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中国好人榜观后感言

观看中国好人榜 观后感

我这个好人怎么没有发现

商丘好人事迹观后感

今晚我认真的看完了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一直是眼含热泪,感动之余对这些人想要有更深的了解。

  最让我感动的要数广西的“化缘校长”莫振高。

我在网上搜索了莫振高校长的资料,让我吃惊的是,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凭借一件事两件事感动大家,他在平时的工作中,平凡中透出伟大,他当之无愧,只可惜颁奖播放的画面都是灰色的!  莫振高(1957年--2022年),男,壮族,1972年8月参加工作。

1975年到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学习。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原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

  2022年3月9日,莫振高因心脏病逝世,多所国内著名高校以及海内外校友发来唁电。

莫振高的离去,在当地引起巨大震动。

他去世当晚,全校4600名学生自动集体熄灯,为他们心中的好校长默哀。

他的学生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吊唁、守灵、送别。

  2022年3月15日上午,广西都安,千余人送别都安高级中学病逝的校长莫振高,队伍绵延数百米。

  1996年以来,即使担任校长,莫振高依然坚持肩挑两个毕业班以上的主科教学,每周上10节课以上,且成绩优异。

  在他的带领下,都安高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示范性高中以及全国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先进集体。

1993年以来,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由当时的

【第48句】:2%提高到几近100%,而且连续27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莫振高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校长爸爸”,连续35年(截止2011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莫振高不惜一切筹资助学,到企业、工地为贫困学子“化缘”,也有人叫他“化缘校长”。

近10年来,莫振高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

【第1句】: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在家人、群众和贫困山区孩子眼中,他是一个“总是惦记着山里贫困孩子”的校长爸爸,一个被瑶山的孩子称作“莫爷爷”的好心人。

  在镜头上,我看到了那么多的老师学生还有家长在为莫校长送行,他们真挚的话语道出了对莫校长的真情流露,眼泪不能表达内心所有的情感,但是只有眼泪才能痛快地倾诉对莫校长的感激。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豪气干云的话语,但莫振高以毕生的心血,用爱与责任铸就的丰碑,长留天地之间,耸立万千学子心中。

  如果说清贫是一种生存状态,莫振高在这样的状态中锻铸了震撼人心的坚韧精神。

莫校长病逝后,他的一个学生说,每次经过教学楼,莫校长那个双手叉腰的高大身影仍然依稀隐现,激励她跑得更快,用更优异的高考成绩,告慰校长的在天之灵。

  莫校长留下的是惠及后代的大爱,他的形象和精神激励着这所学校和更多的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感动中国有爱国,信念,困境的颁奖词

【第1句】: 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辞】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感动评价】奠基中国近代力学,他是伟大的教育家,而一生坎坷,从未放弃理想,为国家谋,为天下谋。

钱先生以毕生的身体力行,昭示了一位学者的坚持与信仰。

  

【人物事迹】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

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

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

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

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

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第2句】: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辞】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

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

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感动评价】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值得我们每个人照,值得我们整个社会照,值得我们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照。

他们如期还薪原本是普通的,因为生死接力,才显得具有特别的意义。

透过这件事情,引起的巨大的社会反响,也许应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令人痛心的缺失。

  

【人物事迹】孙水林,男, 1960年生。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

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相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

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

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

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

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

【第6句】: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

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

”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

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哪些意见建议

昨晚如约打开电视机,准时收看《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节目。

  与往年一样的结果,在这个不平凡的“末日年”里面,又有很多已经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动着中国。

他们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却都以不同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麻木而又世俗的国度。

  感动之余,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第1句】:精神的觉醒  感动中国到昨天就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了,其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转变。

与发展迅速的物质水平相对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落后了太多太多,以至于被西方某些国家称为是“没有信仰的民族”。

但是,感动中国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看到了国人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感动中国,其实是国人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

  

【第2句】:榜样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动中国》,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

这就是感动中国的力量,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第3句】:时间的流逝带走感动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人们选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泪总是停不住,但典礼结束以后,人们又恢复了之前的一切,内心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似乎人们把感动中国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途径,把一年的泪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流干净,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动中国。

不信的话,可以扪心自问,你能叫出几位曾经感动过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忘了吧。

不管怎样,我希望被遗忘的仅仅是名字,是符号,而不是其背后蕴含的一种精神。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4493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