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后感孟宗泣笋00字精选86句-读后感

三国时候,吴国有个孝子叫孟宗。他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年纪大了,生了很重的病,常想著要吃鲜笋煮的羹。这时冬至节快要到了,竹笋还没有生出来。孟宗无计可得,就跑到竹林裡双手抱著毛竹大哭起来。没想到孟宗至诚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一会儿地下就冒出了几枝笋。孟宗把笋拿回家煮羹给母亲吃,母亲的病症竟然奇迹般地好了。人家都说这是孟宗至孝所感应的。

学生很早就读过《孟宗哭竹》的故事,以前体会不是很深,今天再次学习时,突然有所悟,真是温故而知新,不亦说乎。

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前几个星期,校长因牙龈上火,叫我带小朋友到田野裡採一点蒲公英的叶子回来。当时*老师说现在都夏天了,可能没有嫩叶了;助教说餐厅裡有晒乾的蒲公英叶,是今春的。校长说新鲜的叶子下火效果好。吃完晚饭,我就和小朋友带著菜筐出发了。

春天来的时候,小朋友就在校园裡採过一些蒲公英的叶子,凉拌了吃,味道很不错,鲜嫩可口。据说它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药食兼用的一种植物。

我们出校门前,先到校园的路旁树下看了看,觉得叶子都太老了,就一心到田野裡去找。可是,田埂上连蒲公英的影子都没见著,眼看天色渐黑,我们不由著急起来。当时我有点气馁了,可小朋友们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热情依然很高。我笑著说:“唉,我们学习孟宗哭竹吧!用至诚的孝心感动天地,土裡就能长出嫩的蒲公英来!”小朋友们都笑了,看来哭是哭不出来的,但都在祈祷能快点找到嫩蒲公英叶。

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们还是回学校找吧,一定找得到的。”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又回到校园裡找。她们蹲在地上,猫著腰,眼睛几乎都贴近地面了。我们找遍了整个校园,终于採到了一筐可吃的蒲公英叶。

学生今天回想起这件事情,突然悟到:凡事要向内求,向内求才求得到。

《八德故事》裡说孟宗哭竹“非乞灵于竹也。而竹亦效灵。情到至处。不可以恒理测度者每如此。”孟宗哭的时候并没有有心去乞求竹子长出笋来,可竹子被他的孝心感动了,竟然反常规地长出笋来供养这位孝子的母亲。这真的不是常理所能解释得了的。

说到这个“求”字,学生不由联想到经典裡的很多教诲。

夫子在《孝经》裡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夫子的这句话和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裡所说的“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不是一个道理吗?

《了凡四训》裡说“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教我们从真心裡面去求,则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如理如法哪有求不到的?不仅道德仁义可以得到,身外之物,功名富贵也能得到。

人活在世上,可以说没有哪一个人是无所求,只是所求深浅广狭大小远近不同而已。

学生以前所求的是名闻利养,是五欲六尘的享受,渴望得到幸福美满的婚姻和成功的'事业,可是,怎麽求也求不到,最后反而落得一无所有,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吃尽苦头的我如果不是遇到传统文化、遇到《弟-子规》,可能现在还是继续在苦海中挣扎,最终是糊裡糊涂地去。想想这样的人生,岂不是枉来人世走一遭?

今天的我是多麽幸运,在老祖宗恩德的庇护下,有缘遇到传统文化,遇到《弟-子规》。在圣贤教诲的薰陶下,我所求的是能早日完全开启孝心之门,圆满孝道,期盼早一天能成圣成贤。

能否求到?我坚信一定求得到。屈原夫子的名句给了我无比的信心和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圣先贤又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如果求不到,是自己没有从心地上下功夫。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了凡四训》裡说“命裡有时终须有,命裡无时莫强求。”这是不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不是。古语说的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种下善的种子、善的因,就会得善的果实、善的果报。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我们命裡有没有全在于自己的造作,所以改造命运是有方法有理论可依的。

所以,在学圣学贤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抱持著“只问耕耘,不问收穫”的态度,“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求而无求、无求而求的人生境界,想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我们又何苦抱著那麽多的烦恼和妄想不放呢?

想到这裡,学生的心突如明镜一般。人生怎一个求字了得!

《哭竹生笋》读后感(一)

哭竹生笋这是个二十四孝里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孟综的人,他从小就非常孝敬母亲。有一天,孟母得了大病,早上说道忽然,很想喝笋尖汤。孟综听到了连忙说好,这就给您找去。但他又转念一想,现在是大冬天,根本就没笋尖呀。不过看到自己的母亲病成这样了,还是冒着大风大雪去找笋尖了。孟综走了好远,但连片绿叶子也没找到,他因此哭了好久,最后还在雪地上晕倒了。但等他醒来后,发现眼前的地上忽然多了好多好多笋尖。孟综赶紧把笋尖带回家,孟母看见孟综把笋尖带回家来,病已经好了一半,等喝了笋尖汤后,不久病就全好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人品好有孝心,那么在紧急情况下有时会有奇迹出现。

《哭竹生笋》读后感(二)

今天晚上,我给妈妈大声朗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哭竹生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孟宗,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家里生活很艰难,读后感《《哭竹生笋》读后感》。但是她的妈妈却想尽一切办法供他读书。一年冬天,孟妈妈突然生病了,她每天昏昏沉沉什么也不想吃,只想喝一碗新鲜可口的笋尖汤。可是春笋只有在春天的时候才有,现在是冬天,到哪里去找呢?孟宗的心里很着急,他一个人跑到山里伤心的哭了起来,哭声越来越大,竟然把脚底下的竹笋给哭出来了他高兴地挖呀、拽呀,不一会儿就挖好了一大筐,立即跑回家去,给妈妈做了一锅味道鲜美的竹笋汤。妈妈一连喝了三碗,病竟然奇迹般的好了。

读完之后,我心里十分的感动,孟宗真是一位大孝子,连竹笋都被孟宗感动了,同学们,我们以后都要想故事中的孟宗学习,做一位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哭竹生笋》读后感(三)

星期天,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这本书讲的都是孝敬长辈的.故事,读完后,让我很受教育。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哭竹生笋》。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叫孟宗,他的父亲在他很小时就去世了,他家里很穷,和母亲相依为命。孟宗长大后,母亲体弱多病,他很孝顺,不管母亲想要什么他都尽量满足她。一个冬天的一天,母亲生了重病,想喝竹笋汤,孟宗想,这冰天雪地,哪儿有竹笋,他无可奈何,跑到竹林里抱着竹子哭了起来。忽然,他感到身体发热,睁开眼睛一看,旁边生出了很多竹笋,原来,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让他得到了竹笋,他把竹笋挖回家,煮了竹笋汤,母亲喝后,病很快好了。

读了二十四孝故事,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我们家就我一个小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疼爱我,给我做好吃的,让我穿漂亮的,可我不但不知道感恩,动不动就对他们大吼大叫,使性子,现在想想,我是多么不懂事,多么不孝顺,以后我要向24孝中的孟宗学习,孝敬长辈,做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

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4)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读了《二十四孝》故事,其中有几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分别是哭竹生笋、卧冰求鲤、弃官寻母……

哭竹生笋讲的是在三国的时候,有一个孝子,叫孟宗。从小爸爸就死了,家里十分贫穷,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妈妈年纪老了,体弱多病。不管妈妈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妈妈病了,想吃竹笋烧的菜,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着竹子大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卧冰求鲤讲的是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小时候失去了妈妈。后来后妈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他坏话。他父亲对他也开始不好了。王祥的后妈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光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求鲤鱼。正在他求的时候,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烧给后妈吃。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读了这两只故事,我知道长大了要报答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要孝顺爸爸妈妈。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5)

捧着鲁迅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承认的是,二十四孝的确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诞,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孝并不像鲁迅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热腾腾的暖茶,看见你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见成绩单上那喜人的成绩。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让父母舒展眉头的了。可惜,有人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到,让双亲头上的白发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没有错,它的最终母的只是希望后人更加孝顺,更为懂事。儒家思想的确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它优秀的一面。因此原谅二十四孝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169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