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背弃的老祖母读后感
被背弃的老祖母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这个题目应该是意译题目为: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Weatherall 是经受了风霜苦难的意思
《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文译文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因命运不好,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爱的父亲就不幸了。
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
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
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重点字词(1)重点解释 1 臣以险衅:灾难祸患。
险:艰险,祸患。
衅:祸患。
2 夙遭闵凶:夙:早。
3 夙遭闵凶: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4 慈父见背:背弃我。
见:助动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如:见告、见示、见教、见谅。
5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6 祖母刘愍臣孤弱:怜悯,爱怜。
7 躬亲抚养:亲自。
8 终鲜兄弟:少,没有。
9 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分浅薄。
祚:福气,福分。
10 晚有儿息:子女。
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勉强。
12 茕茕孑立:孤单。
13 形影相吊:安慰。
14 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着(被……缠绕) 15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
奉:承奉。
16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
17 诏书特下:特地。
18 拜臣郎中:授予官职。
19 寻蒙国恩:不久。
20 除臣洗马:除旧官,任新官,受职。
21 猥以微贱:谦辞,表示自己的谦卑。
22 臣具以表闻:详尽。
23 诏书切峻:急切而严厉。
24 责臣逋慢:逋:拖延,迟延。
慢:怠慢。
25 急于星火:比。
26 则刘病日笃:病重,沉重。
27 欲苟顺私情:姑且。
28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俯伏思量。
(谦敬之辞) 29 犹蒙矜育:怜悯。
30 且臣少仕伪朝:再说了,而且。
31 不矜名节:顾惜。
32 至微至陋:极,其。
33 过蒙拔擢:提升。
34 宠命优渥:厚。
35 岂敢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36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37 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38 更相为命:交互。
39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这是因为。
区区:拳拳之情,形容自己的私情。
40 实所共鉴:明察。
41 矜悯愚诚:怜悯。
42 听臣微志:听任,请允许。
43 庶刘侥幸:或许。
44 保卒余年:终。
45 臣不胜犬马怖俱之情:禁不住。
(2)通假字
【第1句】:夙遭闵凶。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第2句】: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第3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第4句】: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
(3)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第1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向上。
【第2句】: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像犬马一样。
【第3句】: 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天。
【第4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在家外。
【第5句】: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在家内。
【第6句】: 躬亲抚养。
躬:亲自。
(二)使动用法
【第1句】: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闻,使……知道。
【第2句】:无以终余年。
终:使……终。
【第3句】: 保卒余年。
保:使……保全。
(三)形容词作名词
【第1句】: 夙遭闵凶。
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第2句】: 猥以微贱。
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第3句】: 凡在故老。
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四)形容词作动词
【第1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远离。
【第2句】: 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五)名词作动词
【第1句】:臣少多疾病。
病:生病。
【第2句】:且臣少仕伪朝。
仕:做官。
【第3句】:历职郎署。
职:任职。
(4)成语
【第1句】:孤苦伶仃
【第2句】:茕茕孑立
【第3句】:形影相吊
【第4句】:急于星火
【第5句】:日薄西山
【第6句】:气息奄奄
【第7句】:人命危浅
【第8句】:朝不虑夕
【第9句】:结草衔环
【第10句】:乌鸟私情
【第11句】:皇天后土(5) 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
【第1句】:急于星火
【第2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二)宾语前置
【第1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第2句】:慈父见背 (三)被动句
【第1句】:而刘夙婴疾病
【第2句】:则告诉不许 (四)省略句
【第1句】:拜臣(为)郎中
【第2句】:且臣少仕(于)伪朝
【第3句】:但以刘日薄西山 (五)判断句
【第1句】:今臣亡国贱俘
【第2句】: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第3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6)重点虚词 以:(1)臣以险衅 以:因为 (2)臣以供养无主 以:因为 (3)臣具以表闻 以:用 (4)猥以微贱 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 (5)无以至今日 无以:没有......的办法 (6)但以刘日薄西山 以:因为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以:因此 以:因为 (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用 (9)谨拜表以闻 以:来(7)古今异义
【第1句】: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第2句】: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第3句】: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太子随从
【第4句】: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第5句】: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第6句】:则告诉不许:申诉
【第7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兼言私爱 8 、至于成立:至于:一直到....... 成立:成人自立。
【第9句】:急于星火:古义-流行的光,比喻急迫;今义-微小的光(8)一词多义
【第1句】: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施行)
【第2句】: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夸耀)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第3句】: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第4句】: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介词,因为)
【第5句】:见:①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 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③臣乘空间其余玩儿护照(被)
【第6句】: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第7句】: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③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第8句】: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第9句】: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第10句】: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第11句】: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第12句】: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第13句】:区区: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②何乃太区区(短浅的)重点语段
【第1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第2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第3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
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小结: 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汉译英:两句话 不要机器翻译
1 老祖母也有弱点,她一直努力企图用忘却的办法来对付恋人的背弃所带来的屈辱与痛苦,不幸的是她至死也没能忘怀。
Old grandmother also had weaknesses: she had tried to deal with the shame and pain brought by the betrayal of his lover, but unfortunately, she was unable to forget him until death.2 临终前,她又一次受到伤害,上帝并未像她信仰的宗教所说的那样来接她去天堂,死神在她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夺走了她的生命
【第2句】: Before she died, she was hurt again - the God she worshiped did not take her to heaven as it was supposed in her religious decree - the Grim Reaper took her by surprise while she was utterly unprepared.
跪求
送猪赎冤 御史胡牧亭说:他的家乡有人喂养了一头猪,见到邻居老翁就怒睁双目,狂吼凶奔要咬他,见到别人却不是这样。
老翁起初很恼火,想买此猪吃它的肉;不久若有所悟,说:这大概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夙冤吧
世上没有解不开的冤仇。
于是用优厚价格将猪赎买出来,送往佛寺作为长生猪喂养。
后来这头猪再见到老翁,抿着耳朵前来接近,不再有以往那种凶态。
我曾见过孙重画的应真道士伏虎的图像,上面有巴西人李衍的题诗: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
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
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
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
可以作为这件事情的注解。
不是一般人物,从小就能看到异物,年纪长大消失。
(CCTV报道过一则狐仙的案例,怀疑那尖声一叫的狐狸声,事情也是扔石头抛瓦,这书不少狐仙的故事 ) 狐仙的畏惧 沧州孝廉刘士玉有一书房,被狐仙占居。
狐仙在青丨s 天白日和人对话,投掷砖瓦石块打人,但人们却看不见狐仙。
当时,平原人董思任正做知州。
董思任是个清官,闻听此事,亲自前往刘士玉书房驱狐。
他正在高谈阔论人妖异路的大道理,忽然房檐有高声说道:你为官很爱民,也不贪财,因此我不敢打扰你;然而你爱民是企图博取好名声,不贪财是害怕酿成后患,所以我也不怕你。
你还是回去吧,不要在这里多嘴多舌自找麻烦。
董思任狼狈而归,好几天闷闷不乐。
刘士玉有一位仆妇,人很粗俗蠢笨,却不怕狐仙,狐仙也不打扰她。
有人在对话时向狐仙提问这件事情的原因,狐仙说:她虽然是下等仆役,却是真正的孝妇。
鬼神见她还要收敛躲避,何况是我辈呢
刘士玉便让仆妇居住书房。
狐仙当天就迁居走了。
人更可怕 朱青雷说:有个逃避仇家的人,窜匿在深山里。
夜晚,月明风清,他见一个鬼徘徊在白杨树下,吓得伏在地上不敢起来。
鬼忽然发现了他,问道:你怎么不出来呢
他颤抖着回答:我害怕你。
鬼说:最可怕的就是人了,没有任何东西比人更可怕,鬼有什么可怕的呢让你颠沛流离逃窜到此地的,是人呢还是鬼呢
鬼说完这话,一笑就不见了。
我认为这是朱青雷有所激愤而编造的寓言。
天佑孝妇 乾隆庚子年,京都发生火灾,烈焰熊熊,焚烧了近百楹房屋。
灰烬之中,有间破屋,岿然独存,一点也没遭破坏,四面被焚的残墙齐整,如同给火画了一道界线,将破屋保护起来。
房内有一位寡媳,守护着生病的婆母没有离去。
这就是所谓的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啊
正气驱邪 董文恪公及第以前,在一所空宅中起馆教书。
有人说空宅中常见鬼物,董公不信,夜间点灯专等鬼物。
三更以后,院中阴风飒飒,门户自开,一群似人非人的鬼物杂沓地拥进室内。
他们一见董公,大惊失色地说:这屋有鬼
又都狼狈不堪地逃了出去。
董公持杖追赶,鬼物们又你呼我叫地说:鬼追来了,快跑
争先恐后地翻墙逃走了。
董公经常谈到这件往事,自我笑着说:不知为什么他们反而呼我是鬼。
故城人贾汉恒当时跟从董公读经,向董公举出了一段<<>>的故事,说:夜叉想吃爱妾的尸体,正在尸侧睡眠,听见夜叉们互相商量说:‘贵人在此,怎么办呢
"寻思既然他们呼我是贵人,出击他们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于是奋起出击,夜叉纷纷散逃。
‘鬼"和‘贵"二字发音相近,也许是鬼呼先生为‘贵人",先生没有听清楚。
董公笑着说:可能是这么回事。
<<阅微草堂笔记>>(三) 深得佛心游方尼 沧州有一位游方尼,常到人们家中去化缘。
小门小户为她提供一些粗茶淡饭,她也很满意。
她不劝人们布施,只引导她们存善心,作善事。
有一次,一位妇女对她施舍了一匹布。
尼姑合掌拜谢,过了一会儿,她拿起布来说:您的善心义举,佛已心领神会,既蒙您施舍,布就是属于我的东西了。
现在已经阴历九月了,我见尊婆母仍身穿单衫。
现在我把这布奉送给您,请为您婆母缝制一身棉衣穿,您看好吗
这位妇人听了,面红汗颜,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姚安公说:这位尼姑真是深得佛心。
遗憾的是:尽管家家户户都在传说她的轶事,却都无人能说出她的法名。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 媳代婆死感天地 褚寺一农家,婆媳同睡一室。
某夜,大雨倾盆,墙壁行将坍塌,墙上泥土开始簌簌抖落。
这时,儿媳闻声而起,以背负墙,同时大声呼喊让婆母醒来。
婆母摔倒炕下,儿媳赶紧以自身覆在婆母身上,结果被塌墙压死。
由于她出身低贱,没有人向官方报告,时间一久,无人知其姓氏。
传说妇死之后,婆母痛哭不止。
某日,邻居跑来告诉这位婆母,我夜里作梦:您家儿媳穿戴着凤冠霞帔,对我说:请转告我的婆母大人,不要为想念我悲伤。
我因为替她死,现在已经成了神。
与此同时,乡亲父老也纷纷来她家都说做了类似的梦。
其实,我认为这位儿媳为什么不给婆婆直接托梦呢,很明显,这不过是乡邻们出于好心,为了缓解婆母的悲痛之情,而编造出来的神话罢了。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善恶昭彰连环报 我八九岁时,在堂舅安实斋家中,听苏东皋老人说:交河县某县令贪污公款数千两白银,指派他的家奴代他送回原籍家中。
这个家奴谎报途中在黄河翻了船,而偷偷地把银两让他的重台送到自己家里。
重台旋又携款而逃。
不料行至兖州,突遇强盗劫掠且被杀死。
听了这些话,常舅咋舌说:这件事真可怕呵
这哪里是人干出的事情,分明是鬼使神差呵!看来,神不一定非得白昼现形,左手持照妖镜,右手持生死薄,指挥众生,在六道中轮回,才体现出善恶报应来。
这个县令完全可以列到阎罗殿的铁榜上。
苏老人说:如果那个县令不贪污,何至于被家丁侵吞了财产
家奴如不私吞这笔财产,何至于被重台窃为已有
重台不窃取他人之财,又怎么会招来被夺财和杀身之祸
看来这一系列的事件仍是人为的,而不是鬼神干的。
如果照你的说法,县令该遭报应,所以就派奴仆侵吞其财产;那个奴仆该遭报应,故而派盗匪去杀人越货。
鬼神既要报应,却由人去代行其事。
这岂不是把事情弄颠倒了吗
堂舅说:你这人能言善辩,只是讲的不是正理。
不过你的说法倒是可以在茫茫人海中起到劝人向善的作用。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 美名扬 山东郯城在汉代属东海郡。
那里有一所孝妇祠,至今香火不断。
这位孝妇娘家姓窦。
她的未婚夫病重,自知将死,便勉强爬行到窦家,苦苦恳求窦女代他照顾老母。
窦女在他死后主动过来,千方百计地对婆母竭尽孝道。
婆母屡次劝她改嫁,她总是不同意。
婆母心想自己既贫且老,这样连累年轻的儿媳,实在于心不忍,于是便上吊自杀了。
其女儿却把母亲之死推到窦女身上,告到官府。
太守在没有进行调查的情况下竟草草判妇抵罪。
于公拜见太守并提出:这个媳妇平素极为孝顺,决不会杀害她的婆母。
太守不听,终于悍然残忍地杀害了这位贤良的孝妇。
据历史上传说由于孝妇含冤,三年久旱不雨。
后来继任的太守为她平反昭雪,亲自拜谒祠堂致祭,才下了雨。
阳湖孙星衍写了<<孝妇碑>>,碑文大致说:这个婆婆是因媳妇而死的,但并非媳妇杀害了婆婆。
这位媳妇心想未婚夫和婆母都已死去,自己代子行孝的责任已经尽到了,所以也就视死如归,丝毫未进行任何申辩。
碑文叙述非常详尽。
太仓王曦也曾写过一篇传奇记载此事;陆继辂编修的<<郯城县志>>也详细地记述了此事的本末。
这件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人们仍对她非常怀念和敬重。
行善救人消灾祸 我家一座庄园在沧州之南,名叫上河涯。
庄园有水明楼五间,可以俯瞰卫河上舟船来往。
这水明楼和外祖父张雪峰家的度帆楼都是登高远眺的好地方。
先祖母张太夫人每年夏天便住在这里乘凉,由孙子们轮流侍奉她。
有一天,只见几十个男女旅客上了一条渡船,突有一人奋力把一位老人击落在岸边的浅水中。
老人的衣鞋全湿了,他刚要怒骂,船已离岸而去。
当时,卫河水突然暴涨,洪波直泻下来,汹涌澎湃。
一艘运粮船像一支离弦的箭顺流而下,直撞渡船,渡船被撞得粉碎,,船上数十人全部落水,无一人幸免。
老人转怒为喜,合起掌来念佛。
有人问他到哪里去,老人说:昨天听说我一个堂弟得了人家二十两银子,把童养媳卖给人去做小老婆,因为今天立字据,我急忙把自己的地押给别人,换了二十两银子,准备把那可怜的女孩子赎回来。
众人听后,异口同声地说:这一拳打得好
准是神仙指使人打的。
大家急忙招呼渡船把老人送过河。
当时我才十岁,听说老人是赵家庄人,可惜未问他的姓名。
这是雍正十一年的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害人丧德遭恶报 先太夫人说:沧州有个人逼迫寡居的弟媳改嫁,并把两个侄女卖给妓院,乡里人都对此事愤愤不平。
某日,他乘大船去天津贩卖绿豆。
傍晚,船泊岸边,他坐在船舷上洗脚。
这时河西岸有一艘盐船的缆绳断了,盐船突然横扫过来,两舷相切,把那人膝盖以下的骨肉撞得粉碎,他痛苦呼号了几天才死去。
先外祖父雪峰公家的仆人听说此事后,忙来报告说:这个人遭到如此惨祸,真是件怪事
先外祖父听后,不紧不慢地说:我看这事也不怪,如果他不落得这个下场,那才是怪事呢.此事发生在雍正二三年间。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杜林镇人张福,以肩挑贩运维持生活。
某日,他挑担在桥上与一土豪相遇,为争路而吵起来。
土豪指挥手下奴仆将张福推下桥去。
当时河中结冰,张福倒栽下去,被锋利的冰棱撞得颅骨破裂,救上岸来已奄奄一息。
张福自知很难活命,暗中让母亲向土豪传话说:你偿我的命,对我有何好处
如果你能为我养活老母和年幼的孩子,那么趁我还有一口气,我可以对官府说是我自己失足落水的。
土豪很高兴地答应了张福提出的条件,并让张福强忍疼痛写出自认失足落水的书面证明。
但是张福一死,狡猾的土豪却翻脸拒不认帐了。
虽经老母多次控告,由于有书面证明在先,冤情始终不能申明。
后来,有一次土豪醉酒骑马夜行,当他走到与张福争路的桥上时,马一撂蹶子,把土豪掀到桥下摔死了。
人们都说:这是他背弃对张福的诺言所得到的报应。
姚安公说:这说明司法官吏不能仅仅根据一般情理对案情进行推测,而草率地做出结论。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救妇女,本身免诛杀 献县的齐大是一个很厉害的强盗,但从不做淫邪之事。
一次,群盗在抢劫时,见被劫人家的女人美丽,便持刀威胁,意欲强奸。
当时,齐大正在房顶上了望,闻听妇人呼号,立即从房上飞跃而下,挺刀冲入屋中,他目光炯炯地厉声怒叱:谁家没有妻子女儿,你们敢这样干,有他没有我
群盗慑于他的威力,只好放过那个妇人。
后来,群盗全部被捕,都遭诛杀。
惟有齐大漏网。
实际上他当时就躲在一个马槽下面。
据搜捕的官兵说他们在那里搜查多遍,只见槽下放着一捆腐朽的竹竿,积满尘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舍命救母天人佑 沧州有位姓田的轿夫,母亲患了臌症,已经生命垂危。
听人说景和镇有一位医生有专治此病的奇药。
景和镇距沧州约有一百多里,天还不亮,轿夫就向景和镇狂奔而去。
买到药之后,又持药狂奔而归,已经累得仅有一丝气息。
但是,这天晚上卫河河水暴涨,渡船都不敢过河。
他的家就在河对面,眼看就到家门,却不能为母亲服药治病,轿夫焦急万分,,声泪俱下。
众人虽然同情他,但谁也束手无策。
忽然一位舟子毅然解下船缆,大声呼叫说:如果人世间还存在天理,此人肯定淹不死。
来
来
来
我渡你过河。
于是二人登上舟去,舟子奋力鼓楫,策舟横冲白浪,弹指之间,已经到达对岸,这时围观的群众纷纷鼓掌欢庆。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害人者祸延后嗣 南皮有一个专治疮病的医生。
他经常暗下毒药,向患者勒索钱财,经他医治的病人,如果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必定会恶疮发作,最后死于非命。
由于他的毒术诡秘,谁也无法解救病人。
一天,他的儿子忽然被雷击死。
后来已经没有人敢于请他看病。
有人说他杀害了许多人,自己反而没有受到惩罚,却让儿子遭到惩罚,好像不大公平。
我认为这正足以说明:这个人因为罪大恶极,才受到祸延子孙的最重惩罚。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骗人钱财受惩罚 据新城人王符九说:他的朋友被任命为贵州的一个县令,向一个陕西商人借债。
商人趁机盘剥勒索。
朋友迫于启程期限已到,只好委屈迁就。
而商人越发节外生枝。
二人争执到深夜,后来朋友只好忍痛写了借据。
借据上写的是一百两银子,实际上拿到的却不足三十两。
商人离去后,朋友坐在那里唉声叹气,但又无计可施。
这时忽听房檐上有人说道:世上竟有这样不平之事
我本来是想偷您的财物,现在怎能乘人之危,再给您增添损失呢
不过您请放心,我一定为您出这口气,今天我要惩罚一下那个家伙,这也叫替天行道吧
朋友听了,未敢答腔。
第二天,果然听说那商人被盗,箱中新旧借据钱财被席卷而去。
朋友的损失也得到偿还。
这说明那商人做事太过分了,所以受到应得的惩处。
<<阅微草堂笔记>>(四) 孝心感人获善报 我的堂孙纪树宝说:韩店镇有位史某,家中一贫如洗,而他对双亲极孝。
其父病故后,家中仅有一件青布棉袍,史某准备用以给父亲穿上。
母亲说咱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把它拿去换米,我们还能活一个月,为什么把它埋进土里去呢
但史某总觉得让受苦一辈子的老爹衣衫不整地西去,于心不忍,终于还是用棉袍装殓了父亲。
不久,有个人丢了一副银手镯,怎么找也没找到。
这一天史某忽然在粪堆中发现了这副银镯。
大家都说:这是老天爷偿还给你的棉袍钱,用来表彰你的一片孝心的
事后,失主用六千大钱赎回了手镯,恰好是一件棉袍的价款。
我说:此事决非偶然,阴阳之间互相感应,常常会通过一件事来显现它的玄机。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虐杀生物自遭殃 飞车刘八是我堂孙纪树珊的车夫。
他驾起车来抖尽威风,用尽全部力气。
遇到路上行驶的马车,他非要拼命超越过去。
他从来不问马的强弱、饥饿,根本不管马的死活。
多年来,在他手下用死的马匹,不计其数。
一天他赶车外出,空车返回时,马惊了,他被车轮压倒在车辙里,昏迷不要不是,抬回家时,已经断了气。
人们说:他用尽了马的力气,也终于殃及到自己。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无心布施功德大 爱堂先生有一次喝了酒晚上回家,马忽然受惊而狂奔起来。
那地方树木草丛繁密茂盛,路上沟沟坎坎非常难行,狂奔中的马有几次险些绊倒。
这时忽然有一个人立在道边,一手拉住奔马的缰绳,一手把他搀扶下来,并说:想当年,我的老娘得到过您的救助,今天我也来救您免除摔断腿脚的灾难。
爱堂先生当即问对方的姓名,却转眼之间不见了他的踪影。
先生一生广行善事,只是回忆不起来那人所说的事情。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无心的布施,功德却是最大的吧。
滦阳消夏录五 残忍屠驴罹恶疾 屠户许方经常杀驴,他杀驴时先在地上挖个炕铺上木板,木板四周钻四个孔,把驴腿插在孔里。
有买肉的,他便按购买的重量,用一壶滚开水往驴身上一浇,一时毛脱肉熟,然后把肉剜下来。
据他说只有这样处理,肉的味道才鲜美。
一两天之后,驴身上的肉被剜光了,才慢慢死去。
驴未死时,嘴被包住欲叫无声,但眼睛却狂怒地向外凸起,目光如炬,宛如向人间述说着它的无比悲愤。
真是惨不忍睹。
后来,许方得了病,全身溃烂,体无完肤,那样子就如同他杀的驴。
他在床上翻来覆去,求死不得,求生不能。
哀嚎了四十多天才痛苦地死去。
他在病中后悔不已,遗嘱儿子志学改行干其他事。
许方死后,志学改行杀猪。
不过如今还没听说他有子孙。
行善救人,全家免祸 献县史某为人不拘小节,而且豁达正直。
有一天他从赌场回来,看见一对村民夫妻和孩子相抱痛哭。
听邻居说:因为他欠了富豪的债所以只好卖了妻来偿还。
他们夫妻平时关系极好,孩子还没有断奶,就这么妻离子散,实在难舍难分。
史某问欠债若干,邻居说三十两银子,史某又问妻子卖了多少钱,邻居说卖了五十两给人做妾,史某问可能赎回么,邻居说:卖身契约才写好,钱还未付,怎么不能赎
史某听了立刻拿出刚赢来的七十两银子交给村民说:三十两来还债,四十两用来谋生,不要再卖妻子了。
村民夫妇感激不尽,留他喝酒吃饭,酒至三巡,村民抱了孩子出去,并向其妻使眼色,暗示他陪史某睡觉作为报答,其妻点头会意,随随浪语满口,企图勾引史某成奸,史某严肃地说:我史某当过半辈子强盗,半辈子捕吏,不能说没干过坏事。
但要说让我趁人之危,奸污人家妇女,这种事我绝对不干。
说完,他连头也不回地大步而去。
半月之后,史所住的村内失火,当时正值秋收完毕,家家都堆着柴草,转眼间四面烈焰,火光冲天。
史某心想出不了屋子,只有与妻子儿女呆坐等死。
这时就听一声轰响,后墙倒塌了一半。
史某手拉妻子,怀抱儿子,一跃而出,好像有人在身后推他出来。
这次大火,全村共烧死九人。
邻里都祝福他并开玩笑说:昨天我们还笑你傻呢,不想你用七十两银子买回了三条人命。
虐待婆母难善终 我侍姬的母亲沈老太太说:高川县有个乞丐和妻子、老娘同住在一座破庙里。
夏天,乞丐拾了一斗多麦子,告诉其妻磨面给老娘吃。
妻子藏起好面,用污水和了霉坏的面做饼给老娘吃。
某夜,天降大雷雨。
黑暗中,其妻一声惊叫,乞丐起来一看,只见一条大蛇从她口中钻了进去,咬死了她。
沈老太太亲眼看见那蛇的尾巴还留在外边,足有两尺多长。
滦阳消夏 救人一命延后嗣 明代崇祯末年,河南、山东连遭旱灾、虫灾,最后连草根树皮也吃光了,人们不得不以人肉为粮食,甚至连官府也管不住。
妇女小孩被绑到市场上去买卖,称做菜人。
有一个周姓商人自东昌做生意回来,在景城一家酒店进餐。
店主说客官,肉没了,请稍等。
一会儿,他叫屠夫拉了两个女子进了厨房,这时店主喊道:先砍个蹄膀来。
周某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只听一声惨叫,一个女子的右臂已经落地,疼得在地上打滚。
另一个则吓得面无人色。
见了周某,两人一起哀叫,一个求屠夫赶快杀了自己,一个央求救命。
周某痛心不已,赶紧出资要赎回这两个女子。
断臂女子,冷不防夺过屠夫的刀自刎而死。
另一个则被周某带回家去,收他为妾。
周某没有儿女,这个女人为他生了个儿子,后来传了三代香火。
立竿见影及时报 我已故的四叔栗甫公有一天到河城去拜访朋友,在路上看见一个骑马人向东北方向飞奔而去,突然衣服挂住了树枝而从马背上跌落下来。
人们趋前救助,发现他已晕死过去。
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忽见一个妇人大声哭着跑过来说:婆婆死了,没有药,我步行了一天一夜,好不容易才从娘家借了几件衣服首饰,准备变卖了买药。
不料被一个骑马贼抢走了。
大家让她看那个从马背上跌下来的人(他这时已经苏醒过来)。
妇人大叫说:就是这个人。
那个骑马人的包袱就丢在路边,大家问他包袱里有什么东西,他回答不出。
而那位妇人所说的,却和实物完全相符。
在此情况下,骑马人才低头认罪,大家要把他送官府治罪,骑马人立即叩头求饶,表示愿意把携带的几十两银子送给妇人抵罪。
妇人因婆婆病重,也不愿因上告而耽搁时间,于是收下银子把他放走了。
人们都有说这件事报应得真是迅速及时。
法网恢恢本自织 大盗齐舜庭杀人越货,无恶不作。
他一向把邻居张七当作奴仆看待,强迫他卖掉自己的住房用以拓宽马厩,并唆使同伙威吓他:你如果不赶快滚蛋,马上就有大祸临头。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张七携妻带子避难四方。
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他在神祠里默默祷告:小人不幸,被恶人所逼,山穷水尽,无路可走。
。
。
。
。
。
他把一根木杖立在神像面前,看木杖倒向何方就往何方走。
木杖倒向东北方,于是张七沿途乞讨来到天津。
把女儿嫁给一个盐工,帮他晒盐,借以糊口。
四年以后,齐舜庭打劫饷银案败露了,遭到官军的追捕,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黑夜,他乘机逃脱,想去投奔一个在商船上的同伙,准备偷渡外逃。
路上,他又饥又渴,在茫茫的黑夜里,他远远地见有一盏昏黄的灯光。
便走过去敲门,门开后,一个少妇久久地盯着他看,忽然大声喊道:齐舜庭在这里
原来她就是张七的女儿。
由于悬赏缉拿齐的公文早已下达天津,大家都知晓此案,她这一喊,招来众多的盐工一拥而上,而仓皇出逃的齐舜庭未来得及携带武器,只好束手就擒,最后被判极刑。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幡然悔过得善报 罗某和贾某是邻居,罗富而贾贫。
罗某处心积虑想收买贾的房产,并极力压低房价。
贾想另外寻找买主,而罗又千方百计地暗中阻挠。
天长日久,贾某家境每况愈下,更加贫困,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忍痛把房子以低价卖给罗家。
罗某终于达到他的目的,喜气洋洋地安排重新翻修改造,使之焕然一新。
完工的那一天,罗某兴高采烈地大摆宴席,招待宾客,拜祖祭神。
他刚刚点燃起纸钱,忽然狂风骤起,纸钱被风卷得高高飞扬,熊熊的烈火烧了起来,火星四处散落犹如下雨一般,转眼之间,房子烧成一片灰烬,最后连他家原先的旧住房也一起烧光了。
火初起时,大家忙着扑救,罗某捶胸嚎啕大哭着加以制止,并长叹着说:这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完全是老天对我歹毒行为所进行的惩罚,这火就是扑救也没有用处。
我是真的后悔莫及啊
事后,罗某急忙找到贫困潦倒的贾某,亲自送去二十亩良田,并且书写了赠与的契约。
从此以后,罗某一心改恶从善,竟然得到长寿善终。
悯牛护生获救助 乾隆十年冬天,我在河间主持岁试,有一位住在县城以东四十里护持寺的刘东堂对我说:大约是在乾隆八年,河间一带大闹饥荒,养牛的于某没有草料用来喂养,只好牵牛到屠场上卖掉。
当他怕两头牛被赶到屠场门前时,趴在地上哀叫不止,不肯前行。
于某见了这一情景,心生恻隐,脱了身上的衣服典当了赎回这两头牛,他忍着寒冷把牛赶回来。
此后一直精心喂养,百般善待。
后来,有一天晚上,于某外出之际,有几个强盗从屋檐上跃下,挥动大斧砍门。
家中只有妇女和孩子,伏在屋角颤抖不止,听任盗贼劫掠。
这时,忽见那两头牛,愤怒地吼叫着跳出牛栏,冲进屋中来,奋力用牛角与强盗搏斗,二牛不怕刀斧的攻击,越战越勇,虽然牛身连挨数刀受伤,但强盗也终于身负重伤,招架不住,狼狈而逃。
刘东堂说他亲眼看见了牛身上鲜血淋漓的刀伤。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狡诈骗人险灭顶 里中张某,主人阴险狡诈,连至亲骨肉也不能得到他一句实话。
此人口齿伶俐,谎言善辩,被他欺骗受害的人,不计其数。
由于他到处行骗,行踪不定,人称他秃顶马(马秃顶无鬃毛,鬃和踪同音)。
一天,张某走夜路迷失了方向,隔着田垄见有数人围坐一起,便大声叫喊询问应该向哪个方向行走。
那些人都说应该往北去。
于是张某陷入泥潭沼泽中。
当他再问时,那些人又让他向东转,结果水深没颈,险些被淹死。
正当他垂死挣扎之际,那些人却拍手大笑说:秃顶马,你现在该知道胡言乱语害人不浅了吧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天时地利擒大盗 西北边陲江洋大盗韩云杀人越货,作恶多端。
他行踪不定,久难捕获。
我在乌鲁木齐时,曾听骁骑校萨音绰克图讲述过关于此盗被捕获的事实经过。
他驻守江山口哨卡时,有一日天将破晓时有只乌鸦对着大门哑哑啼叫,他就用箭射去。
乌鸦怪叫一声,从牛背上急飞而过,牛受惊奔跑起来,他招呼士兵们向前追赶。
追进一个山坳,牛将一位正在耕地的农民撞倒致伤。
士兵们就扶他回到附近的家里,进门后还没坐定,就听见一个孩子边呼有贼。
原来正是韩云跳墙偷瓜,大家一拥而上,捉住了这个踏破铁鞋无觅处的重大逃犯。
由乌鸦啼叫这一偶然现象而引起的这一连串的辗转因果,终于使恶人得到他应遭的恶报。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流氓欺人罹恶疾 我弟弟的奶母满媪,有个女儿荔姐,嫁到近村人家。
某日,听说母亲病了,来不及和丈夫打招呼,便独自一人赶回娘家。
这时天已经黑了,在残月的微光中,她突见有一人在身后紧紧跟随。
旷野中无人救援,她急中生智,于是紧跑几步躲到树林深处一座古坟的白杨树下。
她急急忙忙地把首饰等物放进怀里,解下带子系在脖子上,弄乱头发,吐出舌头,直愣愣瞪着眼发出怪叫声。
流氓走近一看,吓得走不动路了。
于是荔姐得以逃脱。
回到娘家,全家人又怒又笑。
翌日,人们纷纷传说某家少年遇鬼撞邪,受了惊吓。
后来此人竟然染上终生的精神病,此事使那些轻薄少年引以为戒。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