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学生笑傲江湖读后感汇合66句-读后感

笑傲江湖读后感1

潇潇洒洒的走,不问以后——令狐冲人物形象的意义

金庸先生塑造了诸多英雄侠士的形象,我仰慕义薄云天的萧峰,钦佩为国为民的郭靖,欣赏至情至性的杨过,而对于令狐冲这个人物,是超越前几者的爱极。一方面,作为女性读者,我欣赏他的潇洒不羁,侠义心肠,冲盈之恋更是我理想中的爱情;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不以性别为论,令狐冲这个角色实现了理想之“我”。读者喜爱一个角色,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原因:第一,这个角色和自己十分贴近,是现实之“我”;第二,这个角色和自己反差极大,是理想之“我”。以喜欢令狐冲的人为例,或许你和他一样喜爱不受拘束,是个无形浪子。又或许,你受牵绊太多,渴慕令狐冲生性潇洒,这一角色于我的意义倾向于后者,他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另一个“我”,一个永远也达不到的“我”,一个理想之“我”,因为令狐冲是“天生的不受羁勒”,是“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朋友以前曾赠我一本小说,是美籍华人伍绮诗写的《无声告白》,封面上有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读《笑傲江湖》一书,读令狐冲,更像是一个找寻自我的过程,我们似乎化身为令狐冲,在江湖里畅意驰骋,一路追寻自我,追寻自由,这种体会,似乎从古龙书中的浪子身上更容易得到。

1,侠客与隐士

在正式谈令狐冲之前,我想先说说今年的春晚,蔡明和潘长江演了个小品,有句话成了金句——“颜值越高,责任越大”,当然这是一个梗,而且有道德绑架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当我们把“颜值”一词换成“能力”的时候,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如果把这句话放在学武之人,放在英雄侠客的身上,就成了“武艺越高,责任越大。”在历史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能力”很强,“武艺”很高,具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达则兼济天下”,如果非要举个例子,郭靖完全符合,孔子所说的“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这一点他完全做到了,而且他还带动了家人带动了杨过一起实行。

同时,历史上也有一类人,徜徉山水,不受俗累,不问世间名利得失,这类人一般被称作“隐士”,隐士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类身份很特殊的人,由“隐士”衍生而来的“隐士文化”、“隐逸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什么是隐士?《庄子·缮性》篇里说:“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时不我与,为保存生命和节操,不得已隐居的人可称为隐士。而我觉得隐士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老子所说的那样“功成、名遂、身退”,像太白诗里的那样“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古代不少人信奉老庄清静无为遗世独立的思想,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徘徊,有做官坐到高位的,开始思慕起隐逸的生活,也有不屑在官场混迹的遗世高蹈,游憩东山。总之,“隐士”“出世”的思想对中国人来说影响深远,很多人都有“隐士情怀”,不独是我们熟知的陶渊明、王维向往践行,就算是帝王也免不了,李后主就曾写下“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样的词句。

金庸之前的主角多是前者那样积极用世积极入世的,郭靖自不必多说,杨过也深受郭靖影响,萧峰想着去塞外牧羊,心里却总牵挂契丹大宋之争,而写到笑傲,写到令狐冲时,既赋予了他侠客的身份,也赋予了他隐士的情怀,这是这一人物相比其他主角的独特之处。令狐冲是身在江湖的侠客,而灵魂深处更像是游走在江湖边缘的隐逸诗人,诗人以笔写诗,令狐冲用酒,相同的唯一颗不堪驱使的心。在古代浩如烟海的诗歌中,随便一拈,很多诗句都适用于令狐冲其人,如前面提到的李煜那句“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又如高适的“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最衬的也许是太白,令狐冲好酒,太白亦是,二人都是一样的高迈潇洒。

2,自由与自律

隐逸和自由是相关的,隐逸最终是为了自由,为了保全生命和节操。前面说了,令狐冲和隐士相比,同有一颗不堪驱使的心。那些隐逸诗人或者受不了政坛的勾心斗角,或者难以忍受俗世的争名夺利,或者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纷纷拂衣归去,在山林间保全自己,不被奸人利用,不被庸主驱使,不被名利蒙蔽。令狐冲最后与此相似,看厌了江湖里的你争我夺,争权谋利,和盈盈携手归去。“隐逸”和“自由”,很多人不过是心向往之,两脚仍踏在尘世路上,令狐冲才真正做到了“潇潇洒洒的走,不问以后”。只要他想,魔教和五岳剑派都可收入他掌中,而他没有,反而不牵不挂地归去,这才是真正的隐士。

整部笑傲,为着争夺辟邪剑法、葵花宝典、五岳盟主、正邪统一,不断上演着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的戏码,左冷禅苦心孤诣一切成空,君子剑岳不群妻离子散,东方不败命丧任我行之手,任我行则丧生于自己的吸星大法之下,林平之在复仇的欲望中失去了双眼,失去了爱人。名缰利锁,这些人在欲望的诱惑下,逐步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自由。唯有令狐冲一直在追求自由,保有自由。不拘俗见的率性、不受羁勒的洒脱、死生由命的通达、对于爱人敌人的真情真性、对于权势名利的无欲无求、对于虚伪谲诈的厌恶反感、历经斗争不受他人左右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便是他的“自由”。

令狐冲被塑造成一个追求自由充满自由精神的形象,但他又绝不是打着自由的旗号随心所欲胡作非为的人。他心中一直有着自己的底线,和恒山派的尼姑们在一起,他始终未做出逾礼之举;虽和魔教人物相交不浅,但心中始终有正邪之念,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面对师父师娘,从不谎言相欺,他虽没有正形,喜欢乱开玩笑,但心里却坚守【有些人可以骗,有些人不能骗,师父师母问起什么事,我自然不敢相欺】。自由不是什么都干,而是任凭外界环境变迁,始终坚守内心的原则,自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金老通过令狐冲这个形象也在传达一种观念——“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根本是不能的”。这句话我认为有两层意思,第一,由于外界环境的限制,不可能达到充分圆满的自由,比如曲洋刘正风想要追求自由,但正邪之争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令狐冲追求自由,但最后和盈盈在一起还是失去了部分自由。第二,人的内心道德限制,不可能达到充分圆满地自由,因为你的内心会告诉你,这件事可以做,这件事不应该做。但不管如何不圆满不充分,我们总可以将精神最大程度的自由化,江湖是喧闹的,如冲盈一般,可以奏上一曲笑傲江湖,然后归于平静。

令狐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他有侠客的身份,隐士的情怀,追求高度的自由,同时也谨守高度的自律。他身上有天性自由的气质,却也总透露出无奈,在追求自由的路上,他多少有些被动,岳灵珊爱上林平之,他便自暴自弃;被岳不群王家人冤枉,也无力辩白,自伤气馁;陆大有死了,他想的是找到凶手便即自刎,连挚爱也愿意让给林平之。被关在梅庄地牢,一开始便有放弃的念头,但毕竟令狐冲不是个脱离了七情六欲的真道士,而是血肉饱满的无形浪子。

令狐冲有其个性,也不失金庸笔下主角的共性——“侠义”,他情深义重,自小由岳不群夫妇收养,对二人奉若双亲,即使被岳不群赶出华山,却依旧视他为最尊敬的人;即使岳不群阴谋败露,他也不忍下杀手。对待小师妹岳灵珊,几乎有求必应,多番呵护,即使小师妹临死前叫他照顾林平之,他也一口应下。他侠义为怀,为了一位素不相识的恒山派师妹,便豁出性命地和田伯光苦斗,老头子想要谋害他救自己女儿的命,他便真的舍下性命相救。他喜好交友,不问出处,和向问天成八拜之交,和田伯光握手言欢。他颇有计谋,智斗田伯光,化名吴天德,营救恒山派,短短几句话便把桃谷六仙哄得服服帖帖。

关于这一人物,还有很多方面可以下笔写,我所抉取的不过是最直观的两个侧面。正如倪匡所评“令狐冲性格的可爱处,是金庸笔下人物之最,他比杨过多了几分随意,比韦小宝多了几分气派,比乔峰多了几分潇洒。”

笑傲江湖读后感2

记得拿破仑说过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因为性格是表现一个人对待人或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残忍冷酷的性格必然导致众叛亲离。小说中的岳不群,为了得到避邪剑谱让自己的女儿、徒弟化妆卖酒,假情假意收留被余沧海追杀的林平之,将自己的女儿作为手中的棋子嫁给林平之,将莫须有的罪名转嫁给自己的徒弟令狐冲。用心险恶、机关算尽。外表谦谦君子,内里卑鄙小人,真应了那句古话“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样的人在小说里来有很多。像左冷禅、东方不败等人,然而,历史和命运往往会和这些人开个大大的玩笑。就如红楼梦里的歌词所唱“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正应了中国的古话“搞阴谋者不得好下场”。

孔老夫子说过“苟富且不义于我如浮云”面对名利就要有“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行至云高处,坐看水起时”的超然与洒脱。非不能也实不为也的内心确信。笑看纷争、笑看江湖。身虽在江湖,心思却淡然。这样的人物才是真英雄。

读了《笑傲江湖》给我的感觉就像在读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给人一种率性冲谈、追求自然、追求人性的真善美的感觉,这就是金庸这本小说给我的最大启示。

笑傲江湖读后感3

今天终于把《笑傲江湖》认认真真看了一遍。我读到的是道家思想的精华,隐士,他们追求的自由,还有一切的自由和最高境界就是无,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的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

我感叹金庸先生的妙笔,整部作品包罗了古今中外的人的共同性格。我最喜欢的还是令狐冲,任盈盈是所有女人都羡慕但做不到的类型,也是所有男人心中的完美妻子。

世上永远不乏岳不群这样的伪君子,左冷禅这样的主义者,任我行这样的大权在手之后开始腐化的政治家,还有林平之,余沧海,东方不败,方证,冲虚道人,静逸师太,静闲师太,刘正风,风清扬等。

在整个江湖里,仪琳是最可爱的,男主角的出场就由最单纯的仪琳小尼姑的讲述出来的,通过仪琳的转述,不适合她的用词,我们可以知道令狐冲是个怎样的人。仪琳对令狐冲的一往情深是执着的,也是最不和合世俗的,但是,仪琳的单恋是自由的。

盈盈的出场很晚,最开始是以绿竹翁的姑姑,教令狐冲音乐,让令狐冲一直以为她是百岁婆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比小师妹和仪琳还美上十倍的娇羞而威严的小姑娘。她,也是隐士,不愿参与世俗的权利,所以经常去竹林小屋抚琴自娱,知道令狐冲的出现,对他一往而深,义无反顾的爱,甚至为了对方可以牺牲自己生命,知道令狐冲钟情于小师妹,还是默默守候在冲郎旁边,放下自己圣姑的身份。同时也不失个性,对待坏人绝不手软。只愿永远和冲郎做一对神仙眷侣。

令狐冲是隐士,与风清扬不同,风清扬逃避了现实。隐居了,令狐冲是性情不羁的人,崇尚自由。经历了无数的煎熬,抚养自己长大的师傅的冤枉,师妹的误解,背叛,一直苦恋青梅竹马的小师妹岳灵姗,而岳灵姗却爱上了林平之,从头至小师妹死,他都被这份爱牵绊着,挣扎着,他是不自由的,只有和盈盈在一起是,心灵才是自由的。

对名利的淡泊,和浪漫不羁的性格,是男主角最大的魅力。

笑傲江湖读后感3

实话实说,读了《笑傲江湖》是第一次读金庸之作,也曾牢牢记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但还未来得及细细品读。只想起同学间开玩笑时说着:“我看你现在很像《笑傲江湖》中的一个人。”“谁?令狐冲?”“东方不败。”的那点儿诙谐。而这一部小说,值得深思的是展示出的人性,以及人生真正需要追寻的东西……

从左冷禅、岳不群等人物身上,我似乎看见了影射着当时社会现象的样子。他们能背叛自己的朋友甚至亲人,坠入那无尽的深渊,最终命丧黄泉。那是东方不败炼成《葵花宝典》后的模样、是小说前段,林平之喜爱打抱不平,但却因为仇恨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走向邪恶的道路,最终堕落……追寻那虚伪的权利,荼毒了多少灵魂。受着心中权利欲的驱策谋划计策做出许多违背良心的事,实在让人叹惜……

而令狐冲和盈盈不同,他们对权利没有兴趣,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隐士”。令狐冲追寻着个人自由与个性解放,而愿意放弃所有功名的美好品质实在让我感慨万分,他也许是天生的不受羁勒;盈盈对江湖豪士有生杀大权,却宁可隐居陋巷,她重视着自由与个性的舒展,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便是爱情……

太多对人生截然不同的追求,让我看到了许多不同的结局。那“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追求,最终也并未有人实现。任我行被东方不败囚禁复出后发现教里的物是人非,但后来却也渐渐习惯并受用起来。当他哈哈大笑,说道:“但愿千秋万载,永如今……”时,突然声音嘶哑。他一运气,只觉得胸口抽搐——他死了。他始终没有摆脱那权利和高贵的束缚。而那“千秋万载”的追求,也便化为虚无。真正能主宰世界的,是毅力、是精神、是灵魂……

不论如何,那“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就是令狐冲这类人物所追求的目标。每个人的人生追求或许都不尽相同,或是那权利与高贵的风光,或是那不羁的自由,或是不愿出人头地的平淡至极……也许就是未尽的追求与期望,才会有对这个世界的不舍与遗憾。为了追寻的目标,人才有属于自己的灵魂,而不单单是躯壳;追寻的路上使得人生发出光芒,没有这些光芒,才是最可悲的;而不尽相同的追求,才不枉一生。

笑傲江湖读后感4

先说情爱。

小时候读到的第一个爱情故事,是一个失恋的故事,名字叫做《笑傲江湖》。

如果抛开故事,单看人物,灵珊是怎样也比不过盈盈的。一个是出尘脱俗、手段凌厉又娇美无那的魔教大小姐,一个是心思纯净头脑简单似乎在芸芸众生中并不出挑的邻家少女,按照以往的武侠审美观,后者是无论如何不入我眼的。但是因为令狐冲,我的目光却再也未曾离开过她。我看到令狐冲为她喜为她愁,为她吃飞醋,为她黯然神伤,甚至为她自暴自弃。我在快活的令狐冲的眼睛里看到了她的一颦一笑,在失意的令狐冲的耳畔听到了“妹妹上山采茶去”,我的心随着他们,看到了所有少年人的影子。

也许每个人年少时都有过这样一段感情,不问缘由,不理结果,郑重而又轰轰烈烈的动用了全部情愫。当往事渐行渐远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抓住些什么。令狐冲就很想找回当时的小师妹,就如同岳灵珊很想找到当年那个小林子。于是乎嵩山山巅的冲灵剑法舞的落花满天,于是乎灵珊直到临死前唇边还挂着一抹微笑。

我不喜欢岳灵珊,很大程度在于她没眼光。好端端放着一个情深似海潇洒豁达的纯爷们不要,偏偏去喜欢一个外表深沉内心更深沉误入歧途还成不了大事的小男人。后来我听到《白马啸西风》的李文秀乘着大漠的风,在江南绿柳下缓缓地念白:“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于是释然。杨过之于郭襄,程灵素之于胡斐,也是如此。

直到最后我也不认为令狐冲真正爱上了任盈盈,单凭一句“双手相握,心意相通”,是不能成为交代的。也许金庸写个番外篇,我们会看到他二人互敬互爱、举案齐眉的日子,但是你我心知肚明,那个忽嗔忽怒痴痴笑笑的少年,再也不见了。

笑傲江湖读后感5

笑傲江湖,写的其实是两个江湖。

一个是世俗意义的江湖,是岳不群、左冷禅之流所追逐的。这里充斥着名利欲望,一统江湖既是攀上权力的巅峰。《笑傲江湖》中,不论正派邪道,凡义无反顾投身其中者,都让金庸大笔一挥,统统变做跳梁小丑。幸好令狐冲不在乎这些。与这些强势的大人物相比,令狐冲显得那样的悲情。一上来就性命垂危不提,自己最敬重的师父又与他划清界限;青梅竹马更是弃他而去,顺便带走了他半颗心,剩下的半颗被他泡在酒里。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他最在乎的东西统统被抹杀掉了,所以那些本就不在乎的东西,就更显得微不足道。

于是我们在这个尔虞我诈、虚伪冷酷的江湖中看到了另一片江湖,那是一颗放浪形骸、随心所向的浪荡子的心。因为这样一颗赤子之心,他可以不顾世俗眼光与群豪喝酒吃肉,可以与邪魔外道结为生死之交,可以临危受命去当惊世骇俗的尼姑头。在他的身上,有魏晋的遗风,有苏轼的歌谣,似乎还有那么些《燃情岁月》的味道。他像是一尾鱼,甩甩尾巴便绕过了追名逐利的累,轻轻一跃又跳过了世俗规矩的捆绑。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金庸以令狐冲的案例,教会我们领悟如何在不如意的人世中学会豁达圆通,但是我忍不住要小小的同情下我们的主角。也许在他的心灵深处,更愿意回到当初的华山,日日与三五好友在市井中喝酒划拳,与心爱的人在玉女峰练剑逗趣……

这是第一次读金庸先生的书,因为自己不喜欢看武打电影,所以对电影之源也没大的兴趣。但是,很久以来一直想拜读金庸的书,原于看过有关他答记者问的文章,觉得他是一位博学的大家,文人的优秀气质尽显。也看过一篇给我记忆很深的博客,作者说:很多人觉得看武侠小说过于俗,其实,看了金庸的某部小说(我不能肯定是哪部小说了,很是遗憾),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各类不同性格的人物也都道尽,实际是作者站在高处看社会,看人性,已是清晰明了。我想,我就是那种觉得武侠小说俗的.人,意识到了,金庸小说很有读的必要,于是正有闲暇时间,就从这《笑傲江湖》开始。

刚读不多时,真觉得此书颇为磨唧,如此通俗易懂的书干嘛不痛快点写啊!但是,福州镖局灭门案,到底咋个事,也想看个明白。随着各路主角、配角的陆续出场,精彩纷呈,这书我读得爱不释手。

最喜欢的是本书的结局,令狐冲和盈盈结百年之好,隐居江湖。书中开始时正邪两派人物--衡山派刘正风与日月神教(魔教)的曲洋二位高人合作《笑傲江湖》琴、箫曲,但他们的友谊却不被正派人看好,即使刘正风想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也不能被容忍,最后双双以死告终。而结局却是正派的令狐冲与邪教的盈盈喜结连理,而且得到了江湖上朋友的祝福,可谓进步真是天壤之别。

不喜欢岳不群一家的结局,外加一个林平之。岳不群号称“君子剑”,实则是工于心计的伪君子。人的性格形成是很复杂的,但是宽厚、善良、忠诚、义气是为人们所共赏的。象少林寺的方丈,象令狐冲。读着读着,越来越佩服作者,怎么编出那么多的武林门派,那么多的武功招式,那多么多有特色的人物,象桃谷六仙。演绎出这么复杂好看的故事,真是了不起!

在读各种人物时,觉得对于东方不败的前面铺垫很足,可是露面时,却是太短了,也就是一场武打丧了命而已,读着没过瘾,此人就已是过去时了,有些遗憾。

读书中后记,更觉得作者是一位睿智的大家,读此书感悟不到的,作者已给出答案,感悟到了,却总结不出的,作者也用极为精彩的语句、祥实的历史知识概括出来。此书无背景年代,书中故事,人物百态哪个时代都可见,极是极是!

《笑傲江湖》这本书可谓是正邪交织,即便最终依然是邪不胜正,让我们心寒又温暖的故事也反映出了饱受争议的问题——人们所处的环境是否真的能影响其性格。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借此说明人的品性由环境决定。当然,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书香家庭培养出博览群书的小才子,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吃苦耐劳。而我认为,有时候环境的压迫致使人迫不得已习惯一些行为,而本性会在突破口释放。

第一个给我这种感受的人是青城派的余观主。说到名门正派,青城派绝对算得上出名。然而就余观主所为,残杀福威镖局众人,绑架林平之父母以及告发令狐冲顽劣,无一不是小人所为,而起源竟是为了抢夺林家武功秘笈——《辟邪剑法》。所谓正派中人,理应为天下和平和江湖正义而行侠仗义,此时却为一己之私不择手段,自相残杀。由此可见,正派之中,即便有天下人的赞许,有严厉规矩的约束,有前人的经验事例,还是免不了为世俗的事物丧失自我,抛却初心。人性的善与恶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环境其实并不能影响,只是一直压抑,直到特殊时期,便一发不可收拾。名门正派所以为名门正派,就是因为人性本善的先人打下的基础,而后的弟子无论本性善恶,都在这样的庇护下巩固或消亡。

与其相同的还有“君子剑”之称的岳不群。岳不群心机深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做了十几年的“君子”,不到最后谁也料不到他的心计。都说左冷禅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在我看来,看得见的阳谋不必防,看得见的野心不需藏,看不见的阴谋最可怕,料不透的伪君子最深沉。岳不群这个人,就连他的女儿岳灵珊也没看懂,还当是她最亲的父亲,最严的老师,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君子,可见其藏的至深。这也造成了岳不群屡屡向令狐冲使暗箭,令狐冲还是无法对他下手,也始终不肯相信他这些阴谋。可怕的是,不仅仅是令狐冲这样视他如亲生父亲的人,即便是外人,也没猜到他的野心。方证大师这些得道高僧,只道五岳派掌门不是左冷禅便好,也未曾想到这位伪君子的险诈之计。果真是一道更比一道深,正派中的斗争远比魔道中阴险狡诈。这也造成了令狐冲逐渐对正派失望,转而开始对任我行的邀请动心,如若不是那些令他恶心的恭维,他兴许就加入了魔教。岳不群所下的华山派素来规矩甚严,他没有改变令狐冲自由的性格,也没有能改变自身的险恶,只因人性与生俱来,无法改变。

说到正派中的伪君子,再来聊聊魔派中应身份所趋的伪小人。他们因身处魔教高层,即便人性不坏,也为那些所谓名门正派的人唾弃,为天下人胆战心惊。

最具代表性的一人就是身为魔教教主的女儿——任盈盈,被众人称作魔女可真是冤枉她了。只是因为这一个身份,给她带来了无数骂名,以及与令狐冲感情的阻碍。说她是魔女,但她着实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她从小没有正派中大大小小的'约束,更显得真诚和爽快。她因与令狐冲一天的相识,召集天下好汉救治他的绝症;她一路保护令狐冲求医,没有半分小姐架势,也没有正邪两派势不两立的迂腐观念;她主动挺身帮助岳灵珊抗敌,为令狐冲解决两难之境。这样一个魔教圣女,可比许多正派中人善良真实的多。她出生在一个正邪两立的时代,生长在一个杀人如麻的环境下,周遭的事物没有染黑她,反而是这样的环境更衬托出她的出淤泥而不染。任盈盈的父亲任我行从小没有约束女儿的成长,在他漫长的牢狱时间里,任盈盈几乎是被放养的。误打误撞,造就了任盈盈温柔而不失威严,单纯而不会轻信,孝顺而不是盲从的性格。她从不依赖谁,但凭自己意愿追随。反之岳灵珊就不是这样,她一味地相信自己的父亲,即便有所怀疑也把念头扼杀在摇篮里,最后才会落得被父亲追杀,被丈夫杀害的下场。长辈创造的生活环境从来都不是决定因素,往往是自己闯出的路,才更深地影响自己。

要说英雄好汉,这一般来说是正派中人的定义。然而这个故事中的“好汉”们为一己私欲自相残杀,着实算不上好汉。而曲洋长老与刘三爷,反而更符合这个词。正邪总是势不两立。而从细了来说,不过是工作,两派人为自己追求的门派工作。说他们是好汉,是因为他们在退休前为自己的追求鞠躬尽瘁,了却了自己的责任才放心离去;而说他们是英雄,是由于他们为知己陷自己于危难之中,留下千古流传的曲谱,双双驾鹤归去。每一种环境都不乏英雄和小人,不能由于环境的定义就失去了对英雄的敬意。

人们总是会先入为主,从自身对环境的判定就自以为是地认为眼前的人就是自己心中的样子。通过长时间的相处,我们渐渐会发现他们或许不是我们最初的定义。或许他所处的环境狭小,但他举止大方;或许他身边的朋友活泼热情,但他生性安静;或许他身处闹市,但他心系田园……一个人的成长路程并不是在一种环境下造就的,也不是仅仅依靠环境成长的。环境首先给了我们一个摇篮,之后是圆是方,还是要看自己的心性如何,适合怎样的生活。即便不是自己期望的,便如令狐冲一般,得知自己将死,又无意间学了吸星大法解难;不会疏解吸星大法的副作用,又不知不觉练成了《易筋经》,最终天下无敌!因此,可以相信的是——坚信自己!总有一个机会,在无声无息之中,助其成就大业!

人之方圆,不由天定,谨由心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186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