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爱因斯坦的片段读后感

爱因斯坦读后感是关于科普的作文吗

[读《爱因斯坦》读后感]读《爱因斯坦》读后感在没看这本书之前,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是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物理理论科学家,其余的一概不知,读《爱因斯坦》读后感。

当星期天坐在房间里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完《爱因斯坦》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一下子明白了许多许多······小时候的迟钝到最后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当中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和毅力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最为之震撼的是他提出了相对论。

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读后感《读《爱因斯坦》读后感》。

也正是他的相对论结束了世界大战,让全世界的平民百姓获得了和平。

他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为了和平宁可放弃自已的国籍。

如果当时的社会都一些像他这样主张和平,为和平而奋斗我想如今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赵芷晗家长MSN()  〔读《爱因斯坦》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爱因斯坦的梦想》读后感600字左右 急急急!!!

前几天,我读了《爱因斯坦》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通过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我要向爱因斯坦那样,以执着的精神去面对学习。

这本书写的是爱因斯坦的一生。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1879年3月14日一个德国犹太人家里。

小爱因斯坦3岁时还不会说话。

5岁时小爱因斯坦上了小学,学校里没有父母在身边爱因斯坦显得更孤僻。

他连话都说不清,所以老师说他是成不了才的。

9岁时他上了中学,13岁时爱因斯坦终于显现出他独特的精神追求,16岁以前他已经学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他数学和物理成绩优异,但其他课成绩不是很好,1900年爱因斯坦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

1905年他发表了《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1908年爱因斯坦成为了院士,并又在1911年发表了光与重力的论文,1915年他又完成了一般相对论,并且在1926年得到了诺贝尔奖。

1939年他主张美国研究原子弹,爱因斯坦也成了原子弹之父。

1955年4月18日凌晨1时25分爱因斯坦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并不聪明,可他为什么能成为“天才”呢

促使爱因斯坦成为天才的就是“勤奋”这两个字。

有时爱因斯坦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他会花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去弄懂那些问题。

他成功的另一个秘诀就是会“挤时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A(成功)=X(艰苦的劳动)+Y(正确的方法)+Z(少说废话),爱因斯坦说得对啊

我也要用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来换取成功。

有人写过这样一个等式:天才=90%的勤奋+10%的智力。

从这本书中多我得到一个结论,“天才”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努力和勤奋而成的。

爱因斯坦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像爱因斯坦那样刻苦、努力地学习,长大后也要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伟人

望采纳

谁有 爱因斯坦传 的读后感?

看完这本传记后,我对有了一些感觉,不如说有了一些感情。

他是个普通的人,极致地理性又淋漓地感性,同时又如此彻悟人类和宇宙。

他不算个英雄吧,不是那种看完了你会敬畏,而像个邻家的老伯,有着英俊潇洒的过去,如今可以平易近人地指导你成长。

好像是这种感觉,所以读到他的离去,有些悲伤,这种心情下写的读后感肯定有些情绪化。

  

【爱因斯坦生平】  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热爱物理学,把毕生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

人们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

  爱因斯坦生长在物理学急剧变革的时期,通过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物理学家的努力,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伽利略和牛顿建立的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到19世纪中叶,由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建立,特别是由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的发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些成就,使得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领域中原则性的理论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留给后人的,只是在细节方面的补充和发展。

可是,历史的进程恰恰相反,接踵而来的却是一系列古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新现象:以太漂移实验、元素的放射性、电子运动、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等。

在这个新形势面前,物理学家一般企图以在旧理论框架内部进行修补的办法来解决矛盾,但是,年轻的爱因斯坦则不为旧传统所束缚,在洛伦兹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空间和时间这样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质上的变革。

这一理论上的根本性突破,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相对论。

1905年他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这一理论把牛顿力学作为低速运动理论的特殊情形包括在内。

它揭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深刻揭露了力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在运动学上的统一性,而且还进一步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和能量的相当性),发展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原理,并且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1915年他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四维空时同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时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它并不是平坦的欧几里得空间,而是弯曲的黎曼空间。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他推断光在引力场中不沿着直线而会沿着曲线传播。

这一理论预见,在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在日蚀观察中得到证实,当时全世界都为之轰动。

1938年,他在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即从场方程推导出物体运动方程,由此更深一步地揭示了空时、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

广义相对论和引力论的研究,60年代以来,由于实验技术和天文学的巨大发展受到重视。

  另外,爱因斯坦对宇宙学、用引力和电磁的统一场论、量子论的研究都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

他先后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

他深刻体会到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知识分子要对社会负怎样的责任。

  爱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但他却目睹了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因此,他认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当代的首要问题,他一生中发表得最多的也是这方面的言论。

他对政治问题第一次公开表态,就是1914年签署的一个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声明。

他对政治问题的最后一次发言,即1955年4月签署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20世纪思想家的画廊中,爱因斯坦,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

他的品格与天地日月相争辉,他的科学贡献,人类将万世景仰。

  本书不仅以翔实的史实勾勒出爱因斯坦伟大的一生,而且也从人类文化的源头上探寻着爱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蕴。

在书中,玄奥的物理学理论、传奇般的故事,在读者理喻20世纪历史文化进程的视野中,或许会形成一个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立体画面。

同时,我们将在历史氛围中去理解爱因斯坦,也将在现实情境中去悄然接受爱因斯坦的精神感召。

  爱因斯坦曾以理性之剑为当代物理学辟出一条新路,也曾以理性之剑挥斩人间的妖魔鬼怪,而今天,这把理性之剑在哪里

我们是否该去寻找这把理性之剑

  这是爱因斯坦留下的一个硕大问号。

每一个走向21世纪的人都该在这个问号面前沉思默想,都应该接过爱因斯坦的理性之剑,为和谐、公正的21世纪而努力。

  一 慕尼黑  ●音乐的魅力  1879年3月14日,德国乌尔姆小城。

  这一天,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多少生命带着茫然的神情降生

不知道。

但历史注定要把这一天变得无比神圣。

倘若茫茫宇宙中果真有无数智慧的星球,并在某一天和地球上的人类沟通了文明的信息,他们也会为这一天脱帽致敬。

  这一天的荣耀,就来自于一个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婴孩的第一声啼哭。

  遗憾的是,人类在经历伟大瞬间时,又总生不出伟大的感觉。

平凡、普通、没有喧哗、也无激动,爱因斯坦的降生日,最初只不过给他的父母带来常人的欢乐。

  爱因斯坦的双亲都是犹太人。

早在公元16世纪,爱因斯坦的犹太祖先便从不知名的地方游荡到德国。

不知什么原因,他们突然放弃了犹太人四处迁徙的古老传统,转而钟情德国大地的山川、河流与森林,开始了定居生活。

到爱因斯坦父母这一代,除了些微宗教习惯外,他们实际上成为地道的德国人,说德语、爱德国,把德国视为自己的祖国,把自己视为理所当然的德国人。

  爱因斯坦的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母亲波林·科克两家人一直定居在德国乌尔姆城。

1876年8月8日结婚后,两人的小家先在慕斯特广场,后移居到班霍夫街。

1944年,行将灭亡的第三帝国在遭至灭顶之灾时,也让爱因斯坦的出生地做了殉葬品,盟军的连续空袭使爱因斯坦父母的住所成为一片废墟。

  犹太人善于经商赚钱的传统没有在赫尔曼·爱因斯坦身上得到骄傲的体现,或是漫不经心,或是不善投机,赫尔曼·爱因斯坦先生在生意场上表现平平,勉强维持着一家的生计。

但他是一个精神上的乐天派,心灵平静,诚实温和,德意志民族追求崇高人格、自由精神的文化韵味让他如痴如醉。

赫尔曼·爱因斯坦本来极有数学天赋,中学时代就引人注目,可父母没钱供他上大学,他不得不弃学经商。

渴求知识、渴求精神充实的愿望使他讨厌帐本,每到晚上,他总和心爱的诗人席勒、海涅的作品作伴,还要在客厅里高声诵读。

读到精彩的地方,他会突然定住脚步,以夸张的动作摘下夹鼻眼镜,脸上绽开无比纯真的孩童般的笑容,一双善良的眼睛盯着亲爱的妻子,说:“听,听呀,亲爱的波林,这诗多美

读《爱因斯坦的社会和个人》的读后感怎么写 知道网友

爱坦:社会和个人只要考察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可马上看到,几乎我们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

我们看到我们的全部自然生活很像群居的动物。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

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真的贫乏得同高等动物的智力不相上下;因此,我们应当承认,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

一个人如果生下来就离群独居,那么他的思想和感情中所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就会达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我们就根据他在这方面的态度,说他是好的还是坏的。

初看起来,好像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完全是以他的社会品质为根据的。

  但是这样的一种态度还是会有错误的。

显而易见,我们从社会接受到的一切物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有价值的成就,都是过去无数世代中许多有创造才能的个人所取得的。

有人发明了用火,有人发明了栽培食用植物,并且有人发明了蒸汽机。

  只有个人才能思考,从而能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不仅如此,甚至还能建立起那些为公共生活所遵守的新的道德标准。

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正像要是没有供给养料的社会土壤,人的个性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一样。

  因此,社会的健康状态取决于组成它的个人的独立性,也同样取决于个人之间的密切的社会结合。

有人这样正确地说过:希腊—欧洲一美洲文化,尤其是它在那个结束中世纪欧洲停滞状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百花盛开,其真正的基础就在于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比较独立。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

社会情况怎么样

个人怎么样

文明国家的人口比以前稠密得多了;欧洲今天的人口大约是一百年前的三倍。

但是第一流人物的数目却不相称地减少了。

只有很少的人,通过他们的创造性的成就才作为个人为群众所知。

组织已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第一流人物,这在技术领域里特别突出,而在科学领域里也已达到很显著的程度。

  出色人物的缺少,在艺术界里特别惊人。

绘画和音乐确实已经退化,并且大部分已失去了对群众的感染力。

在政治方面,不仅缺乏领袖,而且公民的独立精神和正义感也已大大衰退了,建立在这种独立性上的民主议会制度,在很多地方已动摇了;由于人们对个人尊严感和个人权利感已不再足够强烈,独裁制度已经兴起,并且被容忍了下来。

任何国家的像绵羊般的群众,在两个星期内就能为报纸煽动到这样一种激昂狂怒的状态:人们准备穿上军装,为着少数谋私利的党派的肮脏目的去厮杀。

怪不得有不少预言家预言,我们的文明不久就要黯然失色。

我不是这样的一个悲观论者;我相信更好的时代就要到来。

让我扼要地讲一讲我所以有这个信心的理由。

  照我的见解,目前出现的衰落可由这样的事实来解释: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强了生存竞争,严重地损害了个人的自由发展。

但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个人为满足社会需要,所必须进行的劳动愈来愈少,有计划的分工愈来愈成为迫切的需要,而这种分工会使个人的物质生活有保障。

这种保障加上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和精力,就能用来发展他的个性。

这样,社会就可以恢复健康,而且我们可以希望,未来的历史学家会把目前社会不健康的症状,解释为有雄心壮志的人类的幼稚病,它完全是由于文明进步得太快所造成的。

名人读后感100字有关爱因斯坦的

首先鄙视在我下面那位乱发回答的人,连题目都不看,  正文  笨鸟先飞”《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也就是“相对论”的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有可能会有人觉得爱因斯坦会比别人稍微聪明一些;也有人觉得他可能是别的普通人的能力强很多;其实不然,爱因斯坦出生时还要比普通人迟钝许多呢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很笨,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当时呆头呆脑的爱因斯坦会成为如今闻名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是啊

他们都只看到了爱因斯坦的缺点,谁也没有去注意他的过人之处,虽然爱因斯坦3岁时还不会说话,可是就是4岁时,父亲给他的一个罗盘,给了他启发,改变了他那(我自己认为)‘枯燥’的命运……  爱因斯坦虽说不是很聪明,可是他也有他的过人之处,那就是:他很爱动脑筋,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他会问老师,同学,或者家长,如果实在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根源,那他便连续几天饭吃不饱,穿不暖…这样的情况直到维持到把这个办法解决为止。

  12岁那时,爱因斯坦的叔叔又给小爱因斯坦出了一道物理难题,叫做勾股定理,让爱因斯坦来证明这条定理,爱因斯坦花了3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把这个难题解决了,要知道,爱因斯坦那时才12岁啊

  爱因斯坦也曾经自己回忆过:“主要的弱点是记忆力差,特别苦于记单词和课文。

”爱因斯坦虽然有少许的不及它人,可是,爱因斯坦却懂得勤学苦练,乐于探索,有所发现,更能究根问底——善于探索,乐于发现,也是爱因斯坦的成功秘诀之一。

  满意么

满意请选最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773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