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诠解的读后感
电影艺术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
电影艺术的产生揭开了人类文化历史新的一页。
电影引发了人类思维的一次革命——影像思维。
电影的发明意味着人类的艺术思维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影像阶段。
电影:作为艺术的理解 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法,在银幕时空中塑造运动的视觉形象,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情感。
电影是看见的世界 电影是梦幻工厂 电影是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 电影是诗与画的特别组合 第一章 电影艺术特性 视像性与运动性 *真性与假定性 综合性 第一节 视象性与运动性 一、视像性 “看见的世界”。
“肖似代码”,有意味的视觉符号,在视觉直感中获得满足。
视觉元素:色彩、光线、构图、人物 等银幕造型。
色彩造型 人物造型 二、运动性( Moving picture) 1客体运动:拍摄对象的运动 2主体运动:摄影机的运动。
机位距离、角度、焦距的变化。
3主客体复合运动 4蒙太奇运动:画面组接切换产生的运动 三、运动性与视像性的关系 空间状态与时间变化,运动中的造型和造型中的运动。
第二节 *真性与假定性 一、*真性 ——真实感、接近生活的自然形态。
直观的真实:形式与表象的真实 内在本质的真实:故事的真实、情感的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艺术 的逻辑。
二、假定性 假定性 ——创造性、人为性、主观性。
非自然、非现实性形态。
“假定性是艺术家的伟大的同盟者。
” 电影艺术的假定性:a 时空的假定性 b 冲突的假定性 c 造型构图的假定性 d角色的假定性 e 声音(音响)的假定性。
三、*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第三节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一、各种艺术门类手段与媒介的融合 电影与文学 电影与戏剧 电影与绘画雕塑 电影与音乐 二、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融合 “视觉列车”。
造型与叙事艺术。
“摄影机捕捉瞬间,把瞬间从延续不断的时间过程中抽区和分离出来,强调意义,使之成为审美对象。
电影的本质特征是空间 的动态化和时间的空间化。
” 靠镜头画面叙事,具有画面的空间感和时间的连续性。
空间结构中的时间和时间链条中的空间。
三、艺术与技术与商业的融合 电影的商业性。
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
“电影是一门昂贵的艺术。
” 投入、产出与回报。
市场流通,经济效益与票房价值。
企业化生产,机械复制。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矛盾:创造与消费、超越与媚俗。
电影的技术性 “影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一部世界电影史,既是视听艺术的发展史,也是影视技术的发展史。
它是批着现代科学技术戎装屹立于艺术之林的。
” 起源照相术。
照明师、摄影师、录音师、剪辑师、布景设计师。
材料:胶片、影带、声带、摄影、照明。
电脑成像。
传播媒介:放映机、银幕。
影碟、多媒体。
第二章 电影语言(上) ——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 镜头、画面、蒙太奇 第一节 镜头与画面 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 [法]阿尔诺·马尔丹 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
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
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
[美]梭罗门、[法]麦茨 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关于画面 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
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画面的形成取决于镜头的运用。
电影语言的问题是如何运用镜头组织拍摄画面的问题(“摄影笔”的问题)。
【第1句】:镜头的距离 远景。
远距离,大视野。
介绍环境背景、渲染气氛。
全景。
表现人物动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中景。
注意力引向人物,环境空间小。
近景。
主体局部,面目表情及情感变化。
特写。
特定局部占整个画面,视觉冲击,强迫注意。
突出与强化作用。
【第2句】:镜头的运动 推 拉 摇 移 跟
【第3句】:镜头的角度 平拍 俯拍 仰拍
【第4句】:镜头的视点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
机位与轴线: 顶角机位、平行机位、正、反打机位。
跳轴与反跳轴。
反跳轴原则是摄影机机位设置的一条定律,为保证摄影对象在空间中的正确位置、方向的统一,使观众得到正确的空间结构顺序,需在轴线的180度之内设置摄影机角度。
跳轴是指越过轴线安排机位。
【第5句】:镜头的焦距 标准镜头 短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 变焦镜头 第二节 蒙太奇 蒙太奇概念——法文“montage”,原建筑学术语,组装、装配、构成。
指镜头、画面、声音有机组合的方式手段,通过连接、组合。
构成时间空间的统一性、连贯性、完整性。
“电影不是拍摄成的,而是剪辑成的。
是由它的素材即一段一段的胶片剪辑成的。
”——普多夫金 蒙太奇是电影的思维方式,具有文法、表意、修辞意义。
一、蒙太奇的功能、作用 叙述故事——组织富有戏剧性的素材,形成完整的事件、情节。
连接的手法技巧:无技巧切换;有技巧切换。
表达思想——运用画面间的隐喻、对比、象征等关系来表达思想情感、阐发意义。
创造时空、运动和节奏——自由的虚拟的时空。
蒙太奇运动。
画面节奏与叙事节奏。
镜头组合时间长度、运动速度、幅度和强度。
二、蒙太奇的分类: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修饰蒙太奇
【第1句】:叙事蒙太奇 顺接式: A、B、C…… 平行式:A1
【第23句】:B1
【第23句】:A3
【第45句】:B345…… 交叉式:A
【第1句】:B
【第1句】:A
【第2句】:B2…… 颠倒式(或插入式):Z、A、B、C……; 或A、X、B、C、D、X、F……
【第2句】:表现蒙太奇 抒情蒙太奇 心理蒙太奇 思想蒙太奇
【第3句】:修饰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 类比蒙太奇 排比蒙太奇 第三节 巴赞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概念 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的美学特点:叙述的完整性、*真性;表意的丰富性;画面的开放性。
长镜头与蒙太奇的关系 第三章 电影语言(下) ——电影的非独特元素 构图、色彩、声音 第一节 构图 一、构图及其意义 构图指影像画面的构成,画面内一切视觉元素(可见物)的安排、配置、比例关系。
如人景物的位置、大小、远近、透视关系等。
构图的意义:建立兴趣中心;引导观众注意力,吸引观众视线。
演绎画面内容。
构图的基本组成部分:主体、陪体、环境。
二、构图的方法和原则
【第1句】:构图的方式方法: 平衡\\\/非平衡构图 封闭式构图\\\/开放式构图
【第2句】:构图的原则: 叙事性原则 表意性原则 修辞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三、场面调度
【第1句】:解说 原戏剧术语,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位置、行动路线、交流表演活动所做的艺术安排、处理。
引入电影创作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如场景的设置、演员的位置、行动路线以及摄影机的运动。
电影场面调度两层次:演员调度、镜头调度。
【第2句】:场面调度的作用和方法 构成银幕画面,寻求造型美。
刻划人物性格,揭示内心活动,渲染环境气氛,寄予思想哲理。
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
第二节 光影和色彩 一、光影
【第1句】:光源:自然光与人工光
【第2句】:光线三元素; ♦质量——柔光与硬光 ♦ 方向——前置光、侧光、背光、顶光、 底光 ♦强度——强光、弱光
【第3句】:照明方式 三点照明与自然光效 高调照明与低调照明 二、色彩 色彩的美学 色彩的处理配置 色彩的基调 第三节 声音 一、声音的构成:人声、音响、音乐。
◆人声:对话、独白、旁白。
◆音响:自然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
◆音乐:声乐、器乐。
二、电影音乐的特点与作用: ◆从属;共融;简明;非连续性。
从属画面,与画面平行协调、共融。
分段陈述,间断出现。
音符歌词较简单明了。
◆抒发情感;参与叙事;展示时代、地域、环境;表达思想、创造节奏。
三、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声画同步(声画合一) 声画分离 声画对位 静默(无声) 第四节 电影符号学 电影的符号学性质。
“肖似代码”。
强编码符号与若编码符号。
电影符号的编码形式:具象层面、抽象层面、审美层面。
结构。
麦茨的八大组合段。
第四章电影艺术发展概略(上) 第一节 电影的诞生及早期探索 一、最初的实验发明 ●从诡盘、电影透视箱到活动的摄影机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早期电影的纪实风格 ●梅里爱:电影与戏剧的联姻 二、鲍特和格里菲斯的贡献 鲍特 剪辑手法的确立 格里菲斯(1875—1948) 现代电影观念的奠基者 《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格里菲斯的贡献: 将独立的镜头组成段落,形成电影特有的节奏和叙事性。
平行蒙太奇与“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经典叙事模式。
特写、闪回、分割画面等拍摄技巧的运用。
第二节 电影的成长与成熟时期 一、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 ⒈ “库里肖夫效应” ⒉ 维尔多夫的“电影眼睛理论” ⒊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 ⒋ 爱森斯坦的对比蒙太奇 蒙太奇学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前苏联的艺术家群体,认为“蒙太奇原则是电影特性的基础”,对蒙太奇理论与实践做出过贡献。
该学派代表人物有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多夫。
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带领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室做的剪辑实验 ,将影帝莫兹尤辛毫无表情的面部特写与不同镜头组合,产生不同意义。
面部特写 一杯羹------饥渴 一具尸体----忧伤 嬉戏的小女孩----慈爱 结论:有目的地将不同镜头加以并列,可以获得新的涵义、新的艺术特质。
维尔多夫:“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的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它们的立足之地。
如此这般,我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观念。
” 普多夫金:“分散的镜头犹如分散的词汇,必须组成句子才具有完全的意义。
一部电影是一系列影像的组合,并非是仅仅自成一体的个别镜头。
镜头之间必须相互建立 联系,才能实现电影叙事。
在银幕上对真 实事件用特定的方式予以描述,使它有别于事件本身,这就使电影成了一门艺术。
——《电影技术和电影表演》 二、好莱坞电影的崛起 好莱坞:电影经营的乐土 制片厂制和明星制 默片时代的喜剧片:卓别林与基顿 三十年代好莱坞的类型片: 西部片; 科幻片;歌舞片;侦探片 西部片的经典模式 最富于美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特点;植根于美国西进的历史。
以广袤奇险的西部旷野为背景。
写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文化殖民主义倾向。
模式化的情节和人物:铁骑劫美、英雄解困、除暴安良、打斗枪杀。
智勇双全的牛仔、警长;杀人越货的盗寇草莽;妖魔化的印第安人。
西部片的发展:50年代的殖民文化心理批判,60年代后的反英雄化过程与历史文化反思。
歌舞片 舞蹈与歌唱的融合(以歌为主或以舞为主)。
歌剧式的舞台空间与大型舞蹈场面。
喜剧气氛。
叙事的真实性与歌舞的抒情性。
第一部歌舞片:《爵士歌王》(1927) 歌舞片的经典之作:《雨中曲》(1952) 科幻片:科学幻想与恐怖 飞动科学想象,展现世界奇观,反思现代科学,感受震惊体验。
内容构成:科学与生命伦理;史前探险与外星人挑战;超自然力威胁。
好莱坞第一部、影响最大的科幻片:《弗兰肯斯坦》(1931,环球公司) 当代美国影坛著名科幻三杰:斯坦利·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乔卢·卢卡斯。
第三节:电影的发展与创新 ——二战后的现代电影 现代电影更具有人文性,关注社会、哲学、人生。
现实、历史与文化思考,较少娱乐性。
形式上的反亚里斯多德式。
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或辐射式结构,变封闭式明确表意为开放式自由诠解。
影像本体显义;非逻辑组合;跳接;潜意识自由联想。
《公民凯恩》(1941):传统向现代的转折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第1句】: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点: ◆内容题材的真实性。
取材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日常性、纪实性美学原则。
两大口号:“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 。
◆生活流的结构,反对戏剧化模式与人为编织的矛盾纠葛。
◆实景拍摄;自然光;拒绝明星制,雇佣非职业演员。
【第2句】: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 “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1947 最全面彻底贯彻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原则的影片。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1950 真实客观的叙述,深刻而理性的社会批判。
跟拍、固定镜头和慢移动镜头;非职业演员。
二、法国新浪潮派与左岸派 新浪潮派:1959年法国嘎纳国际电影节,若干部由法国青年导演拍摄的影片,以崭新的电影观念和表现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
此后四五年间大约有200多位电影新人推出他们的新作 1962年《电影手册》在特刊上正式使用“新浪潮”来概括这次影响巨大的电影运动。
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最初作为批评家集结在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麾下(故称电影手册派)。
杂志主编安德烈·巴赞是著名电影理论家,也是新浪潮派的理论导师。
新浪潮派理论主张 ●强调电影的纪实本性。
●运用长镜头与景深镜头保持时空的完整性避免蒙太奇的强制切割。
● “作者电影”理论 ——摄影机如同作家手中的笔,书写创作者的个性。
拍电影就是写作。
电影是个人化的导演艺术,其真正作者是导演。
电影是创作者个性的表现,是导演对生活的理解阐释。
确立导演中心地位。
新浪潮派创作特点 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反映世界的荒诞性、非理性。
当代都市人的处境、心态。
强烈的主观性和悲观色彩。
随意性和即兴性特点。
非线性叙事结构,时空表现更为灵活。
以跳接、快速剪接取代化入化出、淡入淡出。
跟拍、抢拍和长镜头等拍摄手法,自然、*真、偶发的纪实风格。
代表人物:戈达尔(《筋疲力尽》1963)、特吕弗(《四百下》1959) 戈达尔的电影 “今天的艺术,那就是戈达尔;今天的电影,那就是戈达尔。
” 戈达尔以存在主义哲学认识理解生活,对人物行为的动机、社会和心理因素不做任何解释,以展示生活的荒诞、无逻辑。
打破事件的因果连接,即兴自发地表现事物的真实面貌。
跳接的手法。
法国左岸派电影 左岸派形成于50年代末,主要代表人物有阿仑·雷乃、玛格丽特·杜拉、罗伯·格里耶等。
由于居住在塞纳河左岸,故称“左岸派”。
该派在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探索上比“新浪潮派”更具有实验性。
“左岸派”电影的艺术特点 “左岸派的题材围绕两个纲:一是错综交替地表现时间,一是对人的精神作用加以探索。
”——克来尔·卢克佐 展现现代资本主义的异化境遇,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表现回忆、记忆、遗忘、潜意识等主题。
意识流电影。
打破传统的时空观,以闪回、跳跃的结构连接过去与现在、想象与现实。
建构错综复杂的心理时空。
讲究构图与用光效果。
拓展声音空间。
独白、旁白、对白的魅力与音响的设计。
左岸派电影代表人物阿仑·雷乃 雷乃的电影被称为意识流电影。
时间与记忆的主题;以心理活动的非连续性取代叙事的有序性;用倒叙、闪回、跳接手法将现在与过去、现实与回忆梦境交织在一起。
代表作《广岛之恋》(1959)平行对位的时空:1958年广岛—1944年内韦尔。
内视线(回忆)与外视线(现实)交叉。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雷乃的电影创新与探索 注重人的意识与精神活动的探索。
时空艺术的独特处理——重建属于内心世界的时间和空间。
注重画面造型;有效利用画外音。
“我们要求观众不是从外部重建故事,而是和角色一起从内心经历它……现实永远不全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而是感觉和体察双重类型的混合。
”——阿仑·雷乃 相关连接:法国二十年代的电影探索 印象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纯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 印象派电影 受印象派绘画影响,注重主观印象和感受,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以风景和背景为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与情境氛围,视觉形象和拍摄角度新颖奇特。
代表人物:德吕克、莱比埃、冈斯等。
先锋派电影 纯电影:“让画面主宰一切”。
讲究画面效果,突出造型美,通过快速组接独立的画面,表现富有节奏的运动。
追求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纯粹的情绪。
达达主义电影:无主题、无情节,追求离奇怪诞的效果。
超现实主义:受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将心理欲望搬上银幕,显示梦幻和被压抑的潜意识。
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现实场景与怪诞的、象征的场面相交织,表现主观世界的扭曲、混乱。
三、新浪潮派影响下的现代主义电影 (一)新德国电影 “奥伯豪森宣言”: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宣言。
1962年2月28日,德国奥伯豪森市举办第八届西德电影短片节。
来自慕尼黑的一批年轻导演起草宣言,要求与传统的商业电影决裂,创立德国新电影。
二十余位导演在宣言上签名。
新德国电影的两次高潮: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
代表人物是克鲁格;施隆多夫、法斯宾德等。
施隆多夫与《铁皮鼓》(1979) 施隆多夫:德国新电影第二代导演。
运用新浪潮派虚构与纪实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二战后的德国现实。
《铁皮鼓》新德国电影的重要代表作。
独特的视角与夸张、怪诞、变形的手法。
对成人世界的拒绝,暴露德国社会众生相。
被称为“冲击纳粹德国要害的政治电影”。
法斯宾德的“好莱坞式德国电影” 法斯宾德(1946-1982)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主将。
将好莱坞的叙事技巧与深刻的历史内容、清醒的理性批判相结合,创立“好莱坞式德国电影”。
“我想拍的是这样一种德国电影,它尽管也具备好莱坞的特征,但是不象它那样虚假骗人,它们应该同时是能够对体制进行批判的电影。
” 代表作:“德国女性四部曲”(《马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洛拉》、《维洛尼卡·福斯的欲望》) (二)意大利、瑞典的现代主义电影 安东尼奥尼: 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大师。
从新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
打破传统叙事规则,以心理意绪或哲学观念为核心,侧重展示纷繁的意识或潜意识。
“无情节电影”:事件的非逻辑组合,空镜头的使用,松散的结构与缓慢的节奏。
代表作:爱情三部曲——《奇遇》(1960) 《夜》(1961)、《蚀》(1962) 费里尼的电影 “费里尼色彩”:自传因素,表现切身体验、叙述个人经历。
费里尼电影的美学风格:自传因素;感伤的幽默风格;幻想的超现实主义的银幕世界。
《八部半》(1963)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电影,展现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无望混乱的内心生活。
打破幻想与现实的界限,内心生活视觉化。
“我想叙述的是一个处于混乱中的灵魂。
” “断断续续的精神分析、杂乱无章的自我反省。
”(阿克艾梅) “银幕哲学家”—英格玛·伯格曼 瑞典现代主义电影大师,最早运用意识流等复杂的电影语言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哲理思考,开现代哲理电影先河。
孤独的主题,封闭的世界,生命价值与终极意义的关怀。
“灵魂的电影。
” 《第七封印》:以圣经故事隐喻世界末日的到来,对上帝的存在发出质疑。
《野草莓》:意识流电影的经典之作。
自我反省、自我审判的过程。
大量直接的心理画面,梦境与现实交织并行的复调结构。
美国新电影 六七十年代纽约出现的一批电影新人,主创人员是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培养的有才华的导演兼剧作家。
创作融新浪潮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制作风格为一体,含蓄叙事,关注社会政治、历史、伦理等问题,注重人际心理关系和内心矛盾。
叙事与内省相结合。
代表人物:马丁·斯克塞斯、奥立弗·斯通、斯派克·李。
佛教的经典著作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
出家前叫乔达摩。
悉达多。
经典著作:太多了大藏经,我算了一下,每天读一卷一小时。
经部就要15~6年读完,还不算论部,律部。
创始时间:公元前6~前5世纪。
基本教义:因果理论,因缘理论,无我,无常,寂静涅槃理论(三法印)。
创始地点: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
只心心心念弥陀,就是红尘也净土。
是什么意思
身在华中佛现前 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弥陀往生去 无去来中事宛然以名召德本融通 彼佛分明在口中果得持名无异念 声声露出紫金容众生信佛佛知之 众生称佛佛闻之众生礼佛佛见之 三业与佛不相离念佛无碍之一道 天神地祇皆敬伏魔界外道不能障 恶不感报善不及轮回苦海似油煎 念佛如同救命船忙里勿忙黄金父 恐教鼻孔被人穿弥陀名号愿无边 普摄凡愚顿且圆恶逆回心才十念 火车化作紫金莲众生垢重道难修 怎出头法藏因斯立誓愿 但将名号度群流莫嫌低 一法能收万种机上自文殊与遍吉 同心发愿尽归依西方有佛号弥陀 接引众生出爱河诸佛同宣当谛信 临终免得见阎罗愚人无愧造多恶 临死能称彼佛名三圣忽然随念至 慰言罪灭我来迎莫听闲言说是非 晨昏唯可念阿弥世间万事皆虚假 画饼不能止得饥弥陀身心遍法界 进入众生心念中众生常能念弥陀 弥陀众生一体融日落西山暮鼓催 娑婆苦趣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 不念弥陀更念谁六欲诸天现五衰 三禅犹患有风灾纵饶修到非非想 不如西方归去来人间四相难逃死 天上何曾免五衰宁可九莲居下品 不来尘世受胞胎千秋万劫长安泰 五趣三途尽罢休纵使身沾下下品 也胜豪贵王阎浮散乱持名大有功 幽途蒙照悉皆通莫令佛日西山落 那怕迷云万里重一句弥陀法中王 杂念纷纷也不妨万里净云遮赤日 人间处处有余光一句弥陀最方便 不费工夫不费钱但教一念无间断 何愁难到法王前一句弥陀万事休 娑婆苦海莫相留唯冀早见弥陀面 悟入无生再出头一句洪名养圣胎 娑婆报谢佛亲来放光接引西归后 托质莲华含笑开此界一人念佛名 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 此花还到此间迎莲池无日不花开 四色祥光映宝台金臂遥伸垂念切 众生何事不思来一寸光阴一寸金 劝君念佛早回心直饶凤阁龙楼贵 难免鸡皮鹤发侵一世竟成何事业 百年还有几朝昏急须立志求赡养 休更甘心赴死门世间物我皆成幻 莫恋红尘失此身念念有如临终日 心心准备往生时昔有士夫吴子才 扣棺日日唤归来虽然迹未离三界 已送神栖白藕胎暂居此地非吾土 遥忆西方是我家极乐人民无量寿 不将日月计年华西方故国早修持 生死无常不可期窗外日光弹指过 为人能有几多时西方故国早回归 人命无常呼吸间有限光阴当爱惜 今生蹉过出头难未归极乐尚阎浮 漂泊风尘更几秋不向此生生净土 投胎一错悔时难极乐逍遥长不死 阎浮逼迫最堪哀念念若能离溷365kUaIlE.cn浊 生生从此脱胞胎生死循环那可逃 此心未了漫徒劳如今不作轮回梦 只走人间这一遭故乡别早话归迟 何待君言我自知客路伶俜无一好 人生惆怅不多时生死茫茫古渡头 弥陀拨动度人舟夙生有分今生遇 快上船来归去休娑婆苦海泛慈舟 此岸能登彼岸否直指迷源须念佛 横波径度免随流时光减处命光微 到眼繁华转眼非莫在险途贪五欲 弥陀日夜望儿归人间苦乐事纵横 达者须寻径路行 福报天宫犹有死 神栖佛国永无生佛袈裟下失人身 重得人身有几人万行不如修白业 一心何苦恋红尘娑婆生者极愚痴 众苦萦缠不解思在世更无清净日 临终那有出离时 道人来到道人家 一炷清香一盏茶不说世间尘俗事 声声只赞白莲华有口不须闲讲论 一句佛号度晨昏吟声未若佛声好 书味何如道味真劝君莫要闲言语 只要今生出苦轮殷勤苦口缘何事 只为娑婆是火坑世上万般浑是梦 无如急早念弥陀妄想来时随他去 只管持名莫厌多系心一句弥陀佛 日夜闲忙任寡多如是尽终不妙悟 也教带业出娑婆念佛方能消宿业 竭诚自可转凡心 大抵熏修须及早 临终免被业缘遮子到英年亲白头 风光虽好夕阳流肥甘供养孝犹浅 要劝双亲净业修隔壁今宵送往生 静听念佛一声声送他送我有何别 不过他先我后行每为娑婆苦所萦 谁闻净土不求生莫谓大悲应愍浊 化他须是自功成须知念佛还成佛 大胜为僧又作僧身登上品方为贵 心悟真如始立勋土净令人道果圆 娑婆性习一来往轮回从此息 死生烦恼莫能缠天人莫不证神通 一一黄金色皆同天人一样黄金色 尽未来时但少颜八十年来愿已周 生期报尽岂堪留莫将老实门风改 一句弥陀万事休久已还元观自在 名标赡养紫金台最喜逍遥无一事 无寒无暑亦无灾西归已入无生派 彻体逍遥实快哉圆明本来超三界 十方三际一心该本来心佛两俱空 净域高超愿力功莫道持名无实验 吾曾念佛证圆通偶游胜地欲栖身 殿宇须臾一夜成莫道修真无实验 果然护法有神灵普陀护法事非轻 水府龙宫奉敕行莫道修行非胜事 果然念佛众神钦大师末后放光明 灵骨珠华色色新净土真修有实证 从教火化不为尘念佛临终见宝台 宝幡宝盖满空排弥陀势至观音等 合掌相随归去来身在华中佛现前 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 无去来中事宛然碧玉池中开白莲 庄严色相自天然生来骨格超凡俗 正是人间第一仙但得莲中托化来 纵教经劫未华开华中快乐同忉利 不比人间父母胎百八轮珠六字经 消磨岁月度光阴平生只有西归愿 肯为他缘负此心临终不能观及念 但作生意知有佛此人气绝即往生 大法鼓经如是说奉劝世人速念佛 人命只在呼吸间若待临时方修行 神昏气弱心艰难先修净土见弥陀 再来娑婆度有情生死去来无挂碍 一灵不昧自由人骨肉怨憎是夙因 平居忍受莫生瞋他年撒手西归去 聚会无非上善人百岁光阴能几何 劝君急早念弥陀莫贪五浊娑婆界 极乐莲邦胜得多闲忙动静不妨修 耕读渔樵亦可求贵贱贤愚无简择 弥陀一句便相投时光灭处命光微 到眼繁华转眼非莫在险途贪五欲 弥陀日夜望儿归弥陀发愿之本意 为救罪恶深重人我身本有无量罪 庆哉弥陀救赎我急须念佛莫悠悠 欲超苦海要船舟称名决定生安乐 永绝阎浮生死流我今胸中无片云 心满意足往西方回顾弥陀之救度 更喜愚痴之我身日月犹如萤火光 弥陀光明耀大千明日谁亦无所惧 弥陀怀里悠悠眠闲言杂语损精神 有限光阴胜贵金不念弥陀真可惜 推书靠何人念佛不曾妨日用 人于日用自相妨百年幻影谁能保 莫负西天老愿王直截根源不用修 算来此语少来由会须把本逃生死 念念弥陀勿外求人命无常如刹那 永劫沈沦恶趣多急急须专念彼佛 共汝相将出爱河红莲常映白莲开 只有金莲不易栽念念若能离溷浊 生生从此脱胞胎恳修莫因循 千圣同开念佛门一旦功成归净土 白毫光里奉慈尊万劫死生如重病 一声佛号最良医到头药病俱忘却 不用重宣母忆儿一句弥陀火里莲 五宗诸教莫能诠声声不断魔难过 念念无差佛现前世界何缘称极乐 只因众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寻归路 但向尘中了自心便就今朝成佛去 乐邦化主已嫌迟那堪更欲之乎者 管取轮回没了时将心念 念到心空佛亦忘撒手归来重检点 花开赤白间青黄十万余程不隔尘 休将迷悟自疏亲刹那念尽恒沙佛 便是莲华国里人打破虚空笑满腮 玲珑宝藏豁然开直饶空劫生前事 毕竟该普愿有情皆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
引开大路透西方,西方本是我家乡;家乡望子回心转,转见初生一老娘。
西方步步踏莲华,指路开门谢,三复叮咛无别嘱,早归家。
着事而念能相继 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 反受落空之祸普劝念弥陀 意在众生出爱河上品华台见慈主 到者皆因念佛多相好光明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直将果用为吾用 不改凡身作佛身设能信愿求彼土 虽曾有犯亦成机是以我今但念佛 一句弥陀法界师度众生 逆恶归心也来迎非是混滥无简择 怜彼是佛尚未成休言极乐苦难生 才说难生是障门佛力自能除业力 信根端可拔疑根八德池中莲已种 果然一念甚宏深滋培虽藉如来力 长养全凭决定心莫听闲言说是非 晨昏只好念阿弥若将狂语为真实 画饼如何止得饥人间善事孝为先 割爱辞亲最可怜罔极深恩还来报 椿萱共渡救生船一声弥陀悲心生 声声佛号入耳根阿赖耶识源头净 流露安详自在心莫听闲言说是非 晨昏唯可念阿弥世间万事皆虚假 画饼不能止得饥弥陀本愿弘誓力 广度十方诸众生今日在此行破土 讲堂顺利早圆成诸佛皆归弥陀佛 念弥陀即念诸佛生极乐即生诸土 经言一向专念佛弥陀慈悲不真实 惟救念佛之众生弥陀慈悲虽平等 有盖之水不宿月千里起于足下 高山始于微尘一念者多念之始 多念者一念之积信受弥陀救渡 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 广度十方众生三世诸如来 出世正本意唯说阿弥陀 不可思议愿若想念我时 请念弥陀佛我也居住在 六字名号中十方微尘界 念佛之众生摄取而不舍 故名阿弥陀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故我愿生彼 阿弥陀佛国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 皆共成佛道若人欲疾至 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 执持称名号若人造多罪 应堕地狱中 才称弥陀名 猛火为清凉慈眼视众生 平等如一子遂至使众生 忆念其慈恩凡夫信本愿 与佛成一体日夜同起卧 出入共相随常忆佛念佛 三业不离佛现生得安稳 自然生极乐修行无别修 贵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 生死一齐修爱河千尺浪 苦海万丈波欲免轮回苦 急早念弥陀西方有净土 人天皆所依汝能修此门 安稳无惊疑觉海虚空起 娑婆业浪流若人登彼岸 极乐有归舟净土无门坎 贤愚齐往生既不羡慕人 亦不自生卑若人种善根 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 华开则见佛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莫疑宿业重 十念功德轻万年有闇室 日照当时明弱羽不离枝 婴儿不离母念念阿弥陀 决定生净土弥陀愿力重 光明照尘沙念佛若不退 即生如来家世事等一梦 人生谁百年念念弥陀佛 池中结宝莲万般将不去 唯有业随身但念阿弥陀 定生极乐国念佛休教彻 念念心专切瞥见念佛人 迸出寒江月得生西方去 莲花朵朵开花开无数叶 叶叶见如来弥陀声声念 莲花朵朵开翻身归净土 合掌礼如来念佛扫尘埃 心花片片开乌云消散尽 明月照上台念得天神喜 念得地祇欢念得魔王惧 念得佛开颜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念佛生净土 因果亦如是身烂还归土 魂魄随因缘若能修净业 神归极乐天兼修福与慧 又复念阿弥九品莲花里 第一复何疑兼修福与慧 不知念阿弥未得阿罗汉 轮回无了时少说一句话 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 许汝法身活一炬性空火 焚烧梦幻身娑婆业尘尽 净土现全身毁形守志节 割忧无所亲弃家弘净土 愿度一切人一切罪中 疑罪为最一切功德 信为其首有事无事 随闲随忙 一句弥陀 不离心口东亦客也 不可以久图久远者 莫如西归住于念佛 心印不坏以箭射地 无有不中我身罪重 必堕地狱唯佛能救 别无他法极重恶人 无他方便唯称弥陀 得生极乐尺璧岂宝 寸阴当惜正念弥陀 信光赫奕一边登山 一边念佛佛光圆顶 步步莲生百年如寄 终有所归得蒙佛接 何幸如之慈父弥陀 数数亲觐可以永年 况乃却病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乐邦有路 起信即生所持之佛 历历分明能持之心 了不可得念佛虔诚便是丹 念珠百八转循环念成舍利超生死 念结菩提了圣凡念意不随流水去 念心常伴白云闲念开妙窍通灵慧 念偈今留与汝参悟后莫言休见佛 应知悟后正求生童蒙未可离师学 稚子犹宜傍母行 哲老后身休更蹈 青公覆辙岂堪成会须亲证无生后 回入娑婆度有情宗乘教义两融通 所悟与佛无异同惑业未断犹坏器 经雨则化弃前功 由此力修念佛行 决欲现生出樊笼苦口切劝学道者 生西方可继大雄纸画木雕泥塑成 现成真佛甚分明皈依不是他家事 福德还从自己生万树华开因地暖 千江月现为波清朝参暮礼常如此 在处皆通极乐城 朝朝暮暮道心中 岁岁年年佛事同一往进修安乐界 六时朝礼法王宫方袍不厌香烟黑 坐具何妨手汗红如此出家今有几 灼然认得主人公弥陀即是毗卢师 极乐即是华藏界八万四千相好中 一一具足刹尘相西方一一微尘中 具足世界差别种是故普贤大愿王 究竟导归赡养土五劫思惟兆载苦行 正为你预修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正为你完成 无边大利无上功德 皆为你准备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你何惧之有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 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 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 但念阿弥陀佛我若成正觉 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 具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 利益诸群品阿弥陀一句 万法之总持声与心相依 念兹复在兹 感应不思议 莲开七宝池 行也阿弥陀 坐也阿弥陀 纵饶忙似箭 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 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 但念阿弥陀欲速离生死 二种胜法中且搁圣道门 选入净土门欲入净土门 正杂二行中且抛诸杂行 选应归正行欲修于正行 正助二业中犹傍于助业 选应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 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 依佛本愿故弥陀救恩 犹如空气平等惠施 一切众生 众生信心 犹如呼吸凡呼吸者 必蒙救度 以果地觉 为因地心因该果海 果彻因源如染香人 身有香气如祝螟蛉 久则化之愚夫愚妇 颛蒙念佛致恭致敬 唯诚唯恳潜通佛智 暗合道妙业消慧朗 障尽福崇一边登山 一边念佛步步莲花托足 声声佛光护身身轻体健 怯病延年念佛之人:弥陀住顶 光明绕身诸佛护念 菩萨相随天神拥卫 地祇恭敬消灾免难 却病延年念佛即是:大善根大福德现世常得安稳临终往生净土不参禅 不学教 弥陀一句真心要不谈玄 不说妙 数珠一串真风调由他讥 任他笑 念不沉兮亦不掉昼夜称名誓弗忘 专待慈尊光里召悬知莲萼已标名 请君同上慈悲造恶人念佛 尚得往生 何况恶未必如善和畜生念佛 尚得往生 何况灵而号为人类以此比况 知必生也对佛有信心对己有愧心对人有爱心阿是横遍十方弥是竖穷三际陀是光明遍照此生如梦幻泡影 离开弥陀皆戏论但愿众生得离苦 何妨示现种种身无量光无量寿佛 任何时空度众生万古是非浑短梦 一句弥陀作大舟我苦恼弥陀苦恼 我安乐弥陀安乐西方韵奏般般乐 净土花开朵朵莲众生心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必见佛不向娑婆界上行 要来赡养国中生念极心开见佛时 自然身到碧莲池情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净土同一念佛无别道 远通四海皆兄弟千经万论不须标 共指西方路一条一句弥陀功已满 此外尚有何可求六字洪名真法界 不须方便自横超百亿劫中生死罪 才称名号尽消除烦恼障眼虽不见 大悲无倦常照我一句弥陀好用功 声声唤醒主人翁一向专称弥陀名 随缘杂善恐难生疑者不可信 信者不可疑念佛才开口 华池已种莲
胸中五气顶上三花是啥么意思
佛教的创始释迦牟尼佛。
出叫乔达摩。
悉达多。
经典著作:了大藏经,我一下,每天读一卷一小时。
经部就要15~6年读完,还不算论部,律部。
创始时间:公元前6~前5世纪。
基本教义:因果理论,因缘理论,无我,无常,寂静涅槃理论(三法印)。
创始地点: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0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