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北人之光第八期读后感

北人之光作文,关于北国集团庆期间发生的事情。

左思简介以及三都赋译文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

西晋著名文学家。

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

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

他家世代传承儒学。

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

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

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

”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

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

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

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

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

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

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视。

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

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

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

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

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

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

”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

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

”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起初,陆机(261—303)从南方来到洛下,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

”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

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

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

几年后,因病而死。

<三都赋> 我国古代西晋时期,文坛成就最高的诗人左思,是晋朝时临淄人(今山东临淄)。

他创作的《三都赋》名噪一时,至今仍被人传诵。

然而,左思小时候智商很低,口齿迟钝,学习成绩平平常常,没有一点过人之处。

他稍大之后,便志存高远,决心写一篇赞颂魏、蜀、吴三国都城的文章《三者赋》。

这个消息之后,一片大哗,他受到了不少文人墨客的嘲弄,当时的著名文学家陆机就不怀好意地讥讽他说:“你这样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的老粗先生,还想作一篇《三都赋》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等你写成了,也只配给我盖酒坛子罢了

”左思听了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淡淡地一笑,可是在心里却暗暗下了决心:你说我写不成,我偏要写出来,并且写得让你们心里羡慕

左思有了这样的决心,在别人的嘲笑和讥讽里,进行了广泛的阅读,深入的调查,大量收集有关三国都城繁荣昌盛的相关资料。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他便关上房门,深居简出,专心致志地构思,创作。

他简直有些痴迷入魔,在室内、院中,甚至茅厕内都放上了纸,不管在什么时间,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想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便立即用笔记下来,从不放过任何一次。

就这样,他向隅面壁,熬过了整整十年的酷暑严冬,不懈努力,专心著书,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

《三都赋》果然是绝美佳作,文笔流畅,精彩传神,让人读后叹为观止。

当时京城洛阳传抄的人非常多,以至于纸价大涨。

成语“洛阳纸贵”就来源于这里。

过去曾讥讽、嘲弄过左思的陆机读了《三都赋》后,既愧悔万分,又赞不绝口,佩服得五体投地。

左思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没有低下羞涩的头,丧失自己坚强的意志,而是在逆境中奋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终于不负众望,完成了自己的惊世之作,这就是对那些嘲讽者的最好反击。

左思的成功同时还说明: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只要发愤,只要勤奋,就能有所成就。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同学们,你们读了之后,一定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吧

三都赋总序诗有六个大纲,这第二个大纲叫做“赋”(如果翻译成大义会让人误会。

)。

杨雄说:“诗人作的赋词要以华丽为主~”班固说:“赋是古代诗体中的一种流派~”先王的文采,是用来描述风土人情的见到“绿竹猗猗”在这~见到“在其版”就知道这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房屋~所以呆在一个地方就能知道八方的事。

但相如(可能是司马相如)对树林作赋时引出“卢橘夏熟”,杨雄为甘泉作赋而列出“玉树青葱”张衡为西京作赋却描述了在海上游玩。

骗人说有这些奇怪事物~当是润色,这一类的家伙摆明了行为不端丢人现眼。

考究果木~说的不在长的地,对校神物~出现的也不是个地方。

对赋词来说是变化其修辞手法,但于义来说则是啥都没了。

说话华丽但摇摆不定虽然精巧但却没用,华丽言语太多却无法考究~虽然华丽也不能成为经典。

议论的人从不诋毁其研究深入,作诗赋的人又将胡说八道引为典籍,逐渐的就习以为常了~以前就是有的我就想着仿照二京以赋三都,写山川城邑时参考地图~写鸟兽草木时对照方志(古代的百科工具书)风谣歌舞都按其习俗;有资格的长者都是活得久的(这句我掰的~完全不知道怎么翻译)为什么

作为诗人,是用来咏唱志向的;漂亮的东西贵在依照起根本,称赞的人要按根本说实话。

胡说八道~看官们能信吗

况且,啥土都能作为贡品(可能是如此翻译),是虞书所记录的;分辨事物被规则框死是周易所要谨慎的。

随便举一点点例子~取其大体,作为解释古文罢左思小时候智商很低,口齿迟钝,学习成绩平平常常,没有一点过人之处。

他稍大之后,便志存高远,决心写一篇赞颂魏、蜀、吴三国都城的文章《三者赋》。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一片大哗,他受到了不少文人墨客的嘲弄,当时的著名文学家陆机就不怀好意地讥讽他说:“你这样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的老粗先生,还想作一篇《三都赋》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等你写成了,也只配给我盖酒坛子罢了

”左思听了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淡淡地一笑,可是在心里却暗暗下了决心:你说我写不成,我偏要写出来,并且写得让你们心里羡慕

左思有了这样的决心,在别人的嘲笑和讥讽里,进行了广泛的阅读,深入的调查,大量收集有关三国都城繁荣昌盛的相关资料。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他便关上房门,深居简出,专心致志地构思,创作。

他简直有些痴迷入魔,在室内、院中,甚至茅厕内都放上了纸,不管在什么时间,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想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便立即用笔记下来,从不放过任何一次。

就这样,他向隅面壁,熬过了整整十年的酷暑严冬,不懈努力,专心著书,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

三都赋·左思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先王采焉,以观土风。

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

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

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

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徵。

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

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

何则

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匪本匪实,览者奚信

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

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蜀都赋有西蜀公子者,言于东吴王孙,曰:盖闻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

九土星分,万国错跱。

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吾子岂亦曾闻蜀都之事欤

请为左右扬搉而陈之。

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

廓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

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

水陆所凑,兼六合而交会焉;丰蔚所盛,茂八区而庵蔼焉。

于前则跨蹑犍牂,枕倚交趾。

经途所亘,五千余里。

山阜相属,含溪怀谷。

岗峦纠纷,触石吐云。

郁葐蒕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

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龙池瀑?迤溱瘢┙骼F浒ⅰc枞籼拦戎锾危嫒裘摄嶂坎āS谑呛踮鲋裨盗耄鹆傺隆E酝α浚嗌笾Α2悸桃吨螺拢嶂焓抵肜搿S《坏颍j赎室遭⑩ⅰ

状淙合瑁缶撼邸0罪舫g,猩猩夜啼。

金马骋光而绝景,碧鸡儵忽而曜仪。

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爓飞煽于天垂。

其间则有虎珀丹青,江珠瑕英。

金沙银砾,符采彪炳,晖丽灼烁。

于后则却背华容,北指昆仑。

缘以剑阁,阻以石门。

流汉汤汤,惊浪雷奔。

望之天回,即之云昏。

水物殊品,鳞介异族。

或藏蛟螭,或隐碧玉。

嘉鱼出于丙穴,良木攒于褒谷。

其树则有木兰梫桂,杞櫹椅桐,椶枒楔枞。

楩柟幽蔼于谷底,松柏蓊郁于山峰。

擢修干,竦长条。

扇飞云,拂轻霄。

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

巢居栖翔,聿兼邓林。

穴宅奇兽,窠宿异禽。

熊罴咆其阳,雕鹗鴥其阴。

猿狖腾希而竞捷,虎豹长啸而永吟。

于东则左绵巴中,百濮所充。

外负铜梁于宕渠,内函要害于膏腴。

其中则有巴菽巴戟,灵寿桃枝。

樊以蒩圃,滨以盐池。

蟞蛦山栖,鼋龟水处。

潜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

丹沙赩炽出其阪,蜜房郁毓被其阜。

山图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

若乃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

奋之则賨旅,玩之则渝舞。

锐气剽于中叶,蹻容世于乐府。

于西则右挟岷山,涌渎发川。

陪以白狼,夷歌成章。

坰野草昧,林麓黝儵。

交让所植,蹲鸱所伏。

百药灌丛,寒卉冬馥。

异类众伙,于何不育

其中则有青珠黄环,碧砮芒消。

或丰绿荑,或蕃丹椒。

麋芜布濩于中阿,风连莚蔓于兰皋。

红葩紫饰,柯叶渐苞。

敷橤葳蕤,落英飘飖。

神农是尝,卢跗是料。

芳追气邪,味蠲疠痟。

其封域之内,则有原隰坟衍,通望弥博。

演以潜沬,浸以绵雒。

沟洫脉散,疆里绮错。

黍稷油油,稻莫莫。

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虽星毕之滂遝,尚未齐其膏液。

尔乃邑居隐赈,夹江傍山。

栋宇相望,桑梓接连。

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

其园则林檎枇杷,橙柿梬楟。

榹桃函列,梅李罗生。

百果甲宅,异色同荣。

朱樱春熟,素柰夏成。

若乃大火流,凉风厉。

白露凝,微霜结。

紫梨津润,樼栗罅发。

蒲陶乱溃,若榴竞裂。

甘至自零,芬芬酷烈。

其园则有蒟蒻茱萸,瓜畴芋区。

甘蔗辛姜,阳蓲阴敷。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任土所丽,众献而储。

其沃瀛则有攒蒋丛蒲,绿菱红莲。

杂以蕴藻,糅以苹蘩。

总茎柅柅,裛叶蓁蓁。

蕡实时味,王公羞焉。

其中则有鸿俦鹄侣,振鹭鹈鹕。

晨凫旦至,候雁衔芦。

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云飞水宿,哢吭清渠。

其深则有白鼋命鳖,玄獭上祭。

鳣鲔鳟鲂,鮷鳢鲨鲿。

差鳞次色,锦质报章。

跃涛戏濑,中流相忘。

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帀中区。

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

营新宫于爽垲,拟承明而起庐。

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

内则议殿爵堂,武义虎威。

宣化之闼,崇礼之闱。

华阙双邈,重门洞开。

金铺交映,玉题相晖。

外则轨躅八达,里�\\\\对出。

比屋连甍,千庑万室。

亦有甲第,当衢向术。

坛宇显敞,高门纳驷。

庭扣钟磬,堂抚琴瑟。

匪葛匪姜,畴能是恤

亚以少城,接乎其西。

市廛所会,万商之渊。

列隧百重,罗肆巨千。

贿货山积,纤丽星繁。

都人士女,袨服靓妆。

贾贸墆鬻,舛错纵横。

异物崛诡,奇于八方。

布有幢华,麫有桄榔。

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

舆辇杂沓,冠带混并。

累毂叠迹,叛衍相倾。

?哗鼎沸,则哤聒宇宙;嚣尘张天,则埃壒曜灵。

阛阓之里,伎巧之家。

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黄润比筒,籯金所过。

侈侈隆富,卓郑埒名。

公擅山川,货殖私庭。

藏镪巨万,?摫兼呈。

亦以财雄,翕习边城。

三蜀之豪,时来时往。

养交都邑,结俦附党。

剧谈戏论,扼腕抵掌。

出则连骑,归从百两。

若其旧俗,终冬始春。

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

金罍中坐,肴烟四陈。

觞以清醥,鲜以紫鳞。

羽爵执竞,丝竹乃发。

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起西音于促柱,歌江上之飉厉。

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

合樽促席,引满相罚。

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若夫王孙之属,郤公之伦。

从禽于外,巷无居人。

并乘骥子,俱服鱼文。

玄黄异校,结驷缤纷。

西逾金堤,东越玉津。

朔别期晦,匪日匪旬。

蹴蹈蒙笼,涉寥廓。

鹰犬倏眒,罻罗络幕。

毛群陆离,羽族纷泊。

翕响挥霍,中网林薄。

屠?麋,翦旄麈。

带文蛇,跨雕虎。

志未骋,时欲晚。

追轻翼,赴绝远。

出彭门之阙,驰九折之阪。

经三峡之峥嵘,蹑五屼之蹇浐。

戟食铁之兽,射噬毒之鹿。

皛貙氓于葽草,弹言鸟于森木。

拔象齿,戾犀角。

鸟铩翮,兽废足。

殆而朅来相与,第如滇池,集于江洲。

试水客,舣轻舟。

娉江婓,与神游。

罨翡翠,钓鰋鮋。

下高鹄,出潜虬。

吹洞箫,发棹讴。

感鲟鱼,动阳侯。

腾波沸涌,珠贝汜浮。

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

将飨獠者,张帟幕,会平原。

酌清酤,割芳鲜。

饮御酣,宾旅旋。

车马雷骇,轰轰阗阗。

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

斯盖宅土之所安乐,观听之所踊跃也。

焉独三川,为世朝市

若乃卓荦奇谲,倜傥罔已。

一经神怪,一纬人理。

远则岷山之精,上为井络。

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肸飨而兴作。

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

妄变化而非常,羌见伟于畴昔。

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

蔚若相如,?若君平。

王褒韡晔而秀发,杨雄含章而挺生。

幽思绚道德,摛藻掞天庭。

考四海而为儁,当中叶而擅名。

是故游谈者以为誉,造作者以为程也。

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

峻岨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

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下辇而自王。

由此言之,天下孰尚

故虽兼诸夏之富有,犹未若兹都之无量也。

参考自

高手:爽再古文里怎么解释??

爽1 〔shuǎnɡ ㄕㄨㄤˇ〕〔疎两切,上养,生。

〕亦作“ 慡1 ”。

【第1句】:明亮;清朗。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 商 郊 牧野 。

” 陆德明 释文:“爽,明也。

昧爽,谓早旦也。

” 南朝 宋 鲍照 诗:“苕苕岭岸高,照照寒洲爽。

” 唐 栖白 诗:“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 杨朔 :“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

【第2句】:昌明。

:“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

” 孔颖达 疏:“爽,明也;由,用也。

有明国事用智道。

” 清 龚自珍 :“三世耳相续,三世目相续,三世心知相续,社鬼护之,其爽十世;水不溺,火不烧,雷霆不求,其爽百世。

【第3句】:开阔;宽阔。

晋 陆机 :“ 营丘 负海曲,沃野爽且平。

” 宋 欧阳修 :“地爽而洁,宇敞而邃。

” 宋 陆游 诗之一:“屏除长物轩楹爽,洗濯尘襟肺腑凉。

【第4句】:豪爽。

《晋书·王济传》:“[ 济 ]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至於 魏 之三祖,气爽才丽。

” 宋 陶谷 《清异录·文用》:“ 萧颖士 文爽兼人而矜躁为甚。

【第5句】:畅快;舒服。

唐 王勃 《滕王阁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懽。

” 元 耶律楚材 《过夏国新安县》诗:“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路本来极宽,加上薄雪,更教人眼宽神爽。

【第6句】:《左传·昭公七年》:“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

” 孔颖达 疏:“精,亦神也;爽,亦明也。

精是神之未著,爽是明之未昭。

”后用以指心神、神志。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寂寂长夜,或羣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 荀彧 之於 曹操 ,本许以天下。

及议者欲加九锡, 彧 未之许,非不之许,欲出诸己耳。

操 不悟,遽杀之。

然则天夺其爽以诛 彧 ,宁不信乎

【第7句】:用以指依附于形体的精神,即所谓“魄”。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承命惊惶,魂爽飞越,俯仰天地,若无所容。

” 金 王若虚 《故朝列大夫刘君墓碣铭》:“惧夫魂爽之无依也,於是招之以葬于先茔。

【第8句】:差失;不合。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朱熹 集传:“爽,差。

”《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

” 李善 注引《尔雅》:“爽,差也。

”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记上》:“非惟与 左氏 有乖,亦於物理全爽者矣。

”《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三》:“虽逾 孔子 之文,未爽 周公 之训。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成》:“因各出相较,长短不爽毫厘。

”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究之,因果报偿,未或有爽。

【第9句】:差别;不同。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进让之道,其何爽与

”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爽,差异也。

”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二途如爽,即用兼通。

”参见“ 爽籁 ”。

【第10句】:丧失;失去。

《国语·周语下》:“ 晋侯 爽二,吾是以云。

” 晋 张载 《杂诗》:“君子守固穷,在约不爽贞。

” 唐 杜甫 《病橘》诗:“剖之尽蠹蚀,采掇爽所宜。

” 清 湘灵子 《轩亭冤演说》:“这时候不早了,怎麽还没有来,莫非他们爽了约麽

【第11句】:伤败;败坏。

《老子》:“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 王弼 注:“爽,差失也。

失口之用,故谓之爽。

”《楚辞·招魂》:“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 王逸 注:“爽,败也。

楚 人谓羹败曰爽。

”《列子·仲尼》:“耳将聋者,先闻蚋飞;口将爽者,先辨 淄 渑 。

” 张湛 注:“爽,差也。

【第12句】:受伤害。

《汉书·贾谊传》:“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 王先谦 补注:“《广雅·释诂》:‘爽,伤也。

’言上数为忧所伤也。

【第13句】:古代 南诏 国所设官制名。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幕爽主兵,琮爽主户籍,慈爽主礼,罚爽主刑……督爽,总三省也。

【第14句】:句首助词。

《书·康诰》:“爽惟民迪吉康。

”《书·康诰》:“爽惟天其罚殛我。

【第15句】:书法用语。

肃穆飘然。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六:“肃穆飘然曰爽。

”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五:“劲力外爽,古风内含。

【第16句】:古水名。

爽水 。

在 函谷关 城东,又名 紵麻涧 。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五十里,曰 谷山 ,其上多谷,其下多桑。

爽水 出 焉 ,而西北流,注于 谷水 ,其中多碧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谷水》:“ 爽水 ……世谓之 紵麻涧 ,北流,注于 谷 。

【第17句】:通“ 鷞 ”。

《左传·昭公十七年》:“爽鸠氏,司寇也。

”《尔雅·释鸟》 郭璞 注引作“鷞鸠”。

【第18句】:草鞋上的绞绳。

《西游记》第一回:“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槎就之爽。

”爽2 〔shuānɡ ㄕㄨㄤ〕〔《集韵》师庄切,平阳,生。

〕通“ 驦1 ”。

《左传·定公三年》:“ 唐成公 如 楚 ,有两肃爽马, 子常 欲之,弗与。

” 杜预 注:“肃爽,骏马名。

”参见“ 肃爽 ”。

【爽口】

【第1句】:清爽可口。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金盘荐美藉之珍,玉杯沈缥清之酒,义曰和神,事非爽口。

” 元 刘埙 《隐居通义·古赋一》:“犹蝤蛑瑶柱,食之爽口,终不免动气而嚬眉。

”《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哥今日这面,是那位姐儿下的,又爽口,又好吃。

【第2句】:伤败胃口。

《晋书·张载传》:“耽爽口之馔,甘腊毒之味,服腐肠之药,御亡国之器,虽子大夫之所荣,顾亦吾之所畏,余病未能也。

”《文选·张载<七命>》作“口爽”。

李善 注引《广雅》:“爽,伤也。

【第3句】:犹爽气,干脆。

高晓声 《解约》:“‘大伯’, 陈宝祥 爽口地叫了一声,像早就准备好了似的。

【爽心】谓使心情畅快。

李娴娟 杨颖 《血染的爱》第二九章:“就在人们刚刚舒了一口爽心的气息,第二口气还没有喘上来的时候,最大不幸落到了 中国 人民头上。

【爽心悦目】谓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碧野 《新疆在欢呼》:“这千年万代无边的戈壁荒滩已经出现了无数水光闪闪的纵横渠道和水库,已经出现了无数爽心悦目的绿洲。

【爽心豁目】心神爽朗,眼界开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故 梅村 诗嫌其使典过繁,翻致腻滞;一遇白描处,即爽心豁目,情余於文。

【爽旦】黎明,清晨。

《列子·周穆王》:“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

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

【爽失】差错;差失。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仇》:“今之流俗,径读仇为讐,读尝为曾,读邀为要,殊为爽失。

”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理》:“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

【爽伉】豪爽刚直。

清 昭连 《啸亭杂录·醉公》:“ 睿忠亲王 嗣曾孙名 塞勒 ,性爽伉。

【爽迅】

【第1句】:豪迈奔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古来文才,异世争驱,或逸才以爽迅,或精思以纤密,而虑动难圆,鲜无瑕病。

【第2句】:快捷。

艾芜 《意外》:“矮汉子一面穿上军衣,一面向迟起来的人骂:‘爽迅点

胶粘着腿子哪

’”

【爽忒】差失。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天道》:“天惟健顺之理充足於太虚而气无妄动,无妄动,故寒暑化育无不给足,而何有於爽忒。

”按,《尔雅·释训》:“晏晏、旦旦,悔爽忒也。

” 邢昺 疏:“爽忒,差失也。

【爽别】清亮。

唐 刘言史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诗:“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

【爽利】亦作“ 爽俐 ”。

【第1句】:爽快。

唐 韩偓 《喜凉》诗:“豪强顿息蛙唇吻,爽利重新鹘眼睛。

”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你这厮不爽利。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今日手裏无钱,却赌得不爽利。

” 茅盾 《无题》二:“[女主角]颇象个‘笑要笑得痛快,哭要哭个爽利’的女革命家。

【第2句】:利落。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取了十五贯钱,扯条单被包裹得停当,拽扎得爽俐。

”《水浒传》第四三回:“ 李逵 拽扎得爽俐,只跨一口腰刀……便下山来。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二章:“[和尚]转身走至马前,攀鞍认蹬,腾身而上,动作极其爽利。

【第3句】:索性;干脆。

《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咱既吃了这半日的烧酒,又吃黄酒,风搅雪不好,爽俐吃烧酒到底罢。

” 茅盾 《子夜》十:“这么想着的 吴荪甫 便用爽利果决的口气对 费小胡子 下了命令。

”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八》:“这回就爽利的来一个平分。

【爽秀】

【第1句】:明丽。

隋 卢思道 《辽阳山寺愿文》:“襟带遐长,原陆爽秀。

【第2句】:聪明俊秀。

《新唐书·方技传·李淳风》:“ 淳风 幼爽秀,通群书,明步天历算。

” 宋 王禹偁 《五哀诗》之五:“遗孙方稚齿,爽秀已遒遒。

【爽身粉】用滑石粉、碳酸镁、氧化锌、硼酸、薄荷脑等加香料制成的一种粉末状的日用品,扑在身上可以吸收汗液,防止生痱子,产生清爽的感觉。

【爽言】

【第1句】:差谬之言。

《汉书·叙传上》:“ 周 贾 荡而贡愤兮,齐死生与祸福;抗爽言以矫情兮,信畏牺而忌鵩。

” 颜师古 注:“抗,举也。

爽,差也。

谓二人虽举言齐死生,壹祸福,而心实不然,是差谬也。

”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匪爽言以自姱,冀神方之可请。

【第2句】:违背诺言。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若公之忠节,上感苍旻,群帅同谋,必匪携贰,则 齐 师返旆,义不陵江;如致爽言,誓以无克。

【爽快】

【第1句】:舒适畅快;痛快。

明 贾仲名 《升仙梦》第一折:“今宵爽快,趁一天风清月白。

”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梨枣正熟,即摘取噉之,聊解饥渴,殊觉爽快人意。

”《孽海花》第十七回:“凉风飒飒,冷露泠泠,爽快异常。

” 郁达夫 《采石矶》:“ 稚存 骗 仲则 睡着之后,自己也哭了一个爽快。

【第2句】:直爽;直截了当。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此种人不宜过於爽快,你过爽快,他就觉得奇货可居了。

” 茅盾 《子夜》九:“猛不防是这么‘爽快的办法’, 李玉亭 有点窘了。

” 巴金 《春》六:“‘ 婉儿 要来,我就在家等她,’ 淑英 爽快地答道。

【爽拔】

【第1句】:豪爽出众。

《隋书·王世积传》:“ 世积 容貌魁岸,腰带十围,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

” 唐 符载 《送卢侍御史赴王令公幕序》:“神宇耸峙,襟灵爽拔。

【第2句】:秀美挺拔。

前蜀 贯休 《早秋即事寄冯使君》诗:“落叶峥嵘处,诸峯爽拔时。

【第3句】:爽朗昂扬。

《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正大如《经国谈》,读之可令人心旷而神爽拔。

【爽直】直爽。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

”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由我看来,大约北人爽直,而失之粗,南人文雅,而失之伪。

【爽味】清爽的味道。

晋 支遁 《述怀》诗之二:“膏腴无爽味,婉娈非雅弦。

” 唐 贾岛 《黄子陂上韩吏部》诗:“疎衣蕉缕细,爽味茗芽新。

【爽明】

【第1句】:黎明。

《逸周书·尝麦》:“爽明,仆告既驾,少祝导王,亚祝迎王,降阶。

” 朱右曾 校释:“爽明,旦明也。

【第2句】:明白。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尽心上》:“文字爽明直捷。

【爽和】违和;失调。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久不致恳,得儿子书,知体理爽和。

”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三九:“是以一星见变,能使九服同灾;一脉爽和,能使百体俱病。

【爽法】违背礼法。

《新唐书·蒋乂传》:“昔 鲁侯 改服, 晋襄 墨縗,缘金革事则有权变。

安有释縗服,衣冕裳,去垩室,行亲迎,以凶渎嘉,为朝廷爽法

【爽性】

【第1句】:丧失本性。

《北史·程骏传》:“夫 老子 著抱一之言, 庄生 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人若乖一,则烦伪生;爽性,则冲真丧。

【第2句】:索性;干脆。

《孽海花》第三十回:“她在窗外听得不耐烦,爽性趁此机会,直闯进去,把出去的问题直捷痛快的解决了。

” 老舍 《女店员》第三幕:“要是爽性来个女商店,我们女的就一点也不倚靠男的了

” 沙汀 《航线》:“‘爽性点

查完就开。

’他吩咐着火夫。

【爽宕】犹放荡。

明 冯梦龙 《山歌·大脚妓》:“行来爽宕又风骚。

【爽指】犹言违意。

南朝 梁简文帝 《与琰法师书》之一:“伫望来仪,一日三岁。

想思弘利益理,当无爽指。

” 南朝 梁简文帝 《与琰法师书》之二:“追往年之宿眷,述即日之寸心,此事必期,冀非爽指。

【爽俐】见“ 爽利 ”。

【爽信】失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记》:“先是上面许成功与卿 扬州 ,既而难於爽信,即除 举 ( 马举 ) 淮南 行军司马。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贤弟,我来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访。

若过了中旬,迟到季秋月分,就是爽信,不为君子。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麻林》:“ 林 许其必祭, 宋 郑重而去。

越宿,复梦之,责以爽信, 林 以乏钱对。

【爽俊】亦作“ 爽儁 ”。

【第1句】:豪爽秀俊。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高贵乡公 讳 髦 ”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公神明爽儁,德音宣朗。

”《世说新语·品藻》“ 裴瓒 方 王敦 ” 刘孝标 注引《晋诸公赞》:“ 瓒 字 国宝 , 楷 之子,才气爽儁。

”《北史·牛弘传》:“吏部侍郎 高孝基 ,鉴赏机晤,清慎绝伦,然爽俊有余,迹似轻薄。

【第2句】:明快秀逸。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宋二十八人》:“ 倩 ( 袁倩 )子 质 , 姚最 云:风力爽俊,不坠家声。

”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 孔 ( 孔融 )语便是 唐 律, 桓 ( 桓玄 )句亦是 唐 选,而 桓 尤爽俊。

【爽风】方言。

通风。

周立波 《艾嫂子》:“这里很爽风,又朝阳。

【爽亮】

【第1句】:豪爽开朗。

《水浒传》第九四回:“ 关某 单骑同 唐斌 到 抱犊山 ,见 文仲容 、 崔野 二人爽亮,毫无猥琐之态。

【第2句】:明快响亮。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签·陆釴》:“ 少石 诗多郁而未畅,录其音节爽亮者,亦是翩翩雅奏。

【第3句】:明亮。

夏衍 《法西斯细菌》第四幕:“一个晴朗的下午,应该是下雪的季节,但南国的 香港 正是绝好的小春天气,爽亮的太阳照在画满了十字的窗上。

【爽神】使心神爽快。

唐 常建 《听琴》诗:“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 明 陈所闻 《驻马听·题新安汪无如环翠园》曲之四:“几不飞尘,笔砚精良独爽神。

” 许钦文 《鉴湖风景如画》:“处处使人眼开眉展,爽神悦目。

【爽约】失约。

唐 李商隐 《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 郭伋 还州,尚不欺於童子; 文侯 校猎,宁爽约於虞人

”《水浒传》第四二回:“百日之外,专望鹤驾降临,切不可爽约。

” 郭沫若 《断断集·屈原时代》:“屡次爽约,故成讼事。

【爽烈】

【第1句】:清冽而湍急。

《艺文类聚》卷六十引《蒲元传》:“[ 元 ]为 诸葛亮 铸刀三千口。

刀成,自言 汉水 钝弱,不任淬用。

蜀江 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

【第2句】:豪迈壮烈。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词曲》:“至如《王粲登楼》第二折,摹写覊怀壮志,语多慷慨,而气亦爽烈。

【爽气】

【第1句】: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猷 作 桓车骑 参军, 桓 谓 王 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

’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 宋 张元干 《陇头泉》词:“送飞鸿、五弦寓目,望爽气, 西山 忘言。

” 清 张恂 《江城子·登华山》词:“朝来爽气画图中,石崖穷,索垂龙。

【第2句】:谓凉爽之气。

宋 陆游 《水亭独酌十二韵》:“清风扫郁蒸,爽气生户牖。

” 清 吴伟业 《大中丞心康韩公九月还自淮南生日为寿》诗:“阊阖清秋爽气来,尚书新自上游回。

”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谁望着他就更亲切地感到新秋的爽气。

【第3句】:豪迈的气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桓 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其状磊落,一坐叹赏。

”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

【第4句】:爽快;干脆。

钱锺书 《围城》五:“[ 方鸿渐 ]只嫌轿子走得不爽气,宁可下了轿自己走。

” 徐兴业 《金瓯缺》第十五章:“他们的谈判,甚至比 耶律克定 还不爽气。

【爽笏】借指孤高有致的僚属。

笏,大臣上朝时携带的手版。

明 王逢 《奉寄赵伯器参政伊时中员外五十韵》:“超然延爽笏,肃若卫寒更。

”参见“ 拄笏看山 ”。

【爽健】

【第1句】:硬朗矫健。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五人年皆八十余,康宁爽健,相得甚欢。

【第2句】:形容文笔明畅刚健。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 王摩诘 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虽用 李嘉佑 之联,加此四字,爽健自别。

”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签·方兴邦》:“ 懋藩 近体爽健,有 唐 贤遗韵。

” 盛英 《探索“非常时代”人们的心灵》:“[ 冯骥才 ]以爽健清新的文笔,真实形象地展示了 天津 义和团运动的兴衰始末。

【爽脆】

【第1句】:脆而爽口。

元 吴莱 《南海山水人物古迹记》卷一:“果有荔枝、龙眼……芬香艳冶,鲜甜爽脆。

” 叶圣陶 《坐羊皮筏到雁滩》:“后来在 上海 吃新鲜的苹果,方才领略到苹果的爽脆和鲜美。

【第2句】:清脆。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一:“要是你在隔房听到她那高朗爽脆的谈话,一定会猜她至多四十许。

”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一幕:“从前那么愉快爽脆的声音,现在变得非常沉郁。

【第3句】:直爽。

杨朔 《锦绣山河》:“他呢,忍饥受气,总算熬到今天。

李湘 见他挺爽脆,留到大队当通讯员。

【爽悟】聪颖;明达。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罗汰私婆 ]爽悟多智,事无不达,以清浄自居,国王宗敬师事之。

”《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汝神意爽悟,有日新之美。

”《隋书·卢恺传》:“ 恺 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书记,颇解属文。

【爽朗】

【第1句】:开朗;直爽。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天然爽朗而不可谓之君子者,不识大伦之臧否也。

” 唐 高适 《奉和鹘赋》:“豁尔胸臆,伊何凌厉以爽朗。

”《明史·卢迥传》:“爽朗不拘细行。

”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七章:“她带着肃然不可侵犯的神情,爽朗地笑着。

【第2句】:形容天气明朗或空气流通,令人舒畅。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翌日,岩谷爽朗,烟霞飞动,云庵既立,月构旋隆。

” 清 赵翼 《海珠寺》诗:“我来一登临,爽朗豁心意。

” 郁达夫 《迟桂花》:“窗内窗外已饱浸着晴天爽朗的清晨光线。

”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三:“风景的美丽,阳光的和煦,清风的爽朗,我们竟好象到了 瑞士

【爽理】纹理分明。

晋 陆机 《桑赋》:“形瑰族类,体艳众木,黄中爽理,滋荣烦缛。

【爽爽】

【第1句】:俊朗出众貌。

晋 孙绰 《竺法汰赞》:“爽爽 法汰 ,校德无怍,事外萧洒,神内恢廓。

”《南史·文学传·何思澄》:“人中爽爽有 子朗 。

” 唐 寒山 《诗》之一八二:“精神殊爽爽,形貌极堂堂。

【第2句】:形容怡然,喜悦。

清 宋起凤 《核工记》:“叩钟者貌爽爽自得。

【第3句】:清脆响亮。

魏巍 《山雨》:“秋风飒飒,铜铃爽爽。

【爽异】聪颖特出。

宋 蔡襄 《尚书屯田员外郎郭公墓志铭》:“ 景佑 元年,年十八,与其父同日登第。

仁宗皇帝 临轩,赏其爽异,为改今名。

【爽脱】明朗洒脱。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话》卷四:“言思爽脱,信不在前诗下。

”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签·沈恺》:“ 环溪 论诗,皈依 何 李 ,五言亦爽脱有致。

【爽逸】

【第1句】:爽朗潇洒。

《南史·刘孝绰传》:“第六弟 孝威 ,气调爽逸,风仪俊举。

” 宋 陶谷 《清异录·仙宗》:“[ 朱起 ]年逾弱冠,姿韵爽逸。

”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七:“精神爽逸无余事,卧看残阳补断霞。

【第2句】:豪放超逸。

明 徐渭 《书米南宫墨迹》:“阅 南宫 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

【爽越】丧失。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随习迁改,常性爽越,千载之后,终为 楚 人之材。

【爽惑】迷乱失常。

《列子·黄帝》:“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

”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躁为嚣呼,静为爽惑。

【爽然】

【第1句】:爽快舒畅貌。

唐 李白 《游秋浦白笴陂》诗之二:“ 白笴 夜长啸,爽然溪谷寒。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克让 看见湖山佳胜,宛然神仙境界,不觉心中爽然。

”《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登时把先前思慕365kUaIle.cN心肠,如濯向冰壶,不留渣滓,倒也爽然。

【第2句】:豁然;了然。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五》:“天下积玩之所致,固有激之以赏而人不知劝,陈之以罚而乃以爽然悟、废然返者矣。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端 始爽然自悟,然恐 晚霞 恶其非人,嘱母勿复言。

” 清 姚莹 《来孝女传》:“世有以殉身为愚孝者,观於 来 女,可爽然矣。

【第3句】:茫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梅诗》:“予每与 施愚山 侍读言及《宛陵集》, 施 辄不应,盖意不满 梅 诗也。

一日,予曰:‘扁舟 洞庭 去,落日 松江 宿。

此谁语

’ 愚山 曰:‘ 韦苏州 、 刘文房 耶

’予曰:‘乃公乡人 梅圣俞 。

’ 愚山 为之爽然久之。

” 茅盾 《动摇》八:“[他]不愿自寻烦恼,所以只爽然片刻,便又高兴起来。

”参见“ 爽然若失 ”。

【第4句】:消失貌。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爽然自失】见“ 爽然若失 ”。

【爽然若失】本作“爽然自失”。

形容茫无主见,无所适从。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论》:“又怪 屈原 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 明 李东阳 《寿祭酒罗先生七十诗序》:“诸同年闻之,盖爽然自失也。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陈宝祠》:“ 阳 爽然若失,徘徊四顾。

”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

【爽慨】豪爽慷慨。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婆留 也爱二 钟 为人爽慨,当下就在小阁内,八拜定交。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张大 ]秉性爽慨,肯扶持好人,所以乡里起他一个混名叫 张识货 。

【爽发】焕发。

《南史·宋纪中》:“[ 孝武帝 ]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

”《梁书·张缵传》:“眉目疏朗,神采爽发。

【爽垲】

【第1句】:高爽干燥。

《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

” 杜预 注:“爽,明;垲,燥。

”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虽 河 北之爽垲,犹橘柚之不迁。

”《明史·梁庄王瞻垍传》:“ 正统 元年言府卑湿,乞更爽垲地。

【第2句】:指高燥之地。

林纾 《苍霞精舍后轩记》:“余家洲之北,湫溢苦水,乃谋适爽垲。

【爽号】美号。

南朝 陈 徐陵 《谢敕赐祀三皇五帝馀馔启》:“昔绛罗为荐,既延 王母 ,紫盖为坛,允招太乙。

同斯爽号,理致众星。

”爽,一本作“ 美 ”。

【爽节】天高气爽的季节。

指秋天。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诗之一:“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

” 隋炀帝 《与释智顗书》:“既乘爽节,因得顺风。

去留之宜,事理咸会。

” 唐 虞世南 《秋赋》:“观四时之代序,对三秋之爽节。

【爽伤】犹败坏,病伤。

《淮南子·精神训》:“五味乱口,使口爽伤。

” 高诱 注:“爽,病;病伤滋味也。

【爽鸠】

【第1句】:鸟名。

鹰类。

【第2句】:指 爽鸠氏 ,传说为 少皞氏 的司寇。

《左传·昭公二十年》:“昔 爽鸠氏 始居此地, 季萴 因之……而后 太公 因之。

” 杜预 注:“ 爽鸠氏 , 少皞氏 之司寇也。

” 晋 陆机 《齐讴行》:“ 爽鸠 苟已徂,吾子安得停

”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 临淄 齐侯 墓,在邑东南十里,为往来必经之处,予作二绝句云:……可怜上古无书籍,何处青山葬 爽鸠 。

【第3句】:借指掌刑狱之官。

清 吴伟业 《送詹司理之官济南》诗:“匹马指营丘,风清肃爽鸠。

【爽恺】豪爽而随和。

明 高攀龙 《三时记》:“午后至 自麓 家, 刘鸿阳 大参 往访,其人甚爽恺。

【爽畅】

【第1句】:舒畅;爽快。

明 高攀龙 《山居课程》:“瞑目少憩,啜茗焚香,令意思爽畅,然后读书至日昃而止。

”《封神演义》第二四回:“三春景色繁华,万物发舒,襟怀爽畅。

【第2句】:指爽直。

郑振铎 《漩涡》:“‘倒亏他这样慢吞吞的教着,只是敷衍时间罢了。

’ 周效文 爽畅的批评道。

【爽儁】见“ 爽俊 ”。

【爽误】失误。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夫以彼聿修,传诸诒厥,欲求实录,难为爽误。

【爽飒】

【第1句】:飞扬貌。

明 刘基 《重用韵答严上人》:“尘埃爽飒枯蓬鬓,霜露凄凉破衲衣。

【第2句】:劲捷貌。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 段功 :(匆促向树下走去,甚为爽飒)王子,我 段功 来接你下来

【第3句】:苍劲貌。

明 刘基 《题赵学士松图》诗:“蜿蜒不上霄汉去,爽飒长留烟雨浓。

【爽适】畅快舒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顷梦至书斋看月,意殊爽适。

”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三八回:“单说两宫自 济宁 启行,一路上看山玩水,颇觉爽适。

【爽实】失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中说》]内篇所采 杨素 、 李密 、 刘炫 诸人问答,文既爽实,义亦非精。

” 刘师培 《文说》:“虚美相酬,言多爽实。

【爽慧】明慧。

《晋书·华谭传》:“[ 谭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爽迈】爽朗超逸。

《晋书·苻坚载记下》:“[ 苻朗 ]性宏达,神气爽迈。

” 宋 曾巩 《知开封府制》:“某爽迈开达,练习治体,阅试惟旧。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劳山道士》:“一道士坐

绿柳青青子规还、九天雨露降人间。

生辰三月初九日、一轮明月照堂前。

求翻译

钟敬文的散文,里面用典很多并且有大量的古诗词,比如《西湖漫话》(散文集),《湖上散记》(散文集) 例如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

──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

这当中自然有以致其然的道理。

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挟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

于此时节,往来湖上,沉醉于柔媚芳馨的情味中,谁说不应该呢

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销魂么

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以论于一般人罢了。

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超尘脱俗,别具天眼,揽景会心,便得真趣。

”我们虽不成材,但对于先贤这种深于体验的话,也忍只当做全无关系的耳边风么

……空斋踢壁卧,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抄。

(《雪中登黄山》)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王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

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妄笑它是无味的诗句呢。

文艺的真赏鉴,本来是件不容易的事,这又何必咄咄见怪

自已解说了一番,心里也就释然了。

……黄叶小谈  小雨霏霏,轻寒凄恻,虽说远赶不上北国的彤雪密布,冻云纷飞,但住惯或生长在岭表的人,总会感觉得这是一种“岁云暮矣”的情调了。

记得从前有一首五言律诗云:  梅动芳春近,云低远树微  雨兼残叶下,风带暗沙飞。

  坐看三冬尽,回思百事非。

  浊醪连日醉,未足破愁围。

前四句,说的便是这个时节的景象。

  一月来,我的心情的凄惶纷乱,是有生以来所不曾经验过的。

劫后余生,欲去不能,欲住不得,这种难挨的情味,惟有过来人能够领悟。

否则尽管说得很逼真,可是终不能希冀其体味于十一,又何况我的笔端正笨拙得像永不转调的泉声呢

带住

这样轻轻提过就算了。

在此当儿,不能做用心的事,自然在意料中。

堆积着的文债何时才让我竣工毕事呢

思之黯然

  真是一个意外了的事

昨天无意中在朋友处翻看了“贡献”第二期伏园先生题名《红叶》的一篇文章,却引起了我一时的兴味,教我在这酒余慵困的今天,伸纸来抒写这篇小文。

自己惊怪之余,不能不谢谢孙先生文章鼓舞我的魔力了。

  “黄叶”与“红叶”,虽然是两种很相似的东西,但在我们的观感上,颇各饶着不同的情调。

如容我做点譬喻,那吗黄叶像清高的隐士,红叶她却是艳妆的美人了。

古人句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便是红叶的气味有些近于女性的春花的证明。

对于黄叶,则只有令人感到孤冷清寒,或零落衰飒,不会再有什么绮思芳情了。

  我自己不知甚么缘故,对于渔洋老人的诗会有如此嗜好的怪癖。

如果在中国过去诗人中,我愿去自找什么老师,那么,他老,当是首先屈指的一个。

他流览景物的诗,几乎没有—首不是我所爱读的。

他诗里常常喜欢用红树、红叶、黄叶等名词,如:“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清溪曲逐枫林转,红叶无风落满船;”“路入江州爱晚晴,青山红树眼中明;”(先生《蜀道驿程记》云:第七日抵晡江津县,距县二里许,小山多桐子树,叶如渥丹,与夕霞相映)“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青山初日上,黄叶半江飞;”“数听清罄不知处,山鸟晚啼黄叶中。

”诸如此类,都是很佳丽的语句,和东坡的“扇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同为诗中的画。

先生尝呼崔不雕为“崔黄叶”,他所最激赏的关于他的佳句,便是:“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

”可见他老对于黄叶的爱好了。

  我忆起旧事来了。

当我初进中学校读书时,颇喜欢胡诌些歪诗。

我们的校长周六平先生见了,竟大大地谬加赏赞。

一回,他把一幅山水画嘱我题诗,我勉强给他写上了下面二十八个字:  霜重溪桥落晚枫,  寒烟消尽露晴空。

  野人领得秋风味,  家在青山黄叶中。

  他和诗,以崔不雕相拟,至谓“比似桐花论衣钵,座中惟有阿龙超”,则更以渔洋的赏识江东阿龙乐府者自况,令我真感愧无地了

“风流我愧秦淮海,竟于苏门夺席来”,这是我当日报呈他老夫子的诗之末韵。

一别将十年,他黄叶飘零也似的生命,不知还遗留在这秋风冷落的人间么

我呢,一事没有成就,只剩着这样一副残病的身躯和凄惶的心情,在这世上东飘西泊地过活,辜负了他老人家深深的期望了。

这何消说,更何忍说呢

“前此空挥忧国泪,斯行差慰树人情”,这两句当我离开故乡来广州时留别他的诗。

一度追吟着,便一度感伤到绝地了

  上面一大段的话,似乎有些过于跑野马,紧回到我的黄叶吧。

  红叶不是到处皆有的,──自然是指的大规模的枫桕、柿叶等,不是零片的任何林木的叶了──黄叶则普通极了,只要到了相当的时候。

岭表气温和暖,冬季的景象,只相当于北方的秋天。

在这分儿,自然可以看到枝间及地上,满缀着黄金的叶子了。

日来偶纵步东郊北园一带,看到它们那样稀疏地挣扎于萧索的寒气中,不免一股哀戚之情为之掀然鼓动起来。

  回想数年前,我因为乱事,合家人由市镇迁入山村中的故居。

那时的生活真是清隽可味。

一个人竹笠、赤足,漫步于水湄林际。

金黄的叶子,或飞舞于身边,或缭绕于足下。

冷风吹过,沙沙地作晌。

我的思想,也和头顶青空一般的宁谧而清旷,偶而拾起一片,投在回曲的山溪中,它急遽地或迂徐地逐清碧的流水往下飘,我的神思也好像随之而俱去。

在这样的环境中,真不知人间何世了

现在,不但这浮浪的身,末易插翼飞回故乡,就是去得.在那毒烟流弹之下,幽秀的山光,美丽的黄叶都摧毁焚劫以尽了

时间的黑潮啊

你将永恒不会带回我那已逝的清福了么

  我竟会这样的动起感情来了,为了区区的黄叶,黄叶的回忆

算了,我愿意过去了的永成为过去

无力的我,只合对当前和未来的一切,去低吟那赏味之歌,──虽然这也怕只一句近于“祝福”的空话。

  十七年,正月,二日,于广州新迁寓次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46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