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寻宝记读后感
寻宝记读后感
我喜欢很多书,但是《寻宝记》最令我难忘,它的人物故事情节让我回味无穷。
寻宝记是一本历史探险漫画书,有着二十多个国家的寻宝记,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寻宝记》、《澳大利亚寻宝记》、《美国寻宝记》。
。
。
。
。
。
这里面的故事和真的一样,有些地方很幽默,也有些地方令人伤心,非常富有感情,我越读越起劲,仿佛真的也穿越了二十多个国家,仿佛也真在和麦克、布卡一起寻找着宝藏。
我边读边画,一边看图画一边也画着相关的知识,如:德国和中国也有很多节日有啤酒节有谢肉节有足球热。
。
。
。
。
。
同时我还知道德国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在这本书里,还有着我不知道的东西,还有着从未解开的迷,当他们不知道真相时,我也会跟着他们一起思考,当他们成功的时候,我同样也会跟着一起高兴,从而去找到他们成功的原因,一个国家的寻宝记没找到时就好像一个个迷,等着我们去解,我也真想钻进故事中,和布卡麦克一起探索,一起探索宝藏的奥秘。
寻宝记让我一生难忘,那里边的故事令人有时伤心和紧张,那里边知识令我受用不尽。
安徽漫画寻宝记读后感100字
暑假里,了一套书,叫《记》,我很爱虽然还有7本我没有看到。
这套书非常,也讲了很多的事情和知识。
比如巴西的亚马逊河为什么叫亚马逊,或者每个国家的美食有哪些。
我看了《德国寻宝记》,知道德国的香肠和啤酒很好吃,我们一家特意去了一趟德国餐厅。
书里面的两个主人公是小朋友,他们和一些坏蛋在世界各地寻找宝物。
小朋友很聪明,能够把坏人耍得团团转,但是每次坏蛋会变得更聪明一些,偶尔小朋友被坏蛋抓到,但是他们总有办法逃跑。
坏蛋跟踪小朋友,想夺取小朋友的宝物,坏蛋出丑的时候就会很搞笑。
我最喜欢阅读的有俄罗斯、加拿大、土耳其、德国、巴西以及西班牙寻宝记。
寻宝记里的神兽都叫什么
现代儿童文学指现代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在世上已有很长久的历史,尽管最初的儿童文学并非休闲读物,早期许多儿童文学由成人作品改编,但若不适合孩子或未针对儿童而改编,不能算作儿童文学的作品。
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
偏于文学,适合9至99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现时出版界普遍根据年龄划分儿童文学的类别,这个分类亦与皮亚杰有关儿童成长发展的理论相吻合。
这几个类别分别如下: § 0-5岁的学前儿童 § 5-8岁的初年级小学读者 § 8-11岁的高年级小学读者 § 11-13岁的初中读者 (英语称之为“Pre-teen”) § 13-15岁的青春期读者
外研版九年级上册英语整本书课文翻译
陶渊365—427) 字元亮,或潜,字渊明,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
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
死后追赠大司马。
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
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
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
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 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人,是唐代大诗人。
李白从小聪明博学,兴趣广泛。
26岁时,辞亲远游,足迹遍及半个中国。
后经道士吴筠荐举,入长安供奉翰林。
不到三年,李白因感朝政腐败,再度开始漫游生涯。
晚年生活困顿飘泊,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李白的诗(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雄健奔放,无所拘束,语言自然明快,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
他的思想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更有道家的自由放达情致,并杂以游侠意念。
李白诗现存900多首,有《李太白集》。
画面上,李白身着白衣,独自站在江边,眺望着逐渐消失的孤帆远影,超脱飘逸,似正在酝酿诗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大诗人。
早年漫游各地。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杜甫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晚年生活极为贫困。
杜甫的诗大多反映下层人民疾苦。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弊,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色,后世称为“诗史”。
其诗作在艺术上博采前人,融合众长,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今存杜甫诗1400余首,其中《春望》、《北征》、《丽人行》、“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最为脍炙人口。
现有《杜工部集》。
画面中杜甫衣着简朴,坐于太湖石上,正提笔沉吟。
画面突出了对杜甫脸形和颜面皱纹及眼神的刻划。
几条皱纹,埋藏着杜甫不幸的遭遇;沉郁的眼神,则流露着伤时感世的心情。
韩愈(768——842),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
因其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人称之为韩昌黎。
曾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
他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家道统自任。
坚决反对佛、道二教,反对藩镇割据。
在文学上,反对六朝骈俪的文风,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
其文气势雄浑,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感情充沛。
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诗独辟蹊径,颇具独创性。
现有《昌黎先生集》。
画面上的韩愈宽衣博带,拱手正立,显示出为人正直、庄重严肃的形象。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
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其诗文均为反映现实的力作。
寓言讽刺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是柳宗元的创新。
其中的代表作如《三戒》等,文章短小简洁,意味深远,语言犀利,风格严峻。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尤为突出,文笔秀丽清新,描写景物细致生动,极富诗情画意。
其代表作如《永州八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存有《柳河东集》。
画面上反映的是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等人的革新运动,被贬南方,在溪边撰写诗文的形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
嘉佑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熙宁四年 (1071)六月, 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
卒谥文忠。
欧阳修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冠天下。
他文史兼通,造诣很深,对宋代文风的改革颇有贡献,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编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并与宋祁等修《唐书》(《新唐书》)。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
这位散文宗师还是一位金石收藏学的先驱开拓者,编辑和整理金石遗文上千卷,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
其中金文跋二十余篇,其他绝大部分为石刻跋尾。
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松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全书共294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有《司马文正公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
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放矢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诗文有《小仓山房集》的卷。
诗论:《随园诗话》16卷,《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篇10卷。
尺牍、说部等30余种。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6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