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苍蝇读后感汇聚96句-读后感
【创作背景】
(1)那时与鲁迅决裂一周年;
(2)上月(6月8日)周作人母亲搬出八道湾与鲁迅住到一起去了;
(3)上月(6月11日)与鲁迅吵架,甚至是“骂
(4)本月鲁迅和孙伏园等(是周作人的学生)去了西安讲学,实际上是让鲁迅放松一下心情,周作人当然觉得有点孤单,还在7月19日(与鲁迅决裂一周年的当天)写了给孙伏园的一封信《苦雨》。
周作人
苍蝇
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东西,但我们在做小孩子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我同兄弟常在夏天乘大人们午睡,在院子里弃着香瓜皮
我们现在受了科学的洗礼,知道苍蝇能够传染病菌,因此对于他们很有一种恶感。三年前卧病在医院时曾作有一首诗,后半云:
大小一切的苍蝇们,
美和生命的破坏者,
中国人的好朋友的苍蝇们呵,
我诅咒你的全灭,
用了人力以外的
最黑最黑的
但是实际上最可恶的还是他的别一种坏癖气,便是喜欢在人家的颜面手脚上乱爬乱舔,古人虽美其名曰“吸美”,在被吸者却是极不愉快的事。希腊有一篇传说,说明这个缘起,颇有趣味。据说苍蝇本来是一个处女,名叫默亚(Muia),很是美丽,不过太喜欢说话。她也爱那月神的情人恩迭米盎(Endymion),当他睡着的时候,她总还是和他讲话或唱歌,使他不能安息,因此月神发怒,把她变成苍蝇。以后她还是纪念着恩迭米盎,不肯叫人家安睡,尤其是喜欢搅扰年轻的人。
苍蝇的固执与大胆,引起好些人的赞叹。何美洛思(Homeros)在史诗中常比勇士于苍蝇,他说,虽然你赶他去,他总不肯离开你,一定要叮你一口方才罢休。又有诗人云,那小苍蝇极勇敢地跳在人的肢体上,渴欲饮血,战士却躲避敌人的刀锋,真可羞了。我们
中国古来对于苍蝇也似乎没有“什么反感。《诗经》里说:“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又云:“非鸡则鸣,苍蝇之声。”据陆农师说,青蝇善乱色,苍蝇善乱声,所以是这样说法。传说里的苍蝇,即使不是特殊良善,总之决不比别的昆虫更为卑恶。在日本的'俳谐中则蝇成为普通的诗料,虽然略带
笠上的苍蝇,比我更早地飞进去了。
这诗有题日《归庵》。又一首云:
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我读这一句,常常想起自己的诗觉得惭愧,不过我的心情总不能达到那一步,所以也是无法。《
据路吉亚诺思说,古代有一个女诗人,慧而美,名叫默亚,又有一个名妓也以此为名,所以滑稽诗人有句云:“默亚咬他直达他的心房。”中国人虽然永久与苍蝇同桌吃饭,却没有人拿苍蝇作为名字,以我所知只有一二人被用为浑名而已。
十三年七月(1924年7月作,选自《雨天的书》)
苍蝇
人人喊打的苍蝇却为人类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苍蝇无鼻子,然而它的嗅觉却十分灵敏。原来,在苍蝇头部有一对触角就是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连,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大脑则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科学家们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特点和结构,把十分纤细的微电极接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仿制出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中,用来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也用于测量潜水艇与矿井里的有毒气体,还用于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气体色象分析仪等。
①苍蝇的后面有一对楫翅,是天然导航仪。
②苍蝇飞行时,楫翅以每秒330次的频率不停地振动,使苍蝇保持航向。③一旦苍蝇的虫体倾斜、俯仰或偏离航向,楫翅振动平面的变化便被它基部的感受器所感觉,并向脑子报告。④经过分析后,脑就命令有关的肌肉把偏离的航向纠正过来。
⑤根据苍蝇楫翅的导航原理,科学家们仿制成功了一种振动陀螺仪。
⑥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过一个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装在音叉四周的电磁铁,使音叉产生固定振幅和频率的振动。⑦当飞机、舰船与火箭偏离正确航向时,音叉基座和中柱就会发生旋转,中柱上的弹性杆就会将这一振动转变成一定电信号,传给转向舵,于是航向便被纠正过来了。
苍蝇还生长着一对结构奇特的比脑袋还大的蜂窝状的眼睛——复眼。科学家们根据复眼的结构已研制出一种“蝇眼相机”,它的镜头是由1329块小透镜粘合而成的,一次可拍摄1329张相同的照片,其分辨率高达每厘米4000线。仿复眼的结构还研制出光学测速仪,可以测量转体的速度。
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就连“四害之一”的苍蝇也可成为人类宝贵的资源。
题目
一、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15字以内。
2 苍蝇有什么科学贡献。
3 写出两种主要的说明方法,举例。
4 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
答案
一、苍蝇的身体结构及作用。
二、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特点和结构仿制出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用来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也用于测量潜水艇与矿井里的有毒气体,还用于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气体色象分析仪等。
根据苍蝇楫翅的导航原理,科学家们仿制成功了一种振动陀螺仪。(这种题就是把文章里面有用的抄下来就行了)
三、苍蝇飞行时,楫翅以每秒330次的频率不停地振动,苍蝇还生长着一对结构奇特的比脑袋还大的蜂窝状的眼睛——复眼。作比较。
四、苍蝇却为人类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文学赏析
苍蝇,从来是人们所憎恶的东西,被视为与老鼠、蚊子、蚤虱等同类的害物之一。从它的作用到外形,无一点让人喜爱之处。然而,周作人的散文《苍蝇》却把苍蝇这一丑陋的、肮脏的东西写得那么美,那么富有人情。只要我们撇开科学的认识,纯粹从文学的角度,从一种情致趣味的意义上来看,就不能不承认它是写得那么别致,那么溢情流韵,引导人们走进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首先,作者从孩提时代玩苍蝇说起。中国实在太落后,中国的儿童也实在太可怜。以周作人那样的家世来说,他幼年时即便不算是阔少爷,也总是书香门第的有身份的孩子,而且住在绍兴那样不算很小的城里,居然也时时以玩苍蝇为乐。余生也晚,出世的第二年就响起了芦沟桥的炮声;此时的知堂老人正已是投敌为官的`前夕,我居住的也算是南方一个不小的省城。然而,周作人在文中说的玩苍埘游戏,在我的童年也极为普遍,因而读之倍感熟悉亲切,就象记起自己年幼时的生活一样。周作人不惮其烦地写这一段童趣,一下就把人们对苍蝇的坏印象扫除了,相反觉得它确有一点趣味。
其次,作者又引用了一些神话传说,赋予苍蝇以人的美貌和感情。这样,人们就由被神话所吸引进而对苍蝇产生好感和美感。周作人所引的神话故事中,苍蝇是一个美丽的处女,她多情,大胆、执着,这无论如何会引起人们的喜爱和同情。不但如此,作者还告诉读者,古代有人(一为美而慧的女诗人,一为名妓)都用神话故事中苍蝇的名字(默亚)命名。这样一来,不但现实和神话交融,也把神话往现实方面更推进了一步,使人和苍蝇在感情上的距离大大地缩短了。
再次,作者又引用了一些古人对苍蝇的赞叹,其中有外国的如古希腊诗人荷马、法国散文家和昆虫学家法布尔,日本的俳句诗人小林一茶,也有中国的如《诗经》中的诗。特别是小林一茶的诗:“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不但细致描绘了它的动作,而且使之拟人化,简直把苍蝇写神了。
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也摘引了这首诗的下半段,并且在文章最后也不无讽刺地说了一句:“中国人虽然永久与苍蝇同桌吃饭,却没有人拿苍蝇作为名字。”也就是说,中国人既不重视苍蝇的危害(用鲁迅的话说是:“在麻木的人们还没有切肤之痛”),却也不懂得从文学情趣的角度去看苍蝇,实在是缺少幽默味。
总之,《苍蝇》一篇,作者用各种手法,从不同方面,把人们厌恶的苍蝇写得这么可爱有趣,不但显示了他的艺术眼光,也显示了他的艺术本领。
昆虫记读后感一
近期,我喜欢上了法国著作《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让·亨利·法布尔毕生的著作。法布尔的《昆虫记》有十卷,直到1910年才出齐。
第一位把《昆虫记》导入中国的就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昆虫记》中,法布尔把各种各样的昆虫描述的栩栩如生。让大家了解昆虫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搞笑的故事,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的气味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般。从中,我明白了禅是怎样脱壳的;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
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第一次带我走进了一个真实的昆虫世界,喜欢上这个真实的'昆虫世界,让我迷上了去仔细观察那些小昆虫们。
我觉得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读出滋味,读出感想,必须能够开阔眼界的。就像鲁作家做说的那样:“《昆虫记》是一个奇迹,是由人们杰出的代表_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_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是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
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带给更珍贵的启示。”
昆虫记读后感二
最近,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认识了喝树汁的蝉,吃蜗牛的萤火虫,爱吃莴苣叶的小蟋蟀……令我大开眼界。
书中,作者法布尔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这本书详细记载了昆虫的生活习性、捕食方法等。作者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他甘愿自己一生清贫,却用自已的一生去观察昆虫、了解昆虫。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与执着深深的打动了我。
在作者眼里,苍蝇是“环卫工人”,对大自然有贡献,管虫会自己穿衣服,赤峰竟然可以给食物保鲜,甚至在作者看来一些昆虫是比人还聪明的……这一切,都让我赞叹与惊讶。
读了这本,我发现书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昆虫的喜爱与敬佩。法布尔以人类的视角,展现昆虫的灵性。让我们对昆虫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这个神奇的大自然产生了兴趣与好奇。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是作者对昆虫、对自然的热爱与尊敬。
《昆虫记》这本书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科学百科。我们要像昆虫们一样:有着不服输的精神,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像作者法布尔一样:有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物的尊敬!
昆虫记读后感三
《昆虫记》一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种亲近感,非常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那时候,虽然没有人教他相关的知识,也没有相关的书可以看,但是,他却从小就树立了成为昆虫学家的目标。
我读《昆虫记》时,仿佛看到了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足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
法布尔的《昆虫记》里,那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自己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一下子聚拢过来。我知道了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动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了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昆虫记读后感四
看了《昆虫记》后,我完全被这本书给迷住了,原来昆虫世界里有这么多的奥秘!
《昆虫记》的内容丰富而有趣,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的科普书。我在里面学到了好多知识。例如:螳螂是怎样产卵,蜣螂是如何把另一只蜣螂的粪球抢走的……
我觉得这本书中讲的几个昆虫中,最笨的是蝉,它在产卵时,有一种比蚂蚁还小的小虫子,也会在那一堆卵里产上它的卵,而这种小虫发育要比蝉快好几个月。这种虫子的幼虫便是拿蝉的卵作为食物。
在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母甲虫,并不是因为它有美丽的外表,而是因为它对孩子的爱。我最讨厌的就是贼甲虫,是因为它们不靠自己的劳动来寻找食物,只会有卑鄙的手段来获取别人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
《昆虫记》这篇著作是法国的著名科学家,科普家_法不尔。看完这本书,我懂得了看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讲,而要自己去观察,思考,实践,探究,从而寻找正确的答案,而且观察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要一分为二的去研究和思考问题。
《昆虫记》不仅让我了解了昆虫,改变了我对昆虫不正确的看法,它还教会了我许多的道理,学会了如何去观察事物和研究问题。
如果我们平时学习也像法不尔这么努力,坚持不懈的话,那我们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17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