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六千英里寻母读后感
爱的教育 读后感 三千英里寻母
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
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
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
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
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
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
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
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
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
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
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
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 马尔可是坚强地,他为了自己的一个目标,为了家人,也为了自己,明知道前途艰险,自己的寻母之路并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出于对家人的责任感,对家人的爱,他的内心让他别无选择,只指给他一条路——去吧,寻找你的母子亲。
于是,他便经历着旅途的种种磨难……皇天不负有心人吧,它不仅找到了母亲,而且给了母亲以生的动力,“救活了”他的母亲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的啊,我很喜欢他的性格……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
再想想自己。
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
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
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一定会从中改变自己,想必比辞藻堆积出的“感”更有意义
六千英里寻母读后感50字
前一段时间,在CCTV2频道的《变形计》中曾经看到一集内容,城市的孩子陪同山里的孩子外出寻找打工的母亲。
他们的波折经历令我非常感动。
《爱的教育》六千英里寻母记的赏析
好词:蜿蜒 郁郁葱葱 参天大树 心旷神怡 不禁 日夜依赖 面带微笑 糟糕 打量 .迫不及待 故意 骄傲 安慰 真诚 回应 颤抖 善良 钦佩 巴望 悲哀 讽刺 含辛茹苦 侮辱热情 充满活力 炯炯有神 潮潮湿湿 欢喜 防备 敌意 虚弱 厌恶 冷冰冰 兴致 鼓足 轮番同情 紧缩 浮现 攥紧 财富 憧憬 嘲讽 肮脏 倾泻 高昂 不可一世 低眉顺目 傲慢 荣幸身材魁梧 表情严肃 自知理亏 一五一十 难为情 大事不妙 低头不语 教训 严厉 诚心 拥抱断断续续 犹豫 语重心长 相亲相爱 友善 乐呵呵 扛着 整理 愉快 幸福 敏捷 怒放 分忧精神焕发 代表 震撼 催人奋进 报复 埋头 平息 炫耀 轻蔑 回敬 坚不可摧 粗鲁 小气失而复得 偏僻 晴朗 侦察 掩盖 离乡背景 避祸 心甘情愿 神圣 寂静 蹦蹦跳跳 追赶 承担
爱的教育六千里寻母故事的主要内容
《万里记》,小主人公马尔可为了寻找她音讯的妈妈,来到了美洲是让人感到惋惜的是,他的妈妈搬家了。
更让人觉得命运不公的是,马尔可找到哪,妈妈就不巧搬走了!可怜的马尔可在火车上来回奔波,走过了千万条大道,最终找到了妈妈,可是,这时的妈妈已经得了绝症病了。
就在妈妈生命垂危的时候,见到了马尔可,妈妈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转了!最后,医生对马尔可说:“救活你母亲的是你”。
在那个时候,手术的成功率是非常小的,但最后手术竟然奇迹般地成功了,如果不是这对母子之间强烈的爱,让这位母亲产生了对生的强烈渴望,我想她早已离开人世了。
爱的教育中费兰蒂为什么被开除
《爱的教育》的主人公是安利柯 《爱的教育》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并且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
而且在意大利学校儿童的读物中间,这一部也要算是最普遍的了。
这书的目的,是打算写出儿童中间的友情,不为阶级及社会地位所阻隔的友情。
他在这书里把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映演在我们眼前了。
成人了解儿童的友情本是不可能的事。
但读了这几篇日记,谁都要把儿童时代的情感重新唤起。
这是亚米契斯的最大成功处。
当亚米契斯写这部书时,他的心中便充满了青年之火。
所以书内的辞藻与结构虽不讲究,但单是一种情绪就能使读者十分感动了。
与《爱的教育》同性质的,更有一部描写友谊的书,叫GliAmicio,是两大册的巨著,也非常动人。
ollsonmorley的《意大利文学现象∕odernItalianLiterature》341一342页里说:“亚米契斯或者可以算得是近半世纪来意大利最有名的作家了。
他只有些小的创造力,他的作品的结构也很平常,而且他有一个弱点——就是为我们盎格鲁一撒克逊人所不大喜欢的伤感的悲观主义。
他写得最出色的是书中的几个小人物。
他的描写,差不多和照相一般准确,可是又都有生色。
他出了许多游记:La Spagna,L’Marocco,Ricordi Di Lonara(1880)等。
这不过是些印象主义的旅行纪事,因此有人给他一个徽号,叫‘文学的商业旅行家’(讥其旅行之目的专在作游记以赚钱也)。
话虽如此,这些游记却又都是滑稽的,有时也略带感动的,而且滑稽和感动也都适乎其度。
爱的教育《万里寻母记》
几年前,有一个工人家的十三岁的儿子,独自从意大利的到南美洲去寻找母亲。
这少年的父母因遭了种种不幸,陷于穷困,负了许多债。
母亲想赚些钱,图一家的安乐,两年前到遥远的南美洲的阿根廷共和国首府市去做女仆。
到南美洲去工作的勇敢的意大利妇女不少,那里工资丰厚,去了不用几年,就可积几百元带回来。
这位苦母亲和她十八岁与十三岁的两个儿子分别时,悲痛得几乎要流血泪,可是为了一家生计,也就忍心勇敢地去了。
那妇人平安地到了,她丈夫有一个从兄在那里经商,由他的介绍,到该市某上流人的家庭中为女仆。
工资既厚,待遇也很亲切,她安心工作着。
初到时,她常有消息寄到家里来。
彼此在分别时约定:从意大利去的信,寄交从兄转递,妇人寄到意大利的信,交给从兄,从兄再附写几句,转寄到丈夫那里来。
妇人每月工资十五元,她一文不用,隔三月寄钱给故乡一次。
丈夫虽是做工的,很爱重名誉,把这钱逐步清偿债款,一边自己奋发劳动,忍耐一切辛苦和困难,等他的妻子回国。
自从妻子去国以后,家庭就冷落得像空屋,小儿子尤其恋念着母亲,一刻都忘不掉。
光阴如箭,不觉一年过去了。
妇人自从来过了一封说略有不适的短信以后,就没有消息。
写信到从兄那里去问了两次,也没回信来。
再直接写信到那好人的雇主家里去,仍不得回复。
——这是因为地址弄错了,未曾寄到。
于是全家更不安心,终于请求驻的意大利领事代为探访。
过了三个月,领事回答说连新闻广告都登过了,没有人来承认。
或者那妇人以为做女仆为一家的耻辱,所以把自己主人的本名隐瞒了吧。
又过了几月,仍如石沉海底,没有消息。
父子三人没有办法,小儿子尤其恋念,几乎要病了。
既无方法可想,又没有人可商量。
父亲想亲自到美洲去寻妻,但第一非把职务抛了不可,并且又没有寄托儿女的地方。
大儿子似乎是可以派遣的,但他已能赚钱帮助家计,无法叫他离家。
每天只是大家面面相对地反复商量着。
有一天,小儿子玛尔可的面L现出决心说:我到美洲寻母亲去
父亲不回答什么,只是悲哀地摇着头。
在父亲看来,这心虽可嘉,但以十三岁的年龄,登一个月的旅程独自到美洲去,究竟不是可能的事。
幼子却坚执着这主张,从这天起,每天谈起这事,总是坚持到底,神情很沉着,述说可去的理由,其懂事的程度正像大人一样。
别人不是也去的吗
比我再小的人去的也多着哩
只要下了船,就会和大众一同到那里的。
一到了那里,就去找寻从伯的住所,意大利人在那里的很多,一问就可以明白。
等找到了从伯,不就可寻着母亲了吗
如果再寻不着,可去请求领事,托他代访母亲做工的主人住所。
无论中途有怎样的困难,那里有许多工作可做,只要去劳动,回国的路费是用不着担忧的。
父亲听他这样说,就渐渐赞成他了。
父亲原深知这儿子有惊人的思虑和勇气,且习惯了艰苦和贫困。
这次会是为寻自己的慈母,必然会比平时发挥出加倍的勇气来。
并且凑巧,父亲有一朋友曾为某船船长。
父亲把这话和船长商量。
船长答应替玛尔可弄到一张去阿根廷的三等船票。
父亲踌躇了一会儿,就答应了。
到出发日子,父亲替他包好衣服,拿几块钱塞入他的衣袋,又写了从兄的住址交给他。
在四月中天气很好的一个傍晚,父兄送玛尔可上了船。
船快开了,父亲在吊梯上和儿子作最后的接吻: 那么玛尔可去吧
不要害怕
上帝会守护着你的孝心的
可怜的玛尔可
他虽已发出勇气,不以任何风波为意,但眼见故乡美丽的山渐消失于水平线上,举目只见汪洋大海,船中又无相识者,只是自身一个人,所带的财物只是行囊一个,一想到此,不觉悲愁起来。
最初二日,他什么都不入口,只是蹲在甲板上暗泣,心潮如沸,想起种种事来。
其中最可悲可惧的,就是忧虑母亲万一已经死了。
这忧念不绝地缠绕着他,有时茫然若梦,眼前现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很怜悯地注视着他,附在他耳边低声说:你母亲已死在那里了
他惊醒来方知是梦,于是咽住了正要出口的哭声。
船过,一出大西洋,玛尔可才略振勇气和希望。
可是这不过是暂时的。
茫茫的样面上,除了水天以外什么都不见,天气渐渐加热,周围去国工人们的可怜的光景,和自己孤独的形影,都足使他心中罩上一层暗云。
一天一天,总是这样无聊地过去,正如床上的病人忘记时日,自己在海上好像已住了一年了。
每天早晨张开眼来,知自己仍在大西洋中,独自在赴美洲的途中,自己也惊讶。
甲板上时时落下的美丽的飞鱼,焰血一般的热带地方的日没,以及夜中火山似的漂满海面的粼光,在他都好像在梦境中看见,不觉得这些是实物。
天气不好的日子,终日终夜卧在室里,听器物的滚动声,磕碰声,周围人们的哭叫声,呻吟声,觉得似乎末日已到了。
当那静寂的海转成黄色,炎热加沸时,觉得倦怠无聊。
在这种时候,疲弱极了的乘客都死也似的卧倒在甲板上不动。
海不知何日才可行尽。
满眼只见水与天,天与水,昨天,今天,明天,都是这样。
玛尔可时时倚了船舷一连几小时茫然地看海,一边想着母亲,往往不知不觉闭眼入梦。
梦见那不相识者很怜悯地附耳告诉他:你母亲已死在那里了
他一被这话声惊醒过来,仍对着水平线做梦也似的空想。
海程连续了二十七日,最末的一天天气很好,凉风拂拂地吹着。
玛尔可在船中熟识了一老人,这老人是隆巴尔地的农夫,说是到美洲去看儿子的。
玛尔可和他谈起自己的情形,老人大发同情,常用手拍玛尔可的项部,反复地说: 不要紧
就可见你母亲平安的面孔了
有了这同伴,玛尔可也就增了勇气,觉得前途是有望的。
美丽的月夜,在甲板上杂在大批去国的工人中,靠近那吸着烟的老人坐着,就想起已经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情景:自己已在街上行走,忽然找着了从伯的店,扑向前去。
母亲怎样
啊
同去吧。
立刻去吧
二人急急跨上主人家的阶石,主人就开了门……他每次想像都中断于此,心中充满了说不出的系念。
忽又自己暗暗地把颈上悬着的赏牌拉出来,用嘴去吻了,细语祈祷。
到了第二十七天,轮船在阿根廷共和国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下锚了。
那是五月中阳光很好的一个早晨,到埠碰着这样好天气,前兆不恶。
玛尔可高兴得忘了一切,只希望母亲就在距此几英里以内的地方,数小时中便可见面。
自己已到了美洲,独自从旧世界到了新世界,长期的航海,从今回顾,竟像只有一礼拜的光阴,觉得恰像在梦中飞到此地,现在才梦醒。
乘船时为防失窃,他把所带的钱分作两份藏着,今天探囊,一份已不知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因为心中有所期待,也并不介意。
钱大概是在船中被偷走了的,所剩的已无几,但怕什么呢,现在立刻可会见母亲了。
玛尔可提了衣包随了大批的意大利人下了轮船,再由舢板船渡至码头上陆,和那亲切的隆巴尔地老人告别了,急忙大步地向街市进行。
到了街市,向行人问亚尔忒斯街所在。
那人恰巧是个意大利工人,向玛尔可打量了一会儿,问他能读文字不能。
玛尔可答说能的。
那工人指着自己才走来的那条街道说: 那么,向那条街道一直过去,转弯的地方都标着街名;一一读了过去,就会到你所要去的处所的。
玛尔可道了谢,依着他指的方向走去。
坦直的街道连续不断,两旁都是别墅式的白而低的住屋。
街中行人车辆杂沓,喧扰得耳朵要聋。
这里那里都飘扬着大旗,旗上用大字写着轮船出口的广告。
每走十几丈,必有个十字街口,左右望去都是直而阔的街道,两旁也都是低而白的房屋。
路上满是人和车,一直到那面,在地干线上接着海也似的美洲的平原。
这都会竟好像没有尽头,一直扩张到全美洲。
他注意着读一个个地名,有的很奇异,非常难读。
碰见女人都注意了看,或者她就是母亲。
有一次,前面走过的女人很有点像母亲,不觉心跳血沸起来,急追上去看,虽有些相像,却是个有黑瘦的。
玛尔可急急忙忙走而又走,到了一处的十字街口,他看了地名,就钉住了似的立定不动,原来这就是亚尔忒斯街了。
转角的地方,写着一百十七号,从伯的店址是一百七十五号,急忙跑到一百七十五号门口,暂时立了定一定神,独语着说:啊
母亲,母亲
居然就可见面了
"促近拢去,见是一家小杂货铺。
这一定是了
进了店门,里面走出一个戴眼镜的白发老妇人来: 孩子
你要什么
她用问。
玛尔可几乎说不出话来,勉强地才发声问:这是匆兰塞斯可·牟里的店吗
勿兰塞斯可·牟里已经死了啊
妇人改用了意大利语回答。
几时死的
呢,很长久了。
大约在三四个月以前。
他因生意不顺手,逃走了,据说到了离这里很远的叫做勃兰卡的地方,不久就死了。
这店现在已由我开设了。
少年的脸色苍白了,急忙说: 勿兰塞斯可,他是知道我的母亲的。
我母亲在名叫美贵耐治的人那里做工,除了如兰塞斯可.没有人知道母亲的所在。
我是从意大利来寻母亲的,平常通信,都托勿兰塞斯可转交。
我无论如何非寻着我的母亲不可
可怜的孩子
我不知道,姑且问问附近的小儿们吧。
哦
他认识勿兰塞斯可的伙计。
问他,或者可以知道一些。
说着到店门口叫了一个孩子进来: 喂,我问你:还记得在勿兰塞斯可家里的那个青年吗
他不是常送信给在他同国人家里做工的那女人的吗
就是美贵耐治先生家里,是的,师母,是时常去的。
就在亚尔忒斯街尽头。
玛尔可快活地说: 师母,多谢
请把门牌告诉我,要是不知道,那么请他领我去
——喂,朋友,请你领我去,我身上还有些钱哩。
玛尔可太热烈了,那孩子不等老妇人回答,就开步先走,说,去吧。
两个孩子跑也似的走到街尾,到了一所小小的白屋门口,在那华美的铁门旁停住。
从栏杆缝里可望见有许多花木的小庭园。
玛尔可按铃,一个青年女人从里面出来。
美贵耐治先生就在这里吗
"驰很不安地问。
以前在这里的,现在这属归我们住了。
女人用调子的意大利语回答。
美贵耐治先生到哪里去了
玛尔可问,他胸中震动了。
到可特淮去了。
可特淮
可持谁在什么地方,还有美贵耐治先生家里做工的也同去了吗
我的母亲——他们的女仆,就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也被带了去吗
女人注视着玛尔可说: 我不知道,父亲或者知道的。
请等一等。
说了进去,叫了一个身长白发的绅士出来。
绅士打量了这金发尖鼻的少年一会儿,用了不纯粹的意大利语问。
你母亲是热那亚人吗
是的。
玛尔可回答。
那么,就是那在美贵耐治先生家里做女佣的热那亚女人了。
她随主人一家一同去了,我知道的。
到什么地方去了
可特淮市。
玛尔可叹一口气,既而说: 那么,我就到可特淮去
哪
可怜的孩子
这里离可特淮有好几百英里路呢、绅士用向自己说着。
玛尔可听了这话,急得几乎死去,一手攀住铁门。
绅士根怜悯他,开了门说:且请到里面来
让我想想看有没有什么法子。
说着自己坐下,叫玛尔可也坐下,详细问了一切经过,考虑了一会儿说:没有钱了吧
略微带着一些。
玛尔可回答。
绅士又思索了一会,就在桌上写了封信,封好了交给玛尔可说: 拿了这信到勃卡去。
勃卡是一个小镇,从这里去,两小时可以走到。
那里有一半是热那亚人。
路上自会有人给你指路的。
到了勃卡,就去找这信面上所写的绅士,在那里谁都知道他。
把信交给这人,这人明天就会送你到洛赛留去,把你再托给别人,设法使你去到可持谁。
只要到了可持准,美贵耐治先生和你的母亲就都可见面了。
还有,这也拿了去。
接着把若干钱交给玛尔可手里。
又说: 去吧,大胆些
无论到什么地方,同国的人很多,怕什么
再会。
玛尔可不知要怎么道谢才好,只说了一句谢谢,就提着衣包出来,和领路的孩子告了别,向勃卡进行。
他心里充满着悲哀和惊诧,折过那阔大而喧扰的街道走去。
从这时到夜里,一天中的事件都像梦宽一般地在他的记忆中混乱浮动。
他已疲劳,烦恼,绝望到了这地步了。
那夜就在勃卡的小宿店和土作工人一同住了一夜,次日终日坐在水堆上,梦似的盼望来船。
到夜,乘了那满载着果物的大船往洛赛留。
这船由三个热那亚水手行驶,脸都晒得铜一样黑。
他听了三人的乡音,心中才略得些慰藉。
船程要三日四夜,这在这位小旅客只是惊异罢了。
令人见了惊心动魄的,国内所谓大河的消河和这相比,只不过是一小沟。
把意大利全国培了四倍还不及这条河长。
船日夜徐徐地逆流而上,有时绕过长长的岛屿。
这些岛屿以前曾是蛇和豹的巢穴,现在橘树和杨柳成荫,好像浮在水上的园林。
有时船穿过狭窄的运河,那是不知要多少时候才走得尽的长运河。
又有时行过寂静的汪洋似的大湖,行不多时,忽又屈曲地绕着岛屿,或是穿过壮大繁茂的,转眼寂静又占领周围,几英里之中只有陆地和寂寥的水,竟似未曾知名的新地,这小船好像在探险似的。
愈前进,妖魔样的河愈使人绝望
母亲不是在这河的源头吗
这船程不是要连续走好几年吗
他不禁这样痴想着。
他和水手一天吃两次小面包和成肉,水手见他有忧色,也不和他谈说什么。
夜里睡在甲板上,每次睡醒张开眼来,望着青白的月光,觉得奇怪,汪洋的水和远处的岸都被照成银色,对着这光景,心里沉静下去,时时反复念着可持谁,像是幼时在故事中听见过的魔境的地名。
又想:母亲也曾行过这些地方吧,也曾见过这些岛屿和岸吧。
一想到此,就觉得这一带的景物不似异乡,寂寥也减去了许多。
有一夜,一个水手唱起歌来,他因这歌声记起了幼时母亲逗他睡去的儿歌。
到了最后一夜,他听了水手的歌哭了。
水手伸了唱说: 当心
当心
怎么了
热那亚的男儿到了外国可以哭吗
热那亚男儿应该环行世界,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充满勇气。
他听了这话,身子震栗了。
他因了这热那亚精神,高高地举起头来,用拳击着舵说: 好
是的
无论在世界上环行多少次我也不怕
就是徒步行几百英里也不要紧
到寻着母亲为止,只管走去走去,死也不怕,只要倒毙在母亲脚旁就好了
只要能够看见母亲就好了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他存了这样的决心,于黎明时到了洛赛留市。
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东方被旭日烧得血一样红。
这市在岸,港口泊着百艘光景的各国的船只,旗影乱落在波中。
他提了衣包一上陆,就去访勃卡绅士所介绍给他的当地某绅士。
一入洛赛留的街市,他觉得像是曾经见过的地方,到处都是直而大的街道,两侧接连地排列着低而白色的房屋,屋顶上电线密如蛛网,人马车辆,喧扰得头也要昏。
他想想不是又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了吗,心里似乎竟要去寻访从伯住址的样子。
他乱撞了一点钟光景,无论转几次弯,好像仍旧在原处,问了好几次路,总算找到了绅士的住所。
一按门铃,里面来了一个侍者样的肥大的可怕的男子,用外国语调问他来这里有什么事情。
听到玛尔可说要见主人,就说: 主人不在家,昨天和家属同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去了。
玛尔可言语不通,强着舌头说: 但是我,——我这里没有别的相熟的人
我只是一个人
说着把带来的介绍名片交给他。
侍者接了,生硬地说: 我不晓得。
主人过一个月就回来的,那时替你交给他吧。
但是,我只是一个人
怎样好呢
玛尔可恳求说。
哦
又来了
你们国里不是有许多人在这洛赛留吗
快走
快走
如果要行乞,到意大利人那里去
说着把门关了。
玛尔可化石似的站在门口。
没有办法,过了一会儿,只好提了衣包懒懒地走开。
他悲哀得很,心乱得如旋风,各种忧虑同时涌上胸来。
怎样好呢
到什么地方去好
从洛赛留到可特淮有一天的火车路程,身边只有一块钱,除去今天的费用所剩更无几了。
怎样去张罗路费呢
劳动吧
但是向谁去求工作呢
求人布施吗
不行
难道再像方才那样地被人驱逐辱骂吗
不行
如果这样,还是死了好
他一边这样想,一边望着无尽头的街路,勇气愈加消失了。
于是把衣包放在路旁,倚壁坐下,两手捧着头,现出绝望的神情。
街上行人的脚碰在他身上。
车辆轰轰地来往经过。
孩子们站在旁边看他。
他暂时不动,忽然听得有人用隆巴尔地土音的意大利语问他: 怎么了
他举起头来看,不觉惊跳起来:你在这里
原来这就是航海中要好的隆巴尔地老人。
老人的惊讶也不下于他。
他不等老人询问,急忙把经过告诉了老人; 我没有钱了,非寻工作做不可。
请替我找个什么可以赚钱的工作。
无论什么都愿做。
搬垃圾、扫街路、小使、种田都可以。
我只要有黑面包吃就好,只要得到路费能够去寻母亲就好。
请替我找找看
此外已没有别的方法了
老人回视了四周,搔着头说: 这可为难了
虽说工作,工作也不是这样容易寻找的。
另外想法吧。
有这许多同国人在这里,些许的金钱也许有法可想吧。
玛尔可因这希望之光得了安慰,举头对着老人。
随我来
老人说着开步,玛尔可提起衣包跟着。
他们默然在长长的街市走,到了一旅馆前,老人停了脚。
招牌上画着星点,下写着意大利的星。
老人向内张望了一会儿,回头来对着玛尔可高兴地说:幸而碰巧。
进了一间大室,里面排着许多桌子,许多人在饮酒。
隆巴尔地老人走近第一张桌前,依他和席上六位客人谈话的样子看来,似乎在没有多少时候以前,老人曾在这里和他们同席。
他们都红着脸,在杯盘狼藉之间谈笑。
隆巴尔地老人不加叙说,立刻把玛尔可介绍给他们: 诸位,这孩子是我们同国人,为了寻母亲,从热那亚到布宜诺斯艾别斯来的。
既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问知母亲不在那里,在叮特淮,因了别人的介绍,乘了货船,费三日四夜的时间才到这洛赛留。
不料把带来的介绍名片递出的时候,对方斥逐不理。
他既没有钱,又没有相识的人,很困苦呢
有什么法干吗
只要有到可持淮的车费,能寻到母亲就好了。
有什么法子吗
像对狗一样置之不理,是不应该的吧。
哪里可以这样
六人一齐击桌叫说。
是我们的同胞哩
孩子
到这里来
我们都是在这里做工的。
这是何等可爱的孩子啊
喂
有钱大家拿出来
真能干
说是一个人来的
好大胆
快喝一杯吧
放心
送你到母亲那里去,不要担忧
一人说着抚摸玛尔可的头,一人拍他的肩,另外一人替他取下衣包。
别席里的工人也聚集拢来,隔壁有三个阿根廷客人也出来看他。
隆巴尔地老人拿了帽子巡行,不到十分钟,已集得八元四角钱。
老人对着玛尔可说: 你看
到美洲来,什么都容易
另外有一客人举杯递给玛尔可说: 喝了这杯,祝你母亲健康。
玛尔可举起杯来反复地说; 祝我母亲...他心里充满了快活,不能把话说完。
他把杯放在桌上以后,就去抱住老人的项颈。
第二天天未明,玛尔可即向可特淮出发,胸中充满了欢喜,脸上也生出光彩。
美洲的平原到处是荒凉,毫没有悦人的景色。
天气又闷热。
火车在空旷而没有人影的原野驶行,长长的车厢中只乘着一个人,好像这是载伤兵的车子。
左看右看,都是无边的荒野,只有枝干弯曲得可笑的树木,如怒如狂地到处散立着。
一种看不惯的凄凉的光景,竟像在败家丛里行走。
睡了半点钟,再看看四周,景物仍和先前一样。
中途的车站人影稀少,竟像是他人的住处,车虽停在那里也不闻人声。
自己不是被弃在火车中了吗
每到一车站,觉得好像人境已尽于此,再前进就是怪异的蛮地了。
寒风拂着面孔,四月未从热那亚出发的时候,何尝料到在美洲会逢冬天呢
玛尔可还穿着夏服。
数小时以后,玛尔可冷不可耐。
不但冷,并且几日来的疲劳也都一时现了出来,于是就朦胧睡去。
睡得很久,醒来身体冻僵了,很不好受。
漠然的恐怖无端袭来,自己不会病死在旅行中吗
自己的身体不会被弃在这荒野中作鸟兽的粮食吗
昔时曾在路旁见犬鸟撕食牛马的死骸.他不觉背过了面。
现在自己不是要和那些东西一样了吗
在暗而寂寞的原野中,他被这样的忧虑缠绕着,空想刺激着,他只见事情的黑暗一面。
到了可持准可见到母亲,这靠得住吗
如果母亲不在可特淮,怎么办呢
如果是那个亚尔忒斯的绅士听错了,怎么办呢
如果母亲死了,怎么办呢
——玛尔可在空想之中又睡去了。
梦中自己已到可持淮,那是夜间,各家门口和窗口都漏出这样的回答:你母亲不在这里罗
惊醒转来,见车中对面有三个着外套的有烦的人,都注视着他在低声说什么。
这是强盗
要杀了我取我的行李。
疑虑像电光似的在头脑中闪着。
精神不好,寒冷,又加之以恐怖,想像因而愈加错乱。
三人们注视着他,其中一个竟走近他。
他几乎狂了,张开两手奔到那人前面叫说: 我没有什么行李,我是个穷孩子
是独自从意大利来寻母亲的
请不要把我怎样
三个旅客因玛尔可是孩子,起了怜悯之心,抚拍他,安慰他,和他说种种话,可是他不懂。
他们见玛尔可冷得牙齿发抖,用毛毡给他盖了叫他躺倒安睡。
玛尔可到傍晚又睡去,等三个旅客叫醒他时,火车已到了可持谁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飞跑下车,向铁路职员问美贵耐治技师的住址。
职员告诉他一个教会的名词,说技师就住在这教会的近旁。
他急忙前进。
天已夜了。
走入街市,好像又回到了洛赛留,这里仍是街道纵横,两旁也都是白而低的房子,可是行人极少,只偶然在灯光中看见苍黑的怪异的人面罢了。
他一边走,一边举头张望,忽见异样建筑的教会高高地耸立在夜空中。
市街虽寂寞昏暗,但他在荒漠中旅行了一整日,眼里仍觉得闹热。
遇见一个僧侣,问了路,急忙寻到了教会和住家,用震栗着的手按铃,一手按住那快要跳到喉间来的鼓动的心。
一个老妇人携了洋灯出来开门,玛尔可一时说不出话来。
你找谁
老妇人用西班牙语问。
美贵耐治先生。
玛尔可回答。
老妇人摇着头。
你也找美贵耐治先生吗
真讨厌极了
这三个月中,木知费了多少无谓的口舌。
早已登过报纸哩,如果不看见,街的转角里还贴着他已移居杜克曼的告白哩。
玛尔可绝望了,心乱如麻地说: 有谁在诅咒我
我若不见母亲,要倒在路上死了
要发狂了
还是死了吧
那叫什么地名
在什么地方
从这里去有多少路
老妇人悯怜地回答道: 可怜
那不得了,四五百英里至少是有的吧
那么我怎样好呢
玛尔可掩面哭着问。
叫我怎样说呢
可怜
有什么法子呢
老妇人说着忽然像想着了一条路: 哦
有了
我想到了一个法子。
你看怎样
向这街朝右下去。
第三间房子前有一块空地,那里有一个叫做"头脑"的,他是一个商贩,明天就要用牛车载货到杜克曼去的。
你去替他帮点什么忙,求他带了你去好吗
大概他总肯在货车上载你去的吧,快去
玛尔可提了衣包,还没有说毕道谢的话就走到了那空地。
只见灯火通明,大批人夫正在把谷装入货车。
一个着了外套穿了长靴的有须的人在旁指挥搬运。
玛尔可走近那人,恭恭敬敬地陈述自己的希望,并说明从意大利来寻母亲的经过。
头脑用了尖锐的眼光把玛尔可从头到脚打量了一会儿,冷淡地回答说:没有空位。
玛尔可哀恳他: 这里差不多有三元钱。
交给了你,路上情愿再帮你劳动,替你搬取牲口的饮料和刍草。
面包只吃一些些好了,请"头脑"带了我去
头脑再熟视他,态度略为亲切地说: 实在没有空位。
并且我们不是到杜克曼去,而是到山契可·代·莱斯德洛去。
就是带你同去,你也非中途下车,再走许多路不可。
啊,无论走多少路也不要紧,我愿意。
请你不要替我担心。
到了那里,我自会设法到杜克曼夫。
请你发发慈悲留个空位给我。
我恳求你,不要把我留在这里
喂,车要走二十天呢
不要紧。
这是很困苦的旅行呢
无论怎样苦都情愿。
将来要一个人独自步行呢
只要能寻到母亲,什么都愿忍受,请你应许我。
头脑移过灯来,照着玛尔可的脸再注视了一会儿说:可以。
玛尔可在他手上接吻。
你今夜就睡在货车里,明天四点钟就要起来的。
再会。
头脑说了自去。
明天早晨四点钟,长长的载货的车队在星光中嘈杂地行动了。
每车用六头牛拖,最后的一辆车里又装着许多替换的牛。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453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