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八一记忆的读后感

八一事变读后感300字

历史,不该遗忘。

警报是铭记国耻,而铭记不仅仅是回味伤痛;牢记历史,就要居安思危,砥砺前行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继承先辈遗志……”9月14日,福建公安边防总队漳州边防支队官兵拉响9分18秒的警报,并和驻地学校的学生们举手宣誓。

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校园上空。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老人表示,今年“9·18”,他将一如既往,前往纪念馆祭奠遇难同胞和死去的母亲。

  沈阳,这座曾经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城市,连续十多年用拉响警报的方式纪念“9·18”这个惨痛的日子。

“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拉响警报,就是拒绝遗忘的重要方式。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研究员说,“9·18”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记忆。

  “丧失对历史的记忆,‘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说。

  “很多时候,‘居安思危’只是一句口号。

而现在则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事实。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当前,日本军国主义有复活的危险,此时的警报和钟声,再次提醒人们牢记历史,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纪念“九一八”,既是要对维护和平愿望的表达,也是对那些否认侵华历史的日本政府官员和右翼势力的警告

写下美好的记忆读后感

从本文中,让我明白了人活着就要给予别人温暖,只要别人暖了,自己也就暖了,不要等到最后,只剩下了一个人的温暖,默默地,消失在了冬季。

求一篇1000字的《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的读后感

《记忆像铁轨长》,是余光中50几岁时的散文作品集,比其早期作品,醇多,用词遣句依然讲究,比原来的文章好读多了。

余光中早期抒情散文,有过分雕砌的毛病,到《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时,他的抒情浓度、用典、叙事,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这本集子有20几篇文章,收录了余光中1978年冬到1985年之间21篇散文,有随感、札记、人物、游记。

作者的才识、学样、情怀、趣味,在不动声色的记叙中呈现出来,他写电话、火车、汽车、女儿的男朋友,妙趣横生。

这些日常细节,实际关涉到现代化、心理学等多种问题。

余光中感慨现代生活节奏加剧,用书信追忆古典情怀。

科技将人彻底改变,现在人们越来越依赖由疏远关系组成的网络,宁愿跟陌生人互相试探,不愿敲开隔壁的门。

交通工具日益发达,距离不再成为大问题,有了飞机火车,关山得以飞渡,顺着记忆的铁轨,读者与余光中一起回到儿时生活过的四川,去了北欧、巴黎、克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增长见闻,只是去过不等于了解,若想真正了解一个地方,一定要住下了,到当地的市场里,看主妇的菜篮中有什么东西,到公园里,跟小朋友一起游戏。

余光中在香港生活几年,对香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都有感触。

殖民地香港,与大陆关系更紧密,对大陆局势更敏感,这本集子里,有很多香港因素。

禁烟的林则徐、紫荆花、相思树、学校、房子、好友。

我想余光中在香港,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沙田七友。

沙田七友是宋淇、高克毅、蔡思果、陈之藩、胡金铨、刘国松、黄维梁,这几人在各自领域都有杰出成就,他们是余宅的座上宾,有情趣的妙人。

人以群分,人往往与跟自己气味相投、兴趣相近的人交往,从朋友的品味修养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品味,这句话很有道理。

有这些朋友,香港的生活有滋有味。

中国人爱热闹,何况是跟有情趣有见识的老友相聚

沙田七友各有各的妙处,通过余光中的妙笔,他们的形象清晰生动。

前言中,余光中说“散文不是我的诗余。

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诗歌创作对他写散文助益很多,除了语言,余光中说:“散文可以向诗学一点生动的意向,活泼的节奏,和虚实相济的艺术”。

到知天命的年纪,余光中文艺术已臻成熟。

一位作家,能在顺境中不断改变进步,难能可贵。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望您采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902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