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佛教的建筑导游词

怎样写一篇佛教寺庙导游词 是从门开始介绍 然后介绍 佛的...

~ 高度艺术化的教学 ~表法~1 你进佛门,第一个见到的是天王殿。

天王殿的正面是佛陀;天王殿两旁是四大天王;佛陀的护法神韦驮菩萨在当中,手上拿着金刚宝杵,面对着佛陀。

2 佛说在这个大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在这个世界示现。

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菩萨将来示现成佛,这第五尊,千佛最后一尊就是韦驮菩萨。

韦驮菩萨发愿护千佛之法,所以他最后成佛。

3 我们一进道场,第一个接触到的是天王殿。

这是刚刚入佛门,入佛门学什么

心量要大,要能包容、要能满面欢喜迎人。

所以,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是弥勒菩萨。

4 弥勒菩萨笑嘻嘻的,这就是教给你,你要学佛,第一个就要把心量拓开,小心量没有资格学佛,心量要大;第二个是笑口常开,笑面迎人。

5 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代表的意义就更深,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他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

6 四大天王的表法,东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告诉你处世待人,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智慧之剑,代表日新又新;西方、北方代表多见、多闻,博学多闻,这是天王殿,你一入佛门就给你上第一课

7 诸佛菩萨的形相、名号,是佛菩萨教学的宗旨,我们常常看、常常听,常常警觉自己、提醒自己,那就是无量的功德利益。

懂得表法,这才真正能警惕自己、提醒自己,时时刻刻觉而不迷。

8 寺院里面供养弥勒菩萨、四大天王,就是时时提醒我们自己,所以这种教学,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我们要把这个带到我们的家庭、带到我们的生活上。

1 佛法里所有一切设施都是教学的工具,都是表法,都是启发自性,这是很了不起的。

2 灌顶是形式,是表法;重要是法,不懂得法就白灌了。

灌是慈悲加持,顶是佛顶,把佛法里面至高无上的佛法传授给你,这叫灌顶。

3 佛用莲花来表法,把污泥比作六凡世间,上面的清水比作四圣法界。

莲花开在上面,四圣六凡他都放下了,都舍了,这叫真清净。

如果你把四圣六凡统统舍掉,你就是莲花化生。

4 我们这个法门也称为莲宗,极乐世界也称为莲华世界。

莲花是花果同时,拿来比喻净宗念佛成佛非常恰当。

5 轮是最早用来表法的,轮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一个象征,它确确实实代表了佛法的内涵。

轮的周边在动,它心不动,佛法里面讲的空有、性相、动静,它统统能代表。

“轮”代表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用它来表法。

6 在佛法里养生的原则是:身要动、心要静。

身体是一部机器,机器要运作、要运转,一定要动。

轮的圆周在动,我们身要动;轮心是非有非无,心不但要静,心要虚。

心里头一无所有,这样的人决定长寿,这样的人决定不生病。

7 手结印,合掌、放掌都是表法。

合掌的时候表一心,放掌的时候表法界。

8 佛门当中,讲经说法是佛事,我们点蜡烛,不点电灯,为什么

蜡烛能明显地表法,蜡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舍己为人。

9 香表什么

香表信香,对佛菩萨的教诲深信不疑;又表戒定真香,戒定是真干,真正依教奉行。

10 佛像前面的供具,最重要的是供水。

不烧香没有关系,不燃灯也没有关系,一定要供一杯水。

水表什么

表心,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

11 供花,是提醒自己要修好因;供果,是提醒自己要求好果。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在佛菩萨面前磕几个头、烧几支香、供香花水果就得佛力加持,那是迷信,没有这回事

12 世俗人戴珠宝是炫耀他的身份与财富;学佛的人戴珠宝是提醒自己心要清净、要不染、要不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取这个意思。

13 阿弥陀经讲的“十万亿”不是数字,是表法的意思。

十万亿是尽虚空遍法界,真如本性是尽虚空遍法界。

14 在佛经里面数字都是表法的意思,像阿弥陀经里面,我们看得最多的是用“七”,像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七宝池。

七代表圆满,七的意思是东、南、西、北、上、下、当中,取这个意思。

15 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

弥勒菩萨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

16 东方天王代表尽职,履行道德;南方天王代表精进,日新又新;西方天王代表多见;北方天王代表多听。

这是天王殿,你一入佛门就给你上第一课

17 寺院里面供养佛菩萨,是为了教学;这种教学,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

看到佛像就磕头,那就叫礼敬吗

泥塑木雕的佛像你给它磕一万个头,它也不晓得

18 佛像是表法的,叫你看到它,晓得除了自己之外,统统都是佛,是这么个意思。

佛是觉,觉性里本来具足一切功德。

我们在事相上见到佛像,立刻就晓得,要觉悟,要求觉

1 佛教重视艺术,雕塑、美术、音乐,乃至于建筑,它把艺术跟教学集合在一起,今天讲,这是“高度艺术化的教学”。

这个教学好,让你六根接触境界全是教育,一切时、一切处都提醒你,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表法”。

2 经上讲的菩萨,菩萨是觉悟的人;诸天天王,是代表社会上各级的领导人,像国家领导人、省级领导人、县市领导人,这一类属于天王。

3 《十善业道经》里面,这是教龙王,龙王属于杂神类的,他不属于政治。

你要懂得它的含义,它没有迷信,它把教学升华,用艺术方法来表达,含义就深了、活泼了。

4 佛讲这个经,在娑竭罗龙宫讲的。

娑竭罗龙宫是什么

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

“娑竭罗”是梵语,照字面翻,“咸水海”,这海水是咸的、苦的。

这代表什么

我们这个人世间是苦海,“苦海无边”,娑竭罗是代表苦海。

5 “龙”是什么

龙是善变的,龙跟蛇在古人心目当中是最会变化的,这是形容什么

世间人情事理变化多端。

所以龙宫在哪里

在我们现前社会。

谁是龙

每一个人都是龙。

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叫龙。

6 “王”,就是各个行业里头的领导人。

你在家里是个家长,你是家里的王;你开个小店,你是老板,你是小店的王,就是这个意思。

哪来的迷信

你要懂得佛说法的深义。

7 所以佛法里头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你要照着文字来解释、去理解,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全解错了,你不懂得他说话意在言外。

意在言外,这才美,让你去体会,一句话意思无穷,这是说话的艺术。

8 受佛教的影响,中国人会说话

赵朴初老居士讲得很好:“如果没有佛教,中国人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为什么

你一句话里头,你仔细去想想,很多名词术语全是佛教的,所以离开佛教的文化,就不会说话了。

南无阿弥陀佛

我想让大家帮忙写一份古建筑宗教游的导游词

悬空寺导游词(转)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您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光临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

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

悬空寺为什么建在这悬崖峭壁之上而不与地相接

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道教也分为南北天师道场。

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崇信道教,曾一度灭佛兴道,并且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来京都平城设立道坛。

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遗训修建了“崇虚寺”,后来人们根据崇虚寺建筑悬空的特点,改称如今的“悬空寺”。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

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

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平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

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

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两座楼之间飞架悬空栈道连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

插入岩石里的横梁使用当地产铁杉,事先用桐油浸过,起到防虫防腐作用。

之前先将木楔置于洞内,后将横梁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

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悬空寺像这样形似虚设、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

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

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

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

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

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

三教殿是体现 “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

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

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

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

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

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

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

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

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 大同云岗石窟 五台山应县木塔 显通寺写完。

但是过时间了。

阿弥陀佛 希望对你有帮助

求四年级的观察导游词的作文只要一面半以上

嗨,大家好

我是导游XXX

狼山风景区位于南通城南六公里长江沿岸的狼山、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包括啬园)合称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这几座山虽不甚高,但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却十分引人注目。

它们玲珑娇小,秀丽多资,千百年来,为多少文人墨客所赞颂。

宋代大书法家米元章游狼山,欣然命笔“第一山”;大文学家王安石游狼山后,也发出“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的赞叹。

在山下,有鉴真东渡纪念馆、骆宾王衣冠冢、张謇墓--啬园等景点。

狼山旅游度假区以此山水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为依托,正在建设一个融旅游、度假、娱乐、休闲、保健、会议、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

狼山风光可分为山前山后两部分,山前以佛教禅寺为特色;山后以山石、岩洞为主体,寺院总称为广教禅寺,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广教寺建于唐总章年间,迄今已一千多年历史,殿宇雄丽,气势恢宏,因奉祀“大势至佛”被列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g。

狼山名胜古迹众多,法堂内陈列着艺术珍品十八高僧瓷砖壁画。

拾级而上,金刚殿、大悲殿、藏经楼、三贤祠、葵竹山房,直至山颠的大观台、圆通宝殿、千年古塔、大圣殿栉比鳞次,加上星罗棋步、如珠宝串缀“平倭碑”、“白雅雨烈士墓”、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以及康熙御书碑亭等令人目不暇接。

北麓园在狼山北坡的悬崖之下,这里山石奇绝,峭壁兀立,有鬼斧神工之妙

狼山的峰、岩、洞、石属此处最负盛名。

江边黄泥山与马鞍山以其奇特的地貌,峥嵘崛兀的山石,斧砍刀般的悬崖,雄视大江开阔的视野,使它格外为游人所垂青。

龙爪岩在黄泥山的西首,这一带三面江水环抱,一壁青山屏立。

这里也更是欣赏夕阳晚霞绝佳之处。

五山面江矗立,平地突兀,玲珑娇小,秀丽多姿。

它扼江控海、地处险要,古称“江海锁钥”;宋代书法家米芾(元章)题赠狼山为“第一山”。

登临狼山,放眼大江东去,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而泛舟江流,五山则又如同一幅山色空朦的水墨画,一尊精美绝伦的水石盆景。

五山拱北,狼山居中,狼山又称“紫琅山”,海拔10

【第4句】:8米,面积18公顷,为我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

它挺拔俊秀,南畅北出。

山顶以佛殿禅寺为主体,统称广教禅寺。

广教禅寺始建于唐总章年间,殿宇雄伟,建筑布局疏密有致,自山脚仰望,恰似一条倒悬的巨龙,隐现在雾嵌山岚与古木葱茏之中, “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1983年改建而成,堂内有十八高僧瓷砖壁画。

殿中“十指成林”匾额,乃“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遗墨。

“葵竹山房”位于南坡山腰,依山取势,深邃幽静,是庭院园林建筑中的佳作,被收入《江南园林图录》。

院内二十余处景点,一步一景,令人流连忘返。

山下大江奔腾,烟波浩淼,鸥飞凫浮,田野阡陌,山门前石柱刻写的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不由人忘情释忧。

支云塔是狼山的最高建筑,建于宋,塔高

【第38句】:6米,砖木结构,五级四层,朱栏黄瓦,昂首云天。

古诗赞云:“空塔支青云,去天五尺五,天上星与辰,历历皆可数”。

狼山以西,为马鞍山、黄泥山,至今依然半临江水。

马鞍山东岭有“望虞楼”,是张謇为怀念其恩师而建。

1982年在张謇“梅宅”旧址附近所建的“梅林春晓”,是一座亭阁环峙、回廊相连的江南庭园式的建筑。

黄泥山山虽不高,但峰如雄狮盘踞,矶若猛虎嶙峋,大江落日,在这里尽得风流。

军山、剑山位于狼峰东南。

狼山北麓园在山北绝壁之下,辟建于1956年。

这里奇石嵯峨,溪水潺潺,巧借自然风光,广植花卉树木,构筑亭楼轩阁。

京族导游词

【民族概况】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历史上自称“京”,他称“越”。

1958年定名为京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区的山心、沥尾、巫头三地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数为22517。

主要从事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

使用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

现基本上通用汉语广东方言和汉文。

【历史】京族自15世纪以后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最先居住在巫山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渐向(沥)尾、山心、潭吉等地发展。

清朝政府曾在江平地区设立“江平巡检司”,清末属防城县管辖。

京族和当地汉族人民一道,披荆斩棘,筑海堤,垦荒坡,劳动生产,共同开发了南方的沿海边疆,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在历史上曾和汉、壮等族人民联合进行过多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中法战争期间,京族聚居的福安村(包括今沥尾)里长杜光辉率领京族、汉族群众数十人,参加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

1886~1887年间,法军侵占江平地区时,当地京、汉族人民联合组成义军,坚决抗击法国侵略者。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沥)尾、山心京族30余人参加东兴总工会领导的船工工会。

山心京族地区曾成立农民协会。

总工会及农民协会允后在沥尾、山心组织动员京族群众数百人举行游行示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斗争。

1944年初,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入京族地区,京族人民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纽争州川:平地区抗日游击小组,开展武装斗争。

解放战争中,京族人民积极参加游击队活动,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社会经济】解放前,京族主要从事浅海捕捞的渔业,兼营农业、盐业。

地主、富农和渔业资本家占有大量的渔、农业生产资料。

沥尾、巫头、山心、潭吉的地主、富农、渔业资本家占4村总户数的

【第2句】:93%,他们占有4村渔箔的

【第23句】:87%,每人平均占有数为贫苦渔民的

【第7句】:54倍;拥有4村渔船总数的

【第28句】:94%;占有4村耕地的

【第35句】:09%,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数为贫农的11.73倍。

封建的租佃剥削是京族地区的基本剥削方式,在渔业上表现为网租和箔租,剥削量达70%以上;在农业上表现为地租,租率占产量的50%。

雇佣剥削以雇长工和利用京族传统的帮工互助性质的“寄赖”关系进行,剥削率高达70~80%。

在残酷的剥削下,京族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京族保存以“翁村”为首的社会组织。

“翁村”意为乡长或乡正,负责处理村内事务及纠纷,监督执行村约,主持祭祀仪式,筹办公益事业。

‘‘翁村”下有“翁管”,协助翁村执行处罚,管理山林;“翁记”负责文书账目。

重大事务由村中长老组成的“嘎古,,集团商议决定,交“翁村”执行。

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利用“翁村”作为统治京族人民的工具。

解放后,京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京族人民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经济建设事业。

单纯的渔业生产也发展到多业经营。

生产不断增长,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改善。

京族的渔业生产也发生了几大变化:一是由过去的浅海捕鱼发展到深海作业;二是过去的竹筏小船已改为大中型渔船;三是从单纯的捕捞发展到捕捞、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生产形式;四是从单纯重视渔业生产发展到工、农、林、渔业并举,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沿海地区实行比内地更优惠的开放政策,使得处于开放前沿的京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迅速改变。

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文化艺术】京族传统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京族的歌唱艺术颇有特色。

唱时由一位哈哥操三弦琴伴奏,二位哈妹则边敲打竹梆子与竹板轮流进行演唱,内容多为叙事史歌以及中国古诗词等。

如《宋珍、陈菊花》、《斩龙传》、《琴仙》、《浔阳江头夜送客》,等等。

歌的曲调不下30种。

按内容分有山歌、情歌、结婚歌、渔歌、诉苦歌、长篇叙事歌、风俗歌、劳动生产歌等等。

其中有些歌本流传,有些却是即兴创作,触景生情,随口而出。

用京语演唱的京歌,有着自己的格律,比较复杂。

京族的民歌内容也十分丰富,由于生产的影响有不少歌曲都与大海相关。

如有一首海歌这样唱道:“潮涨潮退不离海,风吹云走不离天;大路不断牛脚印,海上不断钓鱼船。

”有一首情歌的歌词是:“摇船过海摇绳断,还有几摇到岸边;板短搭桥难到岸,望妹伸手过来牵。

”京族青年男女一般通过对歌物色对象,所以他们个个能歌善唱。

“京戏”是京族传统的戏剧,称“嘲剧”,独具民族特色。

独弦琴是京族独有的民族乐器,它的半片大竹筒,或3块木片制成长方形的琴身,长约75公分,一端插一根与琴身成直角的小圆柱,或金属片条,另一端按一把手,两端由高至低拉一弦线。

演奏出来的声音十分幽雅动听。

【渔业文化】渔业是京族的传统产业。

在各类渔业生产中,京族主要从事浅海曳网渔业和杂渔业。

渔业工具有拉网、塞网、渔箔、刺网,以及用于专门渔猎对象的鲨渔网、南虾网、海蜇网、鲎网、墨渔网等。

至于挖沙虫、耙螺、挖泥丁、捉蟹等等,都是较简单的小海作业了。

由于各地所处的地理条件有所差异,从事的作业种类也有不同。

尾主要以拉网捕鱼,山心主要以渔箔捕鱼,而巫头以渔箔和塞网捕鱼。

渔具之多、分工之细,形成了京族独特的渔业文化。

拉网有大小之分。

大的拉网高3米,长400米,整幅网身由6张缯网缀连而成,网眼小而密。

小拉网由4张缯网组成,网眼大而疏,网长330多米,两头高

【第2句】:3米,中间高

【第3句】:3米,略成桃叶状。

操作时,前者需三四十人,后者要二三十人。

操作程序为:先探察海域,观测鱼情,选择作业地点;其二,在发现鱼情的地方,划小艇或竹筏将渔网慢慢放开,由滩边向海面围成一个半月形的大包围圈;其三,操网者分为两组,各执网纲一头,合力向滩岸拉收;其四,在拉拽过程中,两组人一边拉一边徐徐靠拢,直到网尽起鱼。

这样,一次拉网操作即告结束。

这种拉网作业是京族较大型的群体性操作的渔业生产方式之一。

男女均可参加,也不受季节限制。

塞网又称闸网或壅网,分疏、密两种。

网的长度和高度与拉网相当。

但其网的设置地点是在海滩上定置进行的。

操作时把人分为三组,各组又具体分为“号桩”、“插桩”、“挂网”(把网挂于桩上)、“挑沙土”(将网脚填塞)等工序。

这种塞网的设置,都是在潮涨之前预先进行的。

当海潮上涨时,各种鱼虾随潮水进入塞网圈内,退潮时,鱼虾便被渔网和沙土围成的海滩包围所困,“束手就擒”。

这种“塞网”与“拉网”的区别就在于,塞网着重在固定的“塞”和“堵”,而拉网则着重在“拉”与“收拢”,其操作各具特色。

渔箔,是一种漏斗形的捕鱼工具,一般选择在潮水升降、水势较急的汇合处设立。

每个箔位有规定的大小距离。

先用高约2米,直径10多厘米的木桩围成两排,一头汇合处用木桩固定,再用小竹片编排,结成“篱笆”栅栏,围成高约

【第3句】:5米呈圆形的渔港(鱼室)。

退潮时,随流鱼虾蟹顺两排木桩游动进入渔港,即可网住。

鲨渔网是一种用于深海猎捕鲨鱼的专用网具。

网身长400米,高

【第1句】:3米,网眼粗大,由网线、网浮(竹筒)、网坠(铅铁或石块)、网纲等组成。

下网时由4人乘筏到鲨鱼活动的深海区,将网的两端及中间脚部以重石坠定于海中。

每次下网可持续三四天,连续捕猎,是一种既惊险又充满乐趣的捕鱼作业。

在京族的渔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见者有份”的被称为“寄赖”习俗。

“寄赖”即我们俗话说的“沾光”之意。

如果想吃海味,就可到退潮后的渔箔边或满载归来的渔船上,捡一些拿走,主人是不会怪罪的。

在长期的渔业生活中,京族人民还形成了一些礼仪与禁忌习俗。

如饭烧焦了,不可说“焦”,因为“焦”与“礁”同音,怕触礁;在船上将“油”说成“滑水”,“滑”即“顺利”、“顺当”之意。

京族男子每次出海,老人、妇女、孩子都要到海滩上送行,并举行一些祭海活动。

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渔业生产经验。

他们非常熟悉各种鱼类的回游规律,能准确预测潮水的涨落和海上气候的变化,根据潮水的“涨”“落”规律来安排生产。

【节庆】京族除了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

京族农历六月初十(沥尾、巫头岛)或八月初十(山心岛),正月二十五(红坎乡)时,当地京族要过最隆重的“唱哈节”,由歌手“哈妹”轮流吟唱。

唱哈活动要连续进行3天3夜,一边宴饮,一边听唱。

“唱哈节”过去每年都举行,各地日期不一。

“唱哈”是京语唱歌娱乐之意,每逢唱哈节,京家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汇集到哈亭听哈之前迎神、祭祀,祈保渔业丰收,人畜两旺。

唱哈的活动过程,大致分为迎神、祭神、入席唱哈、送神四个部分。

节日前一天,先把京家信奉的“镇海大王”等诸神迎于哈亭,节日当天下午三点钟左右开始祭神,祭神完毕,即入席饮宴、唱哈。

这是唱哈节的主要活动项目,节目有情歌、灯舞、乐舞、歌唱族杰等,这是唱哈节的高潮,人们纵情欢歌跳舞持续多天。

唱哈至尾声时进行送神,送神毕,唱哈节结束。

春节家家都要做“白薯壹”(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一种糕点),年初一早餐不吃荤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壹。

春节期间全村都要到哈亭以猪、鸡、鱼为供品祭拜诸神,回家后要拜祖先。

岁守时,必须在祖先牌位前,摆上白薯壹方能入睡。

【饮食】大部分地区习惯日食三餐,居住在污尾的京族一般习惯日食两餐,早餐多选在上午十一点左右,直到入夜后才吃晚餐。

过去京族常以玉米、红薯、芋头混着少量的大米煮粥作为主食,只有出海捕鱼或秋收,劳动量大时才吃干饭。

如今稻米已成为京族最为常见的主食了。

京族喜吃鱼、虾、蟹、鱼汁及大米糍粑“风吹穑”。

日常菜肴以鱼虾为主,常用鱼虾做成鱼汁,作为每餐不离的调味品。

家庭饲养的猪鸡,也是日常主要肉类来源。

京族的典型食品有:鱼汁,又称“鲶汁”。

是京族民间传统调味品,以各种小鱼经腌制而成。

妇女爱嚼槟榔。

到京族三岛去旅游与做客,您一定会品尝到那风味独特的鲶汁和“风吹(米乙)”。

鲶汁在市场上一般叫鱼露,是用小鱼腌制的一种调味汁,每年3至6月间,渔民家家腌制鲶汁。

分为头漏汁(多出口东南亚各国)、二漏汁(多在国内市场销售)、三漏汁(通常自家食用)。

即便是三漏汁,也会使初尝者赞不绝口,回味生津。

做汤时加些鲶汁,汤味顿觉鲜美;吃肉时蘸以鲶汁,入口便觉清香。

【服饰】京族的服饰,部分老年妇女穿民族服装,上身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短上衣及菱形遮胸布,下穿黑色或褐色长宽裤子,外出时加穿白色长外衣,形似旗袍而开衩较高,结“砧板髻”。

少数妇女还保留染黑牙齿的习惯。

过去男子穿窄袖上衣,长及膝盖,腰间束带。

但现在多数青年男女的服饰已与附近汉族相近。

【民居】京族过去的居屋多带“干栏”式建筑遗风,以木为柱,以竹、泥为墙、茅草为盖,属草庐茅舍一类,易于搬动。

但现在大多筑方石砖瓦房屋。

每块石条长75公分,宽25公分,厚20公分。

石条砌墙,房高约7米,屋顶盖瓦,稳固凉爽,可抗台风。

室内以条石或竹片木板分隔为左右偏房及堂屋共3间。

厨房与畜圈在居室旁另建。

近年还出现了不少钢筋水泥楼房,带有阳台和装饰性栏杆,摆放着鲜花盆景。

【婚俗】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

现在大多自由恋爱,用对歌物色对象。

对歌后,如果男方钟情于姑娘,就慢慢靠近女方,并用脚尖将沙撩向姑娘,如女方也心中有意,就会照样将沙踢回对方。

通过这种踢沙方式或互相对掷树叶的活动,建立感情,再请“兰梅”(媒人)传递爱歌,双方还要互赠彩色木屐一只,如果正好是左右足配对,就被认为天生成双,可以缔结婚约(称作“对屐”),然后男方带着礼品,请些歌手去女方对歌认亲。

举行婚礼时,女方紧闭大门,在屋前大路和树林里设三道悬灯挂彩的榕门。

要想通过三道门,必须对歌,直到女方歌手满意才可通过关卡。

晚宴以后,去往男方家拜堂,对歌,此起彼伏,通宵达旦,幸福愉悦的歌声伴着天作地合的一对新人。

京族男女青年订婚,男方要用一定数量的猪肉、糕饼等作为礼品送给女方,贫穷之家也要送少量的糖、糯米、茶叶、糕饼作为订婚礼。

结婚时,男方要备一百斤猪肉、二百提酒(每提等于200克)、七斗米及其他礼品,送给女方。

婚后三天,新娘“回潮”,夫妻俩将自家染红的糯米饭两托盘(约6斤),猪肉两块、鸡两只回娘家谢拜岳父母,婚礼才算结束。

【习俗】逢年过节都要进行祭神活动,届时要备猪、鸡、鱼拜祖。

煮猪肉拜祖还是京族女子出嫁时的一种礼习。

每年哈节,凡年满16岁的男子都要置备鸡、酒、糯米饭、槟榔等祭品到哈亭祭祀,经过祭拜的男子才算“入众”(即进入成年),才能被允许参加唱哈节的入席活动,从此便可参加捕鱼生产。

【禁忌】在渔家做客,千万别说饭烧焦了,因为“焦”与“礁”同音,怕触礁。

在船上不要说“油”,把油称为“滑水”,因为“滑”有“顺当”、“顺溜”、“顺利”之意,而“油”与“游”同音,船破后人落水才要游呢。

移动器物要拿起来,别拖着推着移动,因为有“搁浅”之嫌。

当然,一般来说,不懂规矩的客人是不会被责怪的。

【宗教信仰】京族崇拜祖先,多神崇拜,特别是与海有关的神尤为敬仰。

京族过去一般多信奉佛教、道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

京族男子每次出海,老人、妇女、孩子都要到海滩上送行,并举行一些祭海活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732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