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人物传记读后感
柏拉图伊安篇 读后感
读柏拉图的《伊安篇》的心得 这个周末,只有一天,没有看法律书籍。
翻看了《莎士比亚笔下的王者》中的《莎士比亚的凯撒计划》,大致翻看完毕 王双洪 对 柏拉图的《伊翁篇》(或者译为《伊安篇》,以下统一称为 “伊安”)的义疏部分。
其实朱光潜先生的翻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的《伊安篇》不过16页,朱先生取的 副标题 也是“论诗歌的灵感”,对话集的题解和译后记对于《伊安篇》的分析也主要针对 文中苏格拉底的那个最长的谈论灵感的讲词。
.但是难再发现深意。
我在2011年一月有仔细看过 朱光潜先生 《伊安篇》的正文,似乎处处看得到 苏格拉底对于诵诗人伊安 的调侃 , 他似乎不像那些有具体 分工 的手艺人能干。
似乎有百无一用是书生 的调子。
此外,我发现不了新内容。
但是呢,王双洪的注疏就绵细很多,王的注疏本,除去开头结尾和国外专门论文,第一部分正文加上精密注释,第二部分为义疏部分,再对正文逐段疏解。
对于很多细节的点拨很到位,从荷马史诗到 当代布鲁姆等人的注释,要言不烦,引用恰当。
比如这个对话刚刚开头提到的伊安 穿越本邦 参加外邦 的对于医神 埃斯库勒普 的祭典 的诵诗活动获奖,就做了仔细的注疏。
这些行吟诗人居无定所,仿佛 走穴歌手,择水草而居,相对应的,苏格拉底在《克利同篇》中,就表明自己既然选择在雅典这个城邦生活,无意间因为自己的信仰和言论触犯了城邦大多数人 ,他就甘愿留在这个城邦受死。
对医神 埃斯库勒普 的祭典,说明了旧的城邦信仰的解体,由关注公共生活 和灵魂的平安转向为关注 个体和肉身的健康。
关注个体在更早期的城邦生活中,是自私的受到鄙弃的。
正如亚里士多德 的名言“离开城邦而生活的人,非神即兽”同样个体 的词根id 在英文中 有个贬义词 idiot,在古希腊的词源中这两个词 是一体的。
其余正文部分的注疏,还是推荐看王的书好了。
诗歌的创作和朗诵,是那个时代的城邦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格拉底的一系列诘难,将 诗人以及诵诗人的事业 与 具体细化的普通的手艺或者劳动区别开,但是 伊安 显然 缺乏对于自己事业的理解,他更多时候,只是擅长背诵 荷马的诗句,对于 其他诗人的作品感到乏味、打瞌睡,比如赫西俄德的。
在舞台上面,他关注 各位听众的 表情变化,适时调整自己 的表演技巧,他虽然偶尔被 诗歌内容打动,但是更多时候,关注的是如何迎合观众需求,如何让他们满意地掏出银子。
如此,苏格拉底认为的诵诗人的理想的 自上而下的教化 作用,在伊安那里转变为 卑躬屈膝的迎合。
这种 剧场政体的模式,让苏格拉底非常反感,他认为这是 城邦德性败坏的征兆,在《理想国》(或称《王制篇》)还有《法律篇》(或称《法义篇》),苏格拉底更加旗帜鲜明地 举例要对 荷马史诗 的某些不适宜内容进行删节,要限制某些诗人进入城邦,甚至要驱逐一些诗人出城邦。
这类 举动,不免有 现代 警察国家的言论管制嫌疑,但是 语境却是完全 不同的。
那么诗人的作用,诵诗人的作用是什么
仅仅是 在迷狂状态下,在灵感的鼓动下,成为神意的传达者和再传达者
伊安在某个时候难得悟出诵诗人“会知道男人和女人,自由人和奴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怎样的身份,该说怎样话”,这样的表述,难得和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契合。
但是很快,这个难得的顿悟又被 苏格拉底的调侃淹没。
ps:虽然《伊安篇》记录的场景发生在公元前400多年,但是也的确 和当下的环境很类似。
我们的教育、工作越来越注意细化的分工,越来越具体化、技术化,国外精英大学的前2年会引导学生阅读 经典作品,塑造某种 共同体意识,不管学生 以后选择什么专业从事哪种工作。
教化城邦的职责,在东方,很早就由 学者-教师转向帝王。
难得眼下有了市场的空间,培育 更多的人,只能像伊安那样 懂得表演,却忘记了 诵诗人的另一个 职责--解释、教化。
我自己也深深感慨自己因为 工作上面如果要尽快摆脱现状,必须 尽快通过技术化的考试,但是眼界也逐步压缩受限。
请问有没有什么关于柏拉图的电影
最好是人物传记或者与其有关的历史故事,不要什么柏拉图式爱情神马的
没有拍过。
求助一篇人物传记的读书心得,字数1500左右
读《丘吉尔传》有感 一口气看完蔡赓生写关于温斯顿•丘吉尔的传记,我深受感触。
1896年9月,丘吉尔到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驻防。
为了充实和提高自己,他把打马球以外的空闲时间主要用于自学。
他请母亲给他寄些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书来。
他母亲给他寄来了大包小包的吉本、麦考利、柏拉图、叔本华、莱基、马尔萨斯、达尔文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各种经典名著。
然后,他开始了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的苦读生活。
没上过大学的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这些经典名著中吸收了丰富的思想营养。
他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也使他逐渐形成了某种人生信念。
他曾就演讲技巧问题向美国民主党领袖、著名演说家科克兰请教。
而这为他后来进行选举和为鼓舞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斗志,所做的出色演讲分不开。
(《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记得有个著名的三八定律:八个小时工作,八个小时充电,八个小时睡觉。
学习,不断地学习
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
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时仅次于首相的最重要的大臣职位--财政大臣。
祖先和父辈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为他提供了很多资源。
1895年10月,作为骑兵中尉的丘吉尔轮上了一次休假。
他决定利用这次休假,和同事巴恩斯中尉一起,到正在发生激烈战斗的古巴去亲身体验一下"传奇般的生活"并获得实际的军事经验。
为了使这次旅行得到国内军方的正式批准,丘吉尔还专门拜访了陆军元帅。
而这位元帅很怀念过去与伦道夫勋爵结下的友谊,马上单独接见了这位军阶极低的中尉,伦道夫•丘吉尔就是他的父亲。
交谈之后,不仅批准了他们的计划,还交代情报部,结果把丘吉尔他们去古巴的旅行安排成为一次公差:情报部要求他们尽可能地搜集有关西班牙军队当时使用的新式枪弹的情报。
总的说来,古巴之行收获还是巨大的,他们被授予了西班牙红十字勋章,并得到上流社会中许多人的赏识。
(《古巴之行》) 懂得利用这些资源还不行,还要懂得利用自己所掌的资源。
1924年,丘吉尔担任英国的财政大臣,他从小就对数学没有兴趣。
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泰勒曾写道:丘吉尔,这位自由贸易的拥护者对财政一窍不通,竟成了财政大臣
而丘吉尔深知自己对经济和财政所知不多的弱点,所以他找了庞大的财政问题专家班子作顾问虽然在当时的特定时代背景下,难以避免地犯了集体错误,而他的个人才干和品格魅力,则为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一窍不通的财政大臣》)合理得利用身边的资源,往往会使工作事半功倍,甚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也许有人认为,丘吉尔凭借特殊的家庭背景,在第四骠骑兵团服役期间所受到的重视和优遇应该能使他安于现状。
但他在给他母亲的信中说道:这是一个上进的年代,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推进之。
(《河上的战争》)所以,我认为丘吉尔天生就是一个有胆识的冒险家,每次冒险都有让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光辉的家族历史,培育了丘吉尔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在被光荣孤立的年岁月中,他尽管被排斥在政府之外,成为后座议员,但他仍然密切注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清醒的认识。
四处奔走,在不同场合进行辩论,提醒人们看清形势,并在公开场合正式提出了战争临近的警告。
同时,他还参与海军、陆军和空军的建设。
最终,他众望所归,临危受命,成了战时内阁首相。
最终也成为为人类从法西斯恶梦中挣脱出来做过特殊贡献的一代英国名相。
有责任感,才能最终赢得别人的信任
或许我们不会有丘吉尔那样冷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向他学习,学习他的精神品质,以之为榜样,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走进成功的殿堂
人物传记怎么写
写人物传记主要有以下要点:①以时间为序组材,概括人物一生;②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请问有什么值得一看的经济人物传记
中国梦・唐骏正传 《李嘉诚全传》,《沃森传》独闯华尔街―从留学生到投行副总裁 马云向左史玉柱向右 CCTV赢在中国商战风云 打工皇帝唐骏 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 当代华兴新财富列传 走向世界的新领军者
求推荐人物传记
大哲学家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
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
过了几天,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
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
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
求四位思想家的人物传记
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简介】 名字的由来: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勒斯,却又何以改称“柏拉图”
溯其源,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
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
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1]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
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贵族,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死,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追杀,从宋国(今河南商丘夏邑县)逃到了鲁国。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王阳明 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日(阳历1472年10月31日亥时)出生,名伯安,字守仁,别号阳明,汉族,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学习,今贵阳市修文县。
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
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创始大师。
其世界观与人生观均载于《大学问》一文中。
弘治十二年,举进士,第二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
弘治十八年(1505年),先生“专志授徒讲学”,和湛甘泉结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
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驿丞。
三年,到龙场。
正德五年(1510年),升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
正德七年(1512年),从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升授南京太仆寺少卿。
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庾陈日龙、横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匪徒暴乱。
正德十四年六月,率部镇压福建地方叛乱,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反,即返吉安起义兵,水陆并进捣南昌,连下九江、南康、费时35天,平叛擒宸濠。
九月抵杭州献俘,因宦官许泰、张忠谗言,非但无功,反遭诬获咎,太监张永设法得以免祸,即称病居西湖净慈寺、九华山诸寺院。
正德十六年初,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完成心学体系。
六月升南京兵部尚书,九月归姚,会74弟子于龙泉山中山阁,指示良知之说,十二月被封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但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
此后6年多,丁父忧,服满亦不召用,专事讲学。
嘉靖四年(1525)九月,在余姚中天阁讲学,门人300余,并作《中天阁勉诸生》文书于壁。
嘉靖六年五月,受命镇压思恩、田州、八寨、仙台、花相等地瑶族、僮族叛乱,翌年秋平定。
时肺病剧发,十月上疏告退。
十一月二十九(1528年12月29日,戊子年甲子月戊子日)卒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舟中,享年56岁,著有《王文成公全书》.(《阳明全书》)行世。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
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
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后者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
著有《学术的进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
培根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和神学严重地阻培根作品《新工具》碍了科学的进步,主张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知识,使整个学术文化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伟大的复兴。
他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以感官经验为依据。
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要获得自然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把认识建筑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
他还提出了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除,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7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