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游记第一章读后感汇集70条-读后感
西游记第一回的读后感1
天生石猴做了美猴王,在花果山带着猴子们游山玩水,可谓是快活逍遥。如果就这么逍遥下去,恐怕就没有后来的孙悟空了。有一天,美猴王突然想去学一些本领。他远涉重洋,历经艰辛,拜菩提祖师学艺,菩提祖师给他起名叫孙悟空。孙悟空不停地学,学会七十二变和驾筋斗云等本领,终于脱胎换骨,为后来的英雄业绩奠定了基矗正是孙悟空这种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的精神,才造就了一代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的英雄。这个故事启示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猴王出世这一回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奋发学习本领的经历。昭示了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与朴素的正义感。可以说为日后孙悟空降妖除魔埋下了伏笔。
西游记第一回的读后感2
猴王出世这一回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奋发学习本领的经历。昭示了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与朴素的正义感。可以说为日后孙悟空降妖除魔埋下了伏笔。
文章的第一回讲的是美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一只石猴,他是从一块石头里蹦出来的,没有爸爸妈妈。他是一只很调皮的石猴,刚出世的时候,他无忧无虑,到处玩耍。他很勇敢,也很有好奇心。他带着许多猴子找到了水帘洞,被众猴拜为美猴王。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过了许多年。有一天,美猴王突然觉得日子很无聊,生出了要拜师学艺的想法,在众猴的支持下,他就去寻找神仙学本领。
这段故事告诉我,孙悟空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催他去学艺,可是他自己悟出了要学本领的道理。我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总是催我学这学那,有时我觉得他们很烦,有时候真希望能每天像孙悟空一样自由地玩耍。可是,又一想,要是等我长大了什么也不会,那可就惨了。
有一次,师傅讲道法的时候,孙悟空在一边跳来跳去,手舞足蹈。师傅问他要学什么,他只说学长生不老的本领,其它什么也不想学。师傅气得在他的头上打了3下,倒背着手,走进屋里,把前门关上,不出来了。孙悟空真聪明,他猜出了师傅的用意,师傅在他的头上打3下,他就知道这是让他半夜3点钟去师傅的房间学本领。我要是像孙悟空一样能猜出别人的想法,说不定就可以做个大侦探了。
就这样,孙悟空从师傅那里学到了长生不老、翻筋斗云和七十二变的本领。可是孙悟空不谦虚,好在别人面前卖弄,师傅生了气,把他赶回了花果山。孙悟空这种骄傲任性的脾气后来给他惹了不少麻烦。孙悟空的.本领很大,但很骄傲,不服管教,因此得罪了许多天神,还被佛祖压在山下。
要是我有孙悟空的本领,我就不用坐飞机去中国看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我可以翻一个筋斗云,每天去中国。要是我会七十二般变化,我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只小虫子来和我的弟弟妹妹玩捉谜藏,他们一定找不到我。
孙悟空的故事很有趣,也教会了我许多道理。在新学期里,我还要接着读更多的孙悟空的故事。
西游记第一回的读后感3
《西游记》第一回写的是:相传在海外东胜神洲,有一个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一天,这块仙石忽然裂开,生出一颗石卵,圆圆的像个石球。
那石球见风就长,最后化作一只活灵活现的石猴,双目炯炯有神,两道金光直射天宫,结果惊动了凌霄宝殿的玉皇大帝。玉帝差千里眼、顺风耳打开南天门进行探看。听的回报,玉帝一笑说:“那是天地所生之物,不足为奇。”
这石猴和群猴儿们结伴,形影不离。一日,天气炎热,他们在山间之中洗澡,看见前面有一股瀑布飞泉,非常好看。
猴群儿说:“真是好水,谁敢进去寻个源头来,我们就拜他为王。”石猴高叫道:“我进去!”话音刚落,只见他闭目蹲身,将身子一跃,跃入瀑布泉中。
跳过瀑布,石猴睁眼一看,却发现里面无水无波,上有一座天然石桥,桥下有一股飞瀑,就像帘子一样遮住桥门。
时候走过桥,看到里面有石头做的桌椅,正中间有一石碑,上面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大喜,忙抽身跳出瀑布。
众猴不忘诺言,拜石猴为大王。
我们要学习石猴的勇敢。《西游记》开篇,以大段大段的文字讲述了各种自然现象及自然规律,让人读罢,不得不感叹自然的伟大。使人不解的是,这天地为何多事生出一只石猴?莫非规律果真是为了有一天被打破而制定的?看那石猴出生之后,玉帝恩慈的称其为“天地精华所生”,彼时又怎能料到此猴有一天会打上凌霄宝殿?
猴王出世这一回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奋发学习本领的经历。昭示了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与朴素的正义感。可以说为日后孙悟空降妖除魔埋下了伏笔。
西游记第一回的读后感4
《西游记》第一主人公是孙悟空,是一个被神化的英雄,很多中国人都很崇拜它的本领,正如美国人崇拜超级英雄一样。它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已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它好动,调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恶如仇。敢于一切困难斗争,决不退却低头。它一路保护师傅前往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救师傅于危难。但它的师傅却不分真相,被邪魔鬼祟所伪装的善良表面蒙蔽,责怪悟空,念紧箍咒,甚至赶它走,但它对师傅唐僧依旧忠心耿耿,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师徒四人终于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也终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一称号。
《西游记》一书中写师徒四人经历的八十一重磨难,使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看看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难道我们不该惭愧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也许这就是我们所缺少的,只要我们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们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们尽力去做了,就是成功。那是因为我们去做了,并且坚持到了最后。无愧于心。《西游记》之中除了有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外,还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众多情节中,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两个。
《孙悟空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自称“美猴王”。去东海龙宫中“得到”“如意金箍棒”。又阴差阳错的来到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龙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最后在太白金星的求情下,请孙悟空当弼马温。后再次招安,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但他嘴馋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失败;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捉。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多重方法都没有使悟空死去。这时太上老君说他可以用炼丹炉把它炼成丹药。可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悟空不仅没死,还练成了可分辨邪魔鬼祟的火眼金睛,并且为以后的故事埋下伏笔。
西游记第一回的读后感5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
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西游记第一回的读后感6
读了《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后,我深有感悟,石猴的活泼好动、敢做敢为的生动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一座石像因受日月之精华,使得在石像内蹦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不怕一切事物,和任何生物玩耍。有一天,石猴因为帮助猴群找到了花果山福地,便被猴群称为王,名为美猴王。
石猴这种活泼、敢做敢为的个性在人们心目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我觉得这故事写得淋漓尽致,非常有意思。作者吴承恩把石猴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我最喜欢石猴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做一件事就会一直做到底,从来的不会半途而废。也许,这种精神正是我所缺少的。我每做一件事,如果有困难,我就会停止不做。我应该向石猴学习,做事做到底,遇到困难就坚持到底。
这篇故事使我懂得了不要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才能做成一件事。这篇故事真让我收益不少啊!
西游记第一回的读后感7
在这暑假里我再次阅读了儿童最喜爱的古典名著《西游记》,我很喜欢这本书,它带给我无限的乐趣和想象。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得罪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请如来佛祖把它压在五指山下,猪八戒喝醉了酒想占嫦娥便宜,被贬下凡间,沙和尚打破玉皇大帝的琉璃盏被贬入流沙河。后来,他们在观世音菩萨的指导下,陪唐僧前往西天经历妖怪横行、真真假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本,我希望自己能像孙悟空一样疾恶如仇,并且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振作,永不放弃!
西游记第一回的读后感8
《西游记》我相信大家都看过或读过,它主要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求经的经过。在这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个人的特点。
孙悟空非常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忠心地保护着师父去西天拜佛求经。他的头脑很机灵,而且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非常冲动,就因为如此,唐僧就常常念紧箍咒,使得他疼痛难忍。
唐僧在取经的路上不受任何诱惑和阻力。不管是金钱还是美色,他都当作一堆泥土。就算前方有一大堆妖魔鬼怪,他也毫不恐惧,一心只想取得真经。他的这种精神实在让人佩服。可他有时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别人。
猪八戒就是好吃懒惰,贪图荣华富贵和美色。但他对师父也是很忠心的。
沙僧忠厚老实,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对师父更是忠心耿耿,他可以拼了命地保护师父。
吴承恩在写这部书的时候,主要体现了四个字“勇者无惧”。
做每件事都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达成我们的梦想。
西游记第一回的读后感9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唐僧师徒四人在途中对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时的不所畏惧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由于师徒四人团结一心,不畏艰险,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取得了真经。我想,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样,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轻易放弃。
《西游记》给我的感想有太多太多,甚至又联想到了许多,它被评为四大名著之一,可谓是当之无愧啊!《西游记》,这颗在历史上耀眼灿烂的明珠,正闪烁着那金色的光!
西游记第一回的读后感10
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第一回便使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的形象跃然纸上。
有一日,天气非常炎热,猴群他们在山间之中洗澡,看见前面有一股瀑布飞泉,非常好看。猴群儿说:“真是好水,谁敢进去寻个源头来,我们就拜他为王。”石猴呼地跳了出来,高声喊道:“我进去,我进去!”
孙悟空的这一跃,看似简单平常,然而需要的是勇气;如果没有勇气,机遇就不会归属于孙悟空了。如果没有这勇敢的一跃,就只能否在关键的时刻敢于尝试那成功的一跃呢?
美猴王在花果山带着猴子们游山玩水,好不快活逍遥。如果就这么逍遥下去,恐怕就没有后来的孙悟空了。终于脱胎换骨,为后来的英雄业绩奠定了基础。正是孙悟空这种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的精神,才造就了一代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的英雄。
读了这一则故事使我们明白了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勇气的人,成功总是伴随着不断进取的人,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今天,我和学校夏令营去日本。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学校门口统一集合,六点半出发,坐了半小时的车就到机场,办理好登记手续,八点半就上飞机了。上了飞机,我很激动,真不知道日本的街道会是什么样子的。
十二点左右到了日本,那里的街道地面真是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垃圾;那里的人都是面带微笑,十分热情。不像我们某些中国人,乱扔垃圾,不讲究公共卫生,素质还比较差。晚上了,我们到了酒店。那里的说话都十分客气礼貌。到了房间一看,屋内整整齐齐,没有一点凌乱的感觉。
第二天,我们去了蒸汽车博物馆,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火车模型,而且还有真实的火车体验。下午我们又去了日本的漫画博物馆,真是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
第三天早上,我们坐车到日本的小学去交流,日本小学生也十分友好,在我们用毛笔画画时,他们教我们怎样才涂的好看。涂完画,我们去室内篮球场做小游戏,来考验我们的.团结精神。晚上,我们去民宿睡觉,他们家庭里面的人也好热情,很快我们都成一家人了。
第四天,我们去了日本的东京大学,听说日本有六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从东京大学里出来的呢。下午,我们又去了酸奶工厂,让我们知道酸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听讲解的说,一勺酸奶里面就有5000亿的乳酸菌在里面。
第五天,我们去了环球影视城,看《哈利波特》,还是7d的呢,又玩了疯狂过山车,真是太刺激了。
第六天。我们去大商场看了看,买了一点纪念品,就坐飞机回来了。
我对日本真是依依不舍啊!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书笔记1
读汪曾祺的散文,有一个总的印象:他善于在平素的生活和日常见闻中汲取题材,把知识、趣味和思想寓于信笔所至的文字之中,并能做到亲切自然,舒展流畅,感情随笔流出,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中,透露出人生况味,有一种迷人的风采。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比小说好”,的确有道理。
《生活,是很好玩的》是“生活家”汪曾祺的散文精选集,分为《有味》《草木》《春秋》三辑,从美食、植物、旧事等三个部分来展现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其中收录的数十篇读者耳熟能详的散文名篇,读罢会使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书笔记2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非常认同汪老的生活态度,人真的要对各类事物都多点兴趣,才会越活越有趣。
汪老是一名生活家,但不代表他对世事不闻不问。他解释了他眼里的‘通达’,看透了,想彻了,不那么容易生气发牢骚,但不代表对任何事情没有态度。他在写生活,写见闻,但是处处充斥着他的态度。
最近几天热度很高的‘佛系’,其实所谓的‘佛系’得分为两种,一种是‘伪佛’,即其根本是懒;另一种‘佛系’只是对大众所追捧的东西、所争论的东西不感兴趣,表面看是无欲无求,其实是所欲所求不是大众所认知的‘有追求’。生活,是很有趣的,但生命也是很短暂的,把短暂的时间浪费在别人的认同里,实在没有意思。
里面有一篇写到汪老记忆中小时候的花园,想起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也写过小时候祖父的花园,大概每个人记忆中都有一个小花园,而我记忆中的小花园是邻居家的。
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前只是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和旅行都可以让人增长见识。读了汪老的散文之后,发现这句话‘读书’是放在前头,‘行路’是放在后头的。如果没有读过相对应的书,大概去了著名的景点也没有汪老那种感悟,只能拍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附上几句‘曾到此一游’的语句。
这本书的散文都写得很好,只是一次性读下来体验并不好。散文可读性没有小说强,还是不适合一次性读太多,偶尔读一两篇,估计印象会更深刻,时读时新。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书笔记3
很喜欢的一本书,是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是很好玩的》。
最早接触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散文——《端午的鸭蛋》。里面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读起来颇有几分俏皮可爱。那时起,便觉得作者是个好玩的人。
《生活是很好玩的》里面收录了篇幅不一的散文随笔,有汪老的美食感叹,有人间草木的细致描绘,还有内容丰富的游记。全然就是一帧帧生活画面。琐碎的时间,随手翻翻,也觉得满足。
汪曾祺先生是我很敬畏的一位作家,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是个有趣的老头子,不是怀揣崇拜之情而小心翼翼的阅读,而像是懒懒的坐下来同他喝茶聊天。先不谈他遣词造句的功夫,也不说什么华丽精美的词藻,就看那些简单又接地气的标题,比如《草木虫鱼鸟兽》,一题提到所有内容,真印证了书名中的“好玩”二字!
生活的确好玩。何为生活?我的理解是“生动地活着”。生活难免失意,命运也时常捉弄人,但我们终究还是走过来了。每每冒出消极念头,宛如陷入一个巨大的深渊,但生活就是那样,它总会在绝望壁上生出新芽,我们得接受它,然后爱它。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向命运屈服”“顽强的活着”,学习过不计其数的名人事例,但悲伤一旦涌来,多数人不可能做到积极面对。于此,我认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好玩之处很有必要。也许那些闪闪发光的美好是一首歌,一本书,一个拥抱,又或者是一碗暖胃的浓汤。我们应该记得这些,在失落孤独的深夜,在记忆中温暖自己。就按照自己舒服喜爱的姿态,活着,生动地活着,生活的意义本该如此。
汪曾祺先生在文中写道:“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简单、却有力量的一句话。坦率来讲,曾经我在不顺意面前一直很悲观,那些消极的情绪会在脑海中不断发酵,最后又逼得自己愈发难过,二话不说就有止不住的眼泪。甚至是一场普通的数学周考,就足够让我深陷泥潭,那样的我简直可怜又可恨。也许是青春期的锋芒,敏感脆弱的神经时常在某个瞬间崩溃,接着便泪流不止。如何坚强?我闷闷的想着,觉得生活的恶意真大。犹记得朋友发来的短信:“扛下来我们就赢了”。总有那么一瞬间,那颗心慢慢成长起来。何不快活的活着呢?咬咬牙,我们就赢了。我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倘若我真的学会了坦然,我相信那句话有着关键作用。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正是新年。天气变得温和起来,年味正浓。原本打算规规矩矩的`写篇读后感,却不知不觉追忆起了过往,有点儿违和感。感谢你能耐心看完一个不成熟女孩的生活感受,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慢慢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我已理不清曾为了多少种理由伤心过了,但我相信,现在的自己,正努力的去接受生活,并且热爱生活。
毕竟,生活是很好玩的嘛!这是这本可爱的书带给我最大的成长。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书笔记4
最近在看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这本书。
在新华书店是因为书名吸引了我。拿回家后打开被其中的一段人物描写深深打动,那文字真好,仿佛书中的人物就站在你的面前,栩栩如生。
原文是:老人七十八岁,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幅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汪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下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浅袜。
作者因为每天坐公交车,这位老者家就在他等车的地方,所以作者就从开始观察他到深入了解他。也就引出这本书的第一章节,叫《闹市闲民》。本章节描写出在北京这座闹市中有这么一位生活非常优闲的老人,他有老伴和儿孙但不去和他们居住,说“乱”。他生活非常简单,一日三餐面条馒头。但他做的面条可是非常精致,用一根削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拔的鱼儿不断,一碗一根。而且粗细如一。
这段文字也让我印入脑海,作者用仔细的观察,把一个在闹市生活的老北京简乏味的一日三餐写的如此生动。大家就是大家,厉害。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书笔记5
勾起了回忆,牵出了向往。
对汪老先生的印象停留在顽固的贪酒鬼,百般劝阻都拦不住他对酒的痴念,活像个掉了门牙的小孩嘟囔着要吃糖,哭闹着一定要吃糖,就算牙齿会掉光光。那时就对他有些喜欢——老顽童总是可爱地让人不觉想去逗一逗。可直到今日,我杂乱的阅读曲线才再次拐到这位老先生。
他的文字一半平实一半精细,稍而有些小道理。许是得益于他自夸的非凡观察力,从他笔下写出的乡野趣事十分有画面感,也不断地勾起自己的回忆,这一定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受。
越老越贪恋过去,长大了会不想长大,而我仿佛提前进入中老年生活,对于已经不复存在的充满乡野气息的活力童年,一万个舍不得——时常想起小时候在山上的顽劣行径,一旦逮着一人可以讲起那些幼稚又刺激的小事,怎么也停不下来。
不是说现在不好,只是吧,成为过去的生活,时间会滤去那些琐碎的伤痛烦忧,于是回忆变得美乎所以。
中国这个辽阔的疆域啊,最动人的就是交揉错杂的乡土文化了。每个地方对于一些生活细节的称道,即方言中的精髓部分,说来那些缘故啊,真教人不住感叹“还真是这么回事”!我太喜欢这样的语言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岁月积淀,切切实实。
除了“乡土生活百科”,书中也频频出现汪老先生对美的态度和追求,但这对现在我来说,没什么耐心看,美是一种直观的当下感受,透过文字去感受,想象,还是很累的。
生活是很好玩的,为这句话给汪老先生疯狂站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