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北大荒精神读后感

北大荒纪念地观后感800字

北大荒是坦荡的  北大荒吐纳东西的文化,兼容南北的文明,形成了独特的雍容大度的气质。

正是这坦荡的地貌、坦荡的历史和这坦荡的气质,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胸怀坦荡的北大荒人

  顾全大局精神,就充分地反映出北大荒人的坦荡胸怀。

  顾全大局成为北大荒人的行为准则  凡是向荒原进军的队伍,无一不面临着义利的选择和考验。

  40多年前,当第一批拓荒者踏上这荒原时,没有房屋,没有道路,没有必需的生产工具,甚至没有工资和。

在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情况下,人们不能不实行较为原始的平均主义的供给方式,官兵一致、上下一致、同心同德、共度难关,他们以民族振兴的大局为重,以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为荣,表现出共产党人先公后私的高风亮节。

  1954年10月,中央决定农建二师集体就地转业,而这时,正是国家实行军衔制的前夕。

连年征战,曾立下汗马功劳的官兵们,本来可以通过授衔获得较高的工资待遇,但是,他们服从了大局,8300名官兵默默耕耘,奋力创业。

  在这方面,王震将军表现得更为突出。

  作为铁道兵司令员、农垦部长、副总参谋长,他拖着曾7处负伤的身体,穿越完达山踏查百里荒原,小清河畔点燃烧荒的火种,南横林子伐过木,云山水库挑过担,石头河畔扶过大犁,宝泉岭下栽过松树,一个高级领导人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走进战士们的行列,这是怎样地激励人和鼓舞人啊

  那个同甘共苦的年代培养了北大荒人不计个人得失的坦荡胸怀。

  顾全大局要稳定局部,垦区注重了经济的整体性发展。

  改革使相当一部分职工先富了起来,但还有部分农场、部分职工生活在贫困的空间。

从1986年起,垦区开始对25个贫困农场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绝不让一个北大荒乡亲受穷

  在北大荒人眼中,祖国具有的地位,为了共和国的大局,他们无怨无悔地把千斤重担放在了自己的肩头  开发北大荒,一开始就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围绕着生产和上交粮食,北大荒人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

  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袭击了北大荒。

这一年,全垦区粮豆单产仅47公斤,经营亏损8732万元;1961年产量更低,亩产仅41公斤,亏损达9582万元。

  农场的粮食已不能自给,人们的视野不得不转向一切可以用来“代食”的物品,如豆秸、麦麸、稻糠、酒糟、豆粕、树皮……由于饥饿和过量食用代食品,造成极度,大批职工患浮肿病。

  转业官兵和职工,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省下粮食,支援其它灾区的人民。

他们不仅如数交足了征购粮任务,并通过精打细算,又从农场的“三留”(种子、口粮、饲料)粮中再挤出

【第31句】:5万公斤,支援重灾区的人民,为国家分担了困难,而这个场的转业官兵和职工却不得不再次勒紧了裤带。

  在当时北大荒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粮食保管员,日夜看管着山一样的粮食,却不曾拿过一粒放进嘴里。

终因长期食不裹腹,饿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山一样的粮堆旁……  这个大灾之年,正是大批转业官兵创业的初期。

他们自己忍饥挨饿,却向国家交售了

【第1句】:8亿公斤粮食,完成了3000万公斤大豆的出口任务。

  在北大荒人的心目中,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是神圣的,作为共和国全局的一个部分,他们只有服从全局的责任,而不能事事与国家计较,更不能讨价还价。

  1963年,垦区有26个农场300多万亩的小麦,由于阴雨连绵,得了赤霉病,大幅度减产。

为了完成国家计划,他们把霉变的小麦留下做口粮,而把头等粮挑出来交给国家。

  1989年,遇上“埋汰秋”,收获的大豆多为“泥花脸”,不合乎出口要求,可偏偏在这时,国家又给追加了100万公斤的大豆出口任务。

于是,他们就组织职工用雪搓,将大豆的“泥花脸”一点一点搓干 净,将金黄色的标准豆如数上交国库。

  他们捧给共和国的,不仅仅是金黄色的豆子,更是北大荒人一颗颗金灿灿的心

  一位著名的记者到北大荒采访后感慨万千地说:“没到过北大荒,就难以真正体会到她的伟大;没到过北大荒,也根本感受不到她的沉重……几十年过去,三代北大荒人用汗水和生命,在祖国东北边陲筑起了一座引人注目的丰碑,一座既宏伟又沉重的丰碑。

”  发展区域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布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繁荣黑龙江经济的必然选择。

垦区点多线长面广,104个农牧场分布在全省48个地市县境内,这种特殊的地域分布,决定了垦区的经济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早在五六十年代,北大荒人就坚持“投资少、收效快、收获大、不与民争地”的方针,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与周围的农民有着广泛的接触,通过代耕、技术指导、良种推广、参观实习、召开农民座谈会以及节日联欢活动等方式,使国营农场在周邻农村的影响逐步扩大,并在提高水平以及促进周围农民提高产量上逐步起到了示范作用。

  1980年7月,克山农场派出37名机务骨干到附近8个公社帮助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省委对此批转了,要求人民公社向国营农场学习。

红兴隆农场管理局从1981至1984年,支援地方良种840多万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团结协作,相互支持不仅表现在垦区内部农场之间以及省内场县和场乡之间,而且,北大荒人还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支援兄弟省区,并把北大荒人顾全大局的精神弘扬光大。

  1960年春夏之交,湖北、河北、山东等地麦收紧张,抽调200余台,随同机组人员前去支援。

九三农管局的20台分别到湖北省东西湖农场和河北宁晋地区支援近两个月。

  国家的需要就是北大荒人的志愿  北大荒人曾修筑起祖国边陲的第一条铁路。

  1966年秋,国家决定,将密东铁路整体移交给管理。

对这条历时5年奋战建成又亲手管理8年的铁路,农垦战士怀有深厚的感情,但他们服从了国家的大局,细心地整理和保管好全部的物资,将这条浸透自己血汗的铁路完整地交给了国家。

  他们交给国家的,不仅仅是铁路,更是北大荒人的赤诚之心

  北大荒人曾勘探开采出优质的煤矿。

  1958年,为了配合大规模农场群的建设,垦区集中力量,建成了年产万吨的东海煤矿,煤质达到国家专用炼钢标准,不仅满足了农场的需要,还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1965年7月,根据国家的需要,国家经委发出文件,决定将“东北农垦总局所属的东海煤矿交由煤炭工业部鸡西矿务局领导”。

这个由垦区自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办起来的煤矿的交出,对部分农场的生产、生活用煤造成了很多困难。

但是,为了国家这个大局,他们坚决执行了这个决定。

  北大荒人曾开发出浩瀚的林区  1958年,3000名转业官兵开进完达山林区,对这片原始森林进行采伐、抚育和管理,他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创业建点,采伐倒10多万立方米的红松、水曲柳、黄波罗等优质木材,保证了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北京站等十大建筑的胜利建成。

1965年8月,国家为了加强对林业的统一管理,农垦部、林业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经国务院批准的完达山林区开发方案计划内的全部林区,由东北林业局接管……”尽管完达山林区是由垦区复转官兵和广大工人参加  开发建设的,他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有许多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同样服从了大局的需要,将这一片富庶的林区交了出去。

  北大荒人曾建设起大型的炼油厂  1973年10月,垦区自筹资金,历时二年建成的林源炼油厂一次试车成功。

这座现代化的企业,年加工能力100多万吨,产值超亿元,利润数千万元,一直是垦区农业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

1983年,中央决定将林源炼油厂移交给中国石油化学总公司管理,尽管这个决定给农场的生产建设带来了很大影响,但是,北大荒人从国家需要这个大局出发,把困难留给了自己,坚决地执行了中央的决定。

  军垦战士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将荒原变成了良田。

而有一天,突然要他们将这良田抛弃掉,眼睁睁地望着它再沦为旧日的荒原,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啊

  二九○农场就经受过这样痛苦的选择。

  二九○农场地处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的三角洲,为了抗御松花江的洪水,农场职工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修筑起一条长60公里的防洪大堤。

1991年,黑龙江省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气象部门和防汛部门预测可能会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洪水,为了加大松花江干流的泄洪能力,防汛部门建议 地处松花江末端的二九○农场将堤防向后撤移3公里。

  后撤3公里

这意味着要让出4万亩良田

  那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浸透他们血汗的4万亩良田啊。

  二九○人震惊了,经过认真的讨论,农场党委统一了思想,为了抗洪抢险的大局,为了松花江两岸几百万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理应作出牺牲

他们含着泪拆毁了原有的大坝,又后撤3公里筑起了新坝。

这一年,特大的洪水呼啸而来,又安然而去,而二九○农场投入巨额资金开垦的4万多亩良田却被无情地淹没,许多职工蹲在被毁的良田旁抱头痛哭……  八五七农场作出的巨大牺牲更惊动心魄

  1991年6月,暴风雨持续了十几天。

  洪峰

洪峰

洪峰穆棱河百年未遇的特大洪峰终于出现了

每秒流量达4870立方米

在这样强劲地洪峰冲击下,现有的河道容积已难以支撑,势必造成垮坝决口

  穆兴东堤、西堤必须作出抉择,牺牲一面,保住另一面

  东堤外,有虎林县6个乡和一批农场的240万亩良田,15万人口;西堤外,是八五七农场的40万亩丰收在望的良田和2万人民。

两弊相权取其轻,抗洪总指挥部忍痛下令:八五七农场职工必须迅速撤离大坝,炸坝分洪

  这是一项令人撕心裂肺的决定

  命令传来,八五七农场从领导到职工全部惊呆了

  1991年7月31日夜,八五七农场领导含着眼泪一拳砸在地下:“炸坝

”刹那间,一亿多立方米的洪水从60多处缺口涌入了八五七的土地,40多万亩良田全部被淹;13个生产队的13500平方米的住房倒塌倾斜,几千人无家可归;道路桥梁被冲毁,直接经济损失64

【第91句】:91万元

八五七成为一个孤岛,与外界隔绝10多天,而穆兴东堤内240万亩良田和15万人民得救了

  罕见的洪水,罕见的灾情,罕见的壮举

  八五七人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毅然选择了自我牺牲,把顾全大局的北大荒精神升华为共产主义的精神

  北大荒是全国人民帮助开发起来的,也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北大荒人牢牢记着顾全大局这个道理,把自己的牺牲和奉献,作为是对共和国母亲的真挚回报

纪录片《丰碑》第二集北大荒精神观后感怎么写

先写什么时间观看了影片,简要介绍《丰碑》第二集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容。

然后加以概括提炼,北大荒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种勤俭节约的精神,是一种一种与自然顽强抗争的精神,也是一种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联系实际谈在新的形式下,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要实现富国梦,强国梦,北大荒精神不能丢。

要举例子。

我们现在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还有很多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需要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永远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第一集丰碑精神观后感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一直以为爸爸妈妈就是最可爱的人,直到今天,我读了《丰碑》,我的认识完全改变了

《丰碑》主要说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的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在雪地里,大雪覆盖了他的身体,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是前辈们为我们打下了如今太平的世界,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家园里,他们才是最伟大最可爱的人

求大神帮写作文

卢新宁《唯一的害怕》读后感急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

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

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

而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

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

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

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

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

《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

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

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

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

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

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

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

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

对北大人甚是敬重。

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

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

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

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

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

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

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

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

》。

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

这个世界会好吗

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急求一篇关于张抗抗写的一篇文章的读后感,500字以上,600字以下

回顾光荣 再创新辉煌历史选择了大大庆没有愧对历史。

审视大田45年所走过的辉煌历程,人们不禁要问:大庆到底给历史贡献了什么

大庆到底为现实书写了什么

大庆将给未来留下什么

在前不久《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中国石油集团位居第52位。

从中国石油集团内部来看,大庆油田是支撑起中国“石油大厦”的顶梁柱。

大庆油田的现实奉献,大庆油田的历史功绩,也将伴随中国石油的发展进程,载入世界石油的史册。

大庆油田是中国的“聚宝盆”。

自1959年发现以来,大庆油田共发现油田25个、气田10个,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

如果把这些原油用60吨的油罐车装满,连接起来可绕赤道近10圈。

一位老大庆人说,读懂大庆的历史不容易,因为它深邃、丰厚、博大。

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才能诠释它。

大庆的历史是一部物质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精神文明的历史。

时光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悄然崛起的国民经济期盼石油。

但摆在国人面前的石油基础是如此薄弱:建国初期,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等3个小油田以及四川圣灯山、石油沟2个小气田。

“中国贫油”似乎已成定论,偌大的国土真就石油吗

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石油勘探重点由西部向东部的大转移”的战略决策,松辽盆地成为重点“突出方向”。

以李四光为代表的石油地质工作者,以全新的理论引导千军万马,进军松辽。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的突破,宣告大庆油田的发现。

随后进行的大庆石油会战,则彻底改变了中国石油“贫困”的局面。

《亚洲财经》杂志上曾有这样一句话,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这个功劳,主要归功于王进喜。

他正是毛XXXXX派到北大荒找石油的人。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那个时代伟大精神的缩影。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是那个时代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

大庆精神大庆人。

大庆给我们的历史贡献就是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经历了劫难的人们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大庆油田发现后的十几年间,一批新油田相继投入开发,中国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八位。

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在此前的两年,大庆油田就开始进入年稳产5000万吨的历史。

这一稳,就整整稳了27年

大庆油田从1976年到2003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27年间,正是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步入正轨,国家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石油工业的地位愈显重要。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大庆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业,被历史推到了前台。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在随后的5年间,国际石油政治风云突变,时时刻刻考验着中国石油。

党中央适时提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出现在世界石油大家庭。

在这个脱胎换骨的重组改制大潮中,生存在松辽盆地的“一奶同胞”分开分立,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公司分开运行。

大庆油田面临新的考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庆局、大庆油田公司与时俱进,探索持续有效发展之路,谋求建设“百年油田”之道。

重组改制至今,大庆局实行“三改一调整”,拓展外部市场。

目前大庆局外部市场收入已占总销售收入的1\\\/4以上,并发展接续产业,实现了平稳过渡,打牢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

大庆油田公司全面实施“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发展战略,主营业务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成为中国第一纳税大户。

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地区石化产业在松辽盆地壮大起来。

“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技术是世界一流的。

”一位老石油人无比骄傲地说。

45年来,大庆油田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00余项,其中“三低”油藏滚动勘探、三次采油技术发展和运用、聚合物驱等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有些还是世界绝对领先。

如水平井技术的突破,使得大庆的钻头现在能沿薄至0.7米的油层前进几十米甚至几百米。

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也在发展。

XXXXX同志曾经说过,大庆不仅为国家生产了十几亿吨原油,还为国家造就了一支英雄的工人阶级队伍,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和科技骨干。

大庆用石油支撑了共和国经济大厦,其前进的动力就是大庆精神。

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牢记“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王启民说,“铁人”精神是不朽的。

理解大庆精神,要站在时代的高度。

在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中,“铁人”精神也要不断创新发展。

大庆的历史是大庆人写的,大庆的历史是中国石油人写的。

在国际油价风起云涌中,在油田科学调产的战略选择中,在重化工格局的建设过程中,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中,大庆油田更感到历史的重任。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196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