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读后感.合计66条-经典语录
莫言自从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就如他的小说一样,全国也是“蛙”声一片,叫好声不断。他笔耕一生的所有文字仿佛都镀了一层金,从柜底和旮旯里翻出,一时应了那句“洛阳纸贵”的话。全国的印刷厂都抢在第一时间开足马力,机器24小时不停地轰鸣着,甚至传出印刷厂断纸而机器不得不停转的消息,而且造成所有的“新华书店”和“旧华书店”断档缺货的壮观场面。
就像蚊子、飞蛾有趋光性一样,人也有趋名、趋利、趋众的心理。有人看到街上一大群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好奇地拨开人群走近一看,原来只是有个人摔倒了;广告上天天吹的可以让人喝了长生不老的“脑白金”,喝的人不计其数,至今未发现有长生不老的迹象和效果;一套标价超万元的真皮沙发,剥开一看,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随着“莫言热”的升温,本人也以一个热血文艺青年的姿态穿梭于本县的书店,结果未能买到一部莫言的大作。想迁就一下买一本“莫说”的作品都未能如愿。书店的人说到省城都进不到货。有也是限量供应,像计划经济时代,分配到1——2本,比 【第6句】:七十年代的粮票、布票还稀缺。一到货才上架就被买走了。可见莫言的文字已成了国人在温饱以外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而对于莫言而言,也撞上了“钱找人”这样的神话,赚个钵满盆满了。纸质书买不到,就上网搜索吧。“百度”了若干个网站,也没搜出一本。偶尔有,也是收费的。只好再到新华书店去预定,过了好久才陆续买齐《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三本书。
我抱着虔诚而又敬畏的心情开始阅读这位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代表着中国和世界文学颠峰的代表作。随着阅读的深入,“神话”逐渐降为“人话”,有一种“不过如此”甚至“废话”的感觉。三部作品各读了一半左右就搁之高阁,并未使我进入“废寝忘食”、“夜不能寐”、“通宵达旦”、“手不释卷”的境界。三部鸿篇巨著中,既无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经典语言,也没什么十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就是一堆堆被人称作很有民族特色的土语方言和一件件芝麻说成绿豆大的高密东北乡的陈皮烂事。自称很会讲故事,长篇小说一定要长的'莫言,一讲起故事来就没完没了,一动起笔来就停不下手,假如一位开车的司机一开起车来也像莫言一样,想刹也刹不住……那可不是一件好事。每部大作都要写个30万字打底,非要把“丰乳”说成“肥臀”般大;把人变成牛后又变成驴变成猪后又变成人,这样的轮回,这样的折腾,这样的生死不疲劳才见鬼;把“蛙”声拉得像兰州拉面一般长,直至成为声嘶力竭的男高音或女高音;把一件原本可以用一个短篇就可以搞定的故事非要纠结成洋洋几十万字的长篇巨著;把一个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的事人为的细化、放大、复杂化,叙述成一团懒婆娘的裹脚布,冗长而又拖沓。既浪费了笔墨,浪费了纸张不说更浪费了读者的时间。
如果要我谈谈莫言《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三部大作的读后感的话,那么就是:“蛙”!好罗嗦哦;“丰乳”说成“肥臀”大;“生生死死”没完没了,真“疲劳”哦。阅读的过程只是产生视觉疲劳的过程,并未感受到阅读和审美的愉悦。说出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或许全世界的人都会起来指责我、讨伐我、辱骂我。或许是本人的文学素养不够和文化水平有限,和莫言大师及众人都不在同一个档次和欣赏水平上。但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的思想、观点和看法。我虽然不能代表大家,但瑞典文学院的那几个家伙同样不能代表我。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来声讨我,我也可以保留我看待事物、评判事物的权力哦。因为我这人的特点是不去崇拜任何人,哪怕是这个人被所有的人都尊称为“神”。我只崇拜自己和科学,因为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保证衣食无忧,而科学则可以让自己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提高N个档次。
就算我以上的观点和看法全部是错的,但有一个观点我还是要坚持已见,那就是,即使莫言嘴里吐出的气体全是兰香,我也敢断定,从莫言肝门中放出的屁一定还是臭的。
我并非有意去构思,酝酿一篇批驳莫言,辱骂莫言的文章来炒作自己,只是2013年1月3日的早晨,在睡梦中自然醒来而开始胡思乱想的我,突然脑子里不知怎么的就冒出以上的文字,就匆忙爬起,既不洗脸也不吃饭,利用一个钟头左右的时间写下了这篇或许有人会劝我“莫去言”,而许多人又“莫敢言”的“文章”。
这时,我的第一个读者老婆过来看了后说:“你真是吃饱了撑的,敢给莫言乱贴标签。”
我说:“我就是觉得莫言的文章不怎么样,啰里啰嗦的。我就是想说说他。”
以上就当是本人信口雌黄,希望“莫老爷”莫介意哦。
莫言在演讲中首先想起母亲,他想把得奖的荣誉分享给母亲,可是不可能了。由于铁路的修建,不得已将母亲的坟墓移走,可是母亲的骨殖融入了泥土之中。就这样,莫言尽不了对母亲应当的孝道,他对母亲是愧疚,是思念……
他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几件事,充满温情的事。我深深体会到生活不富裕的母子俩的艰辛。母亲不要莫言去找当年打她的人报仇,她宽容,大度,不希望孩子被仇恨蒙蔽。母亲将自己好不容易吃上的饺子给了一个陌生的老人,她善良,对老人尊重。莫言多算了买白菜老人的钱,母亲没有打骂他,她泪流满面,她认为为人应当清清白白。
之后,母亲患了肺病,她依旧那样坚强,她珍惜她的生命。母亲不会嘲笑莫言相貌的丑陋,她只希望莫言可以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她看到的是心灵的美丽。
母亲的种种做法,莫言深受教育。
之后便是对写作经历的回顾。
开始莫言在家读书,去街上偷偷地听书。
为了报答母亲,莫言把故事讲给母亲听,渐渐地,也进步了许多。
他喜欢说话,不符合“莫言”的`名字。
他喜欢上写作,他的作品表现自己的思想。
莫言的《生死疲劳》也读了一二,由人一再转世,以牲畜的角度来揭露当时的历史。
莫言善于讲故事,而他的故事都是事实。而让他坚信真理和正义的将是一个个源源不断的故事的发生,也就是他走下去的经历。
在照片新闻上也常看到莫言,几乎都是笑着,没有想过他背后的辛酸往事。
读莫言的作品有感
莫言笔下的《红高粱》经历了岁月洗礼,在尘土泥垢的孕育中,在雨露甘霖的滋润下,如今早已熟透,不仅颗粒满仓,而且还浸透着十里红的酒香。这部作品痛快淋漓的歌颂人性魅力,用纯粹的语言元素礼赞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悲催的情节中渗透着生与死的较量,挥洒着血肉与灵魂的抗争。通过实物与意念的有效结合,色彩与空间的神秘量化,使得小说的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对庄严生命的向往与期盼。
还记得看到罗汉大叔被日本人活活剥皮而死的一幕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我想,这就是小说给予人类的民族力量,情感归向,使奋身抵抗,赢得生命解放的伟大理念根深蒂固的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而今,再见莫言已经是27年后的今天,他凭借着《丰乳肥臀》、《蛙》、《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自此中国小说在国际文学舞台上呈现出了更为立体而生动的形象。
莫言的写作文风大胆豪迈,其思路天马行空,语言张弛有度,人物形象鲜明饱满,他的作品大多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用原生态的乡土人情填平千沟万壑的华夏大地,用魔幻而具有现实主义的笔触书写多灾多难的齐鲁山河,成为这位“寻根作家”最能打动人心的运笔利器。
近日来又看过莫言的两部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和《檀香刑》,给我的感觉是他仍然没有改变笔下大多数小说的统一特色,那就是作品往往都充满了颗粒般的血腥感。无论人物是在痛苦中轮回,还是在屈辱中苟且偷生,他们都经历过撕心裂肺、痛彻心扉的“痛”。尽管其中有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爱恋,可仍旧改变不了贯穿在作品当中以“悲惨”为主线的鲜明特点,以强调“顽强生命力”为主要基调的显著特征。
《生死疲劳》的主人公靠脱胎转世脱离现世的悲欢,却摆脱不了世代轮回中风水轮流转的时运。只有通过驴、牛、猪、狗、猴,五种动物的眼睛来描绘苦大仇深的农民终于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却还没来得急好好耕作的时候,又陷入了一个扭曲变形的动荡时期。在感叹中国土地变迁史庞大复杂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历史的畸形错位。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并没有因为这纷至沓来仿若苦难而打倒,而是倔强、固执的活下去,去欣赏丰沛土地的日新月异,来等待人类脱胎换骨后重获新生的消息。当男主人公西门闹终于从“六道轮回”中转世为人后,苦难与不公依然紧紧缠绕着他的身体,但是转世为人的快乐终究让他忘记了身为牲畜时的屈辱与离奇,无论如何能做一个直立行走的人总是要比四脚爬行的牲畜好很多。作者热爱这片安生立命的土地,所以才让自己的思绪在阴阳两界间游刃有余肆意穿行,用牲畜的狂欢来加深对人民苦难的理解,用激情与不屈期待新世纪钟声的'响起,用释然与宽恕来安慰已经逝去和仍然存在的灵魂。
在《檀香刑》中,孙柄是钱县令相好媚娘的父亲,他们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在孙柄的亲人被德国人残害后,他决心远走他乡去投靠义和团,而后带领自己的队伍回乡报仇雪恨,毁坏德国人修建的铁路被抓后,钱县令在几番内心争斗中,终于不惹看到在残酷刑罚的摧残下生不如死的孙柄再受熬煎,挥剑刺死这位怀有深仇大恨而抵制德国入侵者的民族英雄。是怎样错落的情感才能让清廷的政府官员放弃高官厚禄,封侯拜相的大好机会,宁愿把自己也置身险地;是怎样的利益驱使,让清朝官府在外侵者面前趋炎附势,把残杀同胞、对其施加酷刑当做取乐的手段。这部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注定他们的命运只能是沉重的,但是没有人能遮掩住历史的血图腾,因为那是用身躯换来的麻木、冷漠、压抑、无助与挣扎的洗礼。
有人批判莫言的作品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诋毁了中国人的形象,成为外国人取笑中国人文历史的话题。虽然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可是我们要正视中国的历史。莫要言说小说历史背景的真与假,莫要言说其中人物的好与坏,单凭莫言能够大胆果敢的写出中国改革开放60年来,人们对土地的深情与热爱,就不该把中国人的骄傲践踏在脚下。他没有跟风时代的喜好,迎合大众的需求,标榜自己的英雄主义,只是想尽可能的描写出斑斓壮阔、波澜起伏的中国历史而已!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1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