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传读后感
奥巴马传读后感
奥巴马传记读后现年47岁的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是全球热议的人物,因为他很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这样一位迅速崛起并带着点神秘的政治家,总是很吸人眼球的,其政治自传——《无畏的希望:重回美国梦》很快成为了美国的畅销书。
对于有志于问鼎白宫的奥巴马而言,出版自传无疑可以对聚集人气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奥巴马还是位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人。
在此书中,奥巴马“真实”地向世人展示了他对国家、事业、家庭的生命体验,同时也很好的“推销”了自己。
一、参议员奥巴马与总统布什间的私人谈话奥巴马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从党派立场角度,似乎应和布什总统划清界限。
尤其考虑到他多次不留情面地对布什展开批评,如“伊拉克撤军”、“减税救济富人”、“总统提名法官的过滤表决机制”等诸多议题。
但书中披露的他与布什间的几次谈话,也提到布什是个坦诚,富有人情味的总统,并非坏人。
在某次总统与参议员的晚餐会上,奥巴马吃完蛋糕还没来得及抹去嘴边的碎屑,布什就主动过来握手,并把他介绍给夫人劳拉。
布什向其夫人提到:“劳拉,还记得奥巴马吗,我们曾在电视上听过他2004年在民主党全国党大会的演讲,他妻子米歇尔让人印象深刻。
”奥巴马应答:“我们俩都娶了个好妻子”。
接着布什提出要和奥巴马私谈几句:“显然,你有着光明的未来,毫无疑问。
但我作为过来人,我想对你提项建议。
当万众瞩目你后,有些人就会开始向你发难,并不一定就来自我们共和党。
你们党内同样会有人杯葛你。
许多人正等你犯错。
总之你应该明白我所指,低调些。
” 奥巴马对此表示感谢,最后布什说:“我准备走啦,我得提醒你我们间拥有一些共性”,什么呢
奥巴马很好奇。
布什的回答是“我俩都得和艾伦.基斯辩论,那个家伙是个麻烦”。
奥巴马笑着送布什离场后,才突然发现谈话时,自己的手自然地搭在总统的肩上。
在美国民意调查中,美国民众一直笑话布什的痴呆,经常说错话;就对伊驻军政策,由于美军死亡逾千,民众送他“恐怖主义总统”(terror president)外号。
但看完奥巴马讲述的这个故事后,我们也会对布什坦诚、随和的性格有更多感性了解,套用奥巴马的话说:布什决不是个坏人。
自然而然地,奥巴马就转到他对美国宪法三权分立结构的理解,第三章《宪法》讲述了他对美国宪法的感性认识。
二、奥巴马体验竞选筹款的人情冷暖美国民主政治选举的关键,是个人是否拥有足够的知名度。
因为选站关键期,在电视传媒上发布广告宣传,非常重要。
2004年奥巴马决定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在伊利诺伊斯州的芝加哥,四个星期的电视广告和人员开支,估算需500万美元。
连购房都是申请抵押贷款的奥巴马一家,不能像他的三位富翁对手自掏腰包。
奥巴马开出一份详细的募捐对象名单,希望能筹集50万美元。
这些募捐对象主要是芝加哥各类职业团体,如当地劳工组织。
奥巴马自信在过去7年,其作为州议员一直为该组织利益奔走呼吁,而该组织负责人也不断承诺会投桃报李。
但在实际捐款的最后一刻,这个劳工组织负责人却将其捐助,投向了奥巴马的对手布莱尔·霍尔。
最终,奥巴马成功赢得美国国会议员提名后,回顾自己竞选资金筹措的成功之处在于,同大公司和企业等“利益集团”拉开了距离。
奥巴马着重提到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募捐的实例。
在2000年竞选总统失败后,戈尔一直为南极环保筹款而奔走呼吁。
其中被列入戈尔募捐者名单的一家大公司老总,曾得意洋洋地向奥巴马提:别看他以前是权倾朝野的副总统,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就可呼他来谈捐款事宜。
无疑,许多热衷政治捐款的大公司,并不是真正认同参政候选人本身,而是看重当选后权力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利益。
钱权交易,永远是政治的潘多拉盒子。
作为一个干净的政治新星,既要赢得选战,又不违背自己良心,无需对“利益集团”开出政治支票。
奥巴马必须另辟蹊径,开拓新的筹款渠道。
奥巴马自己现身说法,一个肯尼亚黑人的儿子,三岁遭遇父母离异,由夏威夷祖父母抚养成人,接受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教育后,通过个人的奋斗,如今在芝加哥和同为黑人的妻子米歇尔,育有二个可爱的女儿、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显然,美国是一个认同个人真正奋斗,并帮助普通人实现梦想的国度。
他开辟网站,恳请认同、怀念美国梦的普通民众,进行网络捐款。
奥巴马的捐助者名单,除个人捐款外,还有伊州教师公会、纺织业代表SEIU、酒店业代表AFSCME和食品行业UNITE HERE等非政府组织。
而要获得这些NGO的捐助,最关键的事情是填写它们草拟的调查问卷。
奥巴马坦言,它们并不属于所谓的“利益集团”,因为无论哪位政治家,都将关心提升美国教育的质量、提高美国制造和服务业的竞争力。
尽管他的竞选团队成员一再提醒它,只能迎合这些NGO立场,千万不要说不,否则将失去它们的捐款。
但奥巴马仍诚实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对所有的问题做出回答。
在和这些团体秉持不同理念之处,如针对“你是否支持废除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等问题,奥巴马在调查问卷空白处,说明自己与NGO意见不同的原因。
三、奥巴马教授及其择业观从1993年至2005年,奥巴马一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职宪法讲师。
浏览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公告,从1993年至2002年,奥巴马每年开设三门课程。
奥巴马肯定是位优秀的大学教师,首先他年轻、充满活力、长相不赖,又拥有极为出众的口才,他的演讲总是流利、激情,充满理想。
毫无疑问,最认同这种风格的对象就是大学生了。
其次,奥巴马也极具研究的学术天赋,他曾当选为美国《哈佛法律评论》的学生主编,是《哈佛法学评论》104年历史上,第一位争取到这个位子的非洲裔美国人。
在其传记中,奥巴马坦言他享受身为大学教师的工作。
除了该职业的自由外,他和年轻学生一起寻求美国宪法的真正智慧。
他们回到200多年前,探究美国先贤华盛顿、富兰克林、亚当斯、富兰克林和汉密尔顿等伟大的心灵。
奥巴马拥有出众的智慧、傲人的履历和充沛的经历,本可轻松为自己赢得丰厚的职业发展,比如留在美国东部,如Sidley & Austin等国际知名的律所。
凭他的能力,成为合伙人不成问题。
但哈佛大学毕业后,他最终选择去伊利诺伊的芝加哥,担任当地社区组织的负责人,年薪仅
【第1句】:2万美元。
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这是他的梦想。
他不完美的童年,使他立志要帮助别人并找到快乐。
在第二章《价值》文中,奥巴马坦言社区公益组织的择业选择,不仅使他找回自我,发掘生命的价值,更毅然决然投入政治选举。
他说,让人透支精力的拜票筹款、费尽心机争取党内大佬支持、当选后没完没了的文山会海,除了家人相聚时间更少,他实在找不到政治的真正价值。
而在成为社区公益计划领导人后,奥巴马重拾一直以来鼓舞自己生命成长的理想信念。
在芝加哥南部三年的社区生活,是奥巴马认为最辛苦的3年。
他同有教会背景的公益社区发展组织一起,致力于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条件。
更重要的是,社区服务、民权律师、法学教授的经历坚定了奥巴马从政的决心。
他要变革,让美国普通民众,包括黑人同胞重新对美国拥有梦想。
在该书第五章《机遇》中,他一再援引林肯总统的话:美国的本质就是机遇。
四、奥巴马的家庭“我们家厨房和浴室都有蚂蚁,下班后我要接玛丽亚,所以你负责去买瓶蚂蚁诱捕剂”。
“哦,好的”,奥巴马回答妻子的电话。
他在回家的路上突想,他的参议员同事Ted Kenney或John McCain是否也会回家时顺路捎带蚂蚁诱捕剂。
1988年奥巴马在美东Sidley & Austin律所参加三个月的暑期实习,和妻子米歇尔相遇,相互吸引后两人组建了家庭,现育有两个女儿玛丽亚和萨莎。
奥巴马披露初次接触米歇尔,就感觉这是个很有计划的女人。
她哥哥是棒球明星,所以她很早就关注体育法,并计划去纽约专门从事体育法的律师业务。
由于奥巴马决定去芝加哥发展,米歇尔只好随夫。
在女儿出生后,由于时间无法保证,米歇尔只好辞去律所工作,转而申请去芝大法学院从事短期兼职。
总之,米歇尔决心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可以每夜给女儿洗澡,哼着摇篮曲哄孩子入睡。
当2000年,奥巴马决定参加伊州参议员竞选前夜,米歇尔内心的不满终于爆发,“你总是想着你自己,抚养孩子是我一人的事吗
”对此,奥巴马觉得很委屈,他在书中披露自己为家庭的付出,“就房子管理各个细节所展开的无尽协调,都由他负责”;玛丽亚出生后的一年以内,他为保证每晚在家,选择灵活性极强的兼职工作,尽管这样可能低薪;女儿的家长见面会、舞会,他也从未缺席;他尽量推掉周日的社会活动,以陪女儿们踢足球。
自然,他坦言为这个家付出最多,牺牲最大就是米歇尔。
从她们交流的眼神中,看得出两个女儿和母亲感情最为融洽。
奥巴马开玩笑说,米歇尔常开出长串任务清单给奥巴马,而他通常会忘记大半。
2000年竞选失败后,米歇尔并没有埋怨丈夫,反而引导他发掘每天在家,关注女儿每天成长的快乐。
2004年,奥巴马再次竞选由于经费拮据,米歇尔甚至将家里房产抵押,让丈夫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顺利当选后家里穷得叮当响,奥巴马自嘲自己是美国唯一需要自己报税的参议员。
奥巴马向大家展示了其家庭处于穷窘时爱的宽容,并洋溢着其作为人父的快乐,给读者以很真实的感受。
求一篇《奥巴马传读后感》谢谢了,这两天就要。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奥巴马回忆录》显而易见,这本书记录了这位伟人总统的身世,成长与梦想,他是如此受到美国人民的爱戴,他的背景,他的肤色以及他的成就,注定他是位不平凡的伟人,我相信这是一本美国政坛有史以来最好看自传,它必将震憾我们这代正追逐梦想的年轻人,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成就我们非凡的梦想。
巴拉克•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于夏威夷檀香山.他的出生本来就是对当时社会的挑战,因为他母亲是堪萨斯白人,而他的父亲是位肯尼亚卢奥部落黑人,当时“种族通婚”意味着丑陋,预示着一种畸形的结果,可他的母亲并没有选择那些愚蠢的做法或是胎或是将孩子送向遥远的修道院.因为她相信他的孩子会像他父亲一样的优秀,说到这就不得不说说奥巴马的父亲,他是位极有才华的黑人,虽然在奥巴马两岁时因情感不和与奥巴马的母亲邓娜姆离婚,但从书中奥巴马母亲对老奥巴马的描述可看出,邓娜姆还是爱着他的,这可见他魅力之大。
而他作为肯尼亚首位非洲留学生前往美国深造,并一度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最高学府哈弗大学攻读法律系博士学位。
不幸的是他与1982年在肯尼亚车祸身亡。
而在此之前奥巴马与他的继父罗罗.素托罗来到印度尼西亚的乡下居住,这段时光是奥巴马最快乐的时间,家中像个动物园,养了鳄鱼.猴子.大鹦鹉等等…… 但生活总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母亲邓娜姆又与罗罗再次离婚,带着奥巴马回到夏威夷,但这次可没那么幸运,由于奥巴马的逐渐长大,他也逐渐发觉了什么肤色、态度、公平……当他一次一次被心爱女孩拒绝,当他不被允许进入棒球场,当一切一切发生的时候,他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他那如焦炭般的肤色,他开始堕落,学业荒废,吸食毒品麻醉自己,留恋于酒吧与赌场。
好在这样的时间没有持续很久,他逐渐开始清醒,开始改变自己,他更加的专心于学业,终于在1991年毕业于哈弗大学法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在这之后他在美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
他正式涉足于政坛在1996年时当选伊利诺伊州第十三区的参议员,从此走上政治之路,知道2004年8月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铿锵有力的讲演,开始声名大噪。
2008年8月27日奥巴马击败强敌希拉里,正式获得民主党提名总统候选人,他的成功离不开那些动人的演讲,所以他被认为最具草根魅力的领袖,他靠民间小额捐款达到
【第2句】:33亿,打破美国历史记录。
奥巴马的快速崛起已成21世纪政坛传奇,相信这位美国两百年来首位黑人总统将打开历史的新章。
《奥巴马大传》《普京大传》读书笔记20篇
了,再过一段时间,可能连书里的情节都忘记了。
从2023年起,培养一个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安静的做一枚书女。
今天就先记录下本年度看完的第一本书- 米歇尔·奥巴马传。
我一直很喜欢人物传记,但是看过的人物传记并不多;米歇尔啊,希拉里啊,邓文迪啊,等好多厉害人物的传记我都很想看,在当当上看了一下书评,都是众口难调,所以就先下单了米歇尔和希拉里的传记。
17年底出去玩就带上了米歇尔·奥巴马传,我是想在海边呆久了,得有点事儿干吧,那就看书呗,其实大家都知道,出门带书就是图个心里安慰,可能多数时候就是原封不动的带回来了,就像上学时每个假期背回家的一堆作业,开学后依然是原封不动的背回学校。
我这次也一样,在旅程中没机会看书,基本都是在路上,在疯玩。
返程时我没把书放行李箱里面托运,而是装在随身带的书包里。
就这样,飞机上没睡觉的时候就打开了这本书。
初次拿起这本书时有些小失望,因为这个不是米歇尔自己本人写的传记,买都买了就继续看吧。
“幸运”的是转机时时间不够去玩,只好在机场等待,这段时间我也在读这本书,从广州飞北京这段路上我也没看剧,还是在读书,前前后后大概6-7个小时吧,读完了。
本书分为十章来介绍米歇尔,从她的出身,家人,求学历程,职场生涯,为人处事,伉俪情深,为人父母以及后来的白宫生活等内容。
有些内容中有一些章节是重复的。
关于米歇尔的出身,文中都八到她曾曾祖父那辈了,(我没算错的话,应该是她爷爷的爷爷那辈吧)因为她的曾曾祖父是黑人奴隶,那会他们绝对没想到若干年后他的曾曾孙女会是第一夫人。
到了米歇尔爷爷的爸爸那一辈,依然是没受过什么教育,但是她爷爷的爸爸是一个很能折腾的人,在工厂当过工人,卖国报纸,也还做过鞋匠,总之都是靠着双手,凭着自己的能力谋取了一席生存之地。
到了她爷爷那一代,就有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个观念,他会让他的孩子们读报纸,对着报纸练习识字,练习口才。
到了米歇尔爸爸那一辈,美国依然是种族歧视非常严重。
总之那些错综复家的家庭背景把我看的云里雾里,终于绕到她父亲母亲这一辈了。
文中说她的母亲个字很高,气质高雅,幽默睿智,她是一位严厉的母亲但是是一位慈祥的外婆,因为她很宠爱米歇尔的两个女儿。
米歇尔的父亲是一位蓝领工人,文中说他不仅面容英俊和蔼,还是一位在家中无差评的父亲。
遗憾的是她父亲30多岁就患上了多发性硬化,55岁去世。
在这患病期间他一直坚持工作,用
奥巴马写了一本书,书名
1我们相信变革》主绍奥巴施政方略,非常详细,读完后会对奥巴马的政能有全面的认识。
不过其中语言比较专业,适合对政治感兴趣的人读。
2《无畏的希望》是一本自传性的小说,叙述奥巴马传奇的人生经历。
读完此书后,你可以对奥巴马个人魅力及其人性光辉有全面的认识。
前者是奥巴马书籍团队合著的,后者是奥巴马自著的,说句老实话,后者的趣味性和耐读性都更好
奥巴马的故事
几周前就职美国总统的马开新的美国和世界历史奥巴马的母亲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教育者。
奥巴马的母亲突破种族偏见嫁给黑人,在于奥巴马的父亲离婚后依然胸怀宽阔,为其父亲树立良好形象,并让奥巴马从小接受精英而多元化的教育,这些非常难得。
我记得在翻译《我父亲的梦想—奥巴马回忆录》一书的过程中有些很难忘的细节。
比如奥巴马小时候六岁跟随母亲去印尼以后,由于母亲没有钱送他去国际学校,只好就送他去了普通当地的印尼学校,而这些学校使用当地语言教学。
尽管如此,奥巴马母亲却深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她加倍努力自己亲自辅导奥巴马的教育。
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她都会在凌晨四点叫奥巴马起床,然后教他三个小时的英文,然后奥巴马再去学校接受当地教育,妈妈还要去上班。
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教育自己的儿子三个小时,一周连续五天,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和付出
并且他的母亲对他的寄望很高,从小教导奥巴马做人要诚恳、坦率、有主见。
奥巴马的自信、魄力和拉近不同人群的能力,以及面对强势女性能处之泰然的特点,无一不反映了母亲的影响力。
他们母子俩虽然长时间远隔重洋,但始终关系密切。
奥巴马后来在写给自己两个女儿的信中提到母亲对他的教育:“这正是我在你们这年纪时,外婆想要教我的功课,她把独立宣言开头几行念给我听,告诉我有一些男女为了争取平等挺身而出游行抗议,因为他们认为两个世纪前白纸黑字写下来的这些句子,不应只是空话。
她让我了解到,美国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我们可以不断让它变得更好,而让它更好的未竞任务,就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奥巴马的母亲把独立宣言念给奥巴马听,从小对他进行自由、民主和美国精神的教育,并且从小给他灌输了“领导国家”的理念,她对奥巴马说:“你不能像那些只顾享乐的人一样,总是坐等着机会送上门来。
”正因为懂得抓住机会,才使得奥巴马总是能在机会面前抢先一步。
这种对高层次理想的培养更是极难见到,当然也就造就了非同寻常的未来总统。
这种严格要求的教育方式也被奥巴马运用到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奥巴马在给10岁的马莉娅和7岁的萨莎写的信中敦促女儿在看到错误事物要挺身而出矫正,并努力工作让其它人也能获得“你们所拥有的机会”,他希望她们能成为有同情心和有责任感的女性,以助建造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世界。
奥巴马给她们设立以下家规:
【第1句】:不准出现以下行为:抱怨、哭闹、争辩、纠缠和恶意嘲笑。
【第2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给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上闹钟等等。
【第3句】:如果干家务,每星期能从爸爸那里领得1美元零用钱。
【第4句】:要求两个孩子安排充实课余生活:马莉娅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萨莎练体操、弹钢琴、打网球、跳踢踏舞。
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是,家长注重锻炼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可以宠爱,但不应溺爱。
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要求一致,持之以恒。
奥巴马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床铺,自设闹钟,自己起床穿衣服,干家务等,能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除了很好的家教之外,奥巴马成长的过程中书籍对他的影响很大。
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这两所大学都是美国最顶尖的大学。
学校的图书馆是奥巴马当年在哥伦比亚读书时花时间最多的地方,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书籍是奥巴马最好的伴侣和朋友。
现在网上最流行的一张奥巴马照片就是他在哈佛读书是手捧一本书的照片。
读书的好习惯和博览群书性格帮助造就了奥巴马的成长与成功。
在战后美国历届总统中,奥巴马可能是最爱读书的,而且读书的也的确很多。
从他自传广博的知识和优雅流畅的语言中我们能猜想他的阅读是非常丰富的。
美国媒体也认为,他是美国很长时间以来难得一见的“有文化的总统”。
他在自传中提到,每次遇到问题时,他都会找来相关的书阅读,希望从书中得到些启示。
奥巴马认为塑造他人生、最感动的书是《圣经》。
还有莎士比亚的悲剧,不管《哈姆莱特》还是《李尔王》,每一部悲剧都那么丰富。
你可以一年读一次,每年都读,年年有新意,年年都有你不曾留意的东西,书里有对人性两难境遇的洞察,非常有力。
著名文学学者李欧梵说:“即使奥巴马选不上总统,他也有足够资格成为一名作家。
”并称赞该书是“富于文学性的大手笔”。
从回忆父亲到回忆自己的幼年经历,从因身份焦虑而堕落到回到非洲寻求来自父亲的梦想,青年奥巴马的人生围绕寻求非同寻常的种族身份而展开,并被附上了找寻梦想的内涵。
这样很符合政治家自传要达到宣传自己的“政治正确”的目标。
当然,奥巴马又是那么诚恳地展现了他的意图,自传结构被安排得精巧别致。
其中的对话和细节如同小说般生动精彩,遣词造句也凸现了英语的晓畅优美。
奥巴马善于用细腻的文字氛围和诚恳的姿态带领读者去探究他最初的“政治缘起”。
就这一点,奥巴马不当政治家也是个优秀的作家。
于是我想到,听奥巴马的竞选成功演讲时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句子,我相信他的演讲稿多数是他亲自写就,因为它们的风格、遣词造句与他这本自传的语言都是一致的晓畅优雅。
奥巴马的文学修养是很高的,他还喜欢一些文学性极高一般人很少涉猎的著作。
奥巴马在当选总统后曾与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通过电话。
他在电话中谈了对阿根廷的了解:“大学时曾认真看过博尔赫斯和科塔萨尔的小说,因此非常了解。
” 奥巴马他最爱读《圣经》外第二喜欢的书呢
有人说就是多丽丝·古德温写的《对手团队:亚伯拉罕·林肯的政治天才》。
这本书很详细地介绍了林肯内阁的内情,有人望文生义,说奥巴马在选择内阁人选方面,效仿林肯,让白宫内布满了在政治上相互竞争的对手。
奥巴马爱读有关林肯的书,是很自然的。
除了本书外,还有人看到,去年11月中旬时,奥巴马拿着卡普兰的《林肯传》一书。
奥巴马今天当选美国总统成功,与他有一个很好的母亲,很好的家教传统和他爱好博览群书是密不可分的,且不管奥巴马未来的政治主张如何,单就其家庭教育、他母亲的育儿方式和他博览群书的习惯来说,是值得我们欣赏或予以借鉴的。
写一条有关国家大事的新闻以及读后感
国家大事读后感
【第1句】:早上吃饭,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
满眼都是无常之世事。
IMF、普京漫画、巴以冲突、坐驾卡壳什么的都是奥巴马家的事,他老人家可真忙啊!我们做家长的都要向他学习。
一位董事长自-焚,又离奇被传活了过来,出境时被抓?一位董事长据说是抱着凳子从23楼坠下,传说为了将亿贯家产留给家人作个交待?和股市相比,娱乐圈那个老人家和年青少-妇吵架的事,怕是要排在八卦排行榜外面了相比之下,真维斯大楼这种争论就明显缺少一些戏剧性不过,也只有清华这样的学校才可以堂堂地做这些,议这些其他的,除了北大,都是想想都有“罪”啊!中午来了个快递的电话,极其无礼,被我挂了他们说,你当心啊,他因此失业会提着刀子来找你!哎,我常常安慰身边的好友,说这是转型期,很快就会好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06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