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半农半x的生活读后感

花田半亩爱意浓的读后感

在死亡的悲泣里摇曳着生命的欢颜----------《花田半亩》有感  倘若,这世上从未有我  那么,又有什么遗憾  什么悲伤  生命是跌撞的曲折  死亡是宁静的星  归于尘土 归于雨露  这世上不再有我  却又无处不是我 ——田维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子,真诚、善良、纯洁、灵秀。

  她爱这个世界,用一颗清水做的心,纯粹地爱着,虔诚地写着。

  她用明亮的双眸捕捉了生活中所有细微的美好,种在她的心里。

  温暖,缤纷,芳香,感动,淡然,幸福,多情,忧伤,痛苦……是她的情怀,灿烂地,在她的心田里,生长出来。

很生动,很鲜艳,似一片蕴含了无限深意的风景。

  就像她说的那样,把她的满腔情怀,比作花田吧

她在春天里从容地播种,在夏天里热切地期盼成长,在秋天里快乐地收获,在冬天里安然地沉默。

她的花田里,枝桠摇曳,清香朵朵。

  可惜,这美丽的花田,只有半亩。

因为,在一个宁静的夏天的夜晚,这美好的女孩化作翩翩的蝴蝶,飞到了另一个世界,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她所钟爱的这个珍贵的人间。

只留下她的花田半亩,继续明亮记忆的星空,延续着感情的溪流,延续着对生命的思考和珍重。

  两年来的期待,一直希望看到田田的书能够出版。

当书送到家里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打开,水蓝的封面,冷暖交织,像极了简贞的风格。

在我心里,田是和简贞一样的文学女子。

田的文字脱尽了生活琐碎的柴米油烟味,正如她自己所说,花田里的文字,不是生活真实的热闹,是飘在半空的寂寞。

  紫色龙胆花的背景,和田工整的手迹,以及明媚的笑。

蓝格子,齐刘海,在春日的阳光下和光线一起飞舞,精灵般。

在田微笑的身后,旺盛着生的气息,北京植物园的桃花含苞待绽。

  还未仔细去读,彩页都是花,各种花,色彩通透。

早时从苏那里得知,田最喜龙胆花,花语是爱上忧伤的你。

苏总会去温泉墓园看田田,带去的都是龙胆花。

  花田比我想象中的要厚重,没有过多的装饰,满满的是五十多万字的作品,可见田在离开前的生命岁月中,心里怀着怎样的眷恋和不舍。

细腻的心思,想要把遇见的一切生活和周遭的人事都用一颗不然尘滓的诗心去雕琢成文字,雕刻成灵魂深处的记忆。

花田里,我看到田田对生活之爱,生命之爱,又看到“死亡的悲泣里”,摇曳着“生命的欢颜”。

  事实正如田维所述,或许太过聪明、美丽、乖巧,她从小就是一个受宠的天使,父母之爱,友情关怀,恋人牵手,田维平生所给予他人的爱,在她生病后,一样不落地回报给她。

看得出来,她很想把每一次感动和关爱付诸文字,但天堂使者迫不及待地收回了这个仙子。

在生命最后几天,她不止一次地鼓励自己,战胜疼痛,战胜恐惧。

她说:“心存感激地生活吧,我们来自偶然,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

爱你所爱的人,温柔地对待一切,不要因不幸而怨恨和悲戚。

无论前途怎样凶险,都要微笑着站定,因为有爱,我们不该恐惧。

”  可是,人生就像一个有许多缺口的圆,这些缺口就是遗憾。

人的一生,不管长短,不可能不留下遗憾,田维也一样。

如果你认真品读《花田半亩》,你就会发现,这个花季少女在那些忧伤的文字后面,藏起了无数带往天国的遗憾:比如,妈妈不顾一切地要自费为她出书,比如,妈妈无尽的眼泪、哀思和孤寂,比如,父亲的沉默和醉酒,再比如,她多么想在去往天堂之前披上洁白洁白的婚纱……  如今,在北京西山脚下,有一块安静的墓园,一块小小的墓碑上,刻着田维小小的名字,在名字下面,常年都放着一束含苞欲放的龙胆花儿……  未意识到生命珍贵之时,我常带着不解去看此类文字。

  坐在透着阳光的屋内呼吸着温热的风,读着另一个世界中,一个女孩的忧伤与惆怅,那是一只美丽的蝶,在最后的生命中,也不忘留下最美的舞蹈。

  那个爱龙胆花的女子。

  那个如龙胆花般的女子。

  谁能读懂,她的寂寞与忧伤

<<与山巨源绝交书>> 文言文翻译

申请书尊敬的主管领导及负责人:您好

我叫卡里满·马司,女性,哈密市沁城乡人,中专文化,现年29岁,家中3口人,无业。

2009年和哈密市沁城乡小堡村农民艾来汗结婚,虽然我2003年毕业于哈密地区师范学校,但直到现在未找到工作,由于家庭收入低,为维持生活,这几年一直打工在外面,现租房住在哈密市。

2011年有了一个孩子他叫叶多斯,小小的他这几年也跟着我们受了不少的苦。

不幸的是今几年我因得了贫血,妇科病,无法在外继续打工挣钱。

这对我们家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没有钱无法去医院看病。

总之而言我们夫妻二人工作不稳定,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致使家庭异常困难,生活十分拮据,年收入还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特别艰苦。

特希望有关部门和领导能够考虑我的就业问题或者使我家人能够享受国家低保资金。

望政府批准为盼。

此致敬礼申请人:卡里满·马司2013年2月23日申请书尊敬的民政局领导:我是阿地力别克·买力卡,现龄37岁,伊吾县盐池乡铁热勒尕村牧民,家有5口人。

本来我是一个普通的,生活靠放牧维持的牧民,2010年不幸得了肺结核,骨结核等病。

从那起我们家唯一的劳动力因无情的病躺在了病床上,这几年为了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钱财,政府给我一个人的低保资金确实不能填补高傲的医疗费用,虽然这几年一直在看病但病情仍然没有好转,至今甚至三个女儿的学

谁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赏析

一、教学目的

【第1句】:生了解郭沫若文想的发展变化。

【第2句】:理解并《女神》的主义特色。

【第3句】:理解并掌握郭沫若史剧创作的特点。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三、教学时数:6学时二、 教学内容一、生平思想发展和创作道路(略)…… …… ……二、作品评析:(一)《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除序诗外共56首。

最早的诗写于1918年,最迟的诗写于1921年,绝大部分为1919年、1920年所作。

【第1句】:思想内容:《女神》对封建藩篱进行了猛烈的冲击,表现了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以及追求和赞颂美好理想的无比热力,传达出“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

(1)破旧立新的精神贯穿始终——诗人歌颂反抗、破坏、创造,体现了个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迫切要求,表现了打破枷锁、创造光明自由统一欢乐的新中国的希望,反映了郭沫若的彻底革命的态度。

A、《凤凰涅盘》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为素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

诗中表现了把一切投入烈火、与旧世界决裂的英雄气概。

这种毁弃旧我、再造新我的痛苦与欢乐,正是五四运动中人民大众彻底革命、自觉革命精神的形象写照。

诗人以汪洋恣肆的笔调、重叠反复的诗句,写了凤凰的更生,即经过斗争冶炼后的真正的创造和新生。

它表达了诗人对“五四”新机运的歌颂,也是祖国和诗人自己开始觉醒的象征,洋溢着炽热的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热情。

B、《女神之再生》根据古书上“女娲炼石补天”的记载写成,也是以神话为题材突入“五四”革命现实的核心,揭示反抗、破坏、创造的主题。

颛顼共工争帝,触断擎天柱不周山,天晦地冥,风声、涛声交织成“罪恶的交鸣”,是旧中国的写照;女神们面对“浩劫”而离开神龛,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则是中华民族在“五四”高潮中的伟大的觉醒的鲜明象征。

(2)饱含爱国主义思想和深情——五四爱国运动激起了身居异国的诗人深切的爱国热情,它眷恋祖国,颂扬祖国的新生,盼望着祖国的富强、安康。

A、《炉中煤》诗人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着的煤,而把祖国比着“年青的女郎”,他要为心爱的人燃烧,即为祖国而献身。

他称自己有“火一样的心肠”,庆幸自己能够“重见天光”,愿为祖国赴汤蹈火,因为他从时代的曙光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B、《晨安》诗人以最亲切的感情、最真挚的敬意,用自豪的声音,遥向大海西岸的祖国问安,一气连喊了27个“晨安”:“晨安

我年青的祖国呀

\\\/晨安

我新生的同胞呀

\\\/晨安

我冻结着的北方的黄河呀

\\\/黄河呀

我望你胸中的冰块早早融化呀

\\\/晨安

万里长城呀

\\\/……晨安

常动不息的大海呀

\\\/晨安

明迷恍惚的旭光呀

\\\/晨安

诗一样涌着的白云呀

\\\/晨安

平匀明直的丝雨呀

诗语呀

\\\/晨安

情热一样燃着的海山呀

\\\/晨安

梳人灵魂的晨风呀

……”(3)歌颂叛逆精神,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个性力量——《女神》处处都表现了鲜明的自我特色,为叛逆的自我唱出了激越的颂歌,折射出强烈的个性解放的要求,体现了狂飙突进的风格。

A、《天狗》在群魔乱舞的昏暗世道中,诗人大声疾呼,要把月、日、星球、全宇宙吞了,充分表现了要冲决一切罗网、摧毁一切黑暗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气魄。

这里的具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有着扫除一切陈腐、创造一切新生的巨大威力,是全宇宙的能的总量。

他体现着强烈的时代要求和民族解放的要求。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4)对劳动和工农的景仰和颂扬——诗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赞美和颂扬劳动和工农大众。

体现了“五四”时代社会思潮“劳工神圣”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A、《地球,我的母亲》诗作展现的是地上乐园的景象:从黎明起,地球就象母亲一样背负着人们,哺育着人们,让人们在乐园中逍遥;宇宙的一切都是地球的化身,而地球的主宰却是工人和农民,“炭坑里的工人”是“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田地里的农人”是“全人类的保姆”。

诗歌表现了对工农的无限仰慕和崇敬;表示对劳动的热爱、“要永久劳动不停”。

《雷峰塔下》(5)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咏大自然——《太阳礼赞》、《光海》、《日出》

【第2句】:艺术特色:《女神》以诗体改革的精神,进行了彻底的自由创造。

它的直抒胸臆、浪漫想象、充满“泛神论”色彩,呈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1)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涛巨浪般的气势A、情感的宣泄——郭沫若的诗感情炽烈,气势雄浑,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凤凰涅盘》对黑暗现实的否定,用的是最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把自己对现实的厌恶、敌视、表现得异常强烈、淋漓尽致。

又如《匪徒颂》:对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他高呼:“万岁

万岁

万岁

”毫不掩饰,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思想情感,使诗作呈现出汹涌澎湃的气势。

B、回环复迭的渲染——在诗作中,郭沫若常常不顾及诗的“忌重复”,而采用回环复迭的方式,重复的句式、反反复复的感情渲染,造成情感的叠加,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凤凰涅盘》:“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一切的一,芬芳。

\\\/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

翱翔

\\\/欢唱

欢唱

”反复吟唱,欢欣鼓舞、兴奋激昂的心情跃然纸上。

诗中的“群鸟歌”则是通过反复,揭露官僚政客、市侩文人的相同嘴脸,幽默滑稽,讽意盎然,人们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

C、气势磅礴的大背景——郭沫若诗作的背景常常是无限广阔的宇宙,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叫人惊异、使人震撼。

如《天狗》中气吞日月、囊括宇宙的天狗,驰骋风云,豪情彭湃,给人以震撼天地的力量。

又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要提起“无限的太平洋”把黑暗的地球推倒,这是何等巨大的力量和气势

(2)叛逆追求的化身——理想化的自我形象的创造《女神》把破坏、反抗、创造精神形象化,创造了一个叛逆追求的化身——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这个自我形象在诗中非常突出,它占据了宇宙中心,成了宇宙的主宰。

这个“自我”与大自然、与日月星辰、与历史文明都化为一体。

这个自我是无生死的精神和理想的化身。

这个精神便是叛逆、破坏、创造,这个理想便是摧毁黑暗社会、建设光明中国。

如《凤凰涅盘》,自我形象、凤、凰、火等,都融为一体:“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

你便是我

火便是凰

凤便是火

翱翔

翱翔

欢唱

欢唱

”又如《天狗》:“我把日来吞了,我把月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这个自我,包含了宇宙万物,成了宇宙的主宰。

自我的形象,不仅有作者的影子,又具有民族和大众的情感,他对黑暗社会、陈规陋习、旧的势力有着强烈的不满,对祖国和民族有着深切的爱,对劳动人民充满真挚的敬意。

因此,这个“自我”,实际上是诗人“自身”与“祖国”、“民族”、“大众”,以及“人民革命”的统一体,是理想化的形象。

(3)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寄托诗人理想,表现时代精神《女神》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借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抒写自己的革命理想,表现自己不屈的意志、创造的精神、对理想的追求。

如《凤凰涅盘》——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神话传说,象征祖国、民族、自我在革命中获得新生;《天狗》——用传说中的“天狗吃月亮”、“天狗吃太阳”的传说,表现自己的冲决一切的叛逆精神;《女神之再生》则是融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谴责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歌颂追求、创造光明的精神;《湘累》——借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屈原的事迹,表现自我强烈的反抗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棠棣之花》——借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聂嫈的史迹,歌颂伟大的女性及爱国志士勇敢反抗强权政治、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

(4)丰富的想象、奇丽的色彩《女神》想象丰富,比拟奇丽,展现了缤纷多彩、生机勃勃的诗境,如天马行空,瑰丽多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如《炉中煤》的比拟——“年青的女郎”——祖国(蕴涵对祖国的爱与希望:祖国永远年轻、漂亮、充满青春的活力);“炉中煤”——自我(形象化的写照:赤诚、献身精神、受压抑、为新时代所鼓舞)。

又如《地球,我的母亲》中的想象——脚踏实地的精神——比作“地球,我的母亲

\\\/我羡慕那一切的动物,尤其是蚯蚓——\\\/我只不羡慕那空中的飞鸟:\\\/他们离了你要在空中飞行。

\\\/地球,我的母亲

\\\/我不愿在空中飞行,\\\/我也不愿坐车,乘马,著袜,穿鞋,\\\/我只愿赤裸着我的双脚,永远和你相亲 。

”;那“田地里的农人”——地球母亲的“孝子”、“全人类的保姆”;那“炭坑里的工人”——地球母亲的“宠子”、“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

还有无所顾忌的现代科技词汇的引用,如“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Energy(能)的总量”(《天狗》);“哦哦,摩托车前的明灯

\\\/你二十世纪底亚坡罗

\\\/你也改乘了摩托车吗

\\\/我想做个你的助手,你肯同意吗

”(《日出》)(5)形式的大胆革新和新颖多姿郭沫若说:“我愿意打破一切诗的形式,来写自己能够够味的东西。

”(《凤凰?序》)他正是这样,冲破旧格律诗的种种清规戒律,创造了完全崭新的新的诗歌艺术形式(适用于诗的新内容的新的自由形式)。

A、气势雄浑豪迈的自由体诗,是《女神》里最具特色、最能激动人心的诗体,它开一代诗风,为五四以后的新诗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它既是宽大不羁的胸怀和丰富强盛的想象力的表现,也是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产物)。

B、新格律诗体的运用。

具有比较严谨的形式格律,音调铿锵,诗形齐整,节奏韵律鲜明和谐,有深刻而丰富的意境。

如《炉中煤》等。

C、诗剧体式的借鉴。

【第3句】:意义与局限:(1)意义:A、五四时代的精神号角B、新诗歌运动的里程碑(2)局限:A、受泛神论的影响,缺乏阶级观点《匪徒颂》不能区分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巨炮之教训》中列宁喊出“为自由而战”、“为人道而战”革命理想是朦胧的B、艺术上的模仿,生活不足(二)从《星空》到《恢复》

【第1句】:《星空》(1)概述:出版于1923年,共34首诗,作于1921年10月至1922年12月,这时新文化阵营分化,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时期。

郭沫若正陷入孤寂彷徨的苦闷之中。

《序诗》中,原来《女神》里的气吞日月的理想化的叛逆“自我”形象,已经变成了“带了箭的雁鹅”和“受了伤的勇士”,“偃卧在这莽莽的沙场上”。

郭沫若几度回国,希望看到祖国的新生,但五四高潮已过,国内仍然一片黑暗。

他对现实有着更深的憎恶、不满,又无可奈何;只好到大自然或超现实的空幻境界寻找暂时的解脱和安慰。

他不再礼赞“光芒万丈的太阳”,而是仰望幽光闪烁的“星空”,不再是要“赤裸着双脚”,永远和地球“母亲”相亲,而是羡慕“天上的街市”。

不过,《星空》里也有与《女神》一脉相承的,如《洪水时代》:把夏禹以四海为家、决心治理好洪水的刚毅比作“近代的劳工”,并号召人们效法大禹的精神去开拓这“第二个洪水时代”:“你伟大的开拓者哟,你永远是人类的夸耀

你未来的开拓者哟,如今是第二次的洪水时代了

”。

这表明:郭沫若这时一面是孤寂彷徨,一面也在追求探索,思想呈现为矛盾状态。

(2)代表作《天上的街市》A、内容:《桃花源记》式的理想社会的描述(与现实相对照的不同)飘渺的空中——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天河浅而不甚宽广、牛郎织女可自由来往与丑恶社会形成鲜明的反差(对比的方法)B、艺术:继承了《女神》的浪漫主义,借助神话传说,寄托自己的情怀;新格律诗的创造,又有相对的自由

【第2句】:《前茅》(1)概述:出版于1928年,包括《序诗》在内共23首诗作,大部分诗作写于1923年。

当时郭沫若从日本回国,正值中国革命度过了五四以后的短暂低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内工人、农民运动蓬勃兴起,他们正开始取代青年学生,成为主力军,即革命的“前茅”。

他受到工农运动的激荡,重新燃起革命激情。

《前茅》正是一部歌颂工农为革命的“前茅”的诗集。

他又引吭高歌。

诗作与《女神》相比,显然是现实主义因素的增多、革命意识的增多。

(2)代表作简述:《黄河与扬子江对话》:号召人们要像“俄国无产阶级专政一样”进行流血的大革命,并断言俄国和正在革命中的中国是20世纪的“两个新星”,肩负着“人类解放”和“世界和平”的使命。

《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诗人坚信“长夜纵使漫漫,终有时辰会旦”,他把太阳作为与黑暗统治英勇搏斗的革命者的象征:“在这黑暗如漆之中,太阳依旧在转徙,他在砥砺他犀利的金箭,要把妖魔射死”。

他与太阳相约:“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表现了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太阳没了》:追悼伟大的革命领袖列宁的诗篇。

他歌颂列宁的丰功伟绩:“他灼灼的光波势欲荡尽天魔,他滚滚的热流势欲决破冰垛,……无衣无业的穷困人们,受了他从天盗来的炎炎圣火”。

他相信“世上一切的工农”“戈矛相赠”,“开除路上的荒荆”,用满腔热血换取新世界的诞生。

【第3句】:《恢复》(1)概述:出版于1928年,共收诗作24首,创作于1928年1月5日至16日的半个月中。

这时,郭沫若已经经受了革命战争的考验、锻炼,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的战士。

“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又大病一场。

但是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以及疾病的折磨,都不能磨损他的意志。

到了白色恐怖的上海,他大病初愈,便写下了这些斗志昂扬的诗。

(2)代表作;《如火如荼的恐怖》:“要杀你们就尽管杀罢

你们杀了一个要增加百个,我们身上都有孙悟空的毫毛,一吹便变成无数个新我。

”《血的幻影》:“我们昨日不是还驾御着一朵红云,为什么要让它化成一片血雨飞散

我们便从那高不可测的火星天里,堕落到这深不可测的黑暗之渊。

”《战取》:“我已准备下一杯鲜红的寿酒,朋友,这是我的热血充满心头。

酿出一片血雨腥风在这夜间,战取那新的太阳和新的宇宙

”《我想起了陈涉吴广》。

诗作以古事(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起兴,写现实中农民的悲惨生活。

陈涉吴广是“受不过秦始皇的压迫”,成为“农民暴动的前驱”,他们“惊动了林中的虎豹”、“惊散了秦朝的兵将”,“他们的暴动便告了成功”、“秦朝的江山便告了灭亡”。

而现实之中,“北方的农民实在是可怜万状”、南方“农村的凋敝触目神伤”。

和陈涉吴广相同的是“我们中国出了无数的始皇

还有那外来的帝国主义的压迫,比秦时的匈奴还要有五百万倍的嚣张”。

作者相信——人民一定会有主张,会像陈涉吴广那样起来暴动,——“在工人领导之下的农民暴动哟,朋友,这是我们的救星,改造全世界的力量

”总之,《恢复》在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上又有新的发展,它继承了《女神》的积极浪漫主义,又发扬了《前茅》的现实主义。

《恢复》和《女神》都表现革命理想,但《女神》是通过幻想的形式、夸张的形象来表现;《恢复》则通过现实中革命者具体的情操、行为来表现。

它们都表现了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但《女神》的“自我”形象是物我的融合、统一,而《恢复》的“自我”则是现实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恢复》与《前茅》相比,生活实践更丰富、世界观更成熟、战斗情绪更激昂、革命态度更坚定。

(三)早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

【第1句】:概述:(1)、《卓文君》(1923年2月)——反抗封建礼教、冲破封建束缚卓文君——在婚姻问题上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公开和家庭决裂,与司马相如出走)主题:歌颂敢于争取幸福和自由的叛逆的女性,表现个性解放的思想。

(2)、《王昭君》(1923年7月)——反抗封建王权、维护人格尊严王昭君——反抗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王权的叛逆(“宁作玉碎,不作瓦全”的品格,当廷谴责封建帝王、自愿出嫁匈奴的骇世惊俗的举动)主题:歌颂敢于向封建王权进行挑战的伟大的叛逆女性,表现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3)、《聂嫈》(1925年6月)——反对强权政治、忘我牺牲精神聂嫈——反抗强秦的侵略、吞并,反对分裂投降的叛逆(支持弟弟的斗争,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主题:歌颂不为弱小而屈从强权,为伸张正义而英勇牺牲的伟大的爱国主义叛逆女性

【第2句】:艺术特色:(1)“古为今用”的现实主义原则:不是为了再现历史人物而去写历史人物,而是通过历史人物的塑造,配合现实斗争,表现时代精神,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服务。

对封建礼教的斗争、对封建王权的否定、与强权政治的搏击,都是五四时代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核心内容,人们可以从剧中得到启示、受到教益。

(2)不拘泥于成说的革新创造:不照搬历史史实,对人物和情节大胆加以改造,重新发掘历史人物的思想精神面貌,力求对历史作出新的解释,使之与时代息息相通。

如:卓文君——“私奔”(“淫奔”)与“公开决裂、离家出走”王昭君——悲悲切切与大义凛然;被动派遣与主动请嫁;指责汉元帝的荒淫无耻(3)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郭沫若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去表现,使人物形象的个性得到更有力的刻画,性格更鲜明、更突出如:卓文君——父亲逼她寻死、公公骂她有伤风化(主宰自己的命运)王昭君——毛延寿索贿、汉元帝犹豫、豪华宫廷与荒凉异域(毅然抉择)聂嫈——奸相侠累、韩侯与弟弟聂政、生与死(为正义而作为)(四)40年代的历史剧

【第1句】:概述:(1)《屈原》(1942年)[屈原一生的悲剧故事]爱国力量与妥协投降派的斗争(2)《棠棣之花》(1942年)[《聂嫈》的扩写]反强权、反投降、主联合、主团结(3)《虎符》(1942年)[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反侵略、反奴役、反压迫(4)《孔雀胆》(1943年)[大理总管段功与阿盖公主的爱情悲剧故事]歌颂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5)《南冠草》(1944年)[夏完淳起兵复明、以身殉国的故事]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6)《筑》[又名《高渐离》](1946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的故事]反抗封建专制、独裁的统治

【第2句】:艺术成就:(1)现实性和战斗性的主题(延续了前期剧作“古为今用”的原则)(2)壮美的悲剧精神A、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悲剧事件(正义和真理的被压迫)B、不屈的斗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物{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C、饱含悲戚与颂扬的英雄主义基调(3)激越的浪漫主义诗情A、诗化的语言:既有直接的诗歌的引用——《橘颂》又有诗情浓郁的大段独白——《雷电颂》(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人物的情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B、诗化的人物:诗美的人格、道义美的化身、诗人的气质如:婵娟——以自己的生命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橘颂》附:《橘颂》:(五)小说;

【第1句】:寄托小说——《牧羊哀话》子爵闵崇华——闵佩荑——尹子英——尹石虎——李夫人“把排日的感情移到了朝鲜人的心里”

【第2句】:自叙小说——《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残春》(意识流)

【第2句】:《女神》(“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第3句】:《星空》等诗集简介。

【第4句】:历史剧创作(早期剧作,四十年代历史创作高潮,“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571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