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分章节读后感
摆脱贫困读后感3000字
摆脱贫困读后感3000字 我们都是平凡中的一个,无论是谁,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滴水穿石的坚韧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说过的一样: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这种粉身碎骨有着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牺牲。
虽然这本书是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写的,但是在其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习总书记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和务实的态度,还感受到对于我们一个大学生而言应该具有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持,我想这应该就是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在书的序言部分,有一句话让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一向认为,贫困并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成天想到的,不是向人伸手,就是怨天尤人。
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摆脱贫困呢?我们主张思想要解放,工作要扎实。
工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经验要一点一滴积累。
凡事反求诸己,立足于自力更生,就能丢掉包袱,轻装前进。
如能持之以恒,就能滴水穿石。
这几句话说到的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政府在力求摆脱地区贫困上的思想教育,更有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认真态度和踏实的作风,俗话说人穷志不穷,再穷也不能穷了志气,有一个好的思想态度对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成功道路上的一剂良药,无论是国家官员、政府还是我们任何一个平凡的大众。
讲摆脱贫困,从中央、地方各领导干部的角度来说,首先做到的是密切联系群众。
在书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对于如何走群众路线
如何摆脱贫困的读后感
《一件小事》的梗概 在一件小事中,鲁迅把一位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
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
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呐喊》读后感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
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
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恐怖的封建压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条条灵魂;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
狂人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在那样的吃人社会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当一个吃人者,在哪里还有纯白的灵魂
那是发自内心的狂呼。
任一个被压迫,被礼教呀得喘不过气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发出这样的呐喊。
可是,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这样的呐喊!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几千年来抹杀了多少有识之士,磨去多少个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无数条没有思想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
多少人为了那四书五经竭尽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杰为了功名尽折腰。
《孔乙己》是继《狂入日记》后第二篇评击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
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灵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穷因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最好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和疯子幸免于难,这是多么讽刺! 《阿Q正传》是《呐减》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
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晓,因为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鲁迅《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
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
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表现出某种自发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
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
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没有华丽的语言,故事也并不引入入胜,在鲁迅的作品里,表现的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
他的作品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他的言语犀利,像尖刀一样直刺敌人的心脏。
同时,鲁迅先生也对生活在这样社会的人们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通过《呐喊》小说集的呐喊,唤醒麻木的灵魂,被压迫的人们,都来呐喊吧!都来反抗吧!
名著的主要内容与读后感,字数要少,最好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短篇的美文也行
1 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主要是复仇的故事 一个年轻海员被人陷害 入狱14年后 偶然获得大宗财宝 越狱后像仇人复仇的故事 “我爱爱我的人 我恨恨我的人 ”是全书主旨 有恩报恩 有仇就要几倍的还回去2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一个相貌平平的小女孩简爱的艰苦成长历程和她的那段和罗切斯特先生刻骨铭心的爱情
【第3句】:小仲马 《茶花女》主要是巴黎的交际花玛格丽特和青年阿尔芒的爱情故事 玛格丽特是一个妓女 社会认为他不可以有爱情 阿尔芒很大程度上懦弱 最后玛格丽特在病痛和孤单的情况下死去 任何人多该有爱情 也都有可以享受爱情的权利 但是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承受那些无奈
【第4句】:薄伽丘 《十日谈》古时的弗洛伦赛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瘟疫 10个男女组队去乡下躲避 在这期间他们每人一天讲一个故事 正好十天是100个故事 这本书主要批评的是宗教 和社会 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愚昧人的 不过是控制人的一种精神措施
【第5句】:列夫托尔斯泰《复活》青年聂赫留朵夫在一次法庭的听证上偶然遇见年少时期诱奸的少女马斯洛娃 但此时的马斯洛娃已是罪犯 这在他心中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并且开始为马斯洛娃奔走 开始了精神复活的历程 人的灵魂在一次冲撞后是可以摆脱原来的麻木的 书中说“人好比河 任何时候都一样 只不过偶尔浑浊 偶尔清澈”
【第6句】: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上流社会的已婚女人安娜和潇洒的青年弗龙斯基产生了爱情 并和他私奔 她抛弃了孩子 但心里还想念着孩子 她被上流社会抛弃 最终由于弗龙斯基对她的冷淡而我轨自杀 表现了一个女人在孩子 爱情 社会下的无奈 最终只有选择死亡7。
哈代《苔丝》少女苔丝因父母之命去贵族家攀亲 被贵族少爷亚力克奸污 生下一女 后女儿死亡 在农场遇见青年安琪勒克莱尔 并决定结婚 但在安琪知道了苔丝的过去后 离开了苔丝 苔丝由于贫穷无奈下又和亚力克生活在一起 后来安琪回来后找到苔丝并希望和她在一起 苔丝愤怒下杀死了亚力克 于安琪逃亡 后来被捕 被绞刑 造成这个女性悲剧的根本我认为是克莱尔 他不肯原谅一个女孩犯下的根本就不是她过错的 错误 体现的是那个社会下作为女性的无助
【第8句】:笛福《鲁宾逊漂流记》鲁滨逊由于海难被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 经过他的好多年的努力在荒岛上建起了一个农场 体现的是人不屈的性格 正像海明威说的 “一个人你可以消灭他 但是你却不可能打到他”
【第9句】:茨威格(好像是真忘了这个)《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作家一天偶然受到了厚厚的一叠信 这个作家每年在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收到匿名的鲜花 这封信是个陌生女人写来的 原来这个女人是认识这个男人的 并默默的爱了那么多年 她为了接近他 换过很多身份 男人从来没有认出她 她有了她的孩子 就在她写信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已经死了 她也患了重病 最后心中说 “从来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我是多么的爱你啊”同时男人发现 头一次在他生日的时候他没有收到花 这本书让我感觉悲伤 多少人在默默无闻的爱着一个人 而这个人从来都不知道 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可是多少人在默默摧毁一个人的一生 甚至从来没有相认过10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这也是关于复仇的 但是我感觉这个复仇和基督山伯爵的复仇不是一种感觉 全是的情调很昏暗 被庄园主收养的弃儿希刺克里夫爱上了庄主的女儿凯瑟琳 无奈庄主的女儿嫁给了画眉山庄的少爷 希刺克里夫外出支付回来报复了所有人 个人不赞成希刺克里夫 认为他本身就是老庄主捡来的 有救命之恩 即使凯瑟琳嫁给了别人 别人对不起他 他也没有理由去残忍的报复老庄主的儿子 最后还剥夺庄主的财产 并且还吞掉了画眉山庄 个人认为他有点过分
【第11句】:狄更斯《双城记》以伦敦和巴黎两个城市为背景 爱上了露丝的卡顿甘愿为露丝的爱人查尔斯舍弃性命为的只是让自己心爱的人快乐 都说”唯有舍命人家大爱莫过于斯”可是他的这种牺牲是更加“大爱的”为了他爱的人的爱人牺牲 没人做的到12司汤达《红与黑》以于连这个小人物向上爬的经历为主线 于连野心勃勃 他和市长夫人产生了爱情 最后竟然以为是市长夫人出卖了他 开枪打了他 最后市长夫人抱着于连的头也悲伤的死去了 红指的是将军的服装 黑指的是教士的服装 指的是于连辗转在其中 我认为现实中这种人很多的 为了自己什么都不顾 不过这一切不过是社会逼出来的
【第13句】:德莱赛《嘉莉妹妹》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自己的贞操,先后与推销员和酒店经理同居,后又凭美貌与歌喉成为歌星的故事。
我认为吧 这不是一个让人有积极想法的女孩奋斗史 是一个女孩的堕落过程 人的虚荣心是很可怕的可以让人放弃道德快写不下了饿 我写到聊天界面里吧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读后感600字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之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立才能够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够做到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当我们还在父母面前撒娇的时候,当我们无忧无虑享受着快乐童年的时候,一个年仅1 2岁的孩子却用一副稚嫩的肩膀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他就是.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照顾患病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整整12年,他一直坚持着.这十二年来尽管生活得相当艰难,但他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23年的人生历程,我们又何尝能够体味到.经历了多少辛酸,遇到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磨难,又是怀着怎样一颗的爱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美好的今天?他在日记中写到——“贫穷绝不是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能摆脱贫困.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一遇到困难便想博得别人的同情,继而便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那是没有自尊的表现.”“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而应该是这些人被自己感动了.因为这些人心中原来就有爱心,心存责任.”“人生何处无困苦,奋争首要当自强”.这样一个坚强如铁的大学生,确实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洗涤了我的灵魂.我们的社会始终会被这样的平凡人感动着,他们没有明星闪耀的光环,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着这个日渐残酷和冷漠的社会.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之所在,是我们这个民族历经磨难终于存在下来并不断强盛的动力.我们要学习洪战辉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大林和小林第一章读后感70字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 这间,我看了《大林和小林》感触颇深。
《大林和》这本书讲的是大林和小林两兄弟出去打工挣钱。
不料第一天就被怪物追着,要吃他们。
兄弟俩分开两路跑,才摆脱了怪物,可是兄弟两个却分离了,于是就有了两段不同的生活经历。
先讲小林吧,小林过得很贫穷,但他努力工作,终于成为一名火车司机。
大林呢,他和狡猾的狐狸在一起,想出一个诡计,成为大富翁的儿子,天天好吃懒做,最后为了钱财,留在富翁岛上活活饿死了! 唉,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个世界有很多像大林这样贪图金钱的人,他们为了金钱可以放弃一切,永远不能满足。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欲望,但我们不能让欲望没有限制地增长。
生活中,我的欲望也不少,比如,我想买很多很多好吃的零食,想买很多很多好看的故事书。
我没有想过贫困地区的小孩子,和他们相比,我的生活优越多了,我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
金钱不是万能的。
只有付出努力才能获取丰富的回报,并不是任何问题金钱都能解决。
拥有了金钱,并不等于拥有了生命、健康和幸福,因为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正如《幸福是什么》中所说的:“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 我们也不能依靠其他事物来获取满足,让我们勤奋学习,用自己的实力来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吧! 我最近读了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写的《大林和小林》一书。
书里主要写了从前有一家贫困的夫妻生了一对双胞胎,有一天他们的父母病死了,成了孤儿的两兄弟只好外出谋生。
弟弟小林被狗绅士“捡”到,卖给了四格格,从此过上了艰苦的生活。
哥哥被“天使”送给了富翁叭哈当了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就此展开...... 认真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不一定要成为富翁才算获得幸福,如果一个人不经过劳动就会像大林一样成为一个废物,最终大林活活饿死在富翁岛;而善于帮助别人、富有同情心的小林被关起来时,由于大家的反对,从而被放了。
我们要向小林学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好好学习创造美好未来 我读完《大林和小林》这本书后,我会惊叹一声,啊!小林逃过这种种灾难,坚持到现在,真是非常勇敢。
“大林啊,大林,你为什么这么贪财呢,最后落到这种地步。
”我不禁叹息道,“哎。
” 里面叭哈和四四格都是是用铁球把一些不好好做事的人变成鸡蛋,而乔乔就是其中之一。
大林是因为他要跟蔷薇公主到水晶城堡里结婚,因为没人给他们开火车,怪物把他们推进了无比深的大海。
大林被海水冲到了一个岛上,问蚂蚁要了吃的,蚂蚁跟他说有个富翁岛,那边有很多珠宝,大林听的想去一下富翁岛,可到了那,有好多珠宝,但大林扑在珠宝上,饿死了。
所以我要向小林学习,面对困难时,勇敢去面对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的读后感,约500字,或哪里有原文(中文)看,谢谢
《竞选州长》读后感 读罢 《竞选州长》,掩卷而思,不禁想起30年代国人林语堂先生办的幽默杂志《论语》。
他在阐释其宗旨时有这么一句话:“使青年读者注意现实罢了。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舞台,政治生活不过是一场把戏,只是扮演的人,正正经经,感觉不到其中的滑稽而已。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正是巧借幽默,栩栩如生地勾画出舞台上所谓正人君子扮演者的滑稽百态,给黑暗的官场来了一次彻底地大曝光,使政客们的丑态一览无遗。
大小百官在官场上的千般丑态,万般嘴脸,无一不在马克·吐温或褒或贬的挖苦中跃然纸上。
马克·吐温巧借幽默,针砭时弊,使读者不仅仅注意到现实中的丑恶,更引发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思。
但与此同时,其幽默的现实性也决定了马克·吐温幽默的悲剧性。
《竞选州长》固然使人捧腹,但痛快酣畅的大笑过后,却是辛辣酸楚的苦涩。
幽默就其美学角度而言属于喜剧范畴,但小说中的幽默却是一种喜中有悲,悲中有喜的黑色幽默。
马克·吐温正是用喜剧式的层层递进,高潮迭起的整体构局来叙述“我”在竞选中是如何声名狼藉、一败涂地的悲剧事件。
在作品中,“我”的对手之所以能大获全胜,除了由于他们极善于诽谤造谣之外,还得益于对新闻媒介的巧妙利用。
作为大众舆论的传播者和媒介,本应以客观真实地报道事件为宗旨,但实际上却带有强烈的政治功利色彩,成为操纵于政客手中的得力工具。
这样的曝光不得不被认为是马克·吐温对当时黑暗的社会政治的一次绝妙讽刺
幽默对于马克·吐温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手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记得他曾这样说过,人类虽然很贫困,受权利、金钱、信仰、祈祷和迫害的欺骗,但没有一样东西能挡住“大笑”。
正是由于这种人生态度,马克·吐温的幽默才是如此地贴近生活,保持着与生活最大限度的亲密距离。
他的幽默不是纯喜剧式的,仅为逗笑,而是集讽刺理性和悲剧意识于一体的。
从这一种意义上来说,其幽默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而所有这些都来源于其幽默的现实主义精神。
马克·吐温的幽默不仅意义深刻,而且用语浅显易懂,用一种恰到好处的叙述角度 (一般以第一人称为主),一本正经、煞有介事的叙述口吻来加工原本就荒唐不经、滑稽古怪的轶闻趣事。
在《竞选州长》中,马克·吐温也不例外地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以“我”作为故事主角,并大段引用报纸所刊消息,使文章亲切真实,自然逼真,妙趣横生,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美国政界之内幕,政客嘴脸之丑恶,并对之施以犀利讽刺和无情鞭挞。
《竞选州长》的确是一部经典作品,因为它使我们更好地了解马克吐温这位幽默大师的艺术风格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6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