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酸枣树读后感50字选录70条-读后感
童年的枣树作文1
在搬进楼房前,姥姥一直住在窑洞里,那道黄土高原正宗的风景。墙壁没有仔细粉刷过,粗糙得像要掉渣子。房里是一张大炕,冬天烧得暖烘烘的,尤其舒服。在这样的家里,我度过了童年中一段快乐的时光。
窑洞从很大的“山”中被挖出来(我那时一直称呼这土坡为山),“山顶”上也有人家。稀奇的是,竟有不少酸枣枝从“山崖”边横插出来,下端正好对着这里。于是我们便享尽了地利——到了酸枣成熟的季节,那些红色的小球就会直接落到我们院子里来。每当这时,我都会兴冲冲地跑出去,趴在地上捡啊捡,直到凑了满满一把塞不下的时候,才会带着丰硕的果实回去。那时,这些酸枣都是我的,不会有隔壁家的孩子来抢。我把这一大把抛起来,它们就自由地落在炕上,当然也会有掉在地上的。然后我就开动了。我从来懒得洗这些,我宁愿肚子里多装些家乡的黄土——它们自然比现在的食物要干净得多。
如果你有幸来到这里,最惹人注意的就是转角处(就相当于大门了)那棵高过旁边小二楼一大截的枣树了。山西的枣自来是有名的——广告里不也常夸耀的吗?村子里的人家院里大都种着几株枣树,但这棵是公认的“古树”了。它是什么时候种的?身为晚辈的我自然不知道,但我在它的树阴下待得很快活。每到枣儿成熟的季节,这棵大树就满满地挂了一树红灯笼。这之中自然不乏半青的,但经验证明这样的枣才更清脆可口。比听信广告买回品尝的那些甜得令人发呕的枣好吃得多了!
我那时不会爬树,每次都是爸爸或妈妈上去,我就在下面拿着袋子等。靠近下端的早被邻居和路人摘光了,美味的还是在上面。即使不会爬树,也可以跟旁边的人家商量一声,上到他们家房顶,一抬手便够到了。但那家人不会是傻子,放着好好的大枣等别人摘。所以要想吃到真正的好枣子,还是得亲自爬上去摘。我到现在也不会爬树,我相信几十年里,肯定有从树上摔下去的人。
近几年,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姥姥的那间被称为“影响村容”窑洞也早被推倒,盖上了高高的体面的新楼。其他人家的房子也大都被拆,里面的枣树,无论大的小的,都被砍了。村长一心为村民的生活着想,他知道村里富得有的是钱去买一仓库枣。
我已经好久没有回去看过了。“山”被推倒,“山顶”白给的酸枣自然都没了。那棵枣树呢?那棵我一直都爬不上去的大枣树呢?我不知道,也许也早被砍了吧。这类东西,果然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终究是呆不住的。
童年的那些回忆,果然是人类走向成熟的第一阻力,终究是留不下的。
那就顺其自然吧。
童年的枣树作文2
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苏北度过的。那时,我住在一个如画的小村子里,村外有流淌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
不必说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游泳、钓鱼、捉螃蟹、捉龙虾,抬来家里的大木盆划船;也不必说我们在草地上打滚、摔跤、捉蛐蛐、捉蚂蚱,看两头大黄牛打架。单是村东头那颗歪脖子的大枣树,就有无限的乐趣。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脖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人的小黄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大人们说:“千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我们当然十分害怕,只敢远远地看着它。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脖树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开火”。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着我们飞来。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没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很长时间才好。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惹马蜂了。
夏天来了,歪脖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粘上一块面筋,来到树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竿头伸过去,瞧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傍晚,大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知了猴”。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为一只又黑又亮的蝉。
秋风送爽,歪脖树上的叶子簌簌地落了。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一根带钩儿的长竹竿,“噼哩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都打下来,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净,放在锅里煮熟,去掉核,加点面粉,做成薄糕,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枣糕。
秋去冬来,歪脖树上垒起了一个个脸盆大小的喜鹊窝,一垒就是五六个。到了晴天,我们就聚到树下,脱去笨重的棉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掏鸟窝一般要两个人,一个掏,一个接,动作要干净利落,不然,碰到大人是要挨打的,因为大人们说那是益鸟。但那时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益鸟,什么是害鸟,只是想尝一尝鸟肉是什么滋味。掏出鸟后,我们先把鸟杀死,拔掉鸟毛,剖开鸟腹,除去内脏,然后浇上酱油,撒上盐。当然,这些都是从家里“偷”出来的。这些都干好了,就把鸟放在火上烤。烤熟后,大家一人一口,津津有味地分享这“野味儿”。那诱人的香味我永远也忘不了。
这段快乐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那繁茂的树木,绵绵的草地,潺潺的小河,特别是那棵歪脖子大枣树。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
外婆家的院子里,长了一棵挺拔的酸枣树。这个酸枣树已经很老了,外婆说这棵树在她幼年就已经有了,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它便是树中之王了。
外公在院里养了几箱蜜蜂。平日里,我绝不敢靠近蜂箱,只是站在很远的地方看着,看着那些金黄的`昆虫爬进爬出。我去问外婆:“为什么那些虫子这么忙忙碌碌的啊?”外婆笑着抚摸我的头说:“那是它们在采蜜呀!”我又问:“采蜜是什么?”外婆没有回答,只是说:“明年春天你就知道了。”等啊等啊,春天终于到了,我看见蜜蜂们纷纷向酸枣树飞去,这就是采蜜吗?我也找来一个吸管,学蜜蜂的样子,将吸管伸向花蕊,一阵拼命的吮吸。不但什么都没吸着,反而把自己呛住了。
待我大一点,爸爸给我买了两只小鸡和两只小鸭养在外婆家。我每次回,都会拿一把锄头,在酸枣树下把泥土挖松,把里边的蚯蚓捉出来给小鸡小鸭吃。我把土挖松之后,小鸡它们就自己去翻,翻到了就啄起来吃掉,我虽然很累,但看到它们吃得开心,累就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但我也总会留下几只活口,把翻到的蚯蚓砍断,这样他们就可以再生了,嘻嘻!
那棵酸枣树不知为何突然长得很快,从不探出院墙的枝干也伸出脑袋探头探脑的,于是我便想:这么多叶子就像人的头发,是需要修剪的,我就找了一把剪刀,想踩上两张椅子,去帮他们剪掉多余的枝叶,结果可想而知一一我不仅摔了个“五体投地”,还给外婆教训了一顿。哎!也只能怪自己当时太幼稚了!
酸枣树,这个我记忆中的“树中之王”承载了我多少幼时的天真,见证了我多少的幼稚。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这次阅读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
《童年的月光光》读后感1
这期暑假学校安排了亲子阅读,和孩子共读谭旭东《童年的月光光》,很久没有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了,感谢学校安排的这次活动。
翻开书,里面都是短篇的散文,每张的篇幅不是很长,开始有我来给孩子们念了几篇,接着我们安排每天晚上轮流读书,不在读的多少,要有感情的朗读。这是一本追忆往昔时光的散文集。本书主要分了两篇来写,上篇写了作者的故乡与母亲;下片篇介绍了作者自己读书的一些办法和读书的好处。
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笔触描述了很多故乡的风物:又香又甜的月饼,让大地变得清凉舒爽的太阳雨,飘着香甜气息、硕果累累的外婆家的果园,浸透着记忆的老房……同时又回忆并记录了童年在故乡的生活,不论是种菜、种树,还是在水稻田中央的小学里上课学习,读来都清新可喜。母亲是作者反复记述回忆的又一主题,他回忆着,那些躺在竹椅上看星星的夏夜,母亲一边摇扇驱赶蚊虫,一边哼着动听的歌谣;与母亲一起为南瓜、冬瓜秧苗搭瓜棚;母亲用“我”摘的南瓜花做出上等佳肴.....寥寥几件小事,却让一个平实感人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读完此书,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今年六十岁,满头白发,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现在还要照顾我的孩子们,不求回报只有付出,自从有了孩子知道了做母亲的不容易,非常感谢我的母亲。
书中作者记录了自己是如何与书结缘、走上文学道路的,并专门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和阅读的好处,很值得的我们家长和孩子去学习,读书最关键的'就是把读书变成一个习惯,就像洗脸刷牙一样不可缺少的,而不是刻意的去做。我们平时天天督促孩子读书,但是却忘了自己读书,没有起到带头的作用。借此机会,让我们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和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读书养心,读书怡人。好书是一扇窗,给你呈现一片蓝天;好书是一座桥,把你引到更美的世界;好书是一轮太阳,照亮童年的路,点亮生命的灯。
《童年的月光光》读后感2
暑假里,我和儿子一起读了谭旭东的儿童散文《童年的月光光》,读后受益匪浅。
打开这本书,首先被优美、纯正的语言所吸引,一个个童年生活的场景写的是那么逼真、形象,仿佛把我又带进了自己的童年,让我身临其境。这本书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童年的月光光,一是书的气息。
在第一部分童年的月光光里,所描写的童年的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画面,真实、朴实。让我情不自禁地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家乡的后面有一座山,山上最多的树就是柏树。山坡上是我们的乐园,在那里,我们捉蛐蛐,逮蚂蚱,山坡上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
最有趣的是去山坡上摘酸枣。山坡上长了很多很大的酸枣树,从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结青枣,我就盼啊盼啊,什么时候枣子才能变红?有时候觉得时间过得真慢,终于等到枣子熟了。一粒粒的红枣子在太阳的照射下像一颗颗红宝石。我摘下一个尝了尝,啊!真甜!有时候,一棵酸枣树上的枣子有红的、青的、青里透红的,非常诱人。越是陡峭的山坡上,酸枣树结得枣子越大越甜,摘得时候就越费力。酸枣树上有刺,不怕被扎的危险,想要去摘,总会得逞。
如果运气好的话,一上午能摘一小塑料袋,算是自己以后不错的零食了。那时,我们姐妹三人摘了很多,把它放在玻璃瓶里,倒上一些酒,制成酒枣,留着冬天吃。现在想起来,嘴角里还会流出口水来。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首歌。
在第二部分书的气息,作者描写了自己读书的方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书的喜爱之情。在这纷繁嘈杂的时代,静下心来,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就像吃饭刷牙一样。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能发现一个美丽的世界,还能教会人审美。让我们一起多读好书,享受书带给我们的快乐,开启一次文字之旅。
《童年的月光光》读后感3
童年、月光,多么美好的字眼,单听书名就会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整本散文集作者用温暖细腻的文笔描写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表达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摇扇的夏夜,夏天的太阳雨,可爱的牵 牛花,更是勾起了我对自己童年的记忆。
记忆中的童年里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平板。一根跳绳、一条皮筋、一把石子,三五成群的小伙伴就可以兴高采烈地玩上一整天,直到妈妈喊你回家吃饭。那时我们家胡同外的那条马路是村里唯一的一条水泥路,夏天吃过晚饭后,各家的老老少少都会走出来乘凉,老人们手里拿一把蒲扇,慢慢地摇着,聊聊天,说说笑笑;孩子们则开心地做做游戏,打打闹闹;还有的人就直接在地上铺个凉席,打算在外面过一夜了。那时候家里不像现在有空调,路上也没有那么多的车辆,夏天里选择在外面过夜,倒也不失为一良策。
散文集的第二辑书的气息让我感触颇深,这部分作者写了自己童年的阅读经历以及阅读带给自己的收获。作者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读家里藏的?西游记?等名著,并且在生活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待之余,在飞机上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反思我们家长自己,在要求孩子阅读时,我们又在做什么?玩手机?看电视?对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一知半解,还是通过看电视剧实现的,对于原著更是没有认认真真地拜读过。我想为什么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没有对手机和游戏的兴趣高,大概与我们给他们所营造的阅读氛围不无关系吧。今后我想应该在阅读习惯和能力上多下些功夫,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另外,作者提到的读书方法随读和细读,可以借来给自己和孩子。
童年对于一个成年人,是回不去的过往,是回忆,是感慨;而对于孩子,是当下,是梦想,是希冀。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把握好这美好的时光,多年以后,当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是满满的快乐和幸福!
《童年的月光光》读后感4
今年暑假,学校倡导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活动,我和孩子共同
阅读了谭旭东先生的《童年的月光光》这本书。由于孩子阅读速度比较快,我们选择各读各的,然后交流这种方式进行亲子阅读。
书读完了,我让孩子给我讲讲印象深刻的内容,孩子说他小时候丢过钱,还丢过妈妈的围巾,我说:“是啊,他小时候也犯过错误,他和你一样也怕妈妈批评,而且保证以后不再犯这种错误。”
“你知道这本书分为几部分吗?”我想知道孩子是否关注了这本书的目录。
“知道,目录上写着分为两辑——第一辑《童年的月光光》,第二辑《书的气息》。”看来孩子还是善于利用目录来了解内容的。
“你能说说这两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吗?”我接着追问。
“写了他小时候的故事。”女儿不假思索的回答。
“是啊,写了他童年在农村的生活,以及读书的故事。所以书的题目是《童年的月光光》,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写童年的故事。你喜欢他写的故事吗?”我接着问孩子。
孩子肯定地说:“喜欢。”“为什么喜欢呢?”我又问。
“里面有许多好词好句,比如:如饥似渴。”
“是啊,我们来看看作者写的序言。他提到这是他第三本儿童散文。写儿童散文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遣词造句,语言要纯正、清新,朴素中见优美。二是从自身经历出发,多写儿童熟悉的生活。三是不能写成心灵鸡汤.”
“什么是心灵鸡汤呢?”女儿不解。
“就是讲道理的文章,意思是写的文章要感染读者,而不是教育读者。”女儿似懂非懂。
“你知道吗?作者除了写散文,在其他方面也很厉害呢!你看看他写的后记就知道了。”
我们一起翻到后记部分,通过浏览这一部分,我们知道了作者除了写儿童散文,在儿童诗、小说、寓言、绘本、童话、评论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这本书里的插画也好美啊!”我对女儿说。
“是啊,你看看这几页,都很漂亮。”其实我读书的时候没有关注插画,只是后来翻书的时候才注意到书里的插画也散发着艺术的气息,没想到女儿关注到了。
纵观整本书,打动我的是第一辑,我边读边打开记忆的闸门,想到了清凉的夏夜,在月光地下,铺着凉席,摇着蒲扇话家常,和小伙伴捉迷藏;想到了家里的小院曾经盛开过紫丁香,种植过含羞草和像老太太拐杖的植物;想到小时候爷爷给我买的点心——元酥和炒糖;想到了老家门口培育地瓜苗的芽子炕,烧炕时烧熟的红薯;想到了小时候看到的连环画《东郭先生和狼》;想到了打满猪草拖着袋子回家,爷爷奶奶等我吃午饭;想到了老家的小院以及院中的杏树、槐树和枣树以及爷爷给我做的秋千……
童年,那是多么无忧无虑的时光啊,可以和小伙伴从南山跑到北山,可以摘酸枣、捉水牛、采韭花;童年,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光啊,有爷爷奶奶和姥姥的疼爱……
如今,是女儿的童年,我不敢让女儿独自出门,不敢让女儿浪费光阴,庆幸的是女儿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这本书第二辑的文章引起了女儿的共鸣,她知道阅读是快乐的,读书是有益的。
接下来,我就要引导女儿完成她的读书
喜欢这本《童年的月光光》,因为它不仅让我的思绪回到童年,还让我和女儿有了深入的交流,我想这也会是女儿童年里珍贵的记忆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