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龚自珍已亥杂诗读后感集锦60句-读后感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龚自珍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龚自珍离京的感受。以下是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鉴赏,欢迎阅读。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一、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心潮不平。

二、浩荡:无限。

三、吟鞭:人的马鞭。

四、东指:东方故里。

五、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六、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七、花:比喻国家。

八、即:到。

参考鉴赏

(一)

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龚自珍的代表作品。是年,龚自珍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龚自珍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时值*8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这首诗则表现龚自珍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二)

这首诗是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龚自珍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诗的开拓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龚自珍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龚自珍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龚自珍本色。紧接着的“吟鞭”句,对前人诗局的化用也恰倒好处,并形成了两句相连呼应的艺术效果,仿佛能感受到龚自珍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最后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使全诗浑然一体动人肺腑。

(三)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子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龚自珍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荷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龚自珍复杂的'情感。

(四)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龚自珍离开京城时的感情。龚自珍离京时,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龚自珍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龚自珍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龚自珍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龚自珍离京之愁。天涯是指龚自珍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龚自珍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现龚自珍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龚自珍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参考解读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龚自珍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龚自珍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龚自珍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龚自珍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龚自珍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龚自珍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龚自珍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

一、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二、作品介绍: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220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收录。

三、诗人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除鸦。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有《定庵全集》。

四、整体赏析

《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评价

龚自珍,清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以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生于公元1792年,去世于公元1841年,字璱,号定庵,世代官宦世家出生,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为官期间,多次抨击时弊,上书奏请清除弊政,积极为林则徐禁烟运动出谋划策,抵抗外国侵略者。

龚自珍是一位眼光十分毒辣的人,他对当时朝廷多年的积弊一年看清,曾经多次对此进行抨击。无论是他留下的散文,还是诗词的,都有这方面的表现。

他是一位热血沸腾的青年的,在面对积弊的清王朝,他仍然能保持全心的热情,倡导进行改革,增强国家实力。他曾经多次指出,社会动乱的缘由在于贫富差距过大。要结束动乱,增强实力,需得改革科举,不能仅仅是凭借八股取士,需要多方笼络各方面通经致用的人才。正如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句诗所说的一样的。

龚自珍是一位锲而不舍的,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年少开始参加科举考试,数次名落孙山,一直到参加了六次会试,最终才得以进士及第。放在今天来看,就是起码复读了六次高三,想想都十分可怕。但是龚自珍在一次次的金榜无名的失落中坚持下来,并且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最终取得了想要的成功。进士及第,步入官途的。

龚自珍是一位十分懂得自省的人。龚自珍诗词兼备,但是在词方面的'成就却远远逊色于诗。在晚年的时候,龚自珍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在词方面的不足。他说自己的词: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

对于龚自珍此人,梁启超曾经评价道: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清代学术概论》: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全集》,若受电然。

相比于在仕途方面的成就的,早早辞官的龚自珍还是在诗词方面的成就更高。他的诗词大多数都主张变法改图,深刻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诗句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洋溢的爱国热情。柳亚子评价他的诗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

龚自珍有《定庵文集》存世,其中文章有三百多篇,诗词有将近八百多首。在龚自珍的诗词中,最为著名的无异是总共三百五十首的《己亥杂诗》。

评价龚自珍

他支持林则徐查禁,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的。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

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他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呼唤改革风雷的风气。《己亥杂诗》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诗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他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743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