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有个小麻烦的读后感汇合56句-读后感
今天我们看了《大熊有个小麻烦》。
讲了一只孤独的大熊为了有个朋友,四处去寻找朋友,可是每当他说出“我有一个小麻烦,我能不能。”话还没有说完的时候就被没有耐心倾听的朋友们打断了,大家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凭空猜测帮助大熊,却没有真正解决大熊的小麻烦。最后是一只有耐心、爱倾听的`小苍蝇真正帮助了大熊,成了他的好朋友。
我觉得我们大家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学会耐心地倾听朋友的话语,并且能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对朋友、老师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及时交流沟通,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迎接困难,共同战胜困难,我们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大熊有一个小麻烦》讲的是一个大熊害怕独自一个,睡在黑乎乎的山洞里面,于是,它想要找到一个朋友和它一起住在山洞里。当它刚开口对小发明家说:“我有一个小麻烦……”
小发明家便热情而又迅速的给大熊的后背绑上了一副小翅膀,大熊什么也没有说出口,离开了……然后它又找到了小裁缝、小帽商、小医生、小贩、小验光师、杂货店的小老板娘、鞋店的小店员等,他们都非常热情、迅速而又熟练的给大熊准备了红围巾、大帽子、药片、项链、眼镜、蜂蜜、皮靴等物品。可是,同样的,大熊什么也没有说出口,离开了。这个时候,大熊虽然得到了很多的物品,但是这都不是大熊需要的。最后,一只很小很小的'苍蝇帮助了大熊,它耐心的听大熊把自己的小麻烦说完,真正的帮大熊解开了心里的小疙瘩,还要做大熊山洞里的房客呢。然后,它们就一起有说有笑,往回家的方向走去。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在与父母、老师、朋友和同学们的相处中,自己一定要学会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耐心的倾听是做好的陪伴;在与朋友和同学们的沟通时,不要轻易的以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去猜测朋友和同学们想要说的话或者是需要的帮助,静静的听完朋友的需求,才能真正的和朋友们一起解决困难。当然,当我自己遇到了困难和必能解决的是,我也会向父母、老师、朋友和同学们请求帮忙。只有大家互相帮忙,每天才能有好心情!
在与幼儿的每日相处中,我发现,在众多学习习惯中,孩子们最为缺失的是良好的倾听习惯,主要表现在:缺乏耐心,随意打断别人讲话;不仔细,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意思,等等。如果将这种习惯带入小学,很有可能使听课效率大打折扣,从而出现学习困难。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在绘本《大熊有一个小麻烦》里,憨态可鞠的大熊总是被打断话语,虽然得到了一件又一件的礼物,但真正想解决的麻烦却始终还在心头萦绕。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重复句式,这种故事结构很适合小朋友欣赏和理解,小朋友还可以在情境表演中体会到倾诉与倾听的'重要性。因此,我根据幼儿在倾听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故事的特点,设计了语言活动《大熊有一个小麻烦》。
这个故事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内容较多,篇幅较长,为了避免过于频繁、高度控制的提问会使儿童厌烦,从而降低阅读兴趣,我对阅读材料进行了删减,图片也进行了修改。在课前设计问题时,我对每个画面的提问都进行了思考,力求没有重复,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注重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从总的活动设计与过程来看,却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由于环节较多,为了控制好活动时间,我不自觉地又成了活动的主导者,依然是“牵着孩子鼻子走”,给予孩子思维、想象的空间还不够多,而是在“教师一问,幼儿一答”的模式中让孩子明显处于被动地位。虽然故事已经经过删减,但活动后发现,仍然较长,还可以进行深层性的改编。同时这些环节趣味性欠缺,没有很好注意动静交替。只有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出发,注意动静交替才能避免孩子过于疲劳。
二、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在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了“大熊(带着皇冠眼镜翅膀围巾穿着靴子)的图片,让孩子们来说说这是谁?但我的教学图片的不够清晰,有的说是苍蝇,有的说是公鸡,对孩子产生了误导。因此在准备教具时,应该更加清晰和巧妙,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服务。
三、在活动设计时,考虑到动静交替,巩固和迁移幼儿的经验,让幼儿联系实际来学会倾听,我设计了最后一个扮演角色,情境表演的环节。但实施下来,却感觉有些拖沓,价值不大,只有部分幼儿参与,没有考虑到全部幼儿。如果收集一些幼儿生活中需要帮助的照片,再引导幼儿相互说一说、演一演,把这个环节放进延伸活动,可能更加合适。
幼儿园语言教材具有灵活性,要求教师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创编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教材,根据幼儿的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改编或自编,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魅力。本次评优活动对于我来讲是一次尝试,但却不是新教学模式的尝试,今后,我会不断尝试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0510.html
