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八点引读宝船读后感

《宝船》读后感

写读后感需要真情实感,所以还是自己阅读后,自己动笔比较好,下面提供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写作方法:(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亮明基本观点。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读”的内容不放松。

写作要点: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是“感”的基础。

如果是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

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看了一个寻宝的外国电影忘叫啥了,只记得最后宝藏被找到,里面的楼梯都快塌了,用火把一点所有的灯都亮了

影片《国家宝藏》是2004年华特迪士尼影片制作的一部动作冒险电影

康乾盛世是怎么一回事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造船与航海事业相当发达的国家,到了明朝郑和大航海时代更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峰。

《明史·郑和传》记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相当于现代船身长约138米,宽约56米,这种巨型海船充分显示当时中国造船业已经遥遥领先于全世界。

至今残留在江苏省南京市下关的龙江宝船厂“上四坞”、“下四坞”等作塘和水道,就是明证,作塘呈东西向,与长江的夹江相通,便于宝船下水。

作塘很大,经现代实测,长约500余米,宽约40米。

龙江宝船厂是明朝大规模造船基地和停泊中心之一。

中国航海史研究会曾根据

【第44句】:4×18丈尺寸复原制作成9桅12帆的福船(尖底)模型,作为当时郑和宝船的标准船型和尺寸。

而有专家认为依据南京静海寺残碑拓片所记,结合明永乐十八年《天妃经》卷首郑和船队插图等材料考证,郑和宝船可复原为 长19丈、宽

【第4句】:4丈、排水量约1100吨的船舶。

还有专家认为这仅是中小型宝船,大型宝船应仍维持原有尺寸。

根据遗迹情况,宝船厂所造船应为平底。

平底船吃水浅,可以压浪航行,它的首尾可以翘起,安全无虞,并且靠岸方便。

  郑和大航海综合应用了天文导航、罗盘导航、陆标导航、测量水深和底质等多种导航手段,如《西洋番国志》所记载:“砍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

”这种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很先进的。

  郑和大航海的重要成果是绘制了《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邸外国诸番图》,全图使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法,配上所记的针路和过洋牵星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到东非肯尼亚的慢八撒,到南纬四度左右为止,包括亚非两洲,所收地名达500多个,其中亚非诸国约占300个,相当准确地记录了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的分布,详细纪录了郑和大航海全部航程中开辟的众多新航道,重要的出航地点有20余处,主要航线有42条之多。

它充分证明郑和大航海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发达的航海事业、丰富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天妃灵应之记碑     《天妃灵应之记》碑又称《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俗称“郑和碑”。

明宣德六年(1431年),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和副使太监李兴、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寄泊福建长乐以等候季风开洋,在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之后,镌嵌《天妃灵应之记碑》于南山宫殿中。

碑以黑色页岩为料,高

【第1句】:62米,宽0.78米,厚0.16米。

碑额书有小篆“天妃灵应之记”六字,其中二字残损。

字框的上端及两侧阴镌线刻如意云气纹。

顶端正中涌出一轮圆月。

石碑正文四周镌刻着缠枝蕃莲花纹。

正文楷书直下计31行,首行68字,全文共1177字,除9字磨损外,尚可完整辨识。

碑文记述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1405~1431年)间,三保太监郑和奉使统率远洋船队百余艘,以先进的航海技术七次下西洋的经历。

这是研究郑和下西洋价值很高的实物史料。

抗日战争爆发,为免遭战争破坏,特将此碑运至南平市保存。

战后运回,移到现长乐师范附小院内,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建碑亭加以保护。

现移置长乐市南山郑和史迹陈列馆内。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

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远矣,而程途可计。

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

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由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 直逾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 抵于西域忽鲁谟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

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护佑之德也。

神之灵固尝著于昔时,而盛显于当代。

溟渤之间,或遇风涛,即有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虽在颠连,亦保无虞。

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神之感应,未易殚举。

昔尝奏请于朝,纪德太常,建宫于南京龙江之上,永传祀典。

钦蒙御制纪文,以彰灵贶,褒美至矣。

然神之灵无往不在,若长乐南山之行宫,余由舟师累驻于斯,伺风开洋,乃于永乐十年奏建,以为官军祈报之所。

既严且整,右有南山塔寺,历岁久深,荒凉颓圮,每就修葺,数载之间,殿堂禅室,弘胜旧规。

今年春,仍往诸番,蚁舟兹港,复修佛宇神宫,益加华美。

而又发心施财,鼎建三清宝殿一所于宫之左,雕妆圣像,粲然一新,钟鼓供仪,靡不具备,佥谓如是庶足以尽恭事天地神明之心。

众愿如斯,咸乐趋事,殿庑宏丽,不日成之。

画栋连云,如翚如翼,且有青松翠竹掩映左右,神安人悦,诚胜境也。

斯土斯民,岂不咸臻福利哉

  人能竭忠以事君,则事无不立;尽诚以事神,则祷无不应。

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无不竭忠于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师旅之安宁,往回之康济者,乌可不知所自乎

是用著神之德于石,并记诸番往回之岁月,以贻永久焉。

  一. 永乐三年,统领舟师,至古里等国。

时海寇陈祖义,聚众三佛齐国,劫掠番商,亦来犯我舟师,即有神兵阴助,一鼓而殄灭之,至五年回。

  一. 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暹罗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至七年回还。

  一. 永乐七年,统领舟师,往前各国,道经锡兰山国,其主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至九年归献,寻蒙恩宥,俾归本国。

  一. 永乐十一年,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等国,其苏门答腊国有伪王苏斡剌,寇侵本国,其王宰奴里阿比丁,遣使赴阙陈诉,就率官兵剿捕。

赖神默助,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献。

是年,满剌加国王亲率妻子朝贡。

  一. 永乐十五年,统领舟师往西域,其忽鲁谟斯国进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阿丹国进麒麟,番名祖剌法,并长角马哈兽;木骨都束国进花福绿并狮子;卜剌哇国进千里骆驼并驼鸡;爪哇、古里国进麋里羔兽。

若乃藏山隐海之灵物,沉沙栖陆之伟宝,莫不争先呈献,或遣王男,或遣王叔、王弟,赍捧金叶表文朝贡。

  一. 永乐十九年,统领舟师,遣忽鲁谟斯等国使臣久侍京都者,悉还本国。

其各国王益修职贡,视前有加。

  一. 宣德六年,仍统舟师,往诸番国,开读赏赐,驻泊兹港,等候朔风开洋。

思昔数次皆仗神明助佑之功如是,勒记于石。

  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冬吉日,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副使太监李兴、朱良、周满、洪保、杨真、张达、吴忠,都指挥朱真、王衡等立。

正一住持杨一初稽首请立石。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今译   天妃之神灵应记:   大明皇朝统一了天下,它的功业超越夏、商、周三代和汉、唐两朝,远至天边地极,没有不以臣、妾这礼归顺我朝的,在那西域的西边,从那北疆往北,固然很遥远,尚能计其路途里程;若是海外那些番国,实在是十分远僻的地方,它们的使者都捧着珍宝,带着礼物,通过辗转的翻译前来拜访朝见。

我们皇上对他们的忠诚友善之意深表赞许,委派郑和等人统率数万名的官吏、军官和士卒,乘坐一百多艘的大海船,携带了财宝礼物前往,赏赐给他们,以此宣扬朝廷的恩德教化并安抚远方的人民。

  从永乐三年(1405)奉使命下西洋,至今已七次。

我们所经历的海外务番国,从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进罗国、径直穿越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而后抵达西域的鲁谟斯国,木骨都束国,大小共三十余国;远涉重洋,航程达十万余时里。

  纵观海洋之上,巨大的海涛远接天涯,高大的浪头犹如山岳,遥望那些海外番国,在烟霞缥缈之中远隔分布着。

但是,我们的船队都高高挂起如云蔽天的风帆,不分昼夜地象流星一般疾驰,横渡那狂涛恶浪,就象在大街上漫步一样。

这些,实在是荷蒙朝廷赐给的恩威和福气,更是仰赖天妃之神妈祖娘娘的庇护、保佑的功德。

天妃的神灵不仅在往者称著,而且在当代大显灵应,我们在大海上航行,每当遇到大风大浪,就有一盏神灯照耀在船上,神光一旦降临,就化险为夷。

即使在危难困顿之中,也能得保平安,及至我们到达外邦,遇上那些不恭顺的番王,就把我们活捉了;对那些胆敢来侵犯掳掠的异国盗贼,就把他们剿灭了。

从此,少引航路清平安宁,海外各国人民仰赖我们。

这都是天妃之神的恩赐啊!   天妃神灵的感召显应,难到——枚举。

从前,我们曾向朝廷奏请,在太常寺档案里纪录其功德,又在南京龙江之滨建立天妃宫,以永远传续其祭祀典制;又承蒙皇一恩准,颁发纪念文告,用以显扬神灵的惠赐,极尽褒誉赞美之词。

然而,天妃的神灵无所不至。

如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我们随舟师屡次驻在这里,等候顺风开船出发洋,于是,在永乐十年(1412)奏请建宫,作为官员将士祈祷、答报神灵的处所,十分严整壮观。

它的右边,有南山三峰塔寺,经过久远的岁月,已经荒凉倒塌。

我们时常就近如以修葺。

经过几年时间,该寺的殿堂和僧舍,大大胜过旧时的规模。

今年(1431年)春天,我们继续前往海外各国,大小船只聚在这晨的太平港,修葺了佛寺和天妃宫,使之更加华丽美观;同时,还发愿──求无上菩堤堤之心──施舍钱财,在天妃宫的左边鼎力建造一所颇具规模的三清宝殿;雕塑妆点圣像,灿烂辉煌;钟、鼓和供奉的仪仗,没有不俱备的。

众人认为这样做,是希翼能充分表明心愿。

大家怀着这个愿望,都乐意努力从事,宏伟壮丽的大殿和两座,不多的时日就建成了。

彩绘栋梁缭绕着云霓,象是振翅欲飞;同时,左右两旁还掩映着青松翠竹。

这个神安人悦的地方实在是胜地美景啊

这一方土地,这一方民众,怎能不因此而增添福祉吉祥呢

  人们要是能竭尽忠心来事奉君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能竭尽诚意来事奉神明,那么,祷祝就没有不灵验的,郑和等人,在上荷蒙圣明的君主的宠信、重任,在下负有转达敬重诚笃的情谊给远方外邦的重要使命,统率庞大的舟师,掌管巨额的七财,朝思募想,只怕不能完成使命,哪能不竭忠尽力为国从事,哪能不尽虔诚之心事奉神明呢

为此,特意勒石铭碑,彰显天妃之神的功德,并记载几度往返海外各番国的年月,以留下永久的纪念!   一、永乐三年(1405),我们统率舟师,到达古里等国。

当时,海盗陈祖义在三佛齐国啸聚部众,洗劫抢掠外国商人,也来侵犯我们船队。

当即有神兵暗中相助,一鼓作气歼灭了他们,到永乐五年(1407)船队回国。

  二、永乐五年(1407),我们统率舟师前往爪哇、古里、柯枝、进罗等国,当地的国王分别贡献了珍宝和珍禽异兽,永乐七年(1409),船队返回国内。

  三、永乐七年(1409),我们统率舟师去往从前到过的各国,途经锡兰山国时,那个叫亚烈苦奈儿的国王凭恃险要,态度傲慢不友好,还妄图侵害我们,仰赖天妃之神显应,发觉其阴谋,于是活捉了那个国王,在永乐九年(1411)归国献俘;不久,得到皇上开恩宽待,认他回到自己的国家去。

  四、永乐十一年(1413),我们统率舟师前往忽鲁谟斯等国。

其中,苏门答腊出了个伪王叫苏斡剌,发兵侵扰自己国家,该国国王宰奴里阿比丁,派遣使者向我朝廷陈诉此事。

于是,我们率兵剿捕伪王。

仰赖天妃之神暗中相助,活捉了伪王,在永乐十三年(1415)归国献俘,同年,满剌加国王亲自率领妻、子等前来朝贡。

  五、永乐十五年(1417)我们统率舟师前往西域。

其中,忽鲁谟斯国进贡了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阿丹国进贡了麒麒──当地称为:“祖剌法”(长颈鹿),以及长角“马哈”兽;木骨都束国进贡了“花福禄”(斑马)和狮子;卜喇哇国进贡能行千里的骆驼和鸵鸟;爪哇、古里等国进贡“糜里羔”兽。

这些都是藏于深山、隐潜海中的灵异之物;深伏沙漠、栖息陆地的、伟岸的珍宝,他们莫不争先呈献;有的还派遣王子,有的派遣王叔、王弟、携带捧奉着金叶制成的表奏文书,前来朝见。

  六、永乐十九年(1421),我们统率舟师,让忽鲁谟斯等国久留我朝京都的使臣,全部返回自己的国家。

此后,这些国家比以往更加守职分、作贡献。

  七、宣德六年(1431),我们还要统率舟师前往这些海外国家,开读诏书、赏赐礼物。

现在驻泊在这个港口(太平港),等候北风开船出洋。

回想过去,曾经屡次仰仗神明的相助、庇佑的功德,因此在石碑上镌刻了这篇碑记。

  宣德六年(1431),岁序是辛亥年,仲冬(旧历十一月)里的一个好日子。

  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副使太监李兴、朱良、周满、洪保、杨真、张达、吴忠和都指挥朱真、王衍等立碑;正一派道门主持人杨一初叩首请求立碑。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涉及的中外地名(以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序)   西域  在古代,狭义的西域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广义的西域指越过狭义的西域向西所能到达的地区,主要包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直至欧洲东部、非洲东北部。

“其西域之西”中的“西域”指狭义西域,若与下文“迄北”对应,似可作“西部疆域”解;“西域忽鲁谟斯国”中的“西域”指广义西域。

  西洋  元、明时的西洋,指南海以西(约东经110°以西),相当于今文莱达鲁萨兰国以西的海洋和沿海各地,远至印度半岛、波斯湾及红海沿岸、非洲东北部一带。

  占城国  亦称占婆,古国名,在今越南的中南部。

中国史籍上曾称之为林邑、环王。

当地盛产稻谷,称“占城稻”,为稻谷良种之一,宋时传入我国;郑和下西洋后,占城稻在我国长江、珠江、闽江流域大面积引种、推广。

福建省福州长乐一带称此稻为“占谷”或“黄占”,直至三十年前,都是当地高杆晚稻的一个优良品种。

  爪哇国  亦即麻口若巴歇国,或耶婆提就(Yavadvipa), 后汉到隋朝称为呵罗单,唐代以来的史籍称其地为“诃陵”“阇婆”。

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Java Island)。

该岛北临爪哇海,南滨印度洋,面积约为

【第12句】: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亿,是印尼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城市有雅加达(首都)、万隆、三宝垄、泗水苏拉卡尔塔)、泗水为华裔长乐人聚居地。

  三佛齐国  亦即室利佛逝国,梵文Srivijaya 的音译,在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的古国,当时都约在今日的巨港(巴邻旁,Balenbang),位于苏门答腊东南部慕西河畔。

  进罗国  泰国(Thailand)的旧称,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

十四世纪中叶,由进国与逻国合并而成,南临进罗湾。

现首都为曼谷,泰国的华侨 与华裔人数居世南亚首位。

  南天竺  天竺为古印度别称,古籍又称天竺为身毒。

天竺分北、中、南三部分,南天竺指印度半岛的南部地区。

  锡兰山国  亦即锡兰(Ceylan),或称狮子国,今称斯里兰卡(Srilangka) 为亚洲南部岛国,隔保克海峡与印度东南部相望,面积约为

【第6句】:5万平方公里,为佛教古国之一,主要民族为僧伽罗族与泰米尔族。

首都科伦坡(Colombo),位于该岛西南。

  古里国  又称“古里佛”,故地约在今印度半岛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Koxhikode) 一带,为海上交通要冲。

明永乐五年(1407)郑和二次下西洋时曾到此访问并立碑纪念。

  柯枝国  亦译作“国贞”,故地在今印度西南部的柯钦(Cochin)一带,是航道要冲和重要港口。

十五世纪初与我国有友好往来。

  忽鲁谟斯国  即霍尔木兹(Hormuz), 又译作和尔木斯,地在今伊朗东南米纳布(Minab)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废址在霍尔木兹岛北岸,扼波斯湾出口处,为古代交通贸易要冲,今为对岸阿巴斯港所取代。

  木骨都束国  今译作摩加迪沙 (Mogadiscio) 是被称为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共和国首都,位于索马里东南,临印度洋。

13世纪以前建有古城。

郑和下西洋曾两度访此。

  南京龙江  明初设“龙江船厂”于此。

故址在今南京下关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水道旧称龙江,出龙江关通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故又称“宝船厂”,造船的船坞叫“船作”,遗址犹存,宛如一口口巨大的水塘。

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杆,长1107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

据《龙江船厂志》载,1411年(永乐九年)该船厂 “改、造海船247只,备使西洋诸国”。

龙江之滨原有天妃宫,已圮。

  长乐南山  因位于福建省长乐县县治之南而得名,今长乐县城区街道环绕此山。

海拔仅约四十余米,又称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有塔,称三峰塔(圣寿宝塔);有寺称三峰寺或三峰塔寺;寺旁有“天妃行宫”,祀妈祖,《天妃灵应之记》碑即立此宫内;宫旁有郑和所建“三清宝殿”,殿内“钟鼓供仪,靡不俱备”,钟即“郑和铜钟”,原件抗战期间移南平市。

以上寺、宫、殿均已圯,塔巍然存,近年加固整修,更为壮观。

1935年,在原寺、宫、殿废址上建有郑和史迹陈列馆,《天妃灵应之记》碑系该主馆主要陈列文物,南山(三峰山)同年辟为“郑和公园”。

  兹港  指长乐太平港通闽江。

位于长乐县南山西麓以西、以北,狭义指靠近长乐县城吴航头一带的下洞江水域;广义泛指整个下洞江水域,该港原来江面宽阔,水深可泊巨舟,有“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说;港东北、东南屏峙首石、六平诸山,可蔽阻台风袭击,为避风良港。

《长乐县志》《长乐六里志》均载有;三宝太监郑和通西洋,驻舟师造巨舶于此,奏改名为太平港等句。

由于沦桑变化,今仅余一狭长水道,通小汽轮,原水道大部分成为沃野良田,部分辟为新居民区,该居民区主干道路称“太平港”路,与郑和路垂接。

  苏门答腊国  苏门答腊国,又译作苏木都剌(Samud"ra)、苏文答剌、苏文达那。

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Sumatra Island)北部洛克肖马韦附近,今为全岛总称,该岛北临马六甲海峡,南濒印度洋,赤道横贯中部,为印尼西部大岛,面积

【第43句】:4万平方公里,首府棉兰。

  满刺加国  旧译亦作麻六甲,今译作马六甲 (Malacca) 14-16 世纪马来亚半岛上的封建王国,位于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洲一带,居马六甲海峡要冲,1411年(永乐九年),该国国王拜里迷苏剌(Parmesvara)曾率妻子、大臣等 540人来中国访问;郑和船队屡经其处,现马六甲州居民半数为华裔,其首府马六甲市居民四分之三为华裔;市内有三保庙、三保井、三保城等古迹。

  阿丹国  Aden,古国名,今译作亚丁,故地在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为海陆交通要冲。

古时为宝石珍珠集散地,十五世纪前期便与中国互通使节、贸易。

今之亚丁市位于亚丁湾一个突出的小半岛上。

为也门民主队民共和国(南也门)首都。

1990年5月,南、北也门合并为也门共和国,亚丁成为该国的“经济首都”。

  卜剌哇国  古国名。

故地在今索马里共和国布拉瓦(Brava)一带; 十五世纪前期与中国友好往来,互通使节,郑和船队曾到此访问,布拉瓦东临印度洋

根据课文填空: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

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

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才回到祖国。

【第1句】:在横线上填上表示数字的词。

【第2句】:从所填写的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郑和航行十分不容易,他十分伟大

【第3句】:如果有机会来到郑和塑像前瞻仰,你想说些什么

在写中

三宝太监下西洋是怎样的典故

楼上想说的是“神机营”。

神机就是指火铳,在明朝\\\/蒙古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蒙古的骑兵有埋伏,欲冲到山谷中包围明军,神机营使用火炮制止蒙古骑兵。

清朝也应用了这么一套火炮武器制度。

请求帮助

老舍自 [老舍]

【第2句】:文学概论讲义 [老舍]

【第3句】:旧 [老舍]

【第4句】:四世同 [老舍]

【第5句】:励友人书 [老舍]

【第6句】:曲艺 [老舍]

【第7句】:杂文集第卷 [老舍]

【第8句】:老牛破车 [老舍]

【第9句】:出口成章 [老舍]

【第10句】:报告 [老舍]

【第11句】:张自忠 [老舍]

【第12句】:西望长安 [老舍]

【第13句】:谁先到了重庆 [老舍]

【第14句】:神拳 [老舍]

【第15句】:青霞丹雪 [老舍]

【第16句】:青蛙骑手 [老舍]

【第17句】:秦氏三兄弟 [老舍]

【第18句】:全家福 [老舍]

【第19句】:女店员 [老舍]

【第20句】:柳树井 [老舍]

【第21句】:面子问题 [老舍]

【第22句】:荷珠配 [老舍]

【第23句】:龙须沟 [老舍]

【第24句】:方珍珠 [老舍]

【第25句】:归去来兮 [老舍]

【第26句】:大地龙蛇 [老舍]

【第27句】:火车上的威风 [老舍]

【第28句】:残雾 [老舍]

【第29句】:春华秋实 [老舍]

【第30句】:宝船 [老舍]

【第31句】:茶馆 [老舍]

【第32句】:正红旗下 [老舍]

【第33句】:赵子曰 [老舍]

【第34句】:无名高地有了名 [老舍]

【第35句】:小坡的生日 [老舍]

【第36句】:蜕 [老舍]

【第37句】:文博士 [老舍]

【第38句】:牛天赐传 [老舍]

【第39句】:老张的哲学 [老舍]

【第40句】:猫城记 [老舍]

【第41句】:火葬 [老舍]

【第42句】:二马 [老舍]

【第43句】:鼓书艺人 [老舍]

【第44句】:离婚 [老舍]

【第45句】:骆驼祥子 [老舍]

【第46句】:希望 [老舍]

【第47句】:老舍曲艺 [老舍]

【第48句】:新诗 [老舍]

【第49句】:趵突泉的欣赏 [老舍]

【第50句】:杂文集第十六卷 [老舍]

【第51句】:习惯 [老舍]

【第52句】:杂文集第十四卷 [老舍]

【第53句】:取钱 [老舍]

【第54句】: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 [老舍]

【第55句】:樱海集 [老舍]

【第56句】:集外 [老舍]

【第57句】:贫血集 [老舍]

【第58句】:蛤藻集 [老舍]

【第59句】:赶集 [老舍]

【第60句】:火车集 [老舍]

【第61句】:大明湖之春 [老舍]

【第62句】:五月的青岛 [老舍]

【第63句】:小型的复活 [老舍]

【第64句】:宗月大师 [老舍]

【第65句】:四位先生 [老舍]

【第66句】:青蓉略记 [老舍]

【第67句】:老舍新诗 [老舍]

【第68句】:杂文集第14卷 [老舍]

【第69句】:杂文集第16卷 [老舍]

【第70句】:老舍:四世同堂 [老舍]

【第71句】:写给导演者 [老舍]

【第72句】:老舍:月牙儿与阳光: 央视热播电视剧 [老舍]

【第73句】:断魂枪 : 老舍小说 [老舍]

【第74句】:老舍短篇小说集 [老舍]

【第75句】:一些印象 [老舍]

【第76句】:作者介绍 [老舍]

【第77句】:长篇小说集 [老舍]

【第78句】:短篇小说集 [老舍]

【第79句】:戏剧集 [老舍]

【第80句】:杂文集 [老舍]

【第81句】:狗——多鼠斋杂谈之九 [老舍]

【第82句】:傻子——多鼠斋杂谈之十二 [老舍]其中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趵突泉(课文) 老舍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

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

这水就是从趵突泉流出来的。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

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

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

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

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有实的确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儿。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

才来无们家时刚好满月,腿脚还站不稳,已经学会了淘气。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它折腾的枝折花落。

我从来不责打它。

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济南的冬天 文\\\/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象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象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冰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记金华的双龙洞(老舍):四月十四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砂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有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养花>老舍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冬天冷,院里无法摆花,只好都搬到屋里来。

每到冬季,我的屋里总是花比人多。

形势 逼人

屋中养花,有如笼中养鸟,即使用心调护,也养不出个样子来。

除非特建花室, 实在无法解决问题。

我的小院里,又无隙地可建花室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 事。

我不愿时时落泪。

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

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 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

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 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春天到来,我的花草还是不易安排:早些移出吧,怕风霜侵犯;不搬出去吧,又都 发出细条嫩叶,很不健康。

这种细条子不会长出花来。

看着真令人焦心

好容易盼到夏天,花盆都运至院中,可还不完全顺利。

院小,不透风,许多花儿便 生了病。

特别由南方来的那些,如白玉兰、栀子、茉莉、小金桔、茶花……也不怎么就 叶落枝枯,悄悄死去。

因此,我打定主意,在买来这些比较娇贵的花儿之时,就认为它 们不能长寿,尽到我的心,而又不作幻想,以免枯死的时候落泪伤神。

同时,也多种些 叫它死也不肯死的花草,如夹竹桃之类,以期老有些花儿看。

夏天,北京的阳光过暴,而且不下雨则已,一下就是倾盆倒海而来,势不可当,也 不利于花草的生长。

秋天较好。

可是忽然一阵冷风,无法预防,娇嫩些的花儿就受了重伤。

于是,全家 动员,七手八脚,往屋里搬呀

各屋里都挤满了花盆,人们出来进去都须留神,以免绊 倒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 的。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 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 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

多得些知识, 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

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 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

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 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 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 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 热汗直流。

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

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

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 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

花儿分根了,一 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夏天就有那么一回。

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 的时候),下了暴雨。

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全家 都几天没有笑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002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