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北京的茶食读后感

北京的茶食读后感250字

我在 北京彷徨了十年, 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

对生活意趣的追求和现实里的无可实现, 这种事与愿违的冲突,在他笔下被化为疏淡平和的文字,隐忍出难言的苦涩,透 出几分凄然与孤寂的自嘲来。

透过文字,看到的是他洞悉世事与理想的矛盾,又 泰然处之的态度。

文章看似简单朴素,却自有发人深思的力量。

不由让人想到现在的生活,随 着迅速的经济发展速度的, 是极快的生活节奏。

每个人都紧锣密鼓地投身在各种 工作和学习中,不曾停歇。

是否有人停下脚步,想想自己所在城市原来的气质, 和那缓慢享受生活的感觉:在有阳光的午后,坐在巷口支着凳子晒会儿太阳,品 一盏小小的清茶,看看街上的来来往往,只是享受。

或是在迷蒙的雨天,走入青 石板铺就的窄窄小巷,扶着青苔斑驳的老墙,听听时间走过的声音……也许有些 地方台门老墙这些传统的东西已被精钢水泥所替代, 但这种安宁疏朗的心境在每 个人的心里,除了自己,无人能把它剔除。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原文

北京的茶食  在东安市场的旧书摊上买到一本日本文章家五十岚力的《我的书翰》,中间说起东  京的茶食店的点心都不好吃了,只有几家如上野山下的空也,还做得好点心,吃起来馅  和糖及果实浑然融合,在舌头上分不出各自的味来。

想起德川时代江户的二百五十年的  繁华,当然有这一种享乐的流风余韵留传到今日,虽然比起京都来自然有点不及。

北京  建都已有五百余年之久,论理于衣食住方面应有多少精微的造就,但实际似乎并不如此,  郎以茶食而论,就不曾知道什么特殊的有滋味的东西。

固然我们对于北京情形不甚熟悉,  只是随便撞进一家悸悸铺里去买一点来吃,但是就撞过的经验来说,总没有很好吃的点  心买到过。

难道北京竟是没有好的茶食,还是有而我们不知道呢

这也未必全是为贪口  腹之欲,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  缺陷。

北京的朋友们,能够告诉我两三家做得上好点心的饽饽铺么

  我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货色,有点不大喜欢,粗恶的模仿品,美其名曰国货,要卖  得比外国货更贵些。

新房子里卖的东西,便不免都有点怀疑,虽然这样说好像遗老的口  吻,但总之关于风流享乐的事我是颇迷信传统的。

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望着异馥斋  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阴暗  的字迹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

我不曾焚过什么香,却对于  这件事很有趣味,然而终于不敢进香店去,因为怕他们在香盒上已放着花露水与日光皂  了。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  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可怜现在的中国生活,却是极端  地干燥粗鄙,别的不说,我在北京彷惶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十三年二月  (1924年2月作,选自《雨天的书》)

北京的茶食表现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

题目就叫“北京的茶食”,而文章并没有写到什么像样的“北京的茶食”。

其实,作者写作的直接目的并非在此;“这也未必全是为贪口腹之欲,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限。

”谈“北京的茶食”,却从日本的、东京的茶食写起。

可见,作者并非局限于北京一地;对历史、对都城的生活都有理想的看法,几百年的繁华,当然要有一种享乐的流风余韵留传到今日,于衣食住方面应有多少精微的造就。

写文章总是因为现实触人感想,在他看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货色,模仿粗恶,有点不大喜欢;觉得当时的中国生活,极端地干燥粗鄙,没有意思。

在他看来,人的生活态度应该是:“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生活趣味往往反映文化精神,一般人认为,日常生活里的东西,比如点心,没什么了不起。

可是,周作人谈点心时,特别点出“历史的”、“精炼的”、“颓废的”三个修饰语,关照了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内心情感。

从点心的粗糙,看出文化的粗糙、灵魂的粗糙。

从而鄙薄文化上的功利主义,追求精致的生活趣味,渲染一种安闲且丰腴的生活情调。

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是什么著名散文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是中国现代散文家周作人的作品。

《故乡的野莱》,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民俗童趣在平淡中娓娓道来,其语言平和冲淡、淡雅悠远。

其文风飘逸潇洒、雅趣盎然,堪称一幅淡雅悠远的风俗画。

《故乡的野菜》文笔质朴,立意新奇,通篇都透出一股精巧的艺术魅力,思乡怀旧是文章的主题,而贯穿全文的线索却是野菜。

野菜是最被贱视的,它登不得大雅之堂,又不为一般富有阶级所爱。

在作者心中,故乡是极富吸引力的字眼,野菜成为作者笔下抒情之物,然而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感,在文章中并没有象火山岩浆一般地喷发出来,而是如同一位丹青妙手把一幅清淡的浙东风俗画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堵景思情,油然两生恩乡之心,而点缀画面的便是平凡的野菜。

“北京的茶食”,生活趣味往往反映文化精神,一般人认为,日常生活里的东西,比如点心,没什么了不起。

可是,周作人谈点心时,特别点出“历史的”、“精炼的”、“颓废的”三个修饰语,关照了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内心情感。

从点心的粗糙,看出文化的粗糙、灵魂的粗糙。

从而鄙薄文化上的功利主义,追求精致的生活趣味,渲染一种安闲且丰腴的生活情调

北京哪里有卖天福茶食的

你在北就哪一区

北京一共有71家天福茗茶,你可以打以下这个号码咨询一下哪家店你最近。

联系电话: 010-52225030 联系地址: 丰台区 南三环西路16号1号楼108号家乐福超市一层

读完北京的春节后的感受30字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

著名语言大师,用他的大笔、风格、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的画卷,让我们无不感受到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也让我们领悟到了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描写“有用与无用”的名言有哪些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

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简单说就是: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68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