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磁针指南的阅读后感精练86条-读后感

方家(2)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3)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4)为最善。其法:取新纩(5)中独茧缕(6),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7),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8)。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9)。

注释:

(1)选自《梦溪笔谈》。(2)[方家]行家。(3)[碗唇]碗边。(4)[缕悬]用丝线悬挂。(5)[纩(kuang)]丝绵。(6)[独茧缕]单根的蚕丝。(7)[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用芥子大小的蜡块把针的中腰粘住。(8)[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9)[莫可原其理]没有办法可以推究它的道理。原,推究。

一、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几种使用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四种:水浮法、指爪法、碗边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边、以线悬挂)(2分,大意对即可,写出两个给1分。)

二、(1)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2)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3)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2分,写出其中任一点给1分,给满2分为止。)

指南针教学反思(一)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视频

学习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地玩指南针,自己从中发现指南针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真正做到玩中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自主探究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较好地解决了重难点。

本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在指南针的发展历史部分,开始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上课时汇报。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工具有限。就没有课前对学生进行布置资料的搜集,而是采用制作关于指南针发明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中总结指南针的发明发展和应用,解决重点。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学生不能较好地吸收,还应事先开展预习。指南针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课件中尽量采取简单明了的画面和语言来进行叙述,课件虽然从开始的13分钟压缩到4分多钟。但时间也稍显过长。在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的活动中,教材安排的第2个活动是站在学校操场的不同位置,观察国旗和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由于本节课的特殊情况,不可能安排学生到操场观察,就将这个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将参照物换成教师本人,让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观察,同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物体在观察者的什么方向,与观察者的位置有关。

在指南针制作完成后,展示的环节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但是制作的`种类上没有预设的好,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提高。

指南针教学反思(二)

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地选择了上《指南针》这一课,想着平时上课你是不能选择要上哪一课,不上哪一课的,只要深入思考,认真准备,应该上哪一课都一样,也就欣然面对着。谁知准备起来才知这一课对我的难度,要想上好这一课需要对各个部分有精准的把握,看来我是“高攀”这节课了,幸好一路走来,还是能收获一些教训和同事们的帮助、曾老师的好建议,还是值了的。

一开始,我花一个半天写了

唉,再接再厉吧!

指南针教学反思(三)

本课结束后,我静下心来想了很多,下面我就这节课做反思如下:

一、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新理念,环节设计不错。尤其是导入部分,学生积极性很高,同时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但是整堂课不足之处很多。

二、本节课在对指南针的发展历史、用途、构造组成、使用方法的学生上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想利用学习要点提示,更好的去挖掘他们的潜力,结果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感觉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对学生了解不足,估计过高,学生在学习出现为难情绪时,没有很好的转变这种情绪为学习的兴趣,致使学生在这个环节后,学习积极性一直不高。第二,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足,因为想在40分钟内完成、所以这里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少,教师下面没能全部指导各组学生的学习。

三、因为一直想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关注全体学生上做的不好,学生对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应每组都走过去看看的,这样学生便全部能掌握。

四、我觉得在本节课指南针的使用方法的讲解上,如果利用到实物投影,就能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全部都能掌握。

一节课结束留给我的很多很多,让我有了更加努力的决心,我一定会再下学期继续新课堂类型的研究。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

指南录后序读后感1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字字都是从文天祥的心中呕出来的,千百年来我们还能清晰地听到他声如洪钟的宣誓,还能看到他用鲜血染红的人生路

乱世中挺身而出,谁能担此重任?

“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南宋朝薄弱的营垒即将坍塌文天祥毅然站出,一手撑起了危亡朝廷的天空,走上了精忠报国之路英雄总是在国事危急时冲锋陷阵,从那时起,身躯也就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破碎的山河,属于危如累卵的王朝,必须和它共进退同荣辱林则徐在国人被鸦片湮灭灵魂的危难关头,一把火,烧出了“拯救苍生、拯救中华”的一句呐喊;屈大夫甘做一匹不羁的野马,为国家的未来开辟新的光明,一句“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唱出了“肝胆只为君王除弊事”的豪情!他们都是乱世之中的指航灯,一心指向光明,指向祖国,照亮了自己的铁血丹心,刺痛了国人的眼睛!

零丁洋里叹零丁,谁能了解这份孤独?

文天祥“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正当他要展开外交攻势时,“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内忧外患使文天祥力不从心,百般孤独,没有勇者与他一同主持正义,没有志者跟他一起与元人周旋,他孤军奋战,心力交悴在敌营备受辱,没有同道是寂寞的.,再强大的力量也需要别人的支持“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话正是描述无人同志的苦闷,但文天祥并没有沉沦,他抗起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他的心中有火炬,因而一个人的世界也是光明的!

憔悴落魄、飘零江湖,九死一生为哪般?

《〈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连续举了18个事例,22个“死”字道出“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的事实试问,是什么强大的力量让他连死神也不畏惧?是什么让死神也望而却步?他一路颠沛流离,只因心中还存有一丝希望,即使死在这片土地上,也要化作磷火在茫茫原野中燃烧

身不由己的无奈,有几人知晓?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文天祥,他们的君王都是如此不堪,赵显乃骄奢淫逸、昏庸无能之徒,国难当头却优柔寡断,不能任人以贤,致使军事软弱、小人当道这是臣子的最大悲哀,也是国家的最大不幸文天祥的奋斗失去了坚强的后盾,自然底气不足再加上妒贤嫉能的小人为争权夺利而挑拨离间,奴颜婢膝的“软骨头”通敌卖国,文天祥在战斗的道路上没有了支援,如同独自一人在沙漠中行走,自然是无奈而身不由己的文天祥身在乱世却镇定自若,官位极高却视为身外物,他在危难中奋进,在孤独中战斗,他是伟大的,因为他不仅属于南宋朝,更属于整个炎黄历史!

叹英雄气短念赤诚忠心

指南录后序读后感2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过零丁洋》大家耳熟能详,尾联表明了诗人以死报国,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众所周知,作者文天祥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读了他的《指南录后序》之后,我更能体会到他浓浓的忠君爱国之情。

从文天祥出生前两年蒙古太宗出兵攻宋以来,兵连祸结,无复宁岁,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大片疆土,相继论亡。众多文武官员,纷纷投降,此时南宋王朝危在旦夕,朝廷惊恐万状,投降活动日甚一日。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天祥于"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旨诣元军讲和。初至元营,文天祥抗词慷慨,使元人不敢立刻轻松宋朝。在奸臣和叛国贼面前,文天祥不屈不挠,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精神。到达京口,文天祥开始了艰难的逃亡之旅,有好几次险些丧命。尽管经历如此险恶,文天祥仍不忘抗元大业,仍不屈不挠坚持斗争到底,确实令人敬佩。他在航经扬子江时,写了一首《渡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头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就是《指南录后序》的大概内容。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吉州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个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元世祖忽必烈也很欣赏他,曾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让文天祥投降,遭到了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后来,文天祥抗元被俘,历经折磨而不屈,被囚禁燕京,于至元二九十二月初九在柴市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古代的屈原、文天祥、陆游、辛弃疾等人都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成为爱国精神的弘扬者和传播者。古代仁人志士无一不充满爱国情怀,那些因爱国而付出的代价无不令人赞叹。而今更不缺乏爱国者。每一个华夏儿女都用各自的方式传承者中华文明。中国的日益强大当然离不开爱国者的奉献。四川发生地震时涌现出的暖流中体现出的也是爱国。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65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