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诊断学》读后感
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内容简介
临床症状 宫颈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
由于年轻妇女处于性活跃期,雌激素水平和性交频率均较高,故更易以性交出血为首发症状。
此外,白带增多也为宫颈癌常见症状,约80%的宫颈癌患者有此症状。
经临床追踪观察显示,从一般的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时间。
从这个角度看,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
防治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终止其向宫颈癌的发展。
如能落实防治措施,宫颈癌的治愈率很高。
早期多无症状,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有时甚至见宫颈光滑,尤其老年妇女宫颈已萎缩者。
症状主要表现为: 阴道流血:年轻患者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妇科检查及便后出血。
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的情况而定。
早期出血量少,晚期病灶较大表现为大量出血,一旦侵蚀较大血管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等。
老年患者常主诉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阴道排液:患者常诉阴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有腥臭味。
晚期因癌组织破溃,组织坏死,继发感染等,有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排出。
晚期癌的症状:根据病灶侵犯范围出现继发性症状。
病灶波及盆腔结缔组织、骨盆壁、压迫输尿管或直肠、坐骨神经时,常诉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里急后重、下肢肿痛等,严重时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最后引起尿毒症。
到了疾病末期,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发热及全身衰竭。
宫颈癌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尤其有接触性出血者,需做详细的全身检查及妇科三合诊检查,并采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碘试验、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诊断法、阴道镜检查、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宫颈锥切术等检查。
确诊宫颈癌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做胸部X线摄片、淋巴造影、膀胱镜、直肠镜检查等,以确定其临床分期。
基本症状:
【第1句】: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接触性出血(即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和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宫颈癌患者的主要症状。
菜花状宫颈癌出血现象较早,出血量较多。
【第2句】:阴道分泌物增多:白色稀薄,水样、米泔样或血性,有腥臭味。
当癌组织破溃感染时,分泌物可为脓性,伴恶臭。
【第3句】:晚期表现:由于癌肿的浸润、转移,可出现相应部位乃至全身的症状。
如尿频、尿急,肛门坠胀、秘结,下肢肿痛、坐骨神经痛,肾盂积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最终致全身衰竭。
宫颈癌的早期症状表现
【第1句】:宫颈癌早期局限于宫颈,还没有向周围其他组织蔓延时,患者往往没有症状。
【第2句】:宫颈癌早期症状往往是性交后少量有出血或月经不规则或是绝经后又出现阴道出血。
此时行妇科检查,会发现子宫颈表面光滑或呈糜烂状、质硬、触之易出血。
【第3句】: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逐渐增大,病人有白带增多。
如果癌组织坏死、感染,会排出较多混有血液的恶臭白带;宫颈癌晚期症状出血量增多,甚至因较大血管被侵蚀而引起致命的大出血。
肿瘤局部可呈菜花样、结节型或溃疡状,当肿瘤坏死脱落后则呈空洞状。
子宫颈癌早期可能无任何不适,常常在体检、普查时发现。
不少病人因为有接触性阴道出血而就医,在性交用力、大便及阴道检查时,往往有无痛性阴道出血。
少数病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粉红色并有恶臭。
对于绝经后的妇女,发现阴道流血,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及时去医院妇科进行专门检查。
平时虽然没有任何症状,每年都应该进行一次妇科检查或采用宫颈刮片的检查方法进行普查,对早期发现子宫颈癌都非常有好处。
对于可疑的病人,还可以通过阴道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等方法进行检查,以做到早期发现子宫颈癌。
不注意经期卫生,性行为混乱以及一些慢性宫颈疾病,如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以及白斑、裂伤等,都和子宫颈癌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能够克服不利因素并积极治疗这些慢性宫颈疾病,也是预防子宫颈癌的重要措施。
子宫颈癌的分期: 第零期:指癌细胞仍局限在子宫颈上皮区内。
第一期:癌细胞只局限在子宫颈部位。
而从第一期开始,癌症已经开始有了侵犯的现象。
第二期:癌细胞已经侵犯到阴道的上三分之二或是子宫旁的结缔组织。
第三期:癌细胞已经侵犯到阴道的下三分之一,或是已经侵犯到了骨盆腔。
第四期:癌细胞已经突破生殖器官部份,或是已经超过了骨盆腔的范直接侵犯了直肠或膀胱,甚至发生了远程的转移。
宫颈癌早期时可无明显症状,也无特殊体征,往往出现最早的症状是阴道出血,开始常为少量的接触性出血,绝经后间断性出血或白带量的增多,呈血性或脓性气味腥臭,晚期可出现大出血、恶病质、消瘦、发热、贫血,以及癌肿侵犯所造成的周围压迫症状,如下腹痛、腰痛、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下肢肿痛,坐骨神经痛等,严重时可导致尿毒症,出现全身衰竭,危及生命。
同样用窥阴器直接观察宫颈,早期难以看到异常,而当病变明显时,局部病变可呈糜烂、溃疡、菜花样赘生物、结节、空洞甚至内生凹陷等,经颈管内诊刮,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宫颈癌的转移途径以直接侵犯和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较少见,多发生于晚期。
[编辑本段]病理类型 宫颈癌(即子宫颈癌)在子宫颈唇和颈管部皆可发生。
但好发于子宫颈外口两种上皮交接处,后唇较多,颈管次之,前唇又次之。
最初,癌变仅局限于子宫颈粘膜上皮层内,没有浸润,称为原位癌。
当癌侵入粘膜下间质时,称为浸润癌。
原位癌的子宫颈大致正常,早期浸润性癌的病变常限于子宫颈某一处,稍隆起,横径多在1cm以下,发红、发硬、触之易出血。
若发生在颈管内,一般不易发现,当癌进一步发展到相当程度,外观表现可有如下四种不同类型: (1)菜花或乳头状型:最多见,是一个外生型的癌肿,呈菜花样,好发于子宫颈唇部,扩散性小,常伴有坏死、感染、出血现象,对放射线敏感。
(2)浸润型:主要呈浸润性生长,流血少,但侵犯性大,对放射线敏感性差。
(3)溃疡型:比菜花型少见,癌组织先破坏子宫颈表面,逐渐浸入,破坏更多而形成溃疡,此型多发于子宫颈唇及子宫颈管,常可见坏死组织,易合并感染,对放射线尚敏感。
(4)结节型:最少见,子宫颈普遍肥大,主要向子宫颈深部浸润。
一般似硬橡皮或木板样硬,对放射线中度敏感。
不论何型,晚期均可产生溃疡,由于癌组织大块坏死与脱落,此时子宫颈原形大部分或全部消失,呈火山口样。
从病理组织学上看来,宫颈癌大体可分三类: (1)鳞状细胞癌:约有90%~95%的宫颈癌属于此型,常发生于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交界区。
(2)腺癌:约有2%~5%,此种类型的癌多发于子宫颈管部,子宫领腺癌的形态可分为腺样、乳头状及髓样。
(3)腺角化癌:若腺癌有鳞状上皮化生,则称为腺角化癌。
[编辑本段]发病原因 关于宫颈癌(即子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
目前也有认为包皮垢中的胆固醇经细菌作用后可转变为致癌物质。
也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诱因。
( 1)与性生活、婚姻的关系 性生活过早(指18岁前即有性生活)的妇女,其宫颈癌的发病率较18岁以后开始性生活的要高4倍。
妇女性生活开始早且患有梅毒、淋病等性传播性疾病,则宫颈癌发病就绪较正常妇女高6倍,现已证实若妇女与多个男子发生性关系,其发生宫颈癌的机会较多,处女则很少患宫颈癌。
未婚及未产妇女患宫颈癌的机会极少,多次结婚宫颈癌的发病率也较高。
多次分娩且围产期保持及分娩过程不好,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但多次分娩不致于增加宫颈癌的发生。
(2)与配偶的关系 有人认为丈夫包皮过长或包茎者其妻发生宫颈癌的相对危险度较大。
患有阴茎癌或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患宫颈癌,以及男子有个多性对象,其妻子患宫颈癌的机会增多。
(3)病毒或真菌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以及真菌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但究竟以哪一种病毒为主诱发或在哪几种病毒协同下易发生宫颈癌等问题都尚未解决。
[4](4)宫颈糜烂、裂伤与外翻 由于子宫颈的生理和解剖上的缘故,容易遭受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刺激,包括创伤、激素和病毒等。
[编辑本段]检查 分型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对确定治疗方案,统一疗效对比和估计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主要靠双手检查了解病变扩展和转移的范围,常受个人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会有一定的出入,如结合手术病理分期,则能对病情作出比较客观、可靠的判断。
一、临床分期法 自1929年国际肿瘤学会和国际妇产科协会制定的宫颈癌分期标准以来,已经做了数次修订,目前应用的是FIGO1970年再次修订的国际分期法。
我国第二届全国肿瘤会议对国际分期作了某些补充规定: 0期(原位癌) 癌瘤局限于子宫颈粘膜上皮内或腺体上皮内。
Ⅰ期:临床检查癌瘤没有超过子宫颈的范围,又分四个亚期: Ia肉眼观察无癌块形成,溃疡面颇似宫颈糜烂,子宫颈管亦未变硬。
Ib已有癌块形成,但癌块的直径不超过1cm。
Ic癌块直径在1~3cm之间。
Id癌块直径已超过3cm或子宫颈的一半者。
Ⅱ期 具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为Ⅱ期。
癌瘤已侵犯阴道,但仍局限于阴道的上2/3;癌瘤已侵犯子宫旁组织(包括主韧带、子宫骶韧带)但尚未到达盆壁者;子宫体已被侵犯者。
癌瘤只侵犯阴道壁,或以侵犯阴道壁为主的,称阴道型。
癌瘤只侵犯宫旁组织,或以侵犯宫旁组织为主的,称宫旁型。
Ⅱa(Ⅱ期早)①阴道穹窿的侵犯不超过2cm者;②宫旁组织的侵犯局限于内1/3者。
Ⅱb(Ⅱ期中)①阴道的侵犯已超过2cm以上,但仍局限于上1/3以内;②子宫旁组织的侵犯已超过内1/3,但仍局限于内1/2者。
Ⅱc(Ⅱ期晚)①阴道的侵犯局限于阴道壁的中1/3段以上;②子宫旁组织的侵犯已超过1\\\/2以上,但尚未到达盆壁;③子宫体已受侵犯。
Ⅲ期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①癌瘤已侵犯阴道下1/3段;②子宫旁组织受累达骨盆壁。
Ⅲa(Ⅲ期早) 子宫旁组织呈条索状浸润。
Ⅲb(Ⅲ期晚) 子宫旁组织呈团块状浸润。
Ⅳ期 腹腔、外阴、盆腔其他脏器已有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
按FIGO中肿瘤委员会意见,将I期分为Ia及Ib两个亚分期,实际Ib包括范围过广。
在山东省立医院316例宫颈癌手术治疗随访中,I期分为三个亚分期:Ia(镜下浸润),Ib肿瘤≤3cm,Ic>3cm;5年存活率Ia100%,Ib98.4%,Ic85.36%。
Van Nagell(1979)报告Ib(FIGO分类)宫颈癌直径<2cm者,淋巴结转移率仅为6%;>2cm者阳性率为18%。
我国(1959)第一届全国肿瘤会议提出将临床子宫颈癌Ⅰ期分为4期:Ia镜下浸润,Ib<1cm者,Ic1~3cm,Id>3cm。
实际以3cm为界,将国际分类Ib分为Ib及Ic比较简单适用。
二、TNM分期法 近年来为使身体各部位的癌瘤取得统一的分期标准,便于统计疗效和估计预后,国际抗癌协会(UICC)提出TNM分类法,即在临床分期的基础上说明区域性淋巴结及远处器官有无转移。
此法为治疗前的分类,不包括手术所见。
T代表原发肿瘤,N代表区域淋巴结,M代表远处转移。
T1s侵蚀前期癌,即原位癌。
T1癌瘤局限于宫颈。
T1a临床前期浸润癌。
T1b临床浸润癌。
T2肿瘤超过宫颈,但未达骨盆,或肿瘤侵犯阴道,但未达下1/3。
T2a肿瘤侵犯阴道,但未侵犯宫旁。
T2b肿瘤侵犯宫旁,伴有或无阴道侵蚀。
T3癌瘤侵犯阴道下1/3或浸润达盆壁。
T4癌瘤超出骨盆,或侵犯直肠或膀胱粘膜。
由于通过临床检查反映NM的情况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TNM分类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不如FIGO分类法简单而实用。
三、手术病理分期法(Meigs-Brunschwig分期法) 0类 原位癌或微癌。
A类 癌瘤局限于子宫颈。
A0类 术前宫颈活检为浸润癌,但子宫颈的手术标本未再查见癌。
B类 癌瘤超越子宫颈,侵犯阴道上2/3或子宫体;或癌瘤同时侵及阴道上段和子宫体。
阴道或子宫体的侵犯可由直接扩展或转移而来。
C类 癌瘤直接扩展或经淋巴管转移,侵及子宫颈旁或阴道旁组织(或两者兼有)或侵及这些组织内的淋巴结;癌瘤侵犯阴道的下1/3段。
D类 淋巴管和淋巴结的侵犯已超出阴道旁及子宫颈旁的范围,包括真骨盆内的全部淋巴管和淋巴结;癌瘤转移至卵巢或输卵管。
E类 癌瘤已穿透膀胱、结肠、直肠的浆膜、肌层或粘膜。
F类 癌瘤侵入骨盆壁(筋膜、肌肉、骨或骶丛)。
宫颈刮片检查 宫颈刮片:是筛查早期宫颈癌的重要方法。
故又称“防癌涂片”。
报告形式主要为分级诊断及描述性诊断两种。
目前我国多数医院仍采用分级诊断,临床常用巴氏分级分类法: 巴氏Ⅰ级:正常; 巴氏Ⅱ级:炎症,指个别细胞核异质明显,但不支持恶性,余均为ⅡA; 巴氏Ⅲ级:可疑癌; 巴氏Ⅳ级:重度可疑癌。
巴氏Ⅳ级:癌。
由于巴氏5级分类法,主观因素较多,各级之间无严格的客观标准,故目前正逐渐为TBS分类法替代,而后者需专业医师方可读懂。
故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常利用电子阴道镜局部放大10~40倍的功能,进行宫颈可疑部位的染色,从而重点取材,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辅助检查 (1)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是发现宫颈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
宫颈暴露在阴道顶端,易于观察和取材,所以目前在临床对凡已婚妇女,妇科检查或防癌普查时,都常规进行宫颈细胞刮片检查,作为筛查手段。
使宫颈早期癌的诊断阳性率大大提高,可达90%以上。
为了提高涂片诊断的准确率,特别注意要从宫颈癌好发部位即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取材。
由于老年妇女鳞、柱状上皮交界区向颈管内上移,取材时除了从宫颈阴道处刮取涂片外,还应从宫颈管处取材涂片,以免漏诊。
但是要注意取材部位正确及镜检仔细,可有5%~l0%的假阴性率,因此,均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定期检查,以此方法作筛选。
(2)碘试验 正常宫颈或阴道鳞状上皮含有丰富的糖原,可被碘液染为棕色,而宫颈管柱状上皮,宫颈糜烂及异常鳞状上皮区(包括鳞状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区)均无糖原存在,故不着色。
临床上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擦去表面粘液将浓度为2%的碘溶液直接涂在子宫颈和阴道粘膜上,不着色处为阳性,如发现不正常碘阴性区即可在此区处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3)宫颈和宫颈管活体组织检查 宫颈在临床所进行的各项检查都是诊断的重要环节,但是活检是诊断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
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为Ⅲ~Ⅳ级以上涂片,但宫颈活检为阴性时,应在宫颈鳞一柱交界部的
【第6句】:
【第9句】:12和3点处取四点活检,或在碘试验不着色区及可疑癌变部位,取多处组织,并进行切片检查,或应用小刮匙搔刮宫颈管,将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4)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不能直接诊断癌瘤,但可协助选择活检的部位进行宫颈活检。
据统计,如能在阴道镜检查的协助下取活检,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8%左右。
阴道显微镜检查 能放大100~300倍,宫颈涂以1%甲苯胺蓝染色,可以观察细胞结构,根据细胞的形态、排列、大小和核的大小、形态、着色深浅及毛细血管图象等进行分类诊断.但阴道镜检查不能代替刮片细胞学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因为不能发现鳞柱交界或延伸宫颈管内病变。
(5)宫颈锥形切除术 在活体组织检查不能肯定有无浸润癌时,可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
当宫颈细胞刮片检查多次为阳性,而多点活检及颈管刮术阴性,或已证明为原位癌,不能排除浸润癌者,可进行宫颈锥切术并送病理。
因锥切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目前在临床多不采用,如果作为治疗手术可以全子宫切除术取代。
(6)宫颈摄影 用10mm显微镜附加35mm相机及50mm延伸圈组成摄影仪,将所获图像投射在宽
【第3句】:3m屏幕上,1m远处观察;鳞柱交界处全部显示,无异常为阴性,发现异常为可疑,未见鳞柱交界为不满意。
据观察其诊断准确率为
【第93句】:1%,故为一种准确性高,成本低,便于应用的新方法。
(7)荧光检查法 利用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吸收荧光素多少不同而显示不同颜色的机理诊断有无癌变。
癌组织吸收荧光素多,产生的荧光比正常组织强而呈深黄色,正常组织为紫蓝色。
(8)肿瘤生化诊断 通过学者临床研究发现,在宫颈癌病人体内,乳酸脱氢酶、已糖激酶明显增高,尤其有浸润者更明显,有助于临床诊断。
宫颈癌鉴别诊断 宫颈癌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主要是将宫颈癌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第1句】:子宫颈糜烂 可有月经间期出血,或接触性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检查时宫颈外口周围有鲜红色小颗粒,擦拭后也可以出血,故难以与早期宫颈癌鉴别。
可作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或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第2句】:子宫颈外翻 外翻的粘膜过度增生,表现也可呈现高低不平,容易出血。
但外翻的宫颈粘膜弹性好,边缘较整齐。
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或活检可鉴别。
【第3句】:宫颈湿疣 现现为宫颈赘生物,表面多凹凸不平,有时融合成菜花状,可进行活检以鉴别。
【第4句】:子宫内膜癌 有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
子宫内膜癌累及宫颈时,检查时颈管内可见到有癌组织堵塞,确诊须作分段刮宫送病理检查。
【第5句】:子宫粘膜下骨瘤或内膜息肉 多表现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或出血同时可伴有阴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通过探宫腔,分段刮宫,子宫碘油造影,或宫腔镜检查可做出鉴别诊断。
【第6句】:原发性输卵管癌 阴道排液、阴道流血和下腹痛,阴道涂片可能找到癌细胞而。
而输卵管癌宫内膜活检阴性,宫旁可扪及肿物。
如包块小而触诊不表者,可通过腹腔镜检查确诊。
【第7句】: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腔积脓 常表现阴道排液增多,浆液性、脓性或脓血性。
子宫正常大或增大变软,扩张宫颈管及诊刮即可明确诊断。
扩张宫颈管后即见脓液流出,刮出物见炎性细胞,无癌细胞.病理检查即能证实。
但也要注意两者并存的可能。
【第8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更年期常发生月经紊乱,尤其子宫出血较频发者,不论子宫大小是否正常,必须首先做诊刮,明确性质后再进行治疗。
【第9句】:其他宫颈良性病变 、子宫颈结核、阿米巴性宫颈炎等,可借助活检与宫颈癌鉴别。
早期诊断宫颈癌的五要素 1、积极参加宫颈筛查 已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有效的筛查手段,完全有可能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2、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当医生怀疑宫颈有病变,且细胞学检查有异常时,需在直视下或阴道镜下用活检钳对宫颈病灶进行咬取活检,可取一点或多点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病理组织学诊断是确诊宫颈癌的标准。
3、熟悉宫颈癌早期征兆 接触性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淋漓不净、白带增多伴异味等都可能是宫颈癌的早期征兆,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接受妇检、细胞学、阴道镜、宫颈活检等相关检查。
4、不可对“宫颈炎”掉以轻心 宫颈炎是是女性的常见病。
患者常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异味、阴道外阴搔痒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同房后、妇检后少量接触性阴道流血。
出现上述症状就诊时,如从未进行过宫颈筛查或已超过再次筛查时间,应先做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排除宫颈癌或癌前病变后,才能考虑为宫颈炎。
否则容易错过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机会。
5、妊娠期间不要拒绝宫颈检查 妊娠期妇女合并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患者或医生往往会把妊娠期阴道流血都归结为先兆流产、流产或前置胎盘等原因,并担心行阴道窥器检查对妊娠造成不良影响,而未对妊娠期出现阴道流血者进行必要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
[1] [编辑本段]治疗 治疗方法 癌症是世界难题,尤其是中晚期,治愈率很低。
不要相信某些药物宣传的可以治愈癌症的神话。
从西医角度讲,癌,简单来说是由于人体正常细胞病变,产生不正常的细胞,随后这种变异细胞无限复制,导致机体最终全面崩溃。
中医认为癌是正气不足、气滞、痰凝、血瘀日久而引起的,中医认为治疗癌症要以“软坚散结”为原则.决定最佳的治疗方式前必须考虑很多因素,包括肿瘤大小,病患年龄及整体健康状况还有早期晚期等等。
一般的子宫颈癌恶性程度高,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
子宫颈癌治疗的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切除、中医药、放射线治疗及化学治疗等方法。
对Ⅱ、Ⅲ、Ⅳ期的患者均不宜手术治疗。
手术后也容易转移或复发.
如何诊断尘肺病
尘肺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尘肺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nemoconioses GBZ70-2002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 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和尘肺病的X射线分期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 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3 诊断原则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 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4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 --
【第4句】:1 无尘肺(0) a)0:X射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b)0+: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者。
--
【第4句】:2 一期尘肺(Ⅰ) a)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
b)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 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
【第4句】:3 二期尘肺(Ⅱ) a)Ⅱ: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 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
b)Ⅱ+: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 但尚不够诊断为Ⅲ者。
--
【第4句】:4 三期尘肺(Ⅲ) a)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
b)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5 处理原则 --
【第5句】:1 治疗原则 尘肺病人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 ,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第5句】:2 其他处理 根据尘肺X射线分期及肺功能代偿情况,需要进行致残能力鉴定的依照GB\\\/T16180处理。
6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见附录B、C、D、E、F(规范性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1987年11月5日卫防字第60号《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所列 的12种尘肺,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 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A.2 诊断原则 尘肺诊断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确切的职业性粉尘接触史。
尘肺病人虽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某些实验室检查的异常,但均不具有明确的 特异性,因此只能作为尘肺诊断的参考。
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重点是排除其它肺部疾病, 如肺结核、肺癌及其它各种弥漫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含铁血红素沉着症等。
A.3 尘肺X射线分期 根据X射线胸片影象学改变的程度,将尘肺分为:一期尘肺(Ⅰ)、二期尘肺(Ⅱ)、三期尘肺(Ⅲ), “0”为无尘肺。
各期内分别增加的0+、Ⅰ+、Ⅱ+、Ⅲ+只是为更好地进行动态观察和健康监护,不是 独立的一个期别。
A.4 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 本标准规定的尘肺X射线分期中的小阴影的总体密集度,是在对小阴影密集度分肺区判定的基础上 对全肺小阴影密集度的一个总体判定。
判定方法是以最高肺区的密集度作为总体密集度,以4大级分级 表示。
根据需要,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时可使用4大级分级或12小级分级。
A.5 关于动态观察胸片 尘肺X线影象学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有动态系列胸片可为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因此规定 只有一张胸片不宜作出确诊。
但特殊情况下,如确有把握能够排除其它疾病,或有病理检查结果,亦可 考虑作出诊断。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尘肺诊断标准名词及判定方法 B.1 肺区划分方法 将肺尖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的水平线把每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区。
B.2 小阴影 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不超过10mm的阴影。
B.
【第2句】:1 形态和大小 小阴影的形态可分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两类,按其大小各分为三种。
小阴影的形态及大小以标准片所示为准。
B.
【第2句】:
【第1句】:1 圆形小阴影以字母p、q、r表示: p:直径最大不超过
【第1句】:5mm; q:直径大于
【第1句】:5mm,不超过3mm; r:直径大于3mm,不超过10mm。
B.
【第2句】:
【第1句】:2 不规则形小阴影以字母s、t、u表示: s:宽度最大不超过
【第1句】:5mm; t:宽度大于
【第1句】:5mm,不超过3mm; u:宽度大于3mm,不超过10mm。
B.
【第2句】:
【第1句】:3 记录方法 阅读胸片时应记录小阴影的形态和大小。
胸片上的小阴影几乎全部为同一形态和大小时, 将其字母符号分别写在斜线的上面和下面,例如:p\\\/p、s\\\/s等;胸片上出现两种以上形态和大 小的小阴影时,将主要的小阴影的字母符号写在斜线上面,次要的且有相当数量的另一种写在 斜线下面,例如:p\\\/q,s\\\/p,q\\\/t等。
B.
【第2句】:2 密集度 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的数量。
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应以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起说明作 用。
读片时应首先判定各肺区的密集度,然后确定全肺的总体密集度。
B.
【第2句】:
【第2句】:1 四大级分级密集度可简单地划分为四级:0、
【第1句】:
【第2句】:3级。
0级:无小阴影或甚少,不足1级的下限。
1级:有一定量的小阴影。
2级:有多量的小阴影。
3级:有很多量的小阴影。
B.
【第2句】:
【第2句】:2 十二小级分级 小阴影密集度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为客观地反映这种改变,在四大级的基础上再把 每级划分为三小级,即0\\\/-,0\\\/0,0\\\/l;1\\\/0,1\\\/1,1\\\/2;2\\\/1,2\\\/2,2\\\/3;3\\\/2,3\\\/3,3\\\/+,目 的在于提供更多的信息,更细致地反映病变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和医学监护。
读片及记录方法如下: 将胸片与标准片比较,先按规定的四大级判定分级,若其小阴影密集度与标准片基本相同, 先记录为1\\\/1,2\\\/2,3\\\/3。
若其小阴影密集度和标准片比较,认为较高一级或较低一级也应认真 考虑,则同时记录下来,例如2\\\/1或2\\\/3,前者含义是密集度属2级,但1级也要认真考虑;后者 含义是密集度属2级,但3级也要认真考虑。
B.
【第2句】:
【第2句】:3 分布范围及总体密集度判定方法 a)判定肺区密集度要求小阴影分布至少占该区面积的三分之二; b)小阴影分布范围是指出现有1级密集度(含1级)以上的小阴影的肺区数。
c)总体密集度是指全肺内密集度最高的肺区的密集度。
B.3 大阴影 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大于10mm以上的阴影。
B.4 小阴影聚集 指局部小阴影明显增多聚集,但尚未形成大阴影。
B.5 胸膜斑 长期接触石棉粉尘可引起胸膜改变,如弥漫性胸膜增厚、局限性胸膜斑。
胸膜斑系指除肺尖 部和肋膈角区以外的厚度大于5mm的局限性胸膜增厚,或局限性钙化胸膜斑块。
接触石棉粉尘,胸片表现为0+者,如出现胸膜斑,可诊断为Ⅰ期;胸片表现为Ⅰ+者,如胸 膜斑已累及部分心缘或膈面,可诊断为Ⅱ期;胸片表现为Ⅱ+者,如单个或两侧多个胸膜斑长度 之和超过单侧胸壁长度的二分之一,或累及心缘使其部分显示蓬乱,可诊断为Ⅲ期。
B.6 附加符号 a)bu肺大泡 b)ca肺癌和胸膜间皮瘤 c)cn小阴影钙化 d)cp肺心病 e)cv空洞 f)ef胸腔积液 g)em肺气肿 h)es淋巴结蛋壳样钙化 i)ho蜂窝肺 j)pc胸膜钙化 k)pt胸膜增厚 l)px气胸 m)rp类风湿性尘肺 n)tb活动性肺结核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胸片质量与质量评定 C.1 胸片质量 C.
【第1句】:1 基本要求 a)必须包括两侧肺尖和肋膈角,胸锁关节基本对称,肩胛骨阴影不与肺野重叠; b)片号、日期及其它标志应分别置于两肩上方,排列整齐,清晰可见,不与肺野重叠; c)照片无伪影、漏光、污染、划痕、水溃及体外物影像。
C.
【第1句】:2 解剖标志显示 a)两侧肺纹理清晰、边缘锐利,并延伸到肺野外带。
b)心缘及横膈面成像锐利。
c)两侧侧胸壁从肺尖至肋膈角显示良好。
d)气管、隆突及两侧主支气管轮廓可见,并可显示胸椎轮廓。
e)心后区肺纹理可以显示。
f)右侧膈顶一般位于第十后肋水平。
C.
【第1句】:3 光密度 a)上中肺野最高密度应在
【第1句】:45—
【第1句】:75之间; b)膈下光密度小于0.28; c)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大于
【第2句】:50。
C.2 胸片质量分级 C.
【第2句】:1 一级片(优片) 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
C.
【第2句】:2 二级片(良片)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尚未降到三级片。
C.
【第2句】:3 三级片(差片)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片,不能用于尘肺初诊。
a)不完全符合胸片基本要求,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b)两侧肺纹理不够清晰锐利,或局部肺纹理模糊,其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c)两侧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模糊,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
d)吸气不足,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e)照片偏黑,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
【第1句】:85—
【第1句】:90之间;或照片偏白,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 在
【第1句】:30—
【第1句】:40之间;或灰雾度偏高,膈下光密度在0.40—0.50之间;或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在
【第2句】:20—
【第2句】:30之间。
C.
【第2句】:4 四级片(废片) 胸片质量达不到三级片者为四级片,不能用于尘肺诊断。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尘肺X射线诊断标准片 D.1 标准片与标准条文的关系 标准片是尘肺诊断标准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表达难以用文字表达的X射线影象学改变。
故尘肺 各种X射线影象学改变的判定应以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是说明。
D.2 标准片的编制原则 标准片编制的原则是小阴影密集度和形态表达准确,使用方便。
D.3 标准片的组成和内容 标准片由二部分组成,一是组合片共8张,主要表达不同形态、大小的小阴影的密集度,小阴影 的密集度按各级密集度的中点编制,即0\\\/0、1\\\/
【第1句】:2\\\/
【第2句】:3\\\/3。
二是全肺大片共15张,主要示范尘肺 各期小阴影密集度和分布范围之间的关系。
D.4 标准片的应用 在阅读X射线胸片进行尘肺诊断和分期时,尤其是在判定小阴影的形态和密集度时,必须和相应 的组合标准片对照。
各期尘肺全肺大片标准片是诊断分期的参照。
D.5 标准片的版权 标准片版权归国家所有。
D.6 标准片的复制和发行 标准片的复制和发行委托全国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负责,经国家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尘肺 诊断鉴定组审查、编号、加盖印章后和标准片说明一并发行。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 尘肺X射线检查必须使用高仟伏摄影技术。
凡不符合以下设备及技术要求者不能进行尘肺X射线检查。
E.1 摄影器械设备 E.
【第1句】:1 X射线机 最高管电压输出值不低于125KV,功率不小于20KW。
E.
【第1句】:2 X射线球管及窗口过滤 a)旋转阳极; b)焦点不大于
【第1句】:2mm; c)窗口总过滤
【第2句】:5—
【第3句】:5mm铝当量。
E.
【第1句】:3 滤线栅 a)栅密度不小于40线\\\/cm; b)栅格比不小于10:1; c)栅焦距
【第1句】:8m; d)规格与胶片匹配。
E.
【第1句】:4 增感屏、暗盒 a)一般使用中速增感屏; 增感屏无污点; b)增感屏分辨率不低于5—6线对\\\/mm; c)增感屏和胶片接触紧密; d)暗盒不漏光。
E.
【第1句】:5 X射线胶片 a)一般使用通用型(手显、机显)胶片,提倡应用适合胸部摄影的专用胶片; b)蓝色片基; c)本底灰雾Dmin<0.20; d)规格:356mm×356mm(14”×14”)或356mm×432mm(14”×17”)。
E.
【第1句】:6 电源 a)电源应符合X射线机的额定要求; b)X射线机需独立供电,不与动力电器共用电源; c)电源电压波动范围±10%。
E.2 摄影技术 E.
【第2句】:1 准备及体位要求 a)被检查者应将胸壁紧贴摄影架,双脚自然分开,双臂内旋转使肩胛骨尽量不和肺野重叠; b)焦—片距
【第1句】:80m; c)调整球管位置,中心线在第六胸椎水平; d)曝光应在充分吸气后摒气状态时进行; e)以后前位胸片为常规检查,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需要必要时加侧位、斜位、体层摄影或CT检查等。
E.
【第2句】:2 摄影条件 a)根据X射线机的具体情况使用120~140KV进行胸部摄影; b)根据胸厚确定曝光量,一般使用2~8mAs,曝光时间不超过0.1秒。
c)摄影时应参考过去的胸片调整摄影条件。
E.3 暗室技术 E.
【第3句】:1 暗室必须符合工作要求 E.
【第3句】:2 人工手洗 a)原则上要求恒温定时,药液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显影时间3~5分钟; b)定影要充分,流水冲洗要彻底; c)必须使用合格的专用安全灯; d)及时更换显、定影液。
E.4 自动洗片机 为保证胸片质量,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自动洗片机,并严格按照自动洗片机要求的操作规程进行。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尘肺诊断读片要求 F.1 从事尘肺X射线诊断人员必须通过国家对尘肺诊断读片人的考核并取得证书。
F.2 尘肺诊断实行集体诊断的原则。
有关程序根据国家《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进行。
F.3 读片人校正视力应在正常范围内。
读片时应取坐位,观片灯的位置要适当,一般置于读片者 眼前 25cm(利于观察小阴影)至50cm(利于观察全胸片)处。
F.4 读片时应依胸片时间先后顺序观察比较影象学的动态变化,仅有一张胸片不宜作出确诊。
F.5 读片时应参考标准片,一般应将需诊断的胸片放在灯箱中央,两旁放常用的标准片。
F.6 观片灯至少要有3联灯箱,最好有5联。
观片灯最低亮度不低于3000CD,亮度均匀度(亮度差)小于15%。
F.7 读片室内应安静,无直接的其他光线照射到观片灯上,读片速度根据个人习惯而定,但应在 每1至
【第1句】:5小时左右休息一次,以保持读片者视力和脑力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化学物理不好能学好医学检验吗
医学检验是很多门学问的综合学科吧不单单是物理和化学这些自然科学,还包括心理学、哲学等等,我这么认为。
可以去百科 看看解释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分析化学、检验仪器学、生理学、病理学、寄生虫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临床基础检验、诊断学、内科学、药理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系统学习,我们会了解如何鉴定人的血型、确定一个人是否贫血、肝功能是否正常、怎样拍人体胸部及四肢的X线片,怎样进行CT扫描等等。
该学科要求使用各种光电仪器及化学试剂完成实验分析,所以偏重理科,要求有较好的物理、化学基础。
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实验诊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比较全面的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各科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教学与科研工作。
医学影像学很难学吗
我是一个大三的影像学学生,在我看来学习这个专要的物理基础是必然的,但是并不是说物理一定要学得很好才行。
因为学习物理是为了了解影像诊断三大技术(x线,b超以及磁共振)的成像原理,以助于学习诊断知识。
你要是准备报考本科的话(也就是影像医师)对于物理的要求很高。
如果是专科(也就是影像技师)的话,那么对物理知识就有比较高的要求了。
对于这个专业,整体感觉比要好学的多,而且将来就业也比较好找工作。
待遇也不错。
我们上课时经常听临床老师对我们羡慕不已,呵呵。
。
。
经常听说别人对这个专业发出辐射损伤的感叹,其实只是他们不了解情况而已。
基本上吃射线的是病人而不是医生,呵呵。
。
。
在一些,每年都有休疗养假的。
所以说还是不错的
最新的军人病退标准哪里找
股骨头坏死一般情况为41期——X线和CT看不出毛病是核磁共振可以。
阶段股骨头内部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很多病人也有髋部隐痛不适的症状。
属于疾病的初期,非常容易漏诊。
2期——X线片开始能看出异常,股骨头有些硬化或囊变,但是头的形态还没变,还是圆的。
这个时候患者的症状一般较1期为重,开始有走路时的痛感。
3期——此期较为复杂,也是大部分股骨头坏死患者开始确诊自己病情的阶段,因为症状已经发展到走路时候明显疼痛,甚至躺着也疼的地步。
3期分为早期和晚期,3-早期是股骨头有点变平但是没有塌陷,而3-晚期是股骨头已经塌陷。
4期——此期为股骨头坏死的晚期,患者往往症状已经非常重甚至只能坐轮椅,或者被疼痛折磨的非常痛苦。
这个阶段X片上就算不是医生,也能一眼看出股骨头变形了。
此期关节间隙也变窄了,髋关节炎出现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5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