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福建土楼导游词两千字

永定土楼导游词

振 成 楼--土楼王子永定土楼导游词游客们好,欢迎来到永定县土楼群

我姓陈,大家就叫我陈导游吧。

在到达永定土楼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永定土楼。

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

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

土楼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

永定客家土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

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

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和谐协调地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形成让人“消魂夺魄”的奇特景观。

到站了,请大家下车。

大家请看,眼前这座高大的土楼名叫“振成楼”。

请大家跟着我进来。

请看,振成楼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

振成楼是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林氏家族十九代林在亭的后裔兴建的。

现在,我给大家讲讲林氏家族创业史。

 烟草工业的兴起成就了林氏家族的财富积累。

  林在亭因当时家境贫穷,生有三子,长子名 德山、次子名仲山、三子名仁山。

太平天国时期为避战乱,率三子至永定抚市亲友家刻苦学艺——打烟刀。

  早在北宋年间,我国由菲律宾引进烟草,时称瑞草,后从南雄地区引进永定县,又称南雄烟,那时烟草就成为该区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氏三兄弟当时看准烟草走俏个国的时机,抓住机遇,回家乡洪坑自行经营,以3个银元起家,办起了第一家烟刀厂,字号“日升”。

三兄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以质量、信誉为宗旨,因经营有方,3年中先后在邻村创办起10数个厂家。

老大负责在各厂检验质量,老二负责外采,老三负责推销。

由于烟刀的工艺独特、价廉物美,产品走俏全国。

三兄弟在广州、上海等城市设点推销,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了大富翁。

  三兄弟致富后,四处修桥、筑路、建凉亭、办学校,为乡邻做了不少公益事业。

1923年民国总统黎元洪赠匾“里党观型”印缘于此。

福建的景色、物产导游词600字以上

“快看啊,那些圆柱形的楼房是干什么的啊?”在旅游大巴上的我们,透过窗户看见了一个个好似蘑菇的圆柱型建筑,乍一看又好像是天外飞碟!导游拍拍手,我们立刻朝他那边望去,他清清嗓子说:“今天晚上我们就在这里住下,等一下在我这里领房间的钥匙。

”什么?!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住下?到了目的地我就迫不及待的冲下巴士——一个个巨大的圆柱型建筑引入眼帘,像古代的瓦房,顶上盖了瓦砖,与那些古代建筑不同的是,它的四面八方都是被土围起来的,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客家民居?走进侨福楼,一位老人坐在门旁,房梁上柱有鸟巢,老人告诉我们,他就是建这栋楼的楼主,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挂满了银钩,好奇心使我问了他许多关于土楼的问题,他说,他已经有80岁了,当初他的爸爸妈妈生了四个孩子,他排行老三,老大、老二、老四,在外地赚足了钱准备盖房子。

老三,就是他出力。

由于是在山区,为了防盗匪的骚扰,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哦,原来是这样啊。

由于我们是游客所以住在侨福楼,着名的承启楼在我们的旁边。

吃完了晚饭,我和妈妈去了承启楼,大门旁边的对联上写着“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我们走进大门,一圈都是居民,圆柱的里面还有圆柱,大土楼里面还有三圈小“土楼”,我们好像走进了一个迷宫,为了不迷路,我们只在外圈走,土楼里一共有4层楼,听里面的人家说:“土楼一共有400多间房,就是说你一年都住这里,一天一间房也住不完。

”由此可以知道这里住着上千人,他们全部都姓梁,“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

”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

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由于太晚了,我和妈妈就回到了侨福楼,我们住在第3层,侨福楼里面是一片空地,铺满了石头,还有一口井,我们从井里打了水在房间里睡了,房里没有空调但是也很凉快。

早晨,鸟巢里的小鸟围绕着圆形的屋顶转了一圈两圈,抬头向天空上望去,我们像在一口井里一样,天空也是圆的,颇有一种“井底之蛙”的感觉呢。

我们收拾好行李,与老人告别,我们走上巴士,我恋恋不舍的望望福建土楼,我真想一直呆在这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总归得向新的旅程出发了。

福建土楼真是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啊!

哪里有福建十二篇导游词?

“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求一篇南靖云水谣的导游词

四海之内皆兄弟,来自五湖四海的 Ladies and 乡亲们,大家早上好

诸位一路辛苦奔波辛苦了,请允许我代表XX旅行社欢迎各宾客朋友的到来。

在下XXX,X导、小X,大家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我吧。

小X我今天一看到大家,小鹿就噗通噗通乱撞个不停,不过乱撞归乱撞,我还是得淡定得为大家服务,大家说是吧

(是)按照国际惯例呢,我现在还必须向大家隆重介绍下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掌舵——X师傅了。

X师傅啊,他为人热心,开车专心,关键是看到在座这么多美女还一点也不动心。

所以呢,此次由X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诸位大可放一百二十个心

如果此次旅途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和X师傅提出来,我们定当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开开心心而来,满满意意而归

今天呢,小X我将带领大家前往的目的地是著名闽台影视基地——云水谣风景区了。

云水谣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建于沼泽地上的素有”天下第一奇“之称的和贵楼、我国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楼——怀远楼、福建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一条千年古栈道。

其实呢,云水谣并不叫云水谣,这只是我们游客的称呼,当地人称此地为长教村。

长教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在2008 年 6 月被漳州市人民政府列为“闽南(漳州)生态文化保护区长教古村落”展点,又于 2009 年 10 月被列为第二批中国景观村。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正纳闷这长教村为什么被人叫做云水谣

(是)在座的各位,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对了,云水谣这个名字

福建土楼是什么时间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北京时间2008年7月7日晨,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46座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听到这盼望已久的消息,土楼导游林日耕黝黑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对他而言,这意味着更多的游客会来,更多的钱可赚,但绝不止这些。

“我为我的祖上骄傲,”他说,住在现存3000多座福建土楼里的居民将与他共享这份骄傲。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即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

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以其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绝妙的防卫系统、巧夺天工的建造技术和深邃的土楼文化,令世界瞩目。

”福建省建筑设计院首席总建筑师黄汉民说。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

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

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

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

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土楼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土楼建造最紧要处是基础、夯实和整墙。

”出生在初溪土楼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徐松生说,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

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

”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

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

“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最有用。

”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

“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

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

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

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

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我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深挖土楼的文化内涵。

”林日耕说,“振成楼建筑很美,可用眼观察,但振成楼的文化更美,要用心体会。

” 藏在深山里的土楼“天生丽质难自弃”。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专家和游客不惜跋山涉水来看土楼,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林日耕惊讶不已。

他秉持“来者就是客”的祖训,带客人参观,请他们吃客家菜、喝客家酒。

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土楼,林日耕愈加认识到土楼的珍贵。

他只念过小学,但他秉承土楼人家的好学传统,不断向专家和游客学习,逐渐形成了编印成册、备受欢迎的导游词--《振成楼探秘》。

如今,他成了“行走的土楼”,每走一处,都能讲出一段掌故,一段历史,一段哲理。

拥有四分之一振成楼的林日耕还在楼内开小商店、小饭馆和小旅馆,见过来自30多个国家的游客。

如今,振成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他又有了新打算。

“我要让女儿去学英语,这样才能更好地介绍土楼文化。

介绍客家土楼的作说明文450字

带着一堆的问号,我们来到了福建省的南靖土楼群,融入了这个一样风景的国度。

沿途有层叠的矮山,均匀的条状种植着茶叶,整齐有序。

渐渐的土楼稀疏映入眼帘,一群热情好客的客家人也迎面而来。

说起客家人,他们是一千多年前流浪的汉族人,从中原来到这个气候土壤都很利于生存的地方,成了这里的客人。

他们创造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筑了这种世界奇葩的建筑“土楼”。

渐渐地,这群自称客人的人,变成了今天的客家族。

同姓的都生活在一个土楼里。

当时没有水泥,钢筋。

高高的土楼有四层,全部用木质,竹制构架搭接,用土坯做墙。

一楼有祠堂,厨房,二楼是粮仓,三楼开始有窗户才是住人的。

门都在楼内,外面都是墙,分圆形,方形,月牙形几种。

一开始是方形的,后来为了产生更大的可利用空间,节省墙面,更好的抵抗风雨,冲击力,出现了圆形土楼。

还有内层,几个圆形套在一起。

这样的建筑,最古老的土楼居然有上千年的历史。

我们现在的楼房也不过几十年就要拆掉,可见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

传说中的“土楼王”,已有680岁的高龄。

用手触摸他的外墙,坚固的土,仿佛在讲述着历史的沧桑。

经过几百年的风雨雷电,时间的蹉跎,他也曾伤痕累累。

但经过众人的修复,他依旧可以面向世界,招待八方来客。

摸着那挺拔结实的土墙,像个倔强的汉子,感悟着客家人世代生生不息的勤劳和智慧,为世界建筑历史贡献了一份奇迹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游客介绍一下闽西南的客家土楼。

(不超过30个字)

客家土楼独具特色,规模很大,造型也很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

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4321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