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临窗的树读后感和心得合集66条-读后感

临窗听雪,安谧中透出几分融融的诗意。

一夜朔风,雪就悄悄地来了。纷纷扬扬的雪呀,飘飘悠悠,打着旋儿,在空中快乐地飞舞,白了小山,白了田野,白了树木,也白了村落。荧荧的雪,在大雾笼罩下,似乎也动了起来,悠悠地飘移,多了些灵动,少了点静默。诗意却豪不逊色,有一种淡淡的朦胧的美,如梦似幻,犹临仙界,不觉飘然。

月光如水,泻入窗棂,洒几缕清辉,恰似一腔厚重而缠绵的乡愁。这个时候,有雪轻轻栖于瓦菲,或沾在窗玻璃上,几乎没有什么声响。若凝神静气,用心聆听,定会欣赏到雪有节奏的心跳。那是诗的律动,是情的萌发,是美的升腾,淡淡的,细细的,悠悠的,颤颤的。窗却紧闭着,惧怕冷气袭入,也因此挡住了雪强大的诱惑,不是吗?只有独自静坐窗前,想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享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趣,聊发“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慨,偶生“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的畅想。雪呢,一片片,一枚枚,一朵朵,小花瓣似的,为何这般铺天盖地,气势磅礴?雪的声音呢,是这般绵细微弱,是抗争?是哀叹?还是悲泣?哦,也许都不是!而是吟哦,是浅唱,是倾诉,把一片赤诚,几多兴奋,趁着冬日的寂静向大地甩一腔美艳绝伦的诗。

清晨,推窗远眺,好一幅粉妆玉砌的山水画呀!白茫茫的山峦,似银蛇蜿蜒,村庄就安适地卧在雪里面,人家屋顶上炊烟缭绕,消融了薄薄的一层雪,依稀露出黛青色的瓦片。屋檐上,有水珠断断续续地滴下来,发出“嘀嗒”的声响,节奏舒缓而浑厚,调子低沉而抒情。看吧,一群无处觅食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时而掠过树枝,惊落一小片儿雪,“簌簌”作响。临空的电线也全裹上了一层雪,银线飞架,鸟雀如谱,奏响着一曲和谐之歌。

遂念起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来,想必梅花这时候也正蓬勃地绽放吧。数九寒冬,惟有梅花最善解雪的心意,迎雪怒放,把一串美丽的'音符挂在枝头,把几缕幽香浮在雪野。“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正是梅花高洁品格最真实而生动的写照。有梅香弥漫,有雪花轻扬,这不正是难觅的诗的意境?让人不禁思索自然的博大,人生的真谛,生命的壮美。

大片的空地上,厚厚的雪被严严实实地覆盖着,下面珍藏着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欢乐。天真的儿童们,会到这里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洒下一串串童真的笑声,生动一季严冬。大人们呢,围着火炉悠闲地聊着,说着丰收,盼着来年,脸上洋溢着春风。

有人诅咒雪的冷酷,谩骂雪的残忍,深恶雪的薄情。殊不知,“瑞雪兆丰年”,雪下面正藏着一个活脱脱,光闪闪,魅力十足的早春!难得一场好雪啊,雪后放晴,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人更爽!临窗听雪,听出雪的丰饶与祥瑞,听出雪的激越与柔美,更听出雪暖融融的心,白皑皑的意,沉甸甸的情。

我坐在窗前,过着临窗的生活。

其实,窗外只有一片绿化带,十几棵树,对面就是一栋教学楼。初坐于此,甚觉单调,日子久了,竟品味到了其中的妙处。于是,不由喜欢上了临窗生活。

窗子是透明的。外面的地上长满了小草,鲜嫩而充满活力。春天里春雨多,小草拼命地喝水、疯长,直到鲜嫩的叶子充满了绿色,似乎要胀裂、要流淌。晨曦初照时,我喜欢把窗子打开,清新的空气便飘进来,那鲜灵灵的韵味便弥漫于沉闷的教室,沁人肺腑,令人振奋。凉凉的春风吹得我脸上湿润润的。上课了,但我仍不愿关上窗子……怕那愉悦的心情也随之关上呀!我想:也许我的生活也需要一点新鲜空气才不会乏味,我们的心灵需要一点阳光和雨露才不会枯萎。

更多的时候,我喜欢看窗下那几棵平凡不过的树。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那打着粉色花儿与树叶相比,更显得春意诱人。透过阳光,似乎看见叶儿的脉络。偶尔,几只鸽子在树与树之间穿梭。风来了,它们倾听树叶沙沙的低语……最后看见那高远的天空和休闲的白云,我觉得它们离我好近,有一种想上去的感觉,我想在白云中卧眠,想在蓝天中漫步;我又觉得它们好远,好渺茫,我似乎听见那遥远的云端有悠扬的`箫声传来,我想知道那片宁静的蓝色有多远,那里是否有尽头……

窗下的日子,心是宁静自在的。在学习之余捧上一本好书倚窗而坐,一边享受凉凉的爽风,一边品味这份清闲。累了,趴在窗口,看外面深深浅浅的绿色,心便从滚滚红尘中溜达出来,与自然邂逅去了,归来时带着泥土的清香与生命的美好;倦了,倚在窗上,闭上眼听春窗风雨,听牛毛细雨轻击玻璃上,这比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和谐的乐曲更和谐的雨声用它独特的意境,一点一点抹开我杂乱的心情,一句一句解读我的思绪,一滴一滴涤去我心灵上的灰尘……此时,只觉得自己心在外了……

临窗的日子心里充满诗意,我好奇地打量这个迷一样的世界,用心感受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美好,我将心变成一扇窗,一扇透明的窗,才可以时时打开,时时洗去心灵的污垢。

临窗而坐拥有一帘幽梦,人便在诗中生活,在生活中读诗!

阳光静静地穿过窗棂,只一个动作,便将黑暗瞬间撕碎。杏黄色的光线一缕一缕地往前挪动,漫不经心地,抚摸着每一件看得到的家具。我坐在书桌前,书桌在窗前,窗在竹林前。在许多个简单的暑假里,我这样静静地,临窗而坐,细数着阳光的脚步,晃晃悠悠地度过一个自由自在的午后。

在家的日子总是安宁的,不悲不喜,一个人坐在阁楼的书房窗前,用感觉无声地与窗外的一切交谈。午后的阳光,薄如蝉翼,也像母亲熬的麦芽糖有着甜甜味道。它们纤柔地伸进窗内,在桌上落下一块一块的光斑,散落在我摊开的

窗外的竹林,永远那么苍翠,深深浅浅的绿色有如澎湃的浪,欲向我涌来。在这里,四季不再轮回,停留在了一个绿色的四维里,永远不走。在这里,很容易让人忘记时间,忘记岁月依然在我的'人生路上静静地刻画。有片天空遗落在我窗旁,斜斜地望过去,绯红的残阳晕染了整个天空,我知道夕阳就藏在竹林背后。乡下的天空中少了许多尘埃,天空的噪声总是那么少,晚霞如玻璃杯里的红茶般透亮。这样的午后,坐在窗前什么事都不要做,静静发呆,听竹叶摩擦的沙沙声就好。

一直偏执地喜欢坐在窗边的位置听课。如果天晴,哗啦一声拉开厚重的墨绿色窗帘,微笑地眯着眼睛迎接阳光,它们涌进来与我紧紧拥抱,在这样一个冷清的秋季给了我许多的温暖。滑开大块玻璃窗,放一缕清风进来,进入混沌的头脑,拂去几许无端的忧愁,留一大段空白去承载接下来的话语与文字。

坐在窗边,经常会无意地向窗外投去或有或无的目光,看季节慢慢老去。窗外的梧桐树叶渐渐枯黄,渐渐凋零,叶子在风中像断魂的蝴蝶,一排自行车在琥珀色的阳光里晒太阳。这样一个窗口给人一个逃离嘈杂的出口,不用理会室内的热闹,独自安静美好,即使窗外正在下雨,看一眼雨,回想起一句宋词,或者叹一口气,都是好的。

这种偏执延续到图书馆。一扇窗,一本书,我便与外界无关。我知道,我或许喜欢的并不是窗子,而是窗子里透过来的明亮的光线,自然光永远要比日光灯舒服得多。有时候看书看累了,不知不觉睡去,醒来时望了一眼窗外,发现昏黄的阳光晕染了所有的屋顶和树冠,像是套上了过滤镜,感觉时光的步子挪移得无声又迅速。睡眼惺忪地看一眼表,才过了十几分钟而已。

搭公交车的时候,如果可以,一定会选择靠窗的位置。在武汉这个城市生活了一年多,自己还是不熟悉它,摸不到它跳动的脉搏,车窗外滑过的所有景物,似乎都一样。在灿烂的灯火中穿行,人永远没有归属感。一次,我搭公交去晃荡,空空的车上,只有我和一个女人,互不认识。我习惯性地望着窗外,玻璃里印出她看书的样子:头微微低着,耳后的头发耷拉了下来,随着车子的摇动浅浅地飘荡,时隐时现。一个女人加上一本书,构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在窗上的画面突然变得那样唯美,给人寂静安详之感,让这样一次无聊的短程旅途充满了美感。

这几年,总做一个梦,梦到我收拾行囊,登上去远方的火车。为什么?不知道。去哪里?无所谓。我会有一个临窗的位置,静静而坐,装着冷漠的样子,谁也不理。看窗外所有的事物向后倒去,似乎我把一切都落在了后面。这种自认为的潇洒,或许本就是一种逃避。现实中有一些我暂时不想去面对的东西,生活有时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于是行走成了我的梦。不知不觉中,火车会拖着它有些疲惫的身子,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停留,车窗外,大地昏暗成剪影,一轮朝暾。有时候我会想,我要流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生活,像小说一样,我不再是我,我又是真的我了。

现在,我临窗而坐,在一点一点收回飘浮的思绪,把它们敲打进电脑里。窗外月色晴朗,窗台一片宁静的白,向我袒露明天会是一个有阳光的日子。其实,我应该知足。室友都已经静静睡去,只有墙上的挂钟,仍不快不慢地行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458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