
您说是吗
四、花前月下各位团友,走过花,穿过月,我们来到了花前月下景区。
也即第三个景点。
景区分为花神庙、月老祠和百花苑三个部分。
花真是美的极致,给予人的联想都像花那样的美丽无比。
如若不信,请大家跟我一起通过这片桂花林,看看里面的景点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百花苑〉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儿种的各色花卉,品种丰富,颜色各异。
您在任何季节,任何时候来香林景区,都能欣赏到繁花似锦的景色。
梅花是冬花的盟主,冰清玉洁,冷中带热,果敢坚毅,一身傲骨尤为世人钟爱。
二月杏花初放,朵朵美若天仙,柔若无骨。
桃花三月盛开,明媚动人,犹如仙姝,所以古人都把美人脸比作桃花。
牡丹开于农历四月,世人称其国色天香。
它曾经因为骄傲,被武则天贬到洛阳,而今遍布国中,说明它到处都受欢迎。
五月石榴,艳红似火,火一般的炽烈,正是爱情的浓烈。
六月荷花,清香远溢,人道“出淤泥而不染”,犹如爱情专一,难能可贵。
花朵大而娇媚的七月秋葵,象征爱情的朴素和纯洁。
桂花是八月花盟主,沁人心脾,经久不衰,故而为了取悦佳人,钟情男子多会不辞劳苦,远远地去采得数枝以示殷勤。
九月菊花端雅大方,多姿多采,百花苑里,数它品种最多,惹人怜爱。
十月木芙蓉,又名木莲,另一种花色朝白暮红的叫醉芙蓉,深秋时节唯有它不甘寥落,大张艳帜。
山茶花开放在农历十一月,花朵五彩缤纷,有大红,粉红,紫白,纯白等,寒风细雨中,以它对于爱情的坚定赢得芳名。
十二月水仙花别名金盏银台,花如其名,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宛若水中仙子,超尘脱俗。
置身百花苑,一种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地方,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一个令人心醉的地方。
〈月老祠〉月老祠中布置着一些具有绍兴地方特色的婚俗习俗,并且设置了一些365kUaIle.cN具有游客参与性的活动。
我们将邀请画家以项羽与虞姬、梁山伯与祝英台、陆游与唐婉、祁彪佳与商景兰、大禹与女娇、梁鸿与孟光等六个经典爱情故事作为内容创作大型壁画。
花前月下从来都是谈情说爱的代名词,不过你或许不知道,在古老的中国,历来有一种说法,婚姻是由婚姻之神主宰着的,他说了算。
他是谁呢
他就是月下老人,俗称“月老”,过去喜日人家用大红纸写四个字贴在壁上或床上,哪四个字
“天作之合”,意思说是上天让他们配为夫妻,月老就是代表天意的。
你们看,大门外这一副楹联分明写着:“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世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月老说,婚姻都是前生注定的,对错与否我们暂且不管,但他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句话,讨得普天下钟情男女喜欢。
唐代诗人卢照邻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说得最明白不过了。
不是么,七仙女、六仙女还下凡来配夫妻哩
各位团友,请你跨进门槛,你们看,上面这一位白眉毛的长者,他就是月下老人,看他多么慈祥、多么和蔼。
过去说:“千里姻缘一线牵”,他手中那根红线就是为人世间牵姻缘的。
中国过去的婚礼,新郎新娘交拜之后,用一条大红绸,让新郎牵着新娘步入洞房。
这条大红绸,就是月老手中几百十倍地放大了的“红线”。
有的团友说,婚姻是爱情的结晶,这话也不错,说到爱情,莫说青年男女,即便儿孙满堂的长者,也会涌起感慨。
有各种各样的婚姻,也有各种各样的爱情,许多事我们说不明白。
如果月老祠引出你的不尽回忆,那么这也应该是月老祠本身的不尽之意。
恋爱中的姑娘小伙,如果你正憧憬着未来,企盼着爱情,那么你就趁此良机,默默地求告他老人家吧。
〈花神庙〉各位团友,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花神庙,花神庙与旧的寺庙形式不同,采用了新颖别致的现代建筑理念,选择了十二位女性分别代表十二位花神。
请大家看门外廊庑中间的一副楹联:“莫谓山中闲草木,从来管领属花神”,说明它是管理山中花花草草的领导机构。
中国是一个多神的国家,神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内涵十分广泛,关系十分复杂,说到花神,源于中华先民的自然崇拜,是不能简单以“迷信”二字否定它的。
请大家随我进去参观。
一片神奇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耳边水声潺潺,鸟鸣啁啾,眼前百花争妍,斗奇出俏,花团锦簇,令人目不暇接。
现在我请大家特别注意,中心位置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十三位丰姿绰约的女子,居中一位是总管百花的百花仙子,她天生丽质,飘逸动人。
中国有许多关于花神的传说,但她为女性的形象却历来是一致认可的。
明代以后的花神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她手持中国的花魁芍药、牡丹,或手提盛有这两种花的花篮,安详地守候着善良人们心中美好的夙愿。
民间认为农历二月十五为她的生日,所以中国许多地方都以这一天为“花朝节”,其他十二位仙子,分别为十二月花卉之神。
全国各地流传的十二月令花并不完全一致,因地区而异。
主要是因为南北气候、温度湿润程度差异较大,一些花卉不为南北共有,所以十二月令花神因地域原因存在些许差异。
这里的花神选用以下十二种花: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秋葵,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山茶花,十二月水仙花。
关于花神的神话传说,始于唐、宋两代。
民间传说,为花挂红的习俗起源于初唐的武则天。
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看见宫庭中的腊梅盛开,突然花兴大发,写了一首催花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命令百花次日一齐开放。
次日,果然各种花果都承旨遵命。
武则天到御花园赏花时,气候似乎变得特别暖和,池中冰块都已融化,陡然变成初春光景。
武则天见林苑青翠,花开满园,万紫千红,十分高兴,立即命令宫人给这些花木挂以红绸并悬以金牌表示奖励。
在百花丛中,唯有牡丹花迟迟未曾开放。
武后震怒,命宫人燃炭火烧炙枝梗,牡丹方才怒开。
然武则天气愤不息,下令将御花园中几千株牡丹逐出长安,移植东都洛阳,以示惩罚。
洛阳因此成为牡丹之乡。
百花生日,春花盛开,群芳争艳,南方许多地方常于此间举办花节、花市,供人观赏。
繁花似锦的成都“蓉城”,每年二月十五日开始举行花会,届时将奇花异卉置于会场展览交流,是典型的花朝节的遗风。
有的地区在花朝节尚有母亲用五彩线给女儿穿耳孔的习俗,盼女儿长大成人如花枝招展。
也有一些地方于此日成群结队去郊外春游娱乐,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时光。
浙江省湖州一带,人们在花朝节这天,在花盆中插三角小彩旗,以祝贺花的生日。
当地人认为此日种花、嫁接,最容易成活。
二月二日过花朝节的地方,男女青年有在此日吃露天饭的习俗。
五、幽谷清韵踏着历史的脚步,走一段长长的山路,仿佛是年代久远的古道。
在溪水的流淌声中,我们仿佛还能听到清脆的马蹄,听到李白的吟咏,陆游的唱和。
这里山更深,壑更幽,水更清澈,耳闻丁丁冬冬泉,眼观高高下下树,这就是幽谷的神韵。
也是今天我们所到的第四个景点。
〈吟芳圃〉各位团友,有道是山高林密,清风萧散,幽情更多,大家正好借此以待片刻,缓一缓神,慢慢地领略山林野趣,幽谷清韵,对于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这里无疑是给了你一个回归自然的机会,绝对浪漫,绝对OK。
吟芳圃里有一些从古至今歌吟桂花的诗词。
历朝历代多少诗人骚客,为桂花倾心折服,他们徜徉花间,浅吟低唱,从而创造了桂花文化的璀璨篇章。
刻在这些石碑上的仅仅是一小部分,请各位随意浏览,吟咏。
读诗的好处在于愉悦身心,加深修养,你不认为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吗
〈万桂园〉各位团友,桂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木,常见的品种有金桂、银桂和四季桂等。
桂花不同于大多数花卉的一点,在于它的花不是长在枝叶的顶端,它生在叶底部,有羞于见人的意思,而或许正因为这样,它的香气远而愈溢,因此有“九里香”之称,其它的花则无法与之媲美。
据西路村民说,每年秋天到来时候,还没有看到桂花开放,早上打开窗户,就有香气扑鼻而来,人们会说,不知哪里已经有一枝开花了。
因为久经人工栽培,桂花变种很多。
比如绍兴本地,有庭园里的“庭桂”,有山岩间的“岩桂”,西路桂花自然属于“岩桂”的一类。
大家现在看到万桂园里的桂花,是从全国各地采集来的,共68个品种,现在每棵树上都有吊牌,写着它们不同的名称,其中分为五大区块,木樨珍园区有11个品种,金桂园区有8个品种,四季桂园区有17个品种。
五大区块已栽树692棵,小苗12298棵。
由于栽种不久,现在还看不到林相,但三五年之后,小苗长成大树,万桂园自然将是另一番面貌。
大香林风景区的规划,是要将万桂园建成桂花大观园,南方北方形形色色朝朝晚晚的桂花共聚一园,全国独此一家,届时必令每一位游者大跌眼镜。
〈鉴湖第一源〉“鉴湖第一源”位于万桂园的北面。
各位团友,眼前深藏山野的一池圣水,就是“鉴湖第一源”。
绍兴鉴湖,闻名全国,尤其文人,一下笔必称“稽山鉴水”。
这“稽山鉴水”已经成了绍兴的代名词。
大家知道,所谓“稽山”即会稽山,所谓“鉴水”即鉴湖。
鉴湖是东汉永和五年(即公元140年)时,会稽太守马臻发动民众建造的,所谓拦堤筑湖,主体工程也就是东面从上虞蒿坝起,西面至绍兴钱清,那一条横亘东西的大堤。
堤全长127里,湖周长358里,纳会稽、山阴36源之水。
有了鉴湖,绍兴才得为鱼米之乡,所以鉴湖实在是绍兴的母亲湖。
那么,这里何以称“鉴湖第一源”呢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名句“少小离家老大回”,几乎老少皆知。
他告老还乡时,请求皇上赏赐“镜湖一曲”。
原来他早已向往稽山鉴水的无限美景,“还乡”住到鉴湖边上来了。
他所住地方,人称“道士庄”。
贺知章好老庄之学,不是真做了道士,是做了闲人,可以很随意了。
因为贺知章,后人才称那一带为“鉴湖第一曲”。
宝林山水下入型塘江,与湖塘相距最近,确是鉴湖主要的水源,因此宝林山成为鉴湖第一源头。
湖边旧有“七尺庙”,本是祀为大禹所杀的防风氏的,然又称“鉴湖第一社”,奉贺知章的长子寿圣为社主,并祀贺知章父子二人。
大家由香林大道进来的途中,一处地方过去称“寿胜埠头”,原来贺知章的长子住在那里,现在大约属于友谊村的范围。
有兴趣的团友,不妨安排时间到那里去作一番考察。
喜欢喝黄酒的朋友,不知您是否知道,这儿是鉴湖的源头,也是绍兴酒的源头。
据说,这里是诞生第一滴绍兴酒的地方。
清代学者梁章钜是一位嗜爱绍兴酒的名士,他认为,绍兴酒之所以能通行海内独领风骚,原因在于“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
优质的鉴湖水造就了绍兴酒的独特品质,更造就了绍兴人柔中寓刚自强不息性格。
〈钓鱼台〉各位团友,从“鉴湖第一源”再往北走就是钓鱼台了。
大家一路爬山,感觉略为疲劳,到了这里,正好稍事休息。
这是一个聚天地灵气,纳山水精华的高山湖泊,当地人因此称之为“天池”。
现在这儿已开辟为“钓鱼台”。
天光云影,徘徊水中,碧波清涟,赏心悦目。
这里的山水,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原始生态。
捧一捧圣水,你能感到它的圣洁;抓一把清风,你能感到它的典雅。
每逢月夜,一轮明月倒映水中,富有别样的诗情画意。
看着这个 “钓鱼台”,不由让我们想起两句宋诗:“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非有特别之人,才能见特别之景,今天大家真是三生有幸。
您如果还想一试垂钓之乐,不妨下去,不曾带来钓竿也无妨,早已在那里的朋友会帮助你的。
六、竹海天风各位团友,这里是一期工程的第五个景点:竹海天风。
景区内除了桂,最多的就是竹了。
这里竹子品种丰富,漫山遍野的嫩绿翠竹掩映着阳光,山风乍起,竹影婆娑。
这个景点由修篁涧、贡茶岭和游仙村等三个部分组成。
竹海曲径,自然风光与田园情调相得益彰。
〈修篁涧〉各位团友,绿竹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物种,大多遍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各地,种类多达250余种,如毛竹、刚竹、箬竹、淡竹等主要品种,大香林景区无不尽有,其中尤以山坡地的毛竹为最。
绿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有极强的观赏功能。
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的《竹石》诗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就是讴歌竹的坚强品格的,他还有一首诗说:“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郑板桥爱兰爱竹,画兰画竹,对于竹的高贵品格表示了深深的赞叹。
仙女山导游词
仙女山属于武隆山系,位于武隆县境内的乌江北岸,西面和涪陵接嚷,东面和酆都交界。
剧“涪州志”记载:武隆司东30里,山峰石洞幽邃,西昂穿有仙女住此,飞升不复见。
仙女山由此得名。
仙女山方圆400多平方公里,海拔1800多米,主峰海拔2033米,是武陵县的最高峰。
仙女山春天山花烂漫,夏季园内气候湿润,茫茫林海,清风吹拂,凉爽宜人,是休闲、度假、避暑的绝好去处。
金秋色彩缤纷,冬季仙女山白雪皑皑,银妆纱裹,大草原滑雪、赏雪、雪地烤羊,把酒临风,兴致昂然;高山草原是最引以为骄傲的游览景观,其旖旎美艳的风光被广大游客誉为具有西欧牧园风情的“草场公园”和“南国第一牧场”。
登高远眺,在海拔2033米的山顶上眼前为之一亮,崇山峻岭,起伏而不失平坦,镶嵌在山林之间的辽阔草原,野花似锦,延绵天际,牛羊荡漾其间,如诗如画;茫茫林海、苍翠欲滴、景色妩媚多姿,清风吹拂、凉爽宜人;一年四季,大自然赋予仙女山春观花,夏乘凉,秋赏月,冬滑雪的独特优势。
林海、奇峰、牧场、雪原被游客称为仙女山四绝,有“落在凡间的伊甸园”之美誉。
重庆景区唯一四星级仙女山华邦酒店和在建的四星级长松国际大酒店、五星级仙女山假日酒店的相继落成,12万平方米西南最大高山滑雪、滑草场的投入使用,赛马、越野赛车、滑翔、射击等数十项休闲运动的开展,她与神奇的芙蓉洞、秀美的芙蓉江、世界最大的天生桥群地质奇观、经典雅致的华邦酒店(4星)组合为重庆最佳旅游观光度假胜地。
林海、奇峰、草场、雪原称为四绝。
登峰远眺仙女山山原地貌,起伏而又不失平坦;茫茫林海,苍翠欲滴、松涛阵阵;镶嵌在山林之间的辽阔草场,延绵天际、如诗如画,给人以阴柔与阳刚相济的和谐美。
山峰、山谷、森林与草原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景观层次分明,形成具有雄、峻、秀、奇、阔的地质地貌特色。
素有东方瑞士、山城夏宫之称的仙女山美得辽阔,美得让人窒息。
满眼的碧草,朵朵盛开的野花,蔟拥成一团团,像是铺了华美的地毯,站在33万亩森林与10万亩草场形成的天然巨型氧吧中,丝丝凉意渗进肌肤,深深吮吸到草原的清新。
骑马、射箭、放风筝、卡丁车、越野车、滑翔伞、滑草……构成茫茫草原上跳动的生命旋律。
伴随着欢乐的气氛、悠扬的歌声,鲜美的烤羊,身体已经融化在这连绵的草原梦境中。
仙女山雪景雪景是仙女山的极品景观,冬季的仙女山日平均气温0℃以下,无垠的林海和莽原被冰雪所笼罩,呈现出一派林海雪原的圣洁美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雾松、冰瀑令人情潮涌动。
每当此时,仙女山就成为重庆周边观赏雪景、开展雪上运动的绝佳旅游运动休闲胜地。
首届武隆仙女山林海雪原旅游节的举行,令重庆冬季旅游者无须远行,在仙女山就可尽情领略雪上运动的无穷魅力与浪漫刺激。
投资3000万元修建的仙女山人工滑雪场,总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占地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设施的接待大厅和1万平米的大型停车场。
四条滑雪道分别配置了牵引索道,每条滑道宽65米,平均长度为500米,最大坡度12o,游客可根据自己滑雪水平和爱好选择初级滑雪道、中级滑雪道。
整个滑雪场可同时容纳近1500人同时滑雪和玩雪。
仙女山雪上运动项目 仙女山雪上运动项目包括双板滑雪、单板滑雪、雪上飞碟(雪圈)滑雪撬、滑雪轿、霹雳板滑雪、滑雪船、雪爬犁、雪地摩托、雪地自行车等娱乐设施。
让游客领略到“真正林海雪原,周周雪上狂欢”的激情。
仙女山滑雪场的建成,是目前中国纬度最低,规模最大的高山滑雪、滑草场,此运动设施的投入运营,一改重庆冬季缺乏雪上运动的憾事,使仙女山集度假、休闲旅游、运动为一体的景区优势日显突出,让爱好冰雪运动的重庆人享受低于外地30%的旅游成本。
无锡太湖游览区的主要景点有哪些?
太湖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地跨江苏、浙江两省,是一处集湖、山、林、泉、石以及园林建筑和水乡风光于一体的大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古称具区、笠泽,由长塘湖、射贵湖、上湖、滆湖和太湖组成,故又称五湖。
它由古泻湖演变而成,是在地带断陷的基础上由河海冲淤而成。
南北长68公里,东西宽56公里,湖岸周长约500公里,面积为2420平方公里,仅次于鄱阳湖、洞庭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规划区总面积3091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区面积有88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2203平方公里。
名胜区包括苏州、无锡、常熟、宜兴四市,以及吴县、吴江、无锡三县部分地区。
大景区以自然湖光山色而驰名,拥有的大小山峰星罗棋布,号称有四十八岛,七十二峰,山水结合,层次丰富,形成了一幅湖中有岛、岛上有湖、山外有山的壮阔的天然画卷。
太湖东、西、北沿岸和湖中诸岛,为吴越文化发源地,遗留大批文物古迹。
湖区周围有大量名寺古刹、古典园林等建筑,还有有关历史人物的传说和遗迹,被称为“吴中胜地”。
太湖风光以雄浑清秀见长,以山水组合见胜,远中近景浑然得体,四季景色各异、晨午暮夜意境迥然,随着天气变化,晴阴雨雾气象万千。
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雅士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
由于这些山水交错组合,风景层次丰富、变化多端,因而造就了一批著名的旅游胜地:如西施梳妆、夫差遗恨的木渎风景区;荷香萍绿、竹篱茅舍的石湖景区;暗香疏影的光福风景区;花果遍山的洞庭东山风景区及西山风景区;有小桥流水的古镇角直风景区和同里风景区;有苍松翠竹的常熟虞山风景区;琼楼玉宇的锡惠风景区;还有蠡湖风景区、梅梁湖风景区、马山风景区、阳羡风景区以及洞壑幽奇的陶都宜兴等等。
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综合了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文学艺术和社会物产,具有典雅、丰腴、清秀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柔山媚水的江南田园风情。
名胜区主要景点有: 一、鼋头渚 位于太湖正北面、无锡市西南的太湖之滨、充山西端,距无锡市区约10公里,为一三面环水的半岛,其鸟瞰图形如伸入湖中的一个大鼋头,故名。
1918年开始在此建园,先后辟有横园小筑、郑园、退庐等景。
解放后经精心构筑,缀连合并,成为名扬中外的游览胜地。
其特点是以天然风景为主、人工修饰为辅。
园林建筑依山傍水,别具一格,是观赏太湖风光之佳地。
全园面湖布景,占地约20公顷,大致分为4个游览区,各个景区均可使游人从不同角度观赏万顷太湖。
近望三山,宛如翡翠镶玉盘;远眺马山,形如骏马驰骋。
现代名人郭沫若有诗赞曰:“信步上鼋头,龟丘水面浮。
四周横黛浪,万顷泛金沤。
范蠡祠犹在,女夷风正遒。
光明无上处,帆影与归舟”。
二、三山 亦称乌龟山、笔架山,位于无锡冲山南端,为太湖中小岛。
三山距鼋头渚
【第2句】:6公里,最高处海拔
【第49句】:8米,总面积12公顷,是由东鸭、西鸭、大矶、小矶4个岛屿组成的湖岛。
原为渺无人烟的荒岛,1974年起被辟为游览点。
西鸭和大、小矶之间筑有环山公路,有桥使三山联成一体。
山上遍植松、竹、枫、樟、及枇杷、红桔等。
西鸭山上建有六角亭,大矶山上建有三山茶室和接待室,可供游人观赏湖光山色。
三山以孤见奇,以小取胜。
三山与鼋山渚之间有轮渡,是太湖水上游览的必到之处。
三、蠡园 位于无锡市西南处的蠡湖北岸青祁村,园林面积
【第5句】:8公顷,其中水面
【第2句】:4公顷。
蠡园以水饰景,是江南名园之一。
由原蠡园和海庄两部分合并组成。
蠡湖原称五里湖,是太湖的一部分;相传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泛舟湖上而得今名。
蠡园三面临湖,亭、廊、堤均傍水而筑,精致纤巧,色彩和谐。
春季沿湖环路柳绿桃红,清风拂面,四季亭畔花香不绝。
千步长廊,曲岸枕水,壁上嵌有苏轼、米芾、王明阳书法砖刻。
北边假山,洞壑峰岗,如云似兽,盘旋迂回,忽明忽暗,在远山近水的衬托下,外景开阔,风光明媚,景物秀丽,在江南园林中尤富特色。
四、马迹山 一名马山,位于鼋头渚和三山西部,是太湖中第二大岛,面积34平方公里。
整座岛重峦叠嶂,气势雄伟,自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吴王夫差曾击败越王勾践于此;宋时爱国军民在此抗击金兵。
景区内设有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一切顺其自然。
岛上泉清谷幽,果园遍布。
在此品果赏景,别有一番情趣。
五、惠山 位于无锡市西郊,江南名山之一,雄踞于太湖北岸。
古称华山、历山、西神山,唐以后始称惠山,或作慧山。
山有九峰,蜿蜒若龙,又称九龙山。
主峰海拔3
【第28句】:9米,周长约20公里。
其以泉水著称,有惠山泉、龙眼泉等十余处,故俗称惠泉山。
东麓有春申涧、古惠山寺、唐李阳冰篆刻“听松”石床、唐宋石经幢、宋金莲桥、明寄畅园和清竹炉山房等名胜古迹。
惠山东之锡山顶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底建有龙光洞,山腰有晴云亭等建筑。
六、洞庭东山 俗称东山,古称胥母山,又名莫厘山,位于苏州西南40公里的太湖东南端。
原为太湖中一小岛,后渐与东岸连成一片,成为半岛。
其主峰莫厘峰海拔293米,是观赏湖光山色的最佳地点之一。
这里三面环水,漫山花果,有江南“花果山”之称。
山上名胜古迹众多,其中位于西卯坞的紫金庵,内有16尊罗汉群像,后由印弥陀增塑2尊,合称为十八罗汉,是古代雕塑艺术之精品。
东山镇两侧的雕花大楼,建于1922~1925年,原是一座私家庄园,有前后两楼。
门楼、门窗、栏杆、槅扇上分别刻有松鹤延年、太公八十、子仪庆寿、凤穿牡丹、和合二仙、二十四孝、八仙过海、三国演义等图案。
还有明代古建筑及神话传说中的柳毅井寺古迹,为吴中游览胜地。
七、洞庭西山 位于距苏州市西南30余公里的太湖中,为太湖中最大的岛屿。
岛屿周长50多公里,面积90平方公里。
岛上最高的缥缈峰海拔336米。
岛的南端有石公山、归云洞、夕光洞、一线天等名胜和来鹤楼、断山亭等古建筑。
主峰下有“村屋古洞”,俗称“龙洞”,又名“左神幽虚之天道书洞”,被道家誉为“天下第九洞天”,是一大型石灰岩溶洞。
洞旁石壁上刻有“村屋洞天”、“天下第九洞”和“灵成丈人得大禹寿书处”等题词。
洞内曲折幽深,最宽处可容数百人,钟乳石各具形态,变幻无穷。
内有一石门,名曰“隔凡”。
山上以盛产假山石——太湖石远近闻名。
登山远眺,满眼风光。
向东,湖面上风帆点点,像一群白蝴蝶在夕阳中飞舞;向西,一片暗绿色的桔林中飘浮着缕缕乳白色的炊烟,由此,你能领略陶渊明“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这便是西山八景之一的“村屋晚烟”。
山上奇崖怪石,似万朵芙蓉盛开:或玲珑剔透,或峥嵘突兀,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关于昆明大观楼的导游词200字
昆明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千米。
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
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
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
由清代名士孙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描写滇池风光,下联写出云南历史,寓情于景,情景交隔,浑然一体,堪称千古佳作。
昆明大观楼导游词范文2: 昆明大观楼,又称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濒临滇池草海北滨。
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载:“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称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华,因其近太华而名。
” 近华浦开拓于何时,明末清初顾祖禹载:“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积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
周五里,蒲藻常青,为游赏之胜。
”万揆一先生在一书中说:在云南古地名中,云南府城(昆明)也有个西湖,明万历记载:“西湖在(云南)府治西,周四里,即滇池上流,蒲藻长青,人多泛舟,俗呼为草海子。
中有黔国莲池,匾曰水云乡。
”证实了滨临近华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称西湖,明代世袭黔国公沐氏曾在此建水云乡莲池。
何时开挖大观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舒藻载:“国朝,以吴三桂为平西王镇滇,乃由近华浦东向会城,开挖一河,计长十里有奇,曰运粮河,复于会城小西门外里许,开一塘,曰篆塘。
塘之前建盖仓廒,粮船由滇海进运河,直抵篆塘,粮米入仓甚为便捷也。
由是迤西州县沿海一带,官商客旅楫楫而来,帆帆而去,荟萃于篆塘,称巨津焉。
”其实,清初吴三桂疏浚运粮河之前,这条河可以通船却是事实,明崇祯年间徐霞客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
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
” 关于楚僧乾印和尚创建观音寺的时间,也有两种说法:一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舒藻称:“前明有楚僧卓锡于此,结茅讲经……”说的是明代。
一是清雍正载:“观音寺在城西近华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楚僧乾印始创庵一区,讲妙法莲华经,听者常千人……”这里明确说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清道光戴絅孙载:“近华浦为观音寺,先是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建茅庵一椽……”。
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的载:“其地在清康熙时,为楚僧乾印结茅讲经处,未尝有楼也”。
以上资料都一致说乾印结茅讲经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近华浦内的大观楼始建于哪年?一说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说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余嘉华先生主编的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材,修建亭台楼阁……因取名大观楼。
”经考证,昆明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确切的。
昆明大观楼、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后,“周围添筑外堤,夹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从此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者无虚日,遂成省城第一名胜”,达官显贵临湖宴饮,骚人墨客登楼歌赋。
清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临安知府王文治在诗中写道:“忆偕诗太守,高宴集朋辈。
丝竹贯珠玑,篇章出瑰怪。
”吟咏近华浦的诗词,有的描绘山光水色,有的粉饰“太平盛世”,有的歌功颂德,不外吟风弄月,离愁别恨。
布衣寒士孙髯翁,一扫俗唱,挥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
上联写登昆明大观楼骋怀,所见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围风光,下联抒发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
清道光年间“五华五子”中之戴絅孙评价长联“浑灏流转,化去堆垛之迹,实为仅见”。
长联问世以来,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
长联由昆明名士陆树堂行书书写刊刻。
现存陆书拓本摹刻联。
清嘉庆年间,迤西道宋湘撰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
”十四字联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长联。
孙髯翁长联问世,昆明大观楼跻身“中国名楼”。
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觐光重修昆明大观楼,将原来的二层增建为三层,观音寺僧净乐重修观音寺时,又于寺后建华严阁五间三层,高于大观楼丈馀。
净乐善诗联,华严阁落成时撰刻一副长联,世称“净乐长联”: 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
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
挂斜阳于清嶂,石厂猿啼。
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静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
层楼映水,佛日西悬,帝德容六诏皈心,百蛮顺化,昆华聚秀,宇宙清夷。
听梵呗高吟,法音朗诵,笑拈花于鹫岭,理契衣传。
侪立雪于少林,道微钵受。
久修净行,释念圆融,历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迹,心源妙湛,回脱根尘,忘机处发挥这段大光明。
净乐长联上下联各92字,全联184字,文采境界虽不及孙髯翁长联,但也指点湖山,写景清逸,修行忘机,悟世超尘,颇有为读孙髯翁长联者“指点迷津”之禅意。
昆明昆明大观楼的文化与历史 清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帝奕詝为昆明大观楼题赐:“拔浪千层”匾。
马如龙有“跋”叙述赐匾经过:“咸丰丁卯(1855年),兵部侍郎何彤云侍南斋日,蒙文宗显皇帝垂询滇池湖势,彤历陈大观情形,仰荷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立斯楼,猗欤休哉。
” 清咸丰六年(1856年)前,近华浦中大观楼与华严阁巍然南北对峙,澄碧堂、涌月亭亭台廊榭掩映绿柳碧波,观音寺殿宇禅房鳞次栉比,风鬟雾鬓,香烟氤氲,高人韵士登临无虚日,僧侣游人往来不间断。
近华浦乃昆明山光水色绝佳之胜境。
清咸丰六年(1856年)云南回民起义反清,大观楼、华严阁等皆毁于战火。
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仲冬,云南署提督马如龙操兵演练,“舟过近华浦,见岛屿蔓草荒烟,一片凄凉,垂询海滨父老,答以大观楼被毁原委。
公太息弗已,不惜出捐重资构材饬工重建。
经始于同治三年(1864年)仲冬,落成于同治五年(1866年)季春,仅及年余,瓦砾之场依然金碧之区,仍复省城第一名胜,此马公之重建大观楼也。
”(舒藻)马如龙重建大观楼后,在近华浦门楼撰有楹联:“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
清光绪二年(1876年)近华浦“大水,两廊皆圮,楼亦倾斜,光绪九年(1883年),总督岑毓英重修。
”(《光绪志》),重修大观楼时,“士民同住持僧性田续修东西厢房十六间”。
(见《新纂云南通志》),光绪十四年(1888年)岑毓英请赵藩楷体重书孙髯翁的长联,刊刻悬挂。
民国三年(1914年)云南省“民政长李公鸿祥创建马路,增修亭榭。
”(见赵鹤清《彩云崖观音大士石厂记》)可见,篆塘沿大观河至近华浦的马路,系1914年修筑。
民国八年(1919年)唐继尧修葺大观楼及公园券拱牌坊式大门,将孙铸(字铁舟)同治年间榜书“大观楼”三字的石刻板,嵌于园门,并为孙铸所书题写了跋识,叙述了马如龙请孙铸楷书楼匾之经过。
(见《会泽唐继尧识》) 民国十九年(1930年),云南省主席龙云嘱时任昆明市长庾恩锡修葺近华浦,庾恩锡聘请造园大师赵鹤清协助。
“仿西湖之白堤、苏堤,则三桥鼎峙”,修筑长堤,环浦可通人行。
“增一榭,如秋月平湖”,大观楼前“峙三塔如三潭印月”。
(见庾恩锡《鼎建大观公园碑记》) 同年,龙云“嘱鹤清垒石为山,名曰彩云崖,因彩云见于白崖为云南得名之始,故以颜之,爰于崖顶建石厂(音“罕”,石窟),祀奉观音大士”。
(见赵鹤请《彩云崖观音大士石厂记》)庾恩锡1930年主持修建大观公园,以“西湖十景”为蓝本,近华浦形成现在所见的主要景观。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云南省政府在意大利为唐继尧铸戎装骑洋马铜像,海运至越南海防,由海防经滇越铁路运抵昆明,1937年4月,吊装安置在近华浦广场中央,1959年拆除铜像。
民国年间,近华浦东面、南面临草海湖滨,建有一批中西合壁式私家花园别墅,大的别墅有民国十六年(1927年)庾恩锡兴建的“庾庄”及鲁道源兴建的“鲁园”。
还有李园、丁园、柏园、邱园、陈园等。
这批私家别墅花园,1950年军事接管后人民政府均划入大观公园,形成大观公园近华浦东南面的“东园”、“南园”景区。
1961年郭沫若登大观楼,即兴题诗一首: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1998年,为迎接99世界园艺博览会,省市政府投资2500万元,征用近华浦西面1
【第97句】:4亩土地,开辟大观西园。
鱼池柳堤,溪流石桥,芦苇芙蓉,芳草萋萋。
至此,大观公园总面积
【第47句】:8公顷,其中陆地
【第23句】:1公顷,水面
【第24句】:7公顷。
大观公园以长联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游览区,分为近华浦文物古迹景区、南园中西合壁园林景区和西园现代园林景区三大部分,是滇池草海北滨的大型风景名胜区。
昆明大观楼导游词范文3: 人们都说我一个幸福的孩子,因为我攀登过那绿树成荫的文笔塔,我参观过那风景壮丽的南宁,我还旅游过荷叶飘香的普者黑,特别是那昆明的大观楼令我难以忘记。
暑假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去昆明玩,最多要用四个小时才能到那里,到了那里爸爸就带我去大观楼里,那里的树挺立在那清清的小河边像一个个士兵站在那里守护着小河,那里的草,你踩上去你觉得好像是踩在床上一样,如果你睡在上面再好也不过了。
记得,那里面有一座萧山你可以钻进去,就像你在钻时空隧道一样,里面还有一个游乐场,游乐场里有许许多多的玩具,我跑进里面就像进入了我的天堂一样,我眼里看见好玩的东西,我就想玩,其中我看到好玩的,连忙拉爸爸过来说:“我要玩,爸爸。
”爸爸说:“好。
”我们做了上去,我们玩完了以后。
我看见了过山车,爸爸说:“不敢玩,以后你长大自己来玩。
”后来我们就去找宾馆,我们就睡觉了。
啊!难忘的大观楼,在这里我度过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知道昆明的发展,在这里我知道了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将用文字记录下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67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