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班超张骞读后感

班超,张骞,周瑜,玄奘谁的出现时间早

张约公园前164-前114年),西汉汉武帝时期的人班超元32-102年),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

周瑜(公元175-210年),东汉末期三国初期人物。

玄奘(公元602-664),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

所以最早出现的人物是张骞。

搜集张骞、班超、玄奘这三位人物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今咸阳北)人,公元32年生。

幼年时就胸怀大志,读书很多,明理善辩。

公元62年,同母亲随往洛阳,帮助校书郎的哥哥班固编写《史记后传》。

那时,北匈奴经常进犯,边境不宁。

羡慕张骞、傅介子出使西域的班超,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

  至于班超出使西域,也是同汉匈战争有关。

西汉后期,外戚专权,国力削弱。

匈奴乘机控制了西域,实行奴隶制统,“敛税重苛,诸国不堪命”。

东汉明帝时,国内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为重新打通西域的商路,下决心击退北匈奴。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明帝派遣窦固和耿忠率兵由酒泉向天山东麓进军,出击匈奴。

班超随窦固出征,就开始了那漫长的军事生涯。

作为假司马,他异常勇敢,带兵别击伊吾(今哈密市),战于蒲类海(今哈密巴里坤湖),多斩首虏而还。

窦固看到班超很有才,为了联络西域各国,以便配合军事行动,就派他去西域进行外交政治活动。

  班超携带随从36人,来到鄯善。

当他觉察国王的态度由热情变为冷淡时,就判断定有匈奴人作祟。

后经诈问侍者,证实匈奴派遣的使者及士兵100多人到达鄯善已经数日。

当天夜里,班超率其随员36人向匈奴使者的住地发起进攻,杀死了匈奴的使者,从而解除了鄯善王的顾虑,终于使鄯善摆脱了匈奴的统治。

  班超离开鄯善,西行到于阗。

这个天山南道的大国,受到匈奴的操纵。

迷信的于阗国又受亲匈奴的巫师指使,对汉朝进行造谣中伤。

班超巧妙周旋,智斩巫师,揭露了匈奴使者的阴谋,从而使于阗归向东汉。

  第二年春天,班超以过人的胆量和远见卓识,率36骑,绕开叛汉的莎车国,渡过寒冷刺骨的克孜勒河,直逼疏勒王宫盘橐城。

抓住听命匈奴的的龟兹人兜题,拥立疏勒王冗子忠复位,从而恢复了东汉初以后封闭65年的丝绸之路。

  疏勒地理位置异常重要。

因为出河西走廊西行,丝绸之路分南北两道,然后在疏勒汇合。

它是南到印度、西达中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又是货物的集散地。

而地处雪山之侧,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是一片天然的绿洲,自然成了南疆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班超以疏勒为据点,长期住守,是具有军事战略眼光的选择。

  由于班超在西域外交的成功、东汉军队进击匈奴的军事胜利,到了公元74年,西域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脱离了匈奴的统治。

于是,东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及戊己校尉府。

  因中原地区连年灾荒,班超也接到了撤回洛阳的指令。

这就意味着匈奴的卷土重来,西域人民将陷入横征暴敛的重负之中。

所以,当班超离开疏勒的时,疏勒苦苦挽留,连都尉黎弇也以自刎的形式来阻拦他的离去。

班超退到于阗,于阗“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

’互抱超马足,不得行”。

班超深受感动,权衡再三,只好勒马返回了疏勒。

但就在这时,疏勒已经有两城投降了龟兹。

班超依靠当地的力量镇压了叛变者,击败了尉头国(今乌什县境)的叛军,使疏勒得以安定下来。

  当班超在疏勒住下来的时候,匈奴已经占据了天山以北和山南北道的广大地区,切断了疏勒通往内地的通路,从而使班超与东汉政府失去了联系。

于是,班超首先击败了疏勒附近的匈奴,巩固了据点。

然后又把莎车争取过来。

最后凭借着南道诸国的支援出击匈奴。

公元78年,班超率领疏勒、拘弥、于阗等国的士兵1万人,攻破了匈奴的姑墨石城(今阿克苏县境内),解除了这一地区的威胁。

  班超上奏皇帝,建议增兵保护西域。

东汉章帝建初五年(公元80年),派徐干为假司马,率兵千人增援班超。

从章和元年(公元87年)到永元六年(公元94年),他陆续平定了莎车、龟兹、焉耆等地贵族的变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天山南北路各地大都归向东汉,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也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东汉政府又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府,任命班超为都护,后封定远候。

他在西域活动达三十一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条支的西海(今波斯湾)而还。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八月,71岁的班超带着重病之躯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九月就离开了人世。

  班超死后,安葬之地没有记载。

有说在今陕西华阴市区25公里处的班庄村官道旁,有说在今陕西兴平县。

在今河南省还有两处,一在孟津县朝阳镇张阳村,一在襄城县……,这都反映了对这位历史人物崇敬热爱的感情。

真墓尽管不在新疆,但新疆在今喀什盘橐城旧址上建起了“班超公园”和博物馆,展现他住守疏勒17年、平定西域36国、团结各族人民、安定社会的丰功伟绩。

班超那宏伟雄武的花岗岩雕像,气宇轩昂,显示了他坚强勇敢的英雄姿态。

园内的建筑布局和各种设施,都会把人带到远去的那个年代,感受仁爱之心、民族之情。

  尽管班超靠平生戎马建功立业,实际却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儒将”。

他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其父班彪是史学家,鉴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续写《后传》60篇。

兄长班固写成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又有文学成就。

妹班昭补写《汉书》的遗篇,还有《东征赋》等文学名篇。

班超本人也曾任“兰台令史”,“涉猎书传”。

在处理民族关系、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班超的第三个儿子班勇自幼也随父身边,具有乃父作风。

虽然后到洛阳为官,但过了十多年在北匈奴入侵、消灭汉军的情况下,于公元123年受命以“西域长史”的身份出使西域,收复了失地。

后来写有《西域记》一书,成为《后汉书》写西域的地理环境、物产、风俗和各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参考资料。

  在结束本文之前,我们是否可以产生这样一些认识:  开通丝绸之路有张骞“凿空”在前,有班超父子继之于后,才使中外文化通过这一孔道得以传递。

张骞和班超不愧是中国最早的两位杰出的外交家

  有的说张骞和班超是“伟大的探险家”。

当然,“探险”必须敢于“冒险”。

如果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掉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虎狼当道、倭寇窥测之时还不猛省,依然浸沉在贪污受贿、关门狠斗同胞的自耗之中,要想在群雄并列的当今世界站稳脚跟,那恐怕只有“等着挨宰”的份了

  丝绸之路的开通,在历史上对加速社会进程的作用与影响是极其巨大而深远的。

而今日走改革开放之路,换来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进一步增强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的作用和影响,更是巨大而深远的了。

  张骞  张骞,汉中城固人。

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办事灵活而又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事的人。

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来,在匈奴生活十多年,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匈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人作妻,已经生了儿子,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

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机会。

  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

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到了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

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

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

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

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

乌孙,63万人,也是个“行国”,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

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

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

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

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

这就是《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

之后,由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

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

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

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

这些意见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

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

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

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

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到汉朝后,拜为大行令,第二年死去。

他死后,汉同西域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乌孙王以良马千匹为聘礼向汉求和亲,武帝把江都公主细君嫁给乌孙王。

细君死后,汉又以楚王戊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

解忧的侍者冯镣深知诗文事理,做为公主使者常持汉节行赏赐于诸国,深得尊敬和信任,被称为冯夫人。

由于她的活动,巩固和发展了汉同乌孙的关系。

神爵三年(公元前60年),匈奴内部分裂,日逐王先贤掸率人降汉,匈奴对西域的控制瓦解。

汉宣帝任命卫司马郑吉为西域都护,驻守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这是汉朝在葱岭以东,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的开端。

  匈奴奴隶主对西域各族人民的剥削、压迫是极其残酷的。

西汉的封建制度,较之匈奴的奴隶制度要先进得多。

因此,新疆境内的各族人民都希望摆脱匈奴贵族的压迫,接受西汉的统治。

西汉政府在那里设置常驻的官员,派去土卒屯田,并设校尉统领,保护屯田,使汉族人民同新疆各族人民的交往更加密切了。

玄奘一、 大智大勇降逆徒 玄奘离开长安,到了瓜州,先是被李昌捉住,后因李昌是信佛之人,所以把玄奘放了,玄奘被放之后,去一座庙里求佛,偶然遇到一名胡人,名叫石磐陀,希望请高僧为他受戒,让他成为居士,于是就请玄奘帮他受戒。

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发誓要帮助玄奘,随师父前往印度。

但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怕玄奘在五峰被擒而把他供出来(在当时协助偷渡过境是死罪),怕惹来杀身之祸,竟产生了杀师叛逃的恶念。

一天夜晚玄奘刚躺下睡觉,发觉有人正向他走来,定睛一看,正是石磐陀,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过来,又返回,又走过来,又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经动了杀机。

此刻,不论是厉声斥责,还是乞求饶命,都会激起石磐陀的杀心。

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

见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终于还刀入鞘。

到了第二天早晨,石磐陀终于承认了。

于是玄奘送石磐陀了一匹骏马,自己带着老胡人送的瘦老赤马走向五峰。

二、 大度义服外道玄奘法师经过两年的艰险旅程,到达印度后,拜在著名的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刻苦参研佛法,数年间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因此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但也因此招来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

一天,一名顺世外道自以为学问高深,无人可及,于是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五十条疑难经义,自称如果任何人能够破解得其中一条,就立即将自己的头颅砍下。

寺中众僧闭门不出,任凭他大叫大骂。

到了第四天早上,玄奘走到寺院门前, 扯下经义,不屑一看,遂讲解经义。

外道面如死灰,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剑准备自刎。

玄奘大度,制止住他,遂让他做自己的仆人。

不久,玄奘由于要准备与小乘宗师般若鞠多的辩论,研究小城经典,百思不得其解,听说那外道会讲解,于是便请他为自己讲解。

外道惊异地说:“我是仆人,怎敢给主人讲经

”玄奘回答:“那部典籍我没有学过,既然你精通,我就应该向你求教。

” 待到那外道讲解完毕后,玄奘感激他,将他放走。

经此一事,全寺众僧无不敬佩玄奘的渊博和大度。

三,龟兹辨经玄奘在西行的路上,路过龟兹,被当地盛情招待,事后玄奘去拜见当地地位最高的法师--木叉麴多。

由于木叉麴多有点看不起玄奘,所以处处轻蔑,还说玄奘的西行取经是多此一举,于是在木叉麴多的庙里--神奇庙(当地语言的汉语意思)举行了一次辨经,由于木叉麴多处处狂妄自大,最后惨败给玄奘。

经过这件事后,木叉麴多再见到玄奘不敢在坐着,都是站着和玄奘说话,以表示尊重

张骞和班超 玄奘的资料

之路:玄奘玄奘(公元602~664),名陈唐代著名三藏法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作贞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

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张骞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

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班超班超,字仲升,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

他曾出使西域,为评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丝绸之路的故事(关于张骞,玄奘或者班超的)要故事

义服外道 玄奘法师经过两年的艰险旅程达印度后,拜名的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刻苦参研佛法,数年间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因此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但也因此招来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

一天,一名顺世外道自以为学问高深,无人可及,于是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五十条疑难经义,自称如果任何人能够破解得其中一条,就立即将自己的头颅砍下。

寺中众僧闭门不出,任凭他大叫大骂。

到了第四天早上,玄奘走到寺院门前, 扯下经义,不屑一看,遂讲解经义。

外道面如死灰,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剑准备自刎。

玄奘大度,制止住他,遂让他做自己的仆人。

不久,玄奘由于要准备与小乘宗师般若鞠多的辩论,研究小城经典,百思不得其解,听说那外道会讲解,于是便请他为自己讲解。

外道惊异地说:“我是仆人,怎敢给主人讲经

”玄奘回答:“那部典籍我没有学过,既然你精通,我就应该向你求教。

” 待到那外道讲解完毕后,玄奘感激他,将他放走。

经此一事,全寺众僧无不敬佩玄奘的渊博和大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超报效祖国,干一番宏图大业的志向终得以如愿,被任命为代司马,跟随都尉窦固朝西边去打仗。

这一天,他走得十分悲壮,他紧搂着长子班雄和次子班勇, 泪眼迷蒙,此一去,天高路远,不知何日和家人见面啊!老父班彪送他一程又一程,泪水洒了一路又一路,其父知道,那是一条生死末卜的凶险之路呀!西域是一个什么地方?那是千里赤壁,风沙弥漫,人鸟罕迹的凶煞之域,这一去活着回来就算你福大命大。

也是,泱泱大国,群臣满朝,战将如云,何劳一个文 弱“秘书”去西域剿乱

但胸怀鸿鹄之志的班超挺身而出了,其言其行令朝野上下惊异了好一阵。

这就是班超的“古怪”之处,这就是历史的精彩之处。

班超真正的 人生从41岁开始了。

抖开心窝子说实话,班超的行为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拿着性命去开玩笑,其间自有铺垫,他身在兰台抄抄写写,却心忧天下,重振丝路雄风 的念头不时冒出。

他对空耗人生有些厌倦了,他想换换效忠祖国的方式了。

他那不易察觉的胸腔里燃烧着炽烈的火焰,秀才的痴想变成了现实。

命运之神引领他朝西 走去……班超西域第一仗是出击哈密。

班超提出了以少胜多的办法,问窦固要了36人就出发了,他亲自挑选了36名精干的轻骑勇士,直奔哈密,一举将无任何防范举 措的呼衍王追至巴里昆湖一带。

短兵相接中,班超冲杀到最前面,以少围多把匈奴军杀的人仰马翻。

此一役,使匈奴军重创,稳定了西域战局,为重开丝路奠定了基 础。

次日凌晨,班超率兵凯旋,窦固惊喜不迭,立即将班超战绩上报朝廷,随后,窦固派班超出使鄯善。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0.0表示不会

读了班超的主要事迹你有什么感想

杨靖宇是战争英雄,值得所以有血性的中华儿女敬仰,他就像万里长城下面的无数的基石,抵御外来者的侵略,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人有信仰,可以克服很多常人所不能克服的困境,虽然肉体已经死亡,但是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679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