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柏杨回忆录读后感

求柏杨《我们要活得有尊严》电子书

[柏杨全集].boyang.tar.gz阅读方式:请找一台网页伺服器放置后解压缩使用浏览器观看(建议使用 Opera 或是 FireFox)原书名: 柏杨全集 1-28 册作者: 柏杨ISBN:9573239434出版社: 远流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3\\\/10\\\/01基本内容:民国五十七年,在那段保守的戒严时期,柏杨因为中华日报上一幅大力水手的漫画,引来「侮辱国家元首」的罪名而入狱,在牢里待了九年二十六天。

细数柏杨五十年来、二千万字的写作生涯: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五年专栏、十年通鉴,然后是通鉴的修订与纪事本末的编写,此外更有古典诗、报导文学及其他散文,成就可谓非凡,树立了当代文人思想与卓越人格的不朽典范。

  三年前适逢柏杨80岁生日,远流将柏杨先生毕生的思想精华重新出版,以

【柏杨全集】崭新的面貌与每一位读者见面(柏杨翻译中国史书的部份不包含在内),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现在

【柏杨全集】正式宣告全套出齐。

您可以在

【柏杨全集】中看到从大陆到台湾、从异域到本土等最精辟的思想驱力,例如:用来讽刺世道人心的「杂文」、叙述战争残酷的「报导传记」、充满父爱关怀的「书信」、铺陈大时代背景的「小说」、荣获国际桂冠诗人奖的「诗抄」,以及从野生史家的观点颠覆学院治史的「史卷」等。

【柏杨全集】拥有绝对精彩的文字张力,邀您亲身来体验

书籍目录第1册 散文卷 杂文类玉雕集 怪马集 堡垒集第2册 散文卷 杂文类圣人集 凤凰集 红袖集立正集第3册 散文卷 杂文类牵肠集 蛇腰集 剥皮集 第4册 散文卷 杂文类高山滚鼓集 道貌岸然集 前仰后合集 闻过则怒集第5册 散文卷 杂文类神魂颠倒集 鬼话连篇集大愚若智集第6册 散文卷 杂文类越帮越忙集 心血来潮集死不认错集第7册 散文卷 杂文类活该他喝酪浆 按牌理出牌大男人沙文主义第8册 散文卷 杂文类早起的虫儿 踩了他的尾巴奋飞第9册 散文卷 报导与传记类异域 金三角‧荒城第10册 散文卷 报导与传记类家园 柏杨回忆录第11册 散文卷 书信类柏杨说故事 柏杨在火烧岛路,要你自己走

第12册 诗卷柏杨诗 小说卷 秘密 莎罗冷第13册 小说卷旷野 挣扎第14册 小说卷怒航 天涯故事 凶手第15册 小说卷蝗虫东南飞 古国怪遇记打翻铅字架第16册 史学卷中国人史纲(上)第17册 史学卷中国人史纲(下)第18册 史学卷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上)第19册 史学卷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下)第20册 史学卷中国历史年表(上)第21册 史学卷中国历史年表(下)第22册 史学卷可怕的掘墓人 忘了他是谁第23册 史学卷姑苏响鞋 温柔乡 长发披面第24册 史学卷柏杨曰(一)第25册 史学卷柏杨曰(二)第26册 史学卷柏杨曰(三)第27册 特别卷丑陋的中国人 酱缸震汤我们要活得有尊严第28册 特别卷新城对

“柏杨”是谁的笔名

柏杨年表[编辑本段]1920——出生。

1931——十二岁,进入河南省立第四小学读二年级,入学后不久便发生「九一八事变」。

1933——因殴打继母祖父,被父亲送往辉县县立小学,遇到恩师克非,引发阅读兴趣。

1937——投考河南省军事政治干部训练班。

1939——与艾绍荷结婚,同年父亲病逝于开封。

1943——与崔秀英发生感情,共赋同居。

1948——与友人徐天祥、孙建章在沈阳筹设《大东日报》。

1949——与克非决裂,在上海遇见思师吴文义,并随其到台湾;同年,进入屏东农业职业学校当人事员。

1953——与齐永培结婚,平生首篇散文在《自由谈》上刊出。

1954——在救国团任职。

与吴文义矛盾激化。

1957——在国立成功大学担任教识,其後因认识就读静宜英语专科学校的倪明华,与其相恋和结婚,被逼辞去所有工作。

1960——开始以笔名「柏杨」在《自立晚报》撰写专栏「倚梦闲话」。

1961——开始在《自立晚报》发表小说《异域》。

1967——负责为《中华日报》连载的美国漫画《大力水手》翻译。

1968——因在二月一日所刊出的一篇中将「fellows」译为「全国军民同胞们」,被调查局以「共产党间谍」及「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入狱。

1969——倪明华提出离婚要求,柏杨在狱中绝食二十一天。

1972 - 1976——囚禁于绿岛感训监狱。

1977——获中国大陆问题研究中心聘书,在《中国时报》开辟「柏杨专栏」。

1978——与女诗人张香华结婚。

1979——狱中的著作《中国人史纲》出版。

1982——与夫人张香华访问泰北金三角地区。

1985——8月,《丑陋的中国人》出版;《柏杨版资治通鉴》当选为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则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1988——到西安探望女儿毛毛。

1993——《柏杨版资治通鉴》全部完成,平装72册,精装36册。

1995——《柏杨回忆录》完成。

2008——2月24日因肺炎并呼吸衰竭住进加护病房,3月19日转入普通病房,后来又因胃部问题进行“胃造廔”手术,再次住进加护病房,4月12日才转普通病房,以氧气及呼吸辅助器治疗。

2008——4月29日凌晨1时12分,病逝台湾新店耕莘医院,享寿88岁。

作品概况[编辑本段]小说1953年 《蝗虫东南飞》 从1952年11月开始刊登於国民党「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的机关刊物《文艺创作》上,到1953年8月连载结束。

1957年 《周彼得的故事》(天涯故事) 复兴书局 1961年 《异域》 平原出版社 1961年 《旷野》 平原出版社 1962年 《莎罗冷》 平原出版社 1980年 《古国怪遇记》 远流出版社 1981年 《打翻铅字架》 远流出版社 229页 杂文倚梦闲话系列玉雕集(动心集) 怪马集(妙猪集) 堡垒集(降福集) 圣人集(候骂集) 凤凰集(咬牙集) 红袖集(红颜集) 立正集(跳井救人集) 牵肠集(玉手伏虎集) 蛇腰集(孤掌也鸣集) 剥皮集(水火相容集) 注:原第八集「鱼雁集」在80年代重新出版时已不见影子,跃升出版社改以挑灯夜话第一集「牵肠挂肚集」改名「牵肠集」来取代「鱼雁集」西窗随笔系列高山滚鼓集(骡子集) 道貌岸然集(马翻集) 前仰後合集(不悟集) 闻过则怒集(不学有术集) 神魂颠倒集(眼如铜铃集) 鬼话连篇集(乱做春梦集) 大愚若智集(笨鸟先飞集) 越帮越忙集(吞车集) 心血来潮集(勃然大怒集) 死不认错集(猛撞酱缸集)出狱後杂文活该他喝酪浆 按牌理出牌 大男人沙文主义 早起的虫儿 踩了他的尾巴其他杂文鼻孔朝天集(挑灯杂记第二集) 奋飞 《丑陋的中国人》 《酱缸震汤》 《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历史柏杨历史研究丛书《中国人史纲》 《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 《中国历史年表》皇后之死系列姑苏响鞋 温柔乡 长发披面帝王之死系列可怕的掘墓人 忘了他是谁柏杨版资治通鉴柏杨版资治通鉴 1-72册 柏杨版通鉴记事本末 1-38册 柏杨曰 1-6册自传《柏杨回忆录》有关柏杨的书籍《柏杨和我》(梁上元编,梁上元等著,星光出版社出版)

柏杨与李伯钦是同一个人吗

柏杨   柏杨柏杨(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基督徒,原名郭定生,后来改名为郭立邦,最后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

人文大师,当代华文世界不朽的阅读图腾,自称是“野生动物”。

他的言论和书籍也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争议。

  据说,出生于1920年。

  出生地,或说河南通许县,或说河南开封县,或说河南辉县。

  不知道出生日期,最被认可的生日是3月7日,以纪念1968年被捕入狱的日子。

  一生念过很多个学校,但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

  历史学家唐德刚有这样一句话:“柏杨的生平,在他呱呱坠地之日始,便构成传统中国社会里一宗标准化的形象——他是受‘晚娘’虐待的一个小孤儿。

”   1949年,到台湾。

1953年,发表平生第一篇文字。

1960年,开始以“柏杨[1]”之名写作杂文专栏。

  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有期徒刑12年,后又被减为8年。

1977年4月1日获释,实际被囚禁9年又26天。

影响两岸中国人数十年的人物,人文大师。

从1950到2004年,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五年专栏,十年史学写作,十年人权,有华人处,就流传着柏杨的作品。

  1966年他在平原出版社任社长。

他的妻子倪明华(诗人)主编《中华日报》家庭版,他负责该版《大力水手漫画》专栏。

1968年1月13日,因刊出一张漫画,内容是父子两人购买一个小岛,岛上只有他们父子两人,建立一个王国,并由父子两人竞选总统。

这幅漫画触怒了台湾当局,定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于3月4日逮捕了他。

这就是震惊当时台湾的“大力水手事件”。

柏杨身居囹圄长达9年零26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但他的意志并不消沉,在狱中坚持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

1978 年出狱后,台湾当局勒令他约法三章:不准他提往事,不许旧调重弹,不许暴露台湾社会的黑暗,才准他为《中国时报》写专栏。

出狱后和女诗人张香华结婚。

1979年,韩国邀请柏杨和张香华出席诗人大会,但台湾当局以政治犯不能出境为理由拒绝。

  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10集)、《西窗随笔》(10集)、《牵肠挂肚集》、《云游记》等。

  柏杨也写了不少小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反共”小说,主要有《辩的天花》、《天疆》、《异域》等;第二类是爱情小说,如《旷野》、《秘密》、《莎罗冷》等;第三类是反映现实的小说,如《怒航》、《挣扎》等,这类小说文笔犀利,深刻揭露台湾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2008年4月29日凌晨一时十二分,柏杨因为肺炎逝世。

  

【经典重温】   《中国人史纲》简介  此书有如下优点:首先是文字生动,语言优美,富于文采,引人入胜。

其次,在章节安排上富于创造。

全书以“世纪”分章,以问题分节,给人以明快的感觉。

第三,在史料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

这就是既忠于史实,又不受史书具体叙述的限制,是充分理解史料精神实质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表述。

读其文,多少容易使人联想到徐志摩译宋词。

  《中国人史纲》最大的贡献并不在于语言的清新与资料的发掘。

《中国人史纲》超脱了汉族立史的大民族主义情绪,清醒而又客观,真正解释了何为“民族”,何为“汉民族”,何为“中国”,何为“中华”,何为“中国人”。

其关于几个民族政权如金、清的描述,使人耳目一新。

“汉民族最后一个政权明朝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蠢材政权;其继承者清朝是超越唐朝的中国最优秀王朝……”如果全体汉民族能够认真研究此书,梳理其脉络,汲取其营养,应该能够更加冷静地认识5000年的风尘与跌宕,民族间的平等、团结、共同发展进步才真正成为发自内心的行动。

  《丑陋的中国人》简介  本文是柏扬于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的讲辞。

《丑陋的中国人》将传统文化种种弊端喻之为“酱缸文化”,使他在华人世界中家喻户晓。

他曾深切期许,未来能突破酱缸文化的局限,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每个人也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这是一本探索中国国民性以及批判民族劣根性的著作,而且柏杨用了一种很无情的“骂”的方式,对此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

此文也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反响与争议,让海内外的华人看到了自身的陋习。

但不管怎样,《丑陋的中国人》一出,中国人开始变得喜欢反省自己了,这与当时中国要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是一致的。

  《柏杨回忆录》简介  这是一本中国现代史,它叙述了几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发生的大事。

不过,本书最高的价值却不在1949年以前的纪录,而在他被诬入狱以及出狱前后的那段血泪交加的故事。

这是白色恐怖以来最详尽、最动人、也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回忆。

柏杨争取的是“程序正义”,也就是没有经过正常的程序,任何公民都不得被逮捕和审讯。

柏扬知道,这只是作为政府和作为公民的“最低纲领”,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可是即使这么简单的事,台湾的民主斗士前仆后继了这么多年才初有所成。

   柏杨的自传表现出了他独特的勇气和健壮的神经。

他没有被恐怖摧毁,他勇敢地说出那段故事,目的在提醒后人不能再发生那样的悲剧。

同时,他以神话里英雄的胆识,拿自己作案例,向整个国家机器挑战。

  《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简介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巨著,系统记录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中,与王朝命运密不可分的一个个帝王及他的家人与后代们,以及他们的命运更迭。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普通人读史时,因为古人物身世关系繁杂而产生的问题。

在人们赞叹柏杨的对史学的涉猎之广的同时,也可以看出柏杨寄情于史,渴求从历史中找回自我。

以及对于古人与自己命运与遭遇的思考,渴求正义与真情,有司马迁史记之风。

并且对一些不确定的历史事件,有其自己的见解,毫不人云亦云,体现了柏杨的治史之严,很有史学价值。

柏杨走了,有多少人还记得他,知道他的生平经历呢

网易博客| 找朋友| 圈子| 拍拍| 搜索 注册| 登录 人若有情人憔悴

首页 日志 相册 音乐 收藏 好友 关于我 日志 丑陋的中国人 作者:柏扬 女孩被弃后恋上40多岁漂亮姐 Z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柏杨忆台湾监狱悲惨经历:狱中严刑逼供把人变疯 柏杨先生是台湾文坛近几十年异常活跃的著名作家,他的人和他的文,都曾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

1968年3月7日,柏杨以挑拔人民与政府间感情罪名被捕,至1977年4月1日始被释放。

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年7月出版的《柏杨回忆录》(柏杨口述,周碧瑟执笔)一书中,柏杨先生述说了70余年的心路历程。

读者可以从中了解这位 “看过地狱回来的人”,了解台湾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台湾政治犯的制造经过,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侦讯期,普通都在调查局或在台湾警备司令部保安处,最为艰难。

社会上受到普遍尊重又有充分自由的绅士,突然间被捕,推入四周都是铁栏杆的小房间里,被侮辱,被殴打,精神会霎时崩溃。

货真价实的“叛徒”,反而比较轻松,因为只要决定招出什么或不招出什么就够了。

只有那些欲招却无供可招的人,苦难最多,因为他必须揣摩问官所引导的方向,假设当初预定你是参加民主同盟的话,如果你忽然参加了共产党,他们就无法接受。

假定你的猜测始终不能符合他们给你的暗示,苦难就更大。

有人在刑求下,悲愤地叫: “我是匪谍,我是匪谍,你们教我招什么,我就招什么

” 这种绝望的哀求,更激起审问官的愤怒,因为你冒犯了他职业的尊严,审问官会抓住政治犯的头发,教他跪在算盘上: “我们从不教人招什么,你自己做了什么,就招什么。

” 不是每个政治犯都跪过算盘,也不是每个政治犯都摇过电话(把电话线的电流通到手指上,然后摇动把手,电流会使一个人浑身发抖,屎尿齐出),但是,最后都会照着特务们的预期,招出答案。

只要你第一件事自诬,就一泻千里,每件事都会自诬,直到法律把你完全严密地绑住。

如果只看笔录,只看口供,每句话都是囚犯说的,事实上,每句话都是特务说的,真是:他白即自白,一一服上刑。

这段时间大约四个月,这是最苦的阶段,很多人就在这个时候被逼死或逼疯。

1968年政治大学学生代联会主席许席图,在学校组织了一个学生社团(统中会),结果被捕,不到三个月,神智完全错乱。

每逢有大官前来视察,监狱官就把许席图捆绑起来,用布条塞住嘴巴。

军法处一度决定准许他保外就医,可是许席图出身贫寒,父母双亡,只剩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姐姐省吃俭用,供弟弟读上大学,她拒绝把弟弟领回,在法庭上哭诉说: “我弟弟进来的时候,是一个好好的大学生,现在成了这个样子,我怎么养他。

而且养好后又要再交给你们,还能再受得了吗

万一养病期间,他逃掉或失踪了,这么严重的罪名,我怎么承担得起

” 我不久被调做外役,再不知道他的下落。

转眼20年,九十年代初期,白色恐怖已成为过去,《中国时报》忽然有一条消息,报导说台东玉里疯人院,有一位来路不明的病患许席图,希望能查出他的来历。

许席图这三个字的同名度很低,我打电话给报馆,说明原委,愿挺身作证。

我心中十分感慨,就在许席图稍前,“外交部长”钱复在台湾大学读书,也是学生代联会主席,人生际遇,如此悬殊。

第二阶段是军法审判,除非像许席图那样,侦讯期间被苦刑逼疯,否则,大多数政治犯的移送书,就等于军事检察官的起诉书,而军事检察官的起诉书,也等于军事法庭的判决书。

好像黑社会的洗钱一样,军事法庭只是把屈打成招的黑箱作业,使它合法而已,军法官假定判决某一个政治犯无罪,他的下场就是自己成了下一个政治犯。

至于公设辩护人,更是可怜角色,唯一的功能就是替政治犯认罪,祈求庭上法外施恩。

大多数政治犯都知道官司的结果是什么,所以比起在调查局或保安处,心情要平静得多。

只有一种人是惊恐的,那就是被判决死刑的囚犯,立刻被戴上脚镣,准备随时枪决。

看守所执行枪决的时间,总在凌晨五时左右,天色初呈朦胧,囚门“咔啦”一声,门锁打开,传唤的声音早已经惊醒了从地铺上坐起来的死囚。

“某人,开庭

” 大家当然知道怎么回事,然后,再听到脚镣的声音,一步一步,走向大门。

有时候,一次执行六七个人,脚镣声更像钢锯一样,锯碎囚犯们滴血的心头。

第三阶段就是火烧岛,政治犯到了火烧岛就到了终站。

无期徒刑囚犯只有死亡才能出去,有期徒刑囚犯虽然出狱的日子总在10年、20年之后,但总算有一个盼望。

大脑是一个最难控制的东西,越是不愿去想的事,越会更强烈地去想。

在看守所时,难友蒋海溶有一天警告我说: “对不起,我要告诉你,你快要疯了。

” “你怎么知道

” “因为,”蒋海溶说,“你坐在那里,一直喃喃自语,到最后嘴角还吐出白沫,根据我的经验,这是精神错乱的前兆。

如果你不能够自我克制,你的喃喃自语将变成无缘无故的喊叫,那时候就无药可救

” 我否认喃喃自语。

“你问问别的朋友

”蒋海溶说。

我用一种探询眼光,看着其他难友,他们逐一点头。

这是我最害怕的事,并且对自己竟然陷于疯狂的边缘,感到难以为情,但我接受这个事实,向蒋海溶恳求说: “拜托你救救我,以后再遇到喃喃自语时,请给我一拳。

” 蒋海溶承诺,于是不久,蒋海溶的一拳击中我的右肘。

“有什么事

” “你刚才又自言自语。

” “我没有。

” 一个难友在旁说: “你刚才确实说了一连串无聊的话。

” 就这样,蒋海溶把我从疯狂边缘拉回,然而,我却无以为报。

他是当时政治犯中身份最显赫的一位,官拜调查局调查处长,最后擢升为调查局主任秘书。

蒋经国介入特务机关,主持情报改制后,“国防部情报局”负责大陆情报,“法务部调查局”主管台湾情报,爆发特务人员之间的内斗。

普通行政机关内斗,最多不过走人,特务机关内斗,就非见血不可。

蒋海溶和调查处当时的副处长李世杰,以及情报部门当时的一位副处长等十几个人,先后被捕下狱,受尽自己人的折磨。

他三次被判处死刑,终于以无期徒刑定案,也被送到火烧岛。

一年后的一天,忽然又被调查局押回台北,大家都认为他可能提前释放,多年后才知道,他在调查局监狱被特务用绳子绞死。

调查局对蒋海溶之死的说词,跟对沈源嫜之死的说词,如同一个模子浇出来的,四个大字:“畏罪自杀”。

闯过喃喃自语一关后,逐渐适应监狱生活,我还发明一项守则:铁窗外面的事不去想

我把整个监狱岁月投入写作,完成了三部史书:《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以及《中国人史纲》。

我用早上吃剩下的稀饭涂在报纸上,一张一张地黏成一个纸板,凝干之后就像铜板一样坚硬。

每天背靠墙壁坐在地下,把纸板放在双膝上,在那狭小的天地中构思。

我建立我自己最基本的史观,就是我为小民写史,而不是为帝王将相写家谱、写嘉言懿行;我想突破两千年以来被视为正统的、以朝代为单元的体裁。

另外,我也写了些诗。

监狱实在不是创作抒情文学的地方,人在坐牢三五年之后,因为生活简单,不但谈话内容会越来越简单,连梦也会越来越简单,到了后来,索性连一个梦也没有了。

俗话说:“日有所见,夜有所梦”。

日无所见的时候,储备不出来做梦的素材,自然无梦。

长期坐牢的政治犯心灵,好像压干了的果实,失去原有的润泽和滋味。

出狱的时候,有些人就在监狱门口,把穿过的囚衣和洗 用具全部焚毁,不希望把霉气带回家。

我却是把每一样有监狱标志的东西,都当作珍贵的纪念品,小心翼翼地装进行李袋。

这使有些难友大为惊奇。

平常,我总是想尽办法使生活多一点情趣,监狱官在每个押房,会随便指定一囚犯担任室长,我就自封为室长助理,后来觉得这个官衔还不够过瘾,就再自动加官为“特别助理”。

李敖出了多少本书,书的名字叫什么

有《传统下的独白》胡适评传》、《闽变研究与文星讼案》、《上下谈》、《李敖》等;近年出版的有《李敖的情话》、《蒋介石研究文集》和《李敖回忆录》、《李敖大全集》等100多本著作一共有九十六本书被禁,所以过去写的书都被查禁 李敖在大陆的书仔细算来其实出了不少,但是在这样的几次出版热潮中,敖之一直在被 误解被歪曲被矮化,大陆出版界对敖之敢兴趣大都出于这样三个原因:一。

当时忘恩负 义的国民党同路人柏杨在大陆的丑陋的中国人走红,出版商跟进,致使无知的学者们 谈起文化斗士都以柏杨李敖论之,其实柏杨的思想勇气知识攻击上限岂可与敖之相提并 论,他的坐牢也纯属冤狱,出牢后大拍国民党马屁兼且对李敖屠申虹负义等行为均可看 出这样的排名真是对李敖的侮辱。

二。

着眼点在李敖的“性文字”上,李敖文集(时代 文艺版)中最好销的莫过于那本[中国性研究和命研究],李敖对为何写性写俗字有精辟 论断,我也不想多说了。

三。

追星者看重李敖和胡茵梦那段婚姻。

在这样的出版下李敖当然被误解被矮化了,但所幸李敖还算是一个出版热点,所以他还 是有书能够出来,让真正喜欢或不喜欢的人能够看到,正如李敖所言当他的书被禁以后, 只能放在地毯上与黄色作品一起卖,有时人们想买黄书,不小心买错了,却因此成为了 敖之的读者

希望如此

大陆比较早出版的李敖作品有: 当时内部发行的团结出版社的[蒋介石研究](五本) 这套书最好的优点是价格便宜,才十几元。

还有一本[台湾黑狱内幕]改自李敖的千秋评论丛书[勇气,脚镣,针] 还有华文出版社四本一套的李敖作品选(以[且从青史看青楼]等为名) 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出了[北京法源寺]、[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和[李敖自传和回忆] 等三本,后又出[传统下的独白]、[李敖的情诗]、[李敖的情话](内有我从来没有在其他书 中见到的给马戈的八十封信)、[蒋介石其人]、[蒋介石其事]等作品。

湖南文学出版社以前有一本李敖杂文选[千秋评论]出版,在当时颇少重复。

老愚(最早以辩论赛出名的顾刚)曾经编过一本小开面的[吐他一口痰],留给我最深印象的 是在顾的序中他第一句话就讲到他知道李敖是在方**的演讲中听到他以尊敬的口气提到先知李敖。

友谊出版社和新疆出版社都以[我将归来开放]出版过李敖作品,前者当时我第一次读到李敖 回忆严侨,后者则有当时不多见的李敖论窗外谈琼瑶的[没有窗哪有窗外]。

华文(

)后出有李敖白皮本(相对较多见)的[李敖情书集]、[中国性命研究]和[白眼看台独] 时代文艺出版社后来出版了[李敖文集]一、二集共八本,其中有删节,但有的可和李敖大全集对照阅读,是当时最全的李敖作品。

友谊出版了[李敖千秋评论丛书]共十本,其中颇多删节,但因为是李敖千秋评论中的文章, 因此没有和[李敖大全集]重复,也可能是目前除{李敖回忆录]和[李敖快意恩仇录]外,唯一 没有重复的一套。

还有[李敖回忆录](因我买的是台湾版故不知大陆发行者)和陕西旅游的[李敖快意恩仇录] (此书颇象盗版) 当然最全的还是现在的[李敖大全集]可惜删节太多。

另外还有一些不太重要的李敖选集如现在外面有售的[我是李敖]和[李敖精品集]等

柏杨的杂文一共是哪些

我很喜欢柏杨的杂文,高中以后就看过他的不少作品,还有描写他的传记。

柏杨的作品很多,而且大陆、台湾有时候起的书名并不一样。

不过我认为还是要以台湾出品的名字为准。

因为这几年大陆的出版社经常把柏杨在台湾出版的书截肢另行打包出版,我有好几次看到新的书名,可打开一看,就是人家柏杨原来的作品。

我们大陆的出版社搞这些新瓶装旧酒的做法,真的有点奸商,书价可是贵了不少。

  柏杨写的杂文,我为了回答你,也为了我自己。

特意去查了一下。

按照台湾“远流出版社”(这是和柏杨长期合作的出版社)出版的《柏杨全集》统计,应该有如下:(注意,这是以台湾的书名为正名)  0

【第1句】:堡垒集 0

【第2句】:剥皮集 0

【第3句】:大愚若智集  0

【第4句】:道貌岸然集 0

【第5句】:凤凰集 0

【第6句】:高山滚鼓集  0

【第7句】:怪马集 0

【第8句】:鬼话连篇集 0

【第9句】:红袖集  

【第10句】:牵肠集

【第11句】:前仰后合集

【第12句】:蛇腰集  

【第13句】:神魂颠倒集

【第14句】:圣人集

【第15句】:死不认错集  

【第16句】:闻过则怒集

【第17句】:心血来潮集

【第18句】:玉雕集  

【第19句】:越帮越忙集

【第20句】:按牌理出牌

【第21句】:踩了他的尾巴  

【第22句】:长发披面

【第23句】:丑陋的中国人

【第24句】:打翻铅字架  

【第25句】:大男人沙文主义

【第26句】:蝗虫东南飞

【第27句】:活该他喝酪浆  

【第28句】:酱缸震荡

【第29句】:可怕的掘墓人

【第30句】:立正集  

【第31句】:路,要你自己走

【第32句】:早起的虫儿  我把全集中的小说、回忆录、史书等等去掉了。

剩下的这32册应该绝大多数都是杂文集。

这里面大概有90%的书我读过或者听说过书名,可以肯定是杂文。

我们大陆有很多出版社出版过各种其它名字的柏杨杂文。

我自己就有《柏杨谈谈男女》、《柏杨谈爱情》,这些书可能就是用台湾的原书“改装”的。

数目实在很大,没法统计了。

  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书市逛逛,或者下载电子书,电子书比较全。

  柏杨除了杂文,还有史书也不错,有很多评论,我觉得很有看头。

比较有名的有《中国人史纲》、《中国历史年表》,最大的当然是72册的《柏杨版白话资治通鉴》。

《史纲》我买了,《柏版资治通鉴》太多,我下载了电子书。

在电骡上就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734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