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贝奥武夫史诗读后感

关于史诗贝奥武夫的英文问题

laoyoutiao朋友,你好。

以下就是英国英雄叙事长诗《贝奥武夫》的相关资料: 《贝奥武夫》(Beowulf),又译贝奥武甫,完成于西元八世纪,约750年左右的英雄叙事长诗,长达3000行。

故事的舞台位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是以古英语记载的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篇,在语言学方面也是相当珍贵的文献。

贝奥武夫(Beowulf)乃现存古英文文学中最伟大之作,也是欧洲最早的方言史诗。

该诗中并未提及英国,但学者相信该诗约於西元七二五年左右在英国完成。

全诗凡三千一百八十二行,以斯堪地那维亚的英雄贝奥武夫的英勇事迹构成主要内容。

虽然历史上并未证实确有贝奥武夫其人,但诗中所提及的许多其他人物与事迹却得到印证。

本诗原以西撒克逊方言写成,押头韵而不押尾韵,用双字隐喻而不用明喻。

全诗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描叙丹麦霍格国王(King Hrothgurs)宏伟的宫殿,在前后十二年中,半人半魔的妖怪格兰戴(Grendel)每晚出没捉食霍格的战士。

此时恰巧瑞典南部济兹(Geats)王子贝奥武夫率家臣来访,协助除害。

国王当晚设宴款待,熟料妖怪格兰戴又复出现,捉食一名济兹战士,贝奥武夫与之格斗,贝氏扭断其臂,妖怪落荒而逃,因受重伤致死。

第二天晚上,格兰戴的母亲前来为其子复仇,其后贝氏把她在一湖泊的洞穴中杀死。

第二部分描叙贝奥武夫返国,被拥为王,前后五十年,举国大治。

最后贝奥武夫以垂老之年,杀一喷火巨龙,但其个人亦因而身受重创,终於身死。

诗末叙其葬礼,并有挽歌。

试分析《贝奥武夫》的人物性格

《贝奥武夫》的人物性格分析:Beowulf贝奥武夫The protagonist of the poem. Beowulf is a Geatish hero who fights the monster Grendel, Grendel’s mother, and a fire-breathing dragon. Beowulf’s exploits prove him to be the strongest, ablest warrior of his time. In his youth, he personifies the values of the heroic culture. In his old age, he proves a wise and effective ruler.贝奥武夫是这首诗歌中的大英雄,他力战恶魔格兰德、格兰德的母亲和口喷烈焰的巨龙。

贝奥武夫的英勇事迹足以证明他是那个时代里最强壮、最勇猛的战士。

当他还年轻的时候,他就被人们视为英勇无敌的传奇勇士而被敬仰;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是位当之无愧的明君。

Grendel格兰德A demon descended from Cain. Grendel preys on Hrothgar’s warriors in the king’s mead-hall, Heorot. Because Grendel’s ruthless and miserable existence is part of the retribution exacted by God for Cain’s murder of Abel, Grendel fits solidly within the ethos of vengeance that governs the world of the poem.恶魔格兰德,该隐的后裔。

格兰德在国王的酒厅---西奥鹿特捕食霍格的武士。

格兰德的残酷无情和悲惨的人生正是出自上帝的精心策划,那是上帝对该隐谋杀亚伯的卑鄙行径的惩罚,格兰德这个人物形象与全球诗歌所体现的恶有恶报这个主题非常的贴切。

Grendel’s Mother格兰德的母亲A demon even more monstrous than Grendel. Grendel’s mother seeks revenge on Hrothgar’s men for the death of her son. Beowulf journeys to her magical, creature-filled lair beneath the swamp in order to defeat her.比格兰德更加邪恶的恶魔。

她为了儿子的死亡向霍格的人民施加报复。

为了消灭她,贝奥武夫不惜冒险深入虎穴---那是一座位于沼泽地下面的充满怪物与邪恶魔法的巢穴。

King Hrothgar霍格国王The king of the Danes. Hrothgar enjoys military success and prosperity until Grendel comes to terrorize his realm. Hrothgar is a wise and aged ruler, and he represents a different kind of leadership from that exhibited by the youthful warrior Beowulf. He is a father figure to Beowulf and a model for the kind of king that Beowulf becomes.丹麦国王霍格。

在格兰徳为了统治他们而发动战争以前,霍格在军事上可谓是节节胜利,他是一个英明的统治者,他年岁已长,和年轻的贝奥武夫武士表现出来的领袖风格各有所长。

他是贝奥武夫眼中的父亲的形象,也是贝奥武夫引以为榜样的国王。

Unferth安浮斯A Danish warrior who is jealous of Beowulf. Unferth is unable or unwilling to fight Grendel, thus proving himself inferior to Beowulf.一个嫉妒毕奥武夫的丹麦士兵。

安浮斯无力与,或者并不想与贝奥武夫战斗,因此他只能屈服于贝奥武夫。

Hygelac海格拉Beowulf’s uncle, king of the Geats, and husband of Hygd. Hygelac heartily welcomes Beowulf upon his return from Denmark.海格拉是毕奥武夫的叔叔,济兹国的国王,也是海伊的丈夫。

对于毕奥武夫从丹麦归来,海格拉表示无尽欢迎。

Ecgtheow爱格斗Beowulf’s father, Hygelac’s brother-in-law, and Hrothgar’s friend. Ecgtheow is dead by the time the story be365kUaIle.cNgins, but he lives on through the noble reputation that he made for himself and in his dutiful son’s remembrances.爱格斗是毕奥武夫的父亲,海格拉的姐父,也是霍格的朋友。

故事开始的时候爱格斗就去世了,但是他为自己赢得的贵族声望永远保留在恪守本份的儿子的记忆里。

King Hrethel里德国王The Geatish king who took Beowulf in as a ward after the death of Ecgtheow, Beowulf’s father.爱格斗-毕奥武夫的父亲死后,里德国王成为毕奥武夫的监护人。

The dragon恶龙An ancient, powerful serpent that guards a horde of treasure. Beowulf fights the dragon in the third and final part of the epic.龙,一条古老的,力大无比的巨蛇,守护着游牧民族的宝藏。

在史诗的第三章和最后部分毕奥武夫和龙展开恶战。

Wiglaf威拉夫A young kinsman and retainer of Beowulf. Wiglaf helps Beowulf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dragon after the other warriors run away. Wiglaf adheres to the heroic code, thereby proving himself a suitable successor to Beowulf.毕奥武夫的男伺者,在毕奥武夫与龙作战的时候,其他的士兵都跑了,只有他留下来帮助毕奥武夫。

威拉夫坚守英雄本色,也证明他是一个毕奥武夫的称职的追随者。

英国史诗《贝奥武夫》里面贝奥武夫是更相信神一点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力量

一开始更相信自己的力量,后来有了诅咒,开始相信神的力量

求Beowulf(贝奥武夫)的中文版

常见的版本是译林出版社的《世界英雄史诗译丛》中的版本,收录贝奥武甫\\\/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出征记四部作品,可以到译林的官方网站上购买

贝奥武夫中的异教,基督教哪里体现

如果要从基督教的角度解读《贝奥武夫》,那么王书亚的影评《交出最后一个冬天》值得一读。

贴在下面,供你参考。

王书亚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英雄史诗《贝奥武甫》是英语文学的鼻祖,王佐良先生称之为“欧洲俗文学中第一部杰作”。

法学 家冯象先生的译笔公认是最好的,冯先生译了这首诗后,又去译旧约圣经,就像当年另一位才华横溢的法学家吴经熊,一个人 以骈文从希伯来文译《诗篇》。

充满现代诗语感的句子,“耶和华阿,求你仰起脸来,光照我们。

你使我心里快乐,胜过那丰 收五谷新酒的人”,在吴先生笔下,成了“吾心惟仰主,愿见主容光。

人情乐丰年,有酒多且旨”。

  大约10世纪初,文法高超的修士,修撰了日耳曼蛮族中代代相传的史诗《贝奥武甫》。

就如吴经熊将敬虔似火的以 色列先知,译成敬天知足、温文尔雅的儒士,修道士的笔法,也在北欧多神崇拜时期半人半神的屠龙英雄身上,浓淡不均地, 抹上了一层基督信仰的世界观,以至于这一基督教化的北欧神话,终于呈现出与希腊神话迥异的气质。

就是这气质,后来令托 尔金入迷,激发他写出了《魔戒》三部曲。

  贝奥武甫的时代,距奥古斯丁被差遣到英格兰传教,差不多已有400年。

北欧海盗的后裔们,一天比一天更像英国 人。

《贝奥武甫》代表一个英雄时代的结束。

事实上,人类哪有过比维京海盗更英雄的人呢。

可几年前我在斯德哥尔摩海边听 当代瑞典人的故事。

那里生活稳妥,人们行走海洋,如履平地。

一种确定性极高的生活方式的表现,是我认识的几个瑞典家庭 ,都在一年之前,就将第二年圣诞假期全家人的船票订好了。

我回头再看靠在海边、尖锐如刀的维京海盗船,直吐舌头。

心想 ,一个全世界最剽悍的海上民族,怎么能够变成这样子。

连我老家山沟沟里亲戚的生活方式,若和贝奥武甫的今日传人比起来 ,都显得过于高风险。

就如电影中说的,当贝奥武甫击杀了大蛇,“基督的十字架终结了英雄时代和黑暗时代”。

  我是一再忽略了这部电影。

看见海报上贝奥武甫的肌肉,就倒了大半胃口。

最后鼓起勇气,心想能拍出《阿甘正传》 的导演,再不济,又能把一部古英语时代的史诗折磨成什么样呢。

结果看了,喜出望外。

严格说,这是一部动画片。

但原始镜 头都由真人出演。

演员们从脸到脚,插满了感应针头,将他们的表情动作一一捕捉到电脑中,然后改换完美形象,依据真人表 演,制作出亦真亦幻的动画效果。

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人,人按自己的形象造英雄偶像。

前面是信仰,后面是神话;前面是神 迹,后面是特技。

  诗歌中,贝奥武甫有三场大的战斗。

首先杀死巨魔格兰道尔。

再杀死格兰道尔的母亲,解救了丹麦国王后,回去瑞典 做了国王。

暮年时,他又杀死了残害民众的火龙,自己也伤重不治。

这样一一道来,跟孙悟空不厌其烦地降妖伏魔,似乎也差 别不大。

一个是“如神”,人人都想栩栩如神,英雄拯救人民,伟人澄清宇内。

一个是“齐天”,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齐天大圣 ,齐物论妖,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样拍出来,就比希腊神话着力于刻画高于诸神之上的命运还不如了。

  但电影的编剧非常出彩,把一个拥有完美身体的贝奥武甫,刻画为一个和你我差不多的骄傲、虚荣、贪婪和情欲勃发 的人。

他描述和海妖搏斗,上次说杀死三个,这回说杀死了七个。

想起曾在美国听一位牧师见证,讲到发光处,一个朋友在我 耳边嘀咕,“上回不是这么说的。

”  结果编剧用人性的软弱,与魔鬼的契约,把三次战斗勾连起来了。

诗歌中,格兰道尔被描述为该隐后裔,而电影把他 母亲设计为一个魔鬼般的尤物。

当初老国王与她缔约,得到黄金、王国和英雄的荣耀,却生下怪兽格兰道尔。

搏杀格兰道尔的 时候,丹麦的大地上正在流传关于“罗马的新神基督”的消息。

老国王说,我们要屠龙的英雄,不要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先知。

可是,同样一幕又在贝奥武甫身上重现了。

他深入巢穴,却无法抗拒海妖的身体和允诺。

贝奥武甫与她缔约,却在人前吹嘘自 己如何杀死了她,成为不可一世的英雄。

  数十年后,贝奥武甫的王国已慢慢接受了基督教。

他与魔鬼生下的儿子成了火龙,教士凄厉叫道,“父辈的罪孽啊。

”贝奥武甫打败了一位渡海而来的挑战者,也心如死灰地喊,“知道你为什么不能杀死我吗,因为多年之前我就已经死了。

” 最后的人龙大战,就这样脱离了北欧神话底蕴,成了一出弑父杀子的哥特式悲剧。

最后,贝奥武甫的继承人头戴王冠,面朝大 海,再次看见了那从海中升起、美艳不可方物的怪兽。

英雄胜过他自己的贪婪和骄傲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偏偏导演在此时喊 道:“Cut

”  对那些崇拜英雄的人来说,这电影将英雄史诗彻底掀翻了。

但如果你对被判无期徒刑的许霆充满同情,你对自己想象 的在提款机前的一幕心有余悸,好像我一样,老国王做不到的,连贝奥武甫都做不到;许霆犯下的,连我也可能犯下。

你就说 ,这电影其实是真正的史诗,一部关乎人的诱惑、堕落和寻求救赎的史诗。

  贝奥武甫临终,诗歌中这样描述他的遗愿,“光荣之王,永恒的上帝,让我为我的人民赢来,让我临死前亲眼见到, 这样一份礼物

为了这座宝藏,我交出了最后一个冬天。

请接着我照顾王国的利益吧。

”真正的庆幸,是英雄交出了傲慢,国 王交出了主权。

向着光明之子,黑暗中的英雄贝奥武甫,交出了他的最后一个冬天。

千年之后,瑞典人交出了他们的剽悍,英 国人交出了他们的诗歌。

而我可以交出的,就是自古以来那个“如神”和“齐天”的梦想。

  不是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救世主,而是这个世界从来没有齐天大圣。

多角度分析《贝奥武夫》反映的主题

摘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史诗主题的分析与讨论长久以来都存在因人而异的情况,史诗《贝奥武夫》也不例外。

本文意在从以下三个角度探索《贝奥武夫》所反映的主题:从贝奥武夫的行为反映出的人的本性与魔的本性的角度;从其为公平正义而战的角度;及从基督教中关于人性与神性大讨论的角度。

关键词:魔;人;神;行为;公平正义;基督教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89-02《贝奥武夫》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学史的起点以及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古日耳曼部落遗留并保下来的最伟大的史诗巨作。

对《贝奥武夫》艺术生命力的探索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曾说过:“《贝奥武夫》从不同的角度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人类议题的长期思考,为人们打开了通向人类心灵深处的一扇窗。

”因此,《贝奥武夫》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贝奥武夫的行为反映出的人的本性与魔的本性作为史诗中的英雄,贝奥武夫是“行善者”的终极代表。

在史诗中所体现的冲突都是以善与恶这个普遍的主题为中心的。

作为日耳曼民族的保护者,贝奥武夫以自己的英勇神武,怀揣着孜孜不倦的热情,与邪恶作斗争。

他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成为这部史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32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