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美人何处读后感
安意如 陌上花开 读后感
百度空间里一篇评论安意如的博文,虽然不是完全评价《陌上花开》,但希望对写读后感有些帮助:《世有解语花,凭谁解花语》 说起安意如,是我曾一度非常喜爱的一位作家,虽然现在对她的热情因为种种原因已消弭了许多,但我相信,只有处于这样的心态下,才能更客观理性地评价一个人,或是她笔下的文字。
安姑娘曾在2006年便因出版诗词赏析随笔《人生若只如初见》而名声鹊起,一时间傲视群雄,芳名人尽皆知。
给当时品读国学经典正热的社会吹上一股清新宜人的风。
而正当安姑娘的作品畅销之际,网上爆出安姑娘某些作品严重抄袭的丑闻,而安姑娘面对那次危机公关的表现,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因此,大众对安才女的评价从一致好评转为毁誉参半。
作为一个几乎读过安姑娘所有作品的人,我倒不禁想说说安姑娘——这个恬静的徽州女子。
一、金玉其质,冰雪为心 若说安姑娘在06年出版的《漫漫古典情》诗词赏析系列只能算是她初出茅庐之作,那去年新上市的《古典美学三境界》系列,应该算是她一套更为成熟的作品。
其中包括《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三本书,每本书分别寓意着古典美学中的“诗之美”、“人之美”、“意境之美”。
从《陌上花开》到《世有桃花》,安姑娘所倾心向往、着意书写的对象,从细致体悟传统诗词的情感天地,折向对古今女子之美的体察观照,最终结穴于疏解古典美学意象的意趣,构成了她的美丽的古典世界。
这三本书我虽然不算完整得通读过,但这般层层递进的巧妙构思,也能从中看出安姑娘驾驭古典文学的笔功与魄力。
安姑娘是徽州女子,或许是江南的楚风夷韵赋予了她领悟古诗文的天资与灵气,而她的文字与她本身一样,怀着几丝毓秀江南所特有的性灵温婉,如沾衣未湿的杏花红雨,如吹面不寒的杨柳清风,这对于生活在喧嚣现实中的人们而言,无疑是一次美的陶冶与知识的补充,也包括自己。
我在读书时有一个习惯,在阅读时用纸笔记下自己所中意的妙词佳句。
在读这三本书时,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竟需要不停地在本子上抄录,因为几乎每隔几行就有一处妙笔。
安姑娘不仅对古诗文有着充分的领悟力,对文字的拿捏也十分精准,总能将一种感受以最精妙的言词描述而出,让人迅速找到共鸣的同时,不得不钦羡其语言艺术的独到。
例如她解古老传说的意境之美,言道“故事是真实世界的反光,人们希冀看到其中更美更纯粹的精神幻象——海市蜃楼的不真实并不妨碍它的美为世人传颂”,以海市蜃楼比喻传说的虚无灵透之美,着实令人为之击节。
若是用清代小说《镜花缘》中一句“金玉其质,冰雪为心”来形容安意如探寻古典文学美的灵性,当不为过。
读其书如见其人,我仿佛透过一本书,望见了一位知己。
二、花开花落难长久 毋庸置疑,安姑娘对诗文的领悟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均很强,文辞华美婉约,这也是我最初沦陷在她的文字中的原因。
但当自己的热情褪去后再重翻她的书,我不由发现,安姑娘对文学的领悟是局限的,而她那令人艳羡的美文佳句,更大程度上是源于她作为女子的灵慧,而并非是对历史和生命的感悟(她身为80后作家因人生阅历的因素,也的确不具备这项资本),这既是她赏析古典诗文的一大优势,也是一大劣势——她的文字太水性、太柔软,犹如闺阁之言,从而缺乏张力和可塑性。
好的文字一定是有力量的,它可刚可柔,可以如猛虎,亦可以如蔷薇,但我更中意于刚柔并济的力量。
《老子》有言,“一阴一阳谓之道,冲气以为和”,“和”,即是平衡。
若是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古诗词亦有这般刚中带柔、柔中有刚的韵味。
像韩寒那般犀利的文笔,想不招惹是非都难,而安姑娘自成名以来,一贯以其温柔多情、清丽玲珑的文字为人所爱。
这二人的确都成了名,但二人的写作风格里,都缺少一种“和”的气质。
再以此通观安姑娘整套《古典美学三境界》,大多篇章都可用八个字来评价——“阴柔有余,阳刚不足”。
安姑娘的文字美则美矣,但与时代、社会相对隔膜,犹如浸淫于江南烟雨里的迷梦。
安姑娘费了大量的辞藻去诗化爱情的凄美,花了太多的笔墨去描绘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
如此这般风花雪月,吟咏不绝,令无数小女子为之痴倒,可吟来吟去,纵使是豆蔻词工,也无非是闺房眼界,仅此而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不缺的就是思妇怨女,中国女子可以没有一个耀目的地位,但不能没有开阔的世面与胆识。
若在少年时就只知道吟花咏月、耽于风情,这般小女子眼界,又哪里谈未来驾驭人生的魄力
既然言已至此,我又不由地想评论几句以我的年龄不适合评论的话:纵观中国当今文艺市场与网络文学,如安姑娘这般吟诵风花雪月的作品太多,可真正能震撼人心、具有思想力量的作品太少。
那些正在或曾经受人热捧的作品,虽主题各不尽同,但其内容大多是爱情的凄婉动人、守候的缱绻悱恻、才子佳人们死生契阔的痴心绝恋。
这些固然是美,因为它歌颂的是人所独具的情感。
可这美中,更多的是幻梦中的纸花,灯影下的泡沫,缺乏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与生命的质感,可大多数人却被这乱花迷了眼,迷了神智,以为世间之美不过如此。
正如先生所言:“艺术只有两条路,小路娱己娱人,大路震撼人心。
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当下社会亦然。
或是再捅破一些——我说的是很多同龄人。
当然,我亦不是想将笔锋直接对准安姑娘。
既然都读到了这一段,应该能看出。
表面上虽说的是她,但也不过是借其为一个引子。
我真正想说的,是当下被人们所热捧的一种文学气象(90后才女们尤甚),但这种气象偏偏是我所不太喜欢的。
另外,安姑娘同样有一篇令我难以释卷的文章——《观音》一书的后记,名曰《随时准备老去》。
字里行间,将当下文学风气与世人之态评论得淋漓尽致,洋洋洒洒数千字,写得实在是好,让我霎时间看到了安姑娘胸中那指点千帆的气魄。
为什么这样的文字安姑娘却不多写写,而仅仅是放在一本书的后记里呢
求 安意如 《人生若只如初见》《美人何处》《思无邪》和《陌上花开》的epub 文档。
我发你邮箱吧,但是本来是想回答另一个的提问的,她只要安妮宝贝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和思无邪
安意如有哪些作品
《当时只道是寻常 》《陌上花缓缓地归 》《人生若只如初见 》《思无邪 》 《惜春记 》《要定你言承旭 》 《看张爱玲画语 》 《观音》《美人何处》 安意如是她的笔名,她本姓张,名字也很是普通,不为人所知,早前在网上的笔名叫如冰恋枫。
安意如患有先天性脑瘫,长大后留有后遗症,对正常行走有很大影响。
等到读大学了,也只考上一个不出名的职业技术学院,学财经专业。
因为身体,安意如小时候一度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子,但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她自幼就热爱古典诗词。
在北京面对记者时,她说:“自卑的感觉其实存在于内心,后来伤口渐渐淡了。
你知道它存在,但已经不会有什么影响。
” 2004年她改名安意如,意思是想过一种安宁、自由的生活。
和很多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她很早就喜欢上网,混迹于一个叫“金庸客栈”的论坛,网名叫如冰恋枫。
毕业后,安意如曾从事过财会方面的工作,但很快就辞职,尽管行走不便,她还是走了云南等很多地方,一个人走走停停,一个人读读写写。
一个喜欢古诗词和金庸,从小喜欢与自己内心对话的女孩子,文笔好是可以想见的,由于在论坛上显示出来的才气,安意如很快就找到了属于她的机会。
她的第一本书叫《要定你,言承旭》,写一群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女孩子的故事,与可爱淘的《狼的诱惑》有几份相似。
尽管文笔上佳,但是这本书的卖点是“言承旭”三个字,安意如并没有在书中显示出自己。
真正让人惊奇的是她的第二本书《看张:爱玲画语》,这本书显示出安意如的才情,因为她以自己21岁的青春拥抱了那个轻叹过“出名要趁早啊”的奇女子,正是有了小时候的寂寞与古诗词的营养,她读懂了张爱玲的华丽和苍凉,体察到了张爱玲笔下热闹背后的凄凉。
研究张爱玲的著作可谓多矣,但是真正能做爱玲知音的几十年来恐怕没有几个,安意如算是其一。
她的出生可谓不幸,但是,她走近了古诗词,走近了张爱玲,又是多么幸运。
在北京的一家咖啡厅里,一位出版商惊叹于小小年纪的她对古典诗词的熟悉和感悟,就策划了《人生若只如初见》,没想到就一下子火了,一如当年张爱玲遇见周瘦鹃的《紫罗林》杂志。
很多人读安意如的书,都会忘了她的年龄。
她自认心理年龄比较老,很多同龄人看不懂想不明白的事情她已经看得很明白,“我觉得我有着40岁女人的心态。
” 虽然先天脑瘫,但身残志坚。
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虽然之前的有些作品是有太多的借鉴,但是她自己确实还是很有才华的,文字很美。
可以去她的博客看看啊
安意如是个怎样的作家
[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双子座,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徽州绩溪(今属安徽宣城),现定居北京 。
自由写作者。
先天轻微脑瘫,身残志坚。
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2002年毕业于安徽某中专院校,做过短时的文秘和会计。
2003年以如冰恋枫为名混迹于金庸客栈。
2004年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于2005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当时笔名为粉Q女生) 翌年2月赴京参与动画剧本创作,并写作《看张·爱玲画语》,由云南美术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
此后与北京弘文馆建立合作关系,创作诗词评赏“浪漫古典情”系列,去年8月至10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推出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思无邪》。
这三本书因大量内容一字不改复制他人作品引发媒体争议。
2007年6月出版言情小说《惜春纪》(此书因篡改《红楼梦》人物关系而引起争议,其中最令人匪疑所思当属惜春成为秦可卿与贾珍“夫妇”的女儿)并因内容高度“模仿借鉴”晋江goodnight小青专栏小说引起网友指责。
其中有若干段落与二月河《康熙大帝》中的内容高度一致。
2008年9月在取回《陌上花开缓缓归》的版权后,与万卷出版公司合作出版《陌上花开》,内容与前者基本一致。
2009年1月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出版《观音》,赏析元代戏曲。
2009年8月出版新书《美人何处》,因引用“人面不知何处去”错用为“美人不知何处去”,且内容多有炒冷饭的嫌疑,网络评价不高。
2009年12月发表博文《吃茶去》,自称参加林清玄茶会,记录林清玄语录若干,被网友揭发博客内容是林清玄在北京时尚廊所开讲座的新闻内容摘抄。
被网友揭发后或以各种理由狡辩或不予回应,并曾在家乡网站上发表炫富贴。
[编辑本段]
【作品详解】 《要定你,言承旭》 《看张·爱玲画语》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思无邪》 《陌上花开缓缓归》( 再版后书名改为《陌上花开》) 《惜春记》 《观音》 《美人何处》 [编辑本段]
【抄袭列表】 注意:此表是安意如确有抄袭的文章列表。
此抄袭列表经众多网友核实并提供具体文字、截图对比
如果网友想了解更多,请查看历史版本,
【第1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抄袭
【江湖夜雨】的文章38处
【第2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照搬邓小军《红豆意向的“脱胎换骨”》300余字,全文连标点符号都未修改。
【第3句】:《思无邪》抄袭
【江湖夜雨《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18处
【第4句】:《思无邪》多处抄袭
【《先秦诗鉴赏辞典》】:整段整段的照搬
【第5句】:《思无邪--一夜征人尽望乡》抄袭
【伯夷列传的翻译】[13句抄了12句]
【第6句】:《思无邪——辛苦,还是心苦》抄袭
【《百家姓起源》(姓氏起源——百里)】——百里奚的人生经历,几百字从头抄到尾,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
【第7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二)长恨歌》抄袭
【侯虹斌《红颜》】:目前为止,抄袭2处
【第8句】:《思无邪——一夜征人尽望乡》抄袭
【余冠英:《诗经选译》】几百字的翻译,只改动了几个字。
【第9句】:《思无邪——若走过漫漫长夜》大段抄袭
【赵逵夫:《邶风、绿衣》赏析】
【第10句】:《思无邪——若走过漫漫长夜》抄袭
【散淡书生:诗经浅解(三)》(《绿衣》篇)】
【第11句】:《思无邪——“长恨歌”的前生》一章70%篇幅抄袭
【萧华荣:《诗经·卫风·硕人》赏析】
【第12句】:《思无邪——离得开了你,让我坚强》抄袭
【扬之水:《诗经别裁》】
【第13句】:《思无邪——生死相许又如何
》抄袭
【朱杰人龙向洋:《国风·邶风·日月》赏析】
【第14句】:安意如2006年12月的一篇博客文《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上\\\\下)抄袭天涯ID
【佳人和泪】的《一世风华写人生――谢安的精彩小故事》
【第15句】:《思无邪——这次我是真的决定离开》大篇幅抄袭
【徐培均:《诗经·卫风·氓》赏析】,这章抄袭超过了70%的篇幅。
如果不算安意如文中引用和翻译诗经的部分,全文抄袭超过80%
【第16句】:《思无邪——你看,你看,从前的脸……》抄袭
【戴元初:《诗经·王风·黍离》赏析】三段
【第17句】:《思无邪——昙花飞落,一念千年》一章大篇幅抄袭
【骆玉明顾伊:《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赏析】,再度超过70%篇幅。
【第18句】:《思无邪——一出有预谋的乱伦悲剧》几百字抄袭
【招福:《公主是怎样生活的》之<齐国有一对姐妹花>】
【第19句】:《思无邪——史家之言》一篇抄袭抄袭
【招福:《公主是怎样生活的》之<齐国有一对姐妹花>】和
【昝亮:《诗经·鄘风·鹑之奔奔》赏析】,这章抄袭篇幅超过60%
【第20句】:安意如一篇博客文《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几百字抄袭:→蜘蛛:《慕容冲——阿修罗》[原文标题偶就不贴了,这是其中滴一章,反正出自“蜘蛛”的《花痴笔记》^^]→烟雨长安MM:
【百度慕容冲吧】的帖子
【第21句】:《思无邪——八卦的开始,一生的结束》一章抄袭以下四位作者,本章抄袭总篇幅再度超过70%→
【“庭院深深”站长:阿芸(Connie)《后妃故事——夏商周秦卷之卫宣姜》】→
【招福:《公主是怎样生活的》之<齐国有一对姐妹花>】→
【江湖夜雨: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2)许穆夫人】→
【蒋立甫:《诗经·鄘风·墙有茨》赏析】
【第22句】:《思无邪——惊才绝艳,女中豪杰》一章超过90%篇幅抄袭:→
【江湖夜雨:《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
【《中国通史》妇女》许穆夫人赋《载弛》】→
【《男人汗颜或者不好意思的女人-许穆夫人》】(网络原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摘编资料)→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卫》】等等
【第23句】:《思无邪——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500多字抄袭
【陈铭:《诗经·卫风·淇奥》赏析】,此章很短,抄袭篇幅约三分之一。
【第24句】:《思无邪--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完全抄袭陈文忠<<陟岵》赏析,〈辞典〉上的这篇赏析从头到尾包括翻译均被引用。
【第25句】:〈思无邪--十八春,时间为你我证明了什么〉中翻译抄袭了曹光甫的〈敝笱〉赏析。
【第26句】: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抄袭侯虹斌的<红颜><李清照:一切从门当户对开始>
【第27句】:安意如《此一生,与谁初见
——自己给自己的书评》抄袭张悦然《词如花种》
【第28句】:安意如《陌上花开缓缓归》抄袭《上下五千年》中《“海龙王”钱镠》与《僧中诗杰贯休》
【第29句】:安意如《陌上花开缓缓归》中《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抄袭小号鲨鱼《那些荒烟蔓草的爱情一》 30。
《陌上花开缓缓归》中第一章第三节——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3900字中有1700字抄袭
【第31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结尾点睛之笔完全抄袭《读者》上的文章
【第32句】: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前言倒数第九段整段抄袭豌豆黄儿《饮水词人纳兰性德》第四段
【第33句】:安意如《惜春纪》——《永远在手心之外》一章多处环境描写抄袭
【二月河《雍正皇帝》】
【第34句】:安意如《惜春记》——《永远在手心之外》一章,惜春嫁给侯爷剧情完全抄袭自
【goodnight小青2003年创作的小说《琵琶行 月魄》】
【第35句】:安意如《惜春记》——《永远在手心之外》一章,多处对话、环境、衣着打扮完全抄袭自
【goodnight小青2003年创作的小说《琵琶行 月魄》】,甚至有一部分一字不改完全照搬。
【第36句】:安意如博客文章《吃茶去》,内容系摘录自2009年10月31日林清玄北京时尚廊讲座的网易新闻内容。
[编辑本段]
【详细对比】
【安意如:《思无邪》——这次我是真的决定离开】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感人心弦,催人泪下。
《氓》诗是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远不如《孔雀东南飞》那样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真实细致地反映出来。
将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
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叙事诗的某些特征。
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氓》诗共六章,每章十句,在《诗经》里算是长的。
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
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
”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
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来打女子的主意。
男子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
可是这位单纯的、为爱所困的女子看不透他的狡猾多变,喜怒无常的本质、、、表示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
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望不到男子的车驾,便担心的泪流不止;见到他的车,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
他们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一切顺利。
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嫁妆,嫁了过去。
这两章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
”(《诗经原始》)一个“痴”字。
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徐培均:《诗经·卫风·氓》赏析】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感人心弦,催人泪下。
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
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
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全诗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
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
”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
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爱情,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
可是这位单纯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质,说是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
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
她还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
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
这两章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
”(同上)一个“痴”字。
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安意如:《思无邪》——这次我是真的决定离开】 《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
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
(《诗集传》) 桑葚是甜的,斑鸠吃多了容易醉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太迷恋则易上当受骗。
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
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
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说明了女子年龄增长,容颜由盛到衰,更暗示了时光的推移。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岁,多年。
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
”、、、、、、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
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
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
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诗的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由于她的辛苦操持、、、、、、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
详解安意如
【个人简介】 先天脑瘫,身残志坚。
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2002年毕业于安徽某中专院校,做过短时的文秘和会计。
2003年以粉Q女生为名混迹于金庸客栈。
2004年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于2005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当时笔名为粉Q女生) 翌年2月赴京参与动画剧本创作,并写作《看张·爱玲画语》,由云南美术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
此后与北京弘文馆建立合作关系,创作诗词评赏“浪漫古典情”系列,去年8月至10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推出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思无邪》。
2007年6月出版言情小说《惜春纪》(此书因篡改《红楼梦》人物关系而引起争议,其中最令人匪疑所思当属惜春成为秦可卿与贾珍“夫妇”的女儿) 2008年9月在取回《陌上花开缓缓归》的版权后,与万卷出版公司合作出版《陌上花开》,内容与前者基本一致。
2009年1月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出版《观音》,赏析元代戏曲。
[编辑本段]
【作品详解】 《要定你,言承旭》 《看张·爱玲画语》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思无邪》 《陌上花开缓缓归》( 再版后书名改为《陌上花开》) 《惜春记》 《观音》 《美人何处》[编辑本段]
【抄袭列表】 注意:此表是安意如有抄袭的文章列表。
如果网友想了解更多,请查看历史版本。
【第1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抄袭
【江湖夜雨】的文章38处
【第2句】:《思无邪》抄袭
【江湖夜雨《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18处
【第3句】:《思无邪》多处抄袭
【《先秦诗鉴赏辞典》】:整段整段的照搬
【第4句】:《思无邪--一夜征人尽望乡》抄袭
【伯夷列传的翻译】[13句抄了12句]
【第5句】:《思无邪——辛苦,还是心苦》抄袭
【《百家姓起源》(姓氏起源——百里)】——百里奚的人生经历,几百字从头抄到尾,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
【第6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二)长恨歌》抄袭
【侯虹斌《红颜》】:目前为止,抄袭2处
【第7句】:《思无邪——一夜征人尽望乡》抄袭
【余冠英:《诗经选译》】几百字的翻译,只改动了几个字。
【第8句】:《思无邪——若走过漫漫长夜》大段抄袭
【赵逵夫:《邶风、绿衣》赏析】
【第9句】:《思无邪——若走过漫漫长夜》抄袭
【散淡书生:诗经浅解(三)》(《绿衣》篇)】
【第10句】:《思无邪——“长恨歌”的前生》一章70%篇幅抄袭
【萧华荣:《诗经·卫风·硕人》赏析】
【第11句】:《思无邪——离得开了你,让我坚强》抄袭
【扬之水:《诗经别裁》】
【第12句】:《思无邪——生死相许又如何
》抄袭
【朱杰人龙向洋:《国风·邶风·日月》赏析】
【第13句】:安意如2006年12月的一篇博客文《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上\\\\下)抄袭天涯ID
【佳人和泪】的《一世风华写人生――谢安的精彩小故事》
【第14句】:《思无邪——这次我是真的决定离开》大篇幅抄袭
【徐培均:《诗经·卫风·氓》赏析】,这章抄袭超过了70%的篇幅。
如果不算安意如文中引用和翻译诗经的部分,全文抄袭超过80%
【第15句】:《思无邪——你看,你看,从前的脸……》抄袭
【戴元初:《诗经·王风·黍离》赏析】三段
【第16句】:《思无邪——昙花飞落,一念千年》一章大篇幅抄袭
【骆玉明顾伊:《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赏析】,再度超过70%篇幅。
【第17句】:《思无邪——一出有预谋的乱伦悲剧》几百字抄袭
【招福:《公主是怎样生活的》之<齐国有一对姐妹花>】
【第18句】:《思无邪——史家之言》一篇抄袭抄袭
【招福:《公主是怎样生活的》之<齐国有一对姐妹花>】和
【昝亮:《诗经·鄘风·鹑之奔奔》赏析】,这章抄袭篇幅超过60%
【第19句】:安意如一篇博客文《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几百字抄袭:→蜘蛛:《慕容冲——阿修罗》[原文标题偶就不贴了,这是其中滴一章,反正出自“蜘蛛”的《花痴笔记》^^]→烟雨长安MM:
【百度慕容冲吧】的帖子
【第20句】:《思无邪——八卦的开始,一生的结束》一章抄袭以下四位作者,本章抄袭总篇幅再度超过70%→
【“庭院深深”站长:阿芸(Connie)《后妃故事——夏商周秦卷之卫宣姜》】→
【招福:《公主是怎样生活的》之<齐国有一对姐妹花>】→
【江湖夜雨: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2)许穆夫人】→
【蒋立甫:《诗经·鄘风·墙有茨》赏析】
【第21句】:《思无邪——惊才绝艳,女中豪杰》一章超过90%篇幅抄袭:→
【江湖夜雨:《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
【《中国通史》妇女》许穆夫人赋《载弛》】→
【《男人汗颜或者不好意思的女人-许穆夫人》】(网络原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摘编资料)→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卫》】等等
【第22句】:《思无邪——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500多字抄袭
【陈铭:《诗经·卫风·淇奥》赏析】,此章很短,抄袭篇幅约三分之一。
【第23句】:《思无邪--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完全抄袭陈文忠<<陟岵》赏析,〈辞典〉上的这篇赏析从头到尾包括翻译均被引用。
【第24句】:〈思无邪--十八春,时间为你我证明了什么〉中翻译抄袭了曹光甫的〈敝笱〉赏析。
【第25句】: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抄袭侯虹斌的<红颜><李清照:一切从门当户对开始>
【第26句】:安意如《此一生,与谁初见
——自己给自己的书评》抄袭张悦然《词如花种》
【第27句】:安意如《陌上花开缓缓归》抄袭《上下五千年》中《“海龙王”钱镠》与《僧中诗杰贯休》
【第28句】:安意如《陌上花开缓缓归》中《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抄袭小号鲨鱼《那些荒烟蔓草的爱情一》 29。
《陌上花开缓缓归》中第一章第三节——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3900字中有1700字抄袭
【第30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结尾点睛之笔完全抄袭《读者》上的文章
【第31句】: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前言倒数第九段整段抄袭豌豆黄儿《饮水词人纳兰性德》第四段
【第32句】:安意如《惜春纪》——《永远在手心之外》一章多处环境描写抄袭
【二月河《雍正皇帝》】
【第33句】:安意如《惜春记》——《永远在手心之外》一章,惜春嫁给侯爷剧情完全抄袭自
【goodnight小青2003年创作的小说《琵琶行 月魄》】
【第34句】:安意如《惜春记》——《永远在手心之外》一章,多处对话、环境、衣着打扮完全抄袭自
【goodnight小青2003年创作的小说《琵琶行 月魄》】,甚至有一部分一字不改完全照搬。
[编辑本段]
【详细对比】
【安意如:《思无邪》——这次我是真的决定离开】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感人心弦,催人泪下。
《氓》诗是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远不如《孔雀东南飞》那样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真实细致地反映出来。
将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
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叙事诗的某些特征。
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氓》诗共六章,每章十句,在《诗经》里算是长的。
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
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
”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
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来打女子的主意。
男子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
可是这位单纯的、为爱所困的女子看不透他的狡猾多变,喜怒无常的本质、、、表示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
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望不到男子的车驾,便担心的泪流不止;见到他的车,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
他们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一切顺利。
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嫁妆,嫁了过去。
这两章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
”(《诗经原始》)一个“痴”字。
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徐培均:《诗经·卫风·氓》赏析】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感人心弦,催人泪下。
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
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
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全诗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
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
”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
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爱情,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
可是这位单纯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质,说是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
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
她还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
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
这两章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
”(同上)一个“痴”字。
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安意如:《思无邪》——这次我是真的决定离开】 《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
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
(《诗集传》) 桑葚是甜的,斑鸠吃多了容易醉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太迷恋则易上当受骗。
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
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
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说明了女子年龄增长,容颜由盛到衰,更暗示了时光的推移。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岁,多年。
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
”、、、、、、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
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
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
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诗的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由于她的辛苦操持、、、、、、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
【徐培均:《诗经·卫风·氓》赏析】 《诗集传》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
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
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
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
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
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岁,多年。
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
”(程俊英《诗经译注》)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
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
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
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诗之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
【安意如:《思无邪》——这次我是真的决定离开】 诗的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由于她的辛苦操持、、、、、、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
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耻笑。
《诗集传》释此段云:“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
”朱熹说女主人公“淫奔”,是道学家的古板气息,我们可以嗤之以鼻;但其他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她当时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氓》中女子的遭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以及夫权对女子的压迫。
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孟子·滕文公》下)这位女子开始时是在集市上与一平民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的,后来又乘垝垣相望,显然与礼有悖,终遭丈夫的休弃,受尽兄弟讥讽。
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与礼教产生直接的冲突,最终导致了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诗集传》云此段“兴也”,其实更准确的说它是比中有兴。
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吗
方玉润认为:“虽然口纵言已,心岂能忘
”(《诗经原始》)。
是的,从这女子一贯重情的性格来看,她对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起码一时三刻绝对做不到。
、、、自汉代以来,却为学者所不耻、、、认为是“刺淫奔”之作,朱熹甚至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并进一步引申说:“士君子立身一败,而万事瓦裂者,何以异此
可不戒哉
” 好像全天下人都要如他所宣扬的从封建礼教出发,要求妇女乃至读书人树立强烈的节烈观 还是清人方玉润比较公正,他的《诗经原始》写得也好。
他评说此诗“为弃妇而作也”,并以之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相比,认为“此女始终总为情误”
【徐培均:《诗经·卫风·氓》赏析】 诗之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
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
《诗集传》释此段云:“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
”说女主人公“淫奔”,固不足取;但其他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她当时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
这位女子开始时是在集市上与一平民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的,后来又乘垝垣相望,显然与礼有悖,终遭丈夫的休弃,兄弟的讥讽。
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与旧礼教产生直接的冲突,因而导致了婚姻悲剧的发生。
《诗集传》指出“此则兴也”,其实它是比中有兴。
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吗
方玉润认为:“虽然口纵言已,心岂能忘
”(《诗经原始》)是的,从这女子一贯钟情的性格来看,她对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悲剧性格。
然而自汉代以来,学者多以此诗为“刺淫奔”之作,宋朱熹甚至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并进一步引申说:“士君子立身一败,而万事瓦裂者,何以异此
可不戒哉
”(《诗集传》)这是从封建礼教出发,要求妇女以至读书人树立封建的节烈观 还是清人方玉润比较公正,他在《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为弃妇而作也”,并以之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相比,认为“此女始终总为情误”
安意如《陌上花开》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安意如《陌上花开》的内容及意义:内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乐府三行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郎艳独绝,世无其二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人生长恨水长东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回不去的梦廊桥青瓷名剑风流总跋——如是我闻意义: 《陌上花开》是肆时歌音乐团队推出的翻唱专辑《吾与伦比》里的一首歌曲。
《陌上花开》是国内古典诗词鉴赏才女安意如的乐府诗词赏析合集。
《陌上花开》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选曲为周杰伦《兰亭序》的钢琴伴奏。
由肆时歌的流颜知锦年填词;周子悦、御小雅演唱。
如今已正式上线酷狗音乐库。
《陌上花开》是国内古典诗词鉴赏才女安意如的乐府诗词赏析合集。
收录了安意如品点古典文学中最美情诗共39篇。
“安意如古典美学三境界”中的“诗之美”。
2013年修订版中新增安意如私房散文,文笔清新,满溢是安意如文字独有的诗韵气质。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80后自由写作者,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宣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2005年9月,出版传记文学《看张·爱玲画语》。
2006年8月,出版文学随笔《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当时只道是寻常》。
2006年10月,出版文学随笔《思无邪——诗三百》。
先天轻微脑瘫,身残志坚。
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影响广泛。
私家标签:文字修行、避世之心、无常、远游、隐居、诗茶相契、西藏云南。
过往作品:《思无邪》《观音》《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惜春纪》 最新作品:《日月》、《再见故宫》
安意如的作品有哪些
她的风格是什么
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直到这本《陌上花开缓缓归》,在安意如的作品中,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几千年来什么都翻天覆地的变了,但是只有人心的变化是缓慢的。
安意如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结合宏观的历史环境和细腻真挚的人类情感,用现代的视角阐述了她独特的想法,当读者用心去体会,去理解,去阅读的时候,顿时,有种跨越时代的心心相印之感。
安意如说:要去看隐藏在诗词后面的故事,要写一些真的情感、真的人,仔细描述出那些跨越历史时空的真性情,不因人废文,亦不因文废人。
”正是在这个想法的支持下,她,动笔写出一系列古诗词赏析的文章。
而《陌上花开缓缓归》,无疑是将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和思考。
《要定你,言承旭》这是安意如第一部都市言情小说,问世即受到热烈追捧。
安意如第二部著作。
一部关于张爱玲的散文集。
在众多的纪念张爱玲的文字中透出特有的清新。
《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统赏)漫漫古典情系列之一。
以安特有的视点和笔触评赏古典诗词。
这是一部评赏清代奇才纳兰性德词的著作,是漫漫古典情系列的第二部著作。
安意如解读诗经,信手拈来,缓缓解读,文字婉转优美。
这是漫漫古典情系列的第三部著作。
《惜春纪》,安意如重写红楼生死绝恋但《惜春纪》却的确不是《红楼梦》,在这里,惜春做着一场比红楼之梦更繁更空的梦。
漫漫古典情系列的第四部著作。
安意如描绘出一幕幕《乐府》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以古典诗词研读见长的80后作家,2005年出版《看张爱玲画语》,获得好评。
其后开始写作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
《惜春纪》… 精彩书评: 在张爱玲去世十周年之际,翻翻书报刊,“张看”“看张”满天飞,张爱玲这位“临水照花人”魅力不减当年。
作家们大书特书其人其事,名演员也争着抢着饰演她,为其倾倒者甚众。
其中便有个安意如,不知何方佳人,但一本《看张》写得清音流转,透着一个玲珑剔透的女子对另一个旷世才女,没遮没掩的心仪和用尽心思的揣摩。
我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却不甚喜欢她编织的故事。
一直以来也不曾想过为什么,倒叫安意如的一句话点醒了,她说张爱玲的小说散文“刀光气过胜”。
真是如此,在张爱玲温香软语的文字里,那些个男人女人可人儿,个个城府极深,看得人冷到心里去。
由我的想法,爱一个人可以对他撒娇耍赖甚至撒泼,就是不该用心机。
然而活生生的世界里,赢的往往是那些会使心机之人,这理儿张爱玲年轻轻便悟了出来,因而就有白流苏、范柳原之流……只是张爱玲所有的机敏都用到书里去了,在俗世中她木讷稚拙,不见一点女人的娇媚。
“注定不是那种能抓牢男人的女子,”安意如评着又护着:“她只是个女子,一个委曲求全容易受伤的女子。
” 安意如的“看张”还另有一番与众不同的发现,书中一段张爱玲姑姑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这位姑姑藏着一份惊天动地的爱情,年轻时她爱上一个人,一等六十载,守身如玉,七十八岁方嫁得意中人,听上去宛如天方夜谭。
这世上越聪明的女子越容易夹缠在俗事中,想要的总在手心外,烦恼如何断得了。
还是小女子的幸福简单得多。
就像张爱玲的姑姑,从爱上那个人起便心无旁骛,虽等了一生一世,但有爱相伴再长久也甜蜜,胜却张爱玲那一朵朵在尘埃里开出的爱之花。
古诗的艺术魅力曾敏之读后感
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陌上花开》,《世有桃花》,《美人何处》 王臣:《世间最美的情郎》,《谁念西风独自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