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燧人是钻木取火的读后感聚集50句-读后感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④鸹:鸱鴞(ch xi o),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⑤燧:读作su 。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音______义________

②默而识之 音______义________

2.翻译下列文案。

①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译文:

②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译文:

三、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_______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四、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请试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sh 知道,懂得 ②zh 记住2.①遂明国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天黑夜②圣人于是感悟到了钻木取火的道理,回去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 3.有鸟若鸮,啄树则灿然火出 4.牛顿思索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壶中的蒸气顶开盖子而发明了蒸气机等。

遂明国全是一片黑暗混沌,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天黑夜。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后世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休息在这棵大树下。(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圣人于是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于是后人就称为他为燧人。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

神话故事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神话故事《钻木取火》,讲的是一位圣人叫燧人,他发明了火。

一天,他在森林里抓到一只野兔,正准备享用,天上电闪雷鸣,他身旁的一棵枯树被雷电击得燃烧起来,兔子也被火烧得噼啪直响,燧人从兔子身上闻到一股香味,撕了一块兔肉,感觉比生肉好吃多了。

燧人回到村里,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人们,但是人们还是不知道怎样取火。

他再次返回森林,他走了很远,突然发现一棵遂木树上闪着许多小火花,他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树上小鸟在树上每啄一下,就会闪出火光,燧人受到启发,他立即用树枝钻磨遂木,果然钻出了火星,从此,人类就有了火,不再吃生冷的食物,人类这才开始一步步走向文明。

燧人不但乐于助人,他还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善于观察、开动脑筋,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那样我们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神话故事读后感2

神话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逐日,仓颉造字……而这本书就将我们心目中的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写得非常完美,就像是出现在我的眼前。在这些故事中,我最佩服仓颉,因为他造出了文字,我们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有各种华丽的文章。

而各民族民间故事,这本书写得就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了,比如:神农尝百草、过“年”、牛郎织女、白蛇传……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故事书中也讲了不少,例如:阿凡提和国王、火把节的传说、阿诗玛、一幅壮锦等等,其中我最喜欢一幅壮锦这篇文章,因为它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我最喜欢文中的人物勒惹,因为他很勇敢,不怕任何困难,一心想为自己的母亲找到壮锦,他不畏困难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合上书后,书里的故事与人物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荡,我决定要多读读这方面的书,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和各种民间故事。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身边更多的人听,让他们知道并学习我们祖先的拼搏开拓精神。我还要讲给外国朋友听,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我们中国的辉煌历史,让全世界都更加了解中国。

神话故事读后感3

我在寒假期间看了一本书——《中外神话故事》,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中外神话故事》中有许多人物,其中我最喜欢黄帝,黄帝拥有强大的领导力,引领军队战胜了实力强大的蚩尤,让嫘祖妻子养蚕做成了衣服,黄帝还有许多事迹,其中大战蚩尤和仓颉造字最令我佩服!

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叫蚩尤。经常去攻打弱小的部落。其实蚩尤还有八十一个兄弟,个个兽身人面,铜头铁臂、勇猛无比。他们擅长造刀、弓等各种各样的兵器。一次蚩尤杀到了炎帝的部落,可是炎帝打不过蚩尤,被杀得一败涂地。炎帝于是去找黄帝帮忙,黄帝在涿鹿,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一起攻打蚩尤,这就是的“涿鹿大战”。于是黄帝与蚩尤经过多次激励的战斗,最终打败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并活捉了蚩尤。黄帝最后统一了各个部落,因为各个部落的人都敬重黄帝。就这样,中国就稳定下来了。

黄帝打败了蚩尤,于是命令仓颉造出一个能代表物体的东西就是:字。

仓颉有一天去参加合订本守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争了起来,原来是看见地上的脚印才知道的。仓颉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有一种符号表示东西呢?他高兴地狂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渐渐地,这种符号的用法全推开了。就这样,形成了文字。

黄帝除了大战蚩尤、命令仓颉造字还有很多很多的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真不愧是我们的中华始祖啊!

神话故事读后感4

《神话故事》主要讲的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各样的神话。有讲鬼的、妖精的,有讲神仙的,有讲宝物的……

有几章我很喜欢,是日蚀和月蚀的由来、月下老人的传说、孔雀公主和傣族王子、龙王失印服、鱼翁、嫦娥奔月的传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月下老人的传说。

月下老人的传说主要讲的是唐朝有一个叫韦固的人,一天他在街上闲逛看到一个老人在看书,便问他在看什么书,老人回答:“记录男女婚姻的书。”韦固听了很好奇,便一直跟着老人走到了米市,看到了一个盲妇抱着个小女孩,老人说:“那小女孩是韦固的妻子。”韦固听了很生气,回家叫了个人把小女孩杀了。十四年后,韦固找到了对象,是刺吏王的掌上明珠,人长得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伤痕。韦固很好奇,便问岳父,岳父说:“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个人刺了她一刀,幸好没生命危险。”韦固回忆起十四年前的事,把以前的事告诉了岳父,岳父听了也很惊讶。夫妇俩知道婚姻是由神决定的,因此更爱惜这段婚姻,恩爱生活。

神话故事读后感5

《中外神话故事》这本书,使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写的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在这本书中,“女娲补天”的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愚公移山”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董永还债”告诉了我们要想董永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精卫填海”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有强大的毅力,鉴定的意志,不要轻言放弃……

书中还有很多故事,每个小故事都会让我明白不同的道理,真的是受益匪浅。这本书还教给了我怎样积累文章中的.

我太喜欢这本书了,以后我还会读更好、更有意义的书籍!

神话故事读后感6

在寒假中,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中外神话故事》,这本书特别好,有“愚公移山”“巫山女神”“精卫填海”。

其中我最喜欢“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故事讲得是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为了修一条公路,决定自己动手刨山。他每天都去刨,有一个叫智叟的看见了,就嘲笑他,都这把年纪了,现在才想起开山,不嫌太迟了吗?愚公听了说:“就算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儿子还有儿子,子子孙孙总有刨完的那一天。”天帝知道了这件事情,非常感动就派人把两座大山挪开了。

这个故事我读完了,特别受感动,老爷爷太坚强了,一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他一个人怎么能把山移开呢?读完了我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个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不怕吃苦,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胜利,我们也要向愚公老爷爷学习。

神话故事读后感7

这本神话故事书的内容很精彩,我很喜欢。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很多疑团都解开了,知识面也宽广了。

书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流传已久的,甚至有些都拍成电视剧了。比如《精卫填海》。书中说的月下老人、白蛇、许仙、雷神、妈祖等等,这些都可以在电视剧或者是电影上面看到。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这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印象更深刻了。精卫虽然只是一只小鸟,但是却不畏惧艰难险阻,有恒心有毅力,能坚持不懈。夸父为了把太阳留住,让族人生活的更好,更是跋山涉水,一直追逐太阳。青年阿里为了山上的生灵,甘愿自己受罚,牺牲而死。白娘子虽然是蛇妖,但是她却有着菩萨的慈悲心肠……

他们这些神话人物虽然都是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是他们的精神却一代代流传,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给我们以借鉴。我们要努向他们学习,有理想,敢于追求。心地善良,坚持不懈。

神话故事读后感8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中国神话故事》,里面记载了六十个神奇瑰丽的中国古代神话。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神农尝百草》这一篇。

故事讲的是:神农其实是太阳神炎帝,他有着透明的水晶肚子,可以看见肚子里的任何情况和反应,为了体验不同草药的药性,他亲自为人民尝各种草药。

一天,神农上山,看见一种绿绿的叶子,咽下去后,神农发现这种叶子能清除肚子里的杂物,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取名为“查(茶)。”

神农又看见一种小花,摘下来,尝了尝,没什么反应,可是后来,神农却流了很多鼻血。他明白了,这种花少吃对身体好,多吃会流鼻血,于是,取名为“甘草。”

后来,神农在尝一种淡黄色的小花时,肠胃断裂,他倒了下去,说:“这种草不能吃,我把它取名叫‘断肠草’。”之后,神农合上眼睛长眠了。

神农死后,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尝百草的功绩。

我们要学习神农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神话故事读后感9

在寒假里,我读了《中外神话传说》这本书,从中,我喜欢《太阳和月亮为什么住在天空》这篇文章。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很早以前,太阳和水都住在地球上,和睦相处,非常要好。太阳经常到水的家里去拜访,他们经常坐在一起谈话,而水却没有拜访过太阳。太阳邀请水和水族一起去我家作客,水说太阳的房子太小了,会把你和妻子赶走的。太阳说他们要盖一座新院落,请水和水族去。水说:“”要我去,要大院落。”“因为我和亲眷占地太大了,真怕把你的财产毁掉。”太阳因为朋友没有到他家作客,心里难受,于是水答应说,等新大院盖好,就去拜访。太阳和月亮在朋友的帮助下,盖起了新大院。太阳恳求水到他家来。水迟疑不绝,最终决定了,水和水族全都涌进太阳家,院子里的水越来越高,太阳和月亮升到屋顶,很快水就齐屋顶深了,太阳和月亮只好升到天上去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太阳把一个巨大的东西想像成很小的东西,那是很不对的。我不能像文中的太阳学习,但太阳对待友谊的态度是要我们学习的。

神话故事读后感10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中国神话故事》,讲我们国家古时候神仙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妈祖和舜,先来说说妈祖吧。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是历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灵。妈祖是福建省莆天县湄州屿良港人,家族是九牧林氏的后裔,在当地是一个望族。妈祖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八岁时启蒙读书,能过目不忘,而且能理解文字的意思。总是帮助别人,人们都说她助人为乐。后来妈祖被封为神仙。妈祖被封为神仙后依然为民除害。我很钦佩妈祖助人为乐的精神。

再来说说舜,舜出生于有虞氏部落,所以后人也称他为虞舜。舜是个孝顺的人,不管父亲和弟弟对他的态度有多么恶劣,而且还要杀掉舜,舜都真心孝敬父母和弟弟,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舜品德高尚,为人谦逊忍让,所以我很欣赏舜尊老爱幼的精神。

我以后一定要学习舜和妈祖他们可贵的精神。

神话故事读后感11

读了《中外神话故事》这本书,我觉得它是一本又生动又富有哲理的好书。书里讲了许多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其中,《夸父追日》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个巨人名叫夸父,他力大无比,但心地善良,善解人意。一天,他看到西落的太阳心想:为什么不可以把太阳一直留在天上让人间永远充满光明和温暖呢?于是他便向太阳飞奔而去。跑了好久,夸父觉得又渴又累,他喝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不过还是口渴难忍。虽然他已精疲力尽但依然坚持向着太阳跑去。最终夸父没有实现他的愿望,他太渴了,也太累了,倒下了。他死后,身体变成了一座绵延千里的山脉,他扔出去的手杖变成了一片茂密的桃林……

夸父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他很有恒心,无论怎样辛苦都要尽力完成,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让我感到十分钦佩。

像《夸父追日》这样精彩的故事在书中还有很多,每个故事就是一个做人的道理。我觉得把这些道理学好领悟后会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神话故事读后感12

我今天看了《中国神话故事》,读了里面四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我还听了光盘里的故事《哪吒故事》、《牛郎织女》。

我喜欢《后羿射日》这个故事,因为后羿剑法很准,能射下太阳,让人佩服,而且他还帮助人类,是个乐于助人的勇士。

神话故事读后感13

前几天,我把《中国神话故事》读完了。这本书不仅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离奇的神话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些耐人寻味的道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比如说“夸父追日”中夸父的勇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十二生肖里的小老鼠,它很机灵,竟然跳上了牛背,得了第一名。

这些故事都非常有趣,我很喜欢这本书。

孔子,一个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影响了不知多少代人的思想。在一般人看来,记录孔子言行话语的《论语》一定是高深莫测的。然而,《论语》中都是一些简单而又朴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天地人之道》

所谓天地人者,即三才者也,这是《三字经》中的说法,“才”一字既写出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又表达了人类对于自身能力的期望。这句话贯彻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所遵循的既要向自然学习,也坚定不移地相信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在她对于论语的解读中说到要讲究天人合一,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的确,从人类的起源开始,我们就通过不断地向大自然和其他生物学习,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打火机的发明,从仓颉造字到如今文化科技的高度繁荣发达……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我们人类不断的学习,实践,探索,总结,改进的成果吗?

我们今天的学生就好比站在中华民族这个五千岁的巨人肩上,我们更应该循着先人的足迹,不断前进。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孔子说人要“恕”,但是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却完全没有恕的概念,只一味的知道惟我独尊。当然我身上也有诸如此类的各种毛病,所以我们更应向天地学习那种包容万物的浩然之气。所谓有容乃大,就是这种境界。

天地人之道,说白了就是为人处事之道,人与自然之道,作为新生代的人,完美的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在这个社会上的立足之本。

《天地人之道》观后感500字

下午,我们在老师的推荐下观看了于丹教授讲述的《论语——天地人之道》,我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论语》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此而无比强大,所以现在人们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

我们要时刻记住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天人合一”。人对自然万物,应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

我觉得视频中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评估二十一世纪一个国家是否富强,不仅仅用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评估,还应该用这个国家的百姓内心的安宁与幸福感,也就是GNH。

我国在上一世纪八十年代末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调查,数据显示,当时我们的国民幸福指数只有64%左右。91年再次参加调查,升到了73%左右,而96年又下跌到了68%。这是一件很令人困惑的事情。这些数据说明,当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就有可能遭遇更为复杂的心理困惑。用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一次子贡问孔子:“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孔子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字,大约就是‘恕’字吧!”恕的意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恕他人。比如我们有很多时候,本来已经过去的一件事情,而我们还是不断的自我咀嚼,然后一次一次再受伤害,其实该放下时且放下反而更好,因为你宽容别人,就是给自己留下一片天空。你的胸怀越大,很多事情也就越小。

这节课我收获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那对生活更高层次的理解。

《天地人之道》观后感800字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真正的圣贤也是平易近人的。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这部儒家经典对为人处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之大。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指有利的时令和气候,有利的地势,得人心和上下团结。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地人的和谐。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到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都说明了天地人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以及其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想在自然之间立足,也就必须与自然融合,吸取天之灵气,地之精华,这样才能让个体的智慧无限扩大,发挥到极致。只有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他才会变得十分强大。苍天在上,高于一切,大地在下,厚重于一切。而人,则处于天和地之间,目睹着天地间的风云万变。人在自然的熏陶下不断成长,而“神于天,圣于地”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理想境界。一个好的人格,应当有理想主义的天空,有一双能飞翔的翅膀,绝不妥协于任何障碍或困难,同时也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在大地上进行其理想的拓展。倘若没有能力去实际行动起来,就是理想主义。而天和地就是我们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样东西在我们成长的路上需要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天地人为三才,人的意义与天地的意义是一样的,天地之美在于庄严与敦厚。人之美在于能够与天地融合,凝聚正能量,不断完善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了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与自然和谐相处,那么自然也会回馈我们更多能量。

作为天地之间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应当学会锻炼和提取与自然、生物和谐快乐共处的力量,那样,我们便可获得比海更宽,比天更广的心胸!

《天地人之道》观后感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缺少信仰,但是,在这个星期六,阿宋给我们全班诠释了什么是中国人的信仰。

有一个人,其貌不扬却改变了中华民族教育传统,有一本书,是这个人的.文案却被称为治国之道。这个人是孔子,这本书是《论语》。于丹教授在理解《论语》上很有自己的心得,而阿宋给我们看的就是《百家讲坛》中于丹《论语》心得的第一集《天地人之道》。

在这一集中我明白了天、地、人之间的联系。盘古开天辟地后,上面是天,下面是地,盘古就在中间,所以天地人在境界上是一样的。人只有真正感悟到了天地至理,才能纳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于自己胸中,使自己成为天地间最为强大的存在。孔子是凭借什么感染其他人的,正是凭这浩然之气。

孔子有一个“仁”的思想,这大家都知道,可你知道什么是“仁”吗?孔子的弟子就曾经问过他,什么是“仁”?孔子回答:“爱人。”又问,什么是“智”,又答:“知人。”多么玄奥的两个字,孔子就以此作答。原来“仁就是爱人,智就是知人。”

孔子还有一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有位弟子问孔子:“老师,我们向你学了这么久,是想以后能当大官,你说有什么条件,才能治理国家?”孔子的话依旧简短:“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学生不甘心,问:“去掉一条的话,您去哪一条。”“去兵。”孔子认为没有兵力也行。“再去一条。”孔子很严肃地回答:“去食。”人在世上,难免一死,可怕的是国家因为没有人民信仰而崩溃。信仰的力量是那样伟大。

最后,我感动于孔子的一个字:“恕”。对自己宽容一点,对别人宽容一点就是“恕”。有了这个字,我们就可以过好一辈子。

我深深地被孔子的智慧所打动。

《天地人之道》观后感400字

今天,我们一起看了百家讲坛之天地人之道,于丹用它自己的语言为我们解读《论语》。看了之后,我感触博深。很多我们现在烦恼着的问题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已经为我们解决了。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依据孔子的言行零零散散集合而成的,而本书的核心就是“仁”“恕”等。宋朝宰相赵普曾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他对《论语》的推崇至极。其实不仅仅是他,整个封建社会都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而我们,更应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论语》。

听着于丹的讲解,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孔子的学生曾问过孔子,一个人贫贱而不为此感到耻辱,富贵而不感到骄傲,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则用商量的语气回答道还不错,但最好的就是贫贱而乐在其中。由此可见,我们面对苦难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在其中,或许,我们会认为这是不思进取,但其实,这却是让我们的心灵放松,让我们的身心愉悦的最好办法。

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仁”与“恕”。在我们这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能宽恕别人,爱别人。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当别人做了什么让你感到难以理解,让你厌恶的事情,你应该去懂得宽恕别人,只有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态,你才能受人尊重,才能在当今社会中有着较好的人际关系。而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项。且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但我相信,无论社会怎么变,拥有一颗宽恕的心依旧是最重要的。反而,如果没有一颗宽恕别人的心,那我们不仅会让别人不快乐,也会使自己的心进入一个困局,让自己身心疲惫。

所以,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阅读《论语》,去学习《论语》中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华民族的精髓,让自己尽善尽美。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981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