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八年级读后感作文教学课件

如何教三年级的学生写读后感?

【一】审题

【第1句】:根据文容,这篇习作要求我们写类型的作文

(写读后感)写什么内容的读后感

(本书或书中的片段)

【第2句】:我们没有看过的书,不要写,要写自己看过的而且是你比较感兴趣的书籍或文章。

【第3句】:这篇习作需要我们拟定题目,因为是自命题作文,(读《XXX》有感)具体的书名自己填写。

【二】选材

【第1句】:看过哪些书呢或者对哪些书比较感兴趣呢

你觉得从中学到了什么

【第2句】:写读后感,一定要找出“感点”,什么叫“感点”呢

“感点”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所获得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也就是触动你内心的可以是那本书书或某一篇文章中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些话语,同时你也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回忆自己的经历,联系实际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三】列提纲

【第1句】:这篇文章我们第一步开头应该写什么

(点出书名,表明印象深刻)。

【第2句】:中间第二部分呢

(概括介绍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找出“感点”,围绕“感点”展开议论,结合“感点”联想实际生活或亲身经历)。

【第3句】:结尾第三部分写什么

(总结心得体会,总体感悟),非常好,这就是文章的内容概要了。

【四】写法支招一篇好的文章除了选材独特、结构布局合理,还需要一些好的写作技巧来帮忙。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一定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事例来阐明感悟的道理。

(1)“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 提炼中心感受,懂得的道理;(2)叙述和议论相结合。

例如:当我读到“他指着桌上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时,不由心中波涛起伏——一尺来厚的文件,该有多少件啊,几百件吧

不,或许成千件呢

看一遍,也够累了,何况还要动脑筋呢

周总理啊,周总理

您真是为人民操碎了心呀

节选自《<一夜的工作>读后感》这段话写了自己读到周恩来总理辛苦工作时的无比复杂的心里感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作文400字

、 教师应该给作文分好类。

我是这样为学生分类的: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写人、写事、写景、写物、想象作文、应用文、读后感。

从表达主题上可以分为很多种,但从打动作文批改者这个角度来说,我分为了两个大类,爱和环保。

表现“爱”的作文:爱“地”,如爱家乡,爱学校等;爱“人”,如爱教师,表现师生情的,爱家人,表现亲情的,爱朋友,表现纯真友情的;爱国,展现新时期少年新风采的;写国家重大事件的,如奥运、

【第5句】:12汶川等。

环保作文多是以想象作文的方式来展现。

作文的分类,教师可以去更深一层次地思考,我所分不一定是全面的、正确的。

这两种分类方法,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明确给学生提出第一种,阅读教学中多提及第二种,因为第二种分类与我们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能更好的结合。

【第2句】:作文教学贵在平时阅读教学。

作为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有一个落脚点,那就是写。

“写”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一般的来说,每次新课结束后,根据课文特点都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写,写一个片段,写一句话等。

当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有方法方面的指导。

我这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这样一些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表达出自己的爱与恨;通过自己的五官感受,恰当运用修辞方法和想象写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所感或者自己体会到的哲理;写景作文中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赋予对象生机。

想象作文多与爱与环保的主题相结合,如假如我有一根金手指,我为病残的人送上健康,这是小爱;为战争中的孩子送去关爱,呼吁和平,这是大爱;我为沙漠送去雨露这是环保。

这里好像扯远了,呵呵,话归正传。

上面的几个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一个一个去落实,如课文中有外貌描写的,无论课文是一篇什么样题材的课文,作为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外貌描写的手法,并有针对性地练笔。

只有上好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词、句、段”,才能有我所说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说到作文的立意、主题、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

【第3句】:重视学生的积累。

词语、句子是构成作文的重要要素,我在上课中发现学生经常词不达意,句子不优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我煞费苦心。

<莲山~课件 >我的做法是成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多读书,并且自主积累优美词句,这也可以让学生记住一些“故事”,对学生作文大有好处。

二是教师根据作文有针对性地、分类地让学生积累。

记得上六年级的时候,我常常在晨会时在黑板上写上许多优美词语、句子,与学生互相品析后,让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并且要求学生能写入或者改入自己的作文中。

在品析时,很多的时候,我会系统地融入修辞、句式、关联词、病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如何教学五年级下册作文课件ppt课件

今天,我们学了<<观潮>>这一课,课文中强调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和壮观,而我认为钱塘江潮不仅有它雄伟、壮观的一面,也有它残酷、无情的另一面。

2002年秋的一天,许多游客去观潮,观潮台上的人们万万没有想到潮水来得如此猛烈,汹涌澎湃的浪潮像一群恶狼一样猛扑过来,前面的游客没有任何反应就被无情地“吞食”了,后面的游客刚产生逃跑的意识,恶狼已经扑了上来。

那一天50多人的生命结束了,他们都是无辜的观众,却被永葬江底。

钱塘江潮的确很壮观,但它的背后仍有一层黑暗的阴影。

这就像人一样,人有漂亮的、帅气的、有著名的,有......但每个人的影子终究还是黑色的。

作文教学如何写具体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PPT课件]

小学生的作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

让学生敢于说实话,说真话,对于给定的某一类型的作文题目,能够很好地审题,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积累,把知道的想到的都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至于要求学生做到凤头猪肚豹尾,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做的至善完美。

另外,在小学阶段,要开展大量的阅读也是至关重要的,开展大阅读,可以了解中国的文章结构,积累词语警句、典故,为今后发展文采非常重要,我儿子就读了《幼学琼林》,上面很多的典故和成语,通读必定为写文章增彩不少。

四年级记事作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作文教案》简介:二、教学准备作文纸、彩笔、课件三、教学过程1)高声赞美: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心里话

在家里,你最爱的是谁

母亲是生我养我的最亲切最温柔的《小学四年级作文教案》正文开始>> 二、教学准备作文纸、彩笔、课件 四、学生自己修改草稿。

  五、学生誊写作文。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本设计以我校省级课题《农村小学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小学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确定写作的范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的“外部刺激”能转化为写作的内部动机和能力;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第1句】: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第2句】: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第3句】: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第1句】: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第2句】: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第1句】: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第2句】: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第3句】: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

(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

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第1句】: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

(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

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

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

”妈妈笑着回答,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

可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

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

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

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了

”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

我高兴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上当了。

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

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

”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

”我调皮地回答。

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第2句】: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

有意思吗

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

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

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

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第1句】: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第2句】: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五、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第1句】:学生自改。

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第2句】:二次作文。

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教学目的:  

【第1句】:记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

  

【第2句】:在真诚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鼓起勇气直接或间接地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第3句】: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一、出示多媒体营造爱的氛围。

  

【第1句】:讲述故事:  1999年10月1日黄金周,在贵州马岭河峡谷,一对青年夫妇,带着他们两岁的儿子子灏,乘坐缆车去山顶。

当时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

当缆车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

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

接着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

一声“轰隆”巨响响彻了山谷。

当救护人员打开缆车门的时候,他们惊讶了,在血肉模糊的车厢里,唯一的生还者,竟然就是当时最小的游客子灏

  原来,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子灏的父母不约而同地使劲将自己年幼的儿子高高举起。

最后,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

而孩子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第2句】: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发表看法和感想  二、生成爱的共鸣。

  这种感天动地泣鬼神的父母之爱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位。

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教师补充诗人刘丙钧的《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  作者:刘丙钧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

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  我说:“我最爱妈妈。

”  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  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

”  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读,然后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朗读  读了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谈看法。

  三、唤起爱的记忆  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

  想一想:爸爸或妈妈做的一件或几件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

并把这件最感动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听。

同学们回忆一下  (力求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方面的事情来讲  四、倡导爱的表白  教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真诚的谢意。

  老师布置了要同学们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你

或者不好意思说的可以写在纸上给他看,还要求同学们观察妈妈或爸爸会有什么反应

尤其是神态和动作,以及你自己的内心感受。

  现在老师就来问一问啊,把你的幸福和大家共享。

  五、写下爱的诗篇  (那现在就让我们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和你对父母爱写下来吧)题目自拟  这次习作是一次真爱的表达,因此要融入真情实感。

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  提示学生注意:  这次习作包括两方面内容:  1)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要真实、具体。

  怎么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

谁来说说

(应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使文章内容更具体)  2)记下自己向父母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爱的过程,要清楚  (把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及动作写清楚)学习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

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

(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

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

(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

(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

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

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

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a交换作文  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b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a指名朗读作文。

  b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

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

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

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

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976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