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安禄山发动叛乱读后感

安禄山为何发动叛乱

范阳 8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失明发动叛乱史称什么

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

史称”安史之乱“。

附资料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地点是

范阳 7

安禄山叛乱的结果

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

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

  三)禄山被杀——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

郭子仪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四)思明叛变——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

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五)思明称帝——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六)平定乱事——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

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

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总括来说,安史之乱虽草草平定,但是仍不能全面地统一中国只是收后长安与洛  阳;而自安史之乱后,中国国势也一落千丈了。

  安史之乱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  

【第1句】:藩镇割据 —— 安史余党,讨贼有功之将领等,唐室各授以镇帅,各拥兵割地。

唐室不能制,形成日后藩镇割据之祸。

  

【第2句】:边患严重 —— 安史叛时,朝廷抽调西北兵平乱,於是边州无备。

吐蕃乘虚而略取河西,陇右之地,威胁西京;又联合南诏,诠窥西南。

东北之契丹又乘虚进入塞内,至令唐室有后顾之忧,终至一蹶不振。

  

【第3句】:宦官擅政 —— 宦官乘安史之乱,得以掌握禁军,左右朝政,又与大臣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终酿成宦官之祸及朋党之争。

  二)经济方面:  

【第1句】:物资短缺 —— 安史之乱,地方残破,物资短缺,造成物价飞涨现象,例如米价比开元时高涨三百多倍,斗米万钱。

且回纥恃助唐平乱有功,缴索岁帛二万匹,由是中央经济日渐枯竭。

  

【第2句】:增加税收 —— 安史之乱,人民流散,户籍散佚不少,使「租庸调制」遭受严重破坏,国库岁入大减,因而另立名目,徵收其他税项,以资弥补,致影响民生。

  三)社会方面  

【第1句】:北方人口锐减 —— 安史之乱,祸延今之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各省叛军所过,人民不死於兵祸,则流亡他地,数百里内无人烟,出现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的现象。

  

【第2句】:政治、经济、  文化重心南移 —— 黄河流域,经九年战争,社会战火摧残,破坏不已,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加速向南迁移。

  总括而言,自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由盛转衰,可说是中国 历史上盛衰的分界线。

及至宋元明清等代,亦未能使国势超越閞元之盛世,故安史对中国的破坏力很强,对中国的影响甚大。

安禄山什么时候开始叛乱

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拥有重兵,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使强大的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叛乱后称帝,做了二年瞎眼皇帝,被其子谋杀。

叛乱经过:天宝十四载(755)正月,安禄山遣副将何千年奏表朝廷,请求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

玄宗命中使宣付中书门下,即日便写告身交付千年。

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奏言玄宗,认为安禄山以蕃将代汉将“其反明矣”,但玄宗虽不相信,他听从了宰相加封安禄山带左仆射平章事衔,追赴朝廷的建议,却将起草制书留而未发,暗中遣中使辅璆琳以送柑子为名,去范阳观察安禄山动静。

不料璆琳受安禄山贿赂,回来后不据实以报,反大谈安禄山竭忠奉国之事,玄宗信以为真,遂烧掉了制书草稿。

安禄山决定反叛后,对朝廷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对朝廷来的使者一般称病不出迎,会见时,也是刀枪林立,戒备森严。

四月,玄宗命给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至范阳后过了二十多天,在武士的挟持下安禄山才召见了他,根本没有臣子的礼节,士淹回来后却“不敢言”。

杨国忠屡奏安禄山谋反而玄宗不听,他决定采取更加露骨的做法以激怒安禄山。

他让京兆尹包围其住宅,搜求反状,并逮捕了其门客李超等,送御史台缢杀。

禄山闻讯后,心中恐惧。

六月,玄宗为安庆宗与荣义郡主完婚,手诏禄山观礼,禄山辞病不至。

可是到了七月,安禄山突然上表献马三千匹,每匹有二人护送,并由二十二名蕃将押送。

河南尹达奚珣疑禄山其中必有阴谋,建议推迟至冬天再献,并由官府给马夫。

这时,玄宗始怀疑安禄山别有用心,正巧辅璆琳受贿事泄露,借故把他处死,即派中使冯神威持手诏告谕安禄山冬天献马,并说:为卿新作一汤池,十月于华清宫待卿。

冯神威至范阳宣旨,安禄山坐在床上微微起动身体,也不下拜,听了诏书后淡淡地说:“圣人安稳。

”又说:“马不献亦可,十月灼然诣京师。

”之后即把他置于馆舍,不再见他。

冯神威受到如此冷遇,回京后向玄宗哭着说:“臣几不得见大家”。

安禄山虽已决计发动武装叛乱,但并没有立即亮出反唐旗号,他行动仍然十分诡秘,只与他的几个心腹密谋过此事,知其内情的也只有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三人,其余将佐尚一概不知。

从八月起,安禄山常常犒劳士卒,秣马厉兵,似战前的准备工作,不知内情的人还感到十分奇怪。

十一月六日,安禄山突然召集大将们举行宴会,在酒酣耳热之时,拿出了事前绘制好的地图给大家看,图上标明了从范阳至洛阳沿线的山川形势、关塞要冲,向将领暗示了他的进军路线。

宴会结束时,向每人赏赐了金帛,并授予一张地图。

安禄山叛乱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

十一月八日,恰巧奏事官从长安回到范阳,安禄山很快伪造了诏书,立即召集诸将,把假诏书展示给诸将看,并说:“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

”诸将听后,面面相觑,没有一人敢有异议。

接着,安禄山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其余将领皆随他出战。

除调动本部兵马外,又征调了部分同罗、奚、契丹、室韦人马,总计十五万,号 称二十万,连夜出发。

次日凌晨,安禄山出蓟城南,检阅了军队,并举行誓师,以讨杨国忠为名,并于军中张榜说:“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

” 于是挥师南下。

安禄山乘铁甲战车,“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

事前,安禄山已命其将何千年、高邈等率二十名奚族骑兵,以献射生手为名,于十日抵达太原城下,北京(唐以太原为北京)副留守杨光翙出城迎接,被何千年劫持而去。

安禄山责备他依附杨国忠,斩首示众。

太原及东受降城先后上报安禄山叛乱的消息。

①唐玄宗确认安禄山反叛之后,匆忙部署军队平叛。

先命特进毕思琛赴东都,金吾将军程千里赴河东,各自招募数万人以抵御叛军;接着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赴东都募兵,加强洛阳守备。

过了几天,玄宗杀死安庆宗,罢免了安思顺朔方节度使职务,并命荣王李琬、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正、副元帅,率数万兵出潼关东征,还在各地新设节度使、防御使,以阻止叛军。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609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