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北大精神及其他读后感

读了走近清华北大的读后感写3篇

北大是多少人青涩的梦 大学这个词给过多少人幻想,希望和努力,有次我不小心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你凭什么上北大》,看到这个标题我很震撼,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出于好奇我尽然把这本书一字不漏的看完了,文中写了“我”在高二时选的所在中学最烂的文科班,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用“潜台词”批评了“我”,“我”却厚脸皮做到置之不理,可当“我”听到“你只是儒的”时,“我”便试着学习,一个月以后,我便不敢相信,从早上六点一直到十点晚自习最安稳最踏实的竟来是自己,在之后的一次考试,“我”竟破天荒考了第一名,之后“我”一直没改变过学习态度,高考前,“我”把五本历史书背了六遍,边背边哭,“我”总能在崩溃边缘把自己压下来,“我”依然坚信这个世界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是的,我们总会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外一些东西,作者这句话让“我”读懂了很多,正所谓有舍才有得,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极为打动我内心,作者写的每一个字都深深烙在我的心里,我佩服作者为梦想奋斗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有艰难路程,而我自己呢

平时不努力还怨天尤人,我跟作者比起来确实不如他。

你凭什么上北大

凭你天资聪颖

凭你家庭条件好

以前在我看来一个人之所以很难成功,是因为他有聪明的头脑,可是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我觉的我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不努力怎会成功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不是每次努力都会成功的,但每次成功都是要努力的,这是不公平的却又可能逆转的命题,我不想让自己懦弱只做一个失败者,我也一直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发光不是太阳的专利,我坚信我也可以。

你凭什么上北大

你的努力,你的勤奋铸就你美丽的未来

为了我们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加油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1200

真正的大学不是大楼耸立的地方,而是大师云集的地方。

北京大学,数十年来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他们“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谢冕《永远的校园》),凝聚成了燕园独特的文化。

每一位北大新生步入燕园时,都会被扑面而来的浓厚的文化气息感染。

而对于1997年入学的中文系新生来说,这种感觉尤为深切。

他们在北大建校100周年前夕、在21世纪到来前夕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心情自然是无比欢欣、无比兴奋的。

在迎新会上,他们接触的第一位大师,是谢冕。

面对这些满怀激情的天之骄子,谢冕先生演讲的目的显然并不是锦上添花的褒扬,而是要结合北大传统对他们做出嘱托、提出期望。

所以,在简单表示祝贺之后,谢老话题一转,谆谆告诫新同学要在巨大的欢欣中感到“某种沉重”,要“以负重感来代替你们高考胜利的欢欣”。

这些话语看似是对这些刚刚在高考中取得胜利的学生们“泼冷水”,实际上却饱含深情,语重心长。

确实,北大是有着“永存的灵魂”的,“青春曼妙的青年男女一旦进入这座校园,便因这种献身精神和使命感而变得沉稳起来”(同上)。

准大学生们从高考胜利的“欢欣”到感到责任的“沉重”,在别的大学中或许需要一段时间,但在北大,却是很快而又很自然的事情。

这种“负重感”,是北大送给莘莘学子的见面礼。

那么,如何将这种“负重感”化为今后的行动呢

谢冕先生从“做人”和“做学问”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所谓“做人”,就是“在人的质量和品德方面有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能有好的发挥”,而爱国和敬业就是北大在做人方面提出的要求。

做学问似乎是很高深、很复杂的事情,但谢老没有卖关子,而是从最根本处谈起,那就是学习,“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要做书呆子,“只有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对于北大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内容就是语言和文学。

这就是大师的观点,那么简单,那么纯粹,那么实用,那么富含智慧。

可以想象,在聆听大师演讲之前,这些准大学生们一定在想:作为北大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的谢老,该会用怎样曼妙的语言谈论文学

又会送给大家怎样高深的人生哲理

他们也许担心现场听不懂大师的话语,拿好了笔记,准备着把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留待会后细细玩味。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演讲的内容是如此“简单”,语言会如此朴实,听众沉浸其中,忘记了作笔记,忘记了演讲者的身份,甚至忘记了鼓掌。

是的,底蕴深厚、境界高远的名家并不需要炫耀学问,而合乎情境的演讲也不必词藻华丽、故作高深;真正的大师不会摆架子,好的演讲应该与听众没有距离。

你看,谢老的语言朴实无华却不失文采,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比如,在谈到中文系学生应当掌握好古代汉语时,谢老要求他们要“直接和庄子和李白用他们当年的语言对话”,把一项艰苦的学业说得多么有情趣;在谈到北大传统中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时,他说,“走在我们前面的,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一介布衣,终生清贫,但却是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的强者”,用一种类似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北大学人的形象,使听众对北大精神能够真正理解并深切向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95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