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霍光传读后感汇聚76条-经典语录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昭)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注],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汉书?霍光传》有删节)
[注]鄂邑盖主:汉武帝女,封鄂邑长公主,因嫁盖侯为妻,又称盖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仆射窃识视之 识:做标记
B.光甚谊之 谊:通“义”,认为……忠义
C.内安女后宫为倢伃内:内室
D.后桀党与有谮光者谮:诬陷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桀因帝姊鄂邑盖主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而德长公主 吾尝终日而思矣
C.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吾属今为之虏矣
D.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光为人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每次出入,下殿门,停止、前进都有固定的地方;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很仰慕他的风采。
B.宫中曾出现怪异现象,大臣们一夜间惊扰不安。霍光召来尚符玺郎,想夺取郎官的玉玺,郎官誓死拒绝。第二天,皇上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
C.长公主私生活不太检点,近来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父子为了感谢长公主的.帮助,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被霍光拒绝。上官桀父子因此怨恨霍光。
D.霍光深得昭帝的信任,上官桀等人计划让盖主宴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霍光,废昭帝,阴谋败露后,有的被杀,有的自杀。霍光自此威震海内。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5分)
(2)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5分)
参考答案:
4.C(内:送进去)
5.A(A因:介词,通过。B均为连词,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修饰。C均为介词,第一个“为”,替,给;第二个“为”,表被动。D均为副词,第一个“乃”,于是,就;第二个“乃”,竟然)
6.C(不是“近来宠幸”,“近”应理解为“亲近”;霍光拒绝上官桀父子为外人求封爵,是长公主怨恨霍光,上官父子感到惭愧)
7.(1)(上官桀、上官安)希望按照国家以列侯匹配公主的惯例,(封丁外人为列侯,)霍光不同意。(幸,故事,尚,定语后置句式,句意各一分)
(2)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fei谤就办他的罪。(所属,辅,毁,坐,句意各一分)
参考译文:
霍光表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
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身高只有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眼分得很开,须髯很美。每次出入,下殿门,停顿、前进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做了标记一看,尺寸丝毫不差,他的资质本性端正就像这样。开始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仰慕他的风采。
宫殿中曾出现过怪异的现象,一夜间大臣们互相惊扰,霍光召来掌管符玺的郎官要玺,郎官不肯交给霍光。霍光想夺玺,郎官手按着剑把说:“臣子的头可以得到,玉玺你不能得到!”霍光很赞赏他的忠义。第二天,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老百姓没有不称颂霍光的。
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配,上官桀通过昭帝的大姊鄂邑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倢伃,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父亲上官安当上了骠骑将军,封桑乐侯。霍光按时休假沐浴离开朝廷,上官桀往往进宫代替霍光决定政务。上官桀父子位尊势盛以后,颇感长公主的恩德。公主私生活不太检点,亲近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希望按照国家以列侯匹配公主的惯例,封丁外人为列侯,霍光不同意。又为丁外人求光禄大夫之职,想让他能得到皇帝召见,也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不能得到,也感到惭愧。在武帝时,上官桀已经是九卿,官位在霍光之上。现在父子又都是将军,有椒房中宫的关系可以倚重,皇后是上官安的亲生女儿,霍光是她的外祖父,却只管对朝廷里的事搞专制,从此跟霍光争起权来。
这以后上官桀的党羽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fei谤就办他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就计划让长公主摆宴席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他,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做天子。事情被发觉,霍光全部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燕王、盖主都自杀了。霍光威震海内。
昭帝年满二十举行冠礼以后,就把政事委托给霍光,共十三年,百姓衣丰食足,四夷归顺服从。
霍光主持朝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天病重,皇帝亲自到来问候霍光病况,为他病情流泪哭泣。霍光去世了,皇帝和皇太后亲临参加霍光的丧礼。
《霍小玉传》读后感1
读了《霍小玉传》,心里不禁愤愤不平,世界上居然就有这么傻的女人!李益对她从头至尾也没有付出过真实的感情,她却为了李益这个薄情汉而送了性命。
李益是个薄情之人,从文章开头就已崭露头角,”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他一开始就抱着”博求名妓“的想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想玩玩爱情游戏,找寻刺激。而且,他还仗着自己些许有些文采,自吹自擂地觉得非一般女子陪他不上。这样夸夸其谈的人,霍小玉一开始居然没有看出来。
再者,当李益见到霍小玉,才说上几句话,还没混熟的时候,他便”请玉唱歌“,这样的行为,难道还不能表明,他是来寻欢作乐来的么!
固然李益是为世人所不齿的,可是霍小玉却执迷不悟,当她明明已经看清了李益的真实面目后,她还是一味地往里陷,而没有及时收回自己的感情,搞得后来自己一命呜呼。文中提到,当李益在京城时候,霍小玉千方百计,费尽钱财去请他来,他都不肯来,可见他心肠有多狠,有多绝情了,可是直到那个时候,霍小玉还不觉醒。试想想,要是霍小玉为自己打算打算,就此放弃这个背信弃义的混蛋男人,以她的姿色,她的才气,不怕得不到爱,而且,她要是早点收手,对李益死了心,而不是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积蓄用在他的.身上,脱离风尘,用自己的积蓄好好谋算一番,也能过上好日子。
在这里,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霍小玉的母亲,按文章里的思路看来,净持是霍小玉的亲生母亲,但是,在整个事情的发展中,净持作为她的母亲,并没有祈祷正面作用,相反,当时还是她把霍小玉力推给李益的。因为霍小玉第一次见李益时,因为害羞而不肯唱歌,而净持却”固强之“。天地下哪有这样的母亲,不盼着女儿好,却还把她往火坑里推。
霍小玉的爱当然是令人可怜可敬的,但是她的悲凉下场,不光是因为她的痴心错付,还因为她太过执着。
《霍小玉传》读后感2
“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即王之宠婢也。”相信读过蒋防《全唐诗》的朋友一定知道这是他那名篇《霍小玉传》中的句子。《霍小玉传》之所以那么著名是它反应了封建门阀制度的腐朽,抨击了封建思想,文中霍小玉虽聪明,美丽,善良,却终因母亲身份卑微而沦为名妓,在鲍十一娘的撮合下虽与李益结成连理,却最终难逃背弃的痛苦,最终含恨而死。
在文章开头就为她与李益的这段恋情埋下了伏笔“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喈。”这就为霍小玉的出场做了铺垫。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主人公——霍小玉。
“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这句话描画出了霍小玉的美丽,而“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这两点加起来就使得李益这位才子不得不爱上眼前这位姑娘。而霍小玉的聪明之处更是在于她能预见未来这在文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论点“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从这一点出发霍小玉对她与李益的这段爱情的结果已经预想到了,而后李益又是写保证书又是哄霍小玉开心是为了后文李益如何如何负心寡意,始乱终弃做了一个小的伏笔。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封建社会的缩影,而在主人公霍小玉身上我们又看到了封建门阀制度对于一个普通女子的压制,霍小玉应该是旧社会妇女的翻版,她应该是一位谨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典型。然而她所不同于她们的大度与宽容在李益上京之前她与李益有过这么一段对话“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途虚语耳。然妾有短愿,欲辄指陈。永委君心,负能听否?”生惊怪曰:“有何罪过忽发此辞?试说听言,必当敬奉。”
玉曰:“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士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必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喈秦晋,亦未为晚。”从霍小玉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女子能有如此觉悟确是难能可贵的。而李益的负情寡意则体现了在那个男权社会多是妻妾成群从这一点足见封建制度的腐朽。在见到李益之后霍小玉痛斥到“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痛佂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决,我死之后,必为历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霍小玉既无泼妇的乱叫行为,同时又发誓报复李益使其终生不安,足见主人公对李生的痛恨已达极点。
《霍小玉传》描绘了一位美丽,善良,聪明的女子,通过她与李益的这段悲惨恋情来烘托也封建门阀制度的残酷,而作者运用语言的描写更让我们发解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在与李生见面后因久病成疾最终饮恨而死,霍小玉因美丽得到李生的倾心,因门蒂之分而被遗弃,因为善良而得到他人的帮助,因聪颖而能预见结果。本文描绘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女形象,更衬托也其敢爱感恨的特点。
《霍小玉传》所描绘的是一位被封建制度所摧残,被负心汉所遗弃的妇女形象,她不慕财物委身于人,却落得个悲惨的结局。本文用犀利笔尖刻画腐朽的制度,使霍小玉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确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奇葩。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卒,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安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长公主以其女为婕妤①,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公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怨。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②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公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③羽林④,太官先置;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伺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闻之,止而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
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公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注:①婕好(jié yú):为帝王妃嫔的称号。 ②酒榷:朝廷对酒实行专卖。 ③都肆:都,汇聚;肆,练习。④羽林:皇帝护卫军。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庶莫不多光 多:称颂,赞美
B.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 德:感激,报德
C.为国兴利,伐其功 伐:讨伐,征讨
D.后桀党与有谮光者 谮:诬陷,诋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桀因长公主以其女为婕妤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C.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人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怨。 桀因长公主以其女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明旦,光闻之,止而不入。
C.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 追亡逐北
D.君安与项伯有故 上问:“大将军安在?”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一组是
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 ②桀因长公主以其女为婕好,数月立为皇后
③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怨 ④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
⑤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人。” ⑥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霍光为人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朝臣出入下殿门,停止、前进霍光都安排固定的地方。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很仰慕他的风采。
B.宫中曾出现怪异现象,大臣们一夜间惊扰不安。霍光召来尚符玺郎,想夺取郎官的'玉玺,郎官按着剑柄说:“头可得,玺不可得!”霍光很赞赏他的忠义。
C.长公主等人和燕王旦勾结,罗列一系列罪行,诬告霍光专权,行止有些不正常,并趁霍光休假之机上书。他们甚至还谋划把霍光抓起来。昭帝没有批复。
D.霍光深得昭帝的信任,不管上官桀等人怎样诽谤他,昭帝都认为霍光是一个忠臣。霍光也最终帮助昭帝平定了上官桀等人的篡位阴谋,自此威震海内。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4A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6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