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读后感汇聚60条-经典语录
(中国远征军)应该说是最近以来我喜欢完整看的一部好的电视剧了。
作为一部反应当年发生在云南的真实的故事的改编版,就算许多人物尤其是韩少功是一个虚拟的人物,有些情节不一定与历史真象一样,有部分的改编的成分,但是整体上来说是尊重了当年真实发生在远征军中的大概故事了了呢。
整体故事当然围绕着七十年前所发生的故事,围绕着整个世界对反法西斯而展开。在当年日本人梦想着占领缅甸,然后切断滇缅公路,扼住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唯一的一条接受外国援助之路,从而实现其北南夹击消灭中国折梦想。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为了整个抗日战争能够争取得足够的国际援助,必须要打通滇缅公路,作为美国从整个世界角度考虑必须要保证能够给予中国政府足够的援助,保证中国政府不垮台才能够在中国战场上吸引足够的日本兵力,这不仅仅是减少日本人与其对抗的需要,也是防止日本成气候后出兵苏联,形成与德国夹击苏联,迫使苏联政府不得不抽调其欧洲兵力后加大欧洲战场压力的需要,而英国一是要保住其在印度等东南亚的殖民地利益,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一场(中国远征军)。
可以说一部(中国远征军),真实再现了当年中华多少铮铮铁骨男儿为民族命运而战的场景。从战事一起时的出征、同古保卫点、仁安羌大捷、远征军兵败野人山、戴安澜将军血染沙尝孙立人退守印度集训、反攻、松山之战……无一不是当年多少男儿用鲜血 染红的故事。
从整个剧情来说,既真实又跌宕起伏。一个又一个的偶然因素,通过一群群普通的士兵反应出来当时的真实的战场故事,反应出美国、英国、中国在此次战略中各自的利益所在,而在国际舞台上博亦的事那当然就是看谁比谁狠谁比谁有水平了。整体故事虽然从上级到前线都有所表现,但有些虚构的人物在此剧中所代表的利益与角色似乎稍有夸张了。
从拍摄的效果来看,无论是地点选择与拍摄的水平,当数近些年来的优秀水准了,虽然比起当年热播的〈亮剑〉稍有夸张,烟火特浓了点……不管怎么说,一部电视剧能够反应出一代人曾经的烽火岁月,就算从时间上来看拍得晚了点,毕竟当年的曾经为国为民毅然走出国门的人没有牺牲的如今留下世上的也不多了,如果能够再提前点、能够让曾经经历过那场真实的战争的人们来看看,一方面是对其一个整体所做出的贡献的安慰,二来也可以安慰存活的老战士们和死去的烈士们。
我曾过一个故事,在看完战争片后一个老兵说,我们当年打仗怎么可能象你们现在的人看电影电视这样清晰,我们在战场上基本上炮火一响,许多阵地上莫说看敌人,就连自己身边 的人也看不清。当然,这电视剧或电影要与当年真实发生的战场情景一样是比较困难了,这些毕竟不是战争纪录片,就算为了观念的需要,也不可能如战场上一样没有延续性的开拍,这样谁还敢投资拍片?优习网
从这部片上来看,应该说从编剧、制版、导演到每一个演员都是下了苦功夫的了,不得不说在如此闷热、潮湿的森林里拍片是比较辛苦的'了,尤其拍的是一部反应当年战士慷慨悲歌的战争故事,但是我想,与当年真实的故事相比也算是轻松的了呢,毕竟真实的战场上是没有任何可以保障的,没有水就是没有水,没有枪弹就是没有枪弹,没有粮食就是没有粮食,而如今的演员们虽然辛苦倒不用太担心这些的,而当年的莽莽森林中的恐怖恐怕是现在的人无法理解的了,最多能够用心感受而已。
当年我看过一本〈中国远征军〉的书,上面祥细记录了当年的故事,几万人的部队退入野人山时就象淹没在大海中,彼此是看不见的,人与人只有手拉手才能够大家一起共同前进,而蚂蟥、毒蛇、蚂蟥、疾并雨水等都可以轻易要了一个士兵的性命。一群女兵(估计大部分属于医院的)也一样与男兵们一起经历生死,好象看报道只有一个女兵活了下来,而许许多多的战士倒下了,却都是些无名英雄,就连当时的第五军军长也是在生病时差不多丢了命,也算是其祖国军衔高,医疗条件较好,最后是其性常的警卫连长舍命保下来的,而常连长自己却永远长眠于野人山中,可以想象一般的战士们是如何熬过这苦难的日子的了(当然只是活下来的人们),到底有多少人牺牲在撤退路上,连亲历者们也说不清了。
当年的复杂的国际形势,就算是将军们也是无法预料的,何况一个个具体的小兵?战局有时候无法控制,而小兵们作为一个军人,为国为民也为军人与服从命令为天职,都义无反顾走上了这个战场,应该说他们都是英雄。
主演黄志忠在接受云南台采访时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路拍摄,所有的苦都不算苦,最感动的是当年远征军老战士流沦在外国的、中国的,现在的日子就算如何困难也没多少人提要求,都来看望剧组人员。是啊,这就是一群普通的真实的亲历过那场战争的人们的诉求了。
我相信,每个参与拍摄的人都是用心感受着,用真情实意在拍摄着,所以才会有这样一部不是虚拟的故事真实再现在我们观众眼前,才能够让许多人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
向〈中国远征军〉剧组的所有人致敬,更向当年所有的远征军勇士们致敬,包括牺牲的和活着的勇士们。
由于时间不是完全由自己控制的,所以停停顿顿的,用了好几个晚上才把《滇西一九四四》整个剧集看完。给我的感觉,那真叫个痛快淋漓。
这部电视剧总共三十六集,算是长篇巨制。不过比起那些韩剧少则五六十集,多则上百集,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也不知道那些喜欢看韩剧的人怎么个心态,能忍受那么几个演员整天为了那点破事在那咿咿呀呀地糟蹋我们许多宝贵的时间。我是从不看那些裹脚布的,为此我和妻子俩把好几个遥控器给摔了。现在好了,电视归她,我则上网看我的军事片。
好了,言归正传。《滇西一九四四》看完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情节紧凑,悬念迭起。
在前几天没写完的那篇博文中,我说自己看得挺压抑。因为我方攻打松山的战斗一再受挫,损失惨重。日军的松山守备工事坚不可摧,遭多轮飞机轰炸也毫发无损。而这时日军指挥官松山将军已调令其他两个师团的日军赶来增援,另外驻守缅甸的日军也成合击之势,妄图将我远征军彻底击垮。形势对于我方来说,可以说万分危急。此时,由马成龙带领的黑丛林特遣队深入日军松山防区,收集日力点及工事结构情报。
这支只有九个人的特遣队(司令马成龙和他的哼哈二将韩世贵·陈山东,副司令汤姆,报务员朱莹莹,军医王西华,战士猴子和胡子,另外有途中加入的猎户巴彦)历经险境,最终完成了远征军总司令部交给的任务,不过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了把探得的情报送回来,胡子,猴子,巴彦,王西华相继牺牲,陈山东,汤姆受伤。在情报的支持下,敌人的前沿阵地一个个被突破,但在主阵地却又停了下来。那坚固的工事再一次成了拦路虎,马成龙决定挖地道,从工事底下炸飞它。最终,那由福田雅彦设计的被他自己称为“永远不会被炸毁的”堡垒连同守卫它的金光司令官一同飞向天空。
再举一个例子。国共的谍报机关为了彻底摧毁日军谍报机构“芒市一号”,几经波折,潜藏龙陵的国军统站蝴蝶小组全体成员及共产党的谍报小组也遭到沉重的打击,几乎损失殆尽。那个日军间谍头子岛田大佐,阴险狡诈,可以说让我方吃尽了苦头。往往当我们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拿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时,却如一个烫手馍馍那不得。比如我们抓获了松山守卫工事的设计者福田,可他为了那几百日军的生命,或者是潜藏在身上的日本人的“精神”让他最终守口如瓶,走上了不归路,并捎带着把我们的蝴蝶小组沈丽萍组长也拉去垫底了。
二,人物形象丰满,战争戏,爱情戏两面开花。
那惨烈的战争场面不用我多描述了。片子中所展现的儿女情长也颇令人感叹。主人公马成龙与蝴蝶小组组长沈丽萍那藏于心间的美好情感,能不让人扣动心弦?还有蝴蝶小组组员小环对黑丛林特遣队员韩世贵那绵长的牵挂(她已经替韩世贵尽了照顾其瞎眼母亲的孝道,以至被日军作为一个要挟的把柄,逼着小环为他们“服务”了一段时间),还有的就是汤姆和陈山东对朱莹莹的强烈追求。这些情节的设置,让我们感觉这些战士(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隐形战场的)是活生生的,是丰满的,是让人可信的`!
三,尊重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
我在看剧集的同时,也查了些中国远征军的资料。细细看来,觉得剧中反映的东西是尊重历史的。现在一些编剧为了自己挣得盆满钵满,同时也为了迎合某一部分观众的口味,不顾史实,瞎编一气,怎么精彩怎么编,而导演也是怎样花哨怎样拍!而《滇西一九四四》则不然,创作团队没有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我们的国军将领和士兵,把他们放到那真实的环境中去展现他们的性格。指挥整个战役的总司令(四星上将卫立煌)的从容有序,参谋长余汉民的积极配合,黑丛林特遣队队员的不畏艰难,勇于牺牲,还有谍报人员舍生忘死,为国奉献,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具体的情节展开中而变得更加突出!
篇一:
82年前,一支由6000多名闽西子弟组成的“客家军团”,在湘江之畔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直至全军牺牲,书写了军史上惨烈而悲壮的一页,为的是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
而今,在这些埋骨异乡的将士再也没有回去过的故乡,一个几百人的剧组穿着棉衣而来一直忙到酷夏,同样仿佛经历了一次长征,为的是还原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6月25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确定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重点项目,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在长汀顺利杀青。
“这部电视剧最初有人建议我们在横店拍,里边什么都是现成的。但我们还是选择到长汀拍摄,主要是为了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汲取红色营养,探寻以闽西子弟为主的红34师把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献给中国革命的根源。”八一电影制片厂知名导演、《绝命后卫师》总导演董亚春说。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红五军团34师作为红军的后卫部队,担任着在长征路上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为了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红34师与数十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在掩护主力红军突破湘江的惨烈战斗中,该师6000余人全部牺牲。
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张桐、侯勇、郑昊、郭广平、马少骅、奚美娟、杜志国等众多知名演员参演,今年4月正式开机,计划10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拍这部戏,我们剧组人员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长征。”该剧分组导演王忠伟介绍,这部戏基本上没有内景,200多个外景几乎都是在战场、行军途中,而天气“不是暴雨就是暴晒”。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在剧中饰演一名通讯兵的演员孙立元,他的脸上、胳膊上、腿上都黝黑异常,“拍了这部戏,感觉战斗年代挺艰苦的。我们年轻人真的该好好珍惜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而在董亚春眼里,闽西这片红土地上许许多多感人的历史故事,也大大丰富、鲜活了《绝命后卫师》的内容。那些当年发生的故事,很多被融入了剧中。
“我们注重把情节放在第一位,通过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和情节,来吸引更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接受该剧。”这位执导过《八路军》《中国远征军》《长沙保卫战》等众多优秀作品的导演说,《绝命后卫师》是他拍摄的作品中倾注最多心血的一部,希望通过剧组的努力,让观众能够记住这些英勇牺牲的闽西子弟。
篇二:
《绝命后卫师》故事开端于第五次反“围剿”伊始,蒋介石调遣百万重兵,全面“围剿”中央苏区,意图将红军主力部队一举歼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临危受命,作为全军的总后卫,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突围。这支由闽西子弟为主力的队伍,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顽强阻击敌人。在三十四师的掩护下,红军主力终于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主力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三十四师几近全军覆没,但将士们的壮烈牺牲为红军主力部队的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为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该剧导演董亚春表示,《绝命后卫师》是为红三十四师的英烈们树碑立传的第一部影视作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了长征题材创作,把红军精神、长征精神进行了深入开掘和个性表达。“本剧以艺术的表现手法,将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与感人的细节描写相结合,尊重‘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注重人物的内心刻画和精神成长,着力表现对党忠诚、对革命忠贞、对人民热爱的英雄情怀,着力表现根据地人民对红军对中国革命的全力支持,着力表现血浓于水的军民深情。”
《绝命后卫师》以细腻的笔墨,塑造了陈树湘这样一位具有诗人气质、有勇有谋、不同于以往的创新艺术形象,同时生动刻画了程翠林、苏达清、赖老石头父子、木子李、林氏三兄弟等一大批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力争将该剧拍摄成为一部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史诗巨制。为此,该剧编剧钱林森全身心投入创作,他表示,“创作过程中我感觉红三十四师应该永远留在我们的民族记忆中,研究史料时激情澎湃,所以四五个月就创作完成了这部作品。英雄人物的精神、信仰、理想触动了我,我停不下来,一口气写完。”
《绝命后卫师》自策划筹备之初,就受到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领导的高度重视。党史、军史专家多次参加剧本研讨论证,对本剧的创作给予了重要帮助。该剧组建了强大的主创阵容和摄制班底,由曾执导《八路军》、《中国远征军》、《长沙保卫战》的董亚春担任导演,曾执笔《李小龙传奇》、《大宋提刑官》、《长沙保卫战》的钱林森担任编剧。张桐、李强、郭广平、郑昊、马伦、李卓远等众多实力演员加盟主演,侯勇、马少骅、杜志国、刘之冰、王笛等知名演员参与了演出。其中,年轻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由荧屏硬汉张桐饰演,张桐表示,“要向英雄红三十四师全体指战员的在天之灵致敬!”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584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