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作者:李丽 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读本。

毋庸置疑他是历史上最杰出最成功的人士之一。

这本书告戒了人们远离陋习,远离平庸。

提高生活品位,健全人格,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纵观其一生,富兰克林并没有太优越的成长环境,应该说是比较平淡的出场,1706年出生于北美洲的波士顿,家中有17个孩子排行15。

父亲是从事蜡和肥皂的小商人,进过两年学校,后因家境窘迫辍学。

2岁在哥哥的印刷铺里学徒,学徒的日子很艰难,然而他却利用学徒的闲暇时间刻苦学习,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在政治、科学、历史、文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他还通过自学能熟练的运用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

1726年富兰克林自营印刷工厂,从此事业蒸蒸日上。

创造了一个美国梦的传奇故事,他印刷并发行影响巨大的《宾夕法尼亚》。

他发明了避雷针、两用眼镜、新式火炉和新式路灯。

他率先提出了北美殖民地“不联合就死亡”的口号”并起草“独立宣言”1771年出版了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生动的描述了其成长历程。

告戒了人们要积极向上。

此书里好多人生箴言都是富兰克林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读此书不但要感悟那些人生箴言,还要结合自身人性修养等方面完善自我,本书每一章讲述的都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章章都讲述了做人做事的感悟,并给我很很多启发。

在他看来,读书是他打开幸福成功之门的钥匙.书是无价之宝,是他最大的快乐。

书给予我们智慧,坚定我们的决心吧,让我们能够随智慧而行,让高尚的智慧充满我们灵魂。

富兰克林十分重视自己的美德。

因此,他给自己提出了13个要求,分别是:节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决心、俭朴、勤勉、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贞洁和谦逊。

他一直在尽力地做到这些,尽管他也很难完全满足要求,但他还是坚持不懈。

我想能够做到那十三条的人们,已经都能称之为“圣人”了,事实上这样完美的人确实少见,但是能追求这样的完美的人也能在美德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我的目标是在自己身上培养这些美德,所以我认为最好不要一下子全都尝试,我觉得这是很难办到的,还是在一个时期内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一点上为好。

我将这样的美德培养成习惯,然后接着在培养另一项。

于是我安排节制为美德培养的第一位,因为它需要头脑冷静,思维清晰。

这种冷静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经常保持警惕,抵抗旧习惯的惰性并遏制永无穷尽的诱惑。

在获得了这个美德后在培养美德就容易多了。

  在辩论的时候也看到富兰克林早期并不谦虚,我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辩论的时候没有必要以非常强势的压倒别人,尽管在当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快感,但一定要体会别人的感受。

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富兰克林这位被尊为美国国父级人物,能终生保持勤俭的工作作风,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对比眼下的自己和现在大多数人们显的多么的浮躁。

我希望人们以后都需要在:寡言、谦虚、俭朴、方面多加注意,去除这些坏的习惯,也许对自己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有一点,我认为是必要的,就是每个人都应该通过此书,更加明白教育等公共事业对人类以至一个城市、国家的影响。

富兰克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看来,能够给人类带来幸福的,与其说是千载难逢的巨大的幸运,倒不如说是每时每刻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琐细的方便。

”我认为,这句很有启发性的话提醒了人们:不要只顾那些百年不遇的幸运,而忽略了身边的小事;这句话也很好地解释了富兰克林的那些造福人类的发明和他成为发明家的原因。

富兰克林能在如此多的领域做出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事,应该很大程度上依靠他的习惯,非常遗憾不能看到他后半生的传记,也许他的后半生我更感兴趣一些,其实人往往这样,喜欢看到辉煌的一面。

看完富兰克林自转后,深深的感知人不能被惰性所征服,不能被原来的自我束缚。

要前进就要志在前进。

英语好的来看看啊急用

我倒是可以帮楼主写。

不过这不是用20分或者2000分这种虚拟分来衡量的。

如果楼主确实有急用,我可以帮你,你发邮件给我吧ok17hei@答案已经附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The Scarlet LetterThe Scarlet Letter offers an extraordinary insight into the norms and behavior of the 17th century if American Puritan society. The basic conflicts and problems of its main characters, however, are familiar to readers in the present. The female protagonist, has borne a child out of wedlock and has been jailed for over three months and sentenced to wear a symbol of her adultery, a scarlet “A” on her dress at all times. It concerns about the moral,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 of the sin on people in general. It’s not simply a love story or a story of sin.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awthorne uses the scarlet letters to symbolize the harshness of Puritan society, showing how they brand sinners for life. The story happened in Boston about 200 years ago. It narrates love affairs between three persons. The punished woman. Hester Prynne and his husband. Who called himself Roger Chillingworth . He is an old misshapen man and a doctor. Hester does not love him at all. Another man is a young minister, Dimmesdale, who has a high position among ministers and is highly respected among his people in town. Hester and Dimmesdale love each other. But their love is forbidden in that time . It is sinful. Due to this,Hester is punished by society with a letter A on her chest, which considered an evil, a shame. In this novel, the mainline seems to be around the letter A. Hester is brave enough to face the cruel reality. She is always with a mind of courage. She has been alone with her child for so long , with litter communication. Shame! Hopelessness! Loneliness! Hester has to wear the letter A day after day, seven years as for punishment and ill fame. When a woman has lived through a difficult experience, her character changes a great deal. If she be all tenderness, she will die. If she survive, the tenderness will leave her .Hester’s charitable deeds and quiet humility have earned her a reprieve from the scorn of the community. The letter on her chest represents her work on earth , always helping others, without expecting any thanks. Never afterwards, does that scarlet letter leave her chest. The townspeople no longer view the letter as a punishment , but rather as representing her great strength and bravery and thy say it means “Able”. But Arthur Dimmesdale, his sin against Hester and Pearl is that he will not acknowledge them as his wife and daughter in the daylight. He keeps his dreadful secret from all those under his care in the church for seven years for fear that he will lose their love and will not be forgiven. He is too weak to admit his sins. He suffers from mysterious heart trouble, seemingly caused by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hat’s worse, he is an advisor to the townspeople about their sins. After Mr. Dimmesdale’s death , no one changes more in appearance than Roger Chilling worth. All his strength and energy has been used to harm his patient . This unhappy man has made his aim in life to add to the suffering of the young minister. When the evil old man no longer has such a purpose, the devil takes him back to the hell . It is a curious subject of observation, however, whether hatred or love are not of the same place. Each takes a great deal of emotion from one person. The two feelings seem basically the same, expect that one is smiled upon by God, while the other is worshipped by the devil.

来几个关于富兰克林的作文。

最好是高考作文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和音乐家。

为了对电进本杰明·富兰克林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

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

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

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

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早期经历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

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当时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十个孩子,富兰克林排行第八。

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

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

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

十二岁时,他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他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来买书。

同时,利用工作之便,他结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将书店的书在晚间偷偷地借来,通宵达旦地阅读,第二天清晨便归还。

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

政治经历 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夕尼亚州议会秘书。

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

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可是富兰克林每天仍然坚持学习。

为了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外国语,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

他广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

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52年7月,他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而富兰克林的实验结果表明,这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

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

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

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

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

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

那时,他的孙子谭波尔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边。

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

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只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百元美元头像 100美元(1988版,1996版),头像为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790),他有一连串的头衔——作家,发明家,出版商,科学家,外交家。

有评价说他是十八世纪,仅次于华盛顿的名人。

弗兰克林的自传家喻户晓,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富裕的生活,仅仅靠自己对宗教的虔诚,对教育的重视,生活的简朴,以及不屈的奋斗获得了在各个领域的成功,他是美国“清教主义”的杰出代表。

[编辑本段]热心公益的出版商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波士顿。

他是家里的第十五个孩子(他父亲先后娶了两个老婆,前妻生了七个,继室又生了十个,富兰克林是继室所生,排行第十五,比他小的只有两个妹妹)。

23年前他的父亲乔赛亚·富兰克林从英国中部地区迁到马萨诸塞,成为一名印染匠和肥皂、腊烛制造商。

年轻的富兰克林喜爱读书,乔赛亚一直希望儿子能成为牧师。

但是窘迫的家境使富兰克林无法继续接受教育,12岁时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造蜡烛,然后又跟随哥哥詹姆斯学习印刷。

印刷业令富兰克林接触到了许多新书和新作家。

不久,詹姆斯开始出版《新英格兰周报》,这引发了富兰克林对新闻的浓厚兴趣。

他经常在晚上把自己用化名写成的短文塞进印刷所的门缝里,当听到专业人士对那些文章的赞赏后,他总是独自窃喜。

他曾写过一篇主祷文,自以为无论从文体,还是从神学理论角度来看,都超过了《圣经》中的主祷文;他重写了公祷文,并且出版了几册;他还编撰了一则有关受宗教迫害的寓言,并告诉朋友们那是《圣经》中他们从来没有读到过的一个章节。

富兰克林在16岁时通过模仿英国文学期刊《旁观者》上的短文,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风格,并用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笔名“寂寞的行善者”发表了14篇文章。

读者们一直以为作者是位具有道德感的寡妇,55年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首次披露了这段写作经历。

1723年10月,作为学徒的富兰克林由于不满哥哥的严格管理,逃离了波士顿。

在纽约短暂停留后,17岁的富兰克林来到了费城。

不久,他当上了印刷工助理,然后给父母写了封信,说明自己的情况和离家出走的原因。

结果这封信出人意料地被宾夕法尼亚总督基思爵士看到了。

基思对这封信的文体非常赞赏,并亲自写信给在塞缪尔·凯姆尔印刷所打工的富兰克林,建议他开创自己的印刷业。

然而,基思爵士是个很难守信的人。

当富兰克林专程前往伦敦购置印刷字模、联系业务时,才发现总督并没有向他提供曾经许诺过的信用状和介绍信。

此时进退两难的富兰克林不得不选择留在英国,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生活上极其节俭,在工作中勤勉上进,同时还兼职游泳教练以增加收入。

20岁时,富兰克林返回费城。

在船上,他写下了自己的人生计划,决定以“节俭、诚实、勤奋和得体”作为人生的信条。

1730年,富兰克林和另一名学徒一起开始创办自己的印刷所,出版费城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大获成功。

随后印刷所的业务源源不断。

在他们的出版物中包括美国第一本医学专著和第一部小说。

同时他们还负责印刷当地的纸币。

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富兰克林终于成了真正的企业家。

这时,富兰克林又开始向德博拉·里德展开了追求。

早在他去英国前就追求过德博拉,可遭到拒绝。

他离开后,德博拉嫁给了别人后来被遗弃。

这次德博拉接受了富兰克林。

1730年9月1日,他们正式举行了婚礼,住到了位于市场街的印刷所楼上。

与他们同住的还有富兰克林的私生子威廉。

富兰克林曾经因为他所谓的“很难抑制的那种青年情欲”经常去找“下流女人”,威廉就是这样的成果。

婚后德博拉生了两个孩子,其中女儿萨拉成为他们一生的欢乐,而在6岁时夭折的弗朗西斯则为这对夫妇带去了永远的伤痛。

富兰克林与费城同步发展着。

当费城发展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城市时,富兰克林在文学和出版业方面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他发表了《穷理查年鉴》,与18世纪的其他历书一样,这本书中包含了日历表、阴历图、节假日、集市日,还有家用食谱、天气预测、生活格言等等,与众不同的是富兰克林在书中的精彩补白部分。

多年来富兰克林一直在年鉴的每一页空白处记录下自己创作的成语、插图和寓言,这些浅显、朴实的人生智慧使他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穷理查年鉴》成为13个殖民地区的畅销书。

对许多读者来说,除了《圣经》他们只看富兰克林的年鉴,因为“穷理查”教导人们勤奋工作、诚实守信,同时对事物持有健康的怀疑态度。

当时美国人正在摆脱过去的清规戒律,“穷理查”代表了他们的精神特质,宣告了美国人共同的价值观。

富兰克林创建了“皮围裙俱乐部”。

年轻人经常在这里交流各自的读书乐趣、畅谈理想和个人发展。

此外,俱乐部成员也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

富兰克林要求组建消防队,并且建议设立付酬的城市看守员,日后这一建议带来了费城的第一批警察。

通过努力,他还为费城建造了第一所医院以及后来发展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费城学院。

富兰克林的知名度与他的生意一起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不久他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各个城市都设立了出版分店,从中获取大量的利润。

他目光敏锐,善于捕捉商机,垄断了费城印刷纸张的市场,进而控制价格。

他还利用邮政局长的职位,来提高自己刊物的发行量,赚取更多的利润。

富兰克林的主要收入当然源自他的出版公司。

同时,他和许多朋友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向他们在各个地区的出版公司提供资金以分享利润。

此外,他还通过销售纸张和油墨来增加收入。

[编辑本段]乐善好施的科学家 富兰克林是精明能干的商人,同时又是极度慷慨的科学家。

他在发明高效取暖炉后,拒绝申请专利,并且声称发明应该为公众利益服务。

富兰克林的乐善好施出于他的集体天性和宗教信仰,善待人类是他认为最神圣的事情。

他有许多发明,如静电发生器、漂亮的古玻璃琴等等,其中最重大的发明是避雷针,这是他广泛实验后的成果。

富兰克林精心设计了避雷针的大小、地面设备的类型以及如何将其与建筑物连接,直到今天避雷针仍基本保持了他当年的设计。

18世纪40年代,富兰克林在电学理论上取得了突破。

当时的人们知道莱顿瓶,知道怎样将电储存在那里面,知道会产生电击,但却不知道电到底是什么,电击又是如何发生的。

富兰克林试图通过实验确立电力的工作原理,寻找存储电力和应用电力的方法。

他最早提出了电流的理论,认为电会沿着导体从正极流动到负极。

他创造的许多专业词汇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如正电、负电、电池等等。

而富兰克林最大的成就在于,他相信闪电现象实际上是另一种源自莱顿瓶富兰克林在捕捉雷电的电火花,只是在形式上更猛烈而已。

为了证明这个理论,他用风筝和钥匙进行实验。

富兰克林具有一种将基本原理转化成简单实验的天赋。

他先是制作了两张表格,列出了电和闪电的各自特征,然后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很相像,于是就开始实验。

富兰克林认为,要证明闪电理论的惟一方法是在教堂尖顶上竖一根导体,可惜教堂的最高点仍然不够高。

1752年夏季,在天空乌云密布时,富兰克林和儿子威廉做了只风筝放到空中。

很快富兰克林就注意到牵引风筝的线绳开始分裂,这说明有电荷产生。

于是他在牵引线上挂了把钥匙,摩擦指关节后与钥匙接触,结果火花出现了,这证明闪电实际上就是大量的静电。

富兰克林的理论后来被法国人证实,奠定了他的科学家地位。

从此,人类历史上诞生了一句名言,描绘他的这一成就,“他从天空抓到了雷电,从专制统治者手中夺回了权力”。

富兰克林作为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声望,对他取得科学上的成就非常有益。

然而,美国、英国和法国的不少神职人员也开始谴责富兰克林。

他们坚持认为闪电是上帝惩罚罪人的方式,人类根本不能干预。

理性的富兰克林对此嗤之以鼻。

事实上,他的电学理论和避雷针的实际功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富兰克林成为在欧洲最出名的美国人,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征服了闪电的人。

富兰克林在哲学上拥护自然神论,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客观性。

他也是最先有意识地用劳动时间来确定生产价值的人。

富兰克林预言美国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平均每25年增长 1 倍。

这预言已为美国政府在上一世纪的人口普查所证实。

富兰克林电学著作和论文有:《电的实验与观测》、《对于导电物质的性质与效应的见解和推测》、《在美国费城所进行的关于电的实验与观测》、《论闪电与静电的同一性》等。

[编辑本段]功勋卓著的政治家 富兰克林在55岁那年准备退出政坛,悉心研究科学,但是宾夕法尼亚立法机富兰克林的雕像关派他去伦敦解决一起有关土地征税的争端。

当时佩恩家族拒绝为他们占有的大片土地缴税。

富兰克林本来估计这只是一次短暂的旅行,没想到一走就是7年。

当他返回美国时,正值费城进行州议会选举。

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14年担任州议会的议员,但这一次他却落选了,因为领主 佩恩家族极力要毁掉他的政治前途。

富兰克林和其他人决定向英王请愿,把宾夕法尼亚变成英国的直辖殖民地,从而永久地剥夺佩恩家族的控制权。

尽管已经不是议员,可州议会还是委托富兰克林前往英国交涉,这次旅程历时达10年之久。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又陷入了另一场纠纷中。

1765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案,要对殖民地的各种印刷品征税,由于付税凭证是一枚印花,因此这一法案被称为《印花税法案》。

在英国本土早就开始征收相似的税种,富兰克林几年前也曾提出这一建议。

但是1765年的政治气氛已经发生变化。

《印花税法案》在美国街头引起了骚乱,民众纷纷发表激烈的反对演讲,斥责这一专制行为。

由于当时富兰克林的儿子威廉已经担任了新泽西州的州长,所以不少人认为富兰克林是《印花税法案》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费城富兰克林位于市场街的寓所,他的妻子德博拉由于害怕民众的愤怒情绪爆发甚至为自己配备了手枪。

富兰克林一开始企图与英国政府达成某种妥协,但执政者置之不理。

当他明白《印花税法案》将影响英美间的关系后,坚定地提出必须废除这一法案。

1766年2月13日,富兰克林来到众议院论述废除《印花税法案》的理由。

在长达4小时的时间里,面对着众议员富兰克林答复了174个问题。

后来英国哲学家伯克描述了这场戏剧性的答辩,说那就像是一位大师在回答一群学生的提问。

富兰克林提醒议会,美国人一直把自己视为英国人,只要他们受到尊重就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英国。

几星期后《印花税法案》被废除,美国人把富兰克林视为英雄。

但是英国并没有放弃向殖民地征税的想法,不久新税种又出现了。

为了强制征税,英国甚至派遣部队进驻美国,费用自然由殖民地居民承担。

局势再度紧张。

富兰克林预料形势将会恶化,一场殖民地居民和英国人之间的战火即将点燃。

不久波士顿人和英国士兵之间发生了口角,双方先是互掷雪球,结果却导致5人丧生。

波士顿人被激怒了,他们将600磅的英国茶叶倒入港口。

几年前美国人几乎不会想到“独立”这种字眼,但这时宣告独立似乎成为惟一可行的办法。

富兰克林一直希望不要出现这样的局面。

马萨诸塞州聘请效忠英国的富兰克林担任驻伦敦代表,但托马斯·哈钦森州长却否决了这项任命。

当时富兰克林断言,派遣更多的英军去波士顿,只能证明英国对殖民地的敌意,后来他获知这些部队都是哈钦森州长要求部署的。

哈钦森曾多次写信给英国的官员,批评马萨诸塞州的局势,并建议剥夺殖民地区所谓的英国式自由。

几年之后,也就是1772年,这些信件传到了富兰克林手中。

他把它们交给马萨诸塞的朋友看,请他们在殖民地官员中秘密传阅,但不要公开。

他的这种要求显然过于天真,结果这些信件被公开出来,自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愤怒的波士顿人写下请愿书,要求罢免哈钦森,让富兰克林代表他们向英王请愿。

富兰克林接受了这项使命。

而哈钦森则要求捍卫他的名誉。

这件事传到伦敦后也引起了一场混乱,英国人想弄明白究竟是哪个叛徒把这些私人信件交到了殖民地居民的手中。

他们排出了几个可疑分子。

富兰克林自然不希望暴露自己。

但当他的一位朋友也被列为嫌疑人时,富兰克林感到自己有必要站出来承认是他公开了这些信件。

1774年1月11日,在富兰克林68岁生日前6天,他接到一份来自伦敦枢密院的邀请。

邀请信措辞友好,富兰克林以为枢密院将考虑接受民众的请愿,请他接替哈钦森州长的职务。

但是3个星期后,当富兰克林走进枢密院时才发现他要面对的是有关泄露哈钦森信件的调查。

枢密院里坐满了议员和旁听者,高尔勋爵主持听证会。

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富兰克林站在那里接受副检察长韦德伯恩的训斥。

热衷辱骂的韦德伯恩是个苏格兰人,他对富兰克林进行了肆意恶毒的人身攻击。

听证会结束后,富兰克林镇静地走了出来,一语未发。

过去富兰克林的殖民地同胞批评他过于倾向英国,现在英国人却谴责他过于美国化。

1774年1月29日,富兰克林走进枢密院时还是个忠诚的英国人,但是当他离开时却成了纯粹的美国人。

在富兰克林准备离开英国时,他收到了妻子德博拉去世的消息。

这让他非常痛苦,尽管他曾经劝妻子到伦敦与他团聚,但德博拉不愿漂洋过海。

多年来在他们两地分居,漫长岁月中正是她那些稚拙的信维系着他们的婚姻。

[编辑本段]独立战争的领袖 1775年5月5日,富兰克林回到了费城。

两个半星期前,这座城市已经准备投入一场战斗中,起因是盖吉将军手下的一支英国部队在莱克星敦和康科特街与武装民兵发生了冲突。

当时伦敦已经下令逮捕富兰克林,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起义大军的行列。

除了成为美洲殖民地第二届会议的代表外,富兰克林还负责一些重要的委员会。

1776年夏天,他加入一个5人委员会,负责起草宣告美国独立的文件。

托马斯·杰斐逊起草了宣言的初稿。

富兰克林觉得杰斐逊在表述“真理”这句话时使用的“神圣和不容否定”不够确切,他建议修改为“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由于急需武器,美国决定向法国寻求帮助,富兰克林被派往法国完成这一重要使命。

尽管年事已高,但他还是接受了使命,这就意味着他又要和女儿萨拉以及外孙们分离。

富兰克林因为追求美国的独立,也给自己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影响。

他的儿子威廉是一个坚定的英帝国追随者,在美国独立的问题上无法与父亲达成共识。

富兰克林还和许多英国朋友断绝了往来。

当时,70岁的富兰克林身体虚弱,痛风和肾结石折磨着他。

但就在美国国会通过《独立宣言》的当天,他便启程前往法国,伴随他的是一个新生国家的希望。

在法国到处都是密探和双重间谍,富兰克林小心翼翼地筹措资金、安排装卸武器的船只,巧妙地处理被美国武装民船扣押的货运船。

一方面他是个骄傲的反对王权和贵族的人,同时他又不排斥有可能帮助美国独立的法国贵族和王室成员。

随着与路易十六及玛丽·安东尼特王妃见面的日子越来越近,富兰克林更加小心谨慎。

他每跨出去一步都充满艰辛,因为当时他只是一名没有正式任命的外交使节,代表的又是一个尚未被承认的国家。

不过,从富兰克林个人的角度来看,他在法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富有感染力的个性使他在法国如鱼得水,他被邀出席盛大的宴会、贵族的沙龙,人人都赞美他这位知名的电学家,他使整个法国沸腾起来。

当约翰·亚当斯抵达法国加入美国代表团时,发现这里的每个人上至内阁部长下至旅馆的女侍都知道这位博士先生。

富兰克林的肖像随处可见,挂在壁炉架上,垂在表链下,刻在装饰盘、徽章、戒指上,印在外衣、帽子、鼻烟壶上,更让亚当斯惊异的是,富兰克林似乎拥有吸引所有女性的魅力,因为各种年龄的女人都喜欢簇拥这位仪表堂堂、头发稀疏、备受痛风折磨的70岁老头,希望赢得他的注意。

在众多的女性中布里安夫人和厄尔维修斯夫人似乎真正地吸引了他。

在法国期间,富兰克林一方面想方设法让法国承认美国,同时又冒着生命危险巧妙地解决武器的运输,并谋求军事上的同盟。

1778年法国和美国正式结盟,这时富兰克林与约翰·杰伊和约翰·亚当斯一起被派往英国,运用各种手段力争在不得罪同盟国法国的前提下,和英国进行和平谈判。

1783年11月30日,美国与大英帝国正式签订了《巴黎和约》。

据说,当天富兰克林穿的衣服正是10年前他在英国枢密院受尽辱骂时所穿的那件。

但这一次恰如他所代表的新生国家,他把过去的耻辱转化成了今日的胜利。

1785年春天,美国政府终于同意了富兰克林要求回国的请求。

富兰克林说尽管他爱法国,不过还是希望在自己的祖国度过余生。

当年富兰克林是以说客的身份去法国的,离开时他成了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

在6个星期的返航途中,80岁的富兰克林忍受着肾结石所带来的病痛,测量和记录海水温度,那是一项他坚持了30年的研究——绘制湾流图富兰克林之墓。

回到费城的旧宅后,富兰克林本想完全退出政治生活。

但是没过多久,他又被选为宾夕法尼亚的代表,加盟联邦制宪会议。

在1787年夏天的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争论激烈。

虽然富兰克林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他还是设法使激烈辩论的双方达成了某种妥协。

在新宪法拟定的最后一天,他发表了一份声明:“对宪法中的部分条款,我并不完全赞成,但我不能肯定我永远不会赞同,因为许多我过去以为是正确的观点现在发现却是个错误……”所以他要求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审视一下自以为一贯正确的立场,像他一样在文件上签写自己的名字。

宪法通过了。

躺在病床上的富兰克林给一位法国科学家写了封信,“我们的新宪法出台了。

它应该会永远生效,但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征税是确定无疑的……” 富兰克林在1790年4月17日逝世,与其妻合葬在费城Christ Church的墓地。

由于1928年以后每张百元美钞上都印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导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长相广为世界各地不少人所熟悉。

他的离去在美国、法国和英国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法国。

法国参议院为他默哀。

在法国人看来,他们更加重视、爱戴富兰克林,更懂得欣赏他的才华。

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

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 热爱生活的富兰克林,从北美沿海一个默默无闻的港口城镇走来,成长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他的奇闻轶事如同一笔财富流传了下来。

他的一生是自我奋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在众多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那些视美国人为未开化民族的人面前,富兰克林以他的美德和睿智向全世界重新定义了“美国人”。

书推荐20本以上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书。

最好有简介。

(实在不行没有也可以)

卷全书-红宝石卷-获功的精神因.pdf 包括《获取成功的精神因素》、《思考致富》、《败到成功的销售经验》 羊皮卷全书-蓝宝石卷·最伟大的力量.pdf 包括《最伟大的力量》、《钻石宝地》、《思考的人》、《向你挑战》、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羊皮卷全书-月光石卷-神奇的情感力量.pdf 包括《神奇的精感力量》、《爱的能力》和《信仰的力量》。

  皮卷指的是旧约圣经,在以前古代以色列人是把他们的圣经写在羊皮纸上,所以后人就把古代以色列人的圣经称为羊皮卷~~~就是这个意思啦~~~~然后现在出了一本书叫《羊皮卷》, 这是一部人生“圣经”,如果你有志于成功的话,你不可以忽略它,这些羊皮卷里的确记载了震铄古今的大秘密,至于你能领悟到什么程度则全看你个人的造化了。

《羊皮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丛书,它所蕴藏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命运,其中就包括撰写出风靡世界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本书编者奥格·曼狄诺。

  《羊皮卷智慧全书》是一部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鸿篇巨制。

通过探讨“有效沟通的艺术”、“高效做事的习惯”、“决定成败的细节”、“积极心态的力量”这四个人类关心的成功主题,给你提供了面面俱到的生活和成功智慧,适合所有沿着知识、品格和职责的道路努力提升自我品质的人们。

全书从成功的第一步“沟通”开始,用丰富的实例、透彻的点析,以及实用可行的诸多技巧。

向你传授为人处世、完善自身的艺术,如果你正处于迷茫阶段,找不到成功站台,那么这本书能够把数不清的智慧之果和妙计放到你的衣兜里,你不再没有重量,相反,你会成为一个重量级的拳手,不管将来的生活向你击出了多么难以承受的重拳,你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书中的智慧将引导你掌握辉煌生活和事业的诀窍,并最终迈进成功的大门,正如培根所说:“一本好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羊皮卷之一  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

  今天,我爬出满是失败创伤的老茧。

  今天,我重新来到这个世上,我出生在葡萄园中,园 内的葡萄任人享用。

  今天,我要从最高最密的藤上摘下智慧的果实,这葡萄藤是好几代前的智者种下的。

  今天,我要品尝葡萄的美昧,还要吞下每一粒成功的种子,让新生命在我心里萌芽。

  我选择的道路充满机遇,也有辛酸与绝望。

失败的同伴数不胜数,叠在一起,比金字塔还高。

  然而,我不会像他们一样失败,因为我手中持有航海图,可以领我越过汹涌的大海,抵达梦中的彼岸。

  失败不再是我奋斗的代价。

它和痛苦都将从我的生命中消失。

失败和我,就像水火一样,互不相容。

我不再像过去一样接受它们。

我要在智慧的指引下,走出失败的阴影,步入富足、健康、快乐的乐园,这些都超出了我以往的梦想。

  我要是能长生不老,就可以学到一切,但我不能永生,所以,在有限的人生里,我必须学会忍耐的艺术,因为大自然的行为一向是从容不迫的。

造物主创造树中之王橄榄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而洋葱经过短短的九个星期就会枯老。

我不留恋从前那种洋葱式的生活,我要成为万树之王--橄榄树,成为现实生活中最伟大的推销员。

  怎么可能

我既没有渊博的知识,又没有丰富的经验,况且,我曾一度跌入愚昧与自怜的深渊。

答案很简单:我不会让所谓的知识或者经验妨碍我的行程。

造物主已经赐予我足够的知识和本能,这份天赋是其它生物望尘莫及的。

经验的价值往往被高估了,人老的时候开口讲的多是糊涂话。

  说实在的,经验确实能教给我们很多东西,只是这需要花费太长的时间。

等到人们获得智慧的时候,其价值已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减少了。

结果往往是这样,经验丰富了,人也余生无多。

经验和时尚有关,适合某一时代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在今天仍然行得通。

  只有原则是持久的,而我现在正拥有了这些原则。

这些可以指引我走向成功的原则全写在这几张羊皮卷里。

它教我如何避免失败,而不只是获得成功,因为成功更是一种精神状态。

人们对于成功的定义,见仁见智,而失败却往往只有一种解释:失败就是一个人没能达到他的人生目标,不论这些目标是什么。

  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便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全心全意去实行。

  小时候,我常会感情用事,长大成人了,我要用良好的习惯代替一时的冲动。

我的自由意志屈服于多年养成的恶习,它们威胁着我的前途。

我的行为受到品味、情感、偏见、欲望、爱、恐惧、环境和习惯的影响,其中最厉害的就是习惯。

因此,如果我必须受习惯支配的话,那就让我受好习惯的支配。

那些坏习惯必须戒除,我要在新的田地里播种好的种子。

  我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全心全意去实行。

  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怎样才能做到呢

靠这些羊皮卷就能做到。

因为每一卷里都写着一个原则,可以摒除一项坏习惯,换取一个好习惯,使人进步,走向成功。

这也是自然法则之一,只有一种习惯才能抑制另一种习惯。

所以,为了走好我选择的道路,我必须养成的第一个习惯是:  每张羊皮卷用三十天的时间阅读,然后再进入下一卷。

  清晨即起,默默涌读;午饭之后,再次默读;夜晚睡前,高声朗读。

  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样。

这样重复三十天后,就可以打开下一卷了。

每一卷都依照同样的方法读上三十天,久而久之,它们就成为一种习惯了。

  这些习惯有什么好处呢

这里隐含着人类成功的秘诀。

当我每天重复这些话的时候,它们成了我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们渗入我的心灵。

那是个神秘的世界,永不静止,创造梦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的行为。

  当这些羊皮卷上的文字,被我奇妙的心灵完全吸收之后,我每天都会充满活力地醒来。

我从来没有这样精力充沛过。

我更有活力,更有热情,要向世界挑战的欲望克服了一切恐惧与不安。

在这个充满争斗和悲伤的世界里,我竟然比以前更快活。

  最后,我会发现自己有了应付一切情况的办法。

不久,这些办法就能运用自如。

因为,任何方法,只要多练习,就会变得简单易行。

  经过多次重复,一种看似复杂的行为就变得轻而易举,实行起来,就会有无限的乐趣,有了乐趣,出于人之天性,我就更乐意常去实行。

于是,一种好的习惯便诞生了,习惯成为自然。

既是一种好的习惯,也就是我的意愿。

  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

  我郑重地发誓,绝不让任何事情妨碍我新生命的成长。

在阅读这些羊卷的时候,我绝不浪费一天的时间,因为时光一去不返,失去的日子是无法弥补的。

我也绝不打破每天阅读的习惯。

事实上,每天在这些新习惯上花费少许时间,相对于可能获得的快乐与成功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代价。

  当我阅读羊皮卷中的字句时,绝不能因为文字的精炼而忽视内容的深沉。

一瓶葡萄美酒需要干百颗果子酿制而成,果皮和渣子抛给小鸟。

葡萄的智慧代代相传,有些被过滤,有些被淘汰,随风飘逝。

只有纯正的真理才是永恒的。

它们就精炼在我要阅读的文字中。

我要依照指示,绝不浪费,饮下成功的种子。

  今天,我的老茧化为尘埃。

我在人群中昂首阔步,不会有人认出我来,因为我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我已拥有新的生命。

谁有《羊皮卷全书》这本书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和音乐家。

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

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

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

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

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

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当时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十个孩子,富兰克林排行第八。

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

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

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

十二岁时,他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他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来买书。

同时,利用工作之便,他结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将书店的书在晚间偷偷地借来,通宵达旦地阅读,第二天清晨便归还。

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

  就是在当学徒的这段时期里,富兰克林把在学校曾两度考试不及格的算术学了一遍,又读了赛勒和舍尔梅的关于航海的书,从这些航海的书里,他接触到了几何学知识。

他还读了洛克的《人类的悟性》和波尔洛亚尔派的作者们写的《思维的艺术》。

富兰克林的学习日渐深入。

  1723年富兰克林离开了波士顿,到费城的基未尔印刷所和英国伦敦的帕尔未和瓦茨印刷厂当工人。

1726年秋,富兰克林回到费城,这时他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技术,开始独立经营印刷所,印刷和发行《宾夕尼亚报》,并出版了《可怜的理查历书》,当时被译成十二种文字,销行于欧美各国。

1727年秋,在费城他和几个青年创办了“共读社”,组织了小型图书馆,帮助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职员进行自学。

每星期五晚上,论讨有关哲学、政治和自然科学等问题。

这时富兰克林还不到三十岁,通过刻苦自修,已经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在北美的声誉日益提高。

在富兰克林的领导下,“共读社”几乎存在了四十年之久,后来发展为美国哲学会,成为美国科学思想的中心。

  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夕尼亚州议会秘书。

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

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可是富兰克林每天仍然坚持学习。

为了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外国语,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

他广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

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富兰克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他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

富兰克林特别重视教育,他兴办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个协会都是为了提高各阶层人的文化素质。

  1752年7月,他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而富兰克林的实验结果表明,这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本杰明·富兰克林  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

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

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

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

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

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

那时,他的孙子谭波尔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边。

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

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只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编辑本段]热心公益的出版商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波士顿。

他是家里的第八个孩子。

23年前他的父亲乔赛亚·富兰克林从英国中部地区迁到马萨诸塞,成为一名印染匠和肥皂、腊烛制造商。

年轻的富兰克林喜爱读书,乔赛亚一直希望儿子能成为牧师。

但是窘迫的家境使富兰克林无法继续接受教育,12岁时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造蜡烛,然后又跟随哥哥詹姆斯学习印刷。

印刷业令富兰克林接触到了许多新书和新作家。

  不久,詹姆斯开始出版《新英格兰周报》,这引发了富兰克林对新闻的浓厚兴趣。

他经常在晚上把自己用化名写成的短文塞进印刷所的门缝里,当听到专业人士对那些文章的赞赏后,他总是独自窃喜。

他曾写过一篇主祷文,自以为无论从文体,还是从神学理论角度来看,都超过了《圣经》中的主祷文;他重写了公祷文,并且出版了几册;他还编撰了一则有关受宗教迫害的寓言,并告诉朋友们那是《圣经》中他们从来没有读到过的一个章节。

富兰克林在16岁时通过模仿英国文学期刊《旁观者》上的短文,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风格,并用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笔名“寂寞的行善者”发表了14篇文章。

读者们一直以为作者是位具有道德感的寡妇,55年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首次披露了这段写作经历。

  1723年10月,作为学徒的富兰克林由于不满哥哥的严格管理,逃离了波士顿。

在纽约短暂停留后,17岁的富兰克林来到了费城。

不久,他当上了印刷工助理,然后给父母写了封信,说明自己的情况和离家出走的原因。

结果这封信出人意料地被宾夕法尼亚总督基思爵士看到了。

基思对这封信的文体非常赞赏,并亲自打电话给在塞缪尔·凯姆尔印刷所打工的富兰克林,建议他开创自己的印刷业。

然而,基思爵士是个很难守信的人。

当富兰克林专程前往伦敦购置印刷字模、联系业务时,才发现总督并没有向他提供曾经许诺过的信用状和介绍信。

此时进退两难的富兰克林不得不选择留在英国,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生活上极其节俭,在工作中勤勉上进,同时还兼职游泳教练以增加收入。

  20岁时,富兰克林返回费城。

在船上,他写下了自己的人生计划,决定以“节俭、诚实、勤奋和得体”作为人生的信条。

两年后,富兰克林和另一名学徒一起开始创办自己的印刷所,出版费城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大获成功。

随后印刷所的业务源源不断。

在他们的出版物中包括美国第一本医学专著和第一部小说。

同时他们还负责印刷当地的纸币。

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富兰克林终于成了真正的企业家。

  这时,富兰克林又开始向德博拉·里德展开了追求。

早在他去英国前就追求过德博拉,可遭到拒绝。

他离开后,德博拉嫁给了别人后来被遗弃。

这次德博拉接受了富兰克林。

1730年9月1日,他们正式举行了婚礼,住到了位于市场街的印刷所楼上。

与他们同住的还有富兰克林的私生子威廉。

富兰克林曾经因为他所谓的“很难抑制的那种青年情欲”经常去找“下流女人”,威廉就是这样的成果。

婚后德博拉生了两个孩子,其中女儿萨拉成为他们一生的欢乐,而在6岁时夭折的弗朗西斯则为这对夫妇带去了永远的伤痛。

  富兰克林与费城同步发展着。

当费城发展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城市时,富兰克林在文学和出版业方面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他发表了《穷理查年鉴》,与18世纪的其他历书一样,这本书中包含了日历表、阴历图、节假日、集市日,还有家用食谱、天气预测、生活格言等等,与众不同的是富兰克林在书中的精彩补白部分。

多年来富兰克林一直在年鉴的每一页空白处记录下自己创作的成语、插图和寓言,这些浅显、朴实的人生智慧使他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穷理查年鉴》成为13个殖民地区的畅销书。

对许多读者来说,除了《圣经》他们只看富兰克林的年鉴,因为“穷理查”教导人们勤奋工作、诚实守信,同时对事物持有健康的怀疑态度。

当时美国人正在摆脱过去的清规戒律,“穷理查”代表了他们的精神特质,宣告了美国人共同的价值观。

  富兰克林创建了“皮围裙俱乐部”。

年轻人经常在这里交流各自的读书乐趣、畅谈理想和个人发展。

此外,俱乐部成员也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

富兰克林要求组建消防队,并且建议设立付酬的城市看守员,日后这一建议带来了费城的第一批警察。

通过努力,他还为费城建造了第一所医院以及后来发展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费城学院。

  富兰克林的知名度与他的生意一起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不久他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各个城市都设立了出版分店,从中获取大量的利润。

他目光敏锐,善于捕捉商机,垄断了费城印刷纸张的市场,进而控制价格。

他还利用邮政局长的职位,来提高自己刊物的发行量,赚取更多的利润。

富兰克林的主要收入当然源自他的出版公司。

同时,他和许多朋友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向他们在各个地区的出版公司提供资金以分享利润。

此外,他还通过销售纸张和油墨来增加收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1950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