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马第二章读后感300字总汇96句-读后感
草房子细马的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草房子》中的《细马》一章,感觉细马这种感恩父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它主要讲了,邱二爷和邱二妈虽然很有财富,但就是没有一个孩子。邱二爷于是就要了一个孩子,他就是主人公细马。细马老家在江南,说的是江南语,油麻地人都听不懂,就连老师也听不懂他说的话,于是,他就退学了。邱二妈遇到卖羊的船,买了几只,让细马去放羊,细马放羊有说不尽的快乐,他感觉大自然里所有都是有趣的。但有一次,细马欺负油麻地小学的同学,他把秃鹤给欺负哭了,鼻子里流出了鲜艳而红润的血。秃鹤告诉了细马的父母,邱二妈把他打了一顿。这一连串的事都做的不对,于是邱二妈和邱二爷就想把细马送回去,在送他上车的时候,细马想起了美丽的油麻地,想起了小山羊,想起了邱二爷……
细马毫不犹豫就撒谎说东西落在了车站,但他没去车站,直接回了油麻地。邱二爷和邱二妈都病倒了,只能靠他自己帮助这一家。于是,他把树卖给了桑校长,把羊也卖了,为家里挣钱。同时,他精挑细选买了羊再卖羊。他的理由是:为妈妈盖一幢好房子。
细马遇到了这么艰难的事情,他都坚持下来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啊!
草房子细马的读后感二
细马,一个特殊的孩子。他被因膝下无人承欢而寂寞无比的邱二爷邱二妈带到油麻地。对他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初到这里,他就因无法与人沟通而陷入了无助与孤独,他希望自己被这个新集体接纳,可是失败了。于是他渴望离开,渴望回到他熟悉的'江南。孩子都是希望获得集体归属感的认同的,当这个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常常内心失落。但在大人眼中,这总是有着种种“缘由”的:初到陌生的环境不适应、性格胆小??可真的是这样吗?作者运用大量心理描写和周围人语言,神态的烘托,将主人公的焦虑不安,细腻地刻画了出来,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对于他来说,学校里充斥着轻慢与排斥,他希望在新家中获得慰藉。然而一条事实横亘在他与邱家夫妇之间,那就是血缘关系。邱二妈会很自然地怀疑细马的企图,从而对他淡漠、疏离。这就是这类家庭的缩影——亲则无比亲密,疏则无比疏离。细马的身上扮演着多重角色,却无人可以打开他的内心。可见,沟通是多么重要。其实邱二爷是真心将他当作自己的孩子,而邱二妈并不曾憎恶他,反而在与他的相处中找到依赖感;细马也并不讨厌前者,他明白他们其实都温和善良。可是诸多的猜忌、背叛、讥笑,还是让他离开的念头越发强烈。
小说的故事情节,往往需要一个关键的意象来推波助澜。细马临走前的那场暴雨,就恰好扮演了这个角色。这场大雨冲毁的,不仅是邱家夫妇价值连城的家产,更是邱二妈内心的抗拒与排斥。我们可以从这件事中看到所有人心理轨迹的变化:从厌恶到不舍、从排斥到接纳、从疏离到亲密。虽然那条横亘在细马与邱家夫妇间的心河仍然阻碍着他们的交流,但好在,心与心之间的桥已经架起来了。
细马终是走了,留下油麻地所有人的不舍。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在分别的那天,他从邱二爷苍老的背影中读到了伤感与不舍,于是他决定放下过去的芥蒂,回到他们身边。这是人性美的展现,预示着心结即将被打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很微妙,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家庭的面貌,总是能反映这个时代的面貌。
朝夕相对,却不一定是真正的家人。但是值得庆幸的是,细马一家都没有固执一端、对彼此不理不睬,而是用生活中点滴的关爱与温暖,点亮了对方的心。所以才会有细马为了给邱二爷治病,在寒冬里挖柳树须;为了找到因二爷离世而神志恍惚的二妈在外奔走七天;为了给二妈盖起一栋大房子,做起了一个精明的牧羊少年??
他的潜能渐渐凸显,内心的温暖也渐渐跳跃起来。在经历一系列波折后,他学会用爱让自己身边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这个故事以细马爬上他自己努力挣钱买来的红砖墙,与夕阳相映成辉的美好意境结尾,这其中蕴含了几层深意:一是新家即将开建,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二是细马的蜕变,他从极度不适应这个家到由衷热爱的过程,更是一段亲情的见证;三是作者站在人性高度,对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关爱的情感,特别是故事中着重呈现的亲情,给予有深度的思考。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功利而浮躁,人人或许都会像邱二妈那样为自己的利益盘算,但绝不应该丢失人性中最积极、最善良的一面。当我们学会用爱包容这个世界,那么世界也定会回馈给你不一样的风景。
小说是现实社会的缩影,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真善美。当我们合上书页,再度回味这段故事时,惟忆起人性的美好和爱的深沉,就像太阳的光芒,永远直指人心。
细马读后感1
《草房子》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细马。细马是小小年纪承担起家庭重任,下面我们看一下他的故事吧!
细马是邱二爷和邱二妈从江南领养回来的孩子。邱二爷本来想让细马去上学,可是细马因为和同学老师交流有困难,所以就没有去上学。然后,邱二妈买了十只羊让细马去放羊。细马做了许多让邱二妈生气的事情。邱二妈每次都想把细马送走,细马也决定自己攒钱回家。有一次,邱二妈和邱二爷决定送细马回家。在细马要走的时候,油麻地下起了暴雨,细马走的时间推迟了。在一天晚上,雨水冲过大坝,把邱二爷的家冲毁了。大水差不多在一个月后才退下去,邱二爷也觉得把细马留下来,细马只能跟着他吃苦,所以决定一定要把细马送回家去。
谁知,送细马去江南的车走到半路,细马却下了车。邱二爷知道细马不愿意回家时,并更努力的赚钱,因为他想给细马一座好房子。在这年冬天,邱二爷患绝症去世了。他自己早在夏天就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他不愿意治病,还是努力的工作挣钱,因为他想给细马留下一座好房子。可是邱二爷还是带着遗憾走了! 家庭重任就落在细马身上了。
细马现在有两条路:一条是逃避,另一条是承担。有些人会选择逃避,而细马选择了承担。在细马的努力下,细马的羊已经发展到一百多只了。细马卖掉了七十多只羊,他用这些钱给邱二妈盖起了一座大房子……细马小小年纪承担家庭重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细马读后感2
放羊的孩子最主要的原因是:又一次,邱二爷和邱二妈决定把细马送回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细马推迟了走的时间。真是这一场暴雨,把邱二爷和邱二妈的家冲毁了。邱二爷觉得把细马留下来会让他吃苦,于是决定送细马回家。在途中,细马却下了车,邱二爷知道细马不愿回家时,便努力赚钱,给细马盖一座好房子。
谁知,在这年冬天,邱二爷生病去世了。细马为了给邱二妈盖一座房子,用二十棵树换来的钱买了五十只羊,在细马的努力下,已有了一百多只了,细马卖了七十只,给邱二妈盖了一座大房子。从这两个人物中,让我感受到了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勇于面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细马读后感3
《草房子》的故事就是成长的故事。秃鹤成长的故事,细马成长的故事,杜小康成长的故事。甚至桑桑的爸爸,桑乔也在成长。
这些都是草房子里的美,成长之美。成长总伴随着感动。秃鹤一丝不苟地演活了杨大秃瓢,细马当家主似的卖树盖房,杜小康坦然的当小摊贩。点点的成长,点点的感动。作者平淡而感人的叙述了《草房子》里的成长,那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看似平常却并不简单的生活,虽然我们的时代没有经历过,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成长,有时候我们会蓦然的觉得自己长大了。《草房子》里的成长美给人以心魄之动。
《草房子》是美的。她的美朴实而厚重,正像铺在房顶的茅草一样,是经久不朽的。
细马读后感4
大家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把第六章放到第七章后面写呢?因为,这篇文章也包含了两种感情,就是朋友情和父母情。
先说朋友情。没有朋友的人是多么孤独!不能与朋友沟通的人是多么寂寞!就像细马,就因为别人听不懂他说话,无法向别人表达他的想法,因此,他没有朋友。他只能默默地看着同学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做游戏;或自己独到一处,寂寞地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永远是一个人。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以能沟通的机会,多交一些彼此知心、患难与共的朋友,有快乐一起分享,有痛苦一起承接,有梦想一起实践,过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不,不只是童年,长大以后,如果有困难,不也有人帮忙了吗?
再看父母情。你们会说,咦,他们不是父子母子呀!不错,他们确实不是亲生的,但他们的感情已经很深了,真的是父子和母子之情了。细马已经开始叫邱二爷、邱二妈爸爸妈妈了,因为他们已经是一家子人了。
当细马走时,邱二爷、邱二妈是多么的伤心。他们几乎一夜未睡,忘着、想着邱二爷驼背、瘦小、还在擦眼泪的背影,细马终于忍不住回来了。邱二爷亲自教细马游泳,当细马被打哭时,他还亲自在夜里去查看有没有受伤。可是,邱二爷突然病倒了,但他依然每天去做掮客,因为,他要留给细马一套新房子,换掉被大水冲垮的旧房子。这时,邱二妈找到了一个偏方。于是,细马和桑桑一起去寻找药材—柳树须子。细马用那冰凉、颤抖的手,高高地举起沉重的镐子,重重地击在了被冻得不能再硬的土上,一点一点地挖。他的手已经出血,但他依然坚持着。因为,有两个人在家里等他……在邱二妈因为邱二爷的去世而脑子出问题失踪时,细马用九天的时间寻找,终于在一个黄昏搀扶着邱二妈回来了,他浑身是土,衣服、鞋子没有一个是好的,但此时却显得格外地高大……
从此,细马就像一个大人一样,竟然自己做起了买卖。他卖树,买羊;卖羊,买砖,目的居然是为了造一幢新房子。他站在刚砌好的墙上,霞光把细马的脸映成了土红色。
我们要向细马学习,学习他对父母的爱,学习他愿意为父母无私的奉献,要帮我们的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父母端一盆洗脚水,帮妈妈做饭等,让这份亲情更厚更浓更深。
细马读后感5
我们班最近读了一本书——《草房子》,它是曹文轩老师的代表作之一。我非常喜欢读曹文轩老师的书,书里的每一个故事和人物都很生动。而这本《草房子》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细马》一文。
细马是一个江南人,是被邱二爷寄养的。来到油麻地的时他很高兴,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想回老家去了,是因为他感到邱二妈待他不好。于是他悄悄地来到户口迁出处,可人家不让,于是放弃了,很长时间不再想这件事了。
我感受到了细马的不容易,他保护羊群,看到谁打羊,就和他拼命。虽然他是江南人,被寄养到别人家,他仍认真的面对生活,乐观的面对未来。
细马读后感6
四月的.风儿徐徐吹来,郁金香再次开放了,淡淡的花香拂过鼻尖。我又一次打开了那本《细马》,一声声活泼的羊叫还回荡在油麻地小学校门前的那片芳草地……
细马,一个悲惨的孩子。他有一口浓重的江南口音,却因此而被同学们嘲笑。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却被人玩弄。尽管他努力的听课,但也无济于事,考试仍然科科0分。细马喜欢草地上的绵羊,他认为只有绵羊才懂得他的心声。当一个个大大的鸭蛋又一次展现在眼前时,收留细马的邱二爷与邱二妈便命令细马去放羊,但校园里朗朗的书声总是让他难以忘怀。渐渐得,邱二妈认为细马待在这里并没有意义,便把他送走了。但在车上,细马回忆起在油麻地的点点滴滴时,从中感受到邱家对他的关爱,在泪水盈满眼眶时,细马终于奔回油麻地,继续与邱家的两位老人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但好景不长,不久,邱二爷去世了,躺在了冰冷的棺材里。邱二妈疯了。小小的细马独自撑起了这个家,他把羊卖了,换钱买日用品……这一切,在曹文轩的笔下是多么栩栩如生啊。
当读完这本书时,我已泪水盈盈,春日的阳光洒在了金黄的书皮上,更是洒在了“细马”这两个字上。细马面对同学们的嘲笑,没有自卑,只有改变自己的意图。虽然成绩门门是0分,但他仍然靠自己小小的身体获取了成功。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细马,只有发现你不再介意别人说你坏话,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时候,一个细马的头像就已被彩色笔描绘完了。人生难免有挫折,失败也许是爬上成功的一步。
每个人只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像细马一样,有了失败,才有他今天的成功。在这个花香袅袅的春天,细马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草房子之《细马》读书笔记1
《细马》的故事几乎就是《秃鹤》的翻版,却也写得多姿多彩,让人看起来一点都不觉得厌倦。
所不同的是,细马面对的状况比陆鹤更加糟糕。在陆鹤而言,尽管受到了同学门的侮辱,还一直有个温暖的家庭在给他安慰。细马却一直受到二娘的毫无来由的排斥。结局也比陆鹤来得凄凉。陆鹤面对的只有自尊和团体的问题,最后也被团体重新容纳了;细马却终于退出了学校这个团体,被过早地推上了社会,最终在家庭突然倒塌的时候,毅然扛起来了整个家庭,成了个早熟的少年。
如果说《秃鹤》写的是纯粹小孩子的故事,只适合小同学阅读的话,《细马》则适合大点的少年甚至青年以及成年人阅读了。《细马》与其说是在写学校,不如说是在写成长,细马承受的压力更多地是来自家庭与社会。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在学校里只能学习知识与炼化品格;在社会中才会成熟。
我们还注意到,《细马》比《秃鹤》刻画了更多的人物。
作者两次将镜头对准学校中的劣等生,没有去教条性地演绎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而是关注弱者的生活状态,默默地描述着他们的悲哀和抗争。陆鹤委屈地以牺牲自尊换取了团体的接纳;细马则过早地扛起了成年人也未必能扛得起、未必会扛得起的生活重担,他完全可以逃离那个本没有给他完整温情的家。
作者的这些作品都是写给小学生和中学生看的,可是其中内涵的思想底蕴却远远超过了这个年龄段所能
作者的眼光独特,描写冷静客观,穿插了许多优美的景色描写。这些景色给主人公当时的思想状态都做出了极其有效的衬托或对比,加深了读者的体会。文笔优美,让人捧卷时爱不释手,掩卷后回味无穷,让我们不知不觉地伴随着主人公,随着他们一起欢乐,一起悲伤,一起屈辱,一起不平,一起悲壮,一起消沉,一起抗争。
这点才是曹文轩的最大特长:细腻冷静的描写,让纯洁的美自然而然地展示出来。
草房子之《细马》读书笔记2
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和文静的纸月……他们给油麻地带来了不一样的六年,也给桑桑的脑海里留下刻骨铭心的小学经历,让他载着那一连串不平凡的故事告别了这座他朝夕相伴的草房子。
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他的小学六年,虽然得过一种怪病,但他在那个充满甜、酸、苦、辣的集体中长大,他懂得了除知识外好多好多东西。这一切,是他的启蒙,是他自己的小学时光。
秃鹤是一位残疾男孩,他以自己的坚强和一丝不苟不仅赢得了汇演冠军,更让同学们信任了他。
纸月的家中只有一位年老的外婆,她的内向和优异的成绩,让老师和同学为之震撼,并让桑桑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但她突然消失在油麻地。
蒋一轮是一位年轻、受校长青睐的老师,他在与白雀姑娘演出时出现了迷离的感情,白雀的'父亲反对,虽然他们暗地里写信并让桑桑传达,但两人最终带着遗憾分开了。
艾叶在风中舞蹈,那苦味是否在怀念那位倔强的秦大奶奶呢?秦大奶奶与丈夫一生小气地攒钱、买田、盖房、种田,但在即将收获时,丈夫死了,油麻地小学又要在这块地上建造,孤苦伶仃的秦大奶奶非要住在油麻地小学,并添乱于小学,老师、同学和校长都无法赶走她。直到她舍命去救一个孩子时,人们才对她的人格敬佩。秦大奶奶的死源于要救一个南瓜,大家都一定会怀念这位老人的。
厄运里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孩子:杜小康。杜家非常有钱,他在油麻地像一个王者一样,功课好、人品好、家境好,男孩崇拜他,女孩喜欢他。但在一次事故中,杜家不仅一无所有,还欠了债,杜小康在逆境中长大,他与厄运抗争。
满口江南话,笑起来露出大门牙,他虽然不是邱二妈的亲生儿子,但却在邱二爷死后,为邱二妈顶天的细马,他那朴实的江南话透出一股对邱二妈的爱。
草房子之《细马》读书笔记3
《细马》的故事几乎就是《秃鹤》的翻版,却也写得多姿多彩,让人看起来一点都不觉得厌倦。
所不同的是,细马面对的状况比陆鹤更加糟糕。在陆鹤而言,尽管受到了同学门的侮辱,还一直有个温暖的家庭在给他安慰。细马却一直受到二娘的毫无来由的排斥。结局也比陆鹤来得凄凉。陆鹤面对的只有自尊和团体的问题,最后也被团体重新容纳了;细马却终于退出了学校这个团体,被过早地推上了社会,最终在家庭突然倒塌的时候,毅然扛起来了整个家庭,成了个早熟的少年。
如果说《秃鹤》写的是纯粹小孩子的故事,只适合小同学阅读的话,《细马》则适合大点的少年甚至青年以及成年人阅读了。《细马》与其说是在写学校,不如说是在写成长,细马承受的压力更多地是来自家庭与社会。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在学校里只能学习知识与炼化品格;在社会中才会成熟。
我们还注意到,《细马》比《秃鹤》刻画了更多的人物。
作者两次将镜头对准学校中的劣等生,没有去教条性地演绎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而是关注弱者的生活状态,默默地描述着他们的悲哀和抗争。陆鹤委屈地以牺牲自尊换取了团体的接纳;细马则过早地扛起了成年人也未必能扛得起、未必会扛得起的生活重担,他完全可以逃离那个本没有给他完整温情的家。
作者的这些作品都是写给小学生和中学生看的,可是其中内涵的思想底蕴却远远超过了这个年龄段所能体会。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作者是在用这些低龄学生能听得懂的故事来阐述许多的人生哲理。只是这些故事总是透着凄凉的美,这些冷冷的笔调最终唤出了许多的深情,总让人热泪盈眶。我想这就是一个大作家的功底吧。
作者的眼光独特,描写冷静客观,穿插了许多优美的景色描写。这些景色给主人公当时的思想状态都做出了极其有效的衬托或对比,加深了读者的体会。文笔优美,让人捧卷时爱不释手,掩卷后回味无穷,让我们不知不觉地伴随着主人公,随着他们一起欢乐,一起悲伤,一起屈辱,一起不平,一起悲壮,一起消沉,一起抗争。
这点才是曹文轩的最大特长:细腻冷静的描写,让纯洁的美自然而然地展示出来。如果说在《草房子》里闪光的思想和细腻的描写并重的话,那到了《青铜葵花》里细腻的描写已经完全占据主流了。《青铜葵花》虽然写的是一个最凄凉困苦年代的故事,却令人神奇地给人一片唯美的感觉。更详细的我要青铜葵花读书笔记里再来说明。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01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