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劝谏被杀的读后感
纣王杀比干读后感450字
商朝末年,有个自称商纣王的昏君登基了。
他整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老百姓无可奈何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商纣王的亲叔叔比干实在忍无可忍,看不下去了。
比干趁一次进宫的机会,上前劝阻商纣王不要天天和那些嫔妃们嬉戏玩闹,应该管理一下国家大事,要不然商朝迟早会灭亡的。
可商纣王非但不听,还下令把比干拉下去斩了,掏出他的心。
不一会儿,下人把比干血淋淋的心掏了出来。
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就这样,商朝逐渐走向了灭亡。
商纣王真残暴。
商纣王整天吃喝玩乐,叔叔比干好心劝阻,他非但不听,还杀了比干这样的一代忠臣,更受不了的是他还掏出了比干的心。
他真是封建社会中最不中用的,最残暴的昏君,他是皇帝中的耻辱。
比干忠心耿耿。
比干是商朝末年最忠诚的臣子,他眼看国家将要灭亡,商纣王却若无其事。
比干很了解老百姓们现在的心情,更了解自己现在该为老百姓做些什么。
他竭尽全力阻止商纣王不要在游手好闲了,可商纣王根本听不进去,还杀了忠臣比干。
忠心的狗,狗从古到今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自从主人把它领回来,天天给它吃,给它喝,狗看在眼里,它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主人。
随着时间在流逝,主人对它的关心越来越少。
有的人家把狗养的肥肥胖胖的,等到过年时吃狗肉。
商纣王残忍狠毒,把自己的快乐强加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杀了忠臣比干,结果遗臭万年。
比干进谏被杀
史记载,比干是殷纣叔父,是一位忠义之时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政。
据<<封神演义>>载:纣王听信妲己妖言,制造酷刑,杀戮谏臣。
虽有商容、比干等大臣直谏,纣王终不悔悟。
鹿台完工后,纣王听信妲己谎言,欲会见仙姬、仙子。
妲己心生一计,于十五日夜请轩辕坟内众妖狐变成仙子、神仙、仙姬来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龙宴席,迷惑纣王。
席上,狐狸骚臭难闻。
功夫浅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
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将此情告知武成王黄飞虎。
经查,众妖狐都是轩辕坟内的狐狸精。
比干便与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尽行烧死。
比干还拣未烧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袄袍,严冬时献于纣王,以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与君前。
妲己见袄袍尽是其子孙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
一日,纣王正与妲己以及新纳妖妇喜媚共进早餐,忽见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
喜媚道是妲己旧病复发,须玲珑心一片煎汤救治,并推算说惟亚相比干是玲珑七窍之心。
纣王急向比干索其心。
比干怒奏曰:“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
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
心乃万物之灵苗,四象变化之根本。
吾心有伤,岂有生路
老臣虽死不息,只是社稷丘墟,贤能尽绝。
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
”纣王怒道:“君叫臣死,不死不忠。
台上毁君,有污臣节,如不从命,武士拿剑去取心来
”比干破口大骂妲己,望太庙大拜八拜后,接剑自剖其腹,摘心掷于地,走出五门,上马而去。
先是姜子牙离开朝歌时,曾去相府辞行,见比干气色晦暗,知其日后必有大难,便送比干一张神符,叮嘱在危急时化灰冲服,可保无虞。
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难,便服饮姜子牙所留符水,故在剖心后能不流血而前行。
后传说,比干因服了姜子牙灵丹妙药并未死去,而是来到民间广散财宝。
比干生性耿直忠证,公正无私,心被挖空后成 了无心之人,正是因为无心无向,办事公道,所以被后人奉为财神。
当时传说在比干荫佑下做买卖的人,无偏无向,公平交易,互不坑骗,所以比干广为世人所传颂和敬奉。
一窍不通的故事读后感
一窍不通故事 读后感 商朝时的殷纣王,整天胡作非为,不理朝政。
他的臣子比干,多次劝殷纣王改邪归正,否则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但他根本听不进去,并且还愤怒地嚷道:“我早就听说圣人有七窍,我要把你杀了,取出心来看一看
”不久,纣王真的杀了比干,并挖了他的心。
很多年过去了。
孔子每次说起这件事,都感叹道:“纣王一窍不通,如果开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
” 读了这个成语让我知道了:不管自己的官位有多大都不能胡作非为,不能听信别人的谎话,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件事情。
没有知识是多么的可怕。
忠臣进谏的故事,正反各一个
比干劝谏纣王而被挖心;屈原劝楚王而被放逐;魏征劝谏唐太宗而有“开元盛世”。
这里介绍第一个故事比干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比干尽心尽力地辅佐纣王,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比干向来以死进谏,不惜以死抗争,正是这样的品质最终导致比干被纣王挖心。
纣王在位期间,荒淫无度,政事荒废,比干多次向纣王进谏。
纣王虽表面应允比干会改过,但是在心里视比干为眼中钉,终有一日想除之而后快。
比干的多次进谏,换来的只是纣王的更加荒淫。
比干痛斥纣王杀皇后、诛大臣,直指纣王的暴政,纣王自觉理亏,无言以对,比干罗列纣王的条条罪状,引起纣王的勃然大怒,终决定杀之而后快。
于是,纣王命人剖开比干的肚子、取出心肝,就这样“亘古第一忠臣”被纣王杀害。
民间传说比干在被挖出心脏后,形色憔悴、面如枯槁、骑马南行。
在荒郊野外碰到一位老妇人,老妇人在卖“没心菜”。
比干问老妇人“菜没心可以活,那人呢?”老妇人说“人没心便死!”说罢,比干长叹一声,口吐鲜血,坠马而死。
突然间,天地变黑,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将比干的尸体用土掩埋。
中国历史上因直言劝谏而死的人有哪些
急
比干之死成汤末年,朝歌城内。
纣王梦的箴言曰:“修中庸而行圣贤。
”遂问及亚相比干:“卿可知何为中庸之道
”比干略加思索道:“中庸,既不偏不倚,中直秉正。
肌骨,体肤,才学,贤德诸项并驾齐驱,平衡一体。
无突出之强亦无显著之弱,是为中庸。
”纣王得其意,欲施行均衡文武百官诸项才能之举以进中庸。
然妲己上而阻曰:“大王此举差矣
如此中庸,实为谬解。
人之生而迥异,或重于体力,或重于文才,抑或重于贤德,乃上天之造作。
重体力者常弱于文才,重文才者常弱于贤德,而重贤德者常弱于体力。
专长与弱项相互弥补,以趋平衡,是为中庸。
大王应广纳各路贤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勇者见勇。
以弥补各自不足,则中庸可修而圣贤孰行也。
叛臣比干妖言惑上,欲乱朝纲,颠覆成汤,夺取帝位。
望大王明鉴
”纣王叹曰:“此言是也
孤险受其害。
”遂将比干处以凌迟之刑,并剜其心。
次日,纣王遵妲己之意重修中庸之道。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183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