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故事读后感
孙犁的报纸的故事读后感250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话高尔基说的。
正因如此,我很喜欢读书,但要是让我和孙犁比起读书,我甘拜下风,谈到孙犁,我便想起了那篇《报纸的故事》……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失业居家,订了一份报纸,作者每天都读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连广告、行情都一字不差地读过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
这年雨水大,裱糊的壁纸已脱落,作者和妻子用报纸来裱糊房屋,这样,作者又可以重新阅读他所喜爱的文章了…… “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连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
”看到这里,我便想起自己,虽然每天都在读书,但都只是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那些紧张动人的情节、结局是什么,最后整本书读完,主人公都忘记是谁了,我不由得佩服孙犁。
孙犁每次读完报纸后,都是珍重地把报纸放在屋子里,生怕一不留神给撕破了、撕烂了。
而我呢
每次看完书后,随手一放,放到哪里是哪里,每次都是妈妈帮我整理好后,放到书架上,我不禁为自己的行为羞愧。
孙犁是多么地喜爱读书啊,他竟可以把一张报纸的每一个角落都一字不差地看一遍,而且百看不厌。
他真不愧是一位著名的大作家。
我要虚心向他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读后感
[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读后感]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姥姥家玩,在那里姥姥让我看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读后感。
董卿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大家都非常喜欢她主持的节目,特别是每年的春晚更少不了她的身影。
她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与她小时候发生的许多故事是分不开的。
董卿小的时候,爸爸对她进行了魔鬼式的教育:不让照镜子、不让穿新衣裳,因为爸爸并不想让董卿太爱美。
因为对爸爸而言爱美是一种耽误时间的行为;而且她的爸爸让她从7岁就开始用业余时间去打工,到宾馆铺床扫地、到餐厅洗碗刷筷子……这是让她在生活中体验赚钱的不容易和工作的辛劳,读后感《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读后感》。
其中董卿在宾馆里铺床单的故事令我深有感触。
董卿被爸爸安排在宾馆后,服务员让她给床换一张新床单。
而当她换时她才发现一张床单比起她来要大很多,当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换好一张床单后,人已累得气喘吁吁了。
我真的没有想到,董卿一个举世闻名的人物原来在小时候付出了这么多辛苦。
她小时候并不理解爸爸的行为,长大了她才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体会是:一个人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
不但要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不懈的付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昆虫学家,所以我现在就应该发奋努力去学习、去实践,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
〔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是,首先挑选合适的,举行班级读书会当的引导、解读,安排,表达心得体会和读后感,进行角色扮演。
一、挑选合适的书籍现在图书市场书籍很多,我们尽量根据学生的年龄推荐适合的图书。
并且考虑到学生的认字能力,在低年级的学生中,推荐带有拼音的图书。
在类型方面,选择绘本,或者是有彩色插图的图书。
二、举行班级读书会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推荐纯文字的图书,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而不愿意读书。
可以选择彩色插图比较多的图书,举行班级读书会。
让每一名学生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图书,在班级里跟大家一起分享。
三、适当的引导、解读小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书籍里面的内容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
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适时的加以引导。
在班级里利用专门的读书时间,讲解学生的疑惑。
四、安排导读 利用课堂时间在班级里导读,可以老师导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喜欢的段落来自己读,轮流分享读书。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五、表达心得体会和读后感让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以后写心得体会或者是读后感。
这个不是硬性要求和任务,而是弹性变化的。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读后感:比如根据书中人物制作的手工艺品,制作的画报、报纸和人物绘画。
六、进行角色扮演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专心投入进去,深刻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例如《白雪公主》一书,就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并加以引导,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读后感的格式
今年暑假外出旅游,为了打发旅途中的寂寞,我把妹妹推荐我的郎朗的《千里之行:我的故事》带上了。
没想到,这本书我竟读了三遍。
虽然我身上艺术细胞有限,无法对书中的某些内容感兴趣,对于郎朗来说激动的那些协奏、那些篇章,我一概不感兴趣。
我看郎朗的书不为音乐,为的是好奇,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有出息呢
郎朗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中国的名牌”,“中国的莫扎特”等荣誉称号,是一位“世界公民”,这是学音乐的人都了解的。
他是无数学琴的人的偶像和榜样,也是无数人学琴的动力。
还不到两岁的他,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大玩具”—— 一架钢琴。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艰苦的学琴路。
肩负着父母的期望,郎朗的童年缺少了欢乐,比之别的孩子,只能算是拥有半个童年。
在他爸爸魔鬼似的训练下,他有强烈的比赛欲望,在太原市的比赛中,获得第七名的他非常不满意,经常拿那个奖品——金丝熊玩具出气,训练也更加刻苦。
他的恩师朱老师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教育他摆正了心态。
郎朗很喜欢跟朱教授学琴,朱教授说郎朗非常有天分。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每当遇到挫折,朱教授都会不挺地鼓励他,教育他要克服失望的情绪,然后重整旗鼓,再奋力出击。
可以说,郎朗对这位恩师是满怀感激之情的。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郎朗能成为一名国际著名钢琴家,他的天赋、勤奋和他爸爸是分不开的。
他拥有天赋,再加之他的勤奋,使他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
他每天练琴少则7个小时,多时达12小时,而且一天都不间断,这又跟他老爸联系在一起了。
都是那个恶魔老爸高压下逼出了天才郎朗。
郎朗的幼儿园读完后,他爸爸希望郎朗考上音乐学院,好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家。
自己辞掉工作,带着郎朗到北京去参加各个钢琴比赛,还为郎朗找了一位很严厉的女教授。
这位女教授却不愿收郎朗为学生,说郎朗没有天分。
他爸爸非常生气,每天逼迫郎朗弹琴,更加严厉地对待他,甚至疯狂地让他跳楼甚至吃药,让郎朗憎恨他好一段时间。
不过,郎朗在北京赢得了很多比赛。
在半年之后,郎朗终于考入了音乐学院。
父亲对他说:“光在国内比赛是不够的,要在国外赢得外国人的赞赏,那才叫厉害
”于是,他爸爸带他离开音乐学院,自费去德国比赛,结果赢得第一名;后又代表中国去日本比赛,也赢得了第一名。
再后来到美国演出学习,一待就是四年,在那里他遇到了好几位优秀的老师,刻苦努力,终于功成名就。
然后在各国巡回演出,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
我想,他的成功是很多人无法模仿的。
但是,从那些教育他的老师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那就是,一定要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多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那位朱老师似的,做孩子喜欢的老师;还有美国的那几位老师,都值得我们学习,做孩子的朋友。
不要像那位“爱发脾气的教授”,让孩子望而却步。
怎么写关于读一个区发的报纸的读后感
怎么写读后感——四字决 我叫你怎么写内容提要——引 议 联结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
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
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
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3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