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院摇签导游词
谁有关于佛寺的导游词啊?
寺庙 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佛教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
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
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
“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
如白马寺、大召寺等。
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
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
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
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开门,三面开凿小龛,供僧人在龛内坐地修行;一种为支提窟,山洞面积较大,洞中靠后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会拜佛。
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
如大召、五当召等。
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
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
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
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
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
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
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
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庙、文庙,雍和宫,天坛等。
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
天主教称之为“教堂”。
在原始或民间中,称之为“庙”、“祠”,如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
叫太庙、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岱庙等。
如祖庙、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有武侯祠、韩文公祠等。
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 乃当之不愧。
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
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寺庙可以产生一个安定脸孔让一个不满的人口变得安定。
在上古时代,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一座寺庙来供奉他们的守护神。
而多数的城市都会有多座寺庙来供奉其他的神明。
而到了现代,寺庙变成了一个礼拜的地方,像是礼拜堂以及教堂。
在上古时代的社会中,寺庙被认为是神的居住地。
信徒们会带食物、香料、稀有物等贡品来到寺庙,当做是对神明的敬意以及尊重。
寺庙存在城中可以带给人们平和的效果,通常有智慧的领导人都会在城市开始成长时尽快地设置寺庙。
十大名寺 中国十大名寺介绍我国著名的古寺:白马寺、灵隐寺、少林寺、寒山寺、隆兴寺、清净寺、大相国寺、卧佛寺、塔尔寺、扎什伦布寺。
洛阳白马寺: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
白马寺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
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
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
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登封少林寺: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乳峰下。
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
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
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
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创造的。
少林寺以其卓绝的少林武功名扬天下。
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共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少林僧人练武、习拳的情景在寺内白衣殿的壁画之中均有描绘记载。
苏州寒山寺: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
到了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
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正定隆兴寺: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
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
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泉州清净寺: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位于市区涂门街。
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阿拉伯伊斯兰教徒。
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现在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开封大相国寺:大相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西段。
开封是“富丽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历史文化古城,民间向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
而“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元·陈孚),寺院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活动频繁,寺藏丰富,鼎盛时期辖64禅律院,占地达540亩。
高僧、达官、文人、使节、民众出入其特别是北宋期间;佛事,大相国寺、巡幸、文娱、参访、商贸汇集其中,成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深为海内外佛教界瞩目。
北京卧佛寺(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
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
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
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
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
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据元史记载:当时铸铜像冶铜50万斤,用工七千。
铜佛身长5米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
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磐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
西宁塔尔寺:塔尔寺又名塔儿寺。
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它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喇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尼色日山南侧,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扎什伦布寺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又是西藏地区班禅四世之后历代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全寺分宫殿、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班禅灵塔殿、经学院四大部分。
经学院有措钦大殿,4个扎仑及下属的64个康村组成。
怎样写一篇佛教寺庙导游词 是从门开始介绍 然后介绍 佛的
~ 高度艺术化的教学 ~表法~1 你进佛门,第一个见到的是天王殿。
天王殿的正面是佛陀;天王殿两旁是四大天王;佛陀的护法神韦驮菩萨在当中,手上拿着金刚宝杵,面对着佛陀。
2 佛说在这个大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在这个世界示现。
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菩萨将来示现成佛,这第五尊,千佛最后一尊就是韦驮菩萨。
韦驮菩萨发愿护千佛之法,所以他最后成佛。
3 我们一进道场,第一个接触到的是天王殿。
这是刚刚入佛门,入佛门学什么
心量要大,要能包容、要能满面欢喜迎人。
所以,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是弥勒菩萨。
4 弥勒菩萨笑嘻嘻的,这就是教给你,你要学佛,第一个就要把心量拓开,小心量没有资格学佛,心量要大;第二个是笑口常开,笑面迎人。
5 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代表的意义就更深,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他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
6 四大天王的表法,东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告诉你处世待人,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智慧之剑,代表日新又新;西方、北方代表多见、多闻,博学多闻,这是天王殿,你一入佛门就给你上第一课
7 诸佛菩萨的形相、名号,是佛菩萨教学的宗旨,我们常常看、常常听,常常警觉自己、提醒自己,那就是无量的功德利益。
懂得表法,这才真正能警惕自己、提醒自己,时时刻刻觉而不迷。
8 寺院里面供养弥勒菩萨、四大天王,就是时时提醒我们自己,所以这种教学,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我们要把这个带到我们的家庭、带到我们的生活上。
1 佛法里所有一切设施都是教学的工具,都是表法,都是启发自性,这是很了不起的。
2 灌顶是形式,是表法;重要是法,不懂得法就白灌了。
灌是慈悲加持,顶是佛顶,把佛法里面至高无上的佛法传授给你,这叫灌顶。
3 佛用莲花来表法,把污泥比作六凡世间,上面的清水比作四圣法界。
莲花开在上面,四圣六凡他都放下了,都舍了,这叫真清净。
如果你把四圣六凡统统舍掉,你就是莲花化生。
4 我们这个法门也称为莲宗,极乐世界也称为莲华世界。
莲花是花果同时,拿来比喻净宗念佛成佛非常恰当。
5 轮是最早用来表法的,轮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一个象征,它确确实实代表了佛法的内涵。
轮的周边在动,它心不动,佛法里面讲的空有、性相、动静,它统统能代表。
“轮”代表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用它来表法。
6 在佛法里养生的原则是:身要动、心要静。
身体是一部机器,机器要运作、要运转,一定要动。
轮的圆周在动,我们身要动;轮心是非有非无,心不但要静,心要虚。
心里头一无所有,这样的人决定长寿,这样的人决定不生病。
7 手结印,合掌、放掌都是表法。
合掌的时候表一心,放掌的时候表法界。
8 佛门当中,讲经说法是佛事,我们点蜡烛,不点电灯,为什么
蜡烛能明显地表法,蜡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舍己为人。
9 香表什么
香表信香,对佛菩萨的教诲深信不疑;又表戒定真香,戒定是真干,真正依教奉行。
10 佛像前面的供具,最重要的是供水。
不烧香没有关系,不燃灯也没有关系,一定要供一杯水。
水表什么
表心,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
11 供花,是提醒自己要修好因;供果,是提醒自己要求好果。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在佛菩萨面前磕几个头、烧几支香、供香花水果就得佛力加持,那是迷信,没有这回事
12 世俗人戴珠宝是炫耀他的身份与财富;学佛的人戴珠宝是提醒自己心要清净、要不染、要不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取这个意思。
13 阿弥陀经讲的“十万亿”不是数字,是表法的意思。
十万亿是尽虚空遍法界,真如本性是尽虚空遍法界。
14 在佛经里面数字都是表法的意思,像阿弥陀经里面,我们看得最多的是用“七”,像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七宝池。
七代表圆满,七的意思是东、南、西、北、上、下、当中,取这个意思。
15 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
弥勒菩萨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
16 东方天王代表尽职,履行道德;南方天王代表精进,日新又新;西方天王代表多见;北方天王代表多听。
这是天王殿,你一入佛门就给你上第一课
17 寺院里面供养佛菩萨,是为了教学;这种教学,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
看到佛像就磕头,那就叫礼敬吗
泥塑木雕的佛像你给它磕一万个头,它也不晓得
18 佛像是表法的,叫你看到它,晓得除了自己之外,统统都是佛,是这么个意思。
佛是觉,觉性里本来具足一切功德。
我们在事相上见到佛像,立刻就晓得,要觉悟,要求觉
1 佛教重视艺术,雕塑、美术、音乐,乃至于建筑,它把艺术跟教学集合在一起,今天讲,这是“高度艺术化的教学”。
这个教学好,让你六根接触境界全是教育,一切时、一切处都提醒你,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表法”。
2 经上讲的菩萨,菩萨是觉悟的人;诸天天王,是代表社会上各级的领导人,像国家领导人、省级领导人、县市领导人,这一类属于天王。
3 《十善业道经》里面,这是教龙王,龙王属于杂神类的,他不属于政治。
你要懂得它的含义,它没有迷信,它把教学升华,用艺术方法来表达,含义就深了、活泼了。
4 佛讲这个经,在娑竭罗龙宫讲的。
娑竭罗龙宫是什么
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
“娑竭罗”是梵语,照字面翻,“咸水海”,这海水是咸的、苦的。
这代表什么
我们这个人世间是苦海,“苦海无边”,娑竭罗是代表苦海。
5 “龙”是什么
龙是善变的,龙跟蛇在古人心目当中是最会变化的,这是形容什么
世间人情事理变化多端。
所以龙宫在哪里
在我们现前社会。
谁是龙
每一个人都是龙。
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叫龙。
6 “王”,就是各个行业里头的领导人。
你在家里是个家长,你是家里的王;你开个小店,你是老板,你是小店的王,就是这个意思。
哪来的迷信
你要懂得佛说法的深义。
7 所以佛法里头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你要照着文字来解释、去理解,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全解错了,你不懂得他说话意在言外。
意在言外,这才美,让你去体会,一句话意思无穷,这是说话的艺术。
8 受佛教的影响,中国人会说话
赵朴初老居士讲得很好:“如果没有佛教,中国人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为什么
你一句话里头,你仔细去想想,很多名词术语全是佛教的,所以离开佛教的文化,就不会说话了。
南无阿弥陀佛
怎样写一篇佛教寺庙导游词 是从门开始介绍 然后介绍 佛的...
今天欢迎大家来我们XX寺旅游观光。
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南北朝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
唐朝诗人杜牧有诗为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进入寺庙之前,首先请允许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寺采用传统皇家宫殿建筑形式,集中地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特点。
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主要建筑都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安排在轴线的东西两侧。
平面布局,东西对称,体现了中国寺庙建筑追求对称的美学法则,是造型艺术的杰作,它与佛教雕塑、绘画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旅游最为重要的人文景观。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进入寺庙游览。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由于寺院多建在山林之处,所以寺庙的大门称为“山门”。
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山门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进了山门往北就是天王殿。
在天王殿前两侧对称建有钟楼和鼓楼。
钟楼在东边,鼓楼在西边,表示晨钟暮鼓,钟楼下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供奉关公。
天王殿中间迎面坐着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奉年轻英俊的韦驮菩萨。
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
天王殿再往北是“大雄宝殿”,是寺院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
《法华经.涌出品》曰:“善哉善哉,大雄世尊。
”“大雄”是对佛祖释加牟尼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伏四魔。
殿内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莲台之上,高25米,左手为“禅定印”,右手为“说法印”。
造型端庄,气宇轩昂,低眉细目,极具风采。
东西两侧塑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殿后壁是“海岛观音”立体群塑,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持杨枝净瓶,普渡众生,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
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伽蓝殿与祖师殿。
伽蓝殿内供奉关羽,左是关平,右周仓。
祖师殿供奉初祖达摩祖师,左为六祖慧能,右为百丈怀海。
大殿的后面为法堂,是寺院演说佛法集会的地方。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有大量佛教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朋友们,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
通过今天游览,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大小,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中轴线来组织空间,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流水、松柏、殿堂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的韵味。
中国的寺庙是以皇家宫殿为蓝本来建造,既显示了佛的尊贵,又形象化展现了佛国的富饶安乐。
也可以理解为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乐土就在现世,在人间,天人合一,人神同在。
谢谢大家
妩媚傣寨水导游词 100字左右 是初二一篇课文里的《美丽的西双版纳》
我们也布置了这篇作业,我整理了一下找到的:各位旅客你们好,今天我们来到的是美丽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这个傣族之乡,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西双版纳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主要景点有勤仑热带植物园、曼飞龙白塔、景真八角亭、野象谷、绿石林、版纳民族风情园、打洛独树成林、橄榄坝傣族村寨、基诺山寨、宣慰司街遗址。
美丽的西双版纳给人的印象犹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茂密的原始生林中,野象悠然漫步,孔雀和白鹇鸟在林中飞翔;修饰的美轮美奂的田园上,凤尾竹姿影婆娑、槟榔树亭亭玉立、大青树气根仃地如林……掩映这傣家的竹楼、露出缅寺佛塔的金顶;傣家妇女婀娜的身姿,沐浴在夕阳染红的澜沧江边,像一群群孔雀在水中嬉戏…… 各位旅客,希望你们在这个美丽的原始天堂玩的开心
帮我写一篇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1000字左右谢谢
位于壶关县东部的晋豫两省交界区,北距壶关县城30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公园涉及三个乡镇的23个村,占地面积达4389.4公顷,其中林木面积3287.6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
【第74句】:9%。
公园风光旖旎,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
规划以五指峡、龙泉峡、五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开辟紫团洞、云盖寺、水妖洞和真泽宫四大景区。
共有峡景、水景、山景、石景、树景、林景和名胜古迹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
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
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使公园的和人文景观珠联壁合,相映成趣。
公园的景点主要集中在紫团山上。
山距壶关县城东南60公里,因山有紫气缭绕成团而得名。
山区突兀,。
古称抱犊,风光绝佳,有“南五夷(山),北抱牍(山)”之说,是“海内不可多得”之胜境。
历史上有颂扬它的诗词百余篇及36景诗传世。
主要有八大景色:仙翁崖、云盖寺、照壁山、倚秀峰、南参园、唐崖碑、将军峰、翠微洞和白龙潭。
云盖寺在山巅,亦称白云寺,有南向的二进院佛寺建筑,大殿斗拱层叠,木质透雕,尤以4组戏剧砖雕而著称。
紫微洞亦称紫团洞,是紫微道人面壁之处。
洞如迷宫,宽窄不等,最高处达50余米,最宽处达30余米,最低窄处则仅容一人侧身而入。
洞中有“天神”、“罗汉”、“八仙过海”、“玉龙捧寿”等溶岩层景点151处,已开发1500米,接待各方宾客。
真泽宫景区以真泽宫为中心,位在紫团山区树掌镇神郊村。
宫内供奉着乐氏二仙女,又称“二仙奶奶庙”、“二圣庙”。
宫外红墙碧瓦,巍峨庄严,内部雕梁画栋,结构巧妙,占地7000平方米,依山筑砌成五进院落,一院高于一院。
有香道、牌坊、山门、当央殿、万寿亭、钟鼓楼、寝宫、圣公母大殿及两侧的楼阁式配殿,有阳宫、阴宫、婴儿宫、奶水宫、梳妆楼等,使整个建筑统一在古朴典雅、高低错落的环境之中。
太行山峡谷,古有“藏龙卧虎之地”的美称。
不久太行峡谷森林公园,将以“返璞归真”的氛围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游人赞赏、青睐。
太行山绵延千里,象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辽阔的大地上。
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称为南太行林虑山。
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构筑在磊山的悬崖峭壁中。
因此,该风景区定名为“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
这里是国家级风景浼胜区,也是“亚州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
主要景区面积有100平方公里。
我国锦乡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称,而林虑山是北雄风光最胜处。
林虑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它的最高山峰海拔1675米,形成独特的山区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左右。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暖少雨,秋凉气爽,平均气温
【第12句】:7。
C。
林虑山历史悠久,汇独特的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景区内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1处,旅游资源丰厚。
从南北朝时期起,这里就已成为众所瞩目的旅游胜地。
这里曾留下了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文豪武侠、名流高僧、神医巧匠的足迹,也有他们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故事。
商朝第22代国王,省年时被其父送往王相岩与平民奴隶生活在一起,在此结识了奴隶,发现其很有才华,他即位后三年不语,方把朝臣说服,请出山并拜为宰相,而得辅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殷道复兴”。
东汉时期,朝中官宦夏馥迫于皇宫之祸,陷姓埋名避难于此,现遗迹尚存。
明嘉靖年间游方道人赵得秀居山不舍,依崖筑景,苦练仙丹,现仍存其师徒墓塔。
景区气势磅礴,风光独秀。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之魂王相岩、冬夏倒置桃花谷、、天开图画黄华山、文物宝谷洪谷山、北雄风光天平山、翠柏园林龙凤山、石门涌泉万泉山、龙洞天桥王龙洞等景观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本书重点介绍风光。
北起林州市任村镇回山角,南至山西省平顺县井底村,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200米,最窄处60米。
群山环绕,山峦重迭,奇峰突兀,台壁交错,形态万千,森林覆盖,郁郁葱葱,青山流水,,景色“雄、险、奇、秀”。
站在高处眺望,抬头是景,低头是景,左看是景,右看是景,景色迷人。
主要景区有:山前景区、王相岩景区、仙台山景区、桃花谷景区、太行平湖景区、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等。
那三九冰雪桃花开的桃花谷和三伏酷暑洞结冰的冬夏倒置奇观,更是令游人神秘莫测、赞口不绝。
太行大峡谷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四方游客。
每年接待观光野营、休疗养生、滑翔攀岩等大批游客。
现在北京、河南、上海、广州等多家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来此作外境地,拍摄电视、电影片,著名的电影片《李双双》和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等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每年迎来大批美术院校师生,来此写生作画,创作出了无数优秀美术作品。
咏太行大峡谷高空吊桥凌空横跨危崖半,极目凭栏忘胆寒。
树绿峰青鸟蹈舞,天蓝云白水安澜。
寺和刹的区别是什么?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
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曾一度希望赴港上市,然而时隔一年之后,这次宗教领域的资本市场尝试于2012年5月宣告搁浅。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
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地,故由三门入。
三门俱开,从那门入
从信门入。
凡夫圣贤人,平等无高下,只在心垢后,取证如反掌。
前殿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为仿效明清建筑,内塑华严三圣,韦驮天将及十八罗汉像。
[初建法门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
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
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
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
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供奉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
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 法门寺文化景区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
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
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迎请佛骨在唐末愈演愈烈达到高潮。
所谓迎请佛骨[2],就是每隔三十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佛骨迎入长安城皇宫瞻仰。
最盛大的莫过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
此次迎请佛骨事先准备了两年,当时从京城长安到法门寺两百多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沿途都有饮食供应,叫做“无碍檀施”;迎请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甲胄鲜明,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和尚拥奉,旌旗蔽日,鼓乐鼎沸,沿途站满虔诚膜拜的善男信女。
长安城内各街用绸缎结扎各种彩楼。
懿宗皇帝也亲御巡福门城楼迎拜顶礼,百官士众则沿街礼拜迎候。
佛骨先迎请到皇宫内供奉三天,再迎送到京城寺院轮流供养。
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
自这次迎骨请佛骨之后,地宫关闭,与世隔绝1113年之久。
法门寺在唐代也遭到过厄运,唐武宗在会昌五年(845)大规模灭佛,史称“会昌法难”。
唐武宗曾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但此前,寺僧们准备了几件佛指骨舍利的影骨(仿制品),用以搪塞君命,而把如来佛真身指骨秘藏起来。
宋明至今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 法门寺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
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
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
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
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
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
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
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
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
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国际性的佛指舍利瞻礼法会。
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
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住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
历代高僧良卿法师 良卿法师(1895年-1966年)俗名戚金锐,法名永贯,河南省偃师县人。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十三日生。
七岁时,因连年灾荒奉母命于邻县宜阳铁佛寺出家。
拜印川老和尚为师,为临济正宗派第十三代。
民国八年(1919)古历十月在宜阳灵山寺受俱足戒。
民国22年(1933)受洛阳白马寺德浩和尚请住白马寺,任后堂监院十三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寺院遭严重冲击。
7月12日夜,为阻止打砸抢分子毁坏佛宝,举火自焚。
法师焚身数日,弟子张政华居士(绍祥)不惧危险收集遗骨送至贤山寺交静一装藏。
静一命白龙村吴七老居士转送至长安终南山上天池寺安葬。
1994年,法门寺择地中观山建普通塔院及历任高僧灵塔,静一率来正等至上天池寺迎取良卿法师骨灰回寺供奉。
1997年农历七月十二日,良卿自焚殉教三十一周年,法门寺举办良卿法师灵骨入塔法会,如法供奉良卿法师遗骨人塔,永志纪念。
澄观法师 澄观(1916-1999),俗名陈元奎,1916年5月29日生于辽宁省丹东市。
1936年出家吉林省弥陀寺,翌年于奉天慈恩寺受具足戒。
1953年应法门寺住持良卿老和尚邀请常住法门寺。
1964年去永寿闭关,专修禅观,深悟机宜。
1967年又回到法门寺。
旋因“文革法难”被迫离寺。
澄观法师善于中医针炙,以岐黄之术在民间治病救人。
1980年重返法门寺,为法门寺回归佛教界作了大量工作。
1984年担任住持,重立法幢。
1985年,发起创立宝鸡市、扶风县两级佛教协会,亲任会长,并当选为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1988年修复明代真身宝塔,重建仿唐山门。
1991年,法师应邀访问日本。
1992年,法师筹资四百万元重建仿唐大雄宝殿七间,并新塑四十二尊圣像。
1994年农历十月初一(11月3日)升任法门寺方丈。
1998年10月因身体情况退居。
1999年7月5日(农历五月廿二日)4时25分圆寂,世寿84,戒腊62夏。
法师生前曾任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省政协委员等职。
净一法师 净一法师(1922年-2002年)又名静一。
俗名张家训,1922年9月9日生于江苏省宿迁市。
9岁读书,19岁(1940年)慕道出家。
1945年在南京宝华山受戒,随住金山寺修习禅观。
1957年至1983年住扶风县贤山寺。
1984年,中国政府交还法门寺归僧人管理,同澄观法师一道接收寺院,重树法幢,修复古寺。
为筹集资金,法师曾去兰州、汕头、上海、广州等地募化20多万元,建成东西厢房及后楼,为法门寺恢复奠定基础。
1985年与澄观老和尚发起成立宝鸡市、扶风县两级佛教协会并任常务副会长。
1987年后,法师担任法门寺首座、监院,主持本寺重建工程。
1987年修复明代真身宝塔,重建仿唐山门。
2002年6月13日(农历)晚9时15分安详示寂收藏文物舍利 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
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 佛指舍利舍利。
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
“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
法门寺也随着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为佛教的胜地。
金银器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这些金银器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
其中还出土了许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与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几乎完全相同,证明了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唐代。
琉璃器 琉璃即是今天的玻璃,中国的琉璃加工技术长期受西亚地区的影响,风格多是伊斯兰式的。
由于难得,琉璃器同金玉之类一样珍贵。
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
共有20余件。
瓷器 在法门寺地宫开启前,对秘色瓷一直有各种说法,有认为秘色指的是一种釉色的隐秘,也有人认为是对一种颜色的叫法。
地宫物账碑中记载,以及十三件秘色瓷器珍品的出土揭开了这个谜团。
丝织品 唐朝时中国的丝绸织物已发展到一个高峰,地宫中的丝织品就成了很好的佐证。
这些物品多是历代皇后所供奉的,其中还有武则天的“武后绣裙”一件。
佛经 法门寺现在所指法门寺中最早的佛经是武则天时的“千佛碑”所刻《大般涅槃经》,但现已无存。
唐武宗时的灭佛运动焚毁了许多法门寺的藏经,但收集、修补佛经的工作一直在进行。
真身宝塔半壁坍塌后,藏经得到了清理,所藏经卷有《毗卢藏》的全部资料、《普宁藏》的全部题记和《秘密经》的目录。
佛像 明代的13层宝塔上共有88个佛龛,每龛一佛,到1939年整修时只剩下68尊。
后经清理共有98尊佛像,许多都装有佛经,为明代和民国的装藏 地宫《衣物帐》碑 《衣物帐》碑,全称《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
长115厘米,宽69厘米。
共四十八行,满行四十二字,共一千七百余字,罗列着地宫里2499件文物清单,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该碑文详细记载了懿、僖二宗、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诸头等皇室戚贵、内臣僧官供奉佛指真身舍利的金银宝器、衫袍衣裙等,是至今首次发现的唐代衣物帐碑。
碑文物主清楚,名称罗列明晰,有标重类注,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以及衣物宝器名称、制作工艺、衡制、纺织服饰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衣物帐》碑释文: 监送真身使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 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等如 后:重真寺将到物七件:袈装三领、武后绣裙一腰,蹙金银线披袄子一领。
水晶停子一枚。
铁 一枚。
真 身到内后,相次赠到物一百二十二件:银金花盒二 具,共重六十两。
锡杖一枚,重六十两,香炉一枚, 重三十二两。
圆无盖香炉一副,并台盖朵带,共重三百八十两。
香宝子一枚。
共重四十五两,金钵盂 一枚,重十四两三钱。
金 袈裟三副,各五事,毳 纳佛衣二事。
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
瓷秘色 盘子、碟子共六枚。
新丝一结,百索线一结,红绣案裙一块,绣帕二条,镜二面,袜十双紫 鞋三双。
绣幞十条。
宝函一副,八重,并红锦袋盛。
第一重 真金小塔于一枚,并底衬共三段,内有银柱子一枚, 第二重 石函一枚,金框宝钿真珠装。
第三重真金函一枚,金框宝铀真珠装。
第五重真金 花函一 枚,以上计金四十七两二分,银十分半。
第五重银 金花 作函一枚,重四十两二分。
第六重素银函一 枚,重四十七两三钱。
第七重银金花作函一枚,重 六十五两二分。
第八重檀香缕金银棱装铰函一枚7银 锁子及金涂锁子七具,并钥匙 链子等,共计银 一十六两四钱。
银金涂花菩萨一躯,重十六两。
银 金花供养器物共四十件。
内 子一十枚,被罗子一 十枚,垒子一十枚,香案子一枚,香匙一枚,香炉 一副,并碗子钵盂子一枚,羹碗子一枚,匙著一副,火著一对,香盒一具,香宝于一枚,以上计银一百 七十六两三钱。
真金钵盂、锡杖各一枚,共重九两 三钱。
乳头香山二枚,重三斤。
檀香山二枚,重五 斤三两。
丁香山二枚,重一斤二两。
沉香山二枚,重四斤二两。
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席褥幞头巾子花鞋等, 共计七百五十四副。
银金花盆一口,重一百五十五两。
香囊二枚,重 十五两三分。
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
龟一枚,重 二十两。
盐台二副,重十三两。
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
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 两。
随求六枚,共重二十五两。
水晶枕一枚,七孔 针一,骰子一对,调达子一对,棱函子二,琉璃钵 子一枚,玻璃茶碗托子一副,玻璃碟子十一枚,银棱檀香木函子一口。
花罗衫十五副,内 七副,跨 八副,各三事,花罗袍十五副,内 八副,跨七副, 各四事。
长袖五副,各三事。
挟可幅长袖五副各五 事,长 暖子二十副,各三事。
内五副锦,五副绮,一副金锦,一副金褐,一副银褐,一副龙纹缔,一 副辟邪绮,一副织成续,二副白氍,二副红络撮。
下 盖二十副,各三事。
接(勒筒袜筒)五具,可幅续袍五领,纹毂披衫五领,缭续浴袍五副,各二事。
缭续影皂二筱,可幅臂钓五具,可幅勒腕帛子五对, 方帛子二十枚,缭续食帛十条,织成绮线续长 袜 四十双,蹙金鞋五双,被褡五床,每床绵二张,一张,锦席褥 五床,九尺簟二床。
八尺席三床,各 四事。
八尺踏床锦席褥一副,二事。
赭黄熟线续床 罩五条,耪黄罗缔枕二条,绯罗香倚二枚。
花罗二 幞头五十顶,绘罗单幞头五十顶,花罗秧帽子五十顶。
巾子五十条,析皂手巾一百条,白异纹续手巾 一百条,揩齿布一百条,细异纹续 皂四条。
白藤 箱二口,玉椁子一枚。
靴五双,各并毡。
惠安皇太后及昭仪晋国夫人衣计七副:红罗裙 衣二副,各五事,挟领(有花纹的丝织品)下盖二副,各三事,以上惠安皇太后施;裙衣一副,四事, 昭仪施;衣二副,八事,晋国夫人施。
谙头施到银器衣物共九件:银金花菩萨一躯,并 真珠装,共重五十两。
并银棱函盛银锁子二具,共 重一两,僧澄依施;银白香炉一个,并承铁,共重一百三两,银白盛香合一具,十万两半,以上供奉 官杨复恭施;银如意一枚,重九两四钱,袈裟一副, 四事。
以上展弘照施;银金涂 一枚,重四十一两, 僧智英施;银如意一枚,重二十两,手炉一个,重九二两二分,衣一副,三事7以上展明肃施。
以前都计二千四百九十九副、枚、领、张、口、 具、两;钱、锱等。
内金银宝器衫袍及下盖裙衣等, 计八百九十九副、枚、领、张、口、具等,金器计七十一两一钱,银器计一千五百二十七两一锱。
右件金银宝器衣物道具等并真身,高品臣孙克 政、臣齐询敬、库家刘处宏承旨,臣刘继 与西头高 品彭延鲁、内养冯全漳、凤翔观察留后元充及左右街僧禄清澜、彦楚、首座僧澈惟应,大师清简、云 颖、惠晖、可浮、怀敬、从建、文楚、文会、师益、 令真,志柔及监寺高品张敬全,当寺三纲义方,敬 能、从湮,主持真身院及隧道宗爽、清本、敬舒等一同点验,安置于塔下石道内讫,其石记于鹿项内 安置。
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谨记。
金函一,重二十八两。
.银函一,重五十两。
银 口伽口口口口口一两口口口口水碗一对,共重十一 两。
银香炉一,重二十四两。
口口台三口,共重六两。
以上遍觉大师智慧轮施。
中天竺沙门僧伽提和迎送真身到此,蒙恩赐紫, 归本国。
兴善寺僧党支书; 凤翔监军使判官韦遂政、张齐果迎送,真身口 当供养。
真身使小判官周重晦、刘处权、品敬权、口口口、张口口、右神策军营田兵马使孟可周、武 功县百姓口头王宗、张文建,王仲真等一百二十人 各自办衣装程粮,往来异真身佛塔。
十大之最 法门寺 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一个金骨和三个影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三、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四、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说。
六、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
【第1句】: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八、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 法门寺[4]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九、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现在我们看到的一部分是明清建筑,大多数是仿唐建筑,建设考究堪称精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