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北边冷地方的读后感整理90条-读后感

看七十七天得以知道天下有这么个人,做了件疯狂的事。查到原书作者,买书一探。对作者无尽佩服,觉的心里有点困兽的压抑感,用作者的话:“身体每天都被什么东西紧紧束缚似的,那种感觉就像每天衣服都小一号,每天都必须换上大一号衣服,身体才会舒畅”。我知道自己终生也不会做出如此冒险的事,但却可以一起享受那种面对生命的坦然。

故事发生,10年8264网上一篇帖子,引起的轩然大波,一驴友,孤身穿越羌塘无人区,无数跟帖,最后此故事成书,拍成电影。七十七天中多次涉险,断水断粮,身体的伤痛,内心的煎熬,重生,记录真实。心理能力之强大,面对生死之淡定,让人无法用言语形容。不想重述此人经受的考验,遇到的种种危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

用了两个晚上读完,七十七天的'旅程似乎心境也随着作者在不断有新的认知,尽量不标榜,给作者贴英雄、神人、标签。就像他书中所说头戴英雄桂冠,只是迎合了世人的幻梦,头顶依然是被电脑辐射的越来越稀疏的毛发,那才是真实的自我。旅行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人生是旅行,虽然,路的尽头什么也没有,但不能因此停止步履,因为你就是路本身。没有哪一个宿营点可以当做终点站,只有不断向前。这是一个永远参不透的话题,永远存在于思维里不断被更新,就像新陈代谢。行路注定孤独,群体的存在就像是孤独的狂欢大party,像是一群乌合之众。有一类人会很早发现自我不同,曲高和寡。可人其实差别又不大,选择的路不同而已,君子和而不同。人生中应该有哪怕一次这样为自己孤独的探索,不一定是旅行,旅行不是目的。生活总得继续。就算做《特立独行的猪》也应该是为了不被屠宰。

《北方的空地》旅行是一种探险,但最大的探险是人生

《北方的空地》人生就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之所以茫然,是因生与死限定了旅行的终与结。有些人乐此不疲地怀揣梦想继续前行,没有目标,没有问题,只是收获一路感受。

《北方的空地》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很拥挤,很冷漠,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随流而动,因此旅行成了一部分人变相的逃离,而非遵循内心的渴望。就我而言,为何旅行,同样没有一个靠谱的答案,热爱是最接近的答案,去追寻荒野的旷寂。

《北方的空地》生命如花,暂时凋零,是为下一次无比绚烂的绽放。

用安徒生童话《蜗牛和玫瑰树》的故事来描述这句话似乎特别贴切。玫瑰说:“我在欢乐中开花,因为我非开不可。太阳是那么温暖,空气是那么清爽。我喝着纯洁的露水和大滴的雨点。我呼吸着,我生活着!我从土中得到力量,从高空吸取精气;我感到一种快乐在不停地增长;结果我就不得不开花,开完了又开。这是我的生活,我没有别的办法!”。这是一颗孤立的玫瑰在某处与世无争地怒放。这也许是生命的一种意义。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

关于《北极村的童话》的读书笔记篇1

这世界能有多大呢?静下来才发现,这世界终究只有一个北极村那么大。

初见《北极村的童话》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疯狂地喜欢迟子建的散文,所以下载了很多她的作品其中一部就是《北极村的童话》。读了一点就放弃了,因为当时觉得她的小说很无聊,没什么波澜,写得太过平淡,读起来有点无趣。然而这个暑假当我拿来再读时,突然觉得自己竟然迷恋这种风格的文字,似有淡淡清香的茉莉,只有静静

小说描写的是“我”这样一个女孩,小时候被母亲寄养在位于北极村的姥姥家期间所发生的事,以“我”的眼睛见证了北极村人的人性美。北极村,祖国的最北边,却是个温暖的地方。牛花、蚕豆、小泥人、项圈、课本、滚笼、星星、白云、晚霞、菜园这些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使这篇小说的环境显得真实又美好,让人神往。作者以平实质朴的笔触,描写了姥爷小姨等人平淡却让人感到温暖的生活,以及自己和那个“老苏联”、被称作“傻子”的狗之间深厚的情感。小说的情节并不是非常扣人心弦,并没有让读者有大喜大悲的感觉,但就是它所透露出的那种安谧和谐的幸福感让人一直希望徜徉在这纯净的北极村中。甚至在放下书时,竟然因此生出淡淡的感伤,因为童话也因为现实。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我都很喜欢,都能让人感到温暖。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姥爷和作为“我”启蒙老师的“老苏联”。姥爷为了不让姥姥伤心,瞒着姥姥三年前大儿子去世的消息,因而可怜的姥爷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丧子之痛,不敢再任何人面前表露出来。并且姥爷一直把三年前儿子带回的西瓜吃完后剩下的瓜籽视如珍宝,这让人觉得很感动。还有就是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老苏联”,她的家乡在黑龙江的对岸,没有亲人的她虽然孤单但她却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爱与希望。她热情善良,教我识字,给我用石子做项圈,给我将遥远神秘的故事……最终“老苏联”奶奶离开了这世界,走的时候眼睛有点迷离,“我”为她合上了双眼,让她安详地睡去。清明时,姥姥主动为老奶奶的坟上放了些供品,这让“我”感到惊讶却幸福。

北极村的人质朴温暖,北极村的世界就是一个童话的世界。这些让我不由让我想到我们的现实世界,纷繁迷乱的现实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似乎不再那么明显,有时候甚至冷漠得让人感到害怕。好心的女孩送跌倒的孕妇回家却惨遭毒手,善良的人们走在街上却被寒冷的匕首刺伤,这些让人觉得可悲。经济在快速地发展,但是我们血液深处所流淌的那些温暖竟然被一个个残忍的现实冰冻,让人不寒而栗。因为自己受到了伤害,所以要让无辜的人也感受自己的痛苦;因为曾经善良的自己受到了伤害所以强迫自己变得冷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一直这样恶性循环,真担心我们的社会有一天终将深陷信任危机!在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作用不就是互相取暖吗?

这世界能有多大呢?把自己的心对着阳光,你会发现这世界不过一个北极村那么大。

关于《北极村的童话》的读书笔记篇2

北极村,中国最北的地方,是唯一一个可以在夏至看到北极光的地方。我想这一定是个十分美好的地方,所以才会有那么美好的'童话。

文章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和口吻来诉说的,或许正因此才更具童话性质吧。“假如没有真纯,就没有童年。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我很赞同作者这话,是啊,没有真纯,又何来童话?

灯子的童年是美好的,充满了温情、甜蜜。姥爷全家人对她的疼爱、“老苏联”对她的特别关爱、“傻子”带给她的友谊无不透漏出她的幸福。然而生活不可能只有温情,那些淡淡的忧伤无不充斥在她的周围。她妈妈把她扔在姥爷家的不解不满;姥爷永远失去了柱儿的伤痛却依然瞒着姥姥内心的挣扎;猴姥年轻时被日本人“睡”过的永生的疮疤;“老苏联”没有亲人孑然一身的孤独......这些事情无不透漏出忧伤,然而在灯子眼里,这些忧伤只是淡淡的,或许是她年少不知事吧,但我觉得是因为温情大大超过了忧伤的缘故,当阳光融化了冰雪,剩下的便是温暖。

灯子的童年是温馨的,至少在她的眼中都是美好的,所以她的生活就像是童话。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心里的世界,如果你看到的更多是温馨,那么这世界便是美好。童话的存在不是欺骗孩子,而是真实存在,而它,就在我们的心中。

关于《北极村的童话》的读书笔记篇3

最黑暗的描写,不需有多么残酷恐怖,乃至血肉横飞的场景。淡淡的口吻,表面似乎细水流长的日子里,深深所埋的定时炸弹,更足以给人以震撼。

这就是属于迟子建的童话,这就是属于北极村的童话。

作者被父母落在中国最北的村子里,和姥姥爷爷生活在一起,过着一些表面平淡的日子。随着日子的消逝,才纵然发现有太多的故事积压在这个村子里,使人投不过气来。

作者还是个小女孩,用最天真的目光看世界。

姥爷对柱儿的爱,只能永远寄托在干枯的西瓜籽里。

老苏联孤独的生活在村里,只有这个小女孩每天都到他的家里,久违的温暖也终无法改变他的人生,连闭眼都是一个人。

即使是一只狗,年轻的时候 咬过一个人,用时光来为自己赎罪,却终未能换来自由。

或许你会说,那个年代黑暗的够可以了,连选择飞翔的机会都没有,每个人背后的故事可以将人吞噬,人怎么还能活着?而深受影响的作者怎么不用最残酷的文字控诉那个年代?

但请记住,即使在悬崖的边缘,都会有那么一根救命稻草,而在那个年代,那根“救命稻草”的名字叫淳朴和温情。

姥爷对柱儿的眷恋,这教给作者以爱。

老苏联的离去,姥姥还是偷偷地为他上坟,烧香。这教给作者以同情。

淳朴而温情的乡间生活。这教给作者以释然。

生活可以很艰难,生命可以很脆弱,但爱和温情是谁都无法轻易地抹去,因为我们是完完整整的人。

前段时间终于把村上《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这书,看完了。

在小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里,岛本说每当听纳特.“金”科尔的曲子时,便会想像国境以南到底是什么?国境以南是什么地方?后来,长大以后,才明白,歌词说的是墨西哥。即使墨西哥对许多人来说是奇妙的地方,但它也只是属于日常世界中一个“普通”的地方。并不是岛本想像中的边界之外的异世,一个彻底的异境。边界之外的异世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异境??是《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中,世界尽头的影子世界?是《舞!舞!舞!》中,昨日的海豚旅馆?是《奇鸟行状录》里黑暗的井?还是《寻羊冒险记》中的羊男,神秘的山中别墅与几乎被遗忘的小镇??还是说所谓的外界边境只是释放灵魂的地方?不晓得,数据不足,无法解答,一切的想像都是徒劳,想像只能是想像……

小说里,岛本还提到一个地方——太阳以西,在还没有把书看完以前,觉得,仅仅是觉得而已,太阳以西就是黑夜、黑暗、一个灵魂的栖息地。看到书的差不多结尾部份才知道太阳以西的寓意。岛本说了一个故事。

“一个农夫,一个人住在西伯利亚荒原,每天每天都在地里耕作,举目四望一无所见。北边是北边的地平线,东边是东边的地平线,南边是南边的地平线,西边是西边的地平线,别无他物。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升起,就到田里干活;太阳正对头顶时,你就收工吃午饭;太阳落入西边的地平线时,你就回家,吃饭,然后睡觉。”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过日子。一天,农夫觉得自己身上有某些东西死去……

想像一下,你是那个农夫,每天拿着锄头,看着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升起,划过高空落往西边的地平线。每天就是这样周而复此的过活。当你如此目睹这光景的时候,你身上有什么突然咯嘣地一声死了。于是你扔下锄头,什么也不想地一直往西走去,往太阳以西……太阳以西有什么?我不知道。或许什么也没有,或许有也不一定。我想应该是和国境以南多少有点不同的地方。或许太阳的以西就是国境以南……如果你是那个农夫,你会扔下锄头吗??会走向太阳以西寻找国境以南??

小说里,岛本最终的离开,使小说中的“我”陷入迷失中。最终的“我”无从选择,只能返回“现实”……在小说里的最后一页,有这样的一段描述:黑暗中我想到落于海面的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无声息地、不为任何人知晓地降落的雨。雨安安静静地叩击海面,鱼们甚至都浑然不觉。……

现实中我总是迷茫以及失去自己,找不到自己的所在位置。每天都是拧发条式的生活。对之于生活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厌恶感。我无法具体说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用怎样的一种存活方法活着。我无法具体细致说出。反正活着就是。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村上所言有国境以南这个异境,我只知道现在的'我是没有扔下锄头却走向太阳以西寻找国境以南的农夫。但是怎样都走不到太阳的以西的人……

本来的我,应该是介乎在外界之中的人。虽然不是国境以南,但说到底也是两者之间。或许什么都没有,没有所谓的国境以南和太阳以西。但是,我却可以做我想做的事,做我喜欢做的事。为我的梦想而努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做一些没意义而我又不喜欢做的事。不用每天上下班,不用在上班的时间里挤在别人下班时间拥挤的大马路上,不需要用虚伪的伎俩而赖以生存,不需要用虚假的微笑来掩饰心中的讨厌。在现实的社会里我总是脱离不出虚假。我无法具体说出我是多么的讨厌,之于现实中又是怎样的一种讨厌。讨厌到想吐,真的想吐……

近来一直都有想冲红灯的欲望,不想等信号灯。结果,我真的付以行动了。并且是好几次,不止一次地做着实验。当然这是在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在等信号灯和不等信号灯的具体操作中,从“根本”上没有区别,只是早一步到家和晚一步回到家。基本上我无法领会出一些什么。或许我已悟出了什么。什么是什么又是什么呢?

有人说,重复便是幸福。重复就是幸福吗??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我不清楚。我只知道现在的我是拧发条式的生活。每天都寻找着我的发条,每天都在上发条。而我又是多么需要发条,但又极其希望自己能把发条丢掉,可以不再使发条。可以是自由飞翔的鸟……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196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